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名人演講稿7篇 演繹名人言辭:感動心靈之力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45W

“名人演講稿”是一個聚焦於收集和發佈名人演講稿的專業網站。我們致力於提供最精彩、最具啟發性的名人演講內容,涵蓋各個領域的知名人士。這些演講稿不僅能夠幫助讀者拓寬視野,激發思考,還能夠了解名人的經歷和智慧。無論是心靈雞湯還是專業領域的演講,我們都會為讀者呈現最優質的內容。

名人演講稿7篇 演繹名人言辭:感動心靈之力

第1篇

為了更好的幫助廣大同學點燃學習激情,樹立自信,明確中大學聯考目標,緩解考試前心理壓力;使學生能夠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闞疃中學於20xx年3月16日邀請全國知名勵志演説家周淘智先生,為畢業班學生作一場以“凝聚青春正能量,共築美麗中國夢,挑戰中大學聯考極限”為題的演講報告會。

據悉,周淘智先生是知名的先生潛能勵志專家,中國勵志演講團首席講師,淘智教育創始人。多年來淘智先生投身勵志教育,帶領自己的團隊在全國舉辦千人以上的演講會800餘場,大力推廣勵志文化,倡導素質教育。他用“勵志”喚醒青少年的潛能,用“演講”激發青少年的自信,受到廣大學生及家長歡迎,得到眾多媒體關注。

國家勵志獎學金演講稿周淘智老師緊密結合當代中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現實,用生動感人的事例、富有哲理的內容、充滿激情的語言和幽默風趣的風格,或獨立演説,或與師生互動,或組織畢業年級宣誓活動,整個演講過程別開生面,高潮迭起。他積極鼓勵廣大學生保持良好心態,勇敢面對現實,挑戰自我,超越自我,激揚青春,走向成功。同學們或激情澎湃,或埋頭思索,或感動流淚,或暗下決心,他們紛紛表示,將以更加積極的狀態、更加昂揚的鬥志和更加堅定的信心,“凝聚青春正能量,共築美麗中國夢”,為更加美好的明天努力拼搏。演講會讓同學們受到了一次震撼心靈的勵志教育。

演講結束時,闞疃學區中心校朱勇副校長高度評價了周淘智的勵志演講。他要求全體同學把周老師激勵起來的信心、決心、意志、毅力等良好品質當作人生財富保持下去,進而堅定目標,放飛夢想,激發潛能,落實行動,讓自己“因夢想而偉大”,用激情與奮鬥成就自己的夢想。

名人演講稿7篇 演繹名人言辭:感動心靈之力 第2張

第2篇

我今天講的名言來自央視播音主持撒貝寧,他説:念念不忘,終有迴響。

這句話是我在上上週天看“舞出我人生”時聽到的。在比賽中,撒貝寧和張白羽是一組。張白羽是亞運會舞蹈冠軍,而撒貝寧是一個嘮嘮叨叨的主持人,很明顯,在每次的比賽中,撒貝寧是個拖後腿的,但,他們最終還是一路過關斬將,闖到了決賽。最終被淘汰的時候,撒貝寧是這麼説的:“白羽,你要記住,舞蹈是你生活的一部分。我或許從明天開始就不跳舞了,而你還依然在舞台上。同時,你也要記住,生活就是你的舞台。念念不忘,終有迴響。”

這最後的八個字深深地震撼了我。念念不忘,是一種追求、堅持和渴望;終有迴響,是在黑暗的漩渦中感到一絲平靜、是在黑暗中行走看到一縷光亮、是呼喚宇宙天地最終得到的補償和回報。

念念不忘者如凱庫勒,他對苯結構的好奇和鑽研讓上帝也感動了——做夢的時候夢到首尾相接的蛇——提醒了他苯是環狀結構,凱庫勒的念念不忘得到了應有的迴響;

念念不忘者如褚時健,前半生的輝煌成就或者是錯誤並沒有澆滅他心中燃燒生命的火種,懷着渴望再次輝煌的心,75歲,走出監獄的大門的他迎來了第二次創業的高峯,褚橙的風靡讓他再一次的得到了肯定;

念念不忘者如約翰納什,一心鑽研原創性理論的他可以忘記吃飯,忘記同學的嘲笑和老師的勸説,然而天妒英才,納什不幸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幻想出了一個室友查爾斯,在這位“朋友”的幫助下,他提出了博弈論顛覆了當時流傳甚廣的經濟理論。在納什看來,查爾斯是真實存在的,而在我看來,查爾斯是他內心渴望和動力的體現。1994年,納什獲得了諾貝爾獎,曾經的幻影是美好的回憶也是不敢直視的夢魘,但最終,他得到了應有的榮譽和生活。

也許你會説,念念不忘是一種固執頑固,不懂得變通;但我認為念念不忘就是一種對最初夢想的堅持和呵護。這並不是海子“我想要一所房子,春暖花開,面朝大海”生命最後的絕唱,也不是顧城“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拿它來尋找光明”的淡淡悲哀。而是內心的咆哮:我渴望,我希望,我需要。

在《最初的夢想》這首歌裏有這樣一句歌詞:“最想要去的地方,怎麼能在半路就返航。人生路上,遇到荊棘,請你斬斷荊棘,為了你的夢想,請你展翅飛翔。”念念不忘,終有迴響,有夢想的人會有隱形的翅膀,無論是順風還是逆風都會飛翔;念念不忘,終有迴響,有夢想的沙子會變成珍珠,有夢想的小草會開出美麗的花朵;念念不忘,終有迴響,碎碎唸的普通人有一天也會變成聚光燈下璀璨的明星,不斷努力的小人物有一天會變成叱吒風雲的大人物,有一天卑微會變成偉大。最終有一天,渴望會變成現實。

請帶上你的夢想踏上征途。如果人們早已離你而去,而你還在堅守陣地,如果你已經一無所有,唯有意志在高喊“頂住”,如果你身處困境還依然對自己的夢想念念不忘,那麼,請在美麗的山谷等待,等待生命的迴響……

第3篇

任何事物都不及“偉大”那樣簡單;事實上,能夠簡單,便是偉大。這是愛默生的一句話。

十個阿拉伯數字加上若干符號就構成了數學;若干音符加上五條線便構成了音樂。無論是橫亙在中國北部的萬里長城,還是坐落在北京的普通四合院,它們都是由簡單的沙礫構成,只是其中融入了人們的智慧,便使它們成為地球上唯一能在太空中被識別的建築和北京皇城那獨一份的象徵。由此可見,偉大常常藴藏在這簡單之中。

簡單的一頓飯足以滿足人們的生理需求;簡單的打扮可以使一個人乾淨靚麗;簡單的婚禮可以使兩個人甜甜蜜蜜。我們是否需要餐餐鮑參燕翅,層出不窮?我們是否需要打扮得光鮮亮麗,花枝招展?是否婚禮就一定要是世紀之最?生活着為自己,不為別人。自己活得怎樣,還是自己的,展現給別人觀看的,只是為了填滿虛榮心,所以我們要為自己活出簡單。生活的簡單,好比生命巨幅中簡單的幾筆線條,不疏不密,不擁簇也不空虛;而生命的繁雜,就像潑撒在生命宣紙上的墨跡,是城府,是欺詐,是處心積慮。

簡單有簡單的快樂,繁雜有繁雜的痛苦。人,往往小時簡單,長大繁雜;窮時簡單,富時繁雜;落魄時簡單,有權時繁雜;君子簡單,小人繁雜;看自己時簡單,看別人時繁雜。你一會兒看我,一會兒看雲,我覺得,你看我時很遠,看雲時很近。而簡與繁也便有着這麼一層迷霧的關係。

簡單與複雜往往是事物的兩個方面。只有把握好兩者關係,才能實現由繁化簡的目的。一個蘋果落在地上,牛頓從這簡單的現象中發現了複雜的牛頓運動定律。瓦特受壺蓋被蒸汽頂起的啟發,發明了蒸汽機。這不都充分説明了把握好簡與繁的結果嗎?所以,只有立足於一定的高度,把握兩者關係,才能獲得成功。

人,往往一簡單就快樂;一繁雜便痛苦。想活出繁雜很容易,想活出簡單卻很不簡單。

簡單,是生命留給這個世界最美的形式;就如牛頓所説的:“這個世界是簡單的,美的。”

大象無形,大音希聲。簡單的“一”中也包含了複雜的“萬”,懂得了這些,才能揮灑出一片成功的天地,成就偉大的事業。

第4篇

我知道很多名人,但我還是最喜歡意大利的著名畫家——萊昂納多達芬奇。

萊昂納多達芬奇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第一位畫家,也是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學識淵博、多才多藝的藝術大師、科學巨匠、文學理論家、大哲學家、詩人、音樂家、工程師和發明家。他在幾乎每個領域都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後代的學者稱他是“文藝復興時代最完美的代表”,是“第一流的學者”,是一位“曠世奇才”。所有的,以及更多的讚譽他都當之無愧。

第5篇

?名人傳》由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組成,它們均創作於二十世紀初期,無論在當時是在後世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這三部傳記中,羅曼·羅蘭是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擁有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着力刻畫了他們為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

書中寫了三個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個是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另一個是意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開朗基羅;最後一個是俄羅斯名作家:托爾斯泰。

?名人傳》又能給予我們什麼呢?在一個物質生活極度豐富而精神生活相對貧弱的時代,在一個人們躲避崇高、告別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會裏,《名人傳》給予我們的也許更多是尷尬,因為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鏡,使我們的卑劣與渺小纖毫畢現。在《米開朗琪羅傳》的結尾,羅曼·羅蘭説,偉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嶺,“我不説普通的人類都能在高峯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們應上去頂禮。在那裏,他們可以變換一下肺中的呼吸,與脈管中的血流。在那裏,他們將感到更迫近永恆。以後,他們再回到人生的廣原,心中充滿了日常戰鬥的勇氣”。對於我們的時代,這實才是真言。《名人傳》印證了一句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成大事業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貝多芬的“在傷心隱忍中找棲身”,米開朗琪羅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歡”,托爾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無不表明偉大的人生就是一場無休無止的戰鬥。我們的時代千變萬化,充滿機遇,我們渴望成功,但我們卻不想奮鬥。我們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許會使我們取得曇花一現的成就,但絕不能讓我們躋身人類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讀讀《名人傳》也許會讓我們清醒一些。

第6篇

首先謝謝主辦方的邀請,也非常榮幸有這樣的機會來到嶽麓書院,來到這個中國知識分子的聖地來朝聖,並且向大家請教。在這邊我們除了有一個朝聖的心情之外,我們還多了一份愧疚,為什麼會愧疚?因為我們知道,在這裏我們能夠感受到的東西,能夠看到的東西,恐怕都已經不復存在。比如説我們看到這四個大字: “忠”、“孝”、“廉”、“節”,是否還有?這裏看到的“整齊嚴肅”到底有沒有?我們也會疑問,比如距離曹老師頭頂五尺的,上面這個“實事求是”到底還有沒有?我想我們都會有一個問號,而為什麼中華民族發展到今天,會在我們腦海當中變成一個問號,那我們對祖先的愧疚就在這裏面。

既然是誠信的話,我首先要問自己,我做不做得到實事求是,我能不能做到完全的誠信?我不敢保證,這是我的實話,所以我們要以誠信的態度來表達對自己不誠信的愧疚。

我的恩師季羨林先生,去世已經五年了。季先生的十字箴言是“假話全不説”,五個字,一句假話都不能講,這個我向大家保證,我做到了,還有五個字,叫“真話不全説”,我也向大家保證做到了。所以我只能在這個限度裏,做到實事求是。

今天我要跟大家請教的題目是《從傳統文化中尋找誠信》。我想首先強調的觀念是“信”是人類社會得以存在,得以延續,得以發展下去的一個基本前提,但是它從來沒有居於最高的位格。這一點是很特別的,我們知道比如説孔子講的是仁、義、禮,孟子延伸了,仁、義、禮、智,“信”是到漢代才由董仲舒提出了仁、義、禮、智、信,從此有了“五常”的説法。“信”本來就排在最後,而且被列入所謂的“倫常”時間最晚。從歷史的角度,不要籠籠統統的講,仁、義、禮、智、信都是中國古代最高價值,不是,不是這麼一回事,這是第一。

第二,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中國的傳統文化當中的“信”,一直好像沒有獲得獨立的和至高無上的地位。比如説我們可以看到《史記》當中的記載,例如孔子的話,“主忠信”、“言忠信”,信從屬於忠。信一直從屬於忠,我們知道忠在中國古代就很簡單了,你忠於誰,忠要有一個目標的,忠於誰的,忠於皇權,忠於一個統治權力。所以孟子,其實孟子的時候就有這樣的一句話,“大人者,言不必行,行不必果,惟義所在。”。很少有一種文化當中,會公然説這樣的話的,“言不必行,行不必果”,哪一種文化當中敢這麼説?

我前面講的兩個歷史事實,第一位格要思考,比如一個皇帝,如果他不講信用,言不必行,行不必果,這不構成要推翻他的理由,但是如果他不仁不義,就要推翻他了,那説明“仁”的位格就比“信”高,所以信的位格好像有點問題。第二從屬性,比如説信從屬於忠。這兩點我們一定要思考,這兩點是中國傳統文化當中誠信文化比較容易被我們後人忽略的原因。我們往往帶着無邊的自豪和驕傲看待祖先的財產,這個當然好,但在我們飛速前行的過程中,能夠暫時停留一下腳步,能夠低頭反思一下,能夠回頭看一看祖先的路,這是我們一直在做的工作,這完全對。但是這不等於我們就應該忽視或者是忘記我們文化當中隱藏的一些隱性基因缺陷。這個不等於我們不尊重自己的文化,我們不崇尚自己的文化,我們不愛我們的祖先,我想我們不必講。

在今天,第一我們要高度重視傳統文化當中對於“信”的一種比較微妙的定位。第二我們要意識到近幾百年當中中國傳統文化遭受到到的打擊,“信”文化不可能獨善其身。毫無疑問,對傳統文化當中誠信之源的重新認識,仔細的反思,並且由之將它和今天中國的現實發展結合起來,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那麼還是這一句老話,大家一定能認可,在“實事求是”的匾額下面,我肯定一句假話都沒講,這個大家能認可。但是我想大家也會體認到,並且理解我,原諒我,不要批判我,我肯定還有真話沒講,大家也聽到了,但是無論如何我努力地在朝着實事求是這個目標去接近,希望一直在一個無限接近的過程當中,謝謝諸位。

第7篇

布萊恩讓是泰國著名耍蛇人,且他耍的不是一般的蛇,而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劇毒眼鏡蛇。 1998年,26歲的布萊恩讓和一千條眼鏡蛇同在一個玻璃櫃中"同居"了整整7天而安然無恙,創下當時的吉尼斯紀錄,被譽為世界"蛇王",聞名全球。

20xx年3月19日,泰國氣候炎熱,空氣沉悶。許多人從曼谷開車趕赴布萊恩讓的住所,觀看他高超的耍蛇技藝。布萊恩讓和往常一樣,把一條條"馴服有素"的眼鏡蛇從竹筒裏倒出來和他一起表演。其間,一條眼鏡蛇屢次不聽"號令",蜷盤着長長的身子賴在舒適、清涼的竹筒裏,但抵擋不住主人的"威逼利誘",很不情願地登台表演。

布萊恩讓十分嫻熟地操控着幾十條眼鏡蛇,任它們自由靈活地遊弋、穿行並纏繞在自己的身體上。突然,就是剛才企圖賴在竹筒裏偷懶的那條蛇,猛地對布萊恩讓發起攻擊,在他的胳膊肘上咬了一口,鮮血立刻流了出來。觀眾們被這突如其來的意外嚇壞了,詫異地叫出聲來,紛紛提醒並勸説布萊恩讓去醫院治療。布萊恩讓臉上顯出幾分尷尬,額上沁出許多汗珠,但他卻裝做什麼事也沒發生一樣,繼續着表演。可是,觀眾們發現,布萊恩讓原本從容、利落的動作逐漸凌亂、遲鈍,且大汗淋漓。大家再次勸阻他停止表演,趕緊救治。然而,布萊恩讓儘管已頭暈目眩、呼吸困難,明顯地感到力不從心,但他仍強撐着堅持搖頭説:"不行,沒事的。我的表演從來沒有出現過這樣的差錯和失誤......"接下來,他的情形越來越糟糕,而他卻堅持不肯中斷表演。大家面面相覷,交頭接耳一番後,心照不宣地紛紛快速離去,好使布萊恩讓拋卻"面子",抓緊時間救治。 觀眾剛一離開,布萊恩讓就像醉漢一般倒在地上。家人連忙把他送到最近的醫院。可是,醫生檢查後卻十分痛心地説:眼鏡蛇的毒素已侵襲了他的整個中樞神經和心臟。年僅34歲的蛇王布萊恩讓停止了呼吸,一命嗚呼。曾經的榮譽和稱號,隨着他生命的終結,成為永久的回憶。

非常奇妙的是:就在同一天,地球的另一端,布萊恩讓的同行———美國知名耍蛇人大

衞,也在表演過程中遭到襲擊,一條眼鏡蛇在他的腹部狠狠咬了一口。遭到攻擊後,大衞立刻示意攝像師和助手停止表演,並用雙手不停地往外擠壓傷口處的毒血,遏止毒素蔓延和擴散的速度。同時駕車趕赴就近的醫院尋求幫助和救治。醫院動用直升機,在最短的時間內,調來抗毒蛇血清為大衞注射。大衞最終得到了救治,幾個星期後痊癒出院。大衞為什麼能蛇口逃生?因為,大衞為自己的生命贏得了寶貴的時間;而布萊恩讓顧及顏面,為保全"蛇王"的名聲,耽擱了救治時間。

不錯,名譽是人的第二生命。但是,第二生命畢竟不是第一生命啊!我們常説"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什麼是青山?青山就是身體、生命。當你能保住生命,就能開創無限的未來。生命好比數字"1",如果沒有這個"1",後面縱使加無數個"0",最後的結果不還是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