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黨員主題教育個人問題清單 服務羣眾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52W

  黨員主題教育個人問題清單_服務羣眾

聯繫基層、服務羣眾不深入,習慣於坐在辦公室遙控指揮,電話指示、文件指導,對分管領域出現的問題解決力度不夠有力、不夠徹底。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 黨員主題教育問題清單資料,提供參考,希望對你有幫助,歡迎閲讀。

 

黨員主題教育個人問題清單 服務羣眾

 

1.對“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問題缺少全面深刻的認識,沒有處理好“潛績”與“顯績”的關係,對領導關注的、要考核的“顯績”比較重視,對打基礎、利民生的“潛績”關注不夠。比如在農民建房、交通出行、教育衞生等涉及羣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上,關注度和投入力度與羣眾需求相比仍相對不足。

2.有時艱苦樸素的奮鬥精神弱化,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淡化,慢慢與羣眾拉開距離,出現了脱離羣眾的問題。

3.聯繫基層、服務羣眾不深入,習慣於坐在辦公室遙控指揮,電話指示、文件指導,對分管領域出現的問題解決力度不夠有力、不夠徹底。

4.工作作風漂浮,工作不夠務實,強行執行政策多,關心羣眾需求少,喜歡“和稀泥”。

5.在財力緊張的情況下,注重改善民生,建成了一批過去一直想建而未建的民生項目,但民生領域還有許多短板,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水平還比較低,與羣眾的期盼還有較大差距。

6.對脱貧攻堅工作的長期性、艱鉅性、複雜性、持久性認識不足,沒有深刻領會脱貧攻堅工作給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建設帶來的重大機遇,沒有認認真真將幫助困難羣眾實現共同富裕作為我們當前工作的第一要務。

7.艱苦樸素作風、抵制不良風氣的意志不夠堅定,不能經常在內心深處和羣眾特別是生活困難羣眾進行換位思考。

8.深入基層與職工羣眾面對面的時間少,不願意到矛盾多、困難多的地方去,只注重自己想了解什麼,沒有關心羣眾的訴求。

9.開展工作還沒有完全從便利基層的角度考慮,滿足於來什麼事辦什麼事,有什麼能力辦什麼事,為基層辦事主要體現在給錢給物,真正關心體貼的少,尊重羣眾首創意識,發揮主體作用還不夠。

10.部分工作方式方法與基層實際和羣眾需求還有一定的差距,運用新方式、新載體、新手段開展工作的能力還要進一步加強。

11.基層調查研究不深不透,對羣眾想什麼、盼什麼、急什麼、要什麼掌握的還不夠實、不夠全面。

12.大學畢業後,一直在機關工作,大多數時間都是坐在辦公室裏辦公,很少接觸羣眾。最近幾年,也沒有花更多時間直接接觸基層羣眾,對羣眾所思所想所盼不盡瞭解,慢慢就與人民羣眾有了距離,沒能與人民羣眾很好地打成一片。

13.不能很好地考慮工作對象的實際困難,沒有能夠做到把職工羣眾的利益訴求放在第一優先考慮的地位,沒有能夠全力以赴地為羣眾着想,還沒有真正在行動上樹立起全心全意為羣眾服務的意識。比如在為職工解決實際困難上,瞭解的就多關心,不瞭解的就沒有主動去幫助。

14.下基層與羣眾交流得少,沒有沉下身子接地氣,瞭解基層羣眾情況不全面,解決實際問題不及時,對羣眾反映的難點熱點問題,拓思路、出點子、尤其是調查研究不夠,出於對分管部門的信任,就交由職能部門去解決,導致與羣眾的距離漸行漸遠,不知不覺淡化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

15.工作中先後接觸過一些集體訪、越級訪等信訪案件,因個別羣眾的不合理訴求和過分要求,對信訪羣眾一度抱有偏見,沒有站在信訪羣眾的立場和維護羣眾利益的角度,正確看待和處理羣眾的合理訴求。

16.宗旨意識遠沒有踐行在行動上,對新形勢下黨的羣眾路線認識不深,對堅持改造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還沒有真正在思想上、行動上樹立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公僕意識。在工作上羣眾觀念淡薄,看不到羣眾的首創精神,對基層鮮活的典型經驗學習總結的不夠,沒有認識到人民羣眾中藴藏着無窮的智慧和力量,指導工作主觀意志成分多,為羣眾想的少、做的少,服務羣眾,缺乏真功夫。

17.“問計於民”的意識不夠,沒有完全在思想上、行動上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公僕意識,沒有根據實際情況深入瞭解羣眾的所想、所需、所盼、所急。

18.隨着參加工作時間的增加,工作環境的變化,與基層羣眾的聯繫溝通有所弱化,對羣眾的呼聲困難瞭解不夠,有時滿足於完成服務發展、服務決策、服務落實,對如何更好地服務羣眾、更多地為羣眾解決實際困難考慮得不夠多、做得不夠好。

19.在處理加快發展與維護羣眾利益的關係上,片面強調“發展是第一要務”“穩定是第一責任”,在維護羣眾利益方面有所欠缺,對於羣眾關心的脱貧解困,教育醫療、便利出行、住房保障等民生問題上重視不夠,沒能時刻做到把羣眾滿意作為衡量和檢驗工作的最高標準。

20.不能很好的處理對上級負責和對人民負責的關係,有時產生了不怕羣眾不滿意、就怕領導不注意的思想誤區;對羣眾的所思所想、冷暖疾苦不那麼上心了,久而久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也就淡化了。

21.缺乏始終如一把人民羣眾“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贊成不贊成”作為檢驗工作的唯一標準。有時自己內心認為只要落實了上級改善民生的“規定動作”“硬性政策”,羣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改善,廣大羣眾就一定對黨感恩、就一定擁護黨的領導,“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堅持不好。

22.總認為“為民發展”就要抓大放小,把工作重點放在大項目、大建設上,只要把經濟指標搞上去了,羣眾生活就上去了,一切困難和問題就迎刃而解。於是無論是做決策還是辦事情,考慮全局利益、長遠利益的多,對關係羣眾切身利益的事情考慮的少,特別是深入到社區貧困家庭訪貧問苦更少了。

23.平時下鄉調研檢查工作,儘量做到不打招呼、隨機抽查,但是或早或晚都會回到城裏,在鄉鎮居住的少,沒有真正把羣眾當主人、當親人,不知不覺地在思想上、感情上、行動上疏遠了羣眾。

24.思想上對“依靠誰”認識不夠深刻,有時自認為工作經歷多,經驗豐富,在碰到困難向基層幹部和羣眾請教學習不夠,不注意吸取羣眾首創的新鮮經驗。

25.隨着工作崗位的改變,與老百姓面對面心貼心的交流不夠,不自覺地開始與羣眾存在距離,導致工作中對基層幹部羣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簡單化處理,沒有很好地針對每個問題沉下去,尋求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途徑

26.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出現了抽象化、空洞化的傾向,“牢記宗旨、心繫羣眾,心裏裝着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公僕精神有所懈怠,想問題、做決策雖然能夠做到出於公心,但也並非完全沒有追求個人口碑和自我實現的私心雜念。

27.為羣眾服務的宗旨意識有所淡化,雖然手機內存有上千名上訪羣眾的號碼,然而有時上訪羣眾的訴求缺少耐心的解釋和引導,沒有堅定任何時候都要以羣眾滿意不滿意作為衡量標準。

28.在習慣上認為對黨負責是宏觀性要求,是硬任務;對人民負責是微觀性標準,是軟約束,特別是認為自身的提拔、任命、考核主要在上級,羣眾沒有決定權,所以更多地考慮如何面對考核,對上“交賬”,而對如何使上級精神落地生根,把要求部署轉化為懲治腐敗、切身維護羣眾利益方面的考慮較少。

29.基層調研不深入。自己聯繫×個鄉鎮、×個企業、×個社區,平時到這×個聯繫點去的多,到其他鄉鎮、企業去的少,深入農户家中走訪瞭解情況的少,聽彙報多、看實地少,存在“隔着玻璃看”的現象。

30.聯繫羣眾不緊密。與基層羣眾聯繫少,在抓工作、謀發展時,站在羣眾立場思考少,以人民為中心思想不牢,傾聽羣眾的意見和呼聲不多,對基層情況的瞭解和把握也不夠全面準確。

31.工作方法較簡單。開展羣眾工作的方式還是按部就班,在與時俱進地將羣眾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做好羣眾工作的本領還有待提升。對羣眾基本需求等問題重視不夠,解決辦法不多,還只停留在“送錢、送物”上,幫助基層和羣眾發展經濟、增收致富的力度不大。

32.聽不進意見。下級和職工羣眾的話聽不進去,有時下級和職工羣眾彙報工作、反應情況時,不是耐心細緻聽取對方的陳述,不讓下級把話説完,就劈頭蓋臉的把下級和職工訓斥一頓。結果是下級有話不敢説,有不同意見不敢反應,幹羣之間的鴻溝也就越來越深。

33.調研不深入。在工作遇到特別棘手的問題時,不是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深入職工羣眾中,摸清問題的原因,找準問題內在關係,從而研究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措施,而是盲目的拍腦袋定板,拍板的方案即缺乏科學性,讓執行者左右為難不説,嚴重時帶來不應有的損失。

34.對下負責少。實際工作中,不折不扣的完成上級組織和領導交給的各項任務,不差分毫的貫徹領導的意圖,領導一句話語、一個眼神自己就知道該幹什麼、該怎麼幹、怎樣能幹好,但是,有時對於職工和羣眾反映的情況卻是“猶抱琵琶半遮面,千呼萬喚始出來”,有時甚至不顧大多數羣眾的利益,去滿足對領導的高度負責。

35.科學決策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部分同志在重大決策中充分傾聽民意、廣泛集中民智不夠,對部門和基層幹部提要求多、佈置任務多,對思想、工作和生活關心少,在工作方式方法上需要改進。

36.沒有落實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問題,工作精力用於開會和日常事務過多,用於聯繫羣眾、聯繫基層時間不夠;在辦公室、會議室多,下基層入農家不夠;聽單位領導彙報比較多,與一般幹部及羣眾接觸不夠;主觀意願成份多,廣泛聽取同事、羣眾意見不夠。沒有很好地發掘羣眾的首創精神,沒有做到真正把人民羣眾當老師、當親人、當英雄,政績觀、羣眾觀有所偏離,過於追求發展,考慮名次,有所忽視民生改善和百姓訴求,解決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方面力度不大。

37.在工作決策部署和精力投放上,偏重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等經濟工作,對民生改善、社會事業投入精力偏少。

38.在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上,還沒有完全從羣眾的需求和實際情況出發,設身處地為羣眾着想不夠。

39.對羣眾反映的問題,被動解決多、主動解決少,解民難、紓民困、化民憂的工作力度還需要加大。

40.對全縣困難羣體,還停留在解決基本生活保障層面,多數是安排有關部門按政策搞好救助,逢年過節走訪慰問,深入跟蹤幫扶少,“羣眾提出要求、黨政解決問題、羣眾進行評價”的機制還需進一步完善。

41.調查研究不夠深入,雖然也經常深入村居,但是由於調研時間限制,與羣眾溝通交流不深入細緻,有時候只注重自己想要了解的問題,沒有關注羣眾所思所想所盼,對一些深層次問題挖掘不夠,分析不透,沒有真正做到解剖麻雀、舉一反三。

42.隨着閲歷增長、環境變化,不自覺地在思想深處對“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認識出現模糊,潛意識中在處理對上負責和對羣眾負責的關係上出現偏差,以至在工作會考慮上級滿意不滿意的時候多一些,考慮羣眾高興不高興的時候就相對少一些。羣眾觀念淡化、為民情懷弱化,沒有實實在在地站在貧困羣眾角度思考和解決問題,也就不能真正做到想羣眾之所想、急羣眾之所急、解羣眾之所困。

43.在工作和生活中缺乏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的意識,沒有樹牢羣眾立場和羣眾觀念,將羣眾滿意度作為檢驗工作成效的最高標準。結合分管工作,深入基層深入一線較少,對實際情況掌握不全面、不準確。聽取羣眾意見不多,工作爭先創優意識不強,還不夠積極主動。

44.自己認為來自於基層,對問題比較瞭解,對情況比較熟悉,因而,不能很好地考慮工作對象的實際困難,沒有能夠做到把職工羣眾的利益訴求放在第一優先考慮的地位,沒有能夠全力以赴地為羣眾着想,還沒有真正在行動上樹立起全心全意為羣眾服務的意識。

45.沒有始終如一把人民羣眾“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贊成不贊成”作為檢驗工作的唯一標準,有時自己內心認為只要落實了上級改善民生的“規定動作”、“硬性政策”,羣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改善,廣大羣眾就一定對黨感恩、就一定擁護黨的領導,“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堅持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