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實用文 > 演講稿

名人為話題的演講稿6篇

欄目: 演講稿 / 發佈於: / 人氣:2.97W

演講稿的寫作是演講的一個重要環節,一次好的演講離不開一份優秀的演講稿,一場演講的成功與否,是離不開演講稿的準備的,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名人為話題的演講稿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名人為話題的演講稿6篇

名人為話題的演講稿篇1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文明就像一盞燈,燈光亮一些,我們身邊的黑暗就會少一些,不文明的現象就會少一些。

今天,我們在班裏開展了“創文明城市主題隊會”。在這屆主題隊會中,我學到了很多。

同學們演了很多精彩的節目,其中兩個小品給我的印象最深。第一個小品叫《十五里》,講的是一個人要去禮儀莊,他碰見了一個老爺爺,問道:“老頭,這裏離禮儀莊還有多遠?”老爺爺答:“無禮!”“哦,五里。”走完五里後,他又碰見了一個老爺爺,他問老爺爺:“老頭,這裏離禮儀莊還有多遠?”“無禮!”“怎麼還有五里?”他又走了五里,再問一個老爺爺,還是五里。“怎麼還有五里,都走十五里了。”第三個老爺爺告訴他: “每到一個地方你就無禮,三個無禮不就是十五里嗎?”那個人終於明白了。

這個小品告訴我們:在生活中我們一定要講禮貌,否則就會吃大虧。

第二個小品是《壞凳子》講的是一個人走進教室,發現自己的凳子是壞的,便和另一個人的凳子換了一下。第二個人走進教室,發現自己的凳子是壞的,也和另一個人的凳子換了一下。第三個人也這樣做了,第四個人發現自己的凳子是壞的,並沒有把自己的凳子和另一個人的凳子換一換,而是把凳子修好了。

在生活中,我們要文明一點,像第四個人那樣,把凳子修好。如果他沒有把凳子修好,而是把自己的凳子和另一個人的凳子換一換,那凳子換來換去,最後不還會換到自己這兒?

我們還觀看了《文明禮儀歌》、《拍手歌》、《三句半文明歌》等一些精彩的節目。從這些節目中,我知道了要如何講文明。如果沒有文明,世界就不會這樣發達,社會就不會這樣美好,我們也無法過快樂的生活,可見文明是多麼重要啊!

讓我們都文明一點,使社會更美好吧!

名人為話題的演講稿篇2

歲月的車輪輾過我走過的路。回首往事,十四個春夏秋冬,那深深淺淺的足跡,讓我感慨良多。我變得成熟多了。柳青説過:“人生是漫長的道路,但關鍵的只有幾步,尤其是在年輕的時候。”面對從前無數的煩惱與遺憾,我不禁想説:“再給我一次機會回到從前吧!”

假如再有一次機會,我會去自信面對每一天。李白有“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豪情;杜甫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壯志。那麼,作為新世紀的接班人,我更應不管什麼時候,都不失指點江山的勇氣,不丟金戈鐵馬的奮發,鬥志昂揚,自信地面對每一天。

假如再有一次機會,我會耐心、有毅力地去做每一件事。我從前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每一件事都半途而廢。我常常欣賞古人寒窗苦讀的恆心,而今,假如再有一次機會,我也要持之以恆,因為“頑強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峯”。

假如再有一次機會,我要惜時如金。古有“一寸光陰一寸金”的古訓,今有“時間像海綿裏的水,只要願擠,總會有的”的真知灼見。縱觀古今中外,成功的人士都是惜時如金。陶潛、雷鋒、雨果、高爾基,他們都是珍惜時間的楷模。而我,在過去的日子裏卻虛度了多少光陰,真是“重回首往事堪嗟”!

假如再有一次機會,我還要尋求苦難。因為苦難育英才,逆境出智慧,因為“平靜的湖面練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環境造不出時代的偉人”。我要實現我那遠大的志向,就要去追尋“逆境”。

假如再有一次機會,我更要以拼搏的精神去對待每一件事。我要像孔子韋編三絕那樣拼搏讀書,我要像容國團“此時不搏何時搏”那樣拼搏比賽,我更要像黃春平、楊利偉那樣為祖國、為人民拼搏一生。

假如再有一次機會,我要懂得發問,不做兩腳書櫃;假如再有一次機會,我要敢於創新,不墨守成規,不因循守舊;假如……

人生有太多遺憾。我想不可能有那麼多次機會給你重新開始。最重要的是把握今天。因為前進的號角才剛剛想起,不要貪戀背後的景色,前面的路還很長,應揚帆去迎接未來。

名人為話題的演講稿篇3

機會如風,來無影去無蹤,但它卻經過每一個人的身旁,就看你是否感覺的到。機會在每個人面前都是平等的,有的人總以為機會來臨時還要先打個招呼,這樣空等,不知錯失了多少機會,所以説機會不是等來的。但是機會再等着所有的人,所以機會需要主動去尋找,我們需要正當第一個它等到的人。人一生之中能夠果斷堅定,把握機會,就可能會品嚐到成功的歡樂;優柔寡斷,瞻前顧後,就可能會錯過很多機會,甚至留下永遠的遺憾,所以當發現機會時,我們必須立即行動。

牛頓當年在蘋果樹下休息,一顆蘋果掉落砸中了他,牛頓是一個善於思考的人,經過他努力的探索、研究,終於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這可以説明牛頓把握住了這個機會,這個機會造就出了這位受人敬仰的科學家。如果當年休息的不是牛頓,那麼那個人可能會不屑一顧,甚至大聲咒罵。

“只有愚者才等待機會,而智者則造就機會。”培根的這句話也在啟發着我們,機會還需要我們去創造。可以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們做幾何題時總會添加幾條輔助線,做了輔助線的圖形看起來一目瞭然,使人茅塞頓開。這種作輔助線的方法可以看作是我們在為自己造就機會。

由此看來想要把握機會,首先需要尋找機會,尋找不到的時候需要自己去創造機會。遇到機會後,一定“先下手為強”,才能抓住機會;如果非要深思熟慮、經過大腦的嚴密思考再作決定,那麼失去機會也不能怨天尤人了。

對機會的判斷要有信心,也要有勇氣承擔失敗的後果,畢竟有成功也有失敗。但是如果連機會都抓不住,就沒資格談成功了。

名人為話題的演講稿篇4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節假日間,我與表弟一家相約去北歐風情小鎮遊玩,到那時,月亮早已悄然明於夜空,十月的風微涼,吹得人心間舒暢。“姐,我們找小黃車騎車去吧”“好啊”我想都沒想便應了下來。得此良辰美景,騎車夜遊,豈不美哉?小弟循着那石子路尋“小黃車”的蹤影“啊,找到了!你快來掃!”我循聲而去,卻見他哭喪着臉。一看二維碼,被人家掛花了。幹這事的人不少,也不覺詫異。“沒事,車多着呢。”我安慰性的語言重新將表弟的熱情點燃。可真正有趣的事情來了,此後好不容易又找到三輛車,你猜怎麼着?兩輛車的二維碼都被劃花了。還有一輛竟上了私鎖,我們倆夜遊的興致也就此畫上了句號。“共享,共享,到最後都變成了私享!”表弟年紀雖小,但當他説出這話時,我也不由得深思了。我們口中常掛的道德之美,去哪了?

時代在飛速地改變,“共享”的理念自提出就站在了話題的浪尖上。隨處可見的是共享所帶來的各種便利,上班族需要它;學生需要它;每個人都享受着“共享理念”帶來的便捷。可是,就有這樣一些人,一邊享受着便利,一邊想着佔為己有,甚至取消他人使用它的權利。我看到過有人將共享單車停放在自家的單元樓下;我也看到過有人在共享圖書上亂塗亂畫……但是,更多的人是選擇守護它,愛惜它!舉個簡單的例子,我總能在我們小區門口看見一些用完共享單車的人,將停放散亂的車一輛輛排好,這時,我才看到所謂的道德之美。我也看到,共享圖書中有人用可愛的貼紙將書邊亂塗的內容貼掉,正是因為這樣的人多,共享理念才能繼續發展。

海明威曾説過:“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只有當自己成為這世界上最堅固的島嶼時,它才能成為大陸的一部分。”如果那些將車劃花的,上私鎖的,亦或是在書上亂塗亂畫的人,守住了自己的道德。共享時代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到來。永遠不要盼求別人為自己改變什麼,而是自己能改變什麼。當共享即愛護的思想在每個人的腦中生根發芽時,那,才是我們一直追求的共享時代。而這一切的基礎,只不過在於“守好自己的道德。”

名人為話題的演講稿篇5

機遇和誘惑就好像是一對矛盾體,在人生道路上,機遇可能只敲一次門,而誘惑總是按着門鈴不放。

當機遇敲門的時候,要是猶豫着該不該起身開門,它就去敲別人的門了。人生路上,會有很多十字路口,會有很多的選擇,選對了,也許你就成功了,選錯了,你所面對的可能是萬劫不復,選擇,其實意味着放棄,聰明的人懂得如何去把握對他們有利的機遇,所以他們學會了取捨。愚笨的人被表象所矇蔽,最終失去了機遇。

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機不可失,時不在來。萬事都皆求一個,天時地利人和,若不能慧眼識辨,它就會瞬間消失。就好像福利彩票,它是機遇也是誘惑。有的人抓住了機遇,就贏得大獎,而有的人無法抵擋內心對於金錢的渴求,一而再,再而三地陷進去,那麼他就失去了機遇,徹底淪為了金錢的奴隸,因此,適當地取捨也是掌握機遇的手段之一。我們常説:“機遇總是身着最樸素的衣裝來到你的面前,唯聰慧之人方能識其廬山真面目。誘惑總是面戴最美麗的面具來到你的面前,而怯弱浮華者往往淪為其階下囚。”,因此想做出正確的選擇最重要的是要正確的認識機遇與誘惑。

亞當和夏娃便是因為承受不住大蛇的誘惑,偷吃了禁果,最終遭到了上帝的懲罰。而如今的我們,生活在這個現代化的社會中,身邊到處充斥着誘惑,各種高科技的延伸產品,在便利了我們日常生活的同時,麻痺了我們的視線,因此當我們面對着接踵而來的誘惑時,便失去了防禦力。如果你能掌握好誘惑,那麼它們就會變成機遇,反之,你將為它們所累。

馬克·吐温説:機遇給人的機會只有一次,但誘惑常常提供給我們更多。如何去把握就要靠個人的努力了。然而我認為,機遇可能不止一次,但想要抓住它,不僅需要聰慧的大腦,也需要有伸出手的勇氣。著名的物理學家牛頓,當他看到蘋果落地是,他勇敢地伸出了手,所以抓住了機遇,發現了萬有引力。再反觀陳良宇,他沒有抓住機遇為百姓做實事,反而為誘惑所累,沒有抵擋住金錢與利益的誘惑,最終害了自己。

誘惑,就彷彿是人生前進道路上的一片荊棘,它不斷的阻礙你前進的步伐,你所要做的就是學會披荊斬棘,抵制誘惑,那麼你成功之時,你便會看見那隱藏在荊棘背後的花海。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的,只有擁有堅強信念的人才能看到它的美好。

名人為話題的演講稿篇6

人生是一門學問,寬容是它的必修課。丟了寬容就丟了人生。

學會寬容,往往比一味地嫉妒要好。蘇霍姆林斯基曾説“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此處罰更強烈。”是的,這是毋庸置疑的。古代的周瑜與諸葛亮之爭更準確的道出了其中的道理。周瑜,一位年輕有為的將軍,與諸葛亮一樣,有着曠世的才能,可就因為敵不過自己的心,硬要與諸葛亮一比高低,處處與諸葛亮比較,沒有認識到人才與人才之間的交流應有包容之心,寬容之道。最終含恨而死,發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概。如果當時的周瑜在與諸葛亮這樣一個有着足智多謀的賢能異士交往時,以寬容之心相待,或許,周瑜的人生會改寫。寬容是交往的橋樑,我們應該學會以寬容之心待人。

人和人之間難免有碰撞有摩擦,有矛盾,或許對方根本就是無意的,或許對方有難言之隱,退一步天地寬,用寬容之心待人,也許會有不一樣的收穫。相傳古代有位老禪師,知道有弟子偷偷拿凳子外出,他也不聲張,只是走到凳子那個位置,搬開椅子,他站在了那個位置,待弟子回來時,以為他是椅,便踩着他走了下來,等他發現那不是椅子而是師傅時,只見老禪師沒有責備他,而用平靜的語氣對他説:“天涼了,快去多穿一件衣服。”老禪師有着別人沒有的寬容,以慈祥、寬容感化了那位違規的弟子。在生活中我們就應有禪師那般的寬待自己更要寬待別人。

寬容別人,便是寬恕別人的無心過錯,這也是在日常交往中的重要準則。相傳子貢曾問孔子“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孔子答曰“其恕也”。是的,寬恕別人,往往就是寬恕自己。相傳蘇軾與佛印乃至交好友。他們每聚一起便會架起架子要吵架,總會搞到二人吹鬍子瞪眼,可是兩人之間的情感卻沒有因此而告終,反而越來越好了,何也?這是因為在他們心中,雖然彼此都曾讓自己難堪過,可是因為他們大度,心中有寬容,寬恕之意,所以他們可以暢所欲言,無所顧忌地閒説,調戲、諷刺、鬥法。因為有寬容,所以成就了他們這一對藍顏知己,假如二人皆是那種小肚雞腸之人,心中所念盡是小方面的事情,也許就會有第二個周瑜的“悲劇”了。

大海因為寬容,而變得浩瀚無邊;天空因為寬容,雲彩綿綿而美麗動人;山峯因為寬容,彙集細土塵沙而巍峨聳立。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應學會寬容。用寬容的曲調來譜寫生命的章程。

Tags:演講稿 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