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大學生文明演講稿4篇 "大學生共建文明社會——演講稿"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38W

本文主題為“大學生文明演講稿”,旨在探討如何讓大學生在言行舉止中展現出文明素質,以建設一個和諧美好的校園環境為目標。文章將從禮貌待人、彰顯個性、廉潔自律、崇尚科學等方面入手,給廣大大學生提供一些實用的指導和建議。

大學生文明演講稿4篇

第1篇

古人説,“不學禮,無以立”。就是説,你不學“禮”,就沒法在社會中立身。那麼,什麼是禮儀呢?簡單地説,禮儀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範,是表現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和手段。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更是城市的臉面,更是國家的臉面。所以,學習禮儀不僅可以內強個人素質、外塑單位更能夠潤滑和改善人際關係。

作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講文明、用禮儀,也是弘揚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我們身在社會中,身份、角色在不停地變化之中。我們這一刻討厭別人,下一刻往往成了別人討厭的對象。這些無非都是“不拘小節”的行為所致。當我們身為遊客的時候,總是依着自己的興致,隨地吐痰、吐口香糖、踩踏草坪、在文物上亂寫亂塗;當我們是市民的時候,又是對隨地吐痰、亂寫亂畫的現象深惡痛絕。

當我們和同學相處的時候,總會埋怨同學的“不拘小節”,無論是工作上還是生活上的説話、借東西;而我們自己又往往懶得去理那些“小節”。當我們乘坐公共汽車的時候,總是為能搶到座位而沾沾自喜,擠到、踩到別人的時候從不屑於説對不起;當我們被人擠到或踩到的時候,總是對對方不説聲抱歉的話而耿耿於懷甚至拳腳相加;當我們是老人的時候,站在晃晃悠悠的車上,總是渴望能有人為站立不住的自己讓個座。隨着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們的精神需求層次和自我認知價值的越來越高,就越來越希望得到理解、受到尊重。毫無疑問,在當前的形勢下,禮儀已不是個別行業、個別社會層次的需求,而是全民所需。

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在家裏,如果家長能夠帶好頭;在學校,如果師長能夠帶好頭;在單位,領導如果能夠帶好頭;在窗口單位,窗口工作人員如果能夠帶好頭……

推而廣之,要在全中國推廣、普及文明禮儀,如果首都一千多萬人民能夠帶好這個頭;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毫不疑問,我們的文明禮儀推廣和普及工作,就會更加容易。那麼我們的精神文明建設,就會和物質文明建設一樣,取得飛速發展。我們十三億人民的精神面貌,必然會煥然一新,人們都會生活在友好、寬容、關愛、温馨的社會氛圍中!

文明禮儀,強調的是“尊重為本”。想讓別人尊敬你,首先就得尊敬人。那些陋習,圖的是一時之快,丟的是自己的人格和尊嚴。一個連自己都不尊重的人,別人還會尊重你嗎?

大學生文明演講稿4篇

第2篇

説話文明,舉止文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個人,如果能夠出口成章,滔滔不絕,語重心長又能催人奮發,就不僅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化功底,更體現了他高尚的品德素養。一句温暖的話語,一個體貼的眼神,看似微不足道,實則意義深遠。三國時期,諸葛亮以他的《出師表》一文,淋漓盡致地表達了他報效蜀國的赤誠之心和經天緯地的治國方略。然而,又有誰不被他文中優美的語言所感動呢以致於它成為了中國文學史上留下的眾多美文之一。二十年前,一句“小平您好!”,之所以能夠傳遍大江南北,深入千家萬户,就在於它語言的質樸和真切,既飽含了全國人民對鄧爺爺改革開放的肯定與擁護,也表達了特區人民對鄧爺爺的無限崇敬和愛戴。

孔子曾説過不學禮,無以立。我國是一個有着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具有禮儀之邦的美稱。文明禮貌並非是個人生活的小事,而是一個國家社會風尚的真實反映,是一個民族道德素質水平和精神文明程度的標誌。每個人從他來到這個世界的那一刻起,就需要別人的愛撫、安慰、體諒、關懷和相互幫助,都渴望真誠友情和相互幫助。當我們快樂時,需要和別人分享,有痛苦煩惱時,需要向別人傾訴;有了困難時需要別人的幫助。同樣在與人交往中,也需要寬容,虛懷若谷、容得下不同的意見,對人友愛、理解,不埋怨,不嫉恨、不猜疑。得理讓人,失理道歉,真誠地與人相處,與人為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有時一聲‘你好’給別人帶去一天的好心情,一句‘謝謝’拉近了人們之間的距離,一聲‘對不起’能化解劍拔弩張的衝突,一個‘不要緊’等於給人吹去陣陣温潤的春風。同學們,讓我們都行動起來吧,讓“請、您好、謝謝、對不起、沒關係、再見”這些成為我們的日常用語,讓我們每一個人都用友好、誠懇的態度待人,用熱情、大方的舉止處事,給他人帶來愉快和諧,讓校園充滿愛的温馨,讓文明禮貌之花在我們的校園競相綻放吧!

第3篇

你們見過這樣的一些場景嗎?在公共場合旁若無人地吞雲吐霧;在安靜的圖書館高聲喧譁;在整潔的馬路、車廂裏隨地亂扔、亂吐;在綠茵茵的草地上肆意踐踏……

人們司空見慣的不良習慣已到了觸目驚心、危及社會公德的地步。同樣,我們公交駕駛員的一些不良行為也成為了損害社會形象,影響公眾安全的頑症。

涓涓溪流可以匯成江河,滴水清瑩可以映出光輝。正是我們一個個人的組合,才構成了我們賴以生存的整個社會,而每個人的整體道德修養,決定着我們整個社會道德的美醜與否。公交作為社會的窗口,工作人員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一個城市的形象和文明程度。如果你邊開車邊打手機,我駕駛帶頭抽煙,他行駛中和人家攀談,更有甚者赤膊上陣……這樣,我們的社會將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況?

大家都知道,安全和服務在公交行業意味着什麼,可是就有那麼一些人為了講所謂的漂亮,穿着厚厚的涼拖鞋和短短的裙子就進了駕駛室;另有一些人以為自己是老師傅,開車時手腳總是放在不該放的地方;還有的人感覺馬路是他一個人的,想怎麼開就怎麼開,高興起來可以把車開得象毛筆字一樣,縱橫交錯;最常見的還是某些人帶着情緒上班,總覺得乘客象差他什麼似的,橫眉冷對,惡語相向。凡此種種,不一而足。如果我是乘客,至少我不敢或不願坐這些人開的車,何故?花錢乘車本來是一次享受,是為了平安到達目的地,不是為了來欣賞駕駛小姐的表演,也不是來體驗爭搶開車的`刺激的。可現在上車卻要擔驚受怕或捱罵受氣,值得嗎?我乾脆等一下坐別的車好了。

大家想一想,由此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呢?信譽下降,營收減少,投訴增加,最終是自己的荷包越來越不暖和。所以,有這些壞毛病的人你們要深思了:圖一時快活而損害集體利益,同時還會跟自己過不去,值不值得?

我們知道,人無完人,金無足赤,誰都有不足之處。倘若一些個人習慣於人無害,倒也不必追究;但是,若這些習慣有礙於社會形象、影響了公司聲譽、損害了乘客利益,那我們就得痛下決心,非改不可。有人説:江山易移,本性難改。不良習慣也是長年積累形成的,要想在短時間內徹底改掉不太可能。那麼,你就想一想如果你的妻子、孩子或你的家人看到你的這些壞毛病後的那種心態,想一想出了事故後,傷者家屬的那種悲痛欲絕的眼神!

德國詩人歌德説過:行為是一面鏡子,每個人都把自己的形象顯現於其中。在我們每天的迎來送往中,在我們平凡的工作之中,我們的行為都代表着武漢公交,體現出我們自身的修養。如果能夠通過自己的勞動使乘客如沐春風,使車廂成為傳播精神文明的陣地,為我們公交增光添彩,讓公交成為城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那麼,我們就可以自豪地説:我的形象是偉大的,我的付出是值得的!

在我們大力開展文明創建、誠信服務的時候,我們應該清楚自己所肩負的使命,新的公交,新的形象,任重而道遠。

朋友們,實迷途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讓我們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注重自己的言行,改掉不良習慣,成為一個全新的公交人吧!

第4篇

大家好!古人説,“不學禮,無以立”。就是説,你不學“禮”,就沒法在社會中立身。那麼,什麼是禮儀呢?簡單地説,禮儀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範,是表現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和手段。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更是城市的臉面,更是國家的臉面。所以,學習禮儀不僅可以內強個人素質、外塑單位更能夠潤滑和改善人際關係。

作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講文明、用禮儀,也是弘揚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我們身在社會中,身份、角色在不停地變化之中。我們這一刻討厭別人,下一刻往往成了別人討厭的對象。這些無非都是“不拘小節”的行為所致。當我們身為遊客的時候,總是依着自己的興致,隨地吐痰、吐口香糖、踩踏草坪、在文物上亂寫亂塗;當我們是市民的時候,又是對隨地吐痰、亂寫亂畫的現象深惡痛絕。

當我們和同學相處的時候,總會埋怨同學的“不拘小節”,無論是工作上還是生活上的説話、借東西;而我們自己又往往懶得去理那些“小節”。當我們乘坐公共汽車的時候,總是為能搶到座位而沾沾自喜,擠到、踩到別人的時候從不屑於説對不起;當我們被人擠到或踩到的時候,總是對對方不説聲抱歉的話而耿耿於懷甚至拳腳相加;當我們是老人的時候,站在晃晃悠悠的車上,總是渴望能有人為站立不住的自己讓個座。

隨着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們的精神需求層次和自我認知價值的越來越高,就越來越希望得到理解、受到尊重。毫無疑問,在當前的形勢下,禮儀已不是個別行業、個別社會層次的需求,而是全民所需。

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在家裏,如果家長能夠帶好頭;在學校,如果師長能夠帶好頭;在單位,領導如果能夠帶好頭;在窗口單位,窗口工作人員如果能夠帶好頭……推而廣之,要在全中國推廣、普及文明禮儀,如果首都一千多萬人民能夠帶好這個頭;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毫不疑問,我們的文明禮儀推廣和普及工作,就會更加容易。那麼我們的精神文明建設,就會和物質文明建設一樣,取得飛速發展。

我們十三億人民的精神面貌,必然會煥然一新,人們都會生活在友好、寬容、關愛、温馨的社會氛圍中!文明禮儀,強調的是“尊重為本”。想讓別人尊敬你,首先就得尊敬人。那些陋習,圖的是一時之快,丟的是自己的人格和尊嚴。一個連自己都不尊重的人,別人還會尊重你嗎?以及讀者,使他們信服並在思想感情上產生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