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工作經歷

銀川市智慧城市建設考察報告

欄目: 工作經歷 / 發佈於: / 人氣:2.3W

智慧城市是運用信息和通信技術手段,感測、分析、整合城市運行核心系統的各項關鍵信息,對包括民生、環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務、工商業活動在內的各種需求做出智能響應。目前,我國正處於城鎮化加速發展時期,“城市病”問題日益普遍,建設智慧城市已成為解決城市發展難題,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2014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要求統籌城市發展的物質資源、信息資源和智力資源,推動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應用,實現與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這標誌着我國的智慧城市建設已經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各地紛紛貫徹落實國家的戰略部署,加快推進智慧城市建設,銀川市更是脱穎而出,成功打造智慧城市建設的銀川樣板。

銀川市智慧城市建設考察報告

一、銀川市智慧城市建設的主要做法

2013年,銀川市獲批國家第二批智慧城市試點。2014年,銀川市聯手中興通訊,突破傳統智慧城市發展模式,打造以智慧政務、智慧交通、智慧旅遊、智慧環保、智慧社區為代表的10大系統,陸續上線運行,成為全球可複製可推廣的智慧城市銀川樣板。銀川市成功舉辦了兩屆全球(銀川)tmf智慧城市峯會,先後榮獲top100智慧城市——商業模式創新獎、中國領軍智慧城市、第五屆中國智慧城市應用創新獎、tmf總裁特別獎等十幾項國際國內大獎。智慧城市銀川模式成為全球標杆,主要體現在五大創新。

(一)商業模式創新。銀川市摒棄了以往以bt方式為主的智慧城市建設模式,創新性地利用ppp+資本市場的模式,把智慧城市建設與資本市場結合起來。銀川市政府與中興通訊合資成立項目公司——中興(銀川)智慧產業有限公司,政府向合資公司購買50年信息服務,形成合資公司的資本估值,合資公司併入上市公司進行資本運作,通過股票增值收益解決了智慧城市建設資金,化解了分散投資所造成的行政壁壘、信息孤島問題,更解決了以往bt模式下更新換代的難題。銀川市利用社會資本建成智慧城市的同時,還獲得了股票增值帶來的額外收益。

(二)管理模式創新。銀川市實施以城市為一個整體的頂層設計,有效整合各類城市信息資源,大力推進互聯互通、數據融合、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委督查室,強化督查落實。在信息化系統建設方面,統一入口出口,對各部門新建信息化項目,明確發改部門一律不予立項,財政部門不予撥款,從源頭上杜絕新的信息孤島形成。2016年7月份,銀川市除垂管部門外,市屬所有委辦局的數據統一歸集到大數據中心,解決了數據信息共享難的問題。銀川市成為全國第一個整合政府部門數據,實現數據歸集、資源共享的城市。

(三)技術架構創新。銀川市通過搭建“一圖一網一雲”技術架構,建立了一個當期可應用支撐、未來可擴展延伸的智慧生態系統。一圖,即利用真三維地圖,將城市各要素進行空間節點定位;
一網,即建設一張骨幹容量達8000g的光纖有線專用網絡,將城市空間各節點進行網絡連接;
一雲,即將各節點的城市要素所產生的數據通過一網傳到大數據中心,進行存儲挖掘應用。銀川市成立了中興(銀川)智慧城市研究院,進行智慧城市設計和大數據挖掘、分析應用。這種架構如同一個智慧端,各類端口是開放的,可以擴展應用,對接將來的新技術、新應用,滿足未來持續建設和更新升級的需求。

(四)監管方式創新。大數據是新型生產力,在各個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前景,但同時也涉及安全、隱私和商業機密,需要專業機構的管理,促其發展。銀川市成立了大數據的專職監管機構——銀川市大數據管理服務局,負責智慧城市整體規劃建設,制定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大數據安全規範(系統安全、隱私安全、商業機密安全)和大數據標準(共享、開放、交易),統籌協調信息資源的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對大數據進行集中監管和挖掘分析,讓數據產生價值,實現精準監管和服務優化。

(五)立法保障創新。智慧城市建設是新事物,需要通過相關法規的保障,有效破解數據採集、信息公開、安全使用、共享等問題。銀川市注重法規建設與智慧城市建設同步,2016年在全國率先出台《銀川智慧城市建設促進條例》,成為全國第一個對智慧城市進行立法的城市,使智慧城市建設和大數據開放共享有法可依。

二、銀川市智慧城市建設的成果

銀川市智慧城市建設堅持城市現代化導向和發展需求導向,在社會治理創新、城市立體管理、民生精細服務、產業融合發展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提升城市管理水平。通過創新城市管理模式,建立以大數據為支撐的銀川市應急管理指揮中心,形成了以大數據分析為基礎、歷史數據與現場數據相結合、預案和方案相轉換的科學應急管理體制,既提高了應急管理效率,又降低了事故損失。例如,通過智慧交通,對交通流量、交通事故、出行車輛、交通設施等數據進行綜合性地分析研判,實現交通誘導、流量預判,讓銀川市的人車路與整個交通環境進行交流,從而對銀川市全城的交通進行智慧疏導,實現交通資源整體優化;
通過智慧環保,利用信息化環保監測設備實時監測影響市民生活的生態環境參數(水、氣、聲),在線監測,預警預報,有針對性地給出環境治理綜合解決方案,實現“實時監測、源頭管控、定向治理”,解決環境生態問題。

(二)改善百姓生活品質。銀川市以“便民、利民、惠民”為目標,讓市民對智慧城市建設有更多獲得感。以智慧社區建設為平台,部署智能快遞櫃、智能垃圾桶、免費wifi、人臉識別門禁、大氣與噪音監測系統、直飲水改造、智慧醫療系統等11項智能化設備,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建立一整套民生服務體系,實現智能化管理與日益複雜的城市實體系統的協調一致。以“12345”政府服務熱線為平台,改革行政管理體制,改層級化管理為扁平化管理,全面瞭解市民訴求,建立問題導向機制。通過協調跟蹤督辦落實,提高訴求問題解決效率;
通過大數據分析,找出社會化服務的缺位環節和行政化服務的不足之處;
通過扶持政策,聚集社會化資源,提高服務能力;
通過行政資源再配置,提高行政服務效率。

(三)驅動產業衍生髮展。創建了全國第一家智慧城市產業園,吸引了三類企業入駐:第一類是與智慧城市相關的裝備製造業,如智能垃圾桶、智能水氣表、智能直飲水系統、空氣淨化系統等生產製造企業。第二類是依託“互聯網+”所衍生的新業態,“互聯網+醫療”好大夫在線互聯網醫院已經投入運營;
擁有150萬輛貨車,佔無車承運市場份額72%的無車承運平台“運滿滿”落户銀川。第三類是利用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與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對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的企業。例如,在濱河新區建成的如意服裝項目,全部採用智能化生產,實現了服裝產業私人定製、柔性製造的工業4.0,併成為新的工業旅遊項目。

(四)提高行政審批效率。一是實現簡政提效。組建行政審批服務局,將26個部門153大類業務歸由“一枚印章管審批”,審批效率整體提高86%。企業註冊時間由5天縮減到1天,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審批時間從148天縮減為50天以內。二是推進放管結合。在全國率先實行網上審批,505項審批事項中的242項實現了網上審批,將103項審批許可改為事後備案制。同時,建立審管互動平台,將備案信息及時傳送到監管部門,加大對備案企業的抽檢頻次,並進行跟蹤、採集、分析相關數據,為監管部門提供精準指向,實現精準監管。三是優化服務環境。在放權的同時,通過引進中介機構、公開政府信息等措施,加大對企業的服務力度。在服務審批大廳裏引進中興雲服務公司,為企業提供法律、人事、it、財務等諮詢服務;
引進評估評級擔保等公司,幫助企業有針對性地解決運行中融資難的問題。

三、對我市智慧城市建設的啟示

我市智慧城市建設已起步多年,但與銀川市的建設力度和成效相比,差距還比較明顯。銀川市智慧城市的建設經驗對我市有重要的借鑑意義,建議我市加強以下四個方面工作,加快推進智慧城市建設。

(一)堅持惠民優先導向。智慧城市建設最主要的目的是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加快城市現代化、智慧化,提升社會公眾生活質量。我市智慧城市建設應堅持惠民優先導向。一是注重人的參與。城市主體的“人”,包括居民、企業、政府以及其他社會機構。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要統籌調動各方面的力量,將城市的“智能化”和人的“智慧化”協調統一起來,充分發揮全社會的創造力,形成城市建設主體的合力效應,實現新型智慧城市的共治共管、共建共享。同時加強我市智慧城市建設相關人才的培養和引進。二是注重滿足人的需要。智慧城市建設應重點關注老百姓急需的、能夠直接感知到的智慧民生領域,如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社保、智慧警務、智慧防災、智慧社區、智慧校園等工程。同時,堅持需求牽引、效果為先,注重用户體驗,把百姓的滿意度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三是注重城市建設的個性和特色。應把我市特有的歷史文化、僑文化要素最大限度地融入智慧城市建設中,保持我市特有的歷史傳承、地域文化、民俗風格等“基因”,根據我市的資源稟賦、特色基礎、自然風格等,打造別具一格的智慧城市品牌,滿足人們更高層次的文化和精神需求。

(二)創新投資運營模式一是拓寬融資渠道。建設智慧城市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單靠政府包攬不切實際,需要更多的利用社會資本。對於政務型、涉密要求高、投資規模不大、運營維護成本較低的建設運營項目,政府可以獨立投資;
對於不涉及國家機密、商業機密和個人隱私的民生服務類項目,應最大限度地交由社會資本投資建設;
對於投資規模大、政府控制性強、公益性質強、專業運營和維護要求高、投資運營期長、收益比較穩定的項目,要創新投融資模式,積極推動政企合資共建,鼓勵採用政府牽頭bot模式;
對於旅遊、農業、電子商務等產業類項目,政府可投入少量引導資金,制定激勵和扶持政策,吸引社會資本進行投資建設。二是合理選擇運營模式。在制定規劃、配置資源、核心開發等方面,政府要起主導作用,而在信息技術、信息化建設及項目運營管理方面,可以交給網絡運營商、軟件開發商、系統運營商等市場主體。

(三)推進經濟轉型升級。我市作為珠西先進裝備製造業發展的重大平台,應抓住智慧城市建設的契機,加快推進我市先進製造業發展。一是促進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我市作為廣東省老牌工業城市,擁有數控機牀、摩托車、衞浴五金、食品等傳統優勢產業,應在智慧城市建設中,推動智慧技術向傳統制造領域輻射滲透,給傳統產業植入智能化、信息化的“芯片”,促進企業開發智能化、數字化、智慧化的新產品、新技術。二是加快中小企業轉型升級。我市是全國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示範城市,中小企業已成為我市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還將彰顯出更強的發展動力和活力。在智慧城市建設中,應提高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增強企業競爭力,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壯大。三是發展衍生智慧產業鏈。大力發展智慧技術產業、智慧基礎設施產業、智慧應用產業等參與配套智慧城市建設的智慧製造產業鏈,催生一批新智慧製造產業,為我市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四是構築智慧產業園區。圍繞智慧城市產業鏈,打造智慧產業園區,立足實體經濟,全面為智慧城市建設做配套,為智慧城市長遠發展奠定基礎。

(四)探索建立長效機制。目前,我市智慧城市建設過於依賴信息技術方面的“硬件”投入,管理運營方面的“軟件”投入相對不足。智慧城市建設是一個長期、持續、動態的系統工程,需要建立一套由規劃、機構、制度、工具、政策法規等組成的長效機制與之配套。一是做好統籌規劃。明確我市智慧城市建設的目標,以市場應用為導向,以服務應用為切入點,制定符合我市市情的智慧城市發展總體規劃和標準體系。二是健全組織機構。我市已經成立了江門市網絡信息統籌局和江門市數據中心,但這並未徹底解決部門間的協調溝通和信息壁壘問題。建議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智慧城市建設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統籌推進我市智慧城市建設工作,統一管控和協調數據信息,消除部門間的信息分割,切實解決信息孤島問題,真正做到信息共享。三是完善制度體系。建立涉及業務內容、工作流程、建設標準、評級體系、績效考核等方面的制度體系,協調和理順相關部門的關係和職能。四是整合信息技術資源。目前我市智慧城市建設處於分部門、分內容、分目標各自推進的狀況,騰訊、浪潮、華為等合作伙伴的各自優勢沒有充分發揮。市網絡信息統籌局和大數據中心應發揮技術職能,協調整合各方資源,統一吸收消化外來的技術支持,發揮智慧城市建設的最強合力。五是制定配套政策法規。針對智慧城市建設遇到的法律法規瓶頸,建立與之相適應的政策、法律保障體制,集中精力、排除干擾,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激發政府部門和社會力量的積極性和創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