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端午節演講稿7篇 粽香情纏,傳承中華文化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9W

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源於紀念古代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每年農曆五月初五,人們會吃粽子、划龍舟、掛艾草等,以祈福和紀念屈原。本演講稿將介紹關於端午節的來歷、傳統習俗以及節日意義,讓大家更加了解這個充滿悠久歷史和文化內涵的傳統節日。

端午節演講稿7篇 粽香情纏,傳承中華文化

第1篇

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有很多傳説,其中紀念屈原的説法最為流行。屈原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生於20xx多年前的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才華橫溢,在楚國佔有重要地位。因為主張堅決對抗秦國侵略,被攻擊拒絕,被楚王趕出朝廷。屈原非常憤怒,在流放期間寫了很多愛國詩詞,最著名的是《離騷》。後來,秦軍攻佔了楚國的都城。楚失千里,屍橫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想看到他的國家毀滅的悲慘景象。農曆五月初五,他抱着眼淚跳進了洛江。他62歲。

人們喜愛屈原。當他們聽到屈原自殺的消息時,他們划船到河邊打撈屈原的屍體,但他們找不到。他們怕河裏的魚蝦咬屈原的屍體,就把糯米裝進竹筒裏,扔進水裏。他們想用糯米餵魚蝦來保護屈原的身體。從此以後,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自發地來到河邊悼念屈原,也在洶湧的波濤中划船,象徵着人們爭相打撈屈原的屍體,以此來寄託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中國南方就形成了賽龍舟的.習俗。因此,端午節成了紀念屈原的節日。

同學們,屈原因為熱愛祖國,關心人民疾苦而受到人們的愛戴

端午節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詩人屈原想出了富國強兵的好主意,卻沒有被國王採納。相反,他被逐出皇宮。屈原非常生氣,跳進了汨羅江。當地漁民得知後,把竹筒裏的米劃到汨羅江,送給屈原。後來大家把竹筒飯換成粽子,把賽艇換成賽龍舟來紀念屈原。我們全家都非常崇拜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慶祝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是吃粽子。我們家有真正的粽子製作高手?我媽媽。每年端午節,我們全家都能吃到美味的粽子。母親常説:粽葉包裹的粽子最香。因此,每年端午節,媽媽們都用蘆葦葉包粽子。做粽子前,她做了準備:把蘆葦葉放入水中,將準備好的糯米和大棗分別洗淨。當蘆葦的葉子涼了,她開始做粽子。她先拿了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錐,然後放一個棗進去,再放糯米進去,然後中間放幾個棗。最後,她用線綁好葉子,包了一個粽子。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像老佛爺睡覺。餃子包好後,我媽會用高壓鍋蒸40分鐘,然後放上三四個小時,讓味道變好,然後就可以吃了!我媽的粽子太香了,我一看就會大口吃下去。所以,每當我吃粽子的時候,我總是吃很多!

我最喜歡看龍舟比賽。幾十個水手用槳划水,擊鼓的水手士氣高昂,敲得很重。“加油,加油!”體育場外的拉拉隊充滿激情,發出雷鳴般的喊聲和歡呼聲,水手們不得不更加努力地划船。整個龍舟比賽精彩而熱烈。

吃粽子和賽龍舟,這兩種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鬧的端午節。當我們津津有味地吃着褐色的種子,看着賽龍舟的時候,不要忘記20xx多年前的愛國詩人屈原。

讓我們帶着尊重和珍惜來看待這個中國傳統節日!提前祝你端午節快樂!

端午節演講稿7篇 粽香情纏,傳承中華文化 第2張

第2篇

端午節就要到了,每當這個節日來到,插艾蒿,點雄黃、包棕子、戴香包、賽龍舟等各種活動都會把我們的思緒帶回到那個令人惋惜的歷史事件中,再一次想起楚王國,想起汨羅江,想起在中國曆第一位留下名字的文學家和詩人屈原。

除了屈原,應該還有很多自己的親人在這一天被我們一同懷念。我在每年的端午節,都會無比思念我長眠在商州地下的奶媽,我知道,她也一定會思念我的。

我們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她對我的哺育和愛卻遠遠超出了血緣的範圍,在她精心呵護和愛撫下,快樂無憂的童年一直是我最美好的回憶,尤其是端午節的棕子和香包,更讓我無比懷念我的奶媽——那位漂亮健康寬容豁達的年輕女子。

是她在一個幼小的'生命需要奶水的時候向我敞開了温暖的懷抱,我在她的懷中貪婪地吸允着、索取着自己的需要,在她的懷抱中一天天飽滿、長大、變美。

我長大了,要進幼兒園和上學,城裏和鄉下的距離把我拉離了她的懷抱,但我的心卻無法離開她,因為她把母愛的種子深深種在了我的心裏。於是,週末就成了我每天的期盼,通往鄉下的小路和小橋,奶媽家的柴門小院也成了我心中最美的圖畫。

那時候每年的端午節,我在睡夢中就能聞到棕子的清香和香包的花香,那是奶媽讓小舅挽着藍子天不亮就送來的煮了一夜,走完十幾里路還温熱的棕子,裏面的各種豆兒和棗兒把糯米染得紅紅的,吃起來軟軟的,甜甜的,香香的,我的小肚皮也被棕子撐得溜圓。

每年的 這幾天,我的主食就是奶媽的棕子,我一直到現在都認為奶媽的棕子是吃的,誰都比不上。

裝棕子的藍子上還掛着奶媽親手做的香包,那香包好看極了,是用各種絲線纏繞的小棕子的模樣,小巧玲瓏,香氣芬芳,我掛在脖子上在學校向女同學炫耀着,高興着,美着……

那感覺讓我每次回憶都如同回到了童年時代,回到了奶媽身邊。

也有那麼幾次趕上在奶媽家過節,於是,包棕子就成了我興的事,儘管我不會包,但還是象模象樣地挽起袖子,坐在大盆子邊上,拿着棕葉包着米和豆兒,拿着草捆紮,每到這時候,奶媽都會高興的一邊包着手裏的,一邊教着我,還把我包的棕子也放入鍋裏一起煮,結果可想而知,我的棕子不是找不着,就是裏面成了稀飯,儘管這樣,她也從未責怪過我,還任我用手在盆裏撈來撈去繼續搗亂。

親愛的媽媽,女兒現在仍然不會包棕子,不會纏香包,不是女兒不想學,而是女兒要把媽媽的棕子和香包永遠永遠留在記憶中,那是什麼樣的棕子和香包都無法替代的美的記憶,美的味道,美的感受。

就要過節了,不知道天堂裏有沒有棕子,有沒有香包?

女兒在這裏為媽媽送上一份節日禮物,願與您在夢中相會,親手為您剝棕子,戴香包,親口祝您端午節快樂!

欣聞國家已經把端午節和春節、中秋節一起列為文化遺產進行保護,雖然還沒有規定為法定假日,但重視傳統節日的步子已經邁出,我想您聽到這個消息也一定會高興的,因為您愛這個節日。

第3篇

今天這次端午文化座談會上,剛才,各位專家學者從端午節的歷史淵源、文化內涵、人文精神等不同角度做了精彩的發言,講得非常好。在此,我代表本次座談會的主辦單位向各位專家學者表示衷心感謝,並致以節日祝賀!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兩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我國也把端午節等中國傳統節日列入國家法定節假日了。包括端午節在內的中華傳統節日,凝結着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載着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和思想精華,是維繫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的重要精神紐帶,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寶貴資源,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節日在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進程中,滋養着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對推動中華文化歷史不斷髮展壯大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端午節作為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源遠流長,它作為我國人民對以愛國詩人屈原等為代表的民族英雄和愛國先驅表達緬懷之情、崇敬之意的傳統節日,以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和週期性、民族性、羣眾性特點,深深地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成為人們抒發愛國情感,弘揚民族精神的重要節日。我們這次座談會就是貫徹中央精神的具體行動。借這個機會,我就弘揚端午文化,凝聚愛國精神,談幾點我自己的感受:

端午節自春秋戰國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究其由來,説法不一,但以紀念屈原之説影響為最廣最深。也正是因為利用端午節的各種祭奠活動紀念屈原,表達人們對屈原同情和崇敬之情,才賦予了端午節濃濃的愛國情愫和民族情結。可以這麼説,屈原精神是端午節的節魂。因此,我們要引導人們過好端午節,首先就要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當前,就要進一步弘揚全國人民眾志成城、萬眾一心、同舟共濟、共克時艱的抗震救災精神,一手抓好抗震救災,一手抓好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工作,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上來,堅持做到抗震救災、經濟社會發展“兩手抓、兩不誤、兩促進”,為建設以實力、活力、競爭力為標誌的沿海經濟社會強省做出各自的貢獻。

經過五千年的文化積澱,我國形成了豐富的傳統節日文化。端午節作為中國傳統節日之一,文化內涵十分豐富。我們要深入挖掘端午節藴含的優秀傳統文化精髓,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之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即保持民族性,又體現時代性。當前,組織端午節文化活動,至少應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是以端午民俗傳統為主題,開展特色羣眾文化活動。比如書法、繪畫、攝影、徵詩、評詩以及中華經典誦讀活動等等。特別要通過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中華經典誦讀活動、愛國詩歌朗誦吟唱、愛國詩歌散文徵集等活動,引導人們感受傳統魅力,增強愛國主義情感。

2。是以普及民俗知識為重點,濾布開展民俗知識講座與展示活動。如端午民俗文化系列講座、包粽子比賽等等。

3。是以弘揚端午文化為載體,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如跑旱船、武術表演,結合奧運會火炬在我省傳遞,積極引導城鄉羣眾積極參與全民健身活動,形成健身熱潮。

4。是以除舊佈新為重點,廣泛開展愛國衞生運動。如鄉羣眾正確認識端午插艾、佩戴香囊、飲雄黃酒等傳統習俗的科學內涵,結合城鄉面貌三年大變樣活動,通過大力整治庭院居室、公共場所、背街小巷和城鄉結合部的環境衞生,積極引導城鄉羣眾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和生態文明意識。

端午節作為中國傳統節日,羣眾並不陌生,但要使廣大人民羣眾真正瞭解端午節,還需要我們做大量的宣傳引導工作,所以希望報刊、廣播、互聯網等各級各類新聞媒體,要安排對端午節等中國傳統節日的專題介紹,通過新聞報道、言論評論、專家訪談、公益廣告等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地宣傳介紹端午節的歷史淵源、人文典故、傳統習俗,使廣大人民羣眾,尤其是青少年加深對中國傳統節日的認識和理解。同時,要營造濃厚的傳統節日氛圍,深入宣傳和報道各地組織端午節主題文化活動的情況,通過創作、宣傳體現端午節思想文化內涵、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文藝精品,製作播出反映傳統節日的影視作品,組織文藝團體深入基層開展文藝演出,開展各具特色的節慶羣眾文化活動,不斷豐富羣眾的節日文化生活,營造濃厚的傳統節日氛圍,使廣大人民羣眾瞭解端午節、認同端午節、喜歡端午節、過好端午節,使端午節這一傳統節日煥發出新的生機。

第4篇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有着悠久的歷史。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有很多説法。其中紀念屈原的説法廣為流傳。今天,人們會在端午節那天賽龍舟、吃粽子、插艾蒿,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彩旗夾岸照蛟室,羅襪凌波呈水嬉。曲終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東注。”這首唐代詩人劉禹錫的《競渡曲》記敍的就是端午節賽龍舟的場景。

首先,弘揚和傳承傳統文化。傳統節日是民族智慧的結晶,也是民族精神的'家園。端午節那日,同學們可以嘗試着向家裏人學包粽子。一方面不僅可以讓我們學習一門小手藝,另一方面也可以讓我們感受到其中所藴含的傳統文化內涵。

其次,學會自主學習。馬上我們就要迎來本學期的一場大考——半期考。假期是彎道超車的好時機。我們不能沉浸在歡樂的節假日當中,還應該合理安排好學習時間,利用節日之餘,好好複習、查缺補漏,爭取在半期考試裏發揮出的水平,取得理想的成績。

最後,希望每位同學都能度過一個有意義的端午節,也預祝所有同學在半期考會考出自己滿意的成績!

第5篇

大家早上好!有首兒歌説得好:“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首兒歌講的就是我國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要到了,端午節是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

關於端午節起源,相關的'傳説可多了。其中,紀念屈原的説法流傳得最廣。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20xx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幹,在楚國擔任了重要職務。因為他主張堅決對抗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還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極了,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精神的詩篇,最有名的就是《離騷》。後來,秦國軍隊攻佔了楚國都城。楚國失地千里,屍橫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願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曆五月五日這一天,懷抱石塊,跳進了汩羅江。當年他62歲。

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自殺的消息後,紛紛划着船奔向江中,去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沒能找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食屈原的遺體,又紛紛把江米裝迸竹筒,扔到水裏,想用江米餵食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划着船衝進洶湧的波濤,象徵人們爭相打撈屈原的遺體,以此來寄託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我國南方就形成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因此,端午節又成了紀念屈原的節日。

同學們,屈原因為熱愛祖國、關心百姓疾苦而受到人們的愛戴。當我們津津有味地吃棕子、觀看賽龍舟時,不要忘記20xx多年前那位愛國大詩人——屈原。

讓我們懷着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看待中華這一傳統佳節吧!提前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第6篇

端午節,門口放滿了艾,香香滿滿,吃粽子,灑白酒,把龍舟下水。這些都是端午節最熱鬧的活動。但隨着時代的變遷,社會節奏的加快,外來文化的大規模入侵,中國人不再在意流傳了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而是將目光轉向了“聖誕節”、“愚人節”等節日。面對這種情況,我們不得不感到悲哀,問端午節是否不再以“鍾”命名。

正當我們還沉浸在西方節日的歡聲笑語中時,據可靠消息稱,“某亞洲國家準備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為本國文化遺產,現已列入國家遺產名錄。

聽到這種消息,中國人除了驚訝和尷尬(提供官方文件),這不僅是一個傳統節日的得失,也是幾個慶典的缺失。更重要的是,它是一個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中國傳統節日,保留了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加強和洗禮。如今,這個傳統節日已經有_ _年的歷史了。

不用説,這麼多年來,中國的傳統節日似乎總是離不開吃。端午節吃粽子,清明節吃綠餃子,元宵節吃餃子,中秋節吃月餅,春節就更不用説了。農耕社會對飢餓的恐懼形成了中國傳統節日最鮮明的飲食習俗—— 。如今,滿足温飽的人們正在全面走向小康社會。他們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傳統節日的吸引力突然失去了它獨特的魅力。

在繼承傳統文化中,我們保留了聚寶盆卻不善於保護和挖掘。比如當代有多少年輕人熟悉並會使用繁體字?連字都不懂怎麼理解古文化?再比如造紙。由於中國造紙的工業化生產,傳統手工業喪失了。很多優質的宣紙只能在日本或者韓國買。它們不僅繼承了我們傳統的造紙技術,而且有了新的發展。以端午節為例,它已經融入了周邊國家的文化,形成了獨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節舉行的國際龍舟邀請賽聞名於世;在韓國,端午節被稱為輪子節,這是一個祈禱水稻移植后豐收的日子。長期以來,中國人注重創新,但他們往往忽視對傳統的堅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導致精神斷層甚至扭曲,精神文明的第二個斷層會帶來什麼?有句話説的好:只有國家的才是世界的。面對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如何保護和傳承我們的傳統文化顯然是一個不可迴避的問題。國外節日的繁榮與傳統節日的'疲軟形成對比,凸顯了這個問題的緊迫性。

事實上,不僅是傳統節日,整個中國民俗文化的生存環境都面臨着經濟全球化和現代化的挑戰。一些西方發達國家憑藉強大的綜合國力、先進的科技手段和發達的文化傳播手段,積極傳播西方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對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傳統民俗文化生態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中國傳統節日豐富多彩,文化內涵豐富,保存了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我們必須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蹟感到敬畏,並給予高度重視。我們是皮拉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紀念傳統節日傳承傳統文化》。

的由來,有很多種説法,最常見的説法是為了紀念屈原。屈原的國家楚國被侵略,屈原跳江身亡,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划龍舟,往江裏投飯糰、雞蛋等,不讓魚吃屈原的身體,飯糰逐漸發展成為今天的粽子。

民間流傳着這樣一首兒歌:"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賽龍舟,喜洋洋。"端午節到底有哪些習俗呢?

端午節吃粽子是一個傳統習俗。粽子皮是樹葉做的,粽子餡有很多種。吃粽子的習俗還漂洋過海流傳到國外呢。同學們,我想問幾個問題,你吃過什麼餡的粽子?你_粽子嗎?怎麼包的呢?對,最常見的就是糯米、大棗包的粽子,你喜歡吃什麼口味都可以自己調,也可以包肉粽子呢。我記得,在幼兒園的時候,端午節前舉辦過包粽子活動,當時我和姥姥都參加了。每逢端午節,社區也會組織各族居民一起包粽子呢。

端午節賽龍舟也是一種習俗,每年電視上都會演賽龍舟。

我聽媽媽説,她的家鄉在端午節有很多紀念活動。比如,清晨用艾葉洗手洗臉,門上插着艾草、彩色葫蘆,用香草做一些香包,給小孩子戴五彩線,煮雞蛋,包粽子等。一派喜氣洋洋。總之,這個節日很重要,是民間的一個大節日。

以前端午節是中國的女兒節,每年人們都會拿五彩線團五彩球,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的後一個雨天,人們就會把五彩球扔到下雨的地方,傳説這樣會帶給人們一年的好運。

我們國家一直重視傳統節日。近些年來,端午節列為法定節假日,全國人民歡度傳統佳節。在這裏,我特別想説的是,現在有很多人忽視了中國的傳統節日,卻喜歡外國的洋節,比如説:聖誕節、愚人節、萬聖節,這是不能提倡的,我們是中國人,每個傳統節日的背後都有深厚的傳統文化,每過一次傳統節日,身心都受到洗禮,我們應該為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同學們,屈原的故事離我們很久遠,但他的愛國情懷離我們很近。熱愛偉大祖國,建設美好家園,需要我們每代人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我們是祖國的未來,要好好學習,長大後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第7篇

每到這天,人們就會吃棕子、賽龍舟。可是,你知道嗎?現在吃棕子可要注意了,棕葉一開始是青綠色的,正常在煮過之後葉子都會呈深綠偏灰黑色或是暗黃色,不會呈青綠色,如仍是青綠色的'棕子,可千萬別吃,因為這種棕葉含有大量的銅。

今天早上,爸爸叫我起來吃早飯,我一起來,就問:“有棕子吃嗎?”“沒有,吃稀飯。”我説:“啊,不吃棕子還算是過端午節?”“噢,好吧,我和你媽媽現在去菜市場買,你在家看書等着。”

沒想到爸爸和媽媽一回家,爸爸急忙換了一身迷彩軍裝要出門,我急忙問:“爸爸,你幹什麼去呀?”,爸爸只説了一句“單位有事”就出門了。

爸爸出門之後,媽媽問我餓不餓,要不要先吃點飯?我説:“現不餓,等爸爸回來之後一起吃吧!”可沒想到一直等到十一點多,爸爸才終於回來,媽媽笑着説:“看來我們今天只要吃兩頓飯了。”然後,媽媽和我就開始端菜上桌,我們一家三口説着笑着一起高高興興的吃飯了。

吃完飯,我們一起觀看東方衞視的笑傲江湖節目,笑得我肚子都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