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家鄉的喜與憂教學反思7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54W

撰寫教學反思可以提高我們的教學科研意識,作為一名老師,小夥伴們一定要習慣性地進行教學反思,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家鄉的喜與憂教學反思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家鄉的喜與憂教學反思7篇

家鄉的喜與憂教學反思篇1

這是一節造型課,重點放在認識橋的藝術結構特點並用繪畫的形式創作家鄉的橋。首先視頻導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觀察、分析家鄉的橋,瞭解橋的藝術特點,從而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強烈的創作欲,並用繪畫的形式創作家鄉的橋,培養學生的美術實踐能力。課後的拓展,用愛心橋,讓學生了解橋不但可以行走,跟可以傳達感情。總的來説,我認為這節課設計思路清晰,一步一步循序漸進,對學生有扶有放,重點明確。

1、有人説:“好的引入是課成功的一半”。我在視頻引入課題時讓學生充分了解橋的重要性,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後面課的學習作了很好的鋪墊,可以説一舉二得。這節課使一些平時“不安分”的學生,表現了超乎常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遊戲中讓學生摸橋,感知橋,用身體去感受橋等使學生的身心處於放鬆、愉快的狀態,使思維更加活躍,更具有意外的發現。所以藉助遊戲的力量來輔助美術教學,讓學生“遊於藝,成於樂”一直是我嘗試的,效果較好。

2、《綱要》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觀察、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的學習。”在這節課上,通過觀察、分析橋的圖片,讓學生自主探究,從中發現橋的用途和結構,強化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和掌握,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承認。

3、在創作作品中,經常會發現個別幾個膽小有缺乏信心的學生,他們對創作無從下手或不敢大膽表現。這時通過欣賞學生作品,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感受豐富多彩的學生作品,體驗美術作品的美。教師採用鼓勵語言幫他們樹立信心,讓學生自由、大膽創作。

4、在拓展中,用愛心橋,讓學生對橋的內涵有更高的認識,橋不但是交通工具,更是心靈的溝通。

總得來説,我感覺這一堂課下來,使我對美術教學有了更深刻的瞭解,收益頗多。

家鄉的喜與憂教學反思篇2

?畫家鄉》這篇課文中五個孩子以畫畫的形式介紹了自己的家鄉,向小朋友們展示了我們祖國清新美麗的山水。課文圖文並茂,情景交融,可以説是一幅極具人文色彩,適合欣賞、領悟的風景畫。

根據本課特點,我以課件設計教學為主線,體現課堂教學的形象性、生動性。利用課件來組織教學顯得新穎形象,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心理,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及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本節課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反思:

一是整體感知課文,加深瞭解五位小畫家以及他們的家鄉。

二是細細品讀二、三自然段,畫中感悟。通過直觀、形象的課件使學生身臨其境,感受濤濤及山山家鄉的美麗,並適時地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家鄉的美麗。還讓學生以導遊的身份敍述課文內容,鞏固課文內容,積累語言,學習課文的表達方式。再通過對比二、三自然段,引導學生髮現它們的共同點,總結出學習方法。 三是讓學生運用從二、三自然段中學到的方法自主學習自己感興趣的一段話,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以及學生的自學能力。這一環節做得也很不好,有一小部分的學生不知學哪,甚至有的學生還在學習二、三自然段。如果這一環節,我把學生分成三個小組,讓他們在一起合作

學習,學生的熱情就會更加高漲。這一點我還是要向鄭春花老師學習,他們班的小組合作學習真的是有模有樣,不流於形式,紮紮實實地交流互動。

四是創設情境,昇華感情。通過課件演示,讓學生欣賞我們瓷都具有代表性的風光景物,在欣賞中喚起學生愛家鄉,想畫家鄉的情感。

這節課一些細節,我處理的不是很到位,比如,在“整體感知課文”這一環節,我讓學生説一説“認識了哪些孩子,他們的家鄉分別在哪裏”,然後又讓他們看圖猜一猜這是誰的家鄉,本來這樣整體感知就已經可以了,可是我還開火車讓學生再反覆説,浪費了教學時間;又如,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往往只是接着我的話回答,沒有將話説完整,而我沒有及時指出讓他們糾正。低年級段的教學重點還是識字和寫字,應該多留時間給孩子書寫,同時還要展示學生的書寫,採用生生互評的方式,讓學生髮現別人的優點,改正自己的不足。

家鄉的喜與憂教學反思篇3

?家鄉的橋》是一篇懷鄉之作。作者通過描寫家鄉小橋的數量、造型、名稱和橋所帶來的樂趣這四方面表達對故鄉江南的熱愛和懷念。課文的最大特點是:文字優美、意境悠遠。在設計教學時,我以課文為載體,既抓重點詞的教學,又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去感受江南水鄉的那份意境,去體會作者對故鄉的那份情懷,讓學生得到知識、提高能力的同時,豐富精神世界,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葉聖陶先生説過:“入境始於親。”課一開始我先讓學生欣賞小橋流水的江南風光,然後點出本文作者的家鄉就在江南,他離開家鄉一別幾十年,可他鄉音無改、相思不斷。家鄉的人,家鄉的情,家鄉的景,時時浮現在他的眼前,尤其是那家鄉的橋更使他念念不忘。這樣拉近了學生與江南、學生與作者的情感距離,為後面各環節的教學做好了情感鋪墊。

在學習第一個賞讀內容“家鄉的橋造型千姿百態”時,學生感受到過户橋和單拱橋的造型。我引導學生把重點放在單拱橋上,看圖理解句中的“綴”字;看圖指導朗讀“夜裏,你撐條小船穿梭其間,那光景,會使你懷疑是不是進了月亮婆婆的家呢!”這句話,一開始學生很難讀出感覺,我適時出示圖片點撥,學生一下子就體會到應讀得輕些,讀出夜的寧靜和諧。學到這裏,學生也頓生疑問:作者説家鄉的橋造型千姿百態,卻只介紹了兩座橋,這是為什麼?原來作者用了“抓典型”的寫法,這是我適時告訴大家這是“先概括後具體”的寫法,為下文的讀寫結合做準備。

在學習第二個賞讀內容家鄉的橋名稱充滿情趣時,通過出示王維的《歸嵩山作》,讓學生理解“擷取”的意思;通過出示篆隸楷草四種字體,讓學生理解“飄逸瀟灑”、“剛勁雄健”的含義,欣賞不同的橋名字體,感受中華書法的美妙,並積累一些描寫字體美的詞語;通過引讀震龍橋的故事,讓學生聆聽了橋的故事。一座橋一個橋名,一個橋名一種字體,一個橋名一個故事。學生走進了文本,內化了課文語言,真是入情入境。

第三個賞讀內容:家鄉的橋使人充滿樂趣。因為玩是孩子的天性,所以我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説説其他之樂,並用上“家鄉的橋是我們的樂園,我們可以 還可以。”的句式説話,以課文為載體,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有話可説,有情可抒。上課時我也嘗試了“讀寫結合”,家鄉的橋是作者帶着他對家鄉深深的眷戀而寫出來的,學完課文請學生也帶着同樣的情感寫寫上海母親河上的橋,並出示了一些富有特色的橋的圖片,如:外白渡橋、豫園九曲橋、南浦大橋、盧浦大橋等,並要求大家按照“先概括後具體”的寫法寫。也許是鋪墊不夠,大家交流時發言並不積極,我想或許給予提示:用上“上海母親河上的橋造型千姿百態。”這個句式效果會更好些。

家鄉的喜與憂教學反思篇4

?畫家鄉》一課在新課標語文第二冊的第六組課文中的第三篇課文,讀着《畫家鄉》,好象置身在一座百花盛開的大花園裏旅遊觀光。你看,那浩瀚的大海,掀起萬傾波濤,海底藴藏着豐富的寶藏。你看,遼闊的平原,像無邊無際的綠色海洋;茫茫草原一碧千里,別有風光。你看,連綿羣山,威武雄壯;一座座現代化城市,高樓大廈聳入雲霄。你將再次感受到我們祖國是那麼偉大,它像巨人一樣屹立在世界東方,像一隻高昂着頭的雄雞在放聲歌唱。歌唱壯麗的河山,秀美的風光,歌唱富饒的土地,豐富的寶藏;歌唱勤勞智慧的各族兒女,熱愛祖國,熱愛家鄉。這難得的閲讀材料,應該讓學生好好感悟,讓孩子們好好欣賞,使他們從小熱愛我們的祖國,從小熱愛自己的家鄉,讓他們提起畫筆,用絢麗的色彩,把祖國大花園裝扮得更加美麗,更加妖嬈。

教學思路:根據課文特點,以插圖設計教學主線,體現課堂教學的形象性、情感性、創造性。課文插圖是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增加課本的形象性而精心繪製的,利用插圖來組織教學顯得新穎別緻,符合學生的心理,能給教學增色不少。

根據課文段落的特點,可以讓學生結合圖,挑自己喜歡的段落加以學習,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的精神。

一)、揭示導入新課

你的家鄉在哪兒?你喜歡嗎?想畫出來給大家看看嗎?

二)、初讀課文,劃出生字,並找找課文寫了哪些人的家鄉。(讓學生根據拼音自讀課文,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初步 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培養學習的自主性。)

學生讀後,找到了“濤濤的家鄉在海邊。山山的家鄉在山裏。平平的家鄉在平原。青青的家鄉在草原。京京的家鄉在城市。”(課文的段落結構相似,學生能找到相關的內容。學生的思維力有一定的發展。)

三)、再讀課文,你喜歡誰的家鄉,找出來好好讀一讀,説説你為什麼喜歡?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找到自己喜歡的段落讀一讀,學生非常高興,顯得興趣極高,但讓他説説為什麼喜歡時,顯得有些詞不達意,或乾脆啞口無言。説明這個問題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説還是比較困難的,尤其只讀了兩三遍,生活經驗不豐富,還不能深刻的理解課文,必須反覆朗讀課文,理解詞句意思,並結合課文插圖,全方位理解課文。指導朗讀重點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那麼……那麼……”這種句式,表達了小朋友喜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四)、結合學生實際,重點指導平原這一段

師:“你能説説,我們的家鄉在哪兒嗎?”學生的回答範圍過於狹小,只説了個小地名。我告訴他們,我們的家鄉跟課文中平平的家鄉一樣,也在平原。除了書上寫到的這些平原的特點,如:金黃的稻子,雪白的棉花等。我們這兒還有什麼?學生的回答豐富多彩,如:春天有桃花、梨花、竹筍……夏天有荷花、西瓜……(讓學生聯繫實際理解課文,能讓學生在直觀、感性認識的基礎上,上升到理性的認識,能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課文,也能更好地記住課文內容,理解平坦、寬廣的意思,想想我們平時能看到家鄉的邊嗎?讓學生通過實際和課文的對比,瞭解到其實我們的家鄉比書上寫得更美,物產更豐富從而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在上這篇課文時,最大的遺憾是沒有課件,沒能向學生展示無邊的大海,蒼翠的羣山,一望無際的大草原,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的大城市。如果有這些生動的畫面,學生一定會更深刻的理解課文。

家鄉的喜與憂教學反思篇5

?我愛家鄉》是全日制聾校語文實驗教材第十冊中的一篇講讀課文,講“我”登上家鄉附近的一座山頂,觀看到的家鄉景象。表達了“我”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根據班級學生的學情,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正確理解課文內容。

2、引導學生觀察家鄉的變化,激發熱愛自己家鄉的思想感情。

3、注意引導學生細緻的觀察,能仿照課文,觀看學校一方的景物,説、寫一段話。

此外,根據個別化教育要求,我為我班的個別化教育對象周某某制定了以下輔導目標:

1、課堂上能重複15個字以內的教師提問。

2、回答問題時能夠正確使用3--5個手勢語組成的簡單句子。

在教學中,我力圖體現以下兩點:

1、“有效溝通,體現互動”

溝通在這裏是指師生之間進行信息傳遞的過程。在聾校語文教學中,師生間的溝通往往存在着不小的障礙,而有效溝通則是實施語文教學的一個基礎,沒有這個基礎,教師連最起碼的通過幫助學生掌握學習內容來促進學生髮展的基本任務都難以完成。溝通障礙主要表現在課堂上的是:信息在溝通雙方相互傳遞過程中的流失。其主要原因是溝通方式的差異以及手語在表達過程中相對不完善。

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更多的是一種凌駕姿態,只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傳道、授業、解惑”,很少顧及學生的感受。在時代呼喚教學創新的今天,我們語文老師應該更多地去關注聾生喜歡溝通的方式,研究與他們進行無障礙溝通的技巧。在溝通方面,特別是在運用手語進行溝通交流方面,我們教師要虛心向學生學習,向他們學習手語,學習聾人手語表達的方式方法。

2、分層教學。

本節課我在對學生知識基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瞭解清楚的情況下,有區別地設計教學環節和進行教學,遵循因材施教原則,有針對性地實施對不同類別學生的學習指導,不僅根據學生的不同實際選擇教法,還因材施“助”,因材施“改”,因材施“問”,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從而達到總體教學目標。

從課堂實施看,教學基本體現了設計意圖,基本達到了教學目標。但是由於沒有較好的把握好課堂,在教學時間的調控上不夠準確,致使教學任務有些倉促完成。反思原因,大致有二:一是閲讀教學效率不夠高,指導學生的讀不夠精簡高效,有些哆嗦;二是整個目標的設計不夠準確,對學生定位太高,要求太高。

調整:在讀的指導上,力求簡潔清晰,提高效率;在寫的方面,降低要求,讓學生能有寫作、展示交流的機會。

家鄉的喜與憂教學反思篇6

一、注重方法,培養學生主識字的能力

識字教學是國小低年級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教學的難點。語文課程標準在識字教學的目標中提出要讓學生“喜歡學習識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如何激發興趣,讓孩子樂學,把單調乏味的生字變成動聽的音符,在有限的時間內,既要完成教學任務,又不能讓學生感到疲勞和無趣。我在設計教學的時候就把面向全體學生,發揚孩子個性放在第一位。在識字環節中,我讓孩子們發揮自己的識字本領,孩子們説得像模像樣,如講到“匹”和“四”、“樓”和“數”長得差不多,“撿”要用手來撿,所以是提手旁,而“臉”是身體的部分,所以是有月字旁的等,還有很多同學自己編了很多順口溜進行識字,每個同學都有着很高的識字慾望。

二、圖文結合,喚起學生的體驗

根據低段孩子形象思維比較豐富的特點,在課上運用了形象的圖片,來幫助學生理解和説話,這樣就降低了説話的難度,使更多的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説話中來。比如在學習第二段的時候,我讓學生學着"那麼......那麼......"的句式説話,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説還是很有難度的,我就利用課本中出現的圖片,給學生們創造良好的説話情境,使得孩子們也有話可説,使學生在理解句子的過程中,在情感體驗上得到一次昇華,這樣即培養學生的説話能力又積累語言。

三、以讀促悟,以悟促讀。

注重學生的朗讀,在讀中悟其理,悟其情。讓學生自己對課文內容的領悟取代教師對教材的講解分析,讓學生自己的感性體驗取代整齊劃一的理解指導,整個過程為張揚學生個性,激發學生靈性服務。但是在本堂課教學中,由於自己評價語的匱乏與不準確性,使得朗讀指導不到位,學生情感沒有被充分激發出來。例如在觀察濤濤撿貝殼時,我只是問“撿到這麼多的貝殼,如果你是濤濤,心情如何?”學生回答“高興”“那就讓我們帶着這種感受再來讀這句話。”引導孩子讀出高興的心情。這種一問一答的形式過於簡單,沒有引起學生內心深處的共鳴。這裏如果我這樣處理,問:濤濤在海灘上撿了許多的貝殼,他撿的貝殼有什麼樣的呢?學生可能會回答:有五角形的、有扇形的、有三角形的、有像蝸牛的殼……接着問:請你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好嗎?學生可能會回答:五顏六色、各種各樣、奇形怪狀……是啊,他撿了許多形狀各異的貝殼,多得都拿不下了,難怪他的臉上露出了那麼開心的笑容。那就讓我們一起和濤濤去海邊撿貝殼吧!這樣一來,學生可以真切的感受到濤濤撿到貝殼時的高興心情,這種高興是發自內心的。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善於挖掘教材,從學生的認知點出發,讓學生從生活、活動、思索、合作交流中學習,儘可能多給一點思考的時間,多給一點活動的空間,多給學生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讓學生多一點創造的信心,多一點成功的體驗。

一堂課上完,有了很多的收穫,但同時也發現了很多不足的地方:

1.課堂上應關注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過程中。比如在讓學生整體感知五位小朋友的家鄉在哪裏的這個環節,可以讓學生邊讀邊畫,這樣會更好地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學習。

2.識字教學時應讓學生在一定的語境中識字,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通過從文到句,從句到詞,從詞到字的不斷復現,提高識字效率。在學生積累了多樣化的識字方法的基礎上,可以鼓勵學生採用歸類的方法識字,提高課堂效率。

3.在朗讀領悟的過程中,可以更好地利用圖片,指導學生説話練習,積累學生的語言,豐富學生的語言,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大海的美,在讀的時候可以讀得更豐滿。

家鄉的喜與憂教學反思篇7

?家鄉的橋》主要通過描寫家鄉橋的形狀多姿多彩、橋名的趣和橋所帶來的樂趣這三方面表達對故鄉的思念。在設計教學時,我力圖使傳統與創新走向融合,既抓重點詞的教學,體現對語文優秀傳統的迴歸,又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獲得知識、提高能力的同時,精神世界也得到豐富,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迴歸傳統,重生字詞的教學

認真而又紮實地教學生字和詞語,進行語言運用的訓練,是國小>語文教學最基本的任務,它應貫穿國小語文教學的各個階段。然而到了中高年級,我卻往往淡化了這一方面的教學,總認為幾年下來,學生應具備了識字的能力,不如把有限的教學時間花在課文的理解上,結果發現學生的抄寫、默寫中常常出現錯誤,事後的彌補又費時間,學生也不太容易接受,更何況許多詞語的理解上如存在欠缺,也勢必影響了其對課文的理解。

因此,在本文的教學中,我強調了學生忽視的“當作”中的“當”字。“綴、擷取、剛勁有力、飄逸瀟灑”這幾個詞較難理解,我根據不同的語言環境做了不同的設計,如“綴”我是讓學生通過看圖理解,在教學“擷取”時,我則是出示了王維的整首詩,學生自然而然也就明白了詞的意思,為了理解“剛勁有力、飄逸瀟灑”這兩個詞,我讓學生逐一欣賞了篆、隸、楷、草四種不同的字體,然後再讓他們親身去體會、去感悟。

這樣的教學我發現在課堂中所花的時間其實並不多,很多時候只是需要你老師稍加點撥,對學生卻幫助很大。關鍵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要關注這一點,要做一個有心人。

二、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努力與新課程接軌

語文教學是有情感、有生命的,語文課改倡導學生直接與文本對話,“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受到思維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本課語言優美,意境也很美,但沒有>故事情節,學生很難產生閲讀興趣,更別説產生情感體驗。因此在教學中,我試圖通過感受、表情朗讀等方式幫助學生完成對課文的體驗,共同去感受美、表達美。

課文的第四節主要寫橋不但美在多姿多彩,更是美在橋名的趣和橋名字體的各具特色上。為了幫助學生體會橋名的趣,我給學生講述了有關於“震龍橋”的故事。果然,學生在學習時表現出極大的興趣。

在感受橋名字體的特色時,我則出示在《怎樣學語文》上找到的“如意”二字的篆、隸、楷、草四種不同的字體的寫法,邊讀句子邊欣賞字體,學生彷彿親身經歷般,邊讀邊讚歎,充分表現出對家鄉那些橋的喜愛。

在學習“樂園”一節時,我先讓學生自己讀,讀出自己的快樂,然後師生合作,通過引讀,幫助體會“先概括後具體”的寫法,這樣讓學生理解課文的同時又讓學生感悟了課文描繪的美景,體驗了課文的語言之美。

記得我曾看到過這樣一句話:改革是要拋棄以往不合理的東西,但決不是全盤地“自我否定”,新與舊,傳統與現代,不是截然對立的。因此,我在設計這一課時,始終力圖將傳統的語文教育經驗和新課改的要求緊密結合,努力做到既迴歸傳統,又能超越傳統,使繼承和創新相互包容。

但在教學中,還是有問題出現的,對於反映“橋多”這節的學習花了太多的時間,在學習“造型千姿百態”這節中的一個練習“教師引讀文中描寫橋名的句子”,再“換一種形式念文中描寫橋名的句子”的設計不合適,應該可以先讓學生完成填空:家鄉橋千姿百態,數不勝數,而名稱也非常有趣,美極了。(千歲橋、如意橋、震龍橋、元寶橋、娘娘橋、駱駝橋??)大人告訴我,元寶橋、駱駝橋是(人們根據它們不同形狀叫出來的)而震龍橋、娘娘橋就跟(民間傳説有關了),至於如意橋是從(唐朝詩人王維的詩句“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中擷取來的)。然後讓學生通過想象來了解由傳説命名的橋,讓學生欣賞圖片來説説由造型命名的橋。這樣,學生學得更豐富,體驗更真切。另外,自己在時間控制上還得把握得更準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