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五年級語文上冊《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5篇 懷念秋天:五年級語文上冊《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69W

本文介紹的是五年級語文上冊中的一篇篇章《秋天的懷念》的教學設計,本文將圍繞學生的認知水平及學習目標,從細微處入手,為教師們提供一份優質可行的教學指導方案。

五年級語文上冊《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5篇 懷念秋天:五年級語文上冊《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

第1篇

1.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是怎樣透過生活中的小事來表達自己對母親的懷念,從而培養學生關心長輩、尊敬長輩的思想。

2.自學課文中生字詞,感受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在文中的作用。

概括母親關心“我”的具體事例,從中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細讀課文,説説母親是怎樣關心我?從哪些事中可以看出母親對我的關心?

1.作者運用一件件小事反覆湧現,從中你體會到什麼?是怎麼體會道的?

2.母親在世的時候,作者想過母親的感情,關心過母親的身體了嗎?假如清明節到了,作者面對母親的遺像會説些什麼?

1.課文是通過什麼方法來表達自己對母親的懷念之情?

五年級語文上冊《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5篇 懷念秋天:五年級語文上冊《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 第2張

第2篇

人教版修訂教材小語第九冊第三組課文從不同角度讚頌了人間高尚,美好的情感.《秋天的懷念》是其中的一篇略讀課文,歌頌了偉大而無私的母愛.教學本課,應培養學生獨立閲讀課文的能力,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抒發的情感,受到偉大母愛的薰陶感染.

?語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指出:學生應"具有獨立閲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學會多種閲讀方法……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秋天的懷念》一課語言通俗,但藴涵於字裏行間的感情深沉而摯烈.根據本單元教材特點及本課特點,針對學生的閲讀水平,設計"在速讀中整體感知,在品讀中感悟感動"的課堂教學,讓學生在自己的有情感朗讀中,受到偉大母愛的薰陶感染.

本文作者15歲時不幸因病癱瘓.風華正茂的他不得不終身以輪椅為伴,永遠離開了正常人的生活.

這是一分多麼沉重的苦難呀!癱瘓的雙腿,殘缺的天空,不完美的人生,曾一度使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他終日沉浸在自己的苦難中難以自拔,以至於忽視了慈愛的母親對他無微不至的照顧,尤其是母親身患重病,他竟全然不知.當他發現母親病情的嚴重時,母親卻永遠地離開了他!

作者懷着對母親深深的思念和愧疚這樣描述了自己的心情:(教師配樂誦讀課文的4-6自然段)

在《思鄉曲》低迴哀婉,如泣如訴樂曲聲中,教師飽含深情的誦讀牢牢抓住了學生的心絃,學生的情感受到感染,閲讀的興趣被調動起來,為後文的學習做了鋪墊.

1,整體式默讀.思考:課文主要寫什麼?你覺得課文中的母親是個怎樣的人?

2,尋讀式速讀.想一想:課文寫了母親關心我的哪幾件事?你體會到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以上問題學生在獨立閲讀中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得到各種各樣的答案,以此來培養學生整體把握課文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在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分四人小組合作學習,抓住母親關心我的四件事,找出重點詞句品讀,説説自己最感動的地方,並説説感動的原因.討論後學生彙報所得.教師相機指導朗讀.

抓住作者對母親神態,動作的描寫,"悄悄躲出去,偷偷地注意我,又悄悄地進來,眼圈紅紅地看着我"體會母親撫慰我的細緻和體貼;抓住作者對母親語言的描寫"咱孃兒倆好好兒活,好好兒活……"體會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愛.

⑵朗讀:指導讀我"暴怒無常"的句子時要讀出"暴怒","絕望"的語氣,讀描寫母親的句子時應讀出母親對兒子的心疼和無奈.

2,母親為了"我"隱瞞病情.着重引導學生重讀"整宿整宿,翻來覆去"等詞,體會母親的堅強與無私.

3,母親央求"我"看花.學習時引導學生抓住幾個關鍵詞:"央求,喜出望外,高興,絮絮叨叨,敏感"來體會母親情感的變化,從而體會母親深沉而無私的愛.朗讀時隨母親心情的變化語速時而緩慢,讀出央求的語氣,時而歡快讀出如釋重負,充滿希望的語氣,結尾時歡快的語調要戛然而止,在朗讀中幻化出母親因失言而重陷痛苦的現實與無奈中的畫面.

4,母親的臨終囑託.引導學生在品讀中想象母親生命垂危時對兩個孩子的無盡的牽掛.朗讀時用緩慢的語速,低沉的語調勾畫出一個形容憔悴,為兒子付出全部自己卻病得大口大口吐血,臨終前卻依然掛牽着自己的孩子的普通卻偉大的母親形象.

此時,學生在品讀中感悟,在感悟中品讀,作者對母親的熱愛,思念,愧疚之情學生已有深刻的體會.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我懂得母親沒有説完的話,妹妹也懂.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

文章結尾段作者寓濃濃的思母之情於潑潑灑灑,爛漫開放的菊花之中,菊花依舊,慈母卻不在,睹物思親,怎不傷懷?想起母親的鼓勵與期望,彷彿看見作者手捧鮮花與母親的亡靈對話,怎不令人淚下?學生自讀自悟,彙報自己獨特的感受,有感激,有愧疚,有慰籍,有思念,在學生情感與作者情感產生共鳴之時,馬思聰的《思鄉曲》旋律響起,學生和着樂曲朗讀4-7自然段,那字字真情,句句思念在情真意切,魂牽夢繞的樂曲的烘托下,學生在自己的朗讀中感受到作者汩汩湧出的熱流,從而在自己的朗讀中熱淚盈眶,潸然淚下,從而達到陶冶情操,薰陶情感的教學目的.

此時,讓學生抒發情感:假如清明節到了,作者面對母親的遺像,會説些什麼呢?

學生在音樂與文字的感染下思潮起伏,感情已昇華到一個新階段.此時學生的發言定會發自肺腑,感人淚下.

第3篇

秋天的懷念這篇文章選自國小語文s版第十一冊第三單元的第二篇課文。屬精讀課文人間自有真情在,這一組課文都是以愛為主題,一個“情”字貫穿文章的始終。《秋天的懷念》是當代令人佩服得作家史鐵生的一篇懷念母親的散文。作者用凝重的筆觸,回憶了母親在自己癱瘓時幾件小事,一個個平凡的細節為讀者詮釋了偉大母愛的內涵,課文是作家對母親的追憶,更是一篇充滿人生哲理的感人作品,課文語言含蓄,情感真摯細膩。六年級學生正是人生觀價值觀初步形成時期,本課的出現讓學生感受到母愛的薰陶與感染,感悟人間真情,及時的給學生作一次愛的洗禮。同時六年級的學生也具備了一定的閲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學生要理解課文的內容和主題並不難,關鍵是如何使學生的內心真正受到震撼,從而感恩母親,熱愛生活!在感恩中理解愛,在感動中滋潤心田。

據以上教材和學情的分析,我認為這種情感濃重的作品應該重在閲讀與感悟。《新課程標準》對作品閲讀的要求是“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閲讀和創造性閲讀的能力。”因此本課的教學我將綜合運用精讀、略讀、瀏覽等多種閲讀方式,咀嚼語言,感悟感情。在整體閲讀中感知,在品讀中感悟感動。同時也靈活運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據以上分析和《新課程標準》的三維目標的要求: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為,(1)知識與能力目標:學習本課生字詞,熟讀並理解生字詞。(2)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怎樣通過細節描寫描寫來表現偉大的母愛。(3)情感態度價值觀:感悟偉大而無私的母愛。

通過教學目標的設定,由此確定本課文的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怎樣通過細節描寫描寫來表現偉大的母愛。教學難點為:讓學生感悟偉大而無私的母愛。

首先出示並齊讀課題《秋天的懷念》,懷念是思念的意思,寫的是一種感情。那麼作者在懷念誰?為什麼是秋天的懷念呢?又有什麼事值得作者去懷念的呢?從課題提出這三個問題,意在讓學生產生好奇,激發學生閲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相信此時學生已經迫不及待的打開書本,尋找答案了。

a、作者懷念誰?b、有什麼事值得作者去懷念的呢?c、為什麼是秋天的懷念?

這三個問題的設定意在幫助學生梳理文章的內容,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抓住關鍵信息。

在讀的同時讓學生解決生字詞的問題。而配樂為了營造氣氛,逐步把學生帶入情境,讓學生初步感受作者的感情,激發學生進一步閲讀探究本文的慾望。

比賽往往能激發學生表現自我的願望,也能有效的和同學之間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也有利於調節課堂有利的氣氛。教師引導學生從正確、流利和有感情三個等級對同學的朗讀作出評價。相信學生一定會積極參與,也為更深入的探究本文打下情感的基礎。

提示學生看課文的插圖。(是什麼時候,什麼地點,什麼人物,去幹了什麼.)學生很快能找到“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花了。”這個時候我應該抓住時機提問;“那麼最想推我去看花的人是誰?(母親)文中一共寫了幾次?(兩次)都是那兩次?由此讓學生再次迴歸文本。

1、母親第一次邀我去看花,我的表現如何?為什麼要拒絕?母親的表現又如何?從中你認為這是一個怎樣的母親?

這四個問題兩兩為一組,前一個問題的回答並不難,關鍵是後一個問題必須在前一個問題的基礎上細細品味才會有所感悟。比如,我為什麼要拒絕母親去看花呢?學生很可能抓住“癱瘓”二字。這時候我應該順勢介紹作者雙腿癱瘓時才21歲,讓學生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作者當時的無助與無奈,讓學生體會到:“21歲是人生中黃金時期,是那麼的年輕,那麼的有活力的一個年齡,可以施展抱負,創一番事業的階段。而作者只能站在輪椅上,面對四壁徒然悲傷。通過換位思考,讓學生走進作者的內心,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理解作者的暴怒無常和無理取鬧。“我活着有什麼意思”這句話透露出作者對生活的絕望和無助,正因如此,作者才封閉自己,拒絕去看花。

然而痛苦的也並非作者一人,還有母親比他更加的痛苦,因為兒女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由此我們轉向對母親的表現的分析與品味。如“如母親愛花,可自從我癱瘓後,她侍弄的花兒都死了”可見母親對兒女的愛遠遠大於愛花,也説明我癱瘓後母親把全部的心血都傾注到我的身上。本文字字是情,句句含情,字裏行間都體現着偉大的母愛,這樣值得品味的句子比比皆是。由於每個人的情感體驗都不盡相同,這裏不必有太多的條條框框的束縛,重在讓學生自己找出讓自己感動的句子,並説説為什麼即可。教師只需稍加點撥,最後很自然的得出這是一個……的母親。

第二次看花,重在讓學生品味母親的表現,引導學生抓住母親的表情和神態的語句,體會母親愛子之情,“如她憔悴的臉現出央求般的神色,我的回答讓她喜出望外,她笑了坐在我的身邊絮絮叨叨地説着”“她突然不説話了,對於跑跳一類的字眼,她比我還敏感。等等。細微之處見真情,讓學生自己畫一畫,記一記,做標註等方式,品味母愛,然後小組討論,繼而全班交流。相信此時學生已經被偉大的母愛感動了。

至此學生對本文已經有了較深入的理解,這時候我抓住時機提問:面對母親的請求,我的態度為什麼由拒絕變為答應呢?這個問題引導學生從縱深思考。討論交流後,相信也能理解是“偉大無私的母愛在感染者作者,讓他一步步重拾生活的熱情。”

第三次作者和妹妹去看花了,課文最後説,我懂得了,妹妹也懂了,他們到底懂得了什麼?

教師可以提示:作者主動地去看花表明他已經走出了絕望。在母親去世後作者回味母親生前為他做的一切,終於讀懂了這份感人至深的母愛,是母愛使他走出封閉的自己,是母愛讓他重拾生活的熱情。所以懂得了母親沒有説完的話是懂得了“兒女是否好好兒活,是母親最惦記的。只有好好兒活,才是對母親最好的安慰,最深的懷念。

母愛是偉大的,同時也是平凡細碎的,有時是一句話,有時是一個動作有時是一個神態,我們總是理所當然的受之母愛而忽略了母愛,學了這篇課文,我們知道應該用心去感受母愛,理解母愛,珍惜母愛,不要留下任何的遺憾。現在就拿起你的筆,寫下母愛的點點滴滴。

第4篇

師:今天,老師要向同學們推薦一位作家,一位中國現在很令人敬佩的作家,他的名字叫史鐵生(板書人名)(點擊課件:史鐵生照片及其資料:史鐵生,當代著名作家。1951年生於北京,1967年畢業於清華附中,1969年去延安地區插隊落户。1972年因雙腿癱瘓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廠工作。1979年發表第一篇小説《法學教授及其夫人》,以後陸續發表了《我們的角落》、《在一個冬天的晚上》、《山頂上的傳説》等小説。其中《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和《奶奶的星星》分別獲得1983年和1984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説獎。除小説外,還有《我與地壇》、《秋天的懷念》等散文作品,近年又出版了《病隙碎筆》等作品,均引起了較大反響。)老師請位同學來讀一讀史鐵生的資料。(生舉手,指明讀)

師:在史鐵生的人生軌跡中,有一年發生了一件事,可以説改變了他一生的命運,是哪一年,哪件事?

師:是的,1972年史鐵生不幸雙腿癱瘓!這一年他多大?

師:是啊,21歲,21歲啊!21歲正是一個小夥子生龍活虎的年齡啊!可是他卻不幸癱瘓了!他沮喪、彷徨,甚至絕望。然而,他還是走出了困境,書寫了精彩的人生。那麼,是誰給了他力量,是誰給了他活下去的勇氣?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他的感情世界,走進他的散文《秋天的懷念》(點擊課件,板書課題)

生2:懷念的是什麼人,什麼事?為什麼説是秋天的懷念?

生4:“秋天的懷念”,把題目寫成“懷念的秋天”行嗎?

師:同學們的質疑精神很值得稱讚。下面請同學們帶着這些問題讀文章,看看你能讀懂哪些問題。

生1:文章懷念的是母親,寫的是母親關心自己的事。

生2:秋天裏母親無微不至地關心我,我卻忽略了母親的愛,而母親又在秋天裏不幸患病去世了,所以題目叫“秋天的懷念”。

師:説得很好,秋天裏有作者刻骨銘心的記憶,有對母親深深的懷念。同學們繼續説,從文中,還讀到了什麼?

生3:我讀到了母愛,看到了母愛的力量是巨大的,它使史鐵生重新振作起來,並且創造了人生的奇蹟。

師:是啊,老師也從文中讀到了母愛,讀到了母愛的力量。

師:文章抒寫了感人至深的母愛,文中有許多句子或段落,讀了令人十分感動。下面請同學們速讀課文,找一找令你感動的句子或段落,勾畫出來,有感情地朗讀,並説説感動人的原因

第5篇

秋天的懷念這篇文章選自國小語文s版第十一冊第三單元的第二篇課文。屬精讀課文人間自有真情在,這一組課文都是以愛為主題,一個情字貫穿文章的始終。《秋天的懷念》是當代令人佩服得作家史鐵生的一篇懷念母親的散文。作者用凝重的筆觸,回憶了母親在自己癱瘓時幾件小事,一個個平凡的細節為讀者詮釋了偉大母愛的內涵,課文是作家對母親的追憶,更是一篇充滿人生哲理的感人作品,課文語言含蓄,情感真摯細膩。六年級學生正是人生觀價值觀初步形成時期,本課的出現讓學生感受到母愛的薰陶與感染,感悟人間真情,及時的給學生作一次愛的洗禮。同時六年級的學生也具備了一定的閲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學生要理解課文的內容和主題並不難,關鍵是如何使學生的內心真正受到震撼,從而感恩母親,熱愛生活!在感恩中理解愛,在感動中滋潤心田。

據以上教材和學情的分析,我認為這種情感濃重的作品應該重在閲讀與感悟。《新課程標準》對作品閲讀的要求是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閲讀和創造性閲讀的能力。因此本課的教學我將綜合運用精讀、略讀、瀏覽等多種閲讀方式,咀嚼語言,感悟感情。在整體閲讀中感知,在品讀中感悟感動。同時也靈活運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據以上分析和《新課程標準》的三維目標的要求: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為,(1)知識與能力目標:學習本課生字詞,熟讀並理解生字詞。(2)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怎樣通過細節描寫描寫來表現偉大的母愛。(3)情感態度價值觀:感悟偉大而無私的母愛。

通過教學目標的設定,由此確定本課文的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怎樣通過細節描寫描寫來表現偉大的母愛。教學難點為:讓學生感悟偉大而無私的母愛。

首先出示並齊讀課題《秋天的懷念》,懷念是思念的意思,寫的是一種感情。那麼作者在懷念誰?為什麼是秋天的懷念呢?又有什麼事值得作者去懷念的呢?從課題提出這三個問題,意在讓學生產生好奇,激發學生閲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相信此時學生已經迫不及待的打開書本,尋找答案了。

a、作者懷念誰?b、有什麼事值得作者去懷念的呢?c、為什麼是秋天的懷念?

這三個問題的設定意在幫助學生梳理文章的內容,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抓住關鍵信息。

在讀的同時讓學生解決生字詞的問題。而配樂為了營造氣氛,逐步把學生帶入情境,讓學生初步感受作者的感情,激發學生進一步閲讀探究本文的慾望。

比賽往往能激發學生表現自我的願望,也能有效的和同學之間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也有利於調節課堂有利的氣氛。教師引導學生從正確、流利和有感情三個等級對同學的朗讀作出評價。相信學生一定會積極參與,也為更深入的探究本文打下情感的基礎。

提示學生看課文的插圖。(是什麼時候,什麼地點,什麼人物,去幹了什麼.)學生很快能找到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花了。這個時候我應該抓住時機提問;那麼最想推我去看花的人是誰?(母親)文中一共寫了幾次?(兩次)都是那兩次?由此讓學生再次迴歸文本。

1、母親第一次邀我去看花,我的表現如何?為什麼要拒絕?母親的表現又如何?從中你認為這是一個怎樣的母親?

這四個問題兩兩為一組,前一個問題的回答並不難,關鍵是後一個問題必須在前一個問題的基礎上細細品味才會有所感悟。比如,我為什麼要拒絕母親去看花呢?學生很可能抓住癱瘓二字。這時候我應該順勢介紹作者雙腿癱瘓時才21歲,讓學生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作者當時的無助與無奈,讓學生體會到:21歲是人生中黃金時期,是那麼的年輕,那麼的有活力的一個年齡,可以施展抱負,創一番事業的階段。而作者只能站在輪椅上,面對四壁徒然悲傷。通過換位思考,讓學生走進作者的內心,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理解作者的暴怒無常和無理取鬧。我活着有什麼意思這句話透露出作者對生活的絕望和無助,正因如此,作者才封閉自己,拒絕去看花。

然而痛苦的也並非作者一人,還有母親比他更加的痛苦,因為兒女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由此我們轉向對母親的表現的分析與品味。如如母親愛花,可自從我癱瘓後,她侍弄的花兒都死了可見母親對兒女的愛遠遠大於愛花,也説明我癱瘓後母親把全部的心血都傾注到我的身上。本文字字是情,句句含情,字裏行間都體現着偉大的母愛,這樣值得品味的句子比比皆是。由於每個人的情感體驗都不盡相同,這裏不必有太多的條條框框的束縛,重在讓學生自己找出讓自己感動的句子,並説説為什麼即可。教師只需稍加點撥,最後很自然的得出這是一個……的母親。

第二次看花,重在讓學生品味母親的表現,引導學生抓住母親的表情和神態的語句,體會母親愛子之情,如她憔悴的臉現出央求般的神色,我的回答讓她喜出望外,她笑了坐在我的身邊絮絮叨叨地説着她突然不説話了,對於跑跳一類的字眼,她比我還敏感。等等。細微之處見真情,讓學生自己畫一畫,記一記,做標註等方式,品味母愛,然後小組討論,繼而全班交流。相信此時學生已經被偉大的母愛感動了。

至此學生對本文已經有了較深入的理解,這時候我抓住時機提問:面對母親的請求,我的態度為什麼由拒絕變為答應呢?這個問題引導學生從縱深思考。討論交流後,相信也能理解是偉大無私的母愛在感染者作者,讓他一步步重拾生活的熱情。

第三次作者和妹妹去看花了,課文最後説,我懂得了,妹妹也懂了,他們到底懂得了什麼?

教師可以提示:作者主動地去看花表明他已經走出了絕望。在母親去世後作者回味母親生前為他做的一切,終於讀懂了這份感人至深的母愛,是母愛使他走出封閉的自己,是母愛讓他重拾生活的熱情。所以懂得了母親沒有説完的話是懂得了兒女是否好好兒活,是母親最惦記的。只有好好兒活,才是對母親最好的安慰,最深的懷念。

母愛是偉大的,同時也是平凡細碎的,有時是一句話,有時是一個動作有時是一個神態,我們總是理所當然的受之母愛而忽略了母愛,學了這篇課文,我們知道應該用心去感受母愛,理解母愛,珍惜母愛,不要留下任何的遺憾。現在就拿起你的筆,寫下母愛的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