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教學因材施教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55W

  教學因材施教

教學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的理論依據古已有之,在國外也有一些代表性的學者,如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布盧姆提出的“掌握學習理論”,他主張“給學生足夠的學習時間,同時使他們獲得科學的學習方法,通過他們自己的努力,應該都可以掌握學習內容;不同的學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的學生對不同的教學內容能持久地保持注意力.”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就應該採取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的最優化,是選擇一種能使教師和學生在花費最少的必要時間和精力的情況下獲得最好的教學效果和教學方案並加以實施。

一、提出問題

長期以來,“兩極分化”現象是制約教學的一大頑症。剛開始學生對各學科一般都會有較為濃厚的興趣,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也都很高,但隨着時間的推移,隨着教學內容的不斷增多及其難易程度的加深,我們注意到學生對學習的態度及為進一步學習打下的基礎開始參差不齊, “兩極分化”的現象開始困擾着教師和學生。很顯然,常規的教學活動在簡單的 “全面發展”目標的統一導向下,難以找到適合全體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效路子。如何因勢利導,但又不是消極地助長這種趨勢,造成“好的更好、差的更差”的 “淘汰式”教學結果,讓 “優勢”生乘勢而上, “弱勢”生擺脱困境、迎頭趕上?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思考和探討的課題。在此提出“因材施教、以學定教”的設想。

所謂因材施教,就是在先進的教學思想指導下,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能力的不同,開展不同層面的教學活動,並針對不同發展層次學生的需要給予相應的學法指導,以達到全體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目標。教學的實踐證明,許多教學方法在某一方面或某個層次上的效果明顯,同時,這些教學方法的效用只是局部地參與解決教學問題。因此,教學方法需要得到整合優化,而不是也不可能是“一法包攬天下”的局面。而以學定教,就是要以學為本,以科學高效的學法作為確定教法的根本依據,面向每個學生,面向學生的每個方面,讓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讓學生主動和諧地發展。因材施教的實施,避免了部分學生在課堂上完成作業後無所事事,同時,所有學生都體驗到學有所成,增強了學習信心。

二、“因材施教”的設想

“因材施教”教學法的四個環節:

1.學生編組

學生編組是實施分層教學的基礎,為了加強教學的針對性,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思維水平及心理因素,在調查分析的基礎上將學生分成a、b二個組,a組是按大綱基本要求進行教學的學生;b組是按較高要求(能發揮學生閲讀或寫特長)進行教學的學生。學生分組不是固定的,而是隨着學習情況及時調整。

2.分層備課

分層備課是實施因材施教的前提。教師要在透徹理解大綱和教材的基礎上,確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把握住哪些是基本要求,是所有學生應掌握的,哪些屬較高要求,是b組學生掌握的,然後,設計教學的全過程。其中,要特別關注如何解決學習困難學生的困難和特長學生潛能的發展。

3.分層授課

分層授課是實施教學的中心環節。教師要根據學生層次的劃分把握好授課的起點,處理好知識的銜接過程,減少教學的坡度;教學過程要遵循“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能力為目標”的教學宗旨,讓所有學生都能學習,都會學習,保證教學目標的落實。

4.分類指導

分類指導是實施分層教學的關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採取不同方法進行有效的幫助和指導。要因人而異,體現“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除此之外,還要進行作業批改、成立課外活動學習小組等必要的輔助手段,加強對各層次學生的指導,促進學生由低層次向高層次的轉化,使學生整體優化,進而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三、“因材施教、以學定教”的原則

1、目標多元化原則

我們常説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這也包括教學目標的確立也要面向全體學生。多樣化的學情和與之相適應的多層次學習活動必然要求教學目標的多元化、個別化和特色化。

2、主體優先原則

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中的唯一主體,其主體地位必須得到保證,必須成為教學過程諸要素關係中的核心和關注的中心,其他教學要素,包括教師這一主要的教學要素,都要為確保學生主體地位和學生主體性發展完善而發揮作用,即把學生主體性放到優先發展的地位上來。

3、學法優先、優化原則

教學的發展性在於學生素質的發展和完善,而關鍵在於學生學習方法的多樣化。學生要掌握學習方法,才能獲得終生學習的工具。教學不應是從教師的教法出發來單方面決定學生的學法,而是恰好相反,教師要從學生多種多樣的學法出發,起鋪路石和路標的作用。教師根據學生的不同發展目標加以引導,幫助學生選擇恰當的學法,拓寬學路,促進學生更快更好地發展。另一方面,學習方法的運用和優化是提高學生主體性的關鍵。教學要調動學生已有的學習方法,通過運用而指導學生不斷優化學法。學法優化應貫穿於教學整個過程,使之發展成為各具特色的學法。

4、能力優先原則

學習能力是“因材施教”的基點,提高學習能力是“因材施教”的主要目標。學習能力包括一般能力和學科能力,即語文語言理解和運用的能力。教學不是以語言知識的獲得和積累為唯一或最終的目標,而要以發展提高學生語言理解能力為主線去開展學習和實踐活動,努力實現從知識到能力的轉化。

5、持續發展原則

教學要着眼於發展,着眼於學生學習能力的可持續發展。因而課後所佈置的作業必須是課堂學習活動的繼續深化、提升、拓展。根據學習目標設計課外作業,重在鞏固和發展學生讀寫技能和語言理解能力。教學應當為學生的終生學習打好基礎,發展其可持續發展的動力資源。這種持續發展的動力是一個包含智力要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動力系統。

6、教學內容活化原則

教學要把靜態的教學內容轉化為動態可用的資源,即把客觀的語言知識結構加以改造,使之成為一個能夠更加吸引注意、激發興趣的學習資源。為學生創造樂學語文的條件,是每一位語文教師應盡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