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黨建文案

小康社會黨課講稿:解讀小康社會前世今生打贏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攻堅戰

欄目: 黨建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84W

黨課講稿:解讀小康社會前世今生打贏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攻堅戰

  習主席深刻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做出的莊嚴承諾,是13億多中國人民的共同期盼,從現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詞被寫入黨的十九大主題和十九大報告標題,對這10個字每名官兵都能倒背如流。那麼到底什麼是小康社會?怎樣理解“全面小康”,又如何打贏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場攻堅戰呢?今天,我就圍繞這些問題與大家做一交流。

小康社會黨課講稿:解讀小康社會前世今生打贏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攻堅戰

  一、“小康社會”的前世今生 小康社會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的歷史長河中逐漸形成的一種社會理想,它體現中國人對美好社會生活的一種嚮往。“小康”一詞最早出現是在《詩經.大雅.民勞》篇中:“民亦勞止,淪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它的大概意思是説:老百姓生活的太勞苦了,也該稍稍得到安樂了,給予百姓更多的恩惠,使國家得到安定。我們可以看到早在2500年前,小康社會就是中華民族追求的理想社會狀態,為了這一夢想,中國人民追逐了幾千年,可即便在封建社會發展最繁榮的時期,在所謂的“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康乾盛世”裏,仍然存在“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的情況,對於廣大勞動人民來説,不僅不可能享受到富裕安康的生活,有時連生存和温飽問題都難以解決。那個時候,小康社會的美好夢想只能深藏於中華民族的記憶深處。

  1949年10月1日,這是永載中華民族史冊的偉大日子,新中國成立了,中國人站起來了,小康夢想迎來了希望的曙光。然而大家都知道,剛建國時的中國很窮,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很低,毛主席在1954年説過這樣一段話,他説:“我們工業很落後,落後到什麼程度呢?飛機、汽車、坦克、拖拉機這些東西都造不了,能造什麼呢?只能造桌椅板凳,能造茶碗茶壺,還能把麥子磨成面,就這個水平。”面對這樣困難的局面,我們黨的領導人沒有退縮,而是立下了宏願壯志,決心改變中國落後的面貌,先後提出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實現“四個現代化“等奮鬥目標,後來在1978年,我們國家的領導人小平同志訪問日本,看到了當時世界先進國家的社會和經濟發展現狀,對現代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1978年鄧小平出訪日本。訪問完日本,小平同志在1979年初訪問了美國,受到了當時美國卡特總統的熱情接待,可以説,隨着認識的不斷增加,小平同志對中國現代化改革的方向也愈加清晰,1979年12月6日,鄧小平在會見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時第一次提出了“小康”的概念。他説:“我們要實現的四個現代化,是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我們四個現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們那樣的現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他還講“到本世紀末,要達到第三世界中比較富裕一點的國家的水平,實現國民生產總值人均達到1000美元。”在當時,我們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僅有253美元,鄧小平首次提出的“小康”發展目標,為中國改革發展指明瞭奮鬥的方向。

  那之後,也就是1982年,黨的十二大上,我們黨就正式把“小康”一詞寫入文件,提出經濟奔小康的目標,並把它作為二十世紀末的戰略目標。1987年,黨的十三大明確了我國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基本判斷,不僅描繪了小康社會的發展藍圖,而且構想了建設小康社會的跨世紀發展戰略,即著名的“三步走”發展戰略。那就是第一步以1980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250美元為基數,到1990年翻一番,達到500美元;

  第二步是到二十世紀末再翻一番達到1000美元,中國初步進入小康社會;

  第三步是在下世紀用三十到五十年再翻兩番達到4000美元,使中國達到中等發達國家 氷平。圍繞這個發展思路,1992年,黨的十四大確立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目標,為中國經濟打開了起飛的閘門。1997年,黨的十五大又對“三步走“的戰略目標作出了更具體的規劃,明確提出了到21世紀中葉近50年的新“三步走”發展目標。即:第一個十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再經過十年努力,到建黨一百年時,使國民經濟更快發展,各項制度更加完善;

  到21世紀中葉建國一百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

  20世紀末,伴隨着實現小康生活的美好願景,經過改革開放20多年的奮鬥,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萬億美元,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突破1000美元,人民生活總體上已經達到了小康水平,就拿社會主流的消費品檔次來看,70年代是“老三件”(自行車、手錶、縫紉機),80年代是千元級的“新三件”(電視機、洗衣機、電冰箱),90年代已經變成了萬元級的電腦、小汽車、商品房等。這是了不起的偉大成就,人們也切實感受到了小康帶來的實惠。但是,那時的小康只是小康社會的初級階段,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正因如此,在2002年,黨的十六大作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決策,並指出建設小康社會的量化指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兩番,在“總體小康水平”的基礎上達到“全面小康社會”,建設一個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2007年,黨的十七大將全面建設小康的量化指標由“總量”改為“人均”,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兩番。從2002年到2011年,我國經濟總量從世界第六躍升到第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從1000多美元增加到5400多美元,世界排名89位,2012年,達到6100美元,世界排名86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成績顯著。

  建設是“過程”,建成是“結果”。經過數十年的艱苦努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已經遙遙在望。2012年,黨的十八大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佈局出發,提出“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鬥”,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字之差,卻標誌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最後衝刺階段,也標誌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新目標。經過五年的努力,在2017年,我們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了9481美元,世界排名上升到了第70位。在這個基礎上,黨的十九大指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這是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做出的莊嚴承諾,相信在黨的領導下,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目標必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國夢必將實現。

  二、怎樣理解“全面小康” 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更重要、更難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講的是發展水平,“全面”講的是平衡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習主席反覆強調指出,如果到2020年我們在總量和速度上完成了目標,但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更加嚴重,短板更加突出,就算不上實現了目標。那麼到底怎麼樣的小康才算全面小康呢? (一)全面小康,覆蓋的領域要全面,是“五位一體”全面進步的小康。“千鈞將一羽,輕重在平衡。”,意思是雖重於千鈞,卻只當成是一片羽毛,關鍵在於掌握輕重的平衡技巧。全面小康社會要求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在這目標背後,我們通過一組數字來看看2020年我們的小康社會將是什麼樣子的,關於收入,GDP和人均收入都要比2010年翻一番,十三五規劃完成時,中國人均收入達到12600美元;

  關於就業,每年在城鎮安排2500萬人,大眾創業、萬眾創業成為就業之源;

  關於教育,教育將更加普及,高中階段的入學率達到90%,高等教育入學率達到40%;

  關於環境,重要江河湖水的水質達標率提高到80%以上,森林覆蓋率達到23%,人與自然更加和諧發展。可以説,小康社會是一個整體性目標要求,關乎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任何一個方面的發展滯後,都會影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

  (二)全面小康,覆蓋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體中國人民的小康。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小康才能真正造福全體人民。沒有全民小康,就沒有全面小康。不能一邊宣佈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另一邊還有幾千萬貧困人口,這既影響人民羣眾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滿意度,也影響國際社會對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認可度。當前,影響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突出因素主要集中在民生領域,發展不全面的問題很大程度上也表現民生保障方面。近年來,我國在醫療、養老、教育等民生領域改革不斷增強,財力保障也不斷加碼。以醫藥制度改革為例,電影《我不是藥神》中進口“救命藥”買不起、買不到的痛點已經改善,就在今年的5月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已經討論決定對進口抗癌藥實施零關税並鼓勵創新藥進口,加快境外上市新藥審批、落實抗癌藥降價措施、強化短缺藥供應保障,使“等救命藥”的癌症患者突破了“藥貴”的困境,得到了真正的實惠,也反映了政府重視民生、改善民生的決心。

  (三)全面小康,覆蓋的區域要全面,是城鄉區域共同發展的小康。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沒有農村的全面小康和欠發達地區的全面小康,就沒有全國的全面小康,農民能否喝上乾淨水、走上平坦路、住上安全房、過上現代生活,是我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個關鍵指標,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不僅需要縮小國內生產總值總量和增長速度的差距,更是需要縮小居民收入、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的差距。近年來,我們國家加大了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的力度,推進了城鄉發展一體化的進程,城鄉區域發展差距不斷縮小,各省市也都在推行“美麗鄉村”建設,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農村的髒亂差的面貌將一去不復返。在“全面小康”的引領下,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會不斷提高,幸福感和獲得感也會不斷增強。

  三、如何打贏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攻堅戰 決勝階段最為關鍵,衝鋒時刻尤當奮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已經到了一股作氣、決戰決勝的歷史節點。習主席深刻指出“這個時跨本世紀頭20年的奮鬥歷程到了需要一鼓作氣向終點線衝刺的歷史時刻,完成這一戰略任務,是我們的歷史責任,也是我們最大的光榮。”那麼如何打贏這場決戰呢?就是要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脱貧、污染防治這三場攻堅戰。

  (一)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可能是我國發展面臨的各方面風險不斷積累,甚至集中顯露的時期。如果發生重大風險又扛不住,國家安全就可能面臨重大風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就可能被迫中斷。黨的十九大把防範化解重大風險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大攻堅戰的首要戰役,就是要求各級做好應對各種風險的準備,加強排查,摸清底數,用完善體制機制來防範化解風險。防止“黑天鵝”事件、“灰犀牛”事件的發生,防止小風險演化成大風險,防止外部風險演化為內部風險,防止經濟金融風險演化為社會政治風險,防止個別風險演化為系統性風險,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創造良好環境。

  (二)堅決打好精準脱貧攻堅戰。到2017年年底,全國貧困人口還有約3000萬人,其中相當一部分居住在艱苦邊遠地區,處於深度貧困狀態,屬於脱貧攻堅“最重的擔子”、“最硬的骨頭”。打贏這場攻堅戰,全面解決貧困問題,一是要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脱貧基本方略,堅持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

  二是要發揮我們黨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通過中央單位定點幫扶,地區協作和對口支援,重點解決好深度貧困問題;

  三是要實施好“五個一批”工程,即發展生產脱貧一批、易地搬遷脱貧一批、生態補償脱貧一批、發展教育脱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

  四是要把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提高貧困地區和羣眾的發展能力和內在動力。堅持“兩不愁三保障”的脱貧標準,即不愁吃、不愁穿,保障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確保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脱貧,貧困縣全部摘帽,做到脱真貧、真脱貧,補齊農村這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大短板。

  (三)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目前,我國環境形勢依然嚴峻,大氣、水、土壤等污染問題仍較突出。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和生活方式,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2018年6月270,國務院印發了《打贏藍天保衞戰三年行動計劃》,這被認為是2013年《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延續,標誌着大氣治理第二階段正式開啟。它的目標就是經過三年努力,大幅減少主要大氣污染物的排放總量,明顯減少重污染天數,改善空氣質量,增強人民的藍天幸福感,使生態環境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

  同志們,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如期實現這個目標,既能增強廣大人民羣眾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又能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讓我們團結起來、堅定信心、共同努力,奪取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勝利,推動我們國家的各項事業再上一個新台階,為多樣化的世界增添一副十幾億人口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壯麗歷史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