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二上勞動教學計劃精選5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53W

每個教師在寫教學計劃的時候,都要學會整理好自己的思路,隨着經濟快速的發展,大家在平時生活中一定接觸過教學計劃,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二上勞動教學計劃精選5篇,供大家參考。

二上勞動教學計劃精選5篇

二上勞動教學計劃篇1

一、指導思想

勞動與技術課是九年義務教育重要的課程之一,搞好勞動與技術課的教學工作可以使學生掌握簡單的勞動方法。提高勞動技能,培養他們熱愛勞動的高尚品質。以培養學生全面發展,實施創新教育工程為核心,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實踐能力為重點,改革課堂教學,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學校教學環境分析

國小階段的勞動技術學科具有很強的規範性、技術性、操作性、工序性,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提供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去調查、思考、設計、討論、表述、製作、評價等進行系統學習。在以往教學中因為教材呈現形式和課時安排的侷限,但是由於學校的設施不齊全,學生很難在校園內進行操作、實驗,也願學校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給學生。原有的教學時間內體驗技術活動的全過程,從而對更深層次技術活動的需求無法滿足。

三、教材分析

(一)編寫思路

四年級勞動與技術的編寫注重發揮教育功能,注意教參在解讀教科書、指導教學、提供資源、引導教研等發麪的功能,為教師的教學提供較為全面的服務;強化教學建議,對所用的工具、設施安全性能的檢測,安全操作規程,出現安全事故的應急處理和預防方案等提出具體的建議;教學過程中方法的多樣化、有效性,教學重點、難點的把握,教科書中重要技術的規範及原理的説明。在新課程的體系中,我們在實施教學中要明確:隨着技術對社會的重要性的增長,至關重要的是讓學生獲得一種強調技術素養的教育。這也是技術教育的核心領域,也是本學科課改的核心理念。

(二)編寫內容

本學期有16課,其內容涉及:編織類3課,手工製作類5課、家政類2課、科技製作類3課,、種植類2課、飼養類1課、頭腦風暴類1課。

四、本學期學科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瞭解生活中的美化作用,能製作紙繩工藝;掌握圓形卷折、橢圓形卷折的基本原理,並在此基礎上創造出新的卷折技術。

★瞭解花瓶的形狀、色彩、圖案,知道花瓶在生活中的價值。

★初步掌握剪、裁、穿編、鏤空技術,學會小鏡框的編制方法,製作小鏡框。

★知道風箏、小風車等結構,知道它們的原理;學會對塑料瓶的切、割、粘等技術。

★初步學會水果拼盤方案的設計,瞭解評價水平拼盤設計方案和作品的方法。

★初步瞭解種植絲瓜、含羞草的一般步驟和技術要點及培育養護技能。

★瞭解設計製作流程方案,看懂組裝圖紙。

過程與方法

★關注身邊常見紙製品,比較所用紙質材料的不同處;運用簡單工具對卡紙、紙繩等進行裁切、彎折和連接等操作;比較各種工具的用途並與同伴交流體會。

★感受鏡框的不同材質以及相應的製作技術。

★讓學生在製作中學會看一些紙工折粘的符號。能自己獨立完成圖紙上的操作步驟。

★通過調查初步瞭解雷艇模型、電動洗刷杯等結構和外形特點;通過小組討論,制定較為合理的製作計劃,並能根據製作中遇到的問題提出合理的改進意見,提高製作效率;通過救護車模型的設計和製作,能根據車輛的用途設計出合理的車門;通過創設情景發現問題,進一步改進車廂與底盤的連接方式;創新設計對作品進行進一步的改進。

★收集各類適宜製作花瓶(和多功能儲物盒)的廢舊紙盒;通過課前調查、課內圖片觀察、交流討論,瞭解花瓶(和儲物盒)的特點;能用簡單的設計圖表達自己的想法;能選擇合適的方法對紙盒進行加工製作;能對自己的設計、作品進行調試、反思和改進。

★提出任務,引出課題,完成紙模製作;激發需求,設計製作其它主體建築模型;討論平面佈局,設計輔助設施;完成輔助設施的製作並組合展示;學生討論小區佈局,完善社區規劃;展示交流,組織評價作品。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關注身邊事物的習慣和探究的精神;激發學生對模型製作的興趣和情感;培養學生通過課前調查的方法收集相關知識和信息的;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通過調查意識到技術創新可給社會帶來更多的方便,激發學生學習勞動技術的興趣;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體驗植物播種繁殖技術,初步學會用穴播法播種蠶豆。

★體驗飼養動物技術,初步學會飼養家兔的操作技能。。

★經歷水果拼盤方案的設計過程,體驗水果拼盤的製作,初步形成生活樂趣。

★培育廢物利用與勤儉節約的好習慣,體會動手動腦、變廢為寶的樂趣。

★增強節約資源的環保意識;培養善於整理學習用品、家用小物品的好習慣;增強與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在瞭解筆筒特點的過程中,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培養民族精神。

★感受科技創新給生活帶來的方便,體驗科技創新和科技探究帶來的樂趣。

★通過手工製作,增強審美設計能力和動手能力,體驗成功的愉悦感。

★多元思維,發展技術能力,互動評價,體驗作品成功的喜悦;在設計與製作過程中,學會表達交流自己的意見和傾聽他人的見解;在活動中增強與夥伴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鍛鍊與提高動手動腦設計製作作品的實踐能力。

★能主動探究事物的變化及其原因;能尋找獲得更好製作效果的方法與途徑

五、教學重點、難點和關鍵

本學期的重點是對孩子進行紙藝特色的培養,希望通過紙藝特色教育,使孩子學會簡單的摺紙方。手工

摺紙富於變化,造型生動、活潑、可愛,易於兒童想象和智力的開發。實際證明:摺紙是一個手腦並用的過程,既可開發兒童的智力,培養兒童的注意力,觀察力和理解力,又可促進手肌肉羣的靈活性和大腦發育。教材的重難點是手工製作這一部分。

六、各單元教學要求

(一)家政

1、知道編織是我國民間的一種傳統工藝,瞭解編織物與人們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

2、掌握一些手工編織的基本技法,學習編織3—5件小作品,根據自己的需要和喜好設計編織日常用品、小工藝品。

3、在學習編織的實踐活動中,培養認真、細緻的勞動態度和勇於探索的創新精神。

(二)手工

1、掌握對摺、剪、粘的基本方法,能設計和製作幾種紙製工藝品和紙塑作品,並作出評價。

2、能看懂紙工製作中的剪切線,摺疊線,粘貼面等符號,能理解簡單的展開圖,實物圖,操作示意圖。

3、通過觀賞、討論、測試等活動,對作品進行簡單評價,形成初步的技術作品鑑賞能力。

(三)種植

1、初步瞭解植物的一般步驟和栽種技術、栽培的方法、學會培育操作植物的技能。

2、體驗生產勞動的艱辛,從而珍惜來之不易的勞動成果;從植物的美中體驗勞動的美、技術的美,養成熱愛勞動的良好習慣。

3、初步感受勞動的樂趣與豐收的喜悦,激發學習農業技術的興趣。

(四)科技製作

1、初步瞭解製作模型的原理及基本結枸方案設計;學會使用尖嘴鉗、起子、台虎鉗等的工具;初步掌握會用導線連接小電動機、電池和開關盒等不同的技術。

2、形成認真、細緻的製作及實踐、觀察、研究的鑽研精神。

3、培養學生在創新制作學習過程中,享受成功的樂趣。

(五)飼養

1、初步瞭解家兔的生活習性和飼養的一般方法和操作技能。

2、體驗飼養勞動,感受課餘生活的樂趣。

(六)頭腦風暴

1、通過觀察、設計、製作、瞭解回力車的基本原理。

2、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漸分工操作等基本方法,提高打孔、穿線、紮鐵絲、美化作品的操作能力。

3、形成合作互助、交流經驗與分享快樂的學習氛圍。

七、定位與反思

在教學中,反思設計存在的缺點,並能及時調整,改進自己的作品;在教學過程中,開展合作,培養探索事物的興趣和勇於創新的精神。整個勞動、課教學,教師更多關注的是結果,忽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不利於學生主體意識和創新意識的發展。

八、具體教學措施

以素質教育理論為指導,全面貫徹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結合學校科技特色,以綜合為特徵,以實踐為核心,以活動為載體,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深化素質教育,形成學校辦學特色。根據本學期四年級勞動技術課的要求、內容和班級學生實際,我決定採取以下教學措施:

1、把握綜合實踐活動各指定領域共同的價值追求。

作為綜合實踐活動的組成部分,研究性學習、勞動與技術教育,在性質上,都具有鮮明的實踐性和綜合性,都直接面向學生的生活和經驗,都超越具體的體系化的書本知識。在價值追求上,都以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探究能力、社會責任感,豐富學生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的現實體驗和經驗為終極目的,而不是以掌握某種功利的技術和書本知識為終極目的。認真鑽研教材,熟悉教材,備好每一堂課,尤其做到親自動手。凡要求學生會做的小製作、小物件,首先自己會做,並在課堂上認真做好演示,激發學生上勞動技術的興趣。

2、把握各指定領域之間的內在聯繫,注意各領域之間的相互滲透和延伸。

在實施具體的活動主題與活動項目的過程中,不應僅僅侷限在完成某一領域的具體任務上,而應注重各領域任務和內容的相互滲透和延伸。如學生開展關於綠化與環保問題的研究性學習,學生了解了綠化的分佈情況、種類、好處、破壞情況等,得出了加強綠化、保護綠化的治理方案或建議,教師可根據實際,引導學生做些環境保護法律的社會宣傳活動,開展力所能及的環境治理的義務勞動,這樣較好地把研究性學習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結合起來,使得三類活動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努力學習信息技術,摸索信息技術與勞動技術課整合的方法。通過運用信息技術,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3、上課作好充分準備,按時進課堂,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35分鐘教學質量。

4、關心好差生,對動手能力差的學生做好個別輔導,提高這部分學生的動手能力。

5、做好期中、期末考核,做好成績記錄。

6、寫好教學反思,取得上勞動技術課經驗。

九、作業

要求:

1、根據四年級勞動與技術學科的特點,作業一般採用的形式當堂完成,若當堂完成不了也可以在課外完成。

2、根據勞動教學理念,充分發揮學生在學校、家庭及社區等方面所藴藏的教育資源,挖掘學生的潛能。

3、作業的反饋形式為集體交流,在交流中進一步瞭解學生的情況,反饋信息,適時調整教學目標和進度,改進教學方法。

二上勞動教學計劃篇2

一、基本情況概述:

本學期我擔任四年級一班的勞動課。每個班都有幾位非常優秀的學生在他們地帶動下,形成了良好的班風和學風。部分學生的基礎較好,有着很強的上進心。大部分同學對這門功課具有濃厚的興趣,在勞動課上,同學們可以充分動手、動腦、動口,學得有趣的知識。

二、指導思想:

以陪審樣學生全面發展,實施創新教育工程為核心,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實踐能力為重點,改革課堂教學,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主要對家務勞動做了較集中的安排,教材編入15篇課文,從勞動的性質劃分有廚房的膳食方面的3篇,有生活自理方面的5篇,有小製作方面的4篇,養養種種3篇。

四、定位與反思

在勞動課的教學過程中,如何根據國小生的年齡、心理特點,組織好勞動課的實踐活動,是勞動課程計劃中的重要環節之一。簡單地“請你象我這樣做”的教學方法,將學生完全置於消極被動的狀態,使他們很少或者根本無法主動參與並認真思考,由此造成學生的操作動作機械模式化,製作出的成品雷同無生氣。整個勞動課教學,教師更多關注的是結果,忽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不利於學生主體意識和創新意識的發展。

五、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教師要鑽研教材,全面理解教材,明確教學的目的,把握教學的重點,做到被學生備課、教材,備操作,備教具,讓學生全面掌握每項勞動技能、技巧。

2、勞動課不僅要以勞動實踐為主,還要以培養學生的勞動概念,養成良好勞動習慣,如進行自己動手講好衞生的教育,勤儉節約的教育,講科學的經驗教育。

3、每項勞動都有一定的程序,教學中一定要緊密結合,做到規範化,只有這樣才防止發生一些不安全的事故發生。

4、教學時,教師可採取邊講解邊操作的方式進行,也可去課堂講解課外實踐的方法進行,培養學生的生活自理的能力。

六、本學期努力的方向

1、培養學生的愛勞動的意識。

2、組織實際操作活動,培養觀察、想象、推理、判斷、思維能力。同時幫助學生明確概念,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

3、因材施教,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既爭取大多數學生的積極參與,又有利於優生才能的發展。

4、組織實際操作活動,綜合實踐能力。同時幫助學生明確概念,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

二上勞動教學計劃篇3

一、指導思想:

勞動創造了世界,勞動創造了人,勞動創造了美。生產勞動是人類生存、繁衍和發展的基礎。搞好勞動課的教學,使學生掌握簡單的勞動方法。提高勞動技能,培養他們熱愛勞動的高尚品質。並能運用已學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給我們的學習和生活帶來很多的方便和樂趣。

二、基本情況分析:

國小勞動課是一門綜合性學科 , 題材廣泛,知識性、趣味性、實踐性都很強 。課堂教學要求學生既動腦又動手 , 手腦並用。這種教學實踐活動,正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發揮學生創造性的最佳機會。創造性勞動教學終極目標是鼓勵和引導學生增強創新意識,投身創造實踐,探索創造途徑,養成創新習慣。

勞動課的第一特性就是實踐性強,沒有實踐或實踐得不夠,都不能體現勞動課的最大特點。特別是我校地處農村,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有很好的條件。

三、教材分析:

教材的基本思路是促進學生自主全面發展,實現學生功能的轉變。教材的內容易於學生接受,篇幅少而精。小欄目的設計,題目、教材語言的表達都符合學生年齡、心理特點,並圖、文並茂。封面設計等都不超越學生的興趣、學生的經驗,學生的現有知識。原教材來自城市內容的比較多,來自農村的比較少,新教材兼顧了農村、農業、農民、糧食問題和環保問題。教學措施:

四、教學目標:

1、營造寬鬆氛圍,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啟迪學生創造的智慧。

2、積極探索勞動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增強學生的勞動觀念,培養學生的生活、生存技能。

3、通過勞動課程的開展,培養學生優秀的思想品質,養成良好行為習慣。

4、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對勞動人民的熱愛,對勞動的正確認識和情感態度,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五、教學措施:

1、本學期我校勞動教育工作將緊緊把握時代脈搏,以課堂教學改革為突破口,以“實踐育人”為基本途徑,-堅持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地組織學生參加豐富多彩的勞動實踐活動,在動手動腦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2、在勞動實踐的基礎上,堅持“趣――授――練――評”的教學模式。

3、通過對學生勞動能力的培養,進而培養學生主體意識和創新意識。

4、把勞動教育與德育結合,緊密與少先隊活動掛鈎,保證勞動教育的實效性和多樣性。

5、通過家長對學生家長進行勞動教育重要性的宣傳,引導家長認識勞動對培養學生優秀的思想品質,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作用,使家長能積極主動配合各項校內外教育活動。

6、利用遠程資源教育向學生展示一些手工製作的基本技巧。

二上勞動教學計劃篇4

四年級下冊勞動與技術教學計劃

勞動課是九年義務教育重要的課程之一,搞好勞動課的教學工作可以使學生掌握簡單的勞動方法。提高勞動技能,培養他們熱愛勞動的高尚品質。因此為了搞好本學期的勞動教學工作,特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

一、班級基本情況分析

四年級學生整體素質不錯。但思想教浮躁,大多數同學熱愛勞動,極個別學生勞動態度不端正。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較好,但不愛動手操作,勞動態度需要端正。勞動課受條件的限制,缺乏參加實踐活動的機會。

二、熟悉教學內容、重難點

本冊勞動課共10課,內容分為二部分;

①飼養與栽花;

②手工製作;

這些內容不僅注意適應國小生的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而且具有思想性、科學性、實踐性和趣味性。

三、本冊勞動課的教學目的

1、使學生掌握一些簡單的勞動方法。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自立能力和耐心細緻的高尚品質。

3、提高學生對勞動生活的學習態度和興趣。

4、培養學生愛科學,用科學的創新精神。

四、本學期教學措施

1、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好習慣。

通過了解,班上的大多數同學都是獨生子女,過慣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壞習慣,面對這種情況,首先要對學生進行好的思想教育,告訴他們勞動創造了人,勞動是最光榮的,講一些熱愛勞動的小故事,來培養他們熱愛勞動的好習慣。

2、認真鑽研學習《新課程標準》和《勞動教學大綱》,熟悉教材內容,備好每一節課。

3、積極進行勞動課的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效率。

勞動課的教學不僅要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更要重視學生掌握勞動技能和各種能力的培養。因此在課堂上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掌握勞動方法,學會總結規律,在學生掌握了簡單勞動方法的同時,學會創新,給學生創造一個寬鬆和諧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知識,提高了技能,陶冶了品德。

4、改革勞動課的評價制度

改變過去單一的理論測試的評價制度。本學期要從三個方面評價學生的勞動。①平時的勞動(如值日、義務勞動)②對待勞動課的態度③家務勞動。即:一方面從學生平時的值日,義務勞動等情況,評出等級;第二方面從學生在勞動課各方面的表現評出等級;三從家長反映在家中的勞動情況評出等級,最後進行綜合評定,這樣全方位地調動了學生熱愛勞動的興趣。

5、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教師採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熱愛勞動的興趣。

總之,在本學期教學中,要以以上的總體計劃來完成勞動課的教學工作,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為社會培養出高素質人才。

獨生子女,教學計劃,國小生,基礎知識,趣味性

二上勞動教學計劃篇5

一、指導思想:

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和孩子們一起探究,實施真正好處上的科學探究性教學,有效的組織學生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活動。培養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潛力;培養學生掌握正確的科學探究方法,養成良好的科學探究習慣;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人才,實施素質教育及創新教育,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

二、學習目標

(一)科學探究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潛力,使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實驗中的觀察潛力、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做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培養學生利用書籍、網絡、報刊等查閲資料,蒐集整理信息的潛力。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持續和發展學生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構成大膽細心、注重數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2、培養學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的意識,用心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使學生構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3、培養學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識,敢於爭辯的膽識,同時學會尊重他人意見,合理的表達自己的見解。

三、學生狀況分析:

1、透過過去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潛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

2、不足之處:上學期由於活動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學資料只是匆忙的走過場,有些探究活動甚至根本就沒有開展,導致學生的知識面受到限制,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的構成。還有,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

四、教材資料簡析

本冊共分四個單元,共32課。

第一單元《微小世界》

將引領學生經歷從肉眼觀察到放大鏡觀察,再到顯微鏡觀察的過程,讓學生觀察豐富多彩的昆蟲、晶體、細胞及微生物,使他們既瞭解人類觀察工具的發展歷程,又對人類探索微觀世界的部分成果進行梳理,擴大視野,提高認識。

第二單元《物質的變化》

學生將透過一系列的研究,觀察和認識物質變化是常見的自然現象,物質的變化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兩種類型。在研究化學變化的過程中,學生將根據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認識到化學變化的本質是產生新物質,從而將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區別開來。

第三單元《宇宙》

學生將在感知的基礎上,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處理,建立有關環形山、太陽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對月相、環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認識。期望他們能認識到宇宙是一個龐大的、運動變化着的系統,不同宇宙空間分佈着不同的天體。人類透過不斷的探索,將發現越來越多的宇宙奧祕。

第四單元《環境和我們》

從垃圾和水兩個主題出發,學生將探究垃圾的來源、成分和處理方法;將探究水污染的成因,瞭解污水處理的方法等,從而對人類生活帶來的環境問題有必須的瞭解,真切地認識到環境問題是人類面臨的重大社會問題,並且能夠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開展環境保護行動。

五、教學進度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