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觀摩教學活動心得5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52W

通過總結心得,我們可以更好地認識到自己的人際交往方式和效果,當自己內心有了一些感悟,可以用心得體會記錄,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觀摩教學活動心得5篇,供大家參考。

觀摩教學活動心得5篇

觀摩教學活動心得篇1

20xx年4月21日至22日,我有幸在六枝影劇院參加了全國國小數學名師經典課堂觀摩研討會,此次會議由貴州師範學院繼續教育學院主辦。會上,我有幸聽到了陳大偉、仲廣羣,錢守旺及六枝實驗國小的謝全碧老師的講座,感觸很深,現將本次活動的收穫小結如下:

在21日上午聽了謝全碧老師的《三角形的認識》這節課,謝老師首先利用多媒體展示建築圖片,並提問:生活中還有那些三角形?學生積極回答後導入課題,通過學生與老師的互動交流歸納出三角形的特性,並讓學生動手試試四邊形與三角形的穩定性。讓學生畫三角形進而教學三角形的畫法,認識頂點和高的畫法,引導學生説出高的定義。謝老師的這節課能大膽調整教材的順序,與學生的交火候掌握比較出色,核心明確,能較好運用生活中的例子,很貼近生活,學生能比較愉快的掌握知識點,多媒體運用比較熟練,這些都是以後的教學生活中我努力的方向。

後來又聽了幾個老師的講座,我印象比較深的是陳大偉教授的講座。他的講座題目是《觀課議課與國小數學教學》,他首先要求作為老師,在觀課議課的過程中要坐到學生當中去,要觀察學生的學習,有助於師生關係的改善,讓教學改進的意見更加真實。還要根據需要選擇觀課的`位置,這種做法的好處是能在不干擾教學的前提下與學生建立信任關係。而且要提高觀課質量,要在觀課中發揮教學想象力,當好授課老師的助教。最後通過案例分析深入淺出的講清楚老師為什麼教的問題和學生廣義和狹義的學生概念,最後提出了教學效率=同學們圍繞教學內容的比較緊張的智力活動和有價值的情意活動時間/教學時間的公式。

陳教授的講讓我受益匪淺。我們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提高師生課堂生命活動質量,也經常搞公開課、達標課等活動。但效果卻不盡人意,主要原因多方面:雖然也有教師聽課評議的相關制度,也有組織教師聽課,卻只是聽課不評議。教師們聽完課後,便各自拿起手中的筆,在聽課評議表的相關欄目中要麼畫上記號,要麼寫上分數,

寫上輕車熟路的評語上交,便“大功告成”。造成這種現象發生的原因,除了制度貫徹不得力之外,教師也要承擔一定責任。有些教師把聽課評議不當一回事,甚至唱對台戲,説這是在搞形式主義,他們是為了完成任務而被動地聽課,所以致使評議無法進行或乾脆不評議。或者是把聽課評議搞成了開表彰大會,大家都紛紛列出某某教師諸如備課充分、教學思路清晰、課堂組織合理、語言生動流暢、教學課堂氣氛活躍等優點,這些都是套話、空話而對缺點與不足出於礙於情面或擔心對自己不利,要麼隻字不提,要麼輕描淡寫。這樣的聽課評議純粹是在應付形式、浪費時間。我認為不如回家吃飯還來得實在。鑑於以上原因及現象,我認為陳教授提出的觀課議課是審時度勢、與時俱進。新課程改革現已進入攻堅階段,實現這些目標關鍵還是在教師,教師要不斷學習、吸收新理念,並敢於嘗試,成為“反思型”教師。

觀摩教學活動心得篇2

感謝工作室給我這個機會,參加了歷時兩天的教學觀摩活動。讓我不僅收穫了專業知識、提高了理論境界,更品味到了一位教師的快樂與滿足。

本次的課堂教學展示活動請來了國家級的數學特級教師牛獻禮、劉鬆、樊玉、葉鴻琳進行展示課並針對授課內容進行了講座。四位專家帶給我們的展示課非常精彩,不僅設計新穎、思路清晰而且理念新穎、教法靈活。不僅為我們充當了授課的樣本,更向我們傳達了他們的教學理念:核心素養!他們用實際行動向我們闡述着核心素養的含義。專家們毫無保留的把自己在教學經驗和感悟分享給我們,深入淺出、幽默風趣。使我對數學教學、對教師職業,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和認識。

一、數學課堂應該是幫助學生想明白,而不是講明白。

牛老師從理解對應關係找到間隔數和樹棵樹的關係入手,以獨特的視角,講授《植樹問題》這節課。通過點段之間的對應關係建構植樹問題模型,設計思路新穎。課堂上學生通過推理—猜想—驗證充分經歷了一次思維之旅。從開始的拘謹到發現樂趣,嘗試探索,到收穫成功和快樂。他們得到的不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掌握了數學探究的一般方法,以及學習數學的樂趣。

數學教育的終極目標是一個人學習數學之後,即便這個人未來從事的工作和數學無關,也會用數學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所以我們的教學過程不能只重視結果,而應該重視過程教育,培養學習智慧。培養學生用數學觀察、思考、表達世界的意識和能力。我們都知道,在教學過程中教了不等於學了,學了不等於會了,我們還應知道學會不等於會學。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形成和發展,本質上是學生自己“悟”出來的,是學生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以及他人的討論和反思,逐漸養成的一種思維習慣。我們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不能完全依賴教師的講授,而要通過問題引領和驅動學生參與有意義的學習活動,在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對知識的理解和感悟。要為學生提供悟的時間和空間,幫助學生想明白,而不是教師去講明白。牛老師的課為我們做出了一個典範。整堂課他沒有去想辦法幫學生區分植樹問題的三種情況,而是淡話類型,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推理、驗證,讓學生理解對應關係,從而建立模型。通過練習驗證了學生真正理解了植樹問題。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讓教學真正發生。

劉鬆老師為我們做的培訓內容是《核心素養下數學課程的整合與拓展》。他告訴我們何為整合與拓展,如何整合與拓展,並通過《用數對確定位置》這節複習課闡述自己的主張。

時代在發展,作為教師如果不求思變總有一天會像公交車售票員一樣被時代淘汰。未來教師要做讀懂學生的分析師,要做重組課程的設計師,要做連接世界的策劃師。沒有未來教師,就沒有未來教育。我們要讓教學真正發生。當下的孩子絕不是一張白紙,我們在授課前必須做好調查,在學生已有知識基礎上進行教學,否則就是無效教學,就是“空轉”。

三、上一堂真課。

樊玉老師的講座讓我明白,我們應該思考自己的生命價值。一個人的生命價值。思考我們一節課的師生狀態,我們和學生的生命價值是否被漠視過?這樣的教學意義何在?我們改如何改變,讓自己的存在產生意義?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樊玉老師用一個詞語來解讀這個問題—表現力。我們和學生都要擁有表現力,把自己的優勢變大,做到教師教的開心學生學得開心。我們要注重培養自己的專業素養和人格魅力,有目標、有方向、有方法,不能做一個不思進取之人,苟且度日之輩!我們要不斷提高自己,讓自己更有吸引力,讓上課成為誘惑,尋找自己的亮點,發揮我們最大的優勢。做一名學生喜歡、懂教育、會教書、會生活的老師,從而使自己享受教育、享受美麗。

四、數學是對思想和方法的基本研究

葉鴻琳老師的講座讓我清楚:對兒童來講,數學學習應該是一個不斷嘗試、探索、犯錯、優化的過程。對老師來講,數學教學需要思考的只有一個問題:如何幫助學生認識數學學習。我們要相信兒童,給他們思考的時間;給他們解釋方法的機會。我們不要用自己的經驗去評價兒童的能力,他們的笨方法可能是開啟思維的起點。

觀摩教學活動心得篇3

非常有幸能夠參加"xx省第十屆深化國小數學教學改革觀摩交流會"。在短短的三天時間裏,觀摩了來自xx省各地市的12位國小數學教師的課,此次聽課收穫很大,受益匪淺,不僅讓我領略到了各位出類拔萃的數學教師的教學風采,也讓我感受到了參賽選手們的智囊團的重要性,更讓我從中發覺到了自己在課堂教學方面的淺薄與不足。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努力上好每一節課,向身邊的優秀教師們學習。下面談談我的一些體會:

第一、精彩的導課非常重要。

這12位教師幾乎都精心設計了課堂導入,有的以小遊戲的形式導入新課,有的以猜謎語的形式導入,有的以講故事的形式導入。xx老師用了學生們喜歡的小遊戲帶着同學們一起走進了三角形的世界--《三角形的特性》,xx老師用了"猜老師的年齡"的方式導入了《簡單的推理》,xx老師用了《曹衝稱象》的故事導入了《等量代換》…他們都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迅速進入到自己組織的教學活動中,拉近了師生距離,使學生的向師性更強,積極參與到教師的教學活動中來,提高了課堂學習的效率。

第二、教師善於創設情境。

在這12節課裏,上課的老師都能根據國小生的年齡特點為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國小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並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創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小數的初步認識》時,xx老師就創設了xx國小"紅領巾小銀行"的情境,讓學生滿懷熱情地投入學習。老師是教學的引路人,不斷地揭示知識的新矛盾,讓學生用數學思想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使他們在質疑中思考,在思考中學到知識。

第三、教師所創設的師生互動環節引人入勝,氛圍融洽。

教師們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心理髮展特點,把枯燥、呆板的課堂教學改變了,從而也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了孩子們的求知慾。尤其是在聽xx老師的《確定位置》的教學過程中,我更加深刻的體會到張教師教學方法的與眾不同,感受到老師和學生之間是如此的默契…看到每個老師精心的設計每一堂課,從語言、板書、圖片、內容,那種工作態度與熱情都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學習,在他們的課堂上很少見到不學習的孩子,因為他們都深深地被老師的課所吸引着。我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學習他們的優秀經驗,讓自己的課堂也活躍起來,真正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充分讓學生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來,從而切實感受到了數學的魅力,也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

第四、教師評價及時到位並且多方位。

在教學過程中,幾乎每位教師都注意了及時評價及激勵評價,對學生的鼓勵和讚揚不斷,如"把你的成果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嗎?""謝謝你給課堂帶來了不同的聲音。""因為你的錯誤使我們對小數的認識更加深刻。""同意的同學把你們的掌聲送給他。""你知道的可真多。"等等。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評價語言,在學生的心裏卻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瀾,對於整個課堂的教學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當程度的積極影響。

第五、教學課件製作精良,充分發揮了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老師們都知道,數學課堂上運用課件的目的一是為了節省時間,二是為了將教學內容直觀形象地展示給學生。這次的課件製作水平相當高,而且使用效果好,無論從課題材料的蒐集上還是從視聽效果上,都非常富有創意,如花似錦,引人入勝,而且大多數都引用了視頻型的文件,既形象又生動,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每一節課都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展示使抽象的知識更直觀,更讓學生容易理解和接受,也更有利於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牢固掌握。

三天學習,共聽了12節課,每堂課細細的聽下來後,感覺每位授課教師都煞費苦心的作了周密而細緻的準備,所以每堂課都有很閃光的亮點供我們參考、學習、借鑑,當然,有比較就會有鑑別,所以我會把其中的精華加以吸取,嘗試運用到以後的課堂教學過程中,來逐步的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

觀摩教學活動心得篇4

20xx年5月4日,學校組織我們學習觀摩了龍勝鎮一小的老師給我們帶來了兩節參與式教學觀摩研討課和聽譚老師與李老師對參與式教學的經驗交流。使我受益匪淺。

如在這節語文課上,我覺得石老師在以下幾方面還是做得比較好的。

1、字詞教學。

揭示課題時,重點教學“賽”字。這個字學生很容易寫錯字,如果第一次印象不深,以後學生很容易經常寫別字。韋老師指導學生識記、書空、書寫,牢牢地解決了生字的難點。在出示詞語時,按照詞語類別進行識記,例如第二組詞語:着急、高興、憂傷、快樂、哀痛、悲傷。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發現這些詞語都是跟心情有關,並告訴學生,歸類也是積累詞語一種好的方法。並運用這些詞語來梳理課文內容。其實,這些詞語也奠定了課文一種傷感的基調。

2、教學中注重訓練學生的學法遷徙。

當教學到:所有時間裏的事物都永遠不能再回來了這一節時,韋老師讓孩子找出爸爸説的話,讓孩子説説爸爸是怎樣闡述這句話的含義的。當學生知道:你的昨天過去了,它就永遠變成了昨天,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了並反覆讓學生朗讀體驗,學生對時間的概念終於慢慢清晰起來。這時,韋老師又不失時機讓學生寫寫: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事物也永遠不能再回來了。讓學生充分感覺到時間的一去不復返,從而感受到要珍惜時間的重要性。因此學生也理解了“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光陰似箭,歲月如梭”的含義。

其次就是聽了兩位老師的交流體會也很讓我難忘,如,她們説如何培養學生的課堂常規。如怎樣表揚學生、怎樣讓學生互相評價,明白和不明白的手勢、怎樣給學生排座位等等。都讓我感觸很深。如果我們也像他們那樣做,把課堂常規抓好,我想我們的課堂教學肯定會有一個意想不到的收穫。

觀摩教學活動心得篇5

教學觀摩活動心得體會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下午好!

前不久有幸跟隨肖校長到宜興外國語學校參加了蘇、浙、魯國中名校課堂文化論壇暨教學觀摩活動。短短一天半的時間,我們聆聽了江蘇宜興外國語學校、山東杜郎口中學、浙江鄞州實驗中學三位校長精彩的報告;他們分別介紹了本校課堂模式文化建構的思考與實踐。我們聆聽了原洋思中學蔡林森校長關於“從洋思到永威” 的學術講座;我們還觀摩了江蘇宜興外國語學校、山東杜郎口中學、浙江鄞州實驗中學三所學校的年輕教師的課堂教學。

這次活動時間雖短,但我的感觸很深。這三所學校帶給我的感受是他們在真心真意抓課改,紮紮實實求高效,羣策羣力創特色。江蘇宜興外國語學校的“參與式教學”,山東杜郎口中學的“小組合作學習”,浙江鄞州實驗中學的“預習彙報制自主學習”,在三節觀摩課上得以充分展示。

山東杜郎口中學的于娜老師在《最後一刻》(法國都德)的課堂教學中採取了“小組合作學習” 的方式,整節課主要圍繞“韓麥爾先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這一問題展開討論分析,引導學生在緊扣文本的基礎上分析了人物形象,掌

握了小説主題。整節課堂老師的講話不超過十分鐘,全班四十多人分為六個小組,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積極思維,都得到了發言的機會,最少的小組發言次數達到十一次,學生的自主性得到真正體現。浙江鄞州實驗中學的俞志清老師在《老王》的課堂教學中採取了“預習彙報制自主學習” 的方式,整節課始終圍繞“我的疑惑” 展開,學生邊質疑邊釋疑邊分析人物形象,老師只是在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把握文本,挖掘文本;整節課堂學生主動質疑達二十多個,所有疑問都是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自主解決。宜興外國語學校的史衞勤老師在《父母的心》的課堂教學中採取了“參與式教學” 方式,整節課始終圍繞“大家的困惑” 展開討論,全班學生參與率高達100%。學生在自主學習中主動探究,把握了文章主旨,受到了情感薰陶。

縱觀這三節課,我認為他們的共性有一點:把課堂真正地給學生,課堂是培養學生思維發展(特別是質疑精神和創新思維)的主陣地。

結合這次活動中的啟示,根據我校實際情況,我想談談對我校語文課堂教學中一點膚淺的認識:三個“結合”。

一、知行結合知,即課改中的思想認識;行,即課改中的實踐活動。我們要有下決心搞課改的認識,要堅信唯有立足於課堂教學的改革,方能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如今,靠拼時間、搞

題海戰術已然行不通,這些道理誰都懂。現實教學活動中,我們確實有不少老師注意到這一點,正在為努力打造高效課堂而探索着、實踐着,做到“知行結合” ;但我們也不難發現,還有部分老師嘴裏喊着“課堂教學改革”,喊着“教學案一體化”,喊着“高效課堂”,而行動上疏於課堂教學改革的研究,課堂效率低下,課後加班加點,增加學生課業負擔,只顧所謂的眼前利益,而不顧學生的長遠發展。

本學期,我校教學處統一了教學案一體化的格式。剛開始,曾有一些語文老師認為這種格式只適用於理科的教學,不適合語文學科的教學。我個人認為,這種認識是片面的。語文學科課堂的教學恰恰需要“自主學習” 這一前奏,只不過我們老師更加要認真備教材、備學生,引導學生怎樣“自主學習” ;若這項工作做好了,那麼我們的“探究活動” 就更具針對性、實效性。我在講魯迅的《社戲》一文時,花了一節課時間引導學生圍繞“文中主要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結合具體情節分析他們分別具有哪些性格特徵?” 這個問題展開自主學習,效果良好,有效地幫助學生分析了小説人物形象,梳理了故事情節,掌握了小説主題。在沒有更好的勵才課堂教學模式之前,我願與各位語文老師一起靜下心來,做到“知行結合”,一起為學期初學校統一設定的“教學案一體化” 模式而努力嘗試、努力實踐、努力改進!

二、虛實結合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都是主人,無論是教師為主導,還是學生為主體。只不過這兩種主人中教師為“虛”,“教是為了不教” ;學生為“實”,“學是為了會學”。

一個老師,如果在課堂上始終侃侃而談,實實在在充當一節課的主人,那這樣的老師絕對稱不上好老師。當然,起主導作用的老師也不是一味地“務虛”,不是不能講,不要講,而是要從教學規律和學生實情出發,精心選擇和設計好“講解點” 精要地“點講”。要使自己的“點講” 能更好地激發學生自主閲讀、合作探究,更利於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更能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

那麼,教師在課堂上什麼時候適合“講” 呢?

1.講在新課引入時,創設情景,激發學生求知慾望。

興趣是學知識的前提,有了興趣就有可能對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就有可能獲得很大的成績。因此課堂教學要非常重視新課的引入,一堂好課必定有一個好的開頭,一定會引起廣大學生的興趣,這就為解決下面的新問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講在學生“對話” 對而不明時。

“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學生在積極主動思維與情感活動中,可以獲得獨特的感受與體驗,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進而實現積極有效的對話和情感、認識的交流。這種對話與交流很顯然是“對” 而有益的,但由於學生的個體差異與認知侷限,往往對文本豐富的內容和深刻的含義理解不透,即對而不明。此時,有效地講解或點撥誘導就成為必要。比如:講解文言文時,學生對一些生僻的或初見的文言字詞,不可能完全在自主探究中掌握,這時就需要我們老師的點撥講解。

3.講在學生“探究” 卡殼時。

探究性學習是新課程提倡的新的學習方式之一。它主要以問題探究為主。學生通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活動,獲取知識和技能,增強問題意識,培養探究精神和創新能力。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探究問題“能增強學生對周圍實際現象之間的相互聯繫的能力”。這裏所説的探究不是一項課外活動,而是灌注在教學過程中的學習方式和態度,因此,當探究的問題較深時,探究起來就有一定的困難,就會不完全,就會卡殼。此時,教師不能袖手旁觀,而是提供資料,適時引導、講解,知道學生獲取問題的結論。比如我在講閲讀欣賞《節日的温馨》一文時,學生探究“温馨” 一詞的內涵非常豐富,有“父母看女兒的自豪”,有“母親為女兒織毛衣”,有“女兒為母親買襪子” ;此時我再引導學生挖掘文本,通過點講,挖掘出這“温馨” 更深層的含義:一種“感恩” 之情。

作為語文學科,我們在確立學生為實實在在的主人這一前提下,還要以文本為“實”,引導學生“務虛”,這裏的“虛” 便是聯想和想象。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結合文本,充分挖掘學生的想象力,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探究精神和創新精神,這是“虛實結合” 的最高境界。

三、動靜結合《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 這一新的學習方式,不少老師認為一節課搞得轟轟烈烈、熱熱鬧鬧,這便是最新學習方式的體現。其實不然,學生的思維活動恰恰是個動靜結合的過程。這裏,我不妨就以“自主、合作、探究” 的學習方式為例:

1.自主學習:概括地説,就是“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控” 的學習。具體地説,它具有以下特徵:學生參與確定對自己有意義的學習目標,自己制定學習進度,參與設計評價指標;在學習過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學習過程有內在動力的支持,能在學習中產生困惑,形成疑問;積極發展各種思考策略和學習策略,在質疑釋疑中學習。説到底就是主動學習,“勤學樂學”,這也就正如我們目前教育模式中的“自主學習”,這一過程就需要“靜”,而不是“動”。

2.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它要求學生們積極承擔在完成共同任務中個人的責任,積極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別

是面對面的促進性的互動。自從參加上次活動回來,我便嘗試着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我將學生按目前座位分成四人小組或六人小組,每節課以小組互動的形式展開討論,每個小組都必須發言,每個學生都力爭發言,既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迫使每個學生的思維都“動” 起來,自我感覺良好。

3.探究學習:是指學生在主動參與的前提下,根據自己的猜想或假設,運用科學的方法對問題進行研究,在研究過程中獲得創新實踐能力、獲得思維發展,自主構建知識體系的一種學習方式。探究學習具有主動性、問題性、開放性、生成性和創造性。我們教學模式中的“探究學習” 這一過程就是一個有動有靜的過程,比如李中華老師在前段時期講解《白鷺》一文時,其中引導學生賞析“清水垂釣圖”、“絕頂瞭望圖”、“黃昏低飛圖” 三幅圖,通過多媒體展示了三幅唯美的圖片進行探究,這就既需要“靜心” 欣賞,同時也需要思維的不斷“活動”、“質疑”、“創新”,直至實現探究效果的最優化。

可以説,在這次蘇、浙、魯國中名校課堂文化論壇暨教學觀摩活動中,我的收穫頗豐,但由於個人水平有限,只能結合我校實際就語文課堂教學談一點淺薄的認識,可能有許多欠妥和不到之處,還請各位同仁多多指教!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