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禮儀知識

中國自古的禮儀之議

欄目: 禮儀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2.41W

  中國自古的禮儀之議

中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幾千年來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準則、完整的禮儀規範,被後人稱為“文明古國,禮儀之邦”。中國人也以其彬彬有禮的風貌而著稱於世。古代的禮儀,實際上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禮是制度、規則和一種社會意識觀念;儀是禮的具體表現形式,它是依據禮的規定和內容形成的一套系統而完整的程序。古代,禮儀是為了適應當時社會需要,從宗族制度、貴賤等級關係中衍生出來,因而帶有產生它的那個時代的特點及侷限性。

中國自古的禮儀之議

禮儀,禮節和儀式。詞典上如是解釋。看來,它還是延用了古代的概念。不過,隨着時代的發展,現代禮儀與古代禮儀已經有了很大差別,可用“時髦”、“時尚”形容之。試看今日之禮儀。

受社會風氣影響,現在有些人髮色雜。身為國人本來長着烏髮,非要將其染成金黃色、亞麻色、酒紅色或別的什麼色。如果變髮色是為了好看,我看中國人的烏髮最好看,那叫保持本色!至於其他附帶性的什麼染髮為了這、為了那,更是扯淡,風馬牛不相及。穿着露。夏季,為了涼快,穿半腿褲、裙子得體又大方,結果有些人穿出了褲不像褲裙子不像裙子的衣服,不倫不類,感覺很彆扭。不顧自身職業、相處的環境而一意孤行地矯揉造作,只會適得其反。言語缺失。別的不提,就説現今的子女見了父母,多數都是親切地喊聲:“爸媽”,然後就沒有下句了。見家裏來人,連招呼都不打,形同陌路。舉止不文雅。街巷內隨便小便、坐公交車不給老幼讓座、公共場所不自動排隊,老是捷足先登、大街上兩車相撞,先是吵得不可開交,後是大打出手,以致頭破血流……


  外在形象是一種無聲語言,它反映出一個人的道德修養,也向人們傳遞着一個人對整個生活的內心態度。一個具有優雅儀表的人,無論走到哪裏,都會受到他人的尊敬和愛戴,反之,則受到他人的鄙視和唾罵。


現世,人心浮躁,以財勢取人,以利交人。抑或,人前一面,人後一面,無誠可言,純屬奸猾之徒所為。有的人總認為別人用我送禮是應該的,我不必報以同樣的禮敬。其實,表達敬意,並非禮越多越好,而在於表明心跡,所謂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禮尚要往來。再有甚者,搞升學、生日、婚禮慶典,大操大辦,收受大宗賀禮,助長奢靡之風。這既不符合我們的優良傳統,又不符合我國國情、民情。講禮儀,不可鋪張浪費,要把握好儀式規模,掌握好適度原則,使必要的禮儀同現代文明結合起來,活動既要隆重其事,又不至於華而不實。

禮儀,雖説是一個形式,但內心的敬重總得有個形式來表達。如今,國人不是把禮儀傳統弄丟了,而是弄得變形、變種了。造成以上潮流、風氣的原因,竊以為,家庭在禮儀上漠視,沒有禮儀意識,不懂禮儀知識,放任孩子自流,導致孩子失禮。學校在禮儀教育上缺位,沒能將禮儀文明列入教學大綱,當作素質教育予以實施。社會沒有為禮儀的普及創造很好的環境,沒有形成重禮儀、用禮儀、學禮儀的濃厚氛圍。國家缺乏一套系統的現代文明禮儀,致使許多國人在禮儀上無章可循、無規可守。比如,下級見上級、男同事見女同事、學生見老師等,都應有個明確的禮儀,從而將各自內心的思想感情充分表達出來。總的來説,禮儀的養成,不是單方面能勝任的,而是羣體性的,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國家多管齊下,共同作為,方能奉效。

形式決定內容。禮儀雖是形式,但它具有牽一而動全身之功用。並非無傷大雅之事,它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國家社會歷史發展產生積極影響。“國尚禮則國昌,家尚禮則家大,身尚禮則身正,心尚禮則心泰。"禮儀不僅是社會生活的要求,也是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體現。

今日,選取有積極、普遍意義的傳統文明禮儀,加以改造和承傳,這對於修養良好的個人素質,協調和諧人際關係,塑造文明的社會風氣,進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現代意義。

“身正不怕影子歪”,禮儀能使一個人的腰桿挺直,一個民族的脊樑挺正。我們不能讓“禮儀之邦”的稱號丟掉,更不能讓“禮儀之邦”的美譽徒有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