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科學教學計劃集合6篇 精益求精:科學教學計劃彙編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58W

科學教學計劃集合是一個專為教育工作者和學生設計的網站,致力於提供科學教學相關的資源和計劃。在這裏,您可以找到各個年級和主題的科學教學計劃,為您的教學提供有力的支持。無論是初級學生還是高年級學生,無論是生物學、化學還是物理學,我們都會找到適合您的教學計劃,幫助您成為一名出色的科學教師。

科學教學計劃集合6篇 精益求精:科學教學計劃彙編

第1篇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教材由“生物與環境”、“光”、“地球表面及其變化”、“運動和力”四個單元組成。

?生物與環境》單元從內容上分三個部分:通過“綠豆種子發芽和生長”、“蚯蚓的選擇”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環境的關係。第二部分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生態羣落中生物之間的食物鏈和食物網,並通過生態瓶的製作、觀察,探究生物羣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關係。第三部分內容,是把以上認識拓展到自然界,通過典型事例的分析,認識到保護大自然、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光》單元首先引導學生們觀察光的傳播(直線傳播和反射)特點及其在生產和生活中的運用;接着指導學生認識許多光源在發光的時候也在發熱,太陽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熱源。陽光下物體得到的熱與受到的光照強弱有關係,也與物體本身的性質有關係。最後通過製作太陽能熱水器綜合運用相關知識。

?地球表面及其變化》單元內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認識地球表面總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脈、高原等地形及特點;二是地形地貌變化及發生原因。讓學生知道是地球內部的運動,是太陽、流水、風、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運動和力》單元內容可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彈力、反衝力,讓學生用這些力作動力使小車運動起來,並研究動力的大小與小車運動的關係。第二部分學習測量力的大小,認識力的單位,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準備。第三部分認識摩擦力,研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第四部分動手實踐,設計和製作一個小車。

本學期教五年級科學,隨着孩子的成長,也經過了兩年的科學學習,他們有了一定的科學思維方式,對科學探究過程有所瞭解,並能運用這一方法解決問題。但前兩年的學習相比,本期課外實踐活動增多,對觀察和記錄的要求很高,還需要長時間地觀察和記錄。要求孩子有耐心、細緻的學習態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識比較抽象,和以前所學相比,難度較大。

1。整體學習狀況:整體學習比較認真,並善於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並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

2。已有知識、經驗:大部分學生的科學常識缺乏,科學探究能力也較弱。家長和某些教師偏重語數教學。

3。兒童心理分析:對周圍世界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國小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國小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1。五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過程與方法技能,如觀察、記錄、簡單實驗等,本冊將引導學生經歷更為完整的探究過程。

2。通過學習讓學生強調實驗前後的推測、解釋要有充分的依據。

3。掌握控制變量實驗的技能,並學習實際控制變量實驗。

4。運用模擬實驗探究自然事物發生的原因、變化及規律。

5。面臨幾次較長期的觀察研究活動:能用線條、符號、圖畫、文字等方式記錄觀察現象,用柱狀圖、折線圖處理數據,並認識到重複實驗的意義。

6。通過學習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使學生從小養成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學習興趣,重視科學與技術的聯繫。

教學重點:重視學生親歷科學探究活動,注重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培養國小生的科學素養。

教學難點: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

1。首先加強教師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平時要充分利用空閒時間,認真學習新科學課程標準、科學教材,認真鑽研科學教法學法。

2。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在課堂上創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徵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採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3。充分利用好學校的科學實驗器材,取得學校的支持,再購入一批和教材相配套的器材。

4。注重學生課外的拓展研究,不應只停留在課堂教學內,要將學生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科學課的學習從課堂延伸擴展到活動課程,擴展到家庭和社會。

5。注重評價對學習和教學的促進作用,以平時表現和科學記錄本為主要方式,關注形成性評價,使評價滲透在教學過程中,更好的隨時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

6。注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把科學探究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與科學知識目標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技能與社會生活相聯繫,逐步形成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

科學教學計劃集合6篇 精益求精:科學教學計劃彙編 第2張

第2篇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由“沉和浮”、“時間的測量”、“熱”和“地球的運動”四個單元組成的。教學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提供足夠的材料讓學生在動手動腦中完成探究任務。

(2)幫助學生把現象、數據轉化為證據,利用證據得出結論。

(3)科學概念的構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長時間的學習才能達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要急於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礎,讓學生的認識沿着概念形成的規律發展。

(4)本冊有許多動手製作的項日,一定要讓學生親自經歷製作的過程,只有在手腦並用的過程中,才能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1)第一單元沉和浮: 學生從物體的沉浮現象開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動中,探尋物體沉浮的規律,研究影響沉浮的變量,最後形成有關沉浮現象的解釋: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關係解釋沉浮現象,二是從密度的層面解釋沉浮現象。

(2)第二單元時間的測量: 學生製作計時工具並進行觀測和測量,瞭解人類計時儀器的發展史,及對“時間”的認識發展過程。認識計時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計時工具的發展對人類生活和發展的影響,感受人類為了不斷改進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3)第三單元熱: 學生在三年級“温度與水的變化”的基礎上,將繼續觀察熱量變化過程中產生的物體的熱脹冷縮現象,觀察熱量在物體中傳遞的現象,探索熱量傳遞的規律,發現物體的導熱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應用也是不同的。

(4)第四單元地球的運動: 讓學生經歷人類對地球運動的探究過程,學習基於可觀察到的現象和事實,運用相對運動、參照物、模擬再現等原理和方法進行推理、論證,不斷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終認識地球運動(自轉和公轉)的模式。

小石塊、泡沫塑料塊、回形針、蠟燭、帶蓋的空瓶、蘿蔔、橡皮、木塊、小刀、透明膠帶、大小相同輕重不同的球、輕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體、玩具潛水艇、橡皮泥、刻度量杯(底部帶定滑輪)、鈎碼、墊圈、彈簧秤、馬鈴薯、酒精燈、木夾子、食鹽、白糖、燒杯。

鐘錶、小木竿、自制日暑、量筒、塑料瓶、鐵架台、螺帽、細線、木條。

温度計、塑料袋、熱水瓶、氣球、水槽、試管、燒杯、燒瓶、橡皮塞、玻璃管、金屬熱脹冷縮演示器、酒精燈、鐵架台、鐵片、火柴、蠟燭、各種材料製成的杯子和調羹、毛巾、泡沫塑料塊。

乒乓球、手電筒、地球儀、鐵架台、演示用時區圖、陀螺。

通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科學本質有一定的瞭解,科學素養得到相當的培養,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不過兩極分化很明顯。優等生表現出對科學濃厚、持久的興趣,科學素養髮展態勢良好;後進生對科學有種擔憂感,隨着年級的升高,課程難度值增加,學習態度不夠認真,加上對科學學科的認識不足,認為本學科不重要,輕視,造成科學素養髮展態勢一般。

我所任教的班中,總體上課堂紀律好,好奇心強,且思維活躍,科學的探究欲強,但思維有些侷限,發言不積極,表現慾望差,兩極分化比較明顯。應特別注意培養,形成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在探究中學到科學知識,培養探究能力,提升科學素養。

1、本冊教科書設計了許多探究活動,這對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是很有幫助的,教師要發展學生識別和控制變量的能力,繼續學習運用對比實驗進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導學生及時記錄實驗現象,進行分析整理,轉化為證據,用科學探究活動幫助學生逐步建構科學概念。

2、在國小階段,學生的思維將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五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仍然需要直觀形象的支撐,因此在思維發展的過程中,我們要從現象和事實出發,幫助學生進行概括總結,得出結論,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3、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應該基於對證據意識的培養上,使學生能夠不斷地尋找證據來支持自己的假設,通過理性的思考和大膽的質疑,來發展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1、瞭解學生對所學科學問題的初始想法,特別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的想法。

2、指導學生反覆進行控制變量的實驗。(控制變量實驗要加以指導)

4、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語描述觀察到的事實和現象。

5、引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

8、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第3篇

本冊教材遵循《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內容的選編上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順應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基礎性的、淺顯的科學活動作為學生探究活動的主題,同時注重對科學探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科學知識的整合。以國小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構建單元,做到了“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為讓學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發展自己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做計劃如下:

本學期三年級學生二個班。這些學生是新課改後的學生,視野雖然比較開闊,但是,在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以及聽課的技巧相對不如課改前的學生。課堂上看來很活躍、很熱鬧,但是學生對問題的深入思考方面卻非常缺乏,動手實驗時,常常是在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計劃有目的的去玩,想出辦法了再玩。因此學生課堂上常常表現的是玩完後,一問三不知,因此針對這種情況,本學期的科學課要對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要對學生主動探究科學知識的能力進行專門的訓練,發展學生們的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學期中我要從抓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入手,在小製作、小種植、小實驗、小調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結合科學課的新課程標準,合理的運用電教媒體,創造性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把科學課的新課程標準落實到科學教學中去,使科學教學進入到一個走進新課程改革的新時期。

(1---5)課,以學生玩玩具的生活經驗為線索展開,拓展到了解身邊熟悉的、常見的事物,教材中設計了豐富多彩的學生感興趣的探究活動,通過親歷活動,使學生“走近科學",初步感悟到身邊處處有科學,生活離不開科學的道理。

(6---9)課,以“學生對身邊事物已有的觀察、認識”為引領,進一步認識身邊的物體,解釋觀察到的現象,探索其中的奧祕,初步掌握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驟,為學生親歷科學提供一把入門的鑰匙。

(10--14)課,以“學生對天氣的親身體驗"為線索,進行觀察、記錄、整理、製作等探究活動,增強學生觀察身邊科學現象的意識,培養學生樂於探究身邊常見科學現象的情感,意識到探究科學可以從身邊的科學現象入手。

(15---19)課,以‘‘學生對水已有的認知"為線索,通過讓學生了解自然界中水資源的分佈、欣賞自然界水體的美麗、瞭解水的三態、認識水中物體的沉浮、進行水的多少的比較、認識水的壓力等各種探究活動,層層展開,逐步推進,使學生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體驗科學探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瞭解、認識水的'特點。

(20.-22)瞭解空氣在哪裏,空氣的成分,我們需要清新的空氣。

(23、24)課,以“學生對玩具的認知’’為線索,引領學生嘗試自主運用已經掌握的科學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識,解決生活中形象、直觀的具體問題,包括較為簡單的器具的拆卸與組裝,簡單工作原理的探究,中期的植物種養,植物外部特徵與生長情況的觀察,以及生活中其它與兒童成長密切相關的問題的初步調查、瞭解等,初步培養學生“模仿與製作’’、“拆分與組合’’的動手能力,及認真細緻、善於思考、善於動手實踐的科學態度,使學生意識到科學技術與社會的密切聯繫。

從科學課特點出發,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線索切入到基礎性的、規範的科學探究活動之中。教材主要圍繞“走近科學”、“親歷科學"、“自主探究”三個專題選擇內容,遵循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既注重知識的傳授,更注意探究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獨立操作中觀察、思考,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有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

周次日 期內 容19月3日—9月7日1玩具裏的科學29月10日—9月14日2我們周圍的動植物3科學在我們身邊39月17日—9月21日複習49月24日—9月28日4怎樣認識物體5給文具分類510月1日—10月7日6哪杯水熱水7水温的變化610月8日—10月12日8哪杯水多9有趣的不倒翁710月15日—10月19日複習810月22日—10月26日10認識水11有趣的浮沉現象910月29日—11月2日12改變浮和沉1011月5日—11月9日13水面的祕密1111月12日—11月16日14水往高處走1211月19日—11月23日複習1311月26日—11月30日15天氣與生活16今天的天氣1412月3日—12月7日17我的雨量器1512月17日—12月21日18我的風向儀19一週的天氣1612月13日—12月19日複習1712月20日—12月26日20空氣在哪裏1812月27日—1月2日21空氣的成分191月3日—1月9日22我們需要清新的空氣201月10日—1月16日複習211月17日—1月23日複習221月24日—1月30日學期結束工作,1月26日(農曆十二月二十三)寒假開始

(一)注重學生平時的製作能力、觀察能力與實驗探究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中去探究學習科學知識知識,並在作科學的過程中學科學。

(二)成立互助小組,由班級中優秀學生輔助學困生。

(三)建立學習組織,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讓每個人盡到自己的努力。

從學生的探究性學習過程入手,以實驗為主,社會實踐為副,力爭讓學生從親自動手實驗,把課程提出的一些日常生活現象運用電教媒體進行再現,精心設計問題情境讓學生以實驗方式加以驗證,並對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現象進行思考,寫出觀察報告。同時注重學生的探究性學習的精神培養,及過程的培養。

根據學校及教研組的安排開展聽評課活動,採取個人講課與聽課相結合的方式,講公開課不少於1節,聽課不少於15節,學習他人先進的教學經驗,提高授課水平。

根據學校及教研組的安排:第九周拆裝玩具 第十四周 科學探索故事

第4篇

以教育部《中國小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為指導。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瞭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本套教材是青島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術》。 教材中設有一些固定欄目。[閲讀與思考]欄目是給學生提供了與知識、技能、情感和價值觀相關的問題情境,引發大家進行思考,進而引出個性化的問題,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為下一步的學習做好鋪墊。 [學習目標]明確了本單元的知識目標、技能目標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學習與探究]本欄目設置了範例精講、加油站等是基本知識和技能學習的主要環節。 [實踐與創新]學生可在學習過程中靈活運用基本知識與技能、進行自我評價。[我的收穫]本欄目是引導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進行總結。教材注重培養學生探究信息技術的興趣,通過一些學生感興趣的主題探究活動,培養學生信息收集、加工、分析問題、語言表達、與人協作等方面的能力。

本學期七年級共八個班,據瞭解,個別學生的家裏有電腦,而且大部分學生在國小學過計算機,對計算機知識有了一定的瞭解,也掌握了一定的操作,學生對信息技術這門學科比較感興趣。但從學生上課情況看來,學生的水平參差不齊,各人接受水平不一,所以今後要做好培優輔差工作。同時,學生都還是小孩子,心態好玩,自我控制能力比較低,所以在上課時,還要注意各班的上課紀律,讓他們養成良好的上機習慣,保證上課順利進行。

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及其應用對人們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方面的問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時代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擬定本學期教學目標: 教學強調基礎知識,重視教學方法、教學技能;注重教學生動形象,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提高教學效果,課堂中注重小組互助合作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加強學生上機實踐操作管理和引導教育加強學生上機紀律管理,完善機房管理條例,約束學生不良行為、組織優勢生輔導後進生上機實踐操作,實現小組互助合作學習與教學。

第5篇

科學教學是學生提高整體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本計劃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養為目的,為我校科學教學成績的全面提高而努力。

(一)加強學習、更新觀念,提高教師科學素養以及教育教學理論水平,深層次把握科學教學的真諦

1、認真學習和鑽研《科學課程標準》、系統鑽研新教材,既有科學課程理念性、學術性思考;又有科學主題教育形態性研究。

2、認真學習和鑽研有關有效教學策略和教學評價的理論和經驗。

3、認真學習和鑽研有關研究性學習、校本課程開發和推進校本教研的理論和經驗。

1、傳統教研方式,調動教師參與教研的積極性,指導教師自主開展教研活動,充分發揮科學學科的研究與輻射作用,提高教研質量。

2、以各種形式,靈活、有效、充分發揮科學學科的引導功能。

探索國小科學學科課題研究的原則和方法,提高課題研究的實效性。應以課堂教學、課程建設等具體問題為着眼點:強調結果價值與過程價值並重,提倡“過程即成長”的行動理念。

(四)積極參加新課程培訓、調研、專項協作等多元活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1、認真參加各種形式的、行之有效的新課程培訓活動,引導教師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提升課程意識和課程實施水平,為新課程實施提供有力保障;

2、認真參加《科學》課程標準、新教材的學習和培訓活動,引導科學教師明確科學學科課程的方向;組建學科性研究小組,攻克難關,提高課程理解能力;

3、根據市、縣教研室有關規定,有關學科組織教師教學能力競賽、學科評優活動;

4、根據市教研室有關文件精神,組織好全國、省、市有關學科競賽。

(五)重點加強科學教師的培養,探索教師培養的'新途徑、新方法,加強科學教師隊伍的建設

1、以科學教師為主體,以課題研究為切入口,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為主線,加對青年科學教師培養力度。

2、有目的地開展“傳”“”“帶”和交流活動,促進教師健康成長。

(六)提高研究能力帶動學校科學教學水平的穩步提升。

1、加強科學教師自身的理論學習,確立自身的研究方向和專題,提高專業研究水平。

2、科學教師苦練內功,不斷增強服務意識,提升服務能力。

3、注重新型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走出課堂,親近自然,拓展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豐富德育教學的內涵。

4、根據學科特點,開展四年級科學興趣小組活動,做到有計劃,有活動,有記錄,培養學生獲取科學知識的能力和科學探究的興趣。

5、實驗室工作人員做好實驗儀器的保管使用及實驗登激作。

活動目的:為進一步發展學生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以及膽想象、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培養孩子成為親近自然、珍愛生命、熱愛家鄉,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意識。

活動內容:低年級學生可以全員參與,創作出與科學有關的敢於膽創新,有意義的畫作。優秀作品頒發獲獎證書。

活動目的:為了進一步增加學生的動手能力,讓他們從小養成善於觀察,敢於思考的能力。通過開展科學發明活動,使學生感受到科學就在身旁,是鮮活的,並把所學知識運用於發明創造中,注重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活動內容:學生可以利用身邊的物品,自己設計創作,進行科學小發明。內容體裁不限,優秀作品會在全校進行展出。

第6篇

本學期工作指導思想:繼續貫徹新課程理念,推進課程改革,加強國小科學教育教學的研究;圍繞我校課程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展開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動,提升科學教學的教研質量與教研水平;實施專業化指導與學術性。

本學期工作的主要任務:改進和完善教學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努力建構民主、開放、高效的教研機制。確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充沛提高教學的積極性,緊緊圍繞課程實施中的基本問題,深入而全面、紮實而有效地展開,羣策羣力、一起研討。

(一)加強學習、更新觀念,提高教師科學素養以和教育教學理論水平,深層次掌握科學教學的真諦。

(1)認真學習和鑽研《科學課程規範》、系統鑽研新教材,既有科

學課程改革理念性、學術性考慮,又有科學主題教育形態性研究。

(2) 認真學習和鑽研有關有效教學戰略和教學評價的'理論和經驗。

(3) 認真學習和鑽研有關研究性學習、校本課程開發和推進校本教研的理論和經驗。

充沛發揮教研工作對於發明性地實施新課程過程中的核心功能和原動力作用,充沛、全面解讀《科學》課程規範,切實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學校課程建設能力。

1、改革保守教研方式,積極參與教研,與教師一起協商、平等對話,自主開展教研活動,充沛發揮全體科學教師的作用,提高教研質量。

(三)以教育科研為先導,以課題研究為抓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1、探索國小科學學科課題研究的原則和方法,提高課題研究的實效性。以課堂教學、課程建設等具體問題為着眼點:強調結果價值與過程價值並重,提倡"過程即生長"的行動理念。

2、發動全體科學教師積極參與上級開展的各種重點課題研究活動。

(四)認真參與新課程培訓、調研、專項協作等多元活動,促進自身專業生長。

認真參與各種形式的、行之有效的新課程培訓活動,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提升課程意識和課程實施水平,為新課程實施提供有力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