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數學一年級教案反思8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63W

優秀的教案設計能夠通過有趣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優秀的教案設計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數學一年級教案反思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數學一年級教案反思8篇

數學一年級教案反思篇1

?數一數》教學反思雖説昨天是孩子們上課的第一天,但是因為學校授牌儀式,我的數學課都被沖掉了,於是,今天才開始上第一堂課《數一數》。

在很多人看來,這是一節非常簡單的課,大部分孩子們在幼兒園的時候都已經會數數了,難不倒他們。的確,大部分孩子都沒什麼問題,當然也有一小部分的孩子會因為粗心而導致錯誤。

第一節課是5班的。由於剛開學,孩子們的課堂常規不是很熟悉,花了近5分鐘時間教了如何問好及一些課堂常規。上課時,想盡量拓展孩子的思維,在你還能找到數量是x的物品嗎?這一環節中耗費了不少時間,結果課堂作業本都沒有時間去完成。6班是第三節課。利用第二節空課,好好思考了一下,該如何緊湊利用這些時間,最後決定如下:

1、主題中的各種數量分別有多少,由學生自己找,找到什麼就説什麼,但要求一定要表述完整,比如:我發現有1面國旗。(這裏又發現一個問題,孩子數倒是沒問題,但是量詞不會用,都亂用的,比如一個國旗、5個房子等都會説,雖然一一糾正了,但是還是擔心,因為這和家庭教育是分不開的,平時在家半土半洋的和孩子交流,孩子的普通話也就這麼半土半洋,而且經常有方言的諧音。)

2、在數生活中的物品數量時,可以適時點撥。事實上,6班的孩子還是很會選擇的,而且自己延伸地也比較好。比如我請孩子們數一數自己小組有幾個女孩,有幾個男孩。當學生彙報完畢後,馬上有孩子(嚴郡涵)補充:老師,我還知道我們班有15個女生和15個男生。調皮蛋汪杭波馬上補充道:我們教室有張凳子。我還知道我們教室有張椅子。又有孩子説道。雖然這和數一數沒有直接的關係,但是他們用到了數學知識一一對應。課堂上完成相應的任務是我們的職責,但是我們決不能為了完成任務而教,應該為了拓展孩子的思維而教。

3、在可能的情況下,將課堂作業講解完。

實踐下來,目標基本完成,但是由於時間倉促,畫圖時沒有具體強調,好多小朋友畫的圈一個大,一個小,也沒有一一對應,甚至連自己多畫或少畫都不知道。再加上一些孩子跟不上速度(23個),也出現了本子交了,可是裏面的作業都沒有完成的現象。6班的作業批改出來後,30人中居然有11人出現了差錯,還是有點意外。雖然都是小錯誤,但是他們還是錯了,其中也有我的原因留給學生做的時間不夠充分。這畢竟是孩子們的第一次作業,好多孩子不是不會做,而是不知道怎麼去做。由於目前多媒體還沒有安裝好,雖然黑板上板演了,但是個別孩子始終是不明白題目的意思是什麼。

5班的作業是在下午的數學課上做的,吸取了6班的教訓,5班我講得比較細,做上來效果也相對要好很多,那些圈都畫得比較整齊、勻稱。只是依然有8個小朋友出錯了。

教完3年級再來教一年級,雖然曾經有過經歷,但是一些細節還是會疏忽。作為一年級的老師,始終需要多一個心眼,無論什麼時候。

數學一年級教案反思篇2

本節課為學生提供了現實而又有趣的數學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過去的數學,對學生認識100以內的數,重視的適讀、寫數的技能訓練,忽略了學生的生活基礎。事實上,學生在生活中,已經積累了一些100以內數的知識,這是學生學習100以內數的重要基礎。在教學中我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他們自身的知識背景出發進行教學活動,讓學生自己嘗試着讀、寫數,在此基礎上我進行適時地指導,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數的意義。

2、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這個年齡兒童的特點就是愛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數學,是《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倡的學習方式。在過去的教學中,教師過多地強調示範的作用,學生的學習是模仿性的。如今,我們強調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數學,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提倡讓學生心神體驗知識的形成與發展。本節課設計了幾個結構性的活動,幫組學生建構並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通過大量感知形成表象,進一步體會數的意義。

3、重視發展學生的數感。建立數感是數學教育的重要任務,逐步發展數感是《數學課程標準》中的基本要求,良好的數感對估算策略的培養也是相當重要的。傳統的數學教育對估計意識與數感的培養這一方面是忽視的,所以《數學課程標準》特別強調對學生數感的培養。這一節課中,教師還是比較重視這一點的,我努力做到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數的意義,用數進行表達與交流,突出估數的意義,發展並豐富學生的數感。

4、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在這一節課中,師生關係非常融洽,教師重視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在鼓勵、等待、欣賞中,用內在的感召力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慾望。

數學一年級教案反思篇3

多年來沒有教過數學了,這學期我接任了一年級的數學,最初打開一年級的數學教材,給我的印象是:它就像一本卡通故事書,每一課學習內容,每一道數學練習題都可以用一個小故事把它表示出來,這對我來説是一個大的挑戰。責任促使我做好工作,無怨無悔的做好工作。這期間我灰心過,氣餒過,但更多的是鼓起勇氣,半學期過去了,很有必要小結一番。

一、我覺得做得較好的地方

1、課前備好課,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並製作各種利於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

2、不侷限教材,要靈活運用教材,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適當的重組。例如:教學第幾,我拋開教材中靜止的畫面,利用教室中活生生的資源,讓幾個學生上來排隊,全班同學來猜第5個小朋友是誰,然後讓第5個小朋友跳一跳,看看和同學們猜的是否一致。

3、要信任學生,一年級的學生一樣具有無限的創造潛能。只要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和空間,他們的創造潛能是無限的。如教學6的組成時,學生不僅能總結出5種組成方法,還會把5種方法併成3種。

4、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教學,如在教學分類時,學生通過對各種東西進行分類,發現可以按顏色分、按大小分、按用途分、按形狀分、按材料分等。並能説出人按高矮來排隊時,矮在前,高在後;人按男女分,上廁所時男的上男廁,女的上女廁。學生把分類思想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充分體驗了分類的用途、好處。

5、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上課技能,加強師生交流,,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鬆,學得愉快;國小生愛動、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學習上不能按時完成作業,在後進生的轉化上,對後進生努力做到從友善開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頭,或幫助整理衣服。從讚美着手還要做好輔導工作,並認真細緻地做好查漏補缺工作,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

二、不足與困惑

1、我雖然參加了過培訓,看了較多的課改書籍,理論上明白該怎樣做,但在實施中往往還會變樣。雖然思想開放,也大膽嘗試新的教法,但在課堂組織方面顯得有點無力,秩序不是那麼好,學生一聲高於一聲,做什麼的都有,再好的教學設計也無法實施。

2、像好多課得準備很多的材料,但平時上課,自己本來就很忙,不可能一一去準備的。

3、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還不夠。學校的有些設施也跟不上,像我們學校還算好了,有多媒體教室,但沒有配套的課件等。

4、一年級學生起點不同是令老師們頭疼的問題(這在我們學校顯得更為嚴重,農民工子女較多)。在教學中,常常會出現好生吃不飽,差生撐不了的`局面。如何對不同程度的孩子因材施教呢?這又是一個頭疼的問題。

三、幾點思考

1、自己的教育觀念需要不斷更新,教學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比如學生不懂的問題,有些學生站起來想解答,可是我們就是不讓,偏要自己點一個學生起來講;又如學生列出的式子是對的,但由於不合常規,而我一時沒想透就不予肯定等(當然這有時我也怕考試不這樣考),都暴露出自己的教學觀念還跟不上學生的發展需要,還有待進一步學習提高。

2、要加大宣傳力度,轉變其他人的觀念,但家長對教師的做法未必理解。有些家長認為現在的孩子怎麼質量這麼差,計算都不如以前熟練了等,這些都是對課改要求不理解的反應。

數學一年級教案反思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情境體驗與參與,使學生感知自然數序數的含義,知道自然數除了可用來表示事物有多少外,還可以用來表示事物的次序。

2、通過教學,培養學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紀的良好品德。

3、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學習的樂趣和自信心。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8頁做一做及相關練習。

教具學具:

主題課件,學具卡片。

教學設計:

教學第18頁購票圖

創設動畫情境,引導學生觀察。

1、師:暑假快要結束了,一個人在鄉下姥姥家玩的聰聰就要讀一年級了,為了不耽誤爸爸、媽媽的工作,聰聰決定一個人從鄉下乘車回家,不讓大人接送,於是他一個人來到車站買票上車

[將數學與生活情境緊密聯繫,讓初入學的國小生真切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學習產生親切感。]

a、教師演示買票課件。

b、學生觀察畫面,然後以小組為單位,每個人都説一説畫面上有哪些人,一共有多少個?

如果以紅衣服排第一,再説一説誰排第二,小聰聰後面的解放軍叔叔排第幾,最後一位叔叔排第幾?

學生説的時候教師到處各組巡視、傾聽,並加以指導。

c、各小組抽代表彙報交流。

d、師:看到聰聰一個人排隊買票的`情境,同學們除了知道一共有5個人在排隊買票,以及每個人所處的位置外,你還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引導學生明白自己已經是國小生了,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去做,在外出的時候,要養成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紀的良好品德。

[充分利用教材的可教育資源,適時對學生進行遵守社會公共秩序、文明守紀的教育,使思想品德教育做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學生易於接受。]

2、動畫展示:穿紅衣服的阿姨買好票走了,後面的人依次上前。

a、教師提問:這時有幾個有在買票?誰排第一?小聰聰排第幾?聰聰後面的兩位叔叔呢?讓學生再一次在具體環境中區分幾個和第幾個,同樣先在小組內交流,再全班交流。

數學一年級教案反思篇5

本課開始先通過一段視頻讓學生了解分類的概念,這樣設計可以使學生對“分類”這一抽象概念有了形象的認識,有利於學生順利進入新知的學習。然後讓學生採取小組合作學習參與氣球的分類與整理過程,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實際教學中,可能有的學生會提出還可以按顏色對氣球分類,教師要給予以表揚,提出將在下節課探討。

分類整理第二課時教學是在學生仔細觀察,理解題意的基礎上進行的。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理解題目要求,使學生在分類時做到心中有數。再引導學生經歷簡單的統計表的生成過程,使學生感受到分類標準不同,分類的結果多樣,雖然結果不同,但是每一種分類標準下分的結果數據加起來總數是一樣的。

在分類整理的練習知道上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加強對技術方法的指導。在分類計數時,教師適時地給學生方法上的指導,如數1個劃1個;每數一類中的一個,作上相同的標記等,保證收集到的數據正確。

2.在學生分類、整理信息的基礎上,注意發現、提出問題能力的培養。學生能根據整理的結果推出新的信息,從而使學生逐步感受數據中藴含的信息。

3.注意把所學知識和學生生活有機結合。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數學的價值。

數學一年級教案反思篇6

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內容是“分類與整理”,在單元的開始呈現了一些小朋友拿着各式各樣的氣球的情境。從日常生活中學生熟悉的情境引入,通過學生動手分一分氣球來教學按單一標準分類的知識,通過分組做遊戲的活動教學按不同標準分類的知識。此外,本單元還滲透了統計的思想。這些內容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廣泛的作用,因此,必須使學生切實學好。

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較差,要他們一下子按物體的用途、性質分類較難,他們容易接受的是按物體的顏色、形狀、大小這些明顯的外部特徵對物體進行分類。在教學中,我在選擇學具是注意了這一問題,這樣就避免了給教學帶來的不必要的麻煩。由於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不同,他們對問題的理解和看法也千差萬別。在對物體進行分類時,往往會有很多標準。學生選擇的標準一同,分類的結果也不同。教師應充分肯定學生的想法,保護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要注意不要過多引導學生找食物之間的不同,否則每一個食物好像都是不同的,這樣就很難駕馭課堂,也失去了分類教學的意義。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引導學生根據給定的標準進行分類,掌握分類的方法,初步感知分類的意義。

2、通過操作學會分類的方法,能選擇一定的標準對物體進行分類,並對分好的物體進行簡單的統計。初步養成有條理地思考問題,整理物品的習慣。

過程與方法:

1、分一分,看一看,培養學生的操作、觀察、判斷和語言表達能力。

2、經歷簡單的數據收集和整理過程,嘗試運用自己的方式把整理數據的`結果記錄下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中,體會分類與整理的目的和作用。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能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現一些分類的方法,讓學生思考得出一些分類規律。

教學難點:

體驗分類教學的標準的多樣化,會自定標準對物體進行分類。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圖片,學具。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觀看超市畫面,引導學生説出:商場中會把同樣的物品放在一起。

2、猜測:售貨員會把飲料放在哪層貨架上?

揭示:把一樣的東西放在一起就叫分類。(板書:分類)

3、課件出示小鹿小熊文具店:你喜歡哪一個文具店?為什麼?板書:整理

設計意圖:讓學生觀看錄像,彙報對分類的認識。然後讓學生經歷學生觀察、猜測、思考、彙報的過程。最後學生自由表述,認識整理。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培養了學生自己觀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達到了設計的目的。

二、引導探究,探究分類

1、出示學具圖,各種學具雜亂的擺放,你能幫老師整理整理嗎?

學生自由彙報。小棒放一起,圓片放一起,三角形放一起等等。

2、課件出示例1主題圖

小朋友們到遊樂園玩,手裏拿着好多漂亮的氣球,他們可高興了。但小明卻遇到了難題,你們能猜猜小明的難題是什麼嗎?(這麼多的氣球,可以怎樣分類呢?)請小朋友們先獨立思考,再小組裏討論討論。看哪一組能幫小明分好類。

學生思考,彙報交流分類方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小組裏面討論,在探究新知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意識。討論前給學生適當的時間獨立思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學生展示交流。

生1:心形的放一起,三角形的放一起,長的放一起,圓形的放一起。

生2:黃色的放一起,紅色的放一起,綠色的放一起。

師:孩子們,你們同意他們的觀點嗎?為什麼?

學生自己總結:

①按形狀分

②按顏色分

小結:你們説的都很對。分類的標準不同,結果也不同。所以我們只要統一標準就可以給物體分好類。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觀察,猜測,思考,進一步理解並學會分類,體驗成功的喜悦,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3、學習記錄分類結果

⑴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類活動,並想辦法記錄分類結果。

⑵小組展示分類的結果

按形狀分

①用擺一擺的方式擺出用“圖”表示的結果。

a集合型:學生展示

你是怎麼分的?你能數出它們都有幾個?課件演示。

b、統計圖,展示橫着擺和豎着擺兩種結果。強調“一一對應”,説明:不管是橫着擺還是豎着擺,只要一一對應了就能很快地看出誰多誰少。課件演示。

②用寫一寫的方式記錄下用“數”表示的結果。

剛才我們都是用圖擺出來的,他們都是用什麼來記錄結果的?從他們的記錄你能知道圓形有幾個?你是怎麼知道的?

按顏色分

①“寫一寫”的方式(觀察:不同的結果引出按顏色分並強調:選用不同的分類標準,所得的結果也會不一樣。)

②“擺一擺”的方式(小組上前展示結果)

設計意圖:學生動手分一分,小組合作、展示、彙報。

三、動手操作,鞏固分類

同學們真的是太棒了,不僅僅把這些卡片按形狀和顏色進行了分類,還將它們整理成圖或者數據的形式,並發現了選用不同的分類標準,結果也會不一樣。

1、出示水果卡片圖。

你能幫我分一分嗎?並説出你是按什麼標準分的?

生1:按形狀分:三角形4個,圓形7個,正方形5個。

生2:按水果種類分:桃子6個,梨子5個,蘋果4個。

2、整理小組所獲星星。

3、分一分自己的學具袋。

設計意圖:為學生提供“做”的機會,讓學生通過親手操作進一步體驗分類。通過分一分,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分類的作用。

四、總結課堂,走進生活

説一説:你準備對身邊的哪些東西進行分類與整理。

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白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也服務於生活。

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我從學生的生活實際着手,注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數學學習活動中,努力讓學生在一個生動愉悦的氛圍中學習,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在快樂中去學數學。

課的一開始,通過學生比較熟悉的話題——逛超市來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觀察能力。使學生在觀察、思考、想象、交流中初步感知分類的方法與重要性,進而引出課題:《分類與整理》。然後以到遊樂園參觀,導入這節課的主題圖——氣球圖,引出本節課要解決的問題:“你能幫小明出出主意嗎?”激了學生的學習慾望,設問:“想不想親自動手分一分?”為學生提供“做”的機會,讓學生通過親手操作進一步體驗分類。學生分完後,馬上對所記錄的結果進行反饋,並且要讓學生明白為什麼要這樣分,這樣分有什麼好處。並將他們所分出的結果進行説明:每種都有多少個?誰最多,誰最少?讓學生經歷了從無序到有序,從無結構到有結構,學生們更容易掌握這個知識點,又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最後,通過整理小組所獲星星和整理身邊的物品兩個環節讓學生明白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也用於生活。

數學一年級教案反思篇7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學會觀察會看鐘面的結構,認識電子錶和鐘錶表達的整時,會讀、會寫整時刻。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操作鐘表認識鐘面的結構,獲得看整時刻的方法,並能用語言比較清晰的説明看時間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離不開時間,感受時間的寶貴,教育學生要珍惜時間、按時作息。

二、目標分析

學生不僅要會看鐘面和電子錶認整時,還會對看不見、摸不着的時間有所感覺。知道什麼時間該做怎麼,培養學生良好的作息習慣。本冊只認識“整時”,將來會在二年級上冊“認識半時”。因此,本單元對學生的後繼學習起着重要作用。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鐘面,在鐘面上認識整時、書寫整時,並總結出看整時的方法。

教學難點:對“幾時過了一點”和“快到幾時”的..理解。

四、教學準備

小鐘表、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認識鐘面

1、課件出示謎語

我有個好朋友,會跑沒有腿,會響沒有嘴,它會告訴我,什麼時候起,什麼時候睡,請你猜猜看,我這個好朋友是誰?”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認識鐘錶。揭示課題。

2、自主介紹鐘面

(1)認識鐘面

要求學生觀察鐘面,把看到的與同學之間進行交流。

師生共同總結:鐘面上有12個數。

有錶針:時針與分針。分針又細又長、時針又短又粗。

(2)由學生介紹大的鐘表(教具)

學生從大鐘表上找出時針、分針。發現鐘面上的指針總是在不停地運動。發現錶針旋轉的方向。並用手勢表示轉動的方向。

(3)認識分針、時針

有學生介紹又細又長的針叫作分針;又粗又短的針叫作時針。分針、時針轉得快慢不同,但是轉動的方向一樣。

?設計意圖】利用動靜結合的課件,再次強化認識時針和分針。學生在指一指、轉一轉的活動中感受動態的時間。為認識半時,理解時針在兩個數的中間,表示過了幾時沒到幾時做好鋪墊。

(二)認識整時

1、讀寫整時

教師逐一出示鐘錶(課件)。

師:看鐘表請思考,鐘面上表示的時間你們認識嗎?

隨着學生的發言教師指導學生讀時間和寫出時間。

7:00讀作:7時

10:00讀作:10時

1:00讀作:1時

4:00讀作:4時

師:結合鐘面表示的時間,想想你們在做什麼?

?設計意圖】認識每一個整時都聯繫學生的日常生活情境,滲透生活中處處離不開鐘錶。

2、整時時刻和鐘面連線

在學生反饋中教師要及時糾正學生的問題。

3、發現鐘面表示整時的特點

師:鐘面表示的時間叫作整時。觀察鐘面,整時的時候鐘面上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隨着學生的觀察,教師引導學生依次看四個整時。讓學生總結出:分針指向12的時候,時針指向7是7時;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10是10時;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1是1時。最後讓學生説出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

4、動手撥出時間

(1)學生自主撥出時間,同學之間交流。

(2)展示學生撥的作品,同學們進行評價。

(3)教師出示鐘面,要求學生説出時間,並寫出時間。

重點強調12:00鐘面出現的特殊現象。

5、從電子錶中再認識整時

(1)出示電子錶12:00(課件)

師:電子錶現實的時間和我們寫出的時間是一樣。

出示7:00、10:00、1:00、4:00卡片貼到黑板上,讓全體學生讀一讀。請你們觀察整時的電子錶,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總結:

整時:多少分

(2)完成教科書第86頁第2題。

(三)鞏固練習

1、判斷哪個鐘面表示整時,並説出理由

2、説一説鐘面上的時間接近哪個整時

總結:兩個鐘面都接近10:00,第一個鐘面不到整時,第二個鐘面超過整時。

3、有序排列時間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用不同的語言描述時間,學生在比較、排序中強化對整時和接近整時的認識,為今後學習幾時幾分做鋪墊。

4、猜時間

師:我們一起做猜一猜的遊戲。生活中有這樣的鐘表,鐘面上1個數也沒有,不好看時間。(課件中出示實物照片)請你們大膽猜一猜鐘面上的時刻?

先讓學生猜這個鐘錶表示的時間

在出示這個鐘錶提示學生

5、做一做(數學書第85頁做一做)

師:小明晚上9時睡覺了,如果是早上9時,小明又會在幹什麼呢?

(四)欣賞古代計時工具

師:這些古代計時工具,非常有用。鐘錶能幫助我們安排一天的生活、學習和工作,希望每一個同學都用好小鐘表,學會抓緊時間。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欣賞古代計時工具的過程中,保持對認識時間的興趣,體會鐘錶的作用大。

(五)全課小結

師:時間在滴滴答答的聲音中悄悄地走了,但是又悄悄來了,我們先記住整時,今後還要認識幾時幾分呢。

數學一年級教案反思篇8

在上了美麗的家園一課後,我體會到本課教學成功和不足之處有以下幾點:

一、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今課改提到,數學教育首先應該關注學生髮展,在教學過程中,我為學生設計了一個有利於主動發展的教育氛圍,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發展的時間和思考空間。課一開始,先讓學生對美麗的田園一圖進行觀察,用自己的語言説一説看到了什麼,發現了哪些問題,並嘗試自己解決,之後組織學生進行充分的討論交流。這樣教學,教師真正成為了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而不是知識的灌輸者。學生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成了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去發現圖上的數學問題,並能描述和解決,學習很主動。學生在此過程中,不僅在思考和創新的體驗中構建了知識。而且在交流、討論、探索的過程中增長了智慧。學生的主體性和思維的創造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綜合能力得到了不斷的提高,個性特徵得到了培養和發展。

二、有機滲透思想教育

充分利用教材中現有素材,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展,積累了解決問題的經驗。從中受到了多方面的教育,體現了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在課堂中,我除了讓學生觀察書本中的圖,讓學生自己發現數學問題、質疑,解決問題,還利用現有的餓素材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讓學生不僅學到了數學知識,而且學生還得到了數學知識以外的環保教育,讓學生的德、智、體得到了全面的發展。

總之,上完這一節課,讓我感受到教師不惜花時間給予學生充裕的思考、討論、交流。我們的教學就會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