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中學教師雨巷獲獎説課稿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55W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寫説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整理的雨巷獲獎説課稿(精選3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學教師雨巷獲獎説課稿

雨巷獲獎説課稿1

一、説教材

首先談一談我對於教材的理解,《雨巷》選自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第一組第2課《詩兩首》的第一篇,本首詩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全詩沒有直白的“情語”,只有委婉的“景語”,是一篇象徵意味很濃、抒情色彩濃烈的現代詩歌,這給學生感知、體驗、認識帶來了困難。

二、説學情

高一的學生生理、心理都經歷着巨大的變化,而又面對着的是新的環境、新的老師、新的學習。這些所形成的跨度勢必導致學生心理體驗、心理傾向的極大不同。他們會產生不同程度的不適應、不習慣,懷舊、厭學、缺乏信心,沒有清醒的認識、沒有明確的目的、沒有科學的學習方法,甚而焦慮不安。需要老師正確的引導。

三、教學目標

根據對於教材的分析以及對學生情況的瞭解,設立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感受現代詩歌的語言特點。

【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小組合作探討,掌握學習現代詩歌的方法,鍛鍊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樹立起對作家的尊重、對作品喜愛的態度。

四、教學重難點

根據以上三維教學目標的確立,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就顯而易見了。

【重點】

感受現代詩歌的語言特點。

【難點】

體會文章深邃的寓意。

五、教學方法

根據教學目標,我本堂課主要採用朗讀法、設置情境法。

六、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激發興趣

播放《丁香花》,並順勢導入新課《雨巷》。這樣做的目的在於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本篇文章的興趣。

(二)知人論世,整體感知

1.簡介作者以及寫作背景、

2.教師配樂範讀全文,同學聽讀,初步感知文意。要求學生理解生字詞,體會語氣。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並指導學生如何斷句。

4.感知本文的情感基調以及主要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學會現代詩歌斷句的正確方式。

(三)深入研讀,體會情感

學生按語文興趣小組分組討論PPT展示的問題串,10分鐘時間後,指名學生具體分析問題的答案。

1.本文描寫了哪些意象?創造了怎樣的意境?選取這些意象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2.姑娘象徵着什麼?

3.本首詩歌的情感主題是什麼?

4.賞析本詩的藝術特色。

設計意圖:這樣幾個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的問題,能夠鍛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指導學生分組討論也能養成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識。

(四)拓展延伸,發散思維

再一次一起聆聽《雨巷》。

設計意圖:感受詩歌的韻律美。

(五)小結作業,鞏固提高

1.師生共同總結。

2.舉辦詩朗誦比賽。

設計意圖:掌握學生本堂課的學習情況,並通過詩朗誦競賽的方式劇激發學生學習現代詩歌的興趣。

雨巷獲獎説課稿2

一、説教材

《雨巷》是魯版高中語文必修四的第二單元中新詩二首中的一首,這首詩是“雨巷詩人”戴望舒的成名作。在那個社會的年代,戴望舒用他獨特的詩風替新詩的音節開啟了一個新的.紀元。他用那飽含着純潔而苦悶的真情,用那回環往復的和諧音節,譜寫了一曲幽怨而悽美的雨巷之歌,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暮春時節江南小巷的陰沉圖像。它的音韻、它的意境、它的情愫、它的內涵,都值得我們細細品嚐。

魯版高中語文第四冊第二單元以“美的真諦”來組織文本,從而來突顯它的審美性。《雨巷》出現在這一單元,就讓我們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為中心,在音樂般的節奏中,在優美徜徉的語言中,在迴環往復的結構中,在朦朧如雨的意象中,引導學生去欣賞美,去探索美。

二、説學情

《雨巷》是高中學生接觸的第一篇真正意義上的“新詩”,也是被人們傳唱不休的名作。本課恰可以作為窗口,幫助學生認識這個陌生的領域,學會欣賞它,並喜愛上它。以此達到審美訓練的效果。

三、説教學目標

一是通過不斷的誦讀,體會詩歌的感情基調,感悟詩歌描繪的畫面。

二是感受詩歌的意境與意象。

三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説教學重點

理解詩歌中“雨巷”“丁香”等重點意象的含義,並由此把握詩歌中的意象情節。

意象是中國詩學的重要概念,是解讀作品靈魂的關鍵所在。在這首朦朧含蓄極富象徵意味的《雨巷》中,意象的理解尤為重要。

五、説教學難點

理解“姑娘”這一意象,品讀其象徵意味,解讀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詩無達詁”,對詩歌的鑑賞沒有固定的方向,然而解讀要合理,要有依據,必須知人論世。

六、説教法

採用多媒體課件與板書相結合,運用朗讀法、討論法、點撥法完成本課。

七、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淅瀝瀝的雨點打在印有山水畫的油紙傘上,他如同一名孤獨患者慢慢的行走尋覓着心中的“她”。到底是何種情,何種人,何種境地,讓他在一條寂寥空曠的巷子中彷徨迷茫。到底又是何種愁思,讓他迫切的希望逢着一個丁香一樣的姑娘。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雨巷,走進戴望舒。

(二)整體感知

1.初讀詩歌,感受詩歌畫面之美

我不準備一開始就按部就班地介紹作者和背景,因為我想努力創造一種讀詩的心境,隨着導入直接進入一種美的境界,而不想因為作者、背景的介紹而中斷;再者,介紹之後,反而扼殺了學生自己對詩的想象和理解。尤其這首朦朧的小詩,更有多樣的解讀。

一讀——自由讀。認識生字(彳亍,頹圮),初步體驗作者情感變化。

再讀——播放錄音讀。讓學生隨着富有情感的朗讀再次感受作者情感,在頭腦中勾勒詩歌的畫面。在聽錄音過程中注意改用什麼語調來讀詩歌。

三讀——讓學生示範大聲朗讀。在畫面中豐富感情色彩,注意幽怨、傷感、惆悵這類詞語的讀法。

四讀——小聲默讀。建立基本感情基調,形成對詩歌美感認識

明確:讓學生們在腦中形成一個對詩歌的畫面感,明確詩歌的基調是憂傷淒涼的。

2.品味語言,品詩歌迴環疊唱之美

整首詩歌籠罩着一種淡淡的憂傷之感,在詩歌中的哪些地方是體現出這種感情的呢?請學生找出表現感情的詞語。

明確:寂寥、愁怨、憂愁、哀怨、彷徨、冷漠、悽清、惆悵、太息、悽婉、迷茫、頹圮。

這些都是帶有濃厚情緒色彩的雙音詞,藉以表達詩人朦朧而又感傷的詩情。

詩歌運用復沓、排比等手法,運用大量疊詞,請學生找出相應的詩句。

明確:表達詩人憂愁傷感的情緒難以排解的苦悶之情。

(三)深入探究

1.理解意象,品意境之美

在整體感知了詩歌的音韻和情感後,讓學生再次誦讀,根據剛才分析的感情勾勒出你想象中的雨巷之景,可以用繪畫、唱歌、表演等多種方式把雨巷之景展示出來。

這樣做旨在根據文本發揮學生的豐富想象力,讓學生獨立品味詩歌中特有的事物與情感,並讓本來朦朧難以琢磨的詩歌有了切入口。

歸納學生髮言,總結詩中的形象。由此引入中國古典詩歌中的意象概念,加以介紹和拓展。

為了探究《雨巷》的意象之美,以及通過意象來體會詩人的感情,也可以用換意象的方法來把握。舉例:雨巷——小路、油紙傘——小花傘、丁香——荷花或牡丹。讓學生比較兩種意象的不同的審美效果。

例如:小巷給人一種幽深寂靜之感,而作者在詩歌中又用一個“雨”來形容這個小巷就更加給人增添一種憂傷淒涼之感。,而小路是曲折、遙遠、清晰的,它代表着一種思念、飄蕩、懷遠的感情。

再如:丁香是紫色的,給人的感覺是神祕的、含蓄的,而且在古詩詞中丁香又是愁心的象徵。“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荷花是粉紅或潔白的,給人的感覺是清高脱俗,美麗自賞。

再有油紙傘,做工是精細古老的,顏色是古銅色,所以給人的情緒是懷舊,思念,傷感。而小花傘則是新朝的,現代的,顏色是鮮亮明麗的。給人的感覺是浪漫的、美好的。

“丁香”是我國古詩中常見的的意象,可着重加以介紹,給同學們展示含有丁香意象的古詩句,並以此為例,讓學生學會詩歌的意象分析法。

2.品味詩歌內涵,品思想之美

在緩緩的旋律和淡淡的憂傷與淒涼感的詩歌中,瞬時就把我們帶到了下着雨的江南,悠長的雨巷。是什麼原因讓詩人愁思萬分?詩人又為什麼想要逢着一個丁香一樣的結着愁怨的姑娘?而這個愁怨的姑娘又是誰呢?

同學們分組討論。小組代表作答。

不同的讀者對詩歌的品鑑感受程度是不同的,在感受完詩歌的各種美感之後,讓學生們自主合作探究,加深對詩歌的理解。讓學生有足夠的思想空間去思考,這樣可以對詩歌有多元的解讀方法,而教師自己也能收穫一些意外的觀點。

在同學們討論之後,介紹作者和寫作背景。再讓學生再次討論,讓他們針對之前的討論結果進行品評,回味開始時對詩的理解。這樣,學生對這首詩很可能就有了前後不同的兩種或多種感受,就有了多重的審美體驗,開拓學生的思想境界!

(四)結束語

《雨巷》是詩人寂寞心靈的痛苦吟唱,把心中美好理想比喻成丁香姑娘,詩人明明離它很近卻又無法觸碰,像夢一樣來像夢一樣消逝。最後為大家播放一首《丁香花》,希望大家在這首歌曲中再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再次聆聽配樂朗誦)

(五)作業

熟讀詩歌並進行背誦

雨巷獲獎説課稿3

一、説教材。

《雨巷》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的第二篇課文,是“雨巷詩人”戴望舒的成名作。《雨巷》和具有三美特徵的《再別康橋》共同組成一個文本,出現在這一單元,那麼我們就得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為中心,在音樂般的節奏中,在優美徜徉的語言中,在迴環往復的結構中,在朦朧如雨的意象中,引導學生去欣賞美,去探索美。

二、説教學目標。

1、情感與價值觀:引導學生通過朗讀來把握文章情感,理解意象。

2、知識和能力:瞭解有關戴望舒的知識,欣賞詩歌的形式美,分析詩歌的表達技巧。

3、過程和方法:探討意象的多角度理解,感受詩歌的音樂美,理解作者的情感與思想。

三、説教學重難點。

1、重點:體悟雨巷詩情詩境。

2、難點:體會本詩“丁香姑娘”“雨巷”等的象徵意義,學習象徵的手法,初步學會鑑賞象徵詩。

四、説學情:

學生在之前已經學習了現代詩歌,懂得一些鑑賞詩的基本方法,但象徵詩還是第一次碰到,所以理解象徵手法還有一定難度。另外本詩寫作年代久遠,學生很難理解其歷史背景。六、五、説教法學法

(一)説教法。

根據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我採用朗讀法和討論法進行教學。詩歌是一門抒情的藝術。情感抒發是詩歌最主要的美學特徵。要讓學生反覆誦讀作品,體會詩人表達的感情,以豐富思想、陶冶情操,通過多種方式的“讀”使學生走進詩歌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在學生對詩歌有所感知的基礎上,討論法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揮聯想和想象,對意象進行多角度理解,發揮學生自主性。運用朗讀法、討論法、點撥法完成本課。詩歌重在朗讀,所以本課四個環節的解讀都在朗讀中完成。

(二)説學法。

關於學法,依據對話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本課教學中貫穿自主探究。本詩歌意象比較朦朧,對意象的理解和把握是鑑賞本課的關鍵,多元解讀和問題探究能有效促進對話教學,實現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目標。採用多媒體課件與板書相結合,

六、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導入語:聽慣了北方衚衕裏粗獷的叫賣,看慣了北國風光的千里雪飄,卻不曾體會,那細雨如絲的江南空氣中氤氲的朦朧與悽婉。一條悠長寂寞的小巷,一把古色古香的油紙傘,一抹丁香般的身影,一點太息般的淚光,若有若無地,飄進那杏花春雨,又消融在青石路巷。是什麼樣的意境如此蕩人心腸?讓我們一起走進戴望舒的《雨巷》,欣賞那別樣的美。

(二)整體感知。

1、初讀詩歌,感音韻之美。

我不準備一開始就按部就班地介紹作者和背景,因為我想努力創造一種讀詩的心境,隨着導入直接進入一種美的境界,而不想因為作者、背景的介紹而中斷;再者,介紹之後,反而扼殺了學生自己對詩的想象和理解。尤其這首朦朧的小詩,更有多樣的解讀。

初聽配樂朗誦,進入詩境,同時展示江南雨巷的畫面。這詩歌與音樂的結合是那麼完美,而詩歌本身,不就是一曲動人的旋律嗎?

再聽配樂朗誦,思考:詩人的音樂美是怎樣造成的?

(三)深入研究。

1、在讀語言,品情感之美。

在整體感知了詩歌的音韻和情感後,讓學生再次誦讀,根據剛才分析的感情勾勒出你想象中的雨巷之景,並且畫在紙上,並口頭描述。有何人、何物、何景、何情?朦朧、悽清、悠長、寂寥的雨巷該是怎樣的?結着愁怨的丁香有時怎樣的一個姑娘?

2、品讀內涵,品思想之美。

舒緩的旋律,淡淡的憂傷,把我們帶到了迷濛的江南,如煙的雨巷。是什麼原因讓詩人徘徊惆悵?是什麼原因讓詩人傾注瞭如此愁怨的諸多意象?詩人為什麼想要逢着一個丁香一樣的結着愁怨的姑娘?這個愁怨的姑娘又是誰?(同學分組討論,小組代表作答)

(四)結束語。

美是豐富多彩的,清麗明快是一種美,隱隱曠達是一種美,同樣舒緩低沉、憂鬱淒涼也是一種美,戴望舒的《雨巷》便是一首美麗的憂傷。但我們不能為了美而學戴望舒的傷感。畢竟他有那個時代的情緒背景。同學們可以課下深入的瞭解戴望舒。也可以閲讀他的其他作品,學習他高尚的審美情趣,學習他的愛國情懷。

(五)作業:試依照《雨巷》一詩的情景,展開想象,描寫一下你心目中的“丁香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