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工作經歷

模範退役軍人扶貧先進事蹟材料

欄目: 工作經歷 / 發佈於: / 人氣:3.21W

  模範退役軍人扶貧先進事蹟材料




(一)

模範退役軍人扶貧先進事蹟材料

詹順碧:愛崗敬業、用實際行動踐行擔當和使命

金海湖新區文閣鄉詹順碧同志是黨的優秀黨員,優秀退伍軍人,一個老兵,退伍不退色,在脱貧攻堅路上,用腳步丈量每一寸土地,用汗水換來一個個項目落地,用真情換得文閣社區92户貧困户順利脱貧,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名共產黨人的使命與擔當,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保持人民軍隊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他就是金海湖新區文閣鄉文閣社區黨總支部書記詹順碧。

十年以來,始終嚴格要求自己,兢兢業業,立足本職崗位、繼續保持軍人作風、做一行、愛一行、勇挑重擔、不怕艱辛、貼心服務基層、發揮一名黨員一面旗幟作用、爭做人民公僕,腳踏實地做好每一項工作。在日常工作中,他時刻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為決戰決勝脱貧攻堅,實現全面小康目標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他工作認真負責,敢擔當、善創新,不論是脱貧攻堅工作還是社區各項工作等,他都勤幹實幹、埋頭苦幹,真正做到了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繫。下面對該同志的主要事蹟作以簡要介紹:

一、腳踏實地,在工作中發揚吃苦精神

詹順碧同志紮根基層崗位,立崗成才,在平凡的工作中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實現自己人生夢,將精力傾注在脱貧攻堅、社區黨組織書記崗位上。近年來的日常工作表現,“抓產業、促增收、助脱貧。”這是作為黨組織書記的首要任務。但是,由於個別老百姓思想保守,對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不高,理解慢、認知淺,在推進扶貧產業項目落地,幫助貧困户增收的過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難。

“最大的困難不是環境條件艱苦,而是做好貧困户的思想工作。”詹順碧深知,要打贏脱貧攻堅這場硬仗,首要問題便是扭轉居民的思想觀念。“如何扭轉羣眾思想,接受新發展理念。”一直在詹順碧的心頭縈繞。

不放棄,遇到困難迎難而上是詹順碧在軍營裏學到的精神,即使退伍了,他的身上仍保留着軍人的品質。“沒有好方法,我就用真誠。”一年多的時間,詹順碧踏遍了文閣社區彎彎曲曲的公路,穿破了一雙又雙皮鞋,通過日復一日,一次次入户走訪、一遍遍講解政策,他不僅摸清了文閣社區的貧困底數,還與羣眾打成了一片,成為了羣眾的貼心人。

十年來,詹順碧多次得到市、縣、鄉的表彰,今年7月1日,詹順碧獲得了金海湖新區“脱貧攻堅優秀黨組織”和文閣鄉“脱貧攻堅優秀黨組織書記”稱號。

二、善於學習,創新提效顯本色

詹順碧同志參加工作以來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善於學習各種知識、技能,並把學習與工作緊密結合,在實踐中不斷認識和把握工作要點,從不會電腦學會電腦,從不會開車學會開車,完善自身知識結構,在各個網站發表工作信息2000餘條,敢想敢為,把創新的思路帶到工作中來。在繁忙的工作中,詹順碧同志經常帶病上班,特別今年7月份,妻子生病在省婦幼保健院住院期間,因為脱貧攻堅沒有前去照顧其妻子,委託不滿14歲的女兒照顧,還有自己的母親生病期間同樣沒得時間去孝順照顧,委託其弟弟照顧,從無怨言,工作中哪怕加班加點也從不拖全鄉的後腿,但他這一工作理念卻逐漸影響着身邊的同志,成為了周邊同志學習的形象寫照。及時高效完成了脱貧攻堅各項工作任務,工作業績在單位有口皆碑,為全鄉經濟社會和諧平穩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通過對工作兢兢業業、一絲不苟的嚴謹態度,不斷積累總結好的工作經驗和工作做法,“十年磨一劍”多年來的工作經歷,沉澱出一個擁有過人智慧和超常膽識的優秀人物,並結合當地的實情,攻堅克難,用堅韌的毅力,超強的魄力,務實的作風,創造出風清氣正、幹羣融洽的良好社會經濟發展局面。他嚴謹的工作態度、務實的工作作風影響着身邊的人,兢兢業業的做好做實各自的本質工作,使社區黨建、脱貧攻堅工作在新區增比進位排位均有上升,所在黨總支部獲得了2019年金海湖新區“脱貧攻堅優秀黨組織”稱號。

三、細心貼心,真誠服務於羣眾

詹順碧同志將服務的理念貫徹於工作始終,力爭把最滿意的成果交給黨委政府。他在工作中注意向領導、老同志虛心請教,在文閣社區部分羣眾居住在高、遠、散等自然災害容易發生的地方,乾旱缺水、雨季洪水災害頻繁發生,給羣眾生產生活帶來了困難。在15個居民組中,其中合豐1.2組比較偏遠,經濟條件滯後,土地少,該居民組少部分羣眾日常的生產生活用水和道路出行都困難,為解決這一難題,詹順碧在2018年積極爭取到項目資金打通了合豐1組上段的斷頭路,這樣的斷頭路還有團結1組、巖腳組、玉米1組已經全部打通。

道路的問題解決了,但彎子組上半山人畜飲水問題一直是個難題。2018年中旬,詹順碧走訪彎子組上半山貧困户黃大秀,83歲的黃大秀老人老死得早,兒子田培軍住進精神病院,一個人生活在彎子組。“飲水還要靠挑,可是現在我老了,挑不動了,只能一小桶一小桶的提。”看到這樣的情形,詹順碧立即與幫扶幹部一起幫忙爭取資金,購買了一個水泵和300米水管,將水引到了他家的水缸裏。

一個老人的飲水解決了,可是還有很多家庭存在着分散取水等問題。為徹底改變飲水難現狀,詹順碧到鄉里積極彙報,爭取資金,為合豐1.2組、龍井組、彎子組、團結1.2找到了水源,新建了5個蓄水池,協調幫扶單位安監局解決水泥50噸,對串户路、院壩進行了硬化。

“生在農村,長在農村,但並不瞭解農村工作。”這是詹順碧開始擔任社區黨總支部書記以來的最直觀感受。轉眼間,2019年已經是擔任社區黨總支部書記的第二個年頭了,僅2018年擔任社區黨總支部書記過程中,詹順碧就走訪羣眾900餘户,召開居民代表會23次、居民小組會30餘次,積極參與處理民眾糾紛29起。由最開始的不知道怎麼去開展脱貧攻堅工作,到後面的與羣眾打成一片。

2019年1月,合豐2組居民楊慶林給社區寫了感謝信,當接到這封感謝信時,詹順碧心中泛起無法言説之情,這不僅是對居支幹部工作的獎勵,更是對居支幹部工作的肯定。詹順碧在心中暗暗的下定決心,一定要更加努力的工作,回報他們的信任。

協調新區安監局幫扶資金3萬元,幫助文閣社區改善了村委會的辦公環境,解決了辦公經費,慰問了貧困羣眾,開展了計生幫扶等,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在脱貧攻堅任務下達之後,文閣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此項工作,黨委政府領導多次到文閣社區就脱貧攻堅進行實地調研指導。針對文閣社區居委會辦公陣地設備老化,場地設施落後等情況,在2018年年底,詹順碧多次與組織辦對接,爭取了10萬元資金用於脱貧攻堅陣地建設,購置了嶄新的辦公設備,同時協調扶投公司幫扶幫扶辦公設備,搬進了嶄新的辦公樓,方便了為廣大人民羣眾服務,提高了居支幹部工作效力。

雖然在組織書記崗位上工作十分繁忙和辛苦,但是奮鬥的青春最美麗,堅信只要始終忠於自己的崗位職責,發揮好先鋒模範作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立足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腳踏實地,發揚軍人作風,真真切切的把人民羣眾放在心上,把幫助人民羣眾解決困難當做是為自己解決困難,就能為決戰決勝脱貧攻堅,實現全面小康目標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二)

——記海壩村巖壩支部書記 楊遠

楊遠,男,漢族,中共黨員,現年40歲,1979年5月9日出生,1999年12月應徵入伍到雲南某邊防部隊,一干就是十二年。在部隊期間先後擔任班長、代理排長、司務長、團出納等職務。十多年來始終安心邊防、愛崗敬業,吃苦耐勞、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先後獲得優秀士兵、嘉獎、紅管家、三等功等表彰。

2011年楊遠選擇復員後做的第一件事,是在妻子老家遵義通過考察和實地學習,便與人合夥投資飼養了15000羽蛋雞,並親自管理和飼養,面對當時遭遇的HN97禽流感帶來影響和低迷的市場行情,做到了困難面前沒有低頭和妥協,咬緊牙關挺過了蛋雞養殖行業最困難的難關,充分體現了一名退役軍人堅韌不屈的精神。2013年底回到畢節老家過春節,看到家鄉仍然貧窮落後的面貌和百姓艱苦的生活,再對比外面的發展速度,內心很不是滋味,於是便做了一個留在家鄉,力所能及的為家鄉奉獻自己一絲微薄力量的決定。2014年初他通過選舉進入村裏工作。進村的第一件事先把車買了,因為他有自己的小打算,就是既然選擇村幹部的工作就要做好打持久戰、全脱產、底收入、家人不支持、羣眾不理解等一系列的思想準備,而且還一定要幹好,幹出點成績來。海壩村佔地29.42平方公里,直線縱深10公里還要多,羣眾居住極為分散,光靠兩條腿也很難開展工作,更不要説是幹好工作了,沒有車是很難保證時間的;二是通過側面瞭解得知村民對村幹部有成見,先買車是為了避免引起羣眾不必要的誤會。進村後的第二件事就是主動要求到本村最艱苦,條件最落後的村民組工作。該同志憑着一股對事業的執著、一腔對鄉土的熱愛、一種堅韌不撥的精神,硬是和一個甘願落後、對鄉村兩級充滿牴觸情緒的片區的羣眾打成一片,將一個思想落後,工作難度大的片區的工作理順,其硬件設施也一樣一樣的得到完善。

楊遠較強的適應能力和吃苦精神,很快成為村裏各項工作的行家裏手,並且是屬於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的人。他的工作幹勁和敬業精神同時也感染了身邊的同事,在他的感應下,海壩村“兩委班子”做到了團結奮進、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有擔當和責任心的同志,總是讓人值得信賴和放心的。2015年海壩有一個700户2800人的生態移民安置項目指標,全村幹部將其項目作為天字號工程去抓落實,因為一旦這個項目在海壩的土地上生根發芽,那不僅徹底解決海壩村八九個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村民組的移民搬遷問題,而且對海壩村未來的發展將是一個大的轉折和一個嶄新的開始。那裏的工作任務最重,他當然就要往哪裏上。從園區徵地到選址放線到中後期的監督管理一直到到園區從泥濘不堪的施工現場到基本硬化亮化的效果,他的身影風雨無阻的在裏面晃動了兩年多。在他的心裏始終信奉着這樣的條約,那就是革命戰士是一塊磚,哪裏需要哪裏搬,不做則已,要做就一定要做好。

海壩村由過去撤併建時的龍潭村、海壩村、巖壩村三個村合併而成,過去三個村情況不一,龍潭較富、海壩次之、巖壩最貧;2017年8月海壩村通過先行先試踐行塘約經驗,在鄉黨委引領下率先成立黨總支,下設三個黨支部,楊遠擔任巖壩支部書記, 2018年年初文閣鄉黨委政府又在各支部的基礎上成立了戰區。巖壩戰區下轄8個村民組,該戰區土地貧瘠,基礎條件薄弱,居住極為分散,人居環境非常落後,該戰區的貧困發生率在26%以上,算得上是深度貧困村的集中體現了。2018年年底海壩村要與大方縣同步出列,他作為巖壩支部的支書,感覺身上滿滿的是責任和擔子。但作為一名退伍軍人,在戰時是要上戰場的,更何況僅僅是和平時期的脱貧攻堅工作,且容有為難情緒和當逃兵的想法,他屬於退伍不退色那一類人。該同志沉澱下來後及時組織支部一班人等充分分析了該戰區具體情況,並迅速找準切入點,緊盯“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的工作要求,逐户個案篩查,精準到户(人),並建立脱貧攻堅指揮台賬,卯足幹勁,以時不我待工作態度,順利實現了海壩村2018年年底與大方同步出列艱鉅任務。該戰區脱貧攻堅工作在他的帶領下,工作進行得有條不紊。羣眾軟實力與外圍的脱貧形象都得到全面的同步提升和改善。為了讓該戰區貧困户129户563人在今年3月份順利接受第三方的脱貧評估,楊遠帶領該戰區所有幹部爭分奪秒的與時間賽跑,不斷的為百姓夯實基礎,補齊短板,力爭不漏一户一人。目前該戰區易地搬遷入住脱貧的貧困户29户117人。對堅決不搬和不符合搬遷條件的貧困户在充分激發內生動力的同時,採取產業扶持、引導務工,以土地入股等方式參與村級合作社等為其增加收入。該戰區目前實施能繁母牛養殖項目覆蓋貧困户45户,引導在轄區企業興達煤礦上務工的貧困户22人,平均工資在2800元以上。完成危房改造舊房整治等48户;完成“組組通”公路6.3公里;“兩硬化”(含非貧困户)已實施竣工和正在實施的共計156户,院壩11883平方米,竄户路6995平方米;已享受“特惠貸”55户199萬;組織廚師技能培訓一期26人,組織貧困户種養殖集中培訓一期60人,解決貧困户保潔員、河道管理員等公益性崗位80個;通過不懈努力,該戰區脱貧攻堅工作順利通過第三方的檢查驗收。同年楊遠同志被評為貴州省“脱貧攻堅優秀共產黨員”的榮譽稱號。

在村任職六年來,楊遠作為一名村幹部,普通的共產黨員,對工作始終保持雷厲風行的作風,對事業始終保持兢兢業業態度,對羣眾始終充滿情深意長的情誼,對自我始終做到嚴格要求。他雖然拿着的只是微薄的報酬,卻來得比誰都早,走得比誰都晚,是一個捨得付出自己的時間和全部精力去一心撲到羣眾工作中好同志,這樣的同志老百姓是滿意了,但其家人卻很不滿,他的家屬經常愛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拿着賣白菜的錢,操着賣白粉的心”,他雖然對家人的付出感到有所愧疚,但他從未後悔過自己的選擇。他常説,是部隊培養了我,我能夠通過這個平台回報社會,這是相當有價值的事情,何樂而不為呢?他就是憑着個人執著人生觀、價值觀和這種舍小家為大家的捨得奉獻的精神,憑着腳踏實地幹勁、求真務實的作風,為該村發展做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踐行了新時期一名優秀共產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擔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