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中華傳統美德格言6篇 中華傳統美德:智仁勇和諧,傳承千年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71W

中華傳統美德格言,凝聚了中華民族的智慧和精神,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格言短小精悍,意味深長,藴含着世代相傳的智慧和道德觀念。它們傳承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和價值觀,引導人們追求良知、誠信、勤勞、忍讓等美德,實踐着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

中華傳統美德格言6篇 中華傳統美德:智仁勇和諧,傳承千年

第1篇

記己有恥。——《論語子路》用羞恥之心來約束自己的行為。

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孟子離婁上》人一定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為,別人才會侮辱他。

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孟子盡心上》:不知羞恥的那種羞恥,才真的是不知羞恥啊!

人必其自愛也,而後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而後人敬諸。——楊雄《法言君子》

人有恥,則能有所不為。——朱熹《朱子語類》倦十三

士皆知有恥,則國家永無恥矣。——龔自珍《明良論二》

修辭立其誠。——《周易乾文言》言語應該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

輕諾必寡信。——《老子》第章輕易向別人承諾的人一定很少講信用。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學而》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論語為政》可:可以立身處世。

人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宣公二年》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論語衞靈公》:有了錯誤而不改正,這便真叫錯誤了。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舊唐書魏徵列傳》

過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覯《易論第九》

聞過則喜,知過不諱,改過不憚。——陸九淵《與傅全美》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朱熹《四書章句集註卷一》不貴於無過,而貴於能改過。——王守仁《改過》

秦惡聞其過而亡,漢好謀能聽而興。——薛瑄《讀書錄》卷十

改身之過,遷(發揚)身之善,謂之“修身”。——顏元《顏習齋先生言行錄》

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增廣賢文》

中華傳統美德格言6篇 中華傳統美德:智仁勇和諧,傳承千年 第2張

第2篇

今天,我在家裏看《中華傳統美德格言》,其中一篇“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吸引了我,因為這首詩小時候爸爸教過,我就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格言的大意是:誰説小草的心意,能夠報答得了春天的陽光呢?這兩句詩既表現了母愛的温暖與偉大,又表達了子女對母親的無限感激之情。

想想我們現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對孩子都很呵護,寵愛得不得了,真是要星星不敢給月亮。但是許多孩子卻把太多的關心與關愛當成了一種理所當然,一些孩子往往目中無人、自私、霸道,不知道關心父母和別人。

和許多孩子一樣,我在家裏是很受長輩們疼愛的:我要什麼,他們就給什麼,沒有的馬上去買;我想去哪裏玩,他們就帶我去哪裏玩;我要吃什麼,他們就給我吃什麼。總之,他們是非常疼愛我的,數不清他們對我的好、對我的愛。可是我卻不懂得珍惜,經常發脾氣,嫌這個不好,哪個不滿意,對他們不僅沒有感激之心,而且還認為本身就應該這樣。

記得有一次,外婆辛辛苦苦地煮好餃子,滿懷希望的招呼我吃,我卻不想吃,反而對外婆大聲嚷嚷:“我不要吃水餃,你給我煮飯。”“好,好,我馬上去煮。”外婆連忙答道。媽媽在旁邊沉着臉,一言不發,好像要打我的樣子,我似乎感覺到了什麼,這才心不甘情不願的吃餃子。

想想好羞愧啊!不過,隨着年齡的增長,在父母、老師的教育下,我慢慢懂事了,逐漸懂得要尊重他人、關心父母、孝敬長輩。

我把《中華傳統美德格言》裏的“重親情,禮為先。”的文章都讀了一遍,它教育我們學會感激,從小要心存一份真與善,愛每一位善良的人們,為他們一點一滴的付出,用我們微薄的力量去感激他們。正如我們以前學過的一篇課文《老師的手》最後一句話所説的:要感謝他人對自己的付出。無論這種付出是多麼的微小。

在這裏,我想對爸爸、媽媽説:我愛你們!感謝你們對我無微不至的付出,我會珍惜你們給我這美好的一切!

中華傳統美德源遠流長,具有不朽的歷史地位,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中華美德集中體現在儒學倫理道德上。儒學是經典,美德是國粹,拋棄它社會就動亂,弘揚它社會就穩定發展。因此,弘揚儒學文化,承傳中華美德,從某種意義上講是我們當前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對於弘揚我們民族的優秀文化,應該有一種緊迫感。國家對此十分重視,我們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這個神聖的使命自然由我們新一代去發揚光大。

讀了《中華傳統美德校園詩教讀本》這本書後,使我收益匪淺,深深得認識到了人生觀、價值觀、以及我們責任的.重要性。讀本中的《三字經》細細品味,其味無窮。“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讓我對先人博大精深的文化遺產有了更為直觀的認識,對作者廣博的學識、高深的概括能力和宏觀把握能力肅然起敬,為古代教育者獨特的教育方法深深折服。《三字經》中有一節“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的傳誦名句。就是説戰國時,孟子的母親曾三次搬家,是為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孟子逃學,孟母就割斷織機的布來教育孩子做學問不要中途而廢。是啊!我們的學習就像織布,靠的是一絲一線長期的積累呀!只有持之以恆,堅持不懈,才能獲得淵博的知識,才能成才,不可半途而廢。逃學就如同斷機,線斷了,布就織不成了,常常逃學,必然學無所成。孟子的成材離不開偉大的母親。

想想我們的父母又何嘗不是這樣呢?他們既當父母又當老師,辛辛苦苦養育我們、培養我們,使我們懂得做人要有愛心;做事要有責任感;學習要勇於創新。讀了孟母的故事,想想我的母親,她也是非常操心的。每天上學前總給我添上幾句“用心學習啊”“要多向老師問問題”“做事情要積極”等的話,但我卻嫌她嘮叨,總會不耐煩地敷衍媽媽。媽媽問我幾句學習上的東西,我就覺得煩。還常常為了一點芝麻綠豆的小事,跟父母賭氣,甚至向父母發脾氣,卻絲毫沒有考慮過父母的感受,真是太不應該了。父母對我們問長問短,嘮叨,那是因為她盡到了一位母親的責任,她應當照看好我們的責任。看,現在又有多少人想得到父母的關愛,而又得不到呀,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所以我們從小就應該要樹立起一顆強烈的責任心,不辜負父母、老師、祖國的期望。

讀詩誦經。老師把這些仁愛思想透滲到了教學中,讓我們從優秀傳統文化中吸取精神營養。使我們在校園內感受到了仁愛教育的濃濃氛圍。學校舉辦的“八榮八恥”活動,給了我們深刻的體會和了解,知道了該以什麼為榮,什麼為恥。校園裏書聲朗朗;同學們互幫互助,團結友愛,師生之間的尊敬和關心。

只要我們人人要肩負起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的責任,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點點滴滴做起,我們會把中華民族的愛國精神和傳統文化永遠繼承發揚下去。

第3篇

第4篇

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9、過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覯《易論第九》

1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莊子·山木》

12、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13、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孟子

16、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報答,也是對人類勞動的尊重。——佚名

17、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愛蓮説》

18、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管子》

20、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論語為政第二》

21、挾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為也;為老人折枝,是不為也,非不能也。——莊子

24、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論語·八佾(yì)》

25、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里仁第四》

31、孝在於質實,不在於飾貌。——桓寬《鹽鐵論·孝養》

32、夫人必知禮然後恭敬,恭敬然後尊讓。——《管子-五輔》

33、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孟子·梁惠王下》

34、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朱熹《四書章句集註·卷一》35、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管子·牧民》

3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秦伯》

37、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孟子·告子上》

39、你不同情跌倒在地的老人,在你摔跤時也沒有人來扶助。——佚名

40、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論語·子罕》

42、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44、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祖孫兩人,更相為命。——李密

45、義者,心之養也;利者,體之養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養重於義》

46、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舊唐書·魏徵列傳》

47、聞過則喜,知過不諱,改過不憚。——陸九淵《與傅全美》

49、先義而後利者榮,先利而後義者辱。——《荀子·榮辱》

52、單者易折,眾則難摧。——崔鴻《三十國春秋·西秦錄》

53、對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僅表現於口頭上,而且應體現於實際中。——戴維德克爾

54、以愛己之心愛人,則盡仁。——張載《正蒙·中正》

56、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57、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禮記-中庸》

58、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衞靈公》

60、要知親恩,看你兒郎;要求子順,先孝爹孃。——《四言》

62、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丑下》

63、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

68、老來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司湯達

70、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己之短。——《呂氏春秋-用眾》

73、義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仁義法》

74、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增廣賢文》

79、樂人之樂,人亦樂其樂;憂人之憂,人亦憂其憂。——白居易

82、幸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84、和以處眾,寬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省心錄》

86、老年時像青年一樣高高興興吧!青年,好比百靈鳥,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鶯,應該有他的夜曲。——康德

89、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孟子·盡心上》

91、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老子》

92、人必先自愛也,然後人愛諸;人必先自敬也,然後人敬諸。——揚雄《法言-君子》

93、源潔則流清,行端則影直。——王勃《上劉右相書》

95、人之有德與我也,不可忘也;吾之有德於人也,不可不忘也。——《戰國策-魏策》

98、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老子》第三十三章

101、與人善言,暖於布帛;傷人以言,深於矛戟。——《荀子·榮辱》

104、兄弟敦和睦,朋友篤誠信。——陳子昂《座右銘》

10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第5篇

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子路》君子與人和諧相處,卻有自己的主見;小人容易苟同別人,卻不能與人和平共處。

6.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孟子·梁惠王下》

7.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丑下》

8.千人同心,則得千人力;萬人異心,則無一人之用。——《淮南子·兵略訓》

9.單者易折,眾則難摧。——崔鴻《三十國春秋·西秦錄》

10.和以處眾,寬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省心錄》

13.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純潔的友誼不帶任何功利色彩,就像水一樣清澈透明。)——《莊子·山木》

第6篇

1、裝飾也與美德相對立,因為美德是靈魂和憤怒的力量。

2、人而不仁,如禮?如果一個人不友善,快樂是什麼?——《論語》

3、為我的父母哀慟,求你們領我出來。——《詩經》

4、精神的道德力量發揮了它的潛力,豎起了它的旗幟,使我們的愛國熱情和現實的正義感得以發揮它的力量和作用。

5、壞脾氣是人性中比較卑劣的一種,如果人們失去了脾氣,就等於在人類進步的階梯上倒退了一步。

6、天將落在大漢身上也,要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身膚,空其身,行刷亂其行為。——《孟子曰》

8、喜歡別人就是喜歡自己;別人擔心的事,別人也會擔心。白居易的《字林》

10、一個好的學者,一個笨蛋的力量彌補了他的弱點。魯氏的春秋使用

11、在哪裏建立成就,就在哪裏開始生產產品。凡是有學問的人,凡是有能力做大事的人,必須先立身於行。

13、母親手牽線,衣冠楚楚。臨行前密縫,意恐晚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流浪的孩子》

14、希望是依附於存在的,有希望,就有希望,就有光明。

15、拿學位和學位段來説,經常是足夠的。“歷史是一面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