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輕與重的關係幼兒園活動教學設計三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27W

  輕與重的關係幼兒園活動教學設計三篇

在有限的生命裏綻放無限的光彩。既然我們還能自由自在地在這一望無際的天空下游玩,那我們就應該時刻帶好自己的眼睛用它們去捕捉每一個美的瞬間。以下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輕與重的關係幼兒園活動教學設計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閲讀。

輕與重的關係幼兒園活動教學設計三篇

輕與重的關係幼兒園活動教學設計一

活動目的:

1 .知識技能目標:通過比較理解輕與重的關係。

2 .能力目標: 能以目測比較兩個東西的輕重。 3 .情感目標:通過操作感知 兩個東西的輕重。

活動準備 :水壺、百歲山水瓶、皮球、石子、玻璃球、乒乓球、積木、瓶蓋、雪花片、蹺蹺板、筆。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小朋友請看,這是什麼?下面我們來看一看哪個輕,哪個重。。

二、比一比、拎一拎

1 、你們看,這是什麼?兩個小桶分別裝入不同量(差別較大)的沙子,請小朋友分別來拎一拎,説一説,哪個重,哪個輕,並分別在物體上做重和輕的標記。

2 、我們把裝有不同量沙子的小桶分別放在蹺蹺板的兩端;請大家仔細觀察,蹺蹺板的傾斜狀況,看沉下去(翹起來)的一端,是重點小桶還是輕的小桶。

3 、小朋友,你們想坐蹺蹺板嗎?下面我們都來坐一坐,比一比,誰輕,誰重。請兩個體重相差較大的幼兒分別坐在蹺蹺板的兩端,讓大家説説誰翹起來,誰沉下去。問問幼兒,誰比較重,誰比較輕呢? ⑴ 問:“有什麼方法可以讓翹起來的這一邊沉下去?如果現在有第三個人要來坐,他應該坐在哪一邊?”

⑵ 等第三個人坐上去後,請幼兒説説,“現在哪一邊比較重,哪一邊比較輕?” ⑶ 再請一位幼兒坐上去,一邊坐兩個人。坐上去之前,請幼兒猜猜看,哪一邊比較重,會沉下去。

⑷ 請小朋友自由地玩蹺蹺板,在玩時注意觀察蹺蹺板的傾斜情況。

小結:比較物體輕重,不能只看大小,物體的重量與它的材質有關,大的不一定就重。

三、結束部分 :小結情況,請小朋友回到家裏去找一找,比一比兩個物體的輕重。

教學反思:

1 、通過讓幼兒摸一摸,掂一掂觀察和體會,幼兒基本理解輕與重的關係。

2 這次活動幼兒積極參與,興趣高昂,尤其是坐蹺蹺板,氣氛活躍,達到了應有的效果。

3、鼓勵幼兒大膽地説説自己同時玩了哪兩樣東西,哪個重?哪個輕?

提高幼兒對操作活動的興趣。

輕與重的關係幼兒園活動教學設計二

一、創設情境,初知輕重

師:星期六到了,小動物們都在公園裏玩耍,它們玩得可高興了,我們一起去看一看,都有些什麼動物?(出示主題圖)它們在幹什麼?

學生回答後,引導學生觀察:小熊和小猴在玩蹺蹺板,(小熊、小猴 貼畫 畫蹺蹺板)從它們玩的蹺蹺板中,你知道了什麼?

(板書:輕重)

你是怎麼知道小熊重,小猴輕的?

師小結: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輕和重。(讀題)小朋友小眼睛真亮,通過觀察就看出誰輕誰重。

二、實踐操作,發展認知

1、説一説

如果老師和這位小朋友玩蹺蹺板,猜猜看會怎樣?如果這位小朋友和那位小朋友比呢,(身高、體重相差比較明顯的兩位小朋友)誰輕誰重?一眼就看出誰輕誰重了,真能幹!(板書:看)在咱們教室裏哪兩樣東西相比你一眼就看出誰重誰輕的?在我們平常生活中,哪兩樣東西相比,我們一眼就看出誰輕誰重的?

教師出示兩個盒子(藍色盒子大而輕,_盒子小而重)猜一猜哪個輕哪個重?(請多名學生猜)請你驗證一下你的猜想。(學生髮現藍盒子輕,黃盒子重)請多名學生驗證。

總結:看來僅憑我們的眼睛來判斷物體的輕重還不夠,有時還需用手掂一掂。(板書:掂)

2、掂一掂

(1)讓學生觀察教師手上的一本數學書和一個文具盒,猜猜數學書和文具盒誰輕誰重?

(2)為什麼同樣的書和文具盒,大家判斷的不一樣呢?我們就用掂的辦法可以證實一下誰説的對?請多名學生來用手掂一掂,把你發現的結果告訴大家。

(3)猜一猜數學書和口算訓練哪個輕哪個重?為什麼同一本數學書剛才輕,現在又變重了呢?(比較的東西不一樣,結果就有可能不一樣)

(4)你們想不想掂一掂,看看自己的文具盒和數學書誰輕誰重?與同桌的同學互相説一説,什麼輕,什麼重?(兩名上前講,多名學生座位上講)(請小朋友把輕的舉高一點,把重的放低一些。選兩個結果不同的,打開文具盒看一看,揭示結果不同的原因)。

請小朋友掂一掂自己帶的物品,説説什麼輕什麼重。(多名學生交流)

3、稱一稱

小熊和小猴子一邊玩蹺蹺板一邊唱歌,(小猴子和小熊玩蹺蹺板,1呀1呀121 ……)邊上地小狗羨慕極了,小狗説:“小熊,你讓我玩玩吧,你這麼重,都把小猴子翹到天上了,快讓我玩吧!”小熊説:“好啊”小狗坐上蹺蹺板,一下就被翹得老高,小狗説:“原來小猴子比我還重呀!”小朋友,你知道誰最輕,誰最重?

看來難不倒小朋友,可方老師碰到一個難題,小朋友願意幫忙嗎?

(1)出示重量接近的一個蘋果和一個梨。

(2)猜一猜:誰輕誰重?

掂一掂:誰輕誰重?

師:不管是猜一猜,還是掂一掂,小朋友的答案都不同,怎麼辦呢?誰能幫上忙?能想出什麼好辦法呢?

(3)小結討論:你們能想出哪些辦法?(板書:稱)

(4)出示天平秤。介紹在天平上比較輕重的方法,(兩邊托盤裏沒有放東西或放一樣重的東西時,天平的兩邊是一樣高的平平的。哪邊重指針就偏向哪一邊)教師把蘋果和梨分別放在天平的兩邊,讓學生觀察,現在你知道蘋果和梨誰輕誰重嗎?誰能看出來?為什麼?

(5)分小組活動。

拿出你們身邊的學習用品,選擇其中的兩樣,先猜一猜,再掂一掂,最後稱一稱

説説誰輕誰重。

小組彙報。適時鼓勵,其他同學可以説出自己的想法,或者對彙報者給予評價。

師總結:對於重量很相近的物品,我們可以採用稱一稱的辦法。

三、鞏固練習,深化認識

1.小猴子和小熊可佩服小朋友了,説你們是最棒的。但是方老師想再考考小朋友,讓其他老師看看咱們班的小朋友的出色表現。

第2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引導學生説出一個西瓜和兩個菠蘿一樣重,説明一個西瓜就比一個菠蘿重,如果學生不能理解,可用實物演示一下。

2、獎勵一個故事(音樂)。(小熊、小猴子,小狗)

輕與重的關係幼兒園活動教學設計三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20頁——21頁

教學目標:

1.利用已有的經驗,認識物體之間存在着輕重的差異。

2.通過“掂一掂”等活動,進一步體驗兩個物體間的輕重。

3.在比較物體輕重的過程中,認識測量物體輕重的工具的重要性。

教師準備:天平、玩具兩個、1個梨子、1個蘋果、翹翹板一個、墨水盒兩個。

學生準備:水果兩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兩個新朋友,想認識嗎?(師出示聖誕老人和天線寶寶)。兩個好朋友來到公園坐翹翹板,仔細觀察翹翹板發生了什麼變化?

生:天線寶寶那邊沉了下去。

師:那為什麼天線寶寶這邊要沉下去,聖誕老人那邊要翹起來呢?

生思考:因為天線寶寶更重。

師引導生説完整的話:天線寶寶要比聖誕老人重。

今天老師就要和同學們來學比輕重(板書課題:比輕重)。

二.講授新課。

1.感知輕重(用眼睛就能判斷的輕重)

①師:孩子們想做翹翹板嗎?想坐的孩子請坐直。

請一生伸開雙手來當翹翹板,老師和另一生來坐翹翹板,全班孩子用手勢來表示翹翹板的變化。

並請生來完整的説兩句話。(誰比誰重,誰比誰輕)

②師:孩子們真能幹,那你能在我們的生活中找找物體,並説出誰比誰輕,誰比誰重?

2.掂一掂(用眼睛不好判斷的)

師左手拿一個藍墨水盒,右手拿一個紅墨水盒,(大小、形狀完全相同)請生猜猜誰重誰輕?

生在下面有不同的答案

師:請認為他們一樣重的孩子用手勢告訴老師。

請認為紅墨水盒比藍墨水盒重的孩子用手勢告訴師。

請認為藍墨水盒比紅墨水盒重的孩子用手勢告訴師。

師:啊!大家有不同的意見,那我們用什麼辦法來判斷呢?(引出掂一掂)

請生來掂一掂兩個墨水盒,結果是:紅墨水盒比藍墨水盒重。

師:這兩個看起來一模一樣的墨水盒,為什麼會有輕重呢?

師打開兩個墨水盒。

生大笑,原來紅墨水盒裏有墨水瓶,藍墨水盒裏沒有墨水瓶。

師總結:孩子們在生活中千萬不要被事物的表面現象所欺騙,應該多親身去體驗感受一下。

活動:生拿出帶來的兩個水果掂一掂,掂完後自己小聲的告訴自己誰比誰重,誰比誰輕。

請生彙報,強調説完整的兩句話。

3.稱一稱。

師出示大小差不多的蘋果和梨子各一個。

師:小朋友們猜一猜:誰比誰重,誰比誰輕?

(學生根據肉眼無法判斷,因而會出現不同意見之間的衝突。)

師:想一想,用什麼辦法能判斷究竟誰輕誰重?

生:用手掂一掂。

(教師可把梨和蘋果給這位同學,讓他用手掂一掂。由於兩個水果輕重相差不大,所以手掂不容易比輕重。)

師:還有沒有其他的辦法呢?老師給大家介紹一種生活中最常使用的比較輕重的工具。(師出示天平稱)

師:這是一架天平稱。我們利用它來比一比,蘋果和梨究竟誰輕誰重?

(師示範)

老師引導學生觀察天平的變化。

生興奮地説:梨子比蘋果重,蘋果比梨子輕。

師:你怎麼知道的?

生:因為放梨子這邊沉下去了,放蘋果那邊翹起來。

師:孩子們真聰明。

師繼續演示天平,生説。鞏固練習。

三.練一練

1.練一練第一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後集體交流。學生反饋時,教師引導學生説出理由。

2.練一練第2題。

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後同桌交流討論。

師提示:是1個蘋果和1個橘子相比較。

教學反思:

本課是一活動課,但上完課後我感覺孩子們根本沒有動起來,仔細想了想,原因主要是出現在我的身上。在設計課時,整個一堂課的主體思維是很清晰的,開課的生動有趣性也做到了,但是在本課的第二個活動環節上(掂一掂),由於我的準備不充分,以及口令不明確,造成了孩子們沒有根本的動起來,活動就成了一種形式了。既浪費時間,又沒有起到它的效果,孩子們從這兒就開始精力分散了。我的組織教學語言還得加強,對孩子的評價要做到生動有趣。做到用語氣語調的變化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問題思考:一年級的孩子有必要進行小組活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