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黨建文案

鄉村振興戰略論文範文精選10篇

欄目: 黨建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3.1W

 以下內容由本站收錄,希望能為大家提供幫助。
 

鄉村振興戰略論文範文精選10篇

【篇一】

近年來,農村發展問題受到黨和政府的日益重視,從過去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到現在的實現城鄉一體化,不同時期,國家對農業農村的發展都會做出相應的部署。而在如今,十九大報告中,針對農村的發展,又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就成為新時期指導農業農村發展的重要行動指南。

鄉村戰略的實施對當前我國農村發展至關重要。這將成為解決好“三農”、激活農村活力、彌合城鄉差距的重要武器。從我國農村和城市發展的固有軌跡來看,農村發展在很長一段時間處在邊緣地帶,停滯不前。隨着城鎮化的發展、現代化的推進,不少鄉村,尤其是邊遠偏僻的鄉村,逐漸沒落、慢慢消亡。以至於每次談及農村問題時,農村人口流失、農村空心化、留守問題等,不可避免。特別是當前我國在開啟現代化建設的征程中,農村所面臨問題必須解決。所以必須要實現農村振興,讓農村重新煥發出應有的活力。如果沒有農村的現代化,沒有農村的活力繁榮,就不可能有國家的現代化,更不可能實現現代化強國的目標。

十九大報告中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了二十個字的總要求,即“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它分別從鄉村的生產發展、生態建設、精神面貌、社會治理、生活狀態這五個角度提出的具體要求。對於農村發展總體要求,曾在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上也有提過,當時是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背景下提出了“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總要求。相比較而言,此次“鄉村振興”戰略提出的要求更高。這二十個字的表述除了“鄉風文明”表述沒有變化外,其餘四句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以前強調“生產發展”,現在要求“產業興旺”,即不僅僅是發展生產,而且要求發展產業,從層次要求更高;以前要求做到“生活寬裕”,如今在即將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將要開啟現代化的征程的時代背景下,農民當然也要“生活富裕”;對於農村面貌,以前要求做到“村容整潔”,現在要求做到“生態宜居”,上升到生態環境的高度;以前鄉村要“管理民主”,現在則表述為“治理有效”,從一維主體的“管理”到多方參與的“治理”,所體現的正是當前社會治理模式的轉變。這些種種變化都是步入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必然要求。

如何來實施鄉村發展戰略?報告裏面提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當前“三農”問題仍然我國全面發展的短板問題,在即將開啟現代化國家建設的征程中,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戰略安排,這是堅持問題導向,補好發展短板的必然選擇。這就意味着未來在社會資源要素配置上尤其是公共服務資源的投入上向農村傾斜,為實現農村振興打好基礎。

報告中特別提出要“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這裏提出的“城鄉融合發展”,可謂是報告中的亮點。在過去“城鄉一體化”的提法上,再次升級,實現“城鄉融合發展”,即通過城市的發展帶動農村,農村發展來促進城市。在現代化的進程中,鄉村決不能處於從屬地位,將其看作城市化發展進程的墊腳石,而是要和城市處於一個平等的地位,相互融合,相互促進。所以,在過去長期的城鄉二元體制的發展模式下,未來我們國家試圖從制度建設、政策體系上開始着力,實現城鄉融合發展。

在農村的土地承包問題上,報告中提出“保持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這一政策安排,受到廣大人民羣眾尤其是農民羣體的熱烈支持。土地政策的連續穩定是農民安心搞生產的前提,土地承包期長久不變,從短期來看,可以讓農民消除疑慮,全身心的投入農業生產,長遠來看,這更有益於農業農村長期穩定發展。

鄉村的振興離不開基層的有效治理。報告裏提出,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這一政策安排是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中的“治理有效”的具體體現。其中自治是治理有效的基礎、法治是治理有效的保障,德治最終是融合在鄉村自治和法治中,是治理有效的內化與昇華。這三者各盡其能又相互銜接,共同構成鄉村治理格局。治理體系的執行最終要靠人來落實。人才是推動鄉村發展的最關鍵因素,因此報告中提出,要“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這就有利於把各行業中熱愛“三農”優秀人才吸納進來,充實農村工作隊伍,加強三農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村不能成為荒蕪的農村、留守的農村、記憶中的故園。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必須要振興鄉村,使農業強大、農村美麗、農民富裕。這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環節,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客觀要求,也是新時代下回應農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篇二】

20XX年中央一號文件日前下發,這是改革開放以來第20個、新世紀以來第15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文件有兩個重要特點:

一是管全面。鄉村振興是以農村經濟發展為基礎,包括農村文化、治理、民生、生態等在內的鄉村發展水平的整體性提升,是鄉村全面的振興。以往的中央一號文件講農業問題、講農村經濟發展講得比較多,今年的文件按照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關於鄉村振興的20個字5個方面的總要求,對統籌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都作出了全面部署。

二是管長遠。鄉村振興是黨和國家的大戰略,是一項長期的歷史性任務。20XX年中央一號文件按照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分兩個階段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戰略安排,按照“遠粗近細”的原則,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三個階段性目標任務作了部署。分別是,到20XX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

可以看出我國對於農業發展的重視與用心,兩個重要特點指明瞭未來發展方向與目標。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這五句話是一個有機整體,是不可分割的,應注重協同性、關聯性、整體性,不能顧此失彼、只抓其一不顧其他。

如何才能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

第一,產業興旺是重點。產業發展是激發鄉村活力的基礎所在。鄉村振興,不僅要農業興,更要百業旺。五穀豐登、六畜興旺、三產深度融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標誌;

第二,生態宜居是關鍵。良好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美麗中國,要靠美麗鄉村打底色;

第三,鄉風文明是保障。伴隨着城市化快速推進和城市文明的擴張,傳統鄉村文化被忽視、被破壞、被取代的情況相當嚴重,一些地方鄉村傳統生活形態、社會關係日趨淡泊,鄉村文化日漸荒蕪。振興鄉村,必須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腦袋”;第四,治理有效是基礎。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必須把夯實基層基礎作為固本之策;第五,生活富裕是根本。鄉村振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為了讓億萬農民生活得更美好。

【篇三】

20XX年10月18日黨的十九大在京開幕,習近平總書記作十九大報告,其中提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今後我國鄉村發展指明瞭方向和道路,是農民共享國家發展成果的重要體現,是黨對“三農”問題的重視和關心,體現了黨堅持為人民服務,堅持羣眾路線。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為我們指明瞭新時代鄉村發展的方向和目標。當前,農牧民仍然是牧區的主體人羣,而鄉村又是我們發展中最大的短板、難點和差距所在,基礎設施滯後、生產生活條件差、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水平低等問題仍然非常突出。我們要全面準確把握十九大報告提出的“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因地制宜做好振興鄉村的各項工作。

一是實現現代農業產業化。目前,我國農業發展方式仍比較粗放,傳統農業基本還是靠天吃飯。要改變這種現狀,就必須發展現代農業產業,走現代農業產業化之路。一方面,要改變傳統的小農經濟生產模式,實現農業生產過程的機械化,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另一方面,還要把先進的科學技術廣泛應用於農業,不斷完善農業的基礎科研、應用科研及推廣體系,不斷提高科技對增產的貢獻率,從而提高農業產品產量、質量,降低生產成本,實現生產技術科學化。

二是聚焦精準扶貧,加快提高農牧民收入水平。目前,扶貧工作在資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下取得了長足進展,對多數貧困村和貧困户來説,實現退出問題不大,下一步主要是黨委和政府要發揮好教育、宣傳、引導、組織、帶領、支持羣眾的作用,讓貧困羣眾實現穩定脱貧。提高農民自主脱貧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堅持“扶貧先扶志”理念,提振貧困羣眾精氣神,加強政策宣傳,搞好解惑釋疑,通過參觀成功典型等形式,幫助他們更新觀念、開闊視野,樹立信心。改進幫扶方法,探索在產業扶貧上儘量讓貧困户分擔點成本的做法,通過有效參與和投入,提高貧困户發展的積極性和責任心。完善政策設計,在政策支持上適當引入競爭性機制,通過“早幹多支持,晚幹少支持”的政策安排,激勵貧困羣眾不等不靠,積極主動地幹起來。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村不能成為荒蕪的農村、留守的農村、記憶中的故園。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必須要振興鄉村,使農業強大、農村美麗、農民富裕。這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環節,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客觀要求,也是新時代下回應農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篇四】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十九大報告提出“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保持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

(一)鄉村振興體現了歷史與現實的統一

不可否認,現今我國鄉村面臨着凋敝和衰落的客觀事實,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旨在以此來激發鄉村發展活力,增強鄉村吸引力,構建新時代鄉村可持續發展機制。歷史上,鄉村的富庶是我國盛世歷史的標誌,在城鎮賺錢後回鄉置業曾經也是事業成功的標誌。新中國成立後,我們經歷了工業化進程,鄉村為工業和城市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今天重提鄉村振興是對鄉村地位和作用的肯定,也是用歷史的眼光看待鄉村的地位與作用,鄉村振興與復興也體現了我國農村在實現中國夢偉大征程中歷史與現實的統一。

(二)鄉村振興是建設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我國基本國情決定,即使在城鎮化成熟後,農村人口還在4億左右,因此沒有鄉村振興和現代化,就不會有國家的現代化。當前我國鄉村一方面存在着基礎設施供給不足、生活條件落後等現象,另一方面隨着城市和經濟發展,農民逐步上樓進社區,但是城市應有的相關服務又不能完全進入,鄉村發展又失去了原有的鄉土氣息和文化。當然我國也有一些鄉村,比如陝西咸陽袁家村、山東臨沂竹泉村等利用傳統鄉村資源,走出了一條振興之路,也説明了鄉村振興的內在潛力。

(三)鄉村振興是新時代鄉村發展新動力

新世紀以來,中央加大了對農村的扶持力度,從20XX年開始連續15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聚焦於農業、農村、農民(即“三農”)問題,十七大和十八大也分別提出了城鄉統籌和城鄉一體化的發展思路,對推動農村發展、增加農民收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從發展動力來看,政策重點側重於城市,使用的政策手段是城市和工業對農村的反哺和扶持,把農村放在了城市的從屬地位。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是把鄉村放在了與城市平等的地位上,立足於鄉村的產業、生態、文化等資源,注重發揮鄉村的主動性,來激發鄉村發展活力,建立更加可持續的內生增長機制。這是一種思路的根本轉變,確立了全新的城鄉關係。

(四)鄉村振興明確了鄉村發展的新任務

十九大報告提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發展總體要求,這五個方面是相輔相成的有機整體。提高貧困羣眾的內生動力和發展能力,是打贏脱貧攻堅戰的根本之策、長遠之計。實現一二三產業聯動,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助力農村高質量脱貧,助推農民致富增收。

【篇五】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總的要求,一是要產業興旺,二是要生態宜居,三是要鄉風文明,四是要治理有效,和我們新農村建設“管理民主、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生產發展”的總要求不太一樣,要區別開來。如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個總體目標,我認為可通過以下幾點舉措落到實處。

一是要把承包地三權分置的改革落到實處。中央有文件,提到了承包地的承包權,集體所有權和經營權,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三權分置。比如説,承包地所有權是集體的,那麼集體在處理收益時佔百分之幾,20%嗎?10%嗎?這個有個界定;如承包給張三李四的三十年,後面還要延長30年,那麼承包期內所得收益佔30%、40%嗎?或50%、60%嗎?還有如果用來流轉經營,那麼土地承包者佔百分之幾十?我想三權分置的要義就在這裏,集體有收入,承包者有收入,經營者有收入。這一點我們應認真研究領會,按照中央的統一部署來落實好。

二是要發展集體經濟。要對集體資產進行清理核資。要利用自身優勢,大力發展集體經濟,這是個難題。如何把有限的資金用於集體經濟發展,在資金的使用過程中如何保持清正廉潔等,這些都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只有大力發展好集體經濟,各項基礎設施才會如雨後春筍般建設起來,老百姓的腰包才會鼓起來,幸福感、獲得感才會進一步增強。

三是要優化基層管理。就是要把自治、法治、德治有機結合起來,來管理我們的基層社會。我想自治,實際上就是法治加德治。尤其要在研究村規民約這一德治上下功夫,如著名的塘約制定“紅九條黑名單”村規民約,違背了的村民暫時都停止享受國家政策,對父母不孝道,對子女不撫養的村民,納入黑名單,國家政策暫停享受,這個就是德治的一個內容。

四是要有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工作隊伍。現在我們的鄉鎮幹部、村幹部,懂農業,懂得多不多,懂得深不深,懂得精不精,對農民對農村有感情沒有,是應付式的愛,還是深層次的真誠的愛,這些我們都應該認真的思考,我想要有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工作隊伍,我們的鄉村振興戰略才會有希望,才能真正接地氣。

【篇六】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報告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並莊嚴地寫入了黨章,為新時代農業農村改革發展指明瞭方向、明確了重點。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當前,我國最大的發展不平衡是城鄉發展不平衡,最大的發展不充分是農村發展不充分。鄉村振興戰略,正是黨中央着眼“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導向和農業農村短腿短板的問題導向作出的戰略安排。鄉村振興戰略就是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進一步調整理順工農城鄉關係,在要素配置上優先滿足,在資源條件上優先保障,在公共服務上優先安排,加快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加快補齊農村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和信息流通等方面短板,顯著縮小城鄉差距。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鄉村振興不僅是經濟的振興,也是生態的振興、社會的振興,文化、教育、科技、生活的振興,以及農民素質的提升。產業興旺,就是要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延伸農業產業鏈、價值鏈,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生態宜居,就是要適應生態文明建設要求,因地制宜發展綠色農業,促進農村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發展。鄉風文明,就是要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文明新風,全面提升農民素質,打造農民的精神家園。治理有效,就是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確保廣大農民安居樂業、農村社會安定有序。生活富裕,就是要努力保持農民收入較快增長的勢頭,讓廣大農民羣眾和全國人民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深入推進農村各項改革。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壯大集體經濟;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在增加農業支持總量的同時,着力優化支持結構,提高支農政策的效率;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小農户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拓寬增收渠道;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促進農民工在城鎮落户。

【篇七】

鄉村振興戰略,是繼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和軍民融合發展戰略之後,黨提出的又一具有深遠意義的發展理念。這對建設美麗鄉村、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推動作用。

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系統工程,包括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保持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等各個方面和層次的部署。假以時日,必將實實在在惠及農業、農村、農民,縮小城鄉差距,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為“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實現奠定堅實基礎。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與各項事業同步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特別是糧食生產實現12年連增,農民收入增長較快,6000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脱貧等成績。

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有些農村出現凋敝,個別農民增收主要來自非農產業,因大批青壯年外出務工,種田主要依靠留守的老人和婦女等。因此,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不僅非常重要、極為必要,而且充分體現了黨始終情繫農民、關心“三農”。

通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將使工業現代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推進,讓城鎮化發展和村鎮化發展更加協調,能夠實現更多的資源雙向流動,形成更好的城鄉良性互動,促使農村跟城市一樣美好,推動城鄉同步邁向現代化。所以,鄉村振興戰略實際上是立體式的、全方位的重大發展戰略,是從更高的站位、更廣的視角,把“三農”工作放在了與城鎮化、工業化、現代化建設同等重要的位置。

當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首要還是保證大宗糧食產品供給充足,也就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從農產品供給市場看,一直以來,同樣存在“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讓農產品特別是大宗糧食商品,具有市場競爭力乃至國際競爭力,不僅是鄉村振興的主要基礎,更是重要標誌。

這就告訴我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任重道遠,不僅需要直面未來誰來種糧的問題,更應不斷把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向深入。一方面,要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拓寬增收渠道。另一方面,也要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同時,農村穩定涉及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必須加強農村基礎工作,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核心作用,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

隨着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村鎮化與城鎮化實現同步,農業現代化趕上工業現代化步伐,必將極大地改變傳統農業、鄉土農村的面貌,真正讓農村成為吸引城裏人的地方,讓農民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讓農業成為和工業一樣強大的產業。所以,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不僅讓“三農”看到美好明天,更將為國家現代化帶來深遠影響。

【篇八】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為億萬農民描繪了一幅美麗鄉村的現代圖景。但由於受到“重城市輕鄉村”固定思維的影響,鄉村全面振興還面臨着諸多困難,下面我就鄉村振興戰略的難題以及如何解決難題實現振興談談我的看法。

一、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難題

提到鄉村振興,不可迴避當前農村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我把它歸納為“四化”。

一是人才“流失化”。從鄉村人口結構來看,農民進城務工規模較大,留下來的勞動力年齡偏大,文化水平偏低,導致城鄉人才差距不斷加大;由於鄉村工作壓力大,高素質、有能力的人不願意到村任職;加之受編制數制約,鄉鎮事業單位已近20年未進人,現有技術人員年齡偏大,導致建立健全鄉村人才隊伍難度大。二是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薄弱化”。早期建設的基礎設施普遍標準低,部分老舊設施已不能滿足當前農業經濟發展的根本需要,並且很多村對基礎設施缺乏管理,導致公路、水路、電路等基礎設施破損嚴重,難以長期發揮效益。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當前農村普遍存在施用化肥農藥以獲取高產、違規開採地下水等現象,導致農業使用地污染嚴重;加之不少村民仍存在亂砍濫伐、亂挖亂建亂倒垃圾等行為,導致打造生態宜居環境美麗鄉村的難度加大。三是精神文明“荒漠化”。不少村民存在“沒錢的人當農民,有錢的人當大哥”的拜金思想以及“蹲在牆根曬太陽,等着別人送小康”的懶惰觀念,加之濫辦酒席、“薄養厚葬”的成規陋習在農村已風行多年,導致培養“新型農民”改變城規陋習難度大。四是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單一化”。現在不少村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都存在思路不清晰、政策不健全、舉措不成形的現象,一些發展靠前的村也因發展思路單一,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優勢發揮得不明顯。

二、鄉村如何解決難題實現振興

(一)匯聚“人氣”,築牢農村基層組織基礎。要藉助職業技術學校等平台,對農户開展技術、創業服務等方面的培訓,並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持,培育一批“新時代的新農民”,還要建立人才“數據庫”,加大人才引進力度,積極引導高校畢業生、致富能手、外出務工優秀人才回村任職、回鄉創業,積極參與到鄉村振興事業中來。

(二)依託村情,統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一方面規劃時要以各村實際需求、各村特點來確定項目類別,讓基礎設施建設與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達到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要建立基礎設施長效養護機制,大力宣傳相關法律法規,鼓勵農民成立專業組織,負責基礎設施日常養護工作;最後要從“控源、治污、植綠、育民”四方面入手,抓好鄉村環境衞生工作,讓村民獲利獲惠,感受到農村環境整治的益處,引導村民自覺投身到態宜居美麗鄉村的建設中來。

(三)摒棄陋習,強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首先要在農村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教化行則民風淳,教化廢則民風敗”,一方面要樹立起道德模範人物,既能讓其守望鄉里,造福桑梓,又能讓更多的村民學習效仿。另一方面要廣泛發動村民討論修訂村規民約,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大家看得見、聽得懂的“土規定”“土口號”中,形成百姓能明白、願遵守的約定俗成。最後要結合“三送三促”,開展思想道德宣傳和科學文化教育,引導廣大羣眾不斷轉變觀念、移風易俗,養成文明習慣,推動美麗鄉村、文明鄉村建設。

(四)超前規劃,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一方面要因村制宜,按照“鎮抓產業、村抓特色”的思路,集中發展特色產業項目,圍繞支柱產業,發展壯大一批農業龍頭企業,讓農民嚐到改革的甜頭,提高積極性。另一方面要創新發展方式,推行“農業+電商、+旅遊、+文化、+養生”模式,拉長產業鏈,提升產業效益,讓集體和農民有更多的收入。最後還要盤活農村現有的集體資產,促進集體經濟不斷髮展壯大,立足現有資源,以村級集體資產折資、幫扶資金入股等多種方式,入股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着力構建新型經營主體與村集體、農户共榮共生、合作發展的利益聯結機制,保障村集體經濟向上向好的發展。

【篇九】

作為一名基層的工作人員,在踐行黨的十九大會議精神,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時,有如下體會:

堅持黨管農村工作。黨管農村工作是我們黨的一個傳統,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個重大原則。“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農村的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更是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堅持黨管農村工作,才能將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好,保障好“三農”發展。

保障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就是“三農”問題。習總書記指出,“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農業、忘記農民、淡漠農村”。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保障“三農”問題擺在優先位置,加大對農業農村發展的支持力度,努力讓農業、農民、農村變得蓬勃向上、人人嚮往。

突出農民主體地位。離開了農民何談農業、農村?農民是鄉村振興的主力軍。其實一個地區、一個村莊的發展本質是人的發展。堅持農民為主體,是鄉村戰略持久發展的主動力,是農村、農業發展的主心骨,讓農民參與進來,感受改革帶來的紅利,更好的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

注重自然環境保護。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人因自然而生,人與自然更是一種共生關係。尤其是在平衡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不能以犧牲環境來換取農村的發展。我們要與自然和諧共生,要敬畏自然、善待自然、呵護自然,保持可持續地發展。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過程中,不能急功近利,不能破壞環境,要堅持綠色生態、綠色發展的原則,使我們的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這樣的振興才是有益的、和諧的。

因地制宜,循序漸進。農村是一片廣闊的天地,同時也是村村不同,各有特色、各有特點。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要符合每村的實際發展路子,不能“一刀切”,不應“點代全”,應該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發掘農村的特點,保留鄉村特色風貌。在發展的過程中,不能揠苗助長,要循序漸進、科學規劃、注重質量,使鄉村振興戰略真正落到實處,發揮作用。

【篇十】

為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提升鄉村經濟發展,補齊公共服務、產業發展等方面短板,進一步縮小城鄉差距,鄉村鎮黨委嚴格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多舉措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產業興。以高原特色農業為主線,堅持特色效益農業發展路子,因地制宜,着力發展有機種養殖和加工業,示範推進以觀光旅遊、休閒體驗為主題的農業綜合體開發建設,突出培育龍頭企業+基地+農户+互聯網的經營模式,發揮龍頭企業的示範引領作用。

——小鎮美。以規劃為引領,着力抓好集鎮村莊規劃工作,加大村莊綠化和美化力度,打造最美田園風光,持續開展“一河兩岸”環境提升工程,讓兩岸變成活力、宜居、生態水岸,實現四季有景、四季有花的景觀目標,全面鞏固和提升集鎮服務功能和承載力。

——鄉風淳。突出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推進鄉風文明建設,抓好鎮村領導幹部作風建設,以黨風帶政風,以政風促民風,樹立新風尚、新正氣。

——秩序好。強化農村社會治理,確保社會和諧穩定,保護自然景觀肌理,突出抓好生態治理,實現羣眾綠色致富;加快環境衞生治理和“兩違”處置工作,加強法治和德治的同時進一步健全村黨組織領導下的村民自治機制,充分發揮村民理事會作用,形成能切實適應行政村實際的一套議事協商制度、規則、程序,全面推廣至全鎮各行政村。

——生活富。實施農民素質提升工程,大膽探索集體經濟的培育扶持模式,加大扶持電商平台力度,發揮農村電子商務為民服務站作用,進一步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促進農民增;積極實施“鳳還巢”工程,引導外出務工人員帶着技術經驗回鄉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