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三國演義讀後感5篇 三國演義:歷史與文學的交融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04W

《三國演義》是一部以中國三國曆史為背景的小説,描寫了三個王朝之間的戰爭、政治鬥爭、騎馬赤壁一役等著名歷史事件,同時也塑造了一批鮮明的英雄人物形象,成為中國文學中的經典之作。讀後感,是從個人的角度去感悟自己讀完了這部作品之後的思考、感受,有助於更深層次地理解文學作品。

三國演義讀後感5篇 三國演義:歷史與文學的交融

第1篇

三國演義是由明朝文學大家羅貫中根據當時所流行的話本收集而成的,主要是介紹東漢末年,羣雄四起,爭霸天下的野心為背景,故事是由魏、蜀、吳這三國交織而成,其中,以蜀漢為主體,所以,作者對蜀漢中的主角包括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等人則是讚賞有加,對魏中的主要角色,曹操,則是以貶居多。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奇書之一,亦是章回小説之一,所以在我國文學史上佔有很重的地位,也得到了很多的評價,其中,有許多故事都使很多人拍案叫好,包括:三顧茅廬、草船借箭、死孔明嚇退活仲達等……,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有。

當時關羽因為要保護二位嫂嫂及侄兒的情況下,不得已只好屈服於曹軍之下,但關羽雖處在曹營下,卻無時無刻地掛念的大哥,時時打聽大哥的下落,直到有一天關羽終於知道大哥現處在河北袁紹那裏,他趕快提刀跨馬護送着兩位嫂嫂及隨行的女眷們乘車,到了東嶺關口,因偏將孔秀執意要請示曹丞相之後,此時,關羽已怒火上升,就把孔秀劈成兩半,消息傳到洛陽,雖洛陽守將韓福和孟垣商量對策,但哪裏是關羽的對手,兩人都被關羽所劈死,像這樣,關羽一連闖過五個關口,殺了六員守將,才渡過黃河,他雖然感到有些愧對曹操,但此時的他只想趕快和大哥碰面,殺了這麼多人,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此時,劉備雖然對劉表的召請,心裏感到疑懼,但又不得不去,所以,劉備便帶着趙雲,跨着的盧,向襄陽出發,蔡瑁裝得非常恭謹,到了第二天早上,荊襄九郡四十二州縣的文武官吏,開始參加劉備代替劉表主持的豐年大宴,趙雲非常小心的跟在劉備身旁,於是,蔡瑁又設下計策,把趙雲支開,等到酒過三巡之後,伊藉執着酒杯,個人總結走近劉備席前,悄悄地向他説過:蔡瑁想要殺你,你趕快從西門逃走吧!於是,劉備立即跨上的盧向西門逃出去,但沒想到走不到幾里路,前面有一條又深又急的河,此時,劉備只好向急流中跨下去,這時,劉備嘴裏喃喃地念道:“的盧,你要救我!”的盧好像是聽懂他話似的,奮力竄起來,使劉備脱離了險境。

(一)是讓我感受到關公的重義氣,即使大哥在天涯海角,只要有消息,也要把兩位嫂嫂平安的送到大哥手上,把自己的生死置之身外,一切以兩位嫂嫂的安全為重;

(二)是讓我感受到人不可只注重外表,認為它是壞的而捨棄它,就像是的盧一樣,縱使它是會克主的,但劉備卻不在意它,可能是劉備的仁心感動了的盧馬,所以,在主人最危急之時,它無克主反而是救了主人一命。

看完三國演義,才感覺到中國文學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作者的寫作能力,羅貫中把所有人物都描述的栩栩如生,如:關羽的義、張飛的直、諸葛亮的忠及曹操的奸等……,讓讀者都與故事的劇情融合為一體,隨着故事劇情的高潮而起伏,三國演義因為屬於章回小説,故事具有連續性,讓人有一直想看下去的心理,而且不會覺得枯燥乏味,故事編排得宜,緊張刺激,使人有一種深陷其中,好像自己也處在東漢末年,羣雄割據的亂世之中,三國演義不僅是在當時有一種象徵的功用,也是令一種體制的創新,更是研究明清小説的典範之一,所以,三國演義真是一本值得在再看的好書,每閲讀一次,就感覺多了一次不同的體驗,文學素養也提升了許多。

三國演義讀後感5篇 三國演義:歷史與文學的交融 第2張

第2篇

諸葛亮在中國幾乎是個家喻户曉的人物。但是,人們所熟悉的往往都是小説《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形象,而真實的歷史人物的諸葛亮,其實與小説中塑造的藝術形象是有很大區別的。

據《三國志》等史書記載,真實的諸葛亮原來並非一個智謀無比的完美之人,他的一生有功也有過,有長處也有短處。

諸葛亮一生的為人長處及其功勞可以説有以下幾點。其一是志向遠大,頗有才幹。他自小隨當過太守的叔父長大,叔父死後,他雖躬耕隴畝,然而志向高遠,“每自比於管仲、樂毅,世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穎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諸葛亮相信自己有管仲,樂毅那樣的才幹,這二者一位是春秋時齊國著名的政治家,一位是戰國時燕國著名的軍事家。當時別人對他説的話並不相信,唯有崔州平、徐庶元直等朋友相信。事實上諸葛亮有治國才能,這從他一生中寫的政治文章可以看出,其學識比較淵博。

其二是確有遠大抱負而又具備了真才實學,並幫助劉備一道征戰,逐步建立了蜀漢政權,從而形成了與曹魏、孫吳鼎足三分的局面。

其三是在劉備死後,又竭力扶持後主劉禪,為蜀漢政權的鞏固盡了最大的努力。

其四是一生中寫了許多教令、書信、奏議之類的文章,後人輯為《諸葛丞相集》。內中收有各類文章24篇,共10餘萬字。其中最為聞名的就是《前出師表》和《後出師表》,這兩篇文章對後世的知識分子影響很大。文中諸葛亮所説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話,已成為傳頌千古的名句。

諸葛亮一生中的不足之處也有幾點。其一是隆中對策有失誤。失誤在何處?失誤在於戰略規劃犯了分兵之錯。他將蜀地和荊州作為據守的根據地,兩處相距太遠。駐守在荊州的關羽得不到援助,結果被東吳擊敗後,蜀地就很孤立了。另外,宋代蘇洵所寫的《項籍論》一文,在談到劍門相隔的西蜀盆地時曾指出:“諸葛孔明棄荊州而就西蜀,吾知其無能為也。且彼未嘗見大險也,彼以為劍門者,可以不亡也。吾嘗觀蜀之險,其守不可出,其出不可繼,兢兢而自安,猶且不給,而何足以制中原哉?”

熟讀二十四史的毛澤東,在看了蘇洵的這篇文章後,也曾這樣批註評價:“其始誤於隆中對,千里之遙而二分兵力。其終,則關羽、劉備、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敗。”(《毛澤東讀文史古籍批語集》第106頁)

其二,諸葛亮有為相才幹,但帶兵打仗卻並不是他的長處。所以,史家評價他“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伏於將略。而所與對敵,或值人傑,加眾寡不侔,攻守異體,故雖連年動眾,未能有克。”(《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由於征戰太多,勞民傷財,使得蜀國難以振興,這也是蜀漢政權最後不能不走向滅亡的主要原因。

其三,諸葛亮凡事必親躬,實際上愛獨斷專權,發揮其他人才的特長不夠。這些,都是諸葛亮的一些明顯不足之處。

當然,金無赤足,人無完人。諸葛亮從總體上來説,還是一個傑出的偉人。特別是他的為國操勞不計個人得失的人格精神,十分令後人所稱頌。本來,一個人經歷一生,無論獲得過多大的榮譽與功勛,或無論留下多少物質財富,這一切都將會成為過去。而唯有其偉大的人格精神卻可能會長留天地人間。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人生實踐過程就是這樣,無論歷史再過去多久,相信他的這種偉大人格精神,也永不會被人們所忘記而消失!

第3篇

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歡看的就是《三國演義》,《三國演義》是一部家喻户曉的著名的歷史名著,也是作家羅貫中智慧的結晶。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到晉朝統一三國期間發生的故事。有人喜歡裏面驚心動魄的激烈的戰鬥故事,《三國演義》這本書中介紹了許多大大小小的戰爭,其中最著名的戰役要數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這三大戰役。有人喜歡裏面栩栩如生的人物,書中的人物刻畫得淋漓盡致!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有重情重義的關羽;有奸詐狡猾的曹操;有求賢若渴的劉備。而《三國演義》吸引我的正是這些富有人格魅力的英雄豪傑。

我最崇拜的人就是諸葛亮。他不僅知天文、懂地理、識人心,還有過人的機智和才幹,正因為如此才受到周瑜的刁難。可是諸葛亮不僅完成了這些不可能的任務,還讓周瑜撲了個空,使周瑜不得不佩服他。他不僅是智慧的化身,更是忠烈之臣的典範。自諸葛亮初出茅廬之始,便立刻成為蜀漢劉備集團中的核心人物。劉備曾説,得到諸葛亮是“如魚得水”,他把幾乎全部的軍中大事都交給諸葛亮。在劉備去世後,諸葛亮實際上成為蜀國的最高決策人。諸葛亮為報答劉備三顧茅廬之恩,也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給我們後人樹立起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榜樣。

我還十分佩服劉備。他從一個賣草蓆的,一步一步艱難的奮鬥才有了今天這等輝煌的成就,才能在亂世中取得一席之地。劉備之所以能夠成為漢中王,與他手下忠心耿耿的文官、武官是密切相關的,沒有這些得力的手下,劉備也不能走到現在。而他之所以有這麼多人為他四處征戰,就是因為他為人謙和。他的身份高貴,卻還能做到三顧茅廬,實在是難得!功夫不負有心人,卧龍先生諸葛亮被他的誠意打動了,一心一意為他謀劃。

再來説説關羽,他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豪氣沖天、一身正氣。身長九尺三寸,髯長一尺八寸,面如重棗,脣若抹朱丹鳳眼,卧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他一出場便顯出英姿勃勃、豪氣沖天之威。他之所以逃難江湖,是因為仗義為民除害,殺了倚勢欺人的豪霸。他是五虎將之首,他的勇猛深受曹操賞識,曹操不惜使盡千方百計想把他招至門下。劉關張三兄弟情同手足,關羽始終追隨劉備,忠於蜀國。即使兵敗被曹操俘虜,受盡恩惠,仍然心繫蜀國,無一日不思尋兄,身在曹營心在漢。

另外還有一個最令我印象深刻人就是周瑜。他本是一位難得的人才,他對孫權,對吳國忠心不二,曾經多次為吳國立下汗馬功勞。可惜,周瑜後來被自己的狹窄的心胸拖累了,竟然被諸葛亮活活氣死,實在是可惜。

讀《三國演義》讓我受益匪淺,每一個人物,都是那麼令人印象深刻:我要學習諸葛亮的足智多謀、忠貞不渝;劉備的仁愛;關羽的大義凜然;周瑜的萬人之英。 有人説:“每一本書,都象一盞奇特的燈,不過它照的不是黑夜,而是求知者的心靈。”我感覺《三國演義》裏面的每一個人物也是一盞燈,一盞盞明亮而永不熄滅的寶蓮燈,不僅照亮了我的心靈,也讓我從中學到了很多為人處世之道。我懂得了做人要心胸開闊,做事要顧全大局,只有這樣,才能成就大事。還要刻苦學習,立志做一個學識淵博、智勇雙全的人,成為國家的棟樑!

第4篇

?三國演義」主要是介紹東漢末年,羣雄四起,爭霸天下的野心為背景,故事是由魏、蜀、吳這三國交織而成,其中,以蜀漢為主體,所以,作者對蜀漢中的主角包括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等人則是讚賞有加,對魏中的主要角色,「曹操」,則是以貶居多。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奇書之一(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也是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是章回小説之一,所以在我國文學史上佔有很重的地位,也得到了很多的評價,其中,有許多故事都使很多人拍案叫好,包括:三英戰呂布、諸葛亮草船借箭、關雲長水淹七軍等……,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有。

一、「過五關斬六將」:當時關羽因為要保護二位嫂嫂及侄兒的情況下,不得已只好屈服於曹軍之下,但關羽雖處在曹營下,曹操以各種手段(金錢、美女)誘惑他死心蹋地地跟隨他,卻無時無刻地掛念大哥劉備,時時打聽大哥劉備的下落,直到有一天關羽終於知道大哥現處在河北袁紹那裏,他趕快提刀跨馬護送着兩位嫂嫂及隨行的姑娘們乘車,到了東嶺關口,因偏將孔秀執意要請示曹丞相之後,此時,關羽已怒火上升,就把孔秀劈成兩半,消息傳到洛陽 ,雖守將韓福和孟垣商量對策,但哪裏是關羽的對手,兩人都被關羽所劈死,像這樣,關羽一連闖過五個關口,殺了六員守將, 才渡過黃河,他雖然感到有些愧對曹操,但此時的他只想趕快和大哥劉備碰面,殺了這麼多人,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二、「的盧救主」:此時,劉備雖然對劉表的召請,心裏感到疑懼,但又不得不去,所以,劉備便帶着趙雲,跨着的盧,向襄陽出發,蔡瑁裝得非常恭謹,到了第二天早上,荊襄九郡四十二州縣的文武官吏,開始參加劉備代替劉表主持的「豐年大宴」,趙雲非常小心的跟在劉備身旁,於是,蔡瑁又設下計策,把趙雲支開,等到酒過三巡之後,伊藉執着酒杯,個人總結走近劉備席前,悄悄地向他説過:「蔡瑁想要殺你,你趕快從西門逃走吧!」於是,劉備立即跨上的盧向西門逃出去,但沒想到走不到幾里路,前面有一條又深又急的河,此時,劉備只好向急流中跨下去,這時,劉備嘴裏喃喃地念道:“的盧,你要救我!”的盧好像是聽懂他話似的,奮力竄起來,使劉備脱離了險境。這二則故事使我受到了啟發,(一)是讓我感受到關公的重義氣,即使大哥在天涯海角,只要有消息,也要把兩位嫂嫂平安的送到大哥手上,把自己的生死置之身外,一切以兩位嫂嫂的安全為重;

(二)是讓我感受到人不可只注重外表,認為它是壞的而捨棄它,就像是的盧一樣,縱使它是會克主的,但劉備卻不在意它,可能是劉備的仁心感動了的盧馬,所以,在主人最危急之時,它無克主反而是救了主人一命。

看完三國演義,才感覺到中國文學的博大精深,羅貫中把所有人物都描述的栩栩如生,如:關羽的義、張飛的直、諸葛亮的忠和曹操的奸等……,讓讀者都與故事的劇情融合為一體,隨着故事劇情的高潮而起伏,「三國演義」因為屬於章回小説,故事具有連續性,讓人有一直想看下去的心理,而且不會覺得枯燥乏味,故事編排得宜,緊張刺激,使人有一種深陷其中,好像自己也處在東漢末年,羣雄割據的亂世之中,「三國演義」不僅是在當時有一種象徵的功用,也是令一種體制的創新,更是研究明清小説的典範之一,所以,「三國演義」真是一本值得在再看的好書,每閲讀一次,就感覺多了一次不同的體驗,文學素養也提升了許多。

第5篇

曹操進兵官渡,攻打冀州。情景危急之下,袁紹的三子一甥共同發兵,準備聯合破曹。

只是沒想到袁尚逞能,沒等其他幾路大軍匯合,自己就帶兵與曹操前隊激戰,大敗而回。袁紹聽聞消息,殘軀就再也撐不住,吐血而亡,臨時前,指定了自己的繼承人袁尚。

廢長立幼,是自古大忌,這樣一來兄弟鬩牆之爭也就在所難免。

而謀士們站隊早在此之前已經完成,沒有站隊的像田豐、沮授被兩派攻擊而死,許攸投靠曹操。尚有強敵在側,袁譚、袁尚兩兄弟卻已經忍不住開打了,團結一致還未必能贏,分崩離析亡之不遠矣。被逼無奈,袁譚只好投靠曹操。而在此後的一個小的片段很有意思,就是辛毗去曹操陣營遊説曹操接受袁譚投降的説詞,相當的精彩。附錄如下:

“明公勿問真與詐也,只論其勢可耳。袁氏連年喪敗,兵革疲於外,謀臣誅於內;兄弟讒隙,國分為二;加之饑饉並臻,天災人困:無問智愚,皆知土崩瓦解。此乃天滅袁氏之時也。

今明公提兵攻鄴,袁尚不還救,則失巢穴;若還救,則譚踵襲其後。以明公之威,擊疲憊之眾,如迅風之掃秋葉也。舍此之圖而伐荊州。荊州豐樂之地,國和民順,未可搖動。況四方之患,莫大於河北。河北既平,則霸業成矣。願明公詳之。”

投降是暫時的,袁譚和曹操都是不會相信的,故而不久就撕破臉皮,再次開戰,最終袁譚死於亂戰之中。

而投奔袁熙的袁尚兩兄弟被曹操趕到了遼東。最後曹老闆聽從郭嘉遺計,兵不血刃的收到了遼東太守公孫康送來的二人人頭。

至此,北方大部分地區已然被曹老闆納入囊中,班師回都,大封功臣。準備修養半年,一舉南下,消滅劉表、孫權等勢力。

再説劉備投靠荊州劉表,最初的日子還是過的很滋潤的。只是好景不長,劉備坐不住,去攪和人家選接班人的家事,談話場地有比較公開,一下子掉坑裏了。

人家利益既得者劉表的妻弟蔡瑁肯定不能忍,想設計殺掉劉備。劉老闆大業未成豈能身死,躍馬檀溪僥倖逃脱了追殺,並且遇到了傳奇人物水鏡先生—司馬徽。

司馬徽未卜先知,説他是逃難至此,並點明瞭劉備之所以東奔西跑而功業未立,是因為手下沒有一個合理為他做統籌規劃的人。並提及卧龍鳳雛的事情,卻不肯細説,只讓劉備自己尋訪。剛一打盹,就有人送枕頭,徐庶化名單福經過試探後投靠劉備。我個人是不太喜歡徐庶,總覺得徐庶徐庶愛顯擺而驕傲。

正是他的這種性格,才會導致在輔佐劉備短暫的時間後,就被曹操用計騙到許都,終身不發一謀。身在曹營心在漢,又有何用呢。後來在赤壁之戰時再次出場,之後就不知去向了。

而嚐到了甜頭的劉老闆終於知道了高級謀士的作用之大,徐庶回馬薦諸葛給了劉備一盞指引方向的明燈。

三國演義寫到這裏,諸葛亮終於出場了,幼時看三國頗喜諸葛亮的諸多故事,及長卻喜歡諸葛亮出山前的三國。

三國演義前三十七回是英雄青年時期起於草莽,羣雄逐鹿的一個時間段,精彩至極。往後到關長水淹七軍是三國之極盛,而盛極轉衰,敗走麥城、白帝城託孤,終而英雄末路,令人扼腕歎息。

人才在幾十年的征戰中逐漸凋零,看到最後連關平、張苞也去世了,才有了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事情,人才凋零不僅僅出現在劉備這裏,其實孫權、曹操兩股勢力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