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生活文化感想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6W

  生活文化感想

一位挑着貨物上山的挑夫,肩負着上百斤的重擔,汗流浹背,攀援向上。多年的勞累化成深深的皺紋, 刻在他的臉上。黑黑的皮膚,紅一片紫一片的肩脖,讓人心生憐憫。以下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生活文化感想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閲讀,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生活文化感想

生活文化感想一

俗話説:“百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在中國這塊幅員遼闊的土地上,因受氣候、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面原因的影響,各地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獨特的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外地人對此十分好奇,提煉出來後,稱之為“八大怪”現象。看看四川有哪八大怪:

第一怪:“不泡茶館把病害”——成都的茶文化獨樹一幟, 成都人在悠閒自得地喝茶中打發着小日子,好不愜意。

第二怪:“到處擺起麻將賽”——也不能天天光往茶館裏跑呀,沒事打打小牌,掙點零花錢,關鍵是圖一樂。

第三怪:“成都粉子惹人愛”——成都慣稱“粉城”,天府之國美女如雲,據説這裏的女子就是惹人愛。

第四怪:“耙耳朵男人美女愛”——耙耳朵的男人就是怕老婆的男人,沒想到,四川的女子不光長得好,對付男人也是有一套的。

第五怪:“一日三餐吃泡菜”——物產豐富的成都為何要這麼吃呢,真怪。

第六怪:“串串便宜又自在"——成都的麻辣燙那是一絕,好吃不貴,真的實惠。

第七怪:“太陽出來堆倒曬”——成都的霧看樣子也不少,要不然人家怎麼總唱“太陽出來喜洋洋"嘛。

第八怪:“騎車上班比打的快”——成都也是個繁華的大都市嘛,也不免有些都市病,交通擁堵大概是個大問題。

進山時碰到一位揹着竹簍的年青農婦,一副純樸、熱情的樣子。邊走邊跟我們聊天,講姑娘茶,媳婦茶,婆婆茶等當地習俗。見我帶着旅行杯,問有茶水嗎?不等我回答,便打開杯子,倒了一杯蓋開水,一飲而盡。想起導遊要求我們不要隨便跟山上村民講話的交代,同行的遊伴們也用動作提醒我,但是我卻不以為然,我寧願相信人性中更多的是那些美好的東西。在很多的時候,我們總是像刺蝟一樣小心防範着別人,本着“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的心態行事,不是生活得太累了嗎?難道眼前這山姑也會騙人?果不其然,她從揹簍裏拿出半包未封口的茶葉。

我想是推銷吧,未等她張口就急忙推阻。她卻笑吟吟地説:“這是自產的半成品茶,送給遠方來客嚐嚐鮮。”我推卻不過,給她一張10元的票子,她扔回我面前,飛一樣地跑了。望着那姣美的背影,我聯想頗多。誠然,我們的周圍還存在着冷漠、虛偽、 奸詐,從新聞媒體中也常常看到假、醜、惡的社會現象,但人世間從不缺少真、善、美,眼前這區區小事不就是明證?在地震、洪災中湧現出來的一件件一樁樁人間大愛更是鐵證!

下山的時候,迎面看到一位挑着貨物上山的挑夫,肩負着上百斤的重擔,汗流浹背,攀援向上。多年的勞累化成深深的皺紋, 刻在他的臉上。黑黑的皮膚,紅一片紫一片的肩脖,讓人心生憐憫。扁擔下壓的那一塊肉瘤,滲出紅紅的血絲。在這危崖陡坡, 徒手的遊客都累得氣喘吁吁,何況負重的挑夫。然而他卻笑呵呵地疾走如飛,口中還哼着“挑呀挑過山喲,挑呀挑過水喲,一日復一日呀,走走又停停……",聽來像是費玉清的《挑夫》之歌。挑夫,祖國各地的名山大川都有他們的身影,不可想象, 整日勞作的他們,承受着如此的艱辛抑或是快樂。

他們像是一尊尊活動的塑像,靜默無語穿梭在遊客的夾縫中,成為山川中另一道“景觀”。小到一瓶泉水,大到衞星信號傳輸設備、纜車索道的大型工程建設,無不浸透挑夫們的汗水。隨着景區建設的逐步完善,尤其是纜車索道的建成,挑夫已日漸其少,然而又不能完全離開他們。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無奈地離去,只有少數人還在堅守,仍然延續着人類最原始的勞作狀態——肩扛腰背,用體力來獲取生存。疲憊不堪的我仰視着挑夫矯健的背影,想起上山時看到一副滑竿抬着一個戴墨鏡叼香煙的青年吭嗟前行的一幕,想起重慶街頭包攬雜活便民服務的杆兒軍,不由心生感慨。“亡, 百姓苦。興,百姓苦。”辛棄疾所言不假,無論何時何地,最辛苦的,都還是生活在最底層的勞苦百姓。

生活文化感想二

端午情濃,粽葉飄香。伴隨大街小巷氤氲着的粽子清香,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如約而至。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這是舊時流行的描寫端午節的民謠。可見,端午節是多麼重要的傳統節日,而且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已經沿襲了兩千多年。

端午節,本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後來,楚國詩人屈原於農曆五月五日投江自盡,就變成紀念屈原的節日。傳説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裏,説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人們見後紛紛仿效。後來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此後,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吃粽子、賽龍舟等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包粽子吃粽子,已成為亙古不變的習俗,成為最隆重的節事。

端午前夕,在鄉下老家,人們提前趕集買回來大捆粽葉和足夠的糯米。待到五月九年級這天下午,奶奶、媽媽等農家煮婦都會把米提前洗好、泡好,足足泡一夜;初四上午就開始包粽子:將粽葉做成漏斗狀,填糯米、壓緊實、封口、扎捆,忙得不亦樂乎;孩子們則圍繞在大人身旁盡情玩耍。不經意間,一個個稜角分明、捆紮結實的粽子就裝滿了一大盆。然後等到傍晚,就用大鍋煮,煮到一定火候時,再放入六至十個雞蛋,一股清香撲鼻而來。我有時也幫忙拉風箱燒火,為的能早點吃上熟粽子和雞蛋。

蘸着白糖吃粽子,真是爽!聽奶奶説有種習俗,粽子鍋煮出的雞蛋小孩吃了不會生病,而大人是不捨得吃的。那年代在農村吃雞蛋,簡直是一種奢侈,因為平時是吃不到雞蛋的;雖然家裏養了幾隻蛋雞,但是雞蛋是用來換油鹽醬醋等日常生活用品的。所以,眼饞的我像餓貓見了魚似的,一口氣就吃光一個粽子和兩個雞蛋。記得,上國小二年級的端午節那天,同學偉偉捎了兩個大鵝蛋來到學校,可把我饞壞了,我忍不住向他要了一個鵝蛋,當場就狼吞虎嚥地吃掉了,接着就有同學喊我“饞貓”。後來,媽媽知道了這件事,和藹地教育我:“人家的東西不能要,人窮志不窮啊。”後來,媽媽給我買了幾隻小鵝放養。放學後,我便帶領小夥伴到野外河畔去放鵝,盼望早日吃上鵝蛋。從此,我就有了“鵝長”的雅稱(我還封要好的夥伴大波為“副鵝長”),這個職務可比現在單位的“科長”來的容易,而且神聖吧……

每逢佳節倍思親。端午時節,在外地的家人都説家鄉的粽子最好吃。是的,許是應驗了這一句話:美不美家鄉水,親不親家鄉人。記得,六年前端午節的頭一週,在臨沂定居30多年的發小雷雷,突然來電話説:“想吃老家的粽子了。”我便打電話告訴了鄉下母親。沒想到,第三天午後,母親就把煮好的粽子分裝到兩個袋子裏,讓客車司機捎到縣城,我雙手接過粽子,感覺沉甸甸的;此時,天地間雨正綿綿。我帶上一袋粽子,騎上電動自行車,冒着雨飛快趕到火車站,卻被淋成了落湯雞;我讓一位朋友通過火車把這份粽子帶到臨沂,轉到了發小雷雷手中。晚上,他打來電話説:“雖然城裏有各種各樣的粽子,但還是老家的粽子最好吃呀!”然後,我們便回憶起兒時過端午的情景,很是懷念那個時光......

端午節,佩戴香荷包和五色線也是重要的習俗活動。節前,姥姥靜坐在堂屋門口,戴上老花鏡小心翼翼、一針一線地為我們縫製香包,把對孩子的愛縫進那個小小的香包裏。一會兒功夫,一個精緻漂亮的香包就呈現在眼前了,叫人歡喜,樹上的喜鵲也“喳喳”叫好。在端午節早晨,大人要把這些香包給孩子佩戴身上,希望香包的香味和小動物可以驅邪袪病,祈福延壽。多年後,姥姥老了,眼睛和手勁都跟不上了。後來,便是妗子為我們縫製香包了。妗子是個啞巴,但是心靈手巧,十里八鄉的都知道她針線活兒好。妗子做香包更是一絕,不經意間,布布片片在她手裏魔術般的變成了新穎別緻的紅心形、壽桃形等形狀的香包,無論是繡的“雞”還是“魚”,都栩栩如生,十分可愛。她還會用紅黃綠藍紫五彩線給紅心上做成彩穗子,用手比劃着,悄悄地掛在我們的脖上,大家都露出幸福的微笑。歲月無情,妗子也老了,後病逝於2019年春天。

端午節的清晨,各家大人起牀後第一件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脖子和腳腕上拴五色線,聽老人講五色為吉祥色。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説話,十分虔誠。我穿上新衣服,手腕腳腕帶上五色線,胸前佩帶香包,走到哪裏都有讚美聲。五色線不可隨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裏。據説,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節後把五色線扔到河裏,意味着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由此可以保佑兒童安康。期間,我常常跟夥伴們來到村子東河裏,一絲不掛地泡在水裏嬉戲玩耍、逮魚摸蝦,樂此不疲。那時的河水雖然微涼,卻是那麼的清澈喲。有一次,我抓到了一條大鯽魚,興奮而迅速地跑回家把它放進水缸裏,鄰居們聽説了都前來觀賞大魚,直誇我厲害,我感到一陣自豪。

另外,端午還有在家中貴重物品上掛平安符,挖艾草插在門楣上,用艾草泡水洗臉等習俗。物換星移,隨着年齡的增長,兒時過端午的這些情景也漸行漸遠。

端午,是一個既讓人高興又令人深思的節日,五味雜陳,不知該快樂還是憂傷?歲月不居,滄海桑田。在四十多年的流光裏,姥爺姥姥、爺爺奶奶等多位親人先後駕鶴西去,只留下思念……花開花落終有時,或許這就是人生;人有生老病死,誰也無法抗拒。所以,常常有人感慨:活在當下,且行且珍惜!端午到來粽香飄,祝福深深思念搖。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裏,惟願天下父母、親人端午安康,一生幸福!

 

Tags: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