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國小創新培訓心得體會4篇 國小創新培訓之智慧啟迪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8.26K

本文將分享國小創新培訓的心得體會。我們將探討創新培訓對國小生的重要性,以及培訓中的方法與經驗。通過創新培訓,國小生不僅能夠培養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拓展他們的思維方式。讓我們一起深入瞭解國小創新培訓的魅力和效果。

國小創新培訓心得體會4篇 國小創新培訓之智慧啟迪

第1篇

隨着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工程的不斷深入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教師培養、培訓的要求,開展校本培訓成為了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的重要培訓模式。 一年來,通過開展校本培訓,我逐漸樹立了現代教育的思想觀念,努力優化了自己的知識結構,同時不斷培養自己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自身的專業化發展,努力使自己朝着成為師德高尚、素質精良、能夠適應新課程改革實驗需要的反思型、科研型的教師的方向而努力。

我比較認真地學習了《課程改革與學習主題構建》一書,對其中談到的學習主題很感興趣。於是我採用多種途徑研究了“主題式學習”,並在新課程中進行了探索。

所謂主題式學習(theme based learning)是指學生圍繞一個或多個經過結構化的主題(theme)進行學習的一種學習方式。在這種學習方式中,“主題”成為學習的核心,而圍繞該主題的結構化內容成了學習的主要對象。

主題式學習具有“主題集中,組織良構,利於探究”的特點,我認為在《信息技術》這門課程中引入主題式學習,有利於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提高學習的效率,改善學習的效果,進而有利於新課程的各項目標的達到。 “主題式學習”在教學的組織上有其特殊的要求。教學組織的成敗直接關係着整個“主題式學習”的成敗。由於“主題式學習”不再是單一的某學科或是某一知識點的教學,因此合作也必然成了“主題式學習”的重要形式。在教學中,我經常採用“半開放式”的分小組學習,即全班確定一個共同的內涵豐富的研究學習主題,然後由學生選擇一個在該主題範疇下自己感興趣的研究題目,小組研究的題目可以重複,每個題目往往有二個或二個以上的小組獨立開展合作研究,易於達到“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效果,促進研究水平的提高。由於我執教的是同年級的四個班,所以我還經常鼓勵跨班級合作,起到了較好的效果。

此外,我覺得在“主題式學習”中,作為教師更多地起到了“組織者”、“設計者”、“指導者”的作用。由於《信息技術》的內容具有綜合性、活動性、跨學科的特點,單單依靠學生的個人能力將很難完成整個任務,因此作為教師應加強學生合作的指導。如分工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個人情況,給予適當的建議等。

此外,我覺得“主題式學習”的學習主題和內容的確定,首先是要用好引發學生學習活動的工具——教材,再是要確定好學習主題範疇下的內容——研究題目。“主題式學習”的主要途徑應該是實踐活動“主題式學習”的評價手段可以是建立資源庫。

我想“主題式學習”作為走向最優化的學習方式之一,畢竟是信息時代的產物,又服務於這個時代。它是促進人的可持續發展最重要的學習方式。它讓學生從單一的書本中走出來,從禁錮的教室中走出來,在時代的大熔爐中學習和成長。我們恰當地在《信息技術》課中開展“主題式學習”,定能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課的學習資源,培養學生收集、處理、創造性的利用信息的能力,並通過學生的親身參與和主觀體驗,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使學生獲得新知,提高能力,在加深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理解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基本的道德觀念,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國小創新培訓心得體會4篇 國小創新培訓之智慧啟迪 第2張

第2篇

本學期通過校本培訓,使我們進一步明確教師是課程改革具體的實施者,這就要求教師必須首先改變觀念和方法。

新教材的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其基本理念是突出體現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關注學生的感情、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獲得基礎知識和技能,為其終身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這就首先要求我們轉變教育觀念,不在單純做知識方面的權威,將書本上的知識原原本本教給學生,而應當充當指導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與學生共同經歷知識探究的過程。只要教師的觀念轉變了,才能擺脱舊的束縛,走上創新之路。反而,如果教師的觀念沒發生轉變,即使面對新課程、新教材,仍舊會“穿新鞋走老路”。作為教師,一定要把握好新教材,將課程改革的理念要求貫穿與課程教學之中。

首先,新的課程標準要求在課堂教學之中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及建立一種互動、和諧、教學相長的師生關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做到讓學生自由的想、大膽的想、給予他們以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創新的自由,給他們一片自由的藍天;徹底改變以往的“填鴨式”教學,以學生的自我發展為中心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真正“活”起來,把以教師為主的“一言堂”變為學生積極參與的“多言堂”。 其次,要全面把握新教材的特點。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學生更深入的進入到教材中去,去“感悟”和“品味”教材的內容,通過教師的“引”和 “導”能力而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因此我們要正確處理好課程標準與教材的關係:課程標準是一個要求貫穿於教學中的“綱”是教學的具體內容,是課堂教學的具體依據。

1、認識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已成為我們的共識。關鍵是課堂教學能像過去那樣,不顧兒童的生活經驗和思維方式,採用以灌輸為基本特徵的接受式學習方式,而應帶之以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究、主動合作等新型的學習方式。

2、認識教材。創造性的使用教材,是新課程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並不是有了新課程標準和教材課程改革就能到位了。關鍵的環節還在於教師如何運用教材。

3、教師的角色意識。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許多教師在教學中常常以知識傳授者的面目出現,以管理居高臨下地對待學生。教師不僅是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內容的制定者和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定者,而且是絕對的權威,不容絲毫的冒犯和懷疑。就有這種意識,教師就不可能公正的對待學生、真心傾聽學生的看法和見解、尊重學生的質疑和創新。在教師這樣的角色意識下,學生只能被動的做知識的接受者、儲存者和知識的反覆訓練者。而新的課程改革,要求教學活動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交往意味着人人蔘與,意味着平等對話,教師將有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課程中,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讓位與師生互教互學,彼此間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學不只是一個忠實的執行課程計劃的過程,而是師生共同開發課程、豐富課程的過程,課程實施將變成一種動態的、生動的、發展的、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

課堂開放以後,教師的作用不是削弱而是加強了。教師的目標意識要加強,要從整體考慮課堂教學的育人目標;創新意識要加強,一切從有利於學生的發展出發;合作意識要加強,教師應該走下講壇,走到學生中間,與學生一起探討與交流;調控能力要加強,再開放性的課堂教學中,很多情況是無法預料的,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加強學習,不斷研究課堂調控藝術。由於我對新課程改革學習還很不夠,只能談點粗淺的看法,有待於今後進一步努力學習,才能不斷提高。

第3篇

校本培訓工作是“基於學校,在學校中,為了學校”的培訓,為了切實開展工作,我校在對本校學生的需求進行科學的評估,並充分考慮當地社區和學校培訓資源的基礎上,以學校和教師為主體,開發旨在發展學生個性特長的、多樣的、可供學生選擇的培訓。學校的生命在質量,質量的根基在教師。為了適應教育變革要求,不斷提升師資隊伍的整體素質,保持和提高學校辦學水平,我校在實踐中逐步建立了以課程改革為中心,以課堂教學為載體,以教科研為依託,不斷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校本培訓新機制。培訓計劃秉承和遵循這樣的立意和宗旨,“過去,人們將教師職業比作蠟燭,燃燒並溶化自己,照亮學生。今天,我們將教師職業比作火炬,在照亮學生的同時,點燃同仁。”大家都能在這一立足學校實際的校本培訓中共同成長,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成就教師的職業理想,實現教師的人生價值。四年來,在培訓中,我們立足於學校發展、整體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基於學校的現有條件和基礎,針對學校教師隊伍建設中存在的薄弱環節,開展針對性培訓。

一、轉變培訓觀念。由於絕大多數教師原來所學的教育學是沒有培訓論的教育學,加上“校本培訓”這一概念在我國正式使用的時間並不長,因此,教師對校本培訓的認識難免存在一些偏差。另外,學校、教師和學生過分依賴和迷信統編的教科書。這種傳統的思想上的習慣勢力與校本培訓的現實需求之間存在的強大的反差和深刻矛盾,將對校本培訓的開發帶來觀念、制度層面上的阻力。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我校對教師進行了“校本意識,校本概念”的專業性講座,又通過網絡視頻教育,使教師儘快熟悉了校培訓新觀念。做到人人知人人懂,為後續工作的開展打下了夯實的基礎。我們又多層面拓展課程資源支持校本培訓計劃,校本培訓在師資上堅持以校為本。在校本培訓中,我們對教師的專業精神、專業態度、專業知識和能力等關係到教師專業發展的方方面面給予了全方位關注,如教師的敬業精神、負責任的態度和成長目標等等。普通教師與專家的比較表明,教師的知識不僅有量與質的問題,而更重要的是結構問題——教師所需要的本體性知識、條件性知識、經驗性知識和背景性知識,都是在具體的教育實踐中整合,而專家致力於某方面的研究,見多識廣,經驗豐富,可以給教師提供迅速有效的幫助。

二、在教學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學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教師發展的根據地在學校,教師專業發展需要真實的教育教學情境。教師專業發展的很多品質是在課堂中、在與學生的交流中生成的。學校瞭解教師發展的需求,只有校本培訓,才能真正適合教師成長和發展的需要,使教師成為反思型教師、研究型教師,走上專業化發展的道路。因為每一位教師都有他的優點、長處,也有自己的短處,而校本培訓就揚長避短,很好地解決這類問題。教師長期在學校任教,教師之間、校長與普通教師之間,每人的長處、短處彼此都十分了解。比如,年輕教師課堂經驗不足,不能很好地把握上課的進度、學生學習積極性不能很好地調動等,校長、經驗豐富的中老年教師就可針對這些常規問題對青年教師進行有的放矢的指導,這些指導可以在課堂中、也可以在課堂外、辦公室裏。所以,這樣的培訓模式針對性強,在某些方面可以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課堂是教師教學的主陣地,也是教師成長的主要園地,離開了課堂,教師專業化成長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教師的發展就成了一句空話。學校要求既要把課堂作為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又要把課堂作為教科研的對象,以對課堂教學的研究來優化課堂教學,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以這一思想為指導,學校開展了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課堂教學研究活動。如:教學研究周,圍繞一個主題,如“三維目標的制定”和“有效課堂教學策略的研究”等,這種研究不僅促進了授課教師的教學技能的提高,也促進了全組教師的共同提高。“不打招呼”聽課是我校的一種新聽課制度。目的是幫助老師更好的改進教學,提高教學水平,促進老師更快地成長。主要程序是;沒有事先通知,校長或主任直接走進課堂聽課,講什麼聽什麼,雖説對教師而言有些突然,但這既能證明一個教師的素質也能鍛鍊一個教師的教學水平,我們要聽的就是沒有經過預設的課堂,要的就是一種真實的效果。力爭做到當天聽當天評。評析主要內容有:

一是這節課在實現課標要求方面還存在哪些不足;二是教師備課熟不熟。三是教師本人的教學技能或教學藝術還需要怎樣的改進和提高等等。通過這樣的誠懇地評析,老師得到了直接有效的指導,比自己獨自在教學中“悟”,要來得快,教師也就成長得快。學校還開展了教育教學反思評比活動,即要求教師提高問題意識,善於發現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並對這些問題進行歸因分析,思考改進的辦法和措施。要求每個教師每學期至少寫16篇教學手記,而且必須是自己教育教學實踐中的真實感受,成功的、失敗的都可以寫,都可以分析總結,每年收到老師的手記100多篇。學校舉行了課改研討會,通過這些立足於教育教學真實情景的研究,使老師們感受到教學研究不是抽象的,不是純理論的,離開了實踐的研究那隻能是空談,對實踐毫無指導意義。建立在這樣平台上的研究,更有利於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作為學校管理者應該明確,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積累起來的經驗和教訓,都是教師教育難得的資源,成功的經驗是資源,失敗的教訓也是資源,因而教師的相互學習也是教師成長的重要途徑。為了使老師們有更多的相互學習的機會,學校每月舉辦一次彙報課,通過聽課評課相互促進,共同提高。通過各種形式的研討交流和互相學習,老師們的教育思想得到昇華,教育觀念發生轉變,師生關係有了改善,工作方法有了改進,增強了德育工作的實效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增長了才幹,職業道德和教學水平也得到了相應提高。

三、以豐富多樣的活動積極推進校本培訓向縱深發展。

如開展讀書計劃與讀書心得、撰寫論文和教師手記、聽課計劃與交流活動,學校圖書館每週向學生開放一次,學生可以借到自己喜歡的圖書,或是老師推薦的圖書,每讀完一本書都要寫出讀後感。並積極鼓勵教師撰寫論文,教學反思。在每個學年開展校本培訓的評選活動,根據開展情況給予不同等第的物質和精神獎勵。我校還多次組織觀摩課和“教學開放周”活動,自我加壓,鍛鍊教師,磨合隊伍。

開展以課題為依託的校本培訓。我校積極組織申報國家級教育科研課題,併成立了課題小組,注意課題研究團隊與校本培訓的自然銜接,通過課題研究帶動校本培訓,促進教師羣體專業素質提升五、在校本培訓中一批教師快速成長。得益於校本培訓活動的大力開展,學校領導重視和支持,藉助這一校本培訓的平台,一批教師的影響擴大,業務能力進一步提高.老師們也更大程度地實現了教師職業理想和人生的自我價值。近年來,我校教學成績在全縣均列前茅,部分教師的論文發表在省市縣級刊物。教師是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基礎力量,課程改革的成敗、教育質量的高低都取決於教師隊伍素質的高低。有了一支敬業愛生、精通教學、教風嚴謹、團結協作、勤於研究、樂於奉獻的教師隊伍,就有了高質量的教學,就會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作為學校,只有發展老師,才能發展學生。作為校長,應該把老師的發展放在第一,教師隊伍是辦學的根本,是教育事業的第一資源。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教育形勢的變革,如何通過一系列以校為本的教研製度建立,構建一支既富有科學探索精神,又具有較強的業務水平的敬業樂教的師資隊伍,是各校管理層和全體教育工作者必須共同面對的一大主題。我們將在這一方面繼續加大工作力度,以提高學校辦學水平和質量,實現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第4篇

通過這學年的校本培訓後,我認為新課程中有愛心,有創意,能夠擴展教學資源,對學生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產生影響的具有注重人文關懷的教師。如關於真才實學的老師。也許“給學生一杯水,自己首先得有一桶水”的説法已經有些過時,但若將自己擁有的那桶水變成不斷更新的“活水”,又有何不可?同時,隨着信息時代的到來,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也越來越廣泛,以學生為友,甚至以學生為師都是必然趨勢。只有這樣,才能感染學生勤學善思。也只有這樣才能更和諧地與學生相處,才能成為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認識到高質量的教育來自高水平的師資力量。一所好學校,必有一支精良的教師隊伍。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教師素質更是制約者學校的進一步發展。因此,提高教師素質成為學校工作的的重中之重,而校本培訓又是提高教師素質的重要途徑。我校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和教師隊伍現狀,注重校本培訓,主重教師學習和實踐。努力為教師的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平台。是教師始終處於教育發展的前沿,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提供青春活力。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的。

首先,.以學習理論為主,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在學習和研究中注意理論和實際結合。作為一名一線教師,一定要有先進的理論作指導,才能克服以往教學中的慣性和弊端,才能在課堂教學中融會貫通,將其轉變為自覺的教學行為。由學校制定學習篇目,教師自由分散學習,學習筆記,並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

一邊學習一邊實踐,操作一段時間後,學校組織交流,教師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並進行整改,獲得理論提升再運用,再實踐,再反思。學習中反思,反思中實踐。來提高自己實際理論水平。教師們集中學習與分散學習相結合,系統地學習理論知識。每位教師都記了厚厚的讀書筆記,從中獲益匪淺。學校定期組織教師進行交流,經常會有教師為了某個觀點爭論不休。爭論中,教師們對理論有更深刻的認識,經歷從理論到實踐再上升到理論,進一步指導實踐的過程。從中領會到教育專家的教學思想的深邃,悟到了如何運用到自己的教學方法中,,這種收穫是不言而喻的,不容質疑的。個人結合自己的薄弱點進行學習,彌補集體學習的不足,從而全面提高教師素質。

其次,我們要求教師撰寫課改札記,隨時記錄教學中點滴發現,並選擇身邊具有典型性的事例寫成教學案例。由學校組織教師進行分析,是教師形成分析具體教育事例和活動的能力,不斷強化了教師的自我反思能力,在反思中提高了自己。在這種培訓下,教師的主動性被充分調動起來,教師的觀念發生了改變,出現了一些開拓型的教師。年級組、學科組經常進行現狀調查,分析原因,制定對策。定期組織教師交流,提高了教師對分析和研究具體教育事件和活動的能力,實際上強化教師的反思能力,使教師在反思中提高自己。

因此,我們應該在課堂教學研究與實踐中,經常反思自己的教學活動,根據新課程的理念,樹立新的目標,與時俱進,不斷進取。隨着課改的不斷髮展,校本培訓越來越顯示出其重要作用,我校將進一步探討校本培訓的有效途徑,努力建設一支學習性、研究性的教師隊伍,推動學校進入更為廣闊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