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畫楊桃教學設計及反思7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38W

教學設計與反思在撰寫的時候,職場人知道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點嗎,我們在擬訂的過程中,需要保證內容完整,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畫楊桃教學設計及反思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畫楊桃教學設計及反思7篇

畫楊桃教學設計及反思1

《畫楊桃》這篇課文的大概內容是這樣的`:在一節圖畫課上,老師讓大家畫擺在講台的楊桃。我把楊桃畫成了五角星的樣子,引來了大家的笑。後來,老師走到我的座位,審視了一下講台上的楊桃,再讓大家各位同學輪流到我的座位上觀察楊桃。大家看到的楊桃確實是五角星的樣子。最後老師告訴大家,看的角度不同,楊桃的樣子也就不一樣。當我們看見別人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時候,不要忙着發笑,要看看別人是從什麼角度看的!

以上是一位學生的`複述。這篇課文主要説明了從不同的角度來看事物,得到的答案是不同的。與古詩《題西林壁》有異曲同工之處。我的教法是讓學生初讀、通讀、細讀之後,拿一個小油漆罐讓學生觀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讓他們各自得出答案。有的説是圓柱,有的説是像一面鏡子。最後,讓學生複述課文,再讓他們背古詩。大部分同學完成得很出色。

反思一:本文以畫楊桃來説明事理,難度之一是相當部分學生未見過楊桃,無法理解楊桃像五角星。我就通過一個簡單的直觀教具,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讓他自己親身體驗之後,才得出答案,明白事理。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輕而易舉地幫助學生與文本的對話!

反思二:藉助已學過的古詩來幫助理解,這應該叫觸類旁通吧!

畫楊桃教學設計及反思2

針對本文敍事性強、含義深刻的特點,我從文本整體出發,通過“我”的作畫態度,同學們的心理轉變,老師的言行動作這三大板塊整合實施。逐步挖掘“實事求是”的內涵,學會老老實實,學會用事實求是的眼光去評價別人,學會實實在在做人做事。

本節課,我根據中年級閲讀要求,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查字典,結合情境體會詞句含義。如我抓住“嚴肅、審視、和顏悦色”等詞和父親、老師的話理解課文內容。

在理解文本的過程中,我深入研究了講解與朗讀的關係。講是死的,朗讀是活的;講解是推評擺開,朗讀是融貫顯現;講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讀更能使人感受。

因而在朗讀方面,我側重了多種方式的讀,自讀、練讀、指讀、分角色讀、齊讀等方式進行,讓學生浸染在語言中,逐步進入一種言語情境,撩起他們的悟性與靈性。再通過有滋有味的説,讀體現以讀代講理解課文的目的,從而達到了與文本的交互達意,達到了“與我為文”的境界。

在隨文理解的過程中,我適時引導學生抓住“我的心裏是怎麼想的?”“老師在思考什麼?”和“如果你是嘲笑同學中的人,你會想些什麼,説些什麼呢?”適當拓展文本,讓學生換位思考,讓學生真切感悟,如身臨其境。通過表情表演對比,異中求同,同中求異,讓學生對文本的領悟躍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通過讀、想、練、評等教學手段,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情感體驗,並引導學生用不同別人的觀察和思考方式感悟文本的精神內涵,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品質。

在教學策略上我注重了強調將引導閲讀,誘發感悟和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三者有機地統一在一起,做到讀中感悟、讀中選臉,從而提高了閲讀教學效率,讓學生的視野更加開闊,理解更為深刻。

不足之處是朗讀欠缺,練讀時間略少。教師的駕馭課堂能力及整合知識結構體系方面的能力仍需不斷的提高。

畫楊桃教學設計及反思3

在教學《畫楊桃》之前,我一直在思考:怎樣設計既能有新意,又能使學生樂於接受,容易學懂呢?我反覆揣摩,終於想了這樣一套教學思路。

一、自讀自悟,初步理解

上《畫楊桃》時,一開始我就引導學生用各種方式誦讀課文三次,然後讓學生自由表達質疑。因為我認為:孩子們讀書後,都應該有一種“讀完了就想説一説”的衝動。因此,老師沒有向學生提出任何問題,而是請學生自主地、自由地站起來説一説自己對課文的理解、體會、心得,甚至感覺、感受和疑問。在老師的鼓勵下,學生紛紛舉手發言,提出了很多有代表性的問題。這些發言,不但培養了學生自讀自悟、表達質疑的能力和習慣,也使教師瞭解了學生初讀之後對課文的理解程度和疑難所在,為教師下一步的教學,提供了學情參考。從學生的發言和質疑看,他們理解的重點放在了對父親的話和老師的話的理解上,即“角度不同”和“是什麼樣就畫成什麼樣”上。至於“認認真真、老老實實”、“一生受用”等學生還沒有意識到。根據這種情況,進入了下一個步驟。

二、親身實踐,思考體驗

為了上好《畫楊桃》,我特地從水果市場挑選了一隻楊桃。並有意將楊桃放在教室的中間,讓學生從各自的角度去畫自己看到的楊桃。學生興致很高,都轉過身靜靜地畫起來。在學生作畫的過程中,老師有意請學生朗讀能夠指導正確作畫的有關課文。這樣邊讀、邊看、邊畫的過程,非常明確地向學生表明了作畫的目的並不是練習繪畫,而是通過“畫”這一手段、這一過程,讓學生親身實踐、親身體驗課文所講的事實,並進一步理解這些事實所藴涵的道理。人們要做到“是什麼樣,畫什麼樣”,並不像説起來那麼容易,必須像課文中父親和老師説的那樣“不要想當然”,“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也必須像文中的“我”那樣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這些道理,經過讀書思考與實踐體驗的結合,學生理解較深,學習效果很好。為此,我以為在實際教學中注意激發學生實踐的興趣,把學生喜聞樂見的事物引入課堂,給學生以最大的自主學習的空間,調動其積極、飽滿的情緒參與語言實踐,在實踐中培養實踐的興趣,從而掌握實踐的方法,逐漸形成自覺開展語言實踐的習慣,這對學生的發展是十分有益的。

三、相互評價,深入領悟

在學生作畫過程中,老師收集了幾幅具有典型性的學生作品,並把學生的作品用投影儀放大到屏幕上,讓學生“以作品的作者讀沒讀懂課文”為題,對作品進行評價。這一環節我覺得很有效果,經過這一番評價,學生較深刻地領悟了課文中藴涵着的道理。在整個評價過程中,老師始終堅持聯繫課文語句去評説實踐中的實際事物,讓學生在運用知識的過程中學會閲讀,提高認識能力。

四、把握重點,跳出課文

在學生基本掌握課文內容後,老師還教給了學生一種普遍有用的閲讀方法。不僅如此,老師還把上課初幾個同學的質疑,迴歸給提問題的同學,學生已經能夠回答當初自己提出的問題。老師又讓學生齊讀課文最後一段,並討論“相似”和“一生受用”的含義。最後還引導學生“跳”出課文,從《畫楊桃》這一特定事件中,把思考引向更廣泛的領域。

畫楊桃教學設計及反思4

課文主要是通過畫楊桃這件事啟迪同學們理解:“是什麼樣,畫什麼樣”,也就是實事求是這一道理。如何讓學生們理解這一道理,在課堂教學中我注重對這方面的講解。抓住文章重點,將人物分角色朗讀,引導同學們去體會人物的心理過程,“我”、同學們和老師。並不是把句子展開來讀,而是抓住重點句子,如人物對話:“不像!”“不......像。”“像五角星!”“像.....五.....五角星。”強調人物語氣與感情。充分理解同學和老師前後表情、態度的變化。讓同學們積極主動的參與“畫楊桃”課中,體會文章藴含的深刻道理。

在教學方法上關注學生的思維,注重啟發誘導,讓同學們積極主動的參與課堂學習。同時維持好課堂紀律,讓同學們保持好坐姿,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注意力,將課堂氛圍調整到最佳狀態。

為了上好《畫楊桃》,我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特地從水果店裏挑選了一隻楊桃。並在課文中老師讓同學們到“我”的座位上觀看了楊桃之後,我也把楊桃呈現出來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楊桃的樣子。學生興致很高,都抬起頭靜靜地觀察起來。讓他們看看不同的角度看楊桃有什麼不同。讓學生親身實踐、親身體驗課文所講的事實,並進一步理解這些事實所藴涵的道理。

思考與實踐體驗相結合,學生理解較深,學習效果很好。

但是,在課堂結束後,我也發現了自己一些不足之處。

首先是課堂時間沒掌握好,最後一個段落還沒來得及講,收尾倉促。在以後的課堂教學中要合理分配教學時間。在規定的時間內把要講的內容講解完。

其次是對生字詞的掌握上分配時間少,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説,生字詞的學習仍然是重要環節。應該在認識生字詞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正確書寫。

再次是課堂提問時為了讓更多的同學積極參與回答問題,我鼓勵同學們説:“這麼多舉手的同學啊,我看看誰沒舉手,誰沒舉手我就提問誰。”結果,原本舉手的同學都馬上放下了手,我想,這樣反而會讓同學們養成一個不舉手的習慣,這種提問方法應該改掉。

在課堂上還有很多小細節應該注意改正,比如領讀課題時聲音不能拖長,學習要求需要學生齊讀一遍,以指導同學們閲讀課文。板書設計中,課文的層次最好是在課文講解之後,邊總結邊板書,這樣能讓同學們對文章的脈絡更加清晰。

畫楊桃教學設計及反思5

《畫楊桃》這篇課文的教學,我以問題貫穿始終,有的放矢地將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抓重點句子理解課文,比如父親的話“你看見一件東西,是什麼樣的,就畫成什麼樣,不要想當然,畫走了樣”,還有老師的話“提起楊桃,大家都很熟悉。……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麼樣的就畫成什麼樣”,教師將這兩段話結合起來講解,引導學生思考老師的話和父親的話有什麼相似之處。

除此之外,我還進行了以下兩項課堂環節,學生學習的效果較好。

一、學生自讀自悟。

上課時,我就引導學生用各種方式誦讀課文三遍,然後讓學生自由表達質疑。孩子們讀書後,都有一種“讀完了就想説一説”的衝動。因此我先讓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自主地、自由地在小組説一説自己對課文的理解、體會、心得,甚至是感受和疑問。學生確實能提出很多有代表性的問題。這些發言,為理解課堂中我提的問題做了鋪墊,還培養了學生自讀自悟、表達質疑的能力和習慣,也使我瞭解了學生初讀課文之後對課文的理解程度和疑難所在,也為我及時調整課堂提供了學情參考。

二、學生思考體驗。

1、課文的朗讀訓練,我讓學生重點朗讀以下句子:“這幅畫畫得像不像?”“不像0它像什麼?””“像五角星0現在你看看那楊桃,”像你平時看到的楊桃嗎?”“不……像。“那麼,像什麼呢?””“像……像……五角星。”問號、感歎號、省略號的朗讀訓練同時出現,孩子們對怎樣讀好這些語氣有了一定的領悟。

2、通過深入研讀課文,學生非常明確課文要向我們表達的並不是單純的練習繪畫這件事,而是通過“畫”這一過程,讓學生體驗課文所講的事實,進一步理解這些事情所藴含的道理。通過思考理解課文,讓學生形成學習語言的思維,對學生髮展是十分有益的。

畫楊桃教學設計及反思6

《畫楊桃》一文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我在教學中把握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這一主題,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一、理出主線。第一自然段講父親叮囑的話“你看見一件東西,是什麼樣的,就畫成什麼樣的,就畫成什麼樣”;而最後一自然段第一句話又講“老師的話同父親講得那麼相似”。我就抓住一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粗讀文章,老師到底説了什麼呢?這樣,就理出了貫穿全文的主線,深入分析理解下文就有了憑藉。

二、利用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激發學生細讀文章的興趣。教學時,我把楊桃放在講台上,讓學生從前排靠邊的座位實際觀察一下,使學生增加感性認識,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並激發閲讀與思考的興趣。

三、讓學生自己勾畫感受深的句子,提示出“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主題思想。這一環節是教學關鍵,是文道結合的主渠道和立足點。我先利用教師和同學們態度的對比,教師神情的變化,鋪設出一個吸引人的懸念。再引導學生抓住表現教師態度的關鍵詞“走到”、“審視”,教師這樣做本身就是“從實際出發”,這樣,重視了文字的訓練過程。接着,為了聯繫學生思維,讓學生逐步理解教師説的話。教學中,我分步設計了“老師是怎樣做的?”“老師説的話和他的做法一樣嗎?”這兩個問題使學生很自然地理解老師説的話。老師説的話正揭示了文章的主題“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最後,運用清晰,節奏鮮明的語言做小結,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開頭理出主線時提出的問題“教師和父親的話為什麼那麼相似?”學生這時就會很快答出,因為他們的話都反映了一個共同的主題“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我緊扣主題加以拓展。因為,只講畫畫,不可能是“一生受用”,而話中的“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含義確實是一生受用的。“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對自己。文中的“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的眼睛“就是對自己而言。不僅是要相信自己的眼力,更要相信自己的能力,要樹立自信心。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親自參加實踐活動,才能獲取“一生受用“的“教誨”,使主題得到進一步昇華。

畫楊桃教學設計及反思7

在閲讀課的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作用。教師只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教學中教師只要善於把握教材,機智地引導,會讓學生在整個課堂中活躍起來。在教學《畫楊桃》一課時,我深深地體會到這一點。

由於我們這裏的學生很少見過楊桃這種水果,因此,開課後我問學生有誰見過,沒有想到竟然有學生説見過,於是我就讓他介紹一下,聽了他的介紹,我才知道原來他是在超市見過的。於是,我就借用他的介紹把圖展示在學生面前,讓他們觀察,看是不是這樣的。然後很自然的引入到本課的課文學習中去。

在學生讀書的過程中,我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

1、課文主要講一件什麼事?

2、文中有幾個人物?

3、哪些句子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4、讀完後你有什麼體會?和同學交流一下。

在彙報學習收穫時,學生通過自己的讀書知道了課文講的是國小四年級發生的一件事。也知道文章中有“我、父親、老師和同學。”在學生知道這些以後,我讓學生再次讀書,把與文章中人物有關的句子找出來讀一讀,體會一下。這樣學生通過自己的再次讀書,把父親的話,我畫畫時的態度以及同學們是怎樣笑我的和老師怎樣婉轉教育笑我的那些學生的話和老師説的話都找出來了。

在學習同學笑“我”的那部分課文時,我讓學生自己通過表演去體驗,從中感受老師的教育方法的巧妙,和同學認識自己錯誤的過程。這樣學生學得輕鬆愉快,效果也比較好。

為了幫助學生理解父親的話,我問學生,文中的“我”畫畫時態度怎樣呢?感覺怎樣呢?他為什麼這樣肯定呢?這樣學生通過仔細讀句子和思考,很自然的就把父親的叮囑説出來了。父親話的意思也就理解了。

同樣,在理解老師的話時,我讓學生和夥伴討論,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説説老師的話的意思。學生通過交流,知道老師説的和父親説的其實意思一樣。然後我告訴學生,這篇課文實際上就是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無論做什麼事情或者看問題,都要尊重事實。

總之,課堂中,教師只要善於引導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這樣會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