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中班端午節活動方案7篇 兒童快樂歡度端午:中班端午節活動點亮童心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14W

本文介紹了一份中班端午節活動方案。方案中包含了一系列有趣的活動,旨在幫助中班幼兒增加對端午節的瞭解和體驗。通過粽子包製作、賽龍舟等活動,孩子們能夠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並加深對節日的認識。這些活動將激發孩子們的興趣和愛國情懷,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中班端午節活動方案7篇 兒童快樂歡度端午:中班端午節活動點亮童心

第1篇

活動形式:各班通過向家長髮送短信告知家長這一活動,再每班開展走進端午活動。

介紹端午節的由來及風俗。看課件師:端午節在什麼時候?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端午節有哪些習俗?

師:粽子是怎樣做的?需要哪些原料?為什麼會有端午吃粽子這一習俗?

教師介紹粽子,讓孩子介紹自己吃過什麼樣的粽子什麼餡的粽子。

3。在“家園櫥窗”或“網站”向家長介紹此次活動,請家長繼續和孩子講有關端午節的故事。

中班端午節活動方案7篇 兒童快樂歡度端午:中班端午節活動點亮童心 第2張

第2篇

端午節對中班幼兒來説,比較陌生。本活動設計,讓幼兒初步感知一些中國民俗文化,從而激發幼兒對民族文化的興趣和情感,又因為中國民族的文化源遠流長,而中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具體直觀形象,故本活動設計通過包粽子、吃粽子、做龍舟、賽龍舟等,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認識,從而使幼兒愛祖國情感。

圖片粽子,鹽蛋,賽龍舟,屈原等。《過端午》音樂。

(2)介紹端午節的慶祝活動及其意義(划龍舟,吃粽子,掛艾草)

3、讓幼兒回家後給家長朗讀節奏兒歌朗讀《過端午》,分享鹽蛋和粽子,感受節日的快樂。

2、在用直線和弧線作畫的基礎上,嘗試畫出波浪、圓圈等線條來裝飾媽媽的頭髮,逐步提高幼兒控制手部動作的能力。

3、啟發幼兒按照自已的想像,選擇不同線條和顏色給媽媽理髮,表達對媽媽的感情。

1、教師:我們都有自己的媽媽,誰來介紹一下你媽媽長得什麼樣?

你們有沒有仔細看過媽媽的頭髮呢?媽媽有漂亮的頭髮嗎?

(頭髮是直直的'、長長的。頭髮是捲起來的。頭髮前面是直的,旁邊是卷的……)

(有紅頭髮,有黃頭髮,還有的頭髮有點兒黑有點兒黃……)

3、教師:媽媽是在那裏把頭髮理的這麼漂亮的?是誰給媽媽理的發呢?

1、教師:你們看,今天老師把誰的媽媽請到了電視機裏?

2、幼兒欣賞長、短、直、卷的髮型誰的媽媽頭髮上染了顏色呢?

設計髮型前我們要先給媽媽畫張像,媽媽的臉是什麼形狀的?臉上有什麼?

2、教師:示範畫臉你想為媽媽設計一個什麼樣的髮型呢?

教師:現在媽媽有了喜歡的髮型,誰能夠讓媽媽變得更漂亮。

大家都為媽媽設計了漂亮的髮型,我們一起和媽媽和張影留念一下吧。

第3篇

為了感受端午節豐富的文化內涵,激發初步的愛國主義情感。幼兒園設計並組織有關端午節的主題教育活動。現將端午節期間開展“我們的節日〃端午”系列活動方案制定如下:

知道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樂於瞭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感興趣,產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根據幼(安靜校園)兒園實際情況,端午節期間各班開展以下活動:

1、知道端午節的日期,瞭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

2、欣賞端午節傳説中有關屈原的故事,知道屈原是我國古代的愛國詩人。對屈原產生崇敬之情。

1、科學角:投放艾草和菖蒲。陳列不同造型的荷包(香袋)。

2、美工角:放臵製作荷包、五彩線、和製作粽子的材料。1張貼賽龍舟的圖片,屈原的圖片等。

1、和孩子一起收集有關端午節風俗的圖片、資料,向孩子講述端午節的風俗。

2、帶孩子購買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荷包)、鹹鴨蛋等過節物品。

一、跟孩子一起收集有關端午節風俗的圖片、資料,向孩子講述端午節的風俗。

二、帶孩子購買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荷包)、鹹鴨蛋等過節物品。

三、和孩子一起觀看有關節日慶祝活動的報道。(事先準備好通知條,發給家長)

1、知道端午節的日期,瞭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

2、欣賞端午節傳説中有關屈原的故事,知道屈原是我國古代的愛國詩人。對屈原產生崇敬之情。

(四)6月18日(週四)學前班包粽子,大班做荷包,中班折荷包,小班編五彩線。

(五)6月19日(週五)品嚐粽子,掛荷包,帶五彩線,學習兒歌。

第4篇

1、知道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知道其來歷及風俗習慣;

3、知道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激發愛國情感。

師:小朋友們,這是什麼?你們吃過粽子嗎?粽子是什麼樣子的?是什麼味道的'?我們在什麼時候吃粽子?端午節是什麼節日?在端午節人們都要做些什麼?

過渡:端午節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是為了紀念屈原而產生的節日。在端午節人們要吃粽子,賽龍舟,掛艾草。現在我們就一起來了解端午節。

師:你們知道粽子是怎麼製作的嗎?現在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第5篇

視頻(端午節如何包粽子),粽葉,細線,已經弄好的粽子餡,安全剪刀,盆子。

1、導入部分老師:小朋友們好!端午節快到了,老師家裏要來客人,小朋友們説説老師應該做什麼招待客人呢?

老師:小朋友們真聰明,給老師解決了一個大難題,可是老師還有一個大難題,小朋友們願不願意幫助老師啊?

老師:老師家要來好多客人,可是老是一個人包粽子,忙不過來,小朋友們可以和老師一起包粽子嗎?

老師:小朋友們真好。可是你們知道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嗎?(小朋友有的回答知道,有的回答不知道。)小朋友知不知道都沒有關係,下面來和老師一起一起看一個動畫片,大家就都知道了。

2、觀看視頻,瞭解端午節由來以及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老師:看了動畫片,小朋友們知道為什麼端午節會吃粽子了吧?小朋友們回家後可以講給爸爸媽媽聽聽看。下面我們再看一個視頻,看看粽子怎麼包,完了小朋友們可要幫助老師喔。(放視頻)老師:小朋友們,看看那你們前面都有那些材料,現在我們就要用這些材料包出又香又甜的粽子。大家一起來。老師先給大家示範一下。

(提醒幼兒注意安全使用剪刀。通過視頻學習及老師的'示範,部分幼兒能自己摸索着包出一個大概,對於還不會或者無從下手的幼兒採用同伴幫助及老師指導,確保每個幼兒都參與到活動中)老師:哇,xx粽子真好看,大家快向他學習,看看他是怎麼包的,怎麼才能包的又好又快。

老師總結:哇,小朋友們真是能幹,包的粽子讓老師忍不住要流口水啦。這下老師不用擔心沒法招呼客人了。謝謝小朋友們。希望大家能度過一個愉快的端午節。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粽子香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

告訴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包粽子吃,並給爸爸媽媽講述端午節的由來,度過一個充實而有意義的端午節。

第6篇

1、知道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初步瞭解其風俗習慣,如:吃粽子、掛艾草、划龍舟等。

1、請家長收集有關端午節的資料、信息粘貼在活動區、帶一些相關物品如艾草、香包等。

1、交流有關端午節的經驗,知道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初步瞭解其風俗習慣。

引導幼兒觀察活動區裏有關端午節的圖片、資料,看看自己帶來的艾草、香包,説説在家裏是怎麼過端午節的,為什麼要過端午節。

小結:端午節也是一家團聚的日子,到了這一天人們都要吃粽子、插艾草、縫香包、賽龍舟等。端午節與春節一樣是我們的`傳統節日。

引導幼兒用橡皮泥分別團圓成大小不同的顆粒,當作米、豆、棗餡,用各色卡紙剪成長條將“米、豆、棗餡”包裹起來。

第7篇

1、知道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樂於瞭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

2、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感興趣,產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1、知道端午節的日期,瞭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

2、欣賞端午節傳説中有關屈原的故事,知道屈原是我國古代的愛國詩人,對屈原產生崇敬之情。

①五月五,是端陽;龍船雙雙鬧長江;兩邊坐着划船手;中間坐着打鼓郎;咚咚鏘;咚咚鏘;咚咚咚咚鏘。

②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③五月五,過端午,賽龍舟,敲鑼鼓,端午習俗傳千古。

④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端陽處處祥。

⑤雄黃酒,灑庭户,小孩頭上畫老虎。一,二,三,四,五,家家户户過端午。

1、科學角:投放艾草和菖蒲。陳列不同造型的荷包(香袋);

2、美工角:擺放製作荷包、五彩線、和製作粽子的材料;張貼賽龍舟的圖片,屈原的圖片等;

1、和孩子一起收集有關端午節風俗的圖片、資料,向孩子講述端午節的風俗;

2、帶孩子購買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荷包)、鹹鴨蛋等過節物品;

1、知道端午節的日期,瞭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

2、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產生初步的興趣,對屈原產生祟敬之情。

4、簡單瞭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1、請家長為孩子講述端午節的有關風俗,如吃粽子、賽龍舟、掛香袋、系長命縷等,並收集有關的`圖片、資料。

4、有條件的幼兒園可準備有關端午節慶祝活動的錄像。

1、交流經驗。提問:端午節是哪一天?這一天要吃什麼?戴什麼?進行哪些活動?藉助圖片和實物,在寬鬆的氣氛中,師幼一起交流所獲得的關於端午節風俗的經驗,教師作適當補充。

2、瞭解端午節的由來。提問:你們知道端正午節為什麼會有這些風俗嗎?如果有幼兒知道,請該幼兒來講述。

3、講述屈原的故事。教師藉助《小朋友的書》給幼兒講述屈原的故事和吃粽子、賽龍舟的由來,激發幼兒對屈原的崇敬心情。

5、觀看有關端午節慶祝活動的錄像,瞭解節日的民間慶祝活動。

幼兒邊品嚐粽子,邊觀察粽子的外形、用料、包裹方法等。

(注:有關端午節的風俗見《教師資料手冊·科學社會》分冊)

教師要做幫助學生架設生活與教材的橋樑,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並參與其中,推動學生深入的瞭解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