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聲聲慢》教案最新6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41W

教案可以記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創新和實踐,為教學經驗的積累提供依據,教案的編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聲聲慢》教案最新6篇,感謝您的參閲。

《聲聲慢》教案最新6篇

《聲聲慢》教案篇1

一、設計思想

1、本課教學的指導思想:讓學生在多誦讀、多分析、多聯繫比較中理解作者的情感,感受本詞的藝術特色。

2、設計特色:聯繫作者的生平與其他作品感受本詞中沉重複雜的愁情;聯繫法國詩人克洛岱爾的譯文感受本詞的藝術特色;通過聯繫本板塊其他詞及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的練習認識婉約派詞的風格特點。

二、教材分析

1.《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學科教學指導意見》對本課教學內容的要求:

(1)基本要求:結合作者的身世遭遇理解《聲聲慢》中語言和情感抒發的一致性;背誦《聲聲慢》中的名句;能運用常見的鑑賞術語對作品進行鑑賞。

(2)發展要求:體會並總結本板塊四首詞在選材和寫法上的共同點,從而認識婉約派詞的風格特點。

2.(1)本課內容的組成成分:《聲聲慢》中的“愁”的感悟和表達如此沉重複雜的愁的表現手法。

(2)本課內容在模塊學習中的地位和作用:李清照是婉約派的代表人物,《聲聲慢》又是其後期的代表作品,故通過對本詞思想內容與表現手法的分析,有助於加深對李清照其人其作品和婉約派風格特點的認識。

3.本課內容與國中教材相關內容的區別和聯繫:國中教材有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在內容情感和寫法上難度相應低一點。聯繫與比較,有助於加深對李清照其人其作品的理解。

三、學情分析

1.學生對李清照其人其詞和婉約派詞有一定的接觸,但對李清照其人其作品和婉約派風格特點沒有深入明確的感受。

2.學生在意象和表達“愁”的表現手法的理解上會有一定難度。

四、教學目標

1、瞭解李清照生平,聯繫她的其他作品理解她的“愁”。

2、分析詞中情感的表現手法:直接抒情與間接抒情(借景抒情、借敍抒情)結合,感受本詞的藝術特色。

3、比較閲讀,感受婉約派的藝術風格,提高分析鑑賞能力。

五、重點難點

1、 作者沉重複雜的“愁”

2、 作者表達情感的表現手法。

六、教學方法:

1、誦讀法: 掃除文字障礙,初步品味字、詞、語的妙用;

2、研讀法、點撥法 :師生共同探究,尋求文字背後的知識,品味李清照語言的獨特魅力;

3、比較鑑賞法: 進一步感受作品,培養學生初步的鑑賞能力。

七、課前準備

1.學生的學習準備:

(1)誦讀課文,疏通文意,初步感受。

(2)提出預習中遇到的字詞句文意等方面的疑問。

2.教師的教學準備:與上課相應的多媒體課件。

八、教學過程

(一)以《如夢令》導入

1、誦讀李清照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此詞寫了詞人怎樣的感情?——(樂。寫的是李清照早年在家鄉溪亭遊玩時的情景。通過這首詞,我們看到了少女時代的李清照無憂無慮的生活和閒適的心情。)

2、誦讀《聲聲慢》。

此詞寫了詞人怎樣的感情?哪裏直接傳達出來了?(“愁”;“怎一個愁字了得”)

3、作者兩首詞表達的情感怎麼會有如此的不同?她在寫《聲聲慢》時怎會有如此濃重的愁呢?聯繫其生平運用知人論世法去理解。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山東濟南人,南宋傑出的女詞人。父親李格非很有學問,母親王氏知書能文,文學氣氛濃厚的士大夫家庭造就了李清照多方面的文學藝術成就。公元1101年,李清照18歲時和太學生趙明誠結婚。生活優裕,與丈夫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

1125年金入侵宋朝,兩年後(1127年)北宋滅亡。宋高宗趙構南逃,重新立國,史稱南宋。從此,李清照的個人命運也隨着國家命運的改變而改變。夫妻二人被迫逃離山東青州故鄉,倉皇南渡到建康。二年後,(公元1129年8月18日)在趙明誠奉詔赴湖州太守任的途中,因中暑不治身亡。此後,李清照孤身一人,同南渡流亡的難民一樣,漂泊在杭州、紹興、台州、温州、金華一帶,始終無安身之所,過着動盪無定,孤苦伶仃的寡居生活,最後在顛沛流離中死於杭州。

前期悠閒的少女和少婦生活使她前期的詞多寫大家閨秀的生活情趣、閨怨離愁;後期的詞一改其前期清新明快的詞風而充滿了哀婉淒涼,多寫其悼亡之悲、故國之思和亡國之痛。

?聲聲慢》屬於哪個時期的作品?(後期。悼亡之悲、流亡之苦、故國之思、亡國之痛、理想破滅後的失望交織而成的愁苦,“怎一個愁字了得!”)

(二)朗讀,初步感受。

1、生齊讀。

2、聽錄音朗讀。

錄音朗讀有何可借鑑之處?(詞中平聲音字較多,平聲音的延長性使感情深沉蒼涼。故朗讀時用低沉的語調、緩慢的語速以傳達深沉的愁苦情感。)

(三)全詞賞析

1.作者怎樣傳達她那沉重的愁苦的?

明確:直接抒情:“悽悽慘慘慼戚”、“怎一個愁字了得”

間接抒情:

①借敍抒情:“尋尋覓覓”、“守着窗兒”;

②借景抒情:上闋有淡酒、急風、過雁,下闋有黃花、梧桐、細雨。

2、“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尋尋覓覓”反映詞人心中若有所失的精神狀態。環境孤寂,心情空虛,無可排遣寄託,就像有什麼東西丟掉了一樣。這東西,可能是流亡以前的生活,可能是丈夫在世的愛情,還可能是心愛的文物或者別的什麼。它們似乎是遺失了,又似乎本來就沒有。這就不能不使人產生一種“尋尋覓覓”的心思來。只這一句,就把她由於敵人的侵略、政權的崩漬、流離的經歷、索漠的生涯而不得不承擔的、感受的,經過長期消磨而仍然留在心底的悲哀,充分地顯示出來了。心中若有所失,要想抓住一點什麼,結果卻什麼也得不到,所得到的仍只是空虛,這才如夢初醒,感到“冷冷清清”。此既明指環境,也暗指心情,或者説,由環境而感染到心倩,由外而內。接着“悽悽慘慘慼戚”,則純屬內心感覺的描繪。由冷清的環境過渡到慘慼的心靈。

開頭三句,由淺入深,文情並茂地描寫出女主人公寂苦無告的淒涼心境,為全詞打下了哀婉淒涼的情感基調。

3、緊接着詞人寫悲苦心境產生的原因是什麼?

天氣。“乍暖還寒時侯,最難將息。”本應説由於環境不佳,心情很壞,身體也就覺得難以適應。然而這裏不説環境之冷清,心之慘慼,而獨歸之於天氣之“乍暖還寒”。

4、這愁苦如何排遣?結果如何?(喝酒、看天空,結果愁更濃重。)

明確:

(1)本應説借酒澆愁,但愁仍難排遣。可此處不明説,卻言淡酒不足以敵急風。用意上含蓄,行文上騰挪。其實,這仍是開頭三句的延伸。所謂情在詞外。

風之急可見身之冷、心之悽,例“風急天高猿嘯哀”。

酒之淡更顯愁之濃重:借酒消愁儘管愁更愁,但最起碼有醉時的片刻解脱,而酒不管怎麼喝卻片刻都壓不了悲愁,是酒太淡還是愁太濃?酒力壓不住心愁就覺得酒味淡,這是一種主觀感受。一個“淡”字表明瞭作者晚年是何等淒涼慘淡。

“晚來風急”,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南宋詞鑑賞辭典》作“曉來風急”,哪個貼切?(能自圓其説即可,鍛鍊對整首詞的感受能力、邏輯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明確:

①“晚來風急”承前“乍暖還寒”,秋天的晚上與白天温差較大,喝酒一般在晚上比較多,且夜晚更顯悽苦,襯托愁苦的濃重。

②“曉來風急”,古人有晨起喝扶頭酒的習俗。下闋的“獨自怎生得黑”、“到黃昏”與之照應,白天尚且無法排遣愁苦,更何況是悽苦的漫漫長夜?一天到晚都在受愁苦的煎熬,甚至接下來的夜晚,也許第二天又是如此,“曉”使愁苦煎熬的時間顯得很長,可見其濃重。

(2)意象“雁”如何理解?

明確:“雁”點明秋,象徵離愁。例晏殊《浣溪沙》:“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雁歸來”

“似曾相識”如何理解?

明確:

① 勾起思鄉之愁、亡國之痛:因雁到秋天,由北而南,詞人亦是北人,避難南下,似乎是“舊時相識”。雁可以回到北方,人卻只能客寄江南,“舊時相識”在異鄉相逢,就更增加了詞人的天涯淪落之感。

②流露悼亡之悲:過雁不正是以前經常為詞人傳遞相思之情的那一羣過雁嗎?(《一剪梅》:“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過雁還是那隻過雁,只不過物是人非,收信的那個人已經不在人世了。所以看到過雁不禁悲從中來。

5、緊承上闋仰望天空,下闋作者如何排遣愁苦?(“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作者俯視地上黃花)

“滿地黃花”:史正志《菊譜》“菊草本也,以黃為正,所以概稱黃花。”

如何理解“如今有誰堪摘”?

明確:

(1)“有誰堪與共摘”:當年也曾與丈夫“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而今“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得似往時。”又勾起悼亡之悲。

(2)“有何可摘”:菊花雖然曾經開得極其茂盛,甚至在枝頭堆積起來,在往年,一定要在它盛開時摘來戴在頭上,而今,誰又有這種興致呢?你看,它們都抱枝枯萎了。枯萎凋零的菊花多象自己憔悴的容顏、孤苦飄零的晚境。

6、“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不能看天空過雁,不想摘地上黃花,只好孤孤單單地靠着窗兒,怎樣才能捱到天黑呢?真是苦到了極點。黃昏尚且難熬,那麼漫漫長夜又將如何度過呢?一種悽清的苦況藴含於平淡語言之中,發人深思。

7、如何理解意象“梧桐”、“細雨”?

(1)梧桐葉落,秋色愁人。例“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

(2)雨絲象徵愁絲。例:“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杜牧《清明》

“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壯志難酬之愁)“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李煜《相見歡》

梧桐一葉知秋,本身就是牽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淋淋漓漓的悽苦的秋雨,不僅滴在耳邊,更滴向心頭。

8、結句“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是對前文的概括,“乍暖還寒”、“晚來風急”、“舊時雁過”、“滿地黃花”等這些情景,浸滿了作者悽苦的哀愁,然而哀愁又何止這些呢?顛沛流離之苦、亡夫之痛、家國之恨、孤獨之悲等等,僅用一個愁字又如何概括得盡呢!?過雁、黃花、梧桐細雨……眼前這一切使詞人的哀愁重重疊加,直至無以復加,不知怎樣形容,也難以形容,於是詞人再也不用什麼鋪墊、渲染、對比,而是直截了當地説“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簡單直白,反而更覺神妙,更有韻味,更甚咀嚼。相形之下,就連李後主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也稍覺遜色了。因為李後主的愁還可形容,而詞人的愁緒則非筆墨所能形容的。

9.再次有感情的朗讀全詞。

九、板書設計

直接抒情 “悽悽慘慘慼戚”“怎一個愁字了得”

間接抒情 借敍抒情“尋尋覓覓”“守着窗兒”

借景抒情 淡酒、急風、過雁

黃花、梧桐、細雨。

十、作業設計

1、背誦《聲聲慢》

2、思考課後練習4

3、比較本板塊四首詞,總結其藝術上的共同特點。

比較《聲聲慢》與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認識婉約派詞和豪放詞的風格特點。

《聲聲慢》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背誦並默寫本詞。

2、在反覆朗讀中品味語言美,體會藝術表現力,探究體味作者情感,掌握藝術手法。

3、感受形象,品味語言,深刻領悟李清照的悲懷愁緒,陶冶自身情操。

重點難點:

重點:背誦默寫,感悟詞中藴含的細膩情感,掌握藝術手法。

難點:準確體悟作者的情思,培養自己的情感體驗。

教學設想:

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注意引導學生交流已知,自主鑑賞本詞,培養自己獨特、細膩的情感及審美體驗;合作分析物象、意象到意境,理解“一切景語皆情語”;探究體悟情思,陶冶自身情操。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欣賞《月滿西樓》歌曲,欣賞歌曲可以拉近同李清照的距離。這是李清照作詞,蘇越作曲,安雯演唱的一首流行歌曲。可見她詞的影響力之大,而更能夠代表她'千古才、萬古愁心'地位的作品應該是今天要學習的《聲聲慢》。

二、回顧舊知:

請同學自己介紹李清照及其作品,老師可以稍作補充。

三、自由誦讀,初步感知:

同學們對於這首詞可能比較熟悉,留出幾分鐘的時間,可以嘗試讓同學們背誦並概括詞寫的內容。(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情緒)

時間:“雁過”,秋天南飛。“晚來風急”,傍晚。

地點:“最難將息”,“守着窗兒”,家中。

《聲聲慢》教案篇3

一、導入新課(1分鐘)

作者及作品(2分)

課前:由李清照詞《一剪梅》改編 、蘇越作曲、童麗演唱的歌曲《月滿西樓》。渲染課堂氣氛。(課件1)

教師:一曲《一剪梅》道出了李清照“一種相思,兩處閒愁”的無限愁情,這“愁”情使她的詞在宋代,攀上了“環顧女界無同類,再看左右無相知”的頂峯。後人怎樣評價她詞作的藝術成就的呢?請看屏幕。

整體感知李清照的藝術成就(課件2)

教師:後人曾這樣評價李清照詞作的成就:“易安詞在宋諸名家中,自有其精神面目。晏殊之和婉,歐陽修之深美,柳永之綿博,蘇軾之超曠,秦觀之悽迷,晏幾道之高秀,賀鑄之瑰麗,舉不足以限之。李易安詞風神氣格,冠絕一時,代有其人,未有如易安之空絕前後者”。當代著名作家樑衡稱她為“亂世中的美神”。

今天我們共同欣賞確定她在中國文學史中地位的奠基作品《聲聲慢》,讓我們走近其人,品味其詞、感悟其情。

課件3展示課題 教者 :姜紫波

通過這一階段宋詞的欣賞學習,我們概括了宋詞的一般鑑賞方法六步驟欣賞法。

課件4:“知人世—品音韻賞畫面品意象鑑手法悟情感”六個步驟鑑賞詩歌

知人論世:李清照及其作品。(課件5):

李清照,字漱玉,號易安居士,山東濟南人,宋代婉約派詞人的代表之一。她早期的作品多抒寫閨情相思和對大自然的熱愛,風格開朗明快,清麗婉轉;後期的詞作多抒寫思夫、思鄉、思國的濃愁、哀愁,風格深沉凝重、哀婉悽苦。留有作品集《漱玉詞》。

過渡:李清照的詞就是她的人生,她的人生就是她的詞。

展示學生課外研究成果:請結合李清照不同人生階段的詞作佳句,用簡潔優美的語言概括李清照人生經歷。(課件6)

師生互動,教師下水:(課件7)

在李清照的詞作中我們可以窺視到她這樣的人生軌跡:“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記下她少女時無憂無慮的閒適生活;“暖雨晴風初破凍,柳眼眉腮,已覺春心動”記下她十八歲時獲得的美好愛情;“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記下了她凝重的相思之苦;據説當年南渡時,路過烏江鎮,她得知這就是項羽自刎之處,於是寫下了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豪放之作。記下她沉沉的亡國之痛。

她的人生經歷了這樣幾個重要階段:歡樂閨中;甜蜜新婚;凝重相思;悽苦暮年。

李清照寫作《聲聲慢》時,已是人生暮年,回首往事,幾多歡愉、幾多希冀、幾多離索、幾多悲慼,如今這一切都已化作她一生的“尋尋覓覓”“悽悽慘慘慼戚”。

整體感知

1、課前背誦:

?如夢令》

?武陵春》

?醉花陰》

?聲聲慢》

研究成果:

學生2名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1:用簡潔優美的語言向大家介紹李清照的人生經歷。 檢查自主學習成果

步驟一:知人論世

瞭解李清照其人其事其詞其情。

將閲讀與寫作相結合,課外隱性互動與課內的顯性互動相結合。

師生互動,教師下水:(課件7)

二、 朗讀(3分鐘)

教師: 詞這種文學樣式最初是用來譜曲吟唱的,因此它具有音韻的美。我們就在名家朗讀中品味其美吧。欣賞詩詞第二步品音韻

展示成果: 課件8品音韻

大家推薦2名同學進行朗讀學習。

學生朗讀(要求配樂:自選配曲、圖片製作成ppt課件)

鼓勵學生傾注感情來讀,達到美讀的境界。

師生互動 生與教材互動

三、品意象(3分)

鑑手法(3)

四、悟情感(3)

結句欣賞

3) 教師:俄國哲學家、文學評論家別林斯基説過:“詩人是用形象和圖畫説話的”,大凡一首好的詩或詞,都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具有自己獨特的意境、風格。李清照的詞《聲聲慢》就是這樣的一部作品,既是一首絕好的詞,又是一幅幅優美的畫。讓我們進入欣賞第三步賞畫面。第四步品意象。

8、請學生展示課外研究成果畫面描述(2組)並進行評價。

教師設計(可做點評):

第一幅:秋寒風急圖(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風來急)(課件9)

提示學生把握“風”、“酒”兩個意象。

介紹這個意象在古詩的作用:

“風”:“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結論:風渲染愁情 淒涼氛圍。

教師點評: 這天氣變得忽暖忽冷,我怎麼調養自己呢。聽着窗外瑟瑟地秋風一陣緊似一陣的颳着,哦,好冷啊,我伸出冷冷地手端起酒杯,想驅走這寒冷,可是感覺這酒淡淡地,怎麼也抵擋不住這秋風帶來的寒冷。哦,我知道,這心裏的冷,是酒趨不走的。

第二幅:雁過心傷圖(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課件10)

我抬頭望去,又見北雁南飛,這情景和當年我和明城分別時的情景是多麼相似啊。但是雁兒再也不會給我捎來錦書了,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怎不叫人“欲語淚先流”?當年的雁兒帶給我的是甜蜜的愛情,而今天這大雁卻帶給我哀愁,啊,怎不叫我茫然心傷。

大雁意象:象徵離愁

第三幅:滿地黃花圖(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我低頭看去,只見菊花凋零滿地,風雨中是如此憔悴,到如今還有那一朵值得摘取呢?當年僅僅是相思之苦,“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如今人已去,而我也青春不再,年華已老,空留傷心處。

點評:這兩句由景入情,情景交融。枯萎凋零的菊花多像自己憔悴的容顏、孤苦飄零的晚境,再無當年“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的雅緻了。作者的感情已漸漸融入落花之中了。

結論:黃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顏。

第四幅:梧桐細雨圖(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一個人望着窗外,叫我怎麼才能熬到天亮啊!只見那梧桐樹,佇立在細雨中,那點點滴滴的雨聲不像落在樹上,倒一聲聲打在我的心上。這情景,哪裏是一個愁字説的出呢。

點評:意象:梧桐 :梧桐一葉知秋,牽愁惹恨。

“雨”:“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杜牧《清明》

“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結論:雨是哀傷,秋思的象徵。

教師小結:詞人是詞壇才女,也是丹青妙手。你看,她選擇的是慘淡的黃昏、蕭瑟的秋風、堆積的黃花、迴歸的大雁、雨中的梧桐、點滴的細雨這一組包含愁情的意象,詞人將它們別具匠心地組合到了一起,給我們營造了一種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的意境。把詞人的愁情,形象化了、具體化了、生動化了。我們可以從視覺角度感受詞人融入其中的淒涼哀婉。

教師:提出問題討論:首句有沒有形象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這裏有畫面嗎?(課件11)

教師明確:感受“聲音形象”。如果我們從聽覺的角度去感受,我們似乎看到一個老婦人,滿眼迷茫,在秋風中低聲嗚咽,悲悲切切,泣

不成聲。這是一幅以人物形象為主的畫面。前人對這句詞推崇備至。

過渡:這一句運用什麼手法達到這種意境呢?

教師:展示(ppt11)內容:(鑑賞手法運用疊字,創意出奇)

南宋張端義稱讚道:本朝非無能詞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疊字者——————俱無斧鑿痕。

後人評價:首句連下七組疊字,包含恍惚、寂寞、悲傷三層遞進的意境,真有大珠小珠落玉盤之妙。

分析層次

“尋尋覓覓”:行動

“冷冷清清”:環境氣氛

“悽悽慘慘慼戚”:內心感受

小結:三層由淺入深,把滿懷的憂傷哀愁一股腦兒傾瀉出來,沉重鬱悶,如泣如訴,給全詞定下了悽苦的基調。

著名作家 樑衡在他的《亂世中的美神》一文中這樣寫到:“從李清照的身世和詩文中我們可以看出她在尋覓三樣東西:一是國家民族的前途。她不願‘飄零遂與流人伍’,‘欲將血淚寄山河’;二是尋覓幸福的愛情。在《減字木蘭花》中這樣寫道:‘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 ,徒要教郎比並看’這是婚後的甜蜜,是對丈夫的撒嬌,從中也透出她對自己美麗的自信。她有過幸福美滿的愛情,但轉眼破碎了。她也做過再尋真愛的夢,但又碎的更慘,還以‘不終晚節’載入史書,生前身後受此奇辱。只能獨自一人愁。三是尋覓自身價值。她以非凡的才華和勤奮,又藉助愛情的力量,在學術上完成了《金石錄》鉅著,在詞藝上達到了空前的高度。 當我們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風雨時,總能看到那個立於秋風黃花中的尋尋覓覓的美神。”

師:引導讀出另一處運用疊字手法的句子。

詞作中還有那一句運用了這種手法?

明確:“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一句則抑揚頓挫,以聲襯情,表現詞人的哀愁之深,之濃。

教師:欣賞結句“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指導學生讀這一句。讀出不同的重音:“這”、“一個”、“愁”悟情感(課件13)

説明:“這”有總括之意,概括前文。

點評: “一個”,是內容,指出“愁”的複雜,已經不是“一個”所能表明,愁境遇艱辛,愁物是人非,愁韶華已逝,愁度日如年———————真是説不盡、道不完。

“愁”,這裏的“愁”愁的深沉,愁的濃烈,是心酸、是傷心、是哀憐、還是煎熬,也是説不清、道不明啊。

再讀全詞: 我們該用怎樣的語調,怎樣的感情讀出那淒涼的畫面,那悽切的聲音, 請學生嘗試着讀出這種複雜的情感。

《聲聲慢》教案篇4

一、學習目標:

1、知人論世,結合詞人生平及詞作背景理解作品。

2、瞭解詞作中各意象的特定屬性。

3、體會詞人作品中的別樣“愁”情。

二、學習重難點:

1、理解詞中表達出的“愁”。

2、背誦全詩。

三、讀書指導:

寫作背景:

?聲聲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動詞壇的名作,寫於李清照晚年。靖康之難以後,詞人的丈夫已故,他們精心收集的金石書畫,都已散失。詞人飄泊江南,由一個無憂無慮的貴婦人,一變而為流落無依、形影相弔的寡婦。國破家亡,引起的國恨家愁,像鉛一樣壓在她的心頭,在這位女詞人的心裏點燃了愛國思想的火花。這是女詞人在一個秋天的黃昏裏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寫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獨淒涼的境況。全詞所寫,不外一個“愁”字,但與她南渡以前所寫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內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四、自主學習任務:

1、結合課下注釋,疏通詩意。

2、背誦全詩。

3、思考:那些景物觸動了詞人的愁思?

明確:(投影)淡酒、風、雁、黃花、梧桐、細雨

孤寂落寞悲涼愁苦

五、合作探究:

(一)賞析上闋

1、”首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為全詞奠定了怎樣的感情基調?反覆品讀,體會本句的表達效果。

2、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傳達出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舊時相識”的雁觸動了詞人怎樣的情思,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思?

(二)賞析下闕

1、“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這一句描繪出詞人怎樣的生活狀態?

2、“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大膽展開聯想與想象,用詩意的語言還原此句描繪的情景。

3、有人認為,李清照後期詞作中的愁緒,只是抒寫了她作為一個落難貴婦人的個人哀愁,是低沉的、消極的,對此你是如何看的?

《聲聲慢》教案篇5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瞭解作品涉及的有關背景材料用於分析和理解作品;

2.學習鑑賞詩歌的方法,積累鑑賞的經驗;

【過程與方法】

在反覆朗讀中品味語言美,體會藝術表現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形象,品味語言,深刻領悟李清照的悲懷愁緒;

二、教學重難點

【教育重點】

鑑賞詞的意境美,感悟詞中藴含的細膩情感,培養自己的情感體驗。

【教學難點】

學習鑑賞詩歌的方法,積累鑑賞的經驗,掌握藝術手法。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情景設置法、

四、教學手段

ppt展示

五、教學過程

(一)温故知新,新課導入:

導入語:大文豪蘇軾的詞風同學們應該並不陌生,一首《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

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便把詞人豪放的秉性展露出來,蘇軾可 以説是豪放派詞人的集大成

者。今天,我們要接觸到的是另外一種詞風,與豪放詞的特點截然相反。沒錯,就是有些同學

已經説出來的婉約詞。

介紹:李清照是婉約派的代表以及婉約詞的主要特點。

(二)朗讀詞作,初步感知

1.作家作品簡介:

時代背景,突出“國破家亡夫死”這一悲慘命運;

2.學生朗讀,疏通詞意,初步感知詞作的感情基調;

(1)提問:詞中直接抒寫“愁”的句子有哪些?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2)引導學生感悟“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的意藴,和鋪墊的感情基調:

ppt展示:

尋尋覓覓————→動作——→若有所失

冷冷清清————→環境——→寂寞冷清

悽悽慘慘慼戚——→心理——→淒涼慘淡

感情基調:哀婉、淒涼、愁苦

(3)追問:聯繫所學詩文,説説疊字(詞)有何修辭作用?

(範例引導) 師總結:韻律美;增強情感。

(4)結合詩作背景,説一説“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包含了詞人哪些情感?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總結(愁之一:山河淪陷 悲 故園荒廢難回;愁之二:夫妻永別 悲 美

滿姻緣難全;愁之三:形影相弔 悲 漫漫餘生難度)

(5)間接抒寫“愁”的句子有哪些?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過渡語:同學們找的都很對。我相信,同學們一定是結合過我們之前學習詩詞的方法,通

過尋找詞句當中的關鍵詞或者是意象,品讀出詞人的愁緒的。接下來,我們一起結合詞句,聯

系過去所學詩文,再次解讀一下這些典型的意象,感受詞人是如何藉助意象來抒發心中的哀愁

的?

(三)結合意象,體味情感

1.隨同學口述,ppt展示

“酒 風 雁 黃花 梧桐 雨”

師總結,補充並板書:酒 風 雁 黃花 梧桐 雨)

2.意象分析

引導學生結合所學詩句體會詞中意象所藴含的情感

(1)“酒”

ppt出示詩句:“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艱難苦

恨煩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杜甫《登高》

師總結:酒是“愁”的象徵。

延伸:為何説是“淡酒”?

引導:並非酒淡,而是愁濃

(2)“風”

ppt出示詩句詩句:“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風

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杜甫《登高》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

馬。”馬致遠《天淨沙·秋思》

師總結:以秋風渲染愁情。

(3)“雁”

ppt出示詩句:“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范仲淹《漁家傲》 “雲中誰寄錦

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李清照《一剪梅》

師總結:過雁象徵離愁。

延伸:為什麼作者看到過雁會“正傷心”?

引導: “雁”是“舊時相識”,也是從北方來到南方。再者,“雁”是傳遞信息的使者,作者正愁苦時看到曾為她和丈夫傳遞相思的大雁,如今大雁依舊在,而收信的丈夫卻離別人世,所以看到大雁睹物思人,不禁傷心。

《聲聲慢》教案篇6

一、説教材

?聲聲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後的一首震動詞壇的名作,通過秋景秋情的描繪,抒發國破家亡、天涯淪落的悲苦,具有時代色彩。

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瞭解詞人的人生際遇,把握詞人前後詞風的差異。

2、品味疊詞的妙用。

3、理解詞中的意象,體會其情感,準確把握“愁”之內涵。

由於這首詞裏包含了大量古代詩詞中常見的意象,詞人除了直接抒情之外,更妙的是借意象來抒發愁情,但是我們的學生對這些意象的把握是不準確的,有的甚至根本沒有接觸過,所以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確定為:

理解詞中的意象,體會其情感,準確把握“愁”之內涵。

二、説教法和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本節課內容比較多,信息量比較大,如果像平常一樣一支粉筆,那一節課的時間根本不夠。所以,我準備採用多媒體課件的教學方式。利用多媒體的直觀、快速演示的特點,能節約很多的課堂時間。

藉助多媒體課件的幫助,我採用講授法和點撥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教師引導,學生思考。

學法上,我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思考、回憶、合作一起來鑑賞這首詞,通過自主探究得出結論。

三、説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環節展開。

1、導入新課。

學生們學過李清照的《醉花陰》,課前我就播放《醉花陰》的歌曲,讓學生在美妙的歌聲中進入本課教學。同時通過聽覺讓學生體會《醉花陰》和《聲聲慢》抒發的感情的差別,這樣很自然引入李清照的作品風格。

2、如何入愁

讓學生聽配樂朗讀,體會詞人的情感並留心哪些句子直接表明詞人的感情,哪一句定下了感情基調。由此引出對前三句的分析:詞人通過動作、環境、感受入愁。接着分析這三句“疊字”的妙處。

3、緣愁選景

學生們明確了詞人“如何入愁”,便引導學生分析詞人通過哪些意象來表現愁情。學生們通過交流很容易能找出“淡酒”“秋風”“過雁”“黃花”“梧桐”“細雨”這些意象。

下面我引導學生回憶這些意象在以前哪些詩詞中出現,讓他們背出這些詩句,我再來補充。然後引導學生分析在學過的詩句裏,這些意象大體上都表達什麼感情,這樣學生很自然的就能從“特殊”推出“一般”,得出這些意象在本詞中表現的感情。

例如“酒”這個意象,學生們能背出“舉杯銷愁愁更愁”(李白)、“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范仲淹)、“都門帳飲無緒”(柳永)、“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曹操)等詩句,所有詩詞句裏,“酒”都表現了“愁”。很自然的,學生得出結論:在這首詞裏,李清照通過“酒”這個意象來表達愁情。

像梧桐這個意象,學生們學過的詩詞中很少出現,我在列舉一些例句時比較詳細的解釋詩句內涵,否則學生們可能不能理解。

當所有的意象分析結束,每一個意象都指向“愁”字,學生們很自然得出“無一字寫愁,卻處處惹愁”的結論。

4.、分析“為何生愁”

這一點一定要結合李清照的經歷來談,所以我排了一個“李清照大事年表”,將她從“結婚”到“離世”的經歷一一列舉,學生很直觀的就得出了“愁”的源頭----“亡國之痛”“喪夫之哀”“淪落之苦”“鄉土之思”。

5、結語

我用郭沫若先生的一首詩“一代詞人有舊居,半生漂泊憾何如。冷清今日成轟烈,傳輸千古是著書。”和樑衡李清照傳記《亂世中的美神》來總結評價李清照。

課後,學生們集體朗誦這首詞,播放《聲聲慢》歌曲,在樂曲聲中向這位亂世中的美神致敬!

四、説板書設計

多媒體課雖然不用動多少粉筆,但很多演示的部分其實也就是板書。在板書設計上,我充分利用了課件的優勢,讓板書出現有時間的先後、空間的層次,既有繪畫美又有形式美,既扣住了教學內容,又有利於學生引導學生思考,把握教學的思路,有利於解決重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