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排行榜

濱州不能錯過的10個最美地方

欄目: 排行榜 / 發佈於: / 人氣:1.51W

10、秦皇颱風景區

濱州不能錯過的10個最美地方

旅遊區內還有秦漢時期的漢闕式大門、世界上最高的秦始皇銅像、秦兵馬俑、明成化十九年的八角琉璃井、神奇的秦皇台、龍隱湖、龍王廟、英賢橋等旅遊景點。秦颱風景旅遊區的建設對於保護秦台這一千年歷史文化遺產、對於濱州市自然生態環境的改善和旅遊事業的發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風景區內主要景點有“漢闕式景區大門,闕門上雕有龍鳳圖案,其含義是吉祥之意;兵馬俑石雕像,景區神道兩側八對石俑和一對馬俑,是按照秦兵馬俑原規格雕塑的;世界最大的秦始皇銅雕像,高18米;龍王廟,正殿五間,有龍王像一尊,左側為龍的“九子”壁畫像,右側為“五龍”壁畫像;八角龍井,明成化十九年挖掘,井為八角,深九米,分三節,自下而上節節縮小,井內三泉並湧,清澈見底,刮東北風時鹹,西南風時水甜潤,冬夏不枯,井內常有蛇出沒,故而得名;龍呤湖,狀似葫蘆,但實際並非葫蘆,而是兩個馬蹄窩,傳説:一是龍王三太子曾被困在此二千多年為龍隱;二是説秦始皇在此聽到龍呤;九孔橋;碑亭,為重建秦皇台景區在台上而立;秦台民兵軍事訓練基地;濱州嵩之路秦台素質拓展基地;亞光秦台水庫;雁來紅萬畝冬棗園生態農業觀光基地等主要景點。

秦台,傳謂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遣徐福率童男童女數千人,去海上神山求長生不老藥,久而不還。故下令各路大軍每人一灰盔土,米漿和之,築台以望。台高19米,底部周長188.4米,面積2826平方米,頂部周長62.8米,面積314平方米。“秦台曉霧”為古濱州八景之一。歷任知州、官史,均賦詩讚詠。出舊濱城東門,拂曉遠望,台隱約可見,其狀如棗核。遠遠望去,恍如山峯,日出時,有煙霧繚繞,乍隱乍現。景色如畫。歷任知州、官史,均賦詩讚詠。古人概述:登台遠視,水勢浩蕩,蓬萊仙境,渺渺茫茫近在咫尺;南望黃河,金帶欲飄;西南濱城樂土,文明之鄉。

9、中海風景區

中海風景區升級改造工程於2010年6月15日正式開工建設,在保留原有景區精髓的基礎上,利用中海水域平台,充分挖掘景觀潛力,增加歸納建設了曲飲疊虹、木道懸波等20餘處景點。改造後的中海風景區以水體和綠化為主,截至目前,已經完成栽植喬木1.45萬餘棵、花灌木6萬餘棵、地被花卉30萬株,鋪栽早熟禾、馬尼拉、高羊茅等草坪40多萬平方米,是真正體現“綠“的景區。

建設規模及主要建設內容:中海風景區是我市“四環五海”城市特色的核心景觀,規劃用地面積6.7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積1.8平方公里,已建成的項目主要有中海航母及配套設施、會展中心、冠軍度假村、中海大酒店、中海列車大草原美食文化廣場等。2008年,運用市場化運作手段,加大對中海資源整合的力度,對景區內包括月亮灣浴場、情人島、蘇堤等附屬設施進行開發利用,彰顯中海景區的旅遊特色,提升景區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加快七星別墅一號星建設,年底實現竣工運營;推進二號、四號星建設進度,明年年初竣工運營;加快中海航母一、二層招商步伐,儘快投入運營。另外,近期將規劃建設遊樂、體驗、休閒、運動場所等基礎設施,與東部濱州市奧林匹克公園項目實現中海風景園區與東部奧體場館等運動場所的互動發展。

濱州中海航母:中海航母娛樂城是濱州城市標誌性建築之一,建築外型採用美國“尼米茲”級“企業號”航空母艦造型,在不影響外觀造型的基礎上,對長度、寬度作了適當調整,長為258.8米,寬為55.46米。“航母”艦體伸入“中海”,二層頂部為甲板,甲板以上島式建築共分四層,甲板廣場面積超過10000平方米,可同時起降5架直升機。中海航母娛樂城總建築面積22488平方米,集餐飲、住宿、娛樂、健身、洗浴諸功能於一體。作為水中的建築,水下(地下)基礎工程由樁、承台、連繫樑、框架柱、擋土牆、剪力牆、框架樑等部分組成,以一層室內地平面為基準,地下打樁至-28.7米,打樁712根。

8、蒲園

蒲園坐落在蒲湖風景區內,是市級綜合娛樂公園,現在已形成濱州市規模最大、增速最快、潛力最強的休閒遊樂場。於1985年10月建成開放,總面積528畝,其中人工湖水面187畝,她既有不凡的歷史,又有迷人的風光,園內年平均氣温12.4攝氏度,氣候適宜,環境優美,娛樂設施齊全,是濱州人民遊憩、娛樂的好地方。

感受“嘉年華”何必去香港、北京、上海,濱州蒲園斥巨資新近引進多項大型娛樂設施, “摩天環車”、“急流勇進”、“蹦極”、“挑戰者車”、“陸地碰碰船”、“充氣攀巖”…… 每個項目都能讓你感受到瘋狂、刺激。目前,園內的大型遊樂設施已達到30餘種,對原有的設施也進行了維護更新,以嶄新的面貌迎接遊客的光臨。景區內道路暢通,安全舒適,服務周到,形成了集餐飲、住宿、旅遊、娛樂為一體的綜合體系,精心打造濱州人自己的嘉年華。

蒲園景區蒲園為市級綜合公園,已建成多年,按規劃要求改造完善。該園佔地528畝,其中人工湖水面187畝,年平均氣温12.4℃,氣候適宜,環境優美,是濱州人民遊覽、娛樂、文化生活的活動中心。 園內建有假山、水池、兒童樂園、水上樂園、標準旱冰場、游泳池、動物園。典雅秀麗的望春亭,湖沁亭、賞月亭,五彩繽紛的百花園、山楂園、葡萄長廊和門球場及多姿多樣的漢白玉塑像。園內還建有各類現代化大、中、小型的遊藝娛樂設施,是兒童遊玩的理想場所,兒童樂園內還設有供人們展望的5B4型遙役戰鬥機。動物園內猛獸、禽鳥齊全,是兒童科普教育的最佳基地。蒲園現在青山綠水,碧波盪漾,綠樹成蔭,鮮花開放,環境優雅,氣候舒爽,是老年人休息養身之地,青年人談心留影佳園,小朋友娛樂的王國。

現在,蒲園已具相當的規模,不僅增加了本地區與外界的交流,為投資者創造了良好的投資環境,而且通過這個旅遊窗口加強各方聯繫,拓展了招商引資和人才交流,從而帶動地方經濟的持續發展。在此基礎上,以生態經濟和旅遊經濟為指導,合理的開發利用景觀資源,提高公園品位,努力開拓市場,將公園建設成為景觀獨特、環境優美、設施齊全、管理有序、服務規範的一流的綜合性公園,打出濱州自己的品牌.

7、龍華寺遺址

龍華寺遺址位於山東省博興縣城東北陳户鎮南,馮吳、崇德、趙樓三村之間。

龍華寺始建於北魏中、晚期。北魏――北齊時期,該寺香火極盛。該寺大致經歷了三次大型重修:一是隋朝時期。隋統一全國後,佛教被尊為國教,隋文帝在位期間,曾重修龍華寺,建龍華塔,並設立龍華塔落成碑。二是唐朝時期。隋朝末年王薄起義時期,龍華寺成為民眾反對佛教、起義軍進攻的重點而遭到劫難。唐朝初年,善男信女再次重修龍華寺,但寺院比原來已遜色不少。三是清朝時期。宋朝時期,金兵大舉入侵中原,使龍華寺毀於戰火。直到清光緒年間,經過重修,龍華寺又重現生機。據説寺院建築雄偉壯麗、古樸大方,大門朝南,分前後兩院,院內建有大正殿、東西廂房和鐘鼓樓等。民國年間,寺院的正殿因年久失修而倒塌;1948年,龍華寺因連年不斷的戰爭和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成為一堆廢墟,僅剩遺址至今。

寺朝向南,前後兩院,內有大正殿、鐘鼓樓等。隋代曾重修,此後時廢時建,至清末規模已變得很小,最終廢圮。1926年在遺址上出土隋仁壽三年(603年)御造龍華碑,高1.45米,寬1.06米,有碑文25行,行存50字,楷體字,尚有魏碑遺風。

該遺址東西長2000米,南北寬1500米,面積約300萬平方米,文化堆積厚1米,暴露有磚牆基、灰坑等遺蹟,是目前山東省發現的最大的北朝遺址。曾經出土南北朝中北魏、東魏、北齊和隋代殘碑斷碣、金銅造像、石刻造像、白瓷素燒佛像等200餘件和暗釉瓷罐、瓶、碗、壺、盤、杯、泥質灰陶瓦當、滴水、板瓦、筒瓦、磚以及北齊和隋代銅錢等大量陶器、瓷器、銅器文物。這些珍貴文物的發現,對研究我國曆史、書法、佛教、文學、藝術等都具有很重要的歷史價值。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三次大發現:一是1976年出土過大宗石刻佛教造像,二是1978年出土了“東方美神維納斯”――青石圓雕菩薩立像,三是1983年出土過數近百金銅佛像,此外還出土過一批白瓷素燒佛像。

1976年,在博興縣張官村龍華寺舊址出土石刻72件,包括造像碑、造像、佛頭、佛座等,紀年像有東魏2件、北齊7件,堪為北朝佳品。造像題材有佛、菩薩、一佛二菩薩、彌勒佛、太子像、盧舍那佛等。單體佛、菩薩多為立像,佛作高肉髻或螺髻,細眉長眼,薄脣短頸,身體平直。著通肩衣,袒右或褒衣博帶,衣紋疏朗而流暢。手作施無畏印、與願印。白玉石像上原飾金,多已脱落,青石像施彩繪。菩薩像戴三花冠或化佛冠(觀世音菩薩)。寶繪垂肩,胸飾項圈與懸鈴,瓔珞交叉於腹部,中間穿璧,帔帛自兩肩垂於體側。部分菩薩為模印白瓷素燒作品。一白瓷菩薩裸上身,斜披絡腋,下著長裙,裙帶交結後下垂,雙手於胸前持寶珠。有背光,雙腿下垂倚坐於束腰階梯形方座上。

1983年,在龍華寺遺址出土鎏金銅造像94件,其中有銘文的39件,最早的為太和年間者5件,年代從北魏太和二年至隋代仁壽三年,歷時四個朝代,長達125年之久,國內罕見,被國內外專家稱作“中國南北朝小型鎏金銅佛像斷代的標尺”。

2006年龍華寺遺址作為南北朝至隋代的古遺址,被國務院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濱州範公祠

範公祠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范仲淹的享堂,地處長山城南、孝婦河畔的河南村,瀕臨河水,古木參天,建築清新幽雅。據《長山縣誌》記載,該祠始建於宋治平二年(1065),系邑人知縣韓澤倡議並主持修建,距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此間歷經朝代更替,時壞時修,最後一次重修是在清道光三十年(1851),距今也已140多年。範公祠坐北面南,分前後兩院,前院為大殿,後院為享殿。

大殿採用歇山式建築,灰磚青瓦,斗拱飛檐,殿內塑有範公座像。大殿前東西兩側,各植銀杏一株,高達10丈。院內還有古槐3株,其中一株樹老幹空,老幹內又生出一株新槐,枝葉繁茂,蔚為奇觀,人稱“懷中抱子”。享殿雕樑畫棟,茂林修竹,清靜幽雅,殿下有匾額兩塊,一為“長白書院”,一為“菜根味舍”。範公祠歷經滄桑,閲900餘年,被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濱州沾化冬棗生態旅遊區

全省農業旅遊示範點(國家3A景區),位於中國冬棗之鄉原產地··沾化縣下窪鎮,距縣城20公里,省道永館路與濱港路在此交會,與205國道相接(相距10公里),向南10公里直抵沾化大高通用航空城,乘縣內鄉村公交可直達景區。景區是以“品嚐沾化冬棗,體驗農家風情,享受自然休閒”為主題,以冬棗採摘園景點為主體的生態農業觀光型旅遊景區。

景區自建立起,以周圍特色性自然與人文景觀, 以“一線”(平於水庫公園··冬棗研究所··張王河汊公園··50裏冬棗長廊··思源湖)、“二場”(東西兩大冬棗交易市場)、“三林”(明星林、博士林、作家林)、“四園”(觀光園、休閒園、市場園、採摘園)為中心,突出了濃郁的冬棗文化,有冬棗嫡祖、天女獻棗(雕塑)、科研科普區、冬棗示範園、棗鄉藝苑以及認養冬棗林等獨具特色的景觀,集觀光、採摘、旅遊、科普、考察、休閒於一體。自1999年以來,沾化縣每年舉辦的冬棗節,吸引了大量遊客。景區主要配套景點有馬武村沾化冬棗生態旅遊採摘區(綜合性生態旅遊服務景點)、東平村沾化冬棗旅遊示範區(高新科技示範樣板區,也是萬畝綠色冬棗栽培三大核心區之一)、 沾化冬棗研究所與渤海高新技術苗木繁育場(擁有目前全國唯一利用組織培養高新技術繁育冬棗苗木的基地)、秦口河和張王河汊(垂釣場所)、思源湖(全縣最大的水庫)、中華第一大冬棗交易市場(全國最大的沾化冬棗交易批發市場)等。

4、中國孫子兵法城

孫子兵法城是以具有千年歷史的宋代棣州古城牆、護城河遺址為依託而投資新建的省內大型人文旅遊景觀,是山東省“一山一水兩聖人”旅遊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全省13個重點旅遊扶持項目之一,2005年獲國家AAA級旅遊項目。

孫子兵法城位於山東省歷史文化名城惠民縣城北側。控制面積達7200畝,形成一個環古城牆、護城河、省道慶淄路、樂胡路三角形的廣闊平坦區域。全部區域劃分為三大部分,共二十個景點。

孫子兵法城主題建築武聖府設計以南京太平天國天王府佈局風格為範本,採用秦漢建築風格,通過多種形式的單體組合,創造豐富的空間環境,為孫子文化的展示造就久遠的歷史氛圍和高雅的內外環境。整個建築羣平面佈局沿中軸線自南向北佈置闕門和十五個大殿,縱向一字排開,全長999m,寬88m。第一大殿取名序殿,用於展示孫子家世和故里惠民歷史文化。第十五大殿取名澤世殿,展示孫子文化的影響、流傳,併兼做後門(德勝門)。中間十三個大殿展示孫子兵法十三篇,各殿分別用十三篇篇名定名。

十五大殿共形成十五個院落,各院落中均有標誌性景觀和個性化綠化特色。第一進院中間安放重30噸的石雕孫子像,從第二至第十五進院,大殿兩側設東西配殿(廂房),以互動性、參與性強烈的娛樂形式展示三十六計。各單體建築通過造型和比例尺變化,創造出豐富的內外空間,同時又通過門廊、道路、橋樑的分隔和聯接,實現各單體間有機結合,使羣體空間即富於變化,又和諧統一。整個建築羣疏密有致,擺佈均勻,佈局嚴謹,中貫軸線,左右對稱。

孫子兵法城南北兩側分別設有主次廣場。正門外的南廣場尤其突顯兵家對陣格調,南廣場面積9180m2,花崗石鋪面,整體對稱佈局,廣場中心是象徵兩軍對壘的中國象棋棋盤,以楚河、漢界為廣場到遊覽區主通道,兩邊縱向佈置棋子狀噴泉,棋子東西各九隻,依陣式排列。廣場東西邊界以綠化灌木植物修剪成城垛狀綠籬,綠籬內側坡面上種植草型盾牌。廣場前方東北角和西北角各設一組“兵器架”式照明燈,十八個燈柱仿十八般兵器形狀而制,廣場南部東西方各設形似編鐘架的高架裝飾燈。廣場南部正中置一座卧碑,正面用中、英文刻“中國孫子兵法城”,背面刻有惠民縣人民政府撰寫的城碑碑文,背部底部設置一個大型盾牌池,池內由各色花草覆面。

武聖府內部總計陳列實物1000餘件,展示戰例200餘例,為了真實再現兵學文化的豐富內涵,內部陳列打破傳統陳列模式,各殿各廂運用大量聲、光、電組成三維動畫多媒體、全景模型、大型全景畫、半景畫、壁畫、雕塑、彩繪、電影資料、特型佈景建築和大量實物、圖片、文字,給遊人以多層次、多角度的審美感受。陳列體系以《孫子兵法》為經線,以《孫子兵法》在各個時期的戰例為緯線,用直觀易見的文物為史證,縱橫交錯,編織出一幅生動鮮活的戰爭史畫卷,給人以生動直觀的兵學文化薰陶。同時,布展陳列空間與燈光色彩諧調運用,燈光上配合各殿內容及形式,營造出即莊重嚴肅又可親可近的藝術氛圍。十五大殿兩側224間廂房除部分用於服務及商務用途外,着重展示三十六計內容,布展及遊覽順序則反向由北向南進行。與十五大殿靜態的風格形成對比,廂內三十六計陳列以動態的形式為主。運用電動顯示、焰火螢光、變形鏡、西洋景故事,虛幻成像、走馬燈、木偶戲、玻璃櫃-、皮影戲等組成一個個活潑生動而又令人刺激的遊戲,使遊人在遊樂戲耍中體會三十六計計理。

3、濱州醴泉寺

醴泉寺位於鄒平縣境西南長白山中,始建於南北朝時期,後圮。唐中宗時,寺僧仁萬重建寺院,時東山有一泉湧出,中宗賜名“醴泉”,醴泉寺即由此得名。 醴泉寺建於羣山環抱之中,坐南面北。大門兩側蹲踞一對石獅,迎門為文昌閣,閣上有殿,塑有文昌帝君神像。殿西有一古鐘,徑口2米,高3米有餘,撞擊之聲,響徹數裏。閣南為大雄寶殿,能容千人。中有釋迦牟尼石像,系一巨石刻成,僅頭部就有1米多高。殿後有東西兩個跨院,東為範公祠、西為三星殿等,整個建築完整和諧,渾然一體。

2、濱州魏氏莊園

魏氏莊園是目前發現的中國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城堡式民居。莊園位於惠民縣城東南30公里220國道南側魏集鎮的魏集村。它是清代布政司理問、武定府同知魏肇慶的私人宅第,建於清光緒十六年至十九年(公元1890-1893年),歷經戰爭洗禮和政治運動衝擊,主體建築保護完好。

魏氏莊園是一組獨具特色的城堡式建築羣落,以其顯著的軍事防禦性建築特徵而與煙台的牟氏莊園、四川大邑的劉文彩地主莊園齊名,並稱“中國三大地主莊園”。魏氏莊園始建於1890年(清光緒十六年),建成於1893年(光緒十九年),系晚清武定府同知魏肇慶的宅第。莊園佔地24613平方米,由城堡式住宅區、廣場、池塘、花園等部分組成。住宅外圍城垣為青磚砌體,南北長84米,東西寬46米,牆高10條米,基寬3.8米,頂寬1.5米。頂部外側為垛口,內側砌築女兒牆,中間為跑道。牆內四周建有12個壁龕式射擊掩體,東南角、西北角建有半突出牆體的碉堡,分上、中、下三層。這些軍事防禦設施在現存的古建築中是十分罕見的。該莊園1977年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濱州鶴伴山

鶴伴山國家森林公園是經林業部批准,於1992年9月建立的國家級森林公園。位於鄒平縣境內,地處鄒平縣與章丘縣交界處,系長白山脈,白雲山系,地形複雜多變,山勢陡峭險峻,溝谷曲折狹長,懸崖絕壁較多,公園內屬北温帶大陸性氣候區,一年四季分明。公園總面積480.1公頃,其中林業用地356公頃。  

森林公園成立後,鄒平縣政府加強了基礎設施建設。主要項目有:建設1000平方米綜合服務樓一座,硬化公路2.5公里;修建2000平方米停車場;建設160平方米公園辦公室,建設三個景亭,隨着旅遊設施的日趨完善和公園對外宣傳的不斷加強。遊人逐年增加,年內旅遊人數達到10萬人次。

Tags:濱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