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國中數學調查報告4篇 國中數學教學調查:學生與教師的看法及建議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06W

本次調查旨在探究我國國中生數學學習情況,涵蓋了知識掌握程度、學習方法、課外輔導等多個方面。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國中生認為數學較難,希望老師能夠提供更多的練習和實例,同時也需要家長的支持和鼓勵。本報告旨在進一步探索和解決國中生數學學習中的問題。

國中數學調查報告4篇 國中數學教學調查:學生與教師的看法及建議

第1篇

為了進一步落實教育局強化目標,根據學期初縣教研室會議精神,從xx年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國中部的各科教研員在領導的帶領下先後到了隰縣第三中學、隰縣第四中學聽課30多節、查看教學資料近60餘份、教師交流50多人次。現將國中數學教學質量情況總結如下。

課堂上經常能聽到老師説:你想得真不錯,誰還有其他的想法嗎?同學們贊成他的想法嗎?你們組表現得很好!他還沒有想好,哪位同學能幫他一下?等等。還可以怎麼做?你是怎麼考慮的?有沒有別的方法?正逐漸成為教師的日常用語;這些話語的運用,既讓學生備感親切,也充分表明了教師在鼓勵學生、尊重學生,努力構建平等融洽的師生關係上所做出的努力。

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意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的時候注重聯繫生活實際,是我們課堂教學發生的一個可喜變化。如在聽隰縣第四中學董富的科學記數法一節時,能夠通過讓學生觀察課件光的速度約為300000000米/秒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對科學記數法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能夠結合學生身邊的事情,創設實際的情境,使學生在實際中感受數學的價值,並學會應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

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逐漸被大部分教師採納。在解決探究性問題或需要實踐操作驗證等環節上,教師常常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隰縣第四中學任晉芳老師在講授位似圖形時,採用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方法,為了讓學生自己發現和總結出法則,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研究,在小組觀察、分析、討論中,學生漸漸發現如何畫位似圖形並總結出位似圖形的定義,小組合作學習的不斷運用,既增強了學生的合作意識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1、在課堂教學方法上,還有穿新鞋走老路的現象,一部分教師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及傳統觀念的束縛,數學教育還僅側重於學習現成的知識結論、技巧和方法,對於國中數學來説,新課標主要體現在自主學習和小組討論上,但實際效果不是很理想,有的教師是水平問題,但有的教師是態度問題,怕麻煩,想讓學生討論覺得還不如由教師講來得方便,習慣成自然,這樣新課標就難以實施,也就談不上新的課堂教學模式了。

2、小組合作學習還停留在一些混亂和膚淺的形式上。

小組合作學習形式的運用,一方面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習慣,使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培養團隊精神;另一方面,也可以發揮學生各自的優勢,通過互幫互助,提高整體水平。但是在實際運用中,有部分教師為了小組活動而活動,在活動中學生們有的説閒話,有的你説你的,我説我的、有的學生則處於觀望狀態,這樣的小組討論不是在明確的目標下進行的探討學習。再有一種情況,老師為了體現合作學習的教學理念,不顧問題是否具有探究性,把所有的問題都拿來小組合作,導致問題過於簡單。所有這些都表明,目前的小組合作學習尚不完善,還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學習。需要我們進一步去探討、去學習。

1。是否每一節課都要合作學習?合作學習中應關注什麼?

2。部分學生厭學數學的現象較嚴重,並且這種厭學面還有逐步擴大的的趨勢,對待這部分學生到底有何良方?

3。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怎樣定位、怎麼把握?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孰輕孰重?強調過程體驗、經驗獲得,知識技能能否落實,不太清楚。

4。上課熱熱鬧鬧,學生思維活躍,但一考試,分數不高,會考怎麼辦?

5。學生學業水平的兩極分化加大,怎麼看待?這種分化是否正常,是否允許?

6。理念聽聽好,做做有難度,活動有困難;教師工作忙負荷重,想創造,想搞教科研,想節節課創設問題情境沒時間。家長選好班等等這些不正常的教育現象的發生?

7。重過程、重方法的教學不習慣,不能短期改得過來。

四、針對上面的現象,我個人的一些思考。

在以後的工作中,應該和學校的教師重新學習、一同陪他們轉變觀念;在同事之間要同伴互助、專家引領;讓老教師們對自己的研究反思進行大膽實踐、從而改善教師的教學行為。學習數學專業知識,更好的'理解數學本質;學習新課標、新教材不斷更新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學習研究因材施教的能力。

一種寫法是,簡要説明調查時間、地點、對象、範圍、方式及調查的經過情況,讓閲者先了解調查報告產生的概況。這種開頭,有對調查工作本身彙報的性質,多見於機關工作內部的調查報告。

另一種寫法類似新聞導語。就是概括介紹對理解全文有關的一些問題,如形勢、背景、調查目的、要解決的問題、意義等,先給人一個總的印象,為理解全文起引導作用。這種開頭多見於供報刊發表的調查報告。具體寫法可根據內容需要,靈活多樣。

介紹新生事物的調查報告,開頭一般只點出要介紹的新生事物的特點就行了。

總結典型經驗,並進行一定的理論剖析的調查報告,開頭一般是概括説明調查對象的狀況,形成典型的時間及內容。

研究問題性的調查報告,開頭一般是扼要地提出問題,指明研究這一問題的現實意義。

揭露問題的調查報告,開頭一般是直截了當地把要揭露的問題擺出來。

指調查報告的主要內容。這部分的表達,一般説來,如果是工作調查報告,就要詳細述説工作的情況、經驗、體會、做法或問題;如果是事件調查,就要歷述事件的具體狀況,事件的發生、發展經過、原因結果怎樣;如果是揭露性質的調查,主要是把事件或問題的真相、內幕、原委、危害寫得一清二楚。總之,要反映實情,找出規律,揭示本質,上升到理論。

由於調查的目的、範圍、方式不同,調查報告主體的結構方式也不一樣,主要有如下四種:

1、縱式結構。即根據事件發展過程的先後次序或按調查的順序安排結構層次。有些反映新生事物的調查報告即採用此種結構。有些揭露問題的調查報告,有時也要按調查的經過或事件本身演變的順序反映。

2、橫式結構。即把調查得來的情況、經驗、問題等,分成幾個部分並列結構,分別冠以小標題或序號,從不同的方面圍繞全文中心敍述説明。這種結構多適應於反映情況、介紹經驗或研究問題的調查報告。

3、邏輯結構。即按各部分內容之間內在的邏輯聯繫來安排結構。這種結構多適用於總結典型經驗,並進性一定的理論剖析的調查報告。

4、逐點結構。即按調查的幾個點或幾個方面,分成幾個相對獨立的部分來結構。

主體部分的要求是,內容上要充實、具體,由實入虛;形式上要層次條理清楚;而寫法則應根據調查內容和表達的需要靈活掌握,不要千篇一律。

指調查報告的結束語。這部分是分析問題、得出結論、解決問題的必然結果。

有的調查報告沒有專門的結束語,就以主體部分的末段自然結束,意盡言止。

有結束語的,一般包括以下內容:總結全文深化主題,以提高閲讀者的認識;提出新問題,指出努力方向,啟發人們更進一步地去探索;補充交待在正文裏沒有涉及到而又值得重視的情況和問題,提出有益建議,供領導參考。

結尾要根據寫作目的、內容的需要,採取適當的結尾方式,話多則長,話少則短,無話則止,切莫畫蛇添足,損害全文。

單位署名,可署於標題的正下方。個人署名,可署於文尾右下方,也可署於標題的右下方。年月日,一般署在正文末尾的右下方。

國中數學調查報告4篇 國中數學教學調查:學生與教師的看法及建議 第2張

第2篇

人的認知過程是一個由具體到抽象,由簡單到複雜,由淺入深的認知過程。要在學習中掌握好知識,完善認知過程是非常重要的,認知過程對掌握概念、定理和公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世紀之交,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過渡的過程中,認知過程的改善對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尤為重要。優秀的教師都把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作為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讓學生在課前認真預習,設計思維題目;上課認真聽講,積極思考,提問;課後和複習後,獨立完成作業,經常看課本和做筆記,掌握課本的概念,不僅是正確理解的體現,也有助於準確把握。反之,如果不養成充分理解數學概念的習慣,即使理解了數學概念,也會長期模糊不清,進而影響後續的知識學習。-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學生接受學習,強調教師直接把知識傳遞給學生,以“教師對學生説話,學生聽”為主要教學模式,讓學生被動接受知識。教師把教材提供的複雜知識體系做得簡單易懂,讓學生容易接受所學的知識,但往往不像預期的那樣。在數學認知過程和處理數學問題的過程中,學生會不斷產生一些誤解和偏差,重複多次後還是會出現一些誤解和偏差。針對學生的認知誤區,作為教師,首先要深刻理解認知誤區,瞭解誤區產生的原因以及糾正誤區的途徑和方法,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是我們題目的根源。

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的優勢在於有利於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其弊端是:教師完全主導課堂,忽視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不利於具有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創造性人才的成長。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教師從傳授知識和灌輸知識轉變為幫助和促進學生主動建構意義。這種模式往往忽視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師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交流的重要作用,容易偏離教學目標的要求。教師要正視學生的認知誤區。老師怕學生解題出錯,老師嚴禁出錯是常事。在這種恐懼的心理控制下,教師只注重教學生正確的結論,而忽略了暗示性知識的形成過程,害怕通過啟發學生討論得出錯誤的結論。

當國小生進入國中時,許多學生髮現很難適應和接受新的環境、新的老師和新的教學方法。在這個過程中,一些基礎不好的學生大多會產生自卑等負面情緒。學生雖然收到了正確的知識,但對錯誤缺乏心理準備。他們看不到或看不到錯誤卻無法改變,甚至想不出原因。基於以上原因,教師對學生的認知誤區採取寬容的態度是非常重要的。同時,教師應鼓勵他們積極與學生一起嘗試,找出認知誤區的原因和後果,使學生建立正確的問題解決意識。通過不斷的假設、假設的修正、質疑和解疑,學生對數學的認知水平應該不斷提高,然後變得成熟。

國中數學認知錯誤調查研究的現實意義在於提示認知錯誤,儘可能減少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時的錯誤。從某種意義上説,認知誤區只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做出的一種嘗試,只是反映了學生數學問題解決的一定水平,並不能代替他們最終的實際水平。學生不僅學習正確的結論,還學習自主探索、嘗試和學習的過程,這將對學生知識和能力的提高產生有益的影響,使學生學會自己分析、發現和糾正錯誤。這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水平。其理論價值在於通過教學向學生展示試圖糾正的過程,使學生能夠獨立、正確地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完全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全面衡量學生能否消除外界干擾,不陷入認知誤區,從而達到正確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改變教師的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學生正確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其知識意識和處理問題能力的重要體現,表現為在觀察分析問題和提取應用相應知識時不受干擾或能克服干擾。就國中認知誤區而言,造成錯誤的.干擾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國小數學中,解題的結果往往是一個定數。進入中學,母代數是常量數學向變量數學轉化的開始。通過學習數字、公式、方程和函數,學生不僅要掌握各種概念和算法,還要學習各種關於代數變形的思維方式。通過代數學習,發展了學生歸納、演繹、抽象、概括等思維形式。學生學習十進制形式的一些知識會阻礙他們學習代數初等,從而導致認知錯誤。認知錯誤可以追溯到國小數學知識對其新知識的影響。國中數學知識在意義(比如用母表示數)、範圍(正數、0、負數)和舊知識(具體數、非負數、加減、運算方法等)上的區別。)也很有可能造成學生對新知識的干擾。

隨着國中知識的發展,中學生的智力隨着年齡和年級的增加而迅速發展,他們的智力差異日益顯著。國中數學知識本身會互相干擾。這一點在學生解決單項和綜合問題時很明顯。學生在解決單一問題時,需要提取和應用的知識較少,因此受知識的干擾較少,出錯的可能性也較小;但遇到綜合性問題時,知識的選擇和應用受到極大的干擾,容易出錯。總之,這種知識干擾往往使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感到困惑,使他們在解題過程中選擇錯誤的知識或使用錯誤的知識,從而導致認知錯誤。從而陷入認知誤區。

有些學生對基本概念和定義理解不清楚。不注重定理、公式、規則的適用性;基礎知識混亂;沒有掌握基礎數學。學生解題時只注重計算結果,忽略了計算過程的優化,這也嚴重影響了學生的思維。

數學技能是數學學習過程中通過訓練形成的一種行為或心理活動形式。這些活動都是數學技能,學生可以按照一定的程序或方法一步一步完成。每一步都是下一步的基礎,一步的誤差會直接影響下一步的計算和證明。

數學思維方法是對數學知識的提取、抽象、概括和昇華,是對數學規律更一般的理解。宏觀世界隱藏在數學知識中,需要學習者去挖掘。

在解題過程中,我們經常發現學生會因為忽略問題中的一些條件而做出錯誤的例題。忽略條件的主要表現是:忽略領域;忽略概念定義中的約束;只看表面,忽略本質;沒有充分利用條件;痴迷於公式定義的形式。

除了學生自身的情況,學生的誤解也會受到教師關係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教師對教材缺乏深入的研究,對每個例子的作用和地位缺乏瞭解,缺乏激發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的意識,缺乏對知識的歸納和總結,缺乏對知識內部環節的充分利用,學生很難形成系統的知識網絡。同時,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教師習慣了“類型+方法”的教學,即針對一類數學問題,總結出一般的解題方法,讓學生模仿訓練,掌握解決這類問題的一般方法。試圖應對不斷的變化,但由於學生缺乏過程優化意識,學生只能機械地遵循常規的解決方案,經常走彎路或循環,尋求進一步的解決方案。教師過於注重巧妙的解決方案和巧妙的方法,忽視了一般解決方案最常規的訓練,注重“小聰明”,忽視了強調“小聰明”存在的具體環境和注意事項。學生學一點知識,機械地解決問題,結果卻是錯漏百出。另一方面,教師在批改作業、評閲和分析試卷時,對問題解決過程、問題解決策略的評價和指導、方法和技巧缺乏嚴格的要求。久而久之,學生就會誤會,作業和考試只需要做對就行了!。

針對目前國中生存在的突出問題,針對教與學暴露出來的不足,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做好認知錯誤的糾正工作:

加強概念的教學,尤其是對新概念的初步理解。數學概念以定律和定理為基礎,也是計算和證明的基礎。學生學習中的許多問題和錯誤往往與“概念不清”有關。要注意概念的引入。首先,教學理念的出發點應該是基於學生的生活經驗或現有知識。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揭示概念的抽象性,總結過程,把握概念的本質特徵,強調概念的直接應用,從而加深對概念的理解,達到鞏固的目的。

定理、規則和公式作為一個“完美”的邏輯系統展現在學生面前。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揭示定理、規則、公式的發展過程和證明思想的探索過程,既讓學生記住定理、規則、公式的內容,又讓學生認識它們、認識它們,從而幫助學生從多方面理解知識。

例子是專家挑選的典型例子。國小數學教學是從直覺引入的。為了把國小和中學的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教科書一般會給出比較好的分析和回答。如果老師像“電影”一樣重複題目,範例教學的風采就會被扼殺。舉例教學,要以“引路求關注”為重點,認真分析例題解法的思維選擇,探究是否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同時將感性認識提升為理性認識。想想教材為什麼選擇這種方法,注意解題規範和合理計算,讓例題起到示範作用。

4.教師重視訓練學生變形和逆向使用公式,加強變式訓練。

固定模式、固定崗位的規範化培訓固然重要,但問題解決的很多方面都需要變式處理。其實概念、算法、公式、性質等等有兩層意思:從左到右,從右到左。因此,對於問題解決教學,應該改變和改革原有的問題,使問題形式靈活多樣。既要注意正向思維,也要注意逆向思維的講解和訓練,避免因問題的單一性和封閉性而導致的認知錯誤。在掌握基本方法的同時,還要在教學中強調操作的優化意識,讓學生擺脱固有模式,善於從不同角度和方法進行思考,提高訓練效率。對於普通學生來説,熟稔自然不能造就完美,需要老師的有效指導。

學完一章或一個單元,要引導學生認真總結。第一個目的是把知識總結成一個系統便於記憶;第二,讓學生更多地瞭解這部分知識之間的關係和規律,從中體會到新的知識或新的數學方法,從而達到增強思維深度的目的。

6.規範學生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頑強的學習毅力、細緻踏實的學習態度等良好的學習品質。

為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問題解決的效率,教師不僅要問學生數量,還要問學生質量,尤其是問題解決的速度。例如,在課堂上,可以安排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進行不同年級的練習。這樣做,一方面可以訓練學生的臨場發揮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及時反饋教學效果,使教學速度隨時調整,同時可以及時發現學生知識中的算術錯誤和障礙,幫助老師對症下藥,有效指出。

防止認知誤區的發生是減少國中生認知誤區的主要方法。講課前,教師應儘量預測學生在學習本課內容時可能犯的錯誤,以便在課堂講解時有意識地指出並強調,從而有效控制認知錯誤的發生。所以備課的時候要仔細研究課本課文中的重點眼和例題後的注意事項。總結和複習應注意的幾個問題等。,同時也要揣摩學生學習本課內容的心理過程,教會學生釋疑,預見學生容易犯的錯誤,防患於未然。如果學生犯了老師沒有注意到的錯誤,沒有及時改正,那麻煩就沒完沒了,不僅影響當時的學習,還會影響以後的學習。因此,預測錯誤並有效控制錯誤,可以為揭示和減少錯誤奠定基礎。

課堂教學是實施教學的主要渠道,教師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在課堂上,我們應該對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解釋,引導學生通過對比概念找出它們的區別和聯繫,通過提問及時瞭解學生的情況,分析學生錯誤的原因,與學生進行總結,並向學生展示揭示和消除錯誤的手段,以便學生識別和糾正。

我們應該認真面對學生作業中的問題,總結典型錯誤,進行點評,並進行適當的複習和總結,讓學生重新體驗試改的過程,增強識別和糾正錯誤的能力。

通過對認知誤區的分析,學生找出自己認知錯誤的原因,從而引發對解決問題的反思,找出思維的弱點,在容易出錯的地方加強訓練。這就要求學生多提問,多問“你行嗎?”“為什麼?”。讓學生克服思維的表面性、絕對性、不可解性問題,養成深入研究和思考的習慣,善於從複雜的事物中把握其本質特徵,培養思維的嚴謹性。在學習要領時,首先要把握概念的本質特徵,然後區分容易混淆的概念。學習定理、公式、規則,要注意其適用範圍,理解其含義,避免形式主義,不求解答,生搬硬套。學生在對解決方案進行自省和反思後,要及時調整原有的思維過程和方法,靈活運用相關的規律、公式和規則,注意思維不要侷限於固定的模式,要有較強的適應性,提高解題的靈活性。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非常必要的,這要求學生在平時的作業和測試中檢查和填寫錯誤。隨着學生自身學科知識的全面落實和良好習慣的不斷形成,學生自身問題解決的質量越來越高。

第3篇

九年級是國中學習階段中最關鍵的時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國中學生的學習情況。為了更好地瞭解國中學生學習數學情況,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及數學學習能力,現做如下調查。

2、分析學生學習效果的差異,找出原因,對症下藥,提出措施,提高學習效率。

本次調查的對象是本校的九年級全班學生,參加調查的人數56人,收回56份問卷。

本次調查採用無記名問卷調查的方法,利用週會的時間(20xx年11月10)

本報告從預習、上課、複習以及作業的完成情況和原因歸屬四個部分組成。

本班有20名學生沒有預習的習慣,25名學生只是粗略的看一遍。其他學生認真的預習。

注意力不夠集中的有36%,主要是學生對學習數學不感興趣,這是我們教師要關注的.問題。30%的學生由於聽不懂上課內容而注意力不夠集中,34%的學生上課注意力集中,他們對所學內容感興趣。我們注意到,聽課的效果不僅在於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興趣和注意力集中程度,還取決於教學內容的難度和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

在完成預習和聽課學習任務後,複習的學生有62%,而不復習的有38%。這説明大部分學生有複習鞏固的好習慣,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忽視了複習鞏固,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完成作業的情況來看,約70%的學生對解題的方法和技巧掌握的不好,獨立完成作業的能力差。這和前面反映的學習效果和上課注意力有很大的聯繫。

綜上分析,造成我們學生數學學習困難的原因,有些學生雖然喜歡學習數學,但是數學基礎不好,總是跟不上。有些學生認為自己智力差,沒有信心,不會做題。大部分學生學不好數學的原因是教學內容難。教師應對他們進行及時有效的幫助和指導。還有一小部分的學生缺乏家長的幫助,看來家長的素質有待提高。

從調查的結果來看,九年級的學生在數學的預習、聽課、複習和作業的完成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問題。而這些由客觀和主觀因素造成的問題對學生將來的發展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應引起我們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只有搞清原因,對症下藥,才能解決問題。在分析調查的基礎上,我提出如下的解決方法和建議:

1、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要讓學生學好數學,首先讓學生要接納你。要拋棄“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傳統觀念,和學生零距離的交談,做他的知心朋友。要為學生創造平等的參與學習機會。其次,建立融洽,和諧,愉快的課堂教學氣氛,有利於學生學習。就是最簡單的一句鼓勵的話語,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重要的是教師必須學會寬容和善待“差生”。如果學生的勞動得不到老師的肯定,會產生消極甚至牴觸的情緒,從而在心理上和行動上拒絕老師的教育。那麼,再能幹的老師,加上最聰明的學生,也無濟於事。

2、加強數學學習的指導。從調查中發現學生在學習數學方面,比如預習,聽課及複習方面有待於我們教師進行有效的幫助和指導。不管是學習方法還是學習內容,我們教師都應當努力地化解他們學習中的困難。對於不同的學生,我們要因材施教,讓之慢慢地積累。教師不能操之過急,期望過高。欲速則不達。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注意開展成功教育,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信心,克服他們學習數學的心理障礙。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利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使學生對各門功課感興趣,是有一定的難度。老師除了傳統的教法還是傳統的教法,教無新意。學生聽得昏昏欲睡,怎樣激發學生想學習興趣呢?現在流行的多媒體教學,多媒體的使用可以使課堂教學不在單一,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教師,我們要結合學生實際,藉助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學習能力,讓學生均衡發展,使他們成為合格、優秀的中學生。

第4篇

1、學生普遍存在數字難學的傳統認識,導致學習興趣下降,我以學生對數字的認知狀況和思維能力為考察對象,就題目“當你知道本節課是數學的時候”,你的態度是:

我在校門口,調查一些同學,瞭解有關情況。其中感到厭煩畏懼的人數,七年級佔0.2%,八年級佔10%,這是極不正常的。這表明國中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不高,存在着較大的分化現象。

為了使學生的智力、能力、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培養學生創造能力,這就自然產生了國中數學“體驗學習”教學法的嘗試與探索。

(1)引導體驗:教師要考慮的是“儘可能適應學生的體驗去協調!”當學生體會到新的問題時,要開創新的情境,讓學生去發現新問題,大膽放手讓學生去探索,教師的任務是給學生開放廣闊的探索空間,仔細體會各種不同的思維,不同的方法,必要時進行適當的點撥、評判。如《等腰三角形性質》教學中,怎樣剪最快?學生通過對操作過程的嘗試後,提出方案。組織學生小組討論(或動手實踐),交流個人想法,小組擬定解決問題的方案。然後問:“能否一剪刀剪出一個等腰三角形?”然後讓同學們思考,並説明操作思路。

(2)合作交流:教師要善於運用各種手段,引導學生把感受表達出來,展來討論、交流,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活動起來,讓他們自由操作,思考、討論、交流、爭辯,使學生在課堂上大膽表現,發展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