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江南曲教學反思7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1W

教師的教學能力總是在不斷地教學過程中得到提高的,寫教學反思也是重要的途徑之一,教學反思的寫作是作為教師一定要寫好的文體,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江南曲教學反思7篇,供大家參考。

江南曲教學反思7篇

江南曲教學反思篇1

學生學習古詩,總不能脱離作者的寫作背景來理解。所以在教這首古詩之前,我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同學們知道白居易在哪憶江南嗎?”知道的學生可以回答,然後我再補充白居易寫作的背景,並及時打出他描寫洛陽春天的一首詩,讓學生找出洛陽春天的特點,就是那的春天來得很晚,於是乎,就有了回憶江南春天美景的這首詩。

既然這首詩是描寫江南春天江邊江水美景的一首詩,那麼詩句開頭一句“江南好”中的“好”字能換成“美”字嗎?這個問題,我先讓學生嘗試回答,發現學生回答不上來,於是我又補充了作者白居易曾在蘇州等地做官十年,與百姓建立了良好關係的背景。學生就能大體體會到作者第一句話用“好”字的緣由了。而詩的最後一句話“能不憶江南?”,也可結合這個背景,讓學生體會作者回憶的不僅是江南美景,還有那的人、事、物。

但是,這首古詩的中間兩句“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在教學時,沒考慮得很多,教學時不覺得很難。但是課後,與其他老師相互討論時,才發現很多有爭議之處,仍需進一步探討。

?憶江南》教學反思(二)

?憶江南》是國小教材第一篇詞的教學。這首詞選取了“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兩個典型景色,藉助比喻,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絢麗景色,最後用一個反問句“能不憶江南?”真切的有力的表達了對江南的思念和眷戀之情。

古詩詞教學應讓學生在語言的感悟和情感的薰陶中提高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引領學生走進這民族獨特的文化,從而熱愛古詩詞。為體現新課程標準以“以讀為本”的理念,本節課讓讀始終貫穿着整個教學過程。在讀中感受古詩詞優美精湛的語言文字的和豐富的人文內涵;在讀中引領學生入情入境;在讀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

本詩詞是白居易老年回憶在杭州任職期間的美好時光而作的,共三首,這是其一。為了讓學生體會詩人白居易對江南的特殊感情,我除了讓學生課前查閲資料、充分誦讀之外,還為學生準備了這首詞的解讀視頻,把白居易的江南生活軌跡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在讀中展現畫面,在讀中想象意境。如圍繞“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配樂朗讀引導學生展開想象。

你彷彿看到了什麼?眼前出現了什麼樣的畫面?聽着配襯得體的歌聲、音樂,讀着這優美的詩句學生的情感就悠然而生。再通過展開想象,把彷彿看到的、聽到的情境、感受,用自己的誦讀傳達出來,從而化語言文字的符號為鮮活的畫面,鮮活的意境。

江南曲教學反思篇2

?江南》是一首選自《漢樂府》的古詩,本詩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一幅江南水鄉人們採蓮的情景圖。本詩共七行兩句,前兩行直接描寫了江南水鄉的美,介紹了此處是一個可以採蓮的好地方;後五行寫魚兒在蓮葉下面游水嬉戲。詩句生動活潑,通俗易懂;插圖色彩鮮明,形象逼真,展現了一幅盪舟採蓮、蓮葉田田、魚戲蓮葉的美麗畫卷。可謂有景、有情、有韻,孩子們讀來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於在讀中陶冶兒童美的情操。學生通過學習古詩可初步體驗到詩中精彩的語言,受到古詩文的薰陶。可要讓剛接觸漢字的一年級學生體會到詩的意境,感悟到語言的凝練之美,就有一定的難度。這就必須由教師通過創設情境,指導學生看圖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

自己比較好的做法

一、揭題激趣,感受美。

新課一開始,我從課題引入江南是一個魚米之鄉,然後憑藉多媒體課件出示採蓮圖給學生看,請小朋友説説江南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二、讀誦詩句,感悟美。

請小朋友們讀讀詩歌。全詩共兩句話,教學第一句時,抓住“何田田”理解蓮葉茂盛鮮亮的特點。我讓學生讀課文理解什麼叫“何田田”?看圖,教師引導:現在,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湖的蓮葉,你想説些什麼?學生説,“蓮葉真多呀!”“蓮葉真美呀!”“蓮葉又大又綠!”“滿湖的蓮葉又大又綠,綠油油的,像一把把大傘,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在學生交流後,教師引導朗讀:“小朋友們説得真美。老師好像也划着小船,到了湖面上。我們一起來把第一句讀一讀,看看能不能把蓮葉的大,蓮葉的綠,蓮葉的美讀出來。”鼓勵同學站起來,配上動作讀。通過師生齊讀,同桌互讀,互評等形式多樣的練習,學生入情入境的表情,放彩的眼神,稚純的語音,“何田田”一詞在學生的腦海中已形象可感,這就悟出了文字間藴含的美。再有課文要想熟讀成誦,就必須反覆地讀。但我不提倡機械的反覆讀,因為這樣做會大大降低學生讀書的興趣,嚴重壓制他們身心的發展。低年級學生的表現欲很強,在指導背誦上,可以採用表演背的方法,對於這個學生應該很感興趣,這樣課堂氣氛就比較活躍,就可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不足之處:

1.理解東南西北方位時需要加以練習就更好了,這樣到運用的時候才會比較熟練。

2.這首詩簡單易讀,琅琅上口,故不須在背誦上花較多時間,應着重指導學生對詩歌美的感悟及生字的臨寫。在指導朗讀詩的第二句時,因為這一句中很多部分相同,所以學生讀起來會沒有精神,如果教師口述魚兒嬉戲的情景,讓學生表演一條條快活的小魚,盡情“游來游去”的環節,就會達到預先的目的。

江南曲教學反思篇3

在講授19課《江南地區的開發》一課時,我沒有按歷史書編排的邏輯順序去講授,而是運用逆向思維的方式設計了探究學習的教學方案,並且付諸實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江南地區的開發》這節課有三個子目,“西晉的興亡和內遷的各族”“淝水之戰”“江南地區的開發”其中“江南地區的開發”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教科書以“江南地區的開發”為核心組織材料,三個子目內在關係很密切。第一個子目“西晉的興亡和內遷的各族”、主要講了西晉建立,結束了分裂的局面;西晉皇族紛爭,導致西晉滅亡;北方少數民族紛紛進入中原,北方漢族豪門大姓為逃避戰亂而舉族遷移到江南。這樣,北方南遷的豪門大姓就把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帶到江南,為江南地區的開發,提供了技術條件和人力資源。第二子目“淝水之戰”、講述了公元383年前秦與東晉之間的淝水之戰,東晉以少勝多,打敗前秦;淝水之戰後前秦瓦解,北方再次陷入割據混戰的狀態,南方取得了暫時的安定,為江南經濟的開發創造了相對穩定的社會環境。第三子目“江南地區的開發”、比較具體的講述了江南地區經濟開發的情況,前兩個子目的內容跟第三子目的內容之間存在着因果關係,前因後果,它反映了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我在講授本課時沒有按前因後果的思維去講,而是先指導學生了解江南地區經濟開發的具體情況,然後引導學生探究江南地區經濟之所以得到開發的原因,這樣,因果關係一顛倒,就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使全班同學在積極的探究,研討的學習活動中,智力得到充分開發,因而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江南曲教學反思篇4

教學中,能抓住古詩特點,在學生讀準讀通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藉助註釋、插圖、想象,解詩意悟詩境,感受江南春色之美,體會作者對江南美景的讚美與熱愛。巧設情境引導學生大膽質疑,藉助資料自主解疑,感悟詩人憂國憂民的偉大情懷,品味詩歌中那淡淡的憂傷。在解意悟情的同時,設計了個人讀、小組展示讀、男女生比賽讀、情境引讀等多樣化的朗讀,朗朗書聲中激起學生與詩人的情感共鳴,並讓學生明白了:會讀書的人用兩隻眼睛讀,一隻眼睛看到紙面上的文字,另一隻眼睛則能看到文字背後的祕密。整節課學生熱情高漲,積極思考,大膽交流,自信展示,精彩不斷。

身為師者一定要為學生打好人生底色,古詩教學亦是如此。因此我打破課堂界限,適度拓展,引入杜牧的《泊秦淮》、晚唐詩人李商隱的《樂遊原》,以詩帶詩,拓寬學生的知識積澱,為學生長遠發展服務。

不足及改進措施:

1、整節課雖然書聲琅琅,但是朗讀的形式多停留在小組讀、男女生讀、集體讀等層面,學生個人展示的機會較少,且朗讀的層次性不強,不能體現螺旋式推進的課堂節奏。

2、在藉助想象理解詩意和引入背景感悟詩情的環節,由於課堂節奏把握不準,學生合作學習的時間不充分,,因而孩子口中的江南春景不夠生動豐滿,課前設計的“看着煙雨迷濛中的座座寺廟,詩人杜牧彷彿在説……”的説話訓練未能進行,因此整節課總有點稍欠火候的感覺。今後在教學環節的取捨和課堂節奏的把控上還應多下功夫。

3、課堂中雖然有意識的關注全體,但在真正的實施中總有些不善於展示的孩子被忽視。於我們而言,他只是一個學生;於家長而言,他就是一家人的希望。因此我們不經意間的忽視,對一個家庭來説影響的可能是未來。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要在“注視”的同時,多些“掃視”,多關注教室邊邊角角的學生,多關注那些默默無聞孩子,讓每位學生都被重視,讓每位學生都能得到發展。

在古代詩歌中,描寫江南春景的詩不勝枚舉。杜牧的《江南春》,以其畫面的優美和情思的含蓄而受到人們的青睞。這首詩,為我們描繪了這樣一幅美麗動人的江南春景:千里江南,到處鶯歌燕舞,遍野綠樹紅花。臨水的村莊,依山的城鎮,酒旗在迎風飄展,行人在不斷來往。南朝宋、齊、樑、陳四代建立的寺院,在濛濛細雨和淡淡薄霧中隱約可見。只是由於寫得含蓄藴籍,因此,憑弔南朝、諷諭當代這些意思不易被人看出,其實他寫《江南春》是有現實的諷諭意義。

再加上詩歌的教學特點——朗讀與意境的體悟是重點,所以我把這堂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為:

1.通過個別讀、範讀、配樂讀等形式能正確、有節奏的朗讀古詩,讀出詩的韻味。

2.抓字詞理解及想象畫面理解詩意,領會詩的意境。藉助資料領悟詩情,體會詩人的憂國憂民。

3.通過本堂課的學詩方法拓展學習《題臨安邸》,感受不一樣的抒情方式。

通過這次的古詩教學賽課,我從教學上和自身談談自己的感觸:

在設計上從來沒有這樣認真的去思考過古詩的教學,從一開始的無從下手到最後也能完整的設計出整個教學流程,我覺得這就是我的進步。在摸索的過程中,我也感受到了詩歌教學朗讀與意境的重要。在學法上剛拿到古詩時,我就在思考:古詩教學應該帶給學生怎麼樣的學習方法呢?人們常説“詩是無形的畫,畫是有形的詩”,所以,除了藉助註釋這一方法之外,想象畫面,藉助背景資料都是非常好的學習方法。

江南曲教學反思篇5

在教學這一課之前,我就琢磨着,有關春天的古詩這麼多,編者為什麼要把這兩首詩歌放到一起呢?我們知道,古人很多的寫景狀物文章其實都是在藉此抒發自己的心情。那麼這兩首到底想告訴我們什麼呢?我的目光停在了這兩個作者身上,還真讓我摸清了一些眉目。杜牧和程顥在思想上都是有點反對佛教的。在此我只説説杜牧的《江南春》,杜牧詩中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即有人認為是對南朝(宋、齊、樑、陳)尊崇佛學造成國家動盪衰亡的絕佳諷刺。

從根本上説,儒家重視人生的現實,重視社會組織和人際關係。故而要求從個人本身開始,做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也就是使每一個人都在家庭、國家處於適當的地位,以達到家庭和諧、國家富強、天下太平的目的,這是積極的入世思想。而佛教則認為人生是痛苦,社會是苦海,要求人們出家,脱離現實,以達成佛的目的。這是消極的出世思想。前者重生,後者重死,這是不可調和的矛盾。

中國人歷來喜歡春,因為春天來了,新的希望開始了,階段性的目標開始啟程了,不管是青年人、中年人、還是老年人,對春天都有着這種美好的心理,所以中國有個非常古老的“愛春”傳統。但這種“愛”方式非常多。四年級下冊選擇的兩首以“春”為題材的古詩,展現出的方式的確是兩種風格。《江南春》可以讀出詩人用“春”創造出一種“責任”。從這首詩可以清楚地看出,那時的江南真的沒有思危,即使春天來了,這種心理還是沒有走進人們的心中,走進官員的心中。也許這種思危不能非常透徹地講給學生聽,也許我們不能借古説今,但背誦這首古詩,積累這首詩,給予學生不應該是單單一首詩,應該把思想還給學生。杜牧看到這一切,以詩的方式記載着歷史。我們常説讀史可以明智,歷史上越是盛世,越隱藏着最終坍塌的危機。詩人是創造者,創造者本身就具有敏鋭的觀察力,這首詩其實把這一切也都寫了進去。

古代教育學家孔子説:“不學詩,無以言。”這句話在今天有很大的意義,因為古詩語言精煉,情感強烈,節奏鮮明,意境優美,引導學生學些古詩,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想象,還可以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敏感力。我們的教材安排的古詩內容的學習,數量雖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們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和審美教育的好材料。

本課《江南春》的作者是唐代詩人杜牧。詩題《江南春》,顧名思義,描寫江南的綺麗春色。同時又慨歎南朝覆滅,流露興亡之感,寄託了諷喻之意。全詩一二句寫今:千里江南,到處是綠葉紅花,到處是水村山郭,到處是酒旗招風,展現了一幅生機勃勃、春色無邊景無限的畫面。三四句弔古:南朝統治者迷信佛教,廣建佛寺,意圖託庇神靈,江山永固,可是時移事易,當年的四百八十寺,還有多少佛台已經掩映在蒼茫的煙雨中呢?

在教學過程我突出學生為主體的原則。閲讀教學的主要目標,是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從而最大限度地來提高讀書人的素質,以適應未來科學技術的挑戰。因此,閲讀教學中,教師絕不可包辦代替,而要讓學生作為閲讀主體,自主、積極、全身心地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最大限度調動自己的生活積累(人生閲歷、知識儲備、藝術修養、閲讀經驗等)進行創造,進而形成對語言文化知識的系統性、綜合性、規律性的理性認識和邏輯把握,並把語言文化知識、經驗內化為自己的思想、觀念、信念和行為,最終昇華為崇高的理想情操和健全的人格特徵。

在突出學生為主體原則的同時,我還:

①抓朗誦。詩歌的節奏、韻律要靠讀來感受,詩歌所藴藉的感情內涵也靠讀來體會。讀,不僅是自己的領悟所必需;讀,也是感染他人,產生共鳴之所需。所以對詩歌不僅要求朗讀,還應要求能朗誦,讀出情和意。因此我讓朗讀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我在本課教學按照學習的漸進性原則安排了四個層次的誦讀,每個層次的誦讀又帶動對課文內容和感情四個層次的理解,層層深入,學生在誦讀中感悟,在感悟中誦讀。

②堅持啟發式。問題要精簡,並且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使用不同的點撥手法。在學生主動學習交流的基礎上,適當點撥,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通過朗讀,運用聯想、想象,體會詞的意境,理解詞的感情,使學生學會閲讀詩歌的方法。

③變教知識為教方法。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與能力,教導他們養成配合工具書積極理解詩文內容的閲讀習慣。

詩是美好的創造,學生在教室裏讀着,肯定不如到生活中讀着,肯定不如到春天中讀着。而春天的詩可以説非常多,這兩首詩學完後,引導他們繼續尋找,儘可能地多研究幾首,這對於他們綜合瞭解春天,瞭解春天其它方面負載的東西,這對於學生的成長是有利的。

江南曲教學反思篇6

?江南》這首詩簡單易讀,琅琅上口,所以我沒有在背誦上花較多時間,而是着重指導學生對詩歌美的感悟及生字的臨寫。所以我把課文讀通順作為讀文的開始,我沒有采用死板的朗讀,而是帶着一羣天真的孩子做了一場有趣的捉迷藏遊戲。課堂上雖少了講解,少了問答,但學生參與的熱情是空前的高漲,思維也非常活躍。

那一刻,每個孩子都成了一條活潑、調皮的小魚。這樣的情境,我想,在每個孩子的心裏都會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對這篇文章進行教學時,我覺得對於學生進行觀察圖這方面的指導上做得不夠好。特別是小姑娘坐上小船採蓮的情景。我應該結合詩句指導看圖。先聯繫前兩行詩句,讓學生們仔細觀察小姑娘是怎樣採蓮的。周圍的荷葉、荷花長得怎麼樣。再聯繫詩的後五行,進一步觀察蓮葉間的小魚是怎樣遊動的。在觀察的基礎上,還可以讓學生連起來説一説,使學生把觀察到的畫面和詩句的內容聯繫起來,從而獲得一個整體印象。

?江南》是一首古詩,描寫了江南水鄉人民採蓮的情景。本詩共七行兩句,前兩行直接描寫了江南水鄉的美,介紹了此處是一個可以採蓮的好地方;後五行寫魚兒在蓮葉下面游水嬉戲。整首詩語言生動形象,通俗易懂,很適合兒童閲讀。古詩是中華傳統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本詩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一幅江南水鄉採蓮的風光。

教學《江南》一課時,我創設了一種生活的情境,遊戲的情境。以下是我在教學中的一個片斷:

師:江南真是個好地方,到處長滿了荷花、蓮葉。你們瞧!蓮葉們一片一片地從水中探出小腦袋,爭着向上長,它們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好熱鬧呀!瞧!那邊還有幾個划着小船,趕來採蓮的小姑娘呢,她們撥開蓮葉,尋找那一個個成熟的蓮蓬。“哇!”突然,船上的一個姑娘叫了起來。小朋友猜猜,採蓮姑娘看見什麼了?

生:(大聲齊呼)好多小魚!

師:小魚在哪兒呢?噢,在這裏(拿起小魚頭飾給小朋友戴上),在這裏(分別給好幾個小朋友戴上)。

師:呀,這麼多的小魚,這下,荷塘裏可熱鬧了!小魚來到這美麗的荷塘,它們最想做什麼呢?

生:小魚們會説:“我們來做遊戲吧!”

師:想做遊戲的魚兒請站出來吧。

學生爭着走出來。

師:看,小魚們在蓮葉下歡快地做遊戲呢,它們一會兒游到東,一會兒游到西,一會兒游到南,一會兒游到北。

(孩子們合着我的節拍一會兒“游到東,一會兒游到西,一會兒游到南,一會兒游到北”)

師:小魚們邊做遊戲邊會説什麼悄悄話呢?

生:小魚説:“我玩得真開心!”

生:小魚説:“這裏真好,明天我還要來這玩捉迷藏的遊戲!”

師:小魚兒,你們玩得開心嗎?

“開心”孩子們興高采烈地喊着。

師:可天色不早了,採蓮姑娘要回家了,小魚兒也該回到媽媽那裏去了。

孩子們紛紛識趣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學習語文創造和提供具體、可供想象的學習背景,使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和課文內容形成相似的和諧的震動,讓學生主動感知體驗,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通過創設情景,引導學生自主學、個人悟,自由暢談、表達情感、質疑問難。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的體驗,給他們無拘無束地創造、探索的天地。通過讀讀、想象、演演的學習方式理解、再現、創造詩歌的意境,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進行民主的教學。

江南曲教學反思篇7

?江南春》是唐代詩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絕句。描寫了春天的美麗景色,情境交互,融為一體,指導學生反覆朗讀,感受古詩語言和意境的美。

先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談談春天的美景,回憶、交流描寫春天的古詩,引出詩體,介紹作者。

初讀指導,教師先範讀課文,幫助學生整體感知詩歌。檢查學生自讀情況時,提醒學生看準拼音讀準生字。指導學生按古詩的節奏讀好詩句。在讀通詩句的基礎上,指導學生畫出不理解的字詞,查字典並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

學生對詩句有了大體上的理解之後,讓學生通過看圖朗讀、聽音樂朗誦等形式反覆體會詩歌的語言和意境,邊讀邊想象,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感受到的內容。引領學生體會課文的語言美和意境美,能夠有感情地熟讀及背誦古詩。

江南春教學反思

詩歌教學,朗讀與意境的體悟是重點。所以設計這堂課的重點之一就是朗讀,讓學生充分朗讀,引導學生讀出七言絕句的節奏與韻味,培養學生讀古詩的語感。重點之二是帶領學生了解詩意,解讀畫面,進而體悟詩情詩境,通過朗讀、聽讀、看圖、想象等方式讓學生與詩人產生情感的共鳴。

這首詩的難點在於“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這句詩上。因為具有政治抱負的杜牧,有反佛的思想,而他又生在內憂外患、走向衰落的晚唐時期,所以對這首詩的爭論各種聲音都有,寫景還是諷喻?從詩歌字面來看,前兩句詩就像迅速移動的電影鏡頭掠過江南大地,後兩句又把人的視線引向煙雨中屋宇重重、悠遠古老的佛寺,展現的是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所以我把本詩定位於寫景詩,但後兩句詩延伸的歷史背景也是應該讓學生有所瞭解的。

基於對教材重難點的把握,我將本詩的教學目標設定為:

1、有感情、有節奏、有韻味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通過朗讀、聽讀、看圖、想象等方式,讓學生體會詩歌意境及詩人對江南美麗春景的讚美與神往之情。

3、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熱愛唐詩宋詞,熱愛中國古代詩歌的思想感情。

這堂課上下來,自我感覺,預設的重難點都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的目標達到了。課確實是一堂真實實在的課而非表演課,我一直認為,一堂課應教給學生什麼,學生上課後從知識、能力、情感上會收穫什麼,這都是備課時教者應重點考慮的。在教學過程中,我能以學生為主體,注重朗讀,注重引導學生想象這一詩歌的教學特點,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同時,因為是高年級的教學,我特別注意了學生新舊知識的銜接,注重了詩歌相關知識的梳理,而自制的課件也能清晰地體現我的教學重點與教學思路:這是做得比較好的地方。

當然,這堂課也有一些不足,比如課中讓學生把看到的景物連綴成畫面説一説時,時間給得不充分,開始學生説得很簡單,僅僅將幾個景物詞連起來,雖然後來有個學生説得較具體了,可回想起來感覺還是應該多讓學生説一説,這樣既可以較大程度地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能更好地理解詩意詩境。還有,我上這堂課沒有做任何預設與鋪墊,也沒讓學生做任何預習或查資料,這種做法其實很不可取。因為即使是很熟悉的知識也可能遺忘,這就導致了課堂的某些環節學生一時跟不上,出現場面不活躍或冷場;另外,在學生閉眼想象意境,我在配樂朗讀時,由於看到少部分學生睜着大大的眼睛導致我不高興而有點緊張,我漏掉了一句詩景的朗讀,雖然聽課老師沒聽出來,但我還是感到遺憾,這應該是理解意境時不可遺漏的一處。還有,課堂結尾的作業,將詩歌所呈現的畫面寫下來,我想,是不是給學生時間課堂上練習寫下來再朗讀展示,會有更好的呈現效果呢?

我上過記敍文、説明文、議論文、小説、寓言、文言文、作文課、會考複習課等許多公開課,對我而言,這次公開課是我詩歌教學的一次新嘗試,即使有許多不足,我也對自己的嘗試感到由衷的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