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大班幼兒心理教育活動設計方案4篇 創意無限!大班幼兒心理教育方案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21W

本文將為大家介紹一份針對大班幼兒心理教育的活動設計方案,旨在促進幼兒情感和社交能力的發展,提高他們的自我認知和自我調節能力,幫助幼兒健康成長。

大班幼兒心理教育活動設計方案4篇 創意無限!大班幼兒心理教育方案

第1篇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有樂於助人、知恩圖報的傳統美德。近年來,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對孩子的溺愛導致孩子覺得他人的關懷是理所應當,欣然接受。面對他人的幫助,連一聲簡單的“謝謝”都沒有。對於這一現象我們大班年級組借西方“感恩節”和藉助《口渴的螞蟻》這樣一個故事情節,開展了此次綜合活動:《感恩的心》。

讓孩子們體驗小螞蟻期盼、驚喜、感恩的心情。然後在表達交流中,將教學的重心迴歸到幼兒的生活,並以製作感恩卡的形式,引導幼兒體會別人對自己的愛,同時,也要教育幼兒學會把自己的愛積極的反饋給別人。讓孩子從小知道感恩父母,感恩一切關心和幫助自己的人,用一顆感恩的心面對未來的生活!

2.通過故事和談話,體會她人對你的幫助,並運用自己的方式回饋別人對你的愛。

重點:讓幼兒通過製作感恩卡等活動表達父母、老師給予他們的.愛。

難點:讓幼兒學會感恩,激發幼兒對周圍事物及人有感恩的心。

2.師小結:小螞蟻心中有一顆感恩的心,儘自己的所能去幫助別人。我們也要像小螞蟻一樣,去幫助別人。

二、遷移經驗,説説自己生活中被關心、被幫助的情景。

4.師小結:清潔工阿姨,叔叔為了保持我們城市的清潔,非常辛苦。交通警察叔叔為了我們這個城市的安全暢通也非常辛苦,我們大家都要感謝他們,那小朋友們想一想,我們該送給他們什麼禮物來表示我們對他們的感謝呢?

1.師:有的小朋友説啊,可以做賀卡送給他們,那我們今天就來做賀卡,好不好啊?大家一起來看一看,老師已經做好了幾張賀卡,你們看看,我是怎麼做的

2.教師操作,把幾張卡粘在一起,就可以把它做成一個更好看的像燈籠一樣的賀卡了!

3.師:恩,小朋友們都非常聰明,待會你們做的時候可以和老師做一樣的,也可以做不樣的,我要來看看哪些小朋友比較能幹,可以做出不一樣的?

四、播放音樂《感恩的心》,一起做動作,結束本次活動。

大班幼兒心理教育活動設計方案4篇 創意無限!大班幼兒心理教育方案 第2張

第2篇

一天,我看到宋老師的兒子一邊聽音樂一邊非常開心地跟着音樂哼唱“棒吧嘎、棒吧嘎”,我覺得這首歌曲非常有意思,他告訴我這是龔琳娜演唱的新神曲《金箍棒》。我觀看了龔琳娜表演的《金箍棒》視頻之後,對作品進行了分析,發現整首樂曲包含中國傳統京劇、民間以及流行的音樂元素,同時音樂裏隱含着孩子們非常喜歡的富有神話色彩的故事情境,比如孫悟空的“百變”、“棒吧嘎”的打鬥情境、“吧嗄嘀、吧嗄嘀”跑的情境等。因為曾經看過有老師將神曲《忐忑》設計成非常有意思的《狐狸和小雞》的音樂遊戲,我就想利用《金箍棒》音樂設計一個音樂遊戲活動。

但如何讓這首家喻户曉的神曲《金箍棒》成為很好的幼兒音樂教學素材呢?怎麼組織相應的音樂活動才能讓幼兒始終積極地投入其中呢?為此,我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探索。

為了能讓《金箍棒》的作品更加符合幼兒的興趣和內在需要,我們對音樂做了編輯,讓音樂長度、速度、情節更適宜,能真正地被孩子們所喜歡。《金箍棒》整首曲子的時間太長,有5分多鐘,同時音樂元素比較多。a段樂曲相對舒緩、悠揚,對於幼兒來説顯得比較拖沓;b段音樂速度則太快,幼兒較難合拍。根據孩子們最喜歡的神話故事情境,如“變”的情境、“棒吧嘎”的打鬥情境、“吧嗄嘀、吧嗄嘀”跑的情境,我先選取了以敍述孫悟空為主線的a段音樂,並在不改變音樂性質的情況下加快a段速度;再選取了打鬥情境的b段音樂,並放慢了b段樂曲的速度,讓幼兒能夠合拍進行遊戲;其次選取了“變”和“吧嗄嘀吧嗄嘀”的音樂元素,最後將音樂編輯成1分15秒,abcd格式。雖然音樂有4段,但每一段音樂之間變化非常明顯,而且每段音樂都有簡單的故事情節,同時音樂本身的歌詞也能提醒幼兒隨樂表現,降低了音樂的難度。可以説改編後的音樂無論是長度、速度還是情節都更適合孩子的年齡特點,更符合孩子的興趣和需要。

?西遊記》是家喻户曉的故事,孩子們通過動畫片和故事書早就熟悉故事情節,而主角孫悟空更是孩子們崇拜的偶像。應該説作品中的故事和角色是孩子們喜歡的,並符合兒童經驗的。我在《西遊記》眾多的故事中選擇了《真假美猴王》的情節,使故事中的角色更加符合音樂的邏輯。並增加戲劇衝突讓“打鬥”、“7 2變”更富有情趣和意義,如,在感受b段打鬥樂曲前,我渲染了故事:真猴王雖然被師父趕走了,但他還一心想着師傅,當他得知假猴王打傷了師父後,非常傷心,火速跑去找到假猴王,拿起金箍棒朝假猴王打去。故事的講述不僅使打鬥富有情趣,而且讓孩子感受到孫悟空是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人。在活動快結束前、在音樂尾聲處則增加了如下故事情境:經過打鬥和72變,真假美猴王還是分不出輸贏,最後如來佛讓假猴王現了原形,真猴王趕緊跑上前去高舉金箍棒打假猴王,假猴王被打後暈倒在地。這時孩子們要表現假猴王各種暈死的樣子,同時真猴王要用對方舒服的動作去檢查。這一情節的設計不但使得活動更富有情趣,使孩子對活動始終保持很大的興趣,同時向孩子傳遞了“我成長、我擔當、我幸福”的人格品質教育。

3.遊戲設計層層遞進,讓孩子在每個環節體驗成功的快樂

音樂活動中無論是動作的編排、師幼互動以及空間位置都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從易到難,從簡到繁,從上肢到下肢,從坐到站再到找空位,層層遞進。比如遊戲一開始先利用故事和創編簡單動作完成整首曲子的合樂,然後一遍遍進行累加,由開始的揮棒擊打,到迅速躲閃、對打動作,再到加入了加油鼓勁的“吼嘿”,動作逐漸豐富。再比如在互動環節中,先是教師對全體幼兒的互動,然後是教師對一位幼兒的互動,再到幼兒對幼兒的互動。層層遞進的設計讓孩子在每一環節中都能體驗成功的快樂!

4.在與幼兒互動中瞭解幼兒的興趣和經驗,調整活動目標和內容

為了瞭解孩子們是否喜歡這個音樂、是否熟悉孫悟空以及真假美猴王的故事,我找了幾個孩子先嚐試來玩一玩,結果發現孩子們很喜歡,也都熟悉這些故事。我嘗試讓孩子們變蜘蛛精,有些孩子變出兇狠的造型,一位男孩子馬上就説:“不對,蜘蛛精是這樣子的!”把手放在下巴下,作出很嫵媚的樣子,由此可以看出,他們不僅有興趣,也有一定的經驗。

在這個活動中重點要完成打鬥動作,因為“變”對於大班孩子來説很容易,他們可以自己表現。在試教的時候我將活動設計成選拔代理猴王的故事情境,不但有兩兩合作打鬥,還有圈上追逐遊戲,希望一節課有許多精彩的場面,但是發現容量太大,在短短的30分鐘裏,就像做壓縮餅乾一樣,流程很快,沒有讓孩子充分體驗、感受音樂,學得不紮實。為了能在單位課時內,讓孩子充分體驗、感受音樂,我們必須進行價值取捨,最後決定只完成兩兩合作,在第二課時再進行“選拔代理猴王”的遊戲。

從活動設計意圖的表述中可以看出,教師是既有能力從教材中挖掘出各種能夠挑戰兒童興趣和能力的有趣活動,又能夠關注並實事求是地根據兒童在有限時間內可能承受的負荷進行選優取捨,這是難能可貴的。因為,根據我們大量的教師行為觀察發現,有些教師要麼就是很難設計出真正有趣、並且又有發展挑戰、又緊扣教材潛力的活動,要麼就是把許多設計堆積在一起,不願取捨或不能選優取捨。因此,該教師在這裏所表現出的這種綜合能力是非常難得的。

2.在“打鬥"的互動情境中,嘗試通過兩兩合作一對一“揮棒擊打”、“快速躲閃”、“對打”動作,創造性地表現b段樂曲的三段樂句。

3.假猴王迅速倒地造型堅持不動,真猴王檢查時要用讓對方舒服的力度。

此目標撰寫充分體現了對“本學科素養目標、學習素養目標和人格素養目標”的全面關注,且全部使用了以兒童為主語——即以兒童為主體的學習目標(而非以教師為主語——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目標)的語法結構。最難能可貴的是,全部使用了目前學習心理學倡導的“行為目標”的撰寫方法,所有目標都是教師完全可以直接要求和觀察的兒童行為,同時所有行為又都是緊緊扣住了該活動中兒童必然要面對的具體發展問題的行為。

1.經驗準備:瞭解真假美猴王的故事。活動前幼兒有過兩兩合作進行遊戲的經驗。

一、師生共同回顧故事,並根據故事嘗試創編簡單的動作。

師:孩子們,金箍棒是誰的武器? (美猴王孫悟空。)是美猴王孫悟空的。他經常得意地稱自己為“俺老孫”。

師:美猴王的家在哪裏? (花果山。)花果山可以用什麼動作表示?

師:美猴王得到了如意寶貝是什麼? (金箍棒。)金箍棒怎麼拿?

師:美猴王有哪些本領? (7 2變。)如果你是美猴王你想變什麼?(假如幼兒回答小兔,教師就和幼兒嘗試玩變小兔的遊戲,即教師説“變”的時候幼兒就慢慢變出小兔的造型。)你還想變成什麼? (教師和幼兒繼續玩“變”的遊戲。)

這個環節我們通常稱之為“難點前置環節”。本環節的重點在於幫助兒童提取自身原有經驗,準備好將在後面用於動作表演的動作語彙。

下面的環節是使用附有故事意義的表演動作來感知音樂的主要環節。許多人都以為,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所以感知音樂只要用耳朵來聽就可以了。實際上,儘管音樂常常被稱為感性的藝術,但音樂的許多概念(音樂的形式、結構成分和結構方式)同時也是可以抽象出來的。這些被抽象出來的諸如節奏、旋律、樂句、樂段、篇章結構等的概念,在仍舊以動作思維作為主要認知方式的學前階段,還是需要學習者使用動作來進行認識的。當然,單純的抽象概念學習,是不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的,因此,將抽象概念的學習和兒童使用生活經驗能夠理解的簡單故事相結合,就成了這一階段兒童感知音樂形式結構所需要使用的重要手段。

二、師幼一邊隨意做動作一邊完整感知音樂,共兩遍。

師:今天老師就給小朋友帶來了一首關於美猴王孫悟空的音樂,我們一起來玩一玩。(播放完整音樂第一遍。)

師:音樂裏最後兩句美猴王在幹什麼? (好象在追,打妖怪。)

師:我們再來玩一玩,看看是不是像大家説的在追打妖怪呢? (播放完整音樂第二遍。)

一般來説,在這種律動表演遊戲的教學設計中,讓兒童在一開始接觸音樂時,就完整感知音樂是比較好的`選擇。因為完整的音樂和完整的故事在學習初期就完整地結合在一起,有利於幼兒形成二者相結合的完整感知印象和動作表演的動力定型,從而對於後期表演和遊戲時的流暢感覺非常有幫助。以前,許多教師傾向於將音樂和動作表演切割成一段一段的片段進行教學,希望以此減輕幼兒感知和記憶的負擔。但是,這樣做很容易導致在最終完整表演或遊戲的時候,因段落之間沒有機會形成動力定型,而影響表演或遊戲的流暢性。當流暢性缺乏的時候,表演或遊戲的快感也會受到很大的負面影響。

三、進一步感知b段音樂,嘗試用打鬥、躲閃、對打動作表現b段樂曲。

(一)教師哼唱,師幼嘗試用打鬥、躲閃、對打動作表現b段樂曲。

師:在《真假美猴王》的故事裏,雖然美猴王孫悟空被師父趕走了,但他卻一直想着師父。當他知道假猴王打傷了師父,就立刻找到假猴王,拿起金箍棒向假猴王打去。仔細看,他是怎麼打的?

2.教師哼唱b段第一樂句,幼兒模仿教師練習打鬥動作。

師:在“金箍”的時候做好準備,在“打鬥”的時候打鬥,一起來試一試!

師:剛才我看到一位小朋友一下一下的打鬥,和音樂非常合拍。等一會兒我説完加油,你們就為真猴王鼓鼓勁説“吼嘿”!

師:當真猴王揮棒打假猴王,假猴王馬上要反擊,真猴王就要躲閃,怎麼躲?做給我看看。現在我們想象一下假猴王在反擊你,我們一起來躲閃。

師:經過了打鬥、躲閃、真假美猴王開始對打了,一邊對打,一邊神氣地告訴對方:我是真的美猴王。在對打的時候,我説完加油,大家説:我是真的美猴王。我們一起來試一試。

(二)師幼隨b段慢速音樂嘗試表現打鬥、躲閃、對打動作。

師:現在我們合着音樂來試一試,注意了在打鬥的時候打鬥、躲閃的時候躲閃、對打的時候對打。(播放慢速b段樂曲。)

(三)師幼隨b段原速音樂嘗試表現打鬥、躲閃、對打動作。

師:這一次音樂變快了,有沒有信心跟上? (播放原速b段樂曲。)

由於為b段音樂設計的表演和遊戲對動作合樂的精細水平要求比較高,因此教師在此設計了突出重點的學習環節。而且,這位非常有經驗的教師還在該環節的初始幾步採用親自慢速哼唱音樂的方法,以便能夠讓幼兒從容感知音樂與動作的關係,並有充分的反應時間逐步適應錄音音樂的速度。只有這樣循序漸進、從容不迫的設計,才能夠切實保證絕大部分幼兒的學習質量,而且只有這樣長期堅持,才能夠有效落實培養“從容淡定,穩健紮實”的學習習慣的目標。

師:現在我們都是真的美猴王,我們合着音樂完整來玩一玩。要注意音樂裏先説了什麼,等音樂説打鬥的時候我們再打鬥。(播放完整音樂第三遍。)

五、教師扮演假猴王,全體幼兒扮演真猴王,師幼互動完整表現音樂一遍。

師:現在你們當真猴王,我當假猴王,你們打的時候,我假猴王要(躲閃),我反擊時你們要(躲閃),然後我們一起對打,這一次在打鬥時我不用動作提醒你們了,你們可要自己提醒自己。(播放完整音樂第四遍。)

六、教師扮演真猴王,全體幼兒扮演假猴王,互動完整表現音樂一遍。

師:你們當真猴王表現那麼好,我也來試試真猴王,你們來當假猴王,假猴王反應要快,我打你們的時候你們要先(躲閃),再(反擊)接着對打。(播放完整音樂第五遍。)

七、教師與一位幼兒商量好選擇的角色,兩兩互動完整表現音樂一遍。

師:現在我要請一位小朋友和我一對一來玩一玩,你想當誰,真猴王還是假猴王?舉手告訴大家。注意了你先(打或躲),大家幫我們加油鼓勁。(播放完整音樂第六遍。)

教師引導幼兒積極地評價,如,和音樂很合拍,變出了各種各樣造型,打鬥的時候反應很快,美猴王神情很生氣,兩位在合作的時候眼神是有交流的,等等。

八、幼兒和幼兒兩兩商量好選擇的角色,坐在位置上兩兩合作完整表現音樂一遍。

師:現在你們也和旁邊的朋友一起來玩玩,商量好誰當真猴王,誰當假猴王。真猴王舉手告訴大家,假猴王舉手告訴大家。準備好了,等會兒提醒自己先打鬥還是先躲閃。(播放完整音樂第七遍。)

老師引導幼兒進行自我評價:剛才你們在合作的時候有什麼困難?

九、幼兒交換角色,站在座位邊上兩兩合作完整表現音樂一遍。

師:現在交換角色,剛才的真猴王,現在變成了假猴王;剛才的假猴王現在變成了真猴王。現在的真猴王舉手告訴大家,現在的假猴王舉手告訴大家。這一次在鼓勁的時候聲音要更響亮。(播放完整音樂第八遍。)

以上兩個環節,教師使用了非常精密的雙角色教學設計步驟:師、生同角色繼續熟悉真猴王動作——生繼續鞏固真猴王、師新增假猴王示範與全體幼兒互動——師生交換角色——師與一位幼兒結伴示範真假猴王互動——幼兒兩兩結伴嘗試真假猴王互動。這樣精密的設計,不但有利於保障絕大多數幼兒在獨立結伴操作的時候已經基本清楚所有的表演和遊戲配合細節,還有利於避免許多幼兒由於沒有弄清楚細節在完整隨樂結伴表演或遊戲的時候產生迷惘、焦慮的情緒體驗,長此以往更有利於避免幼兒產生退縮性的學習態度或不求甚解馬虎了事的學習習慣。

師:真假美猴王經過了打鬥、72變,還是分不出輸贏,故事結尾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如來佛讓假猴王現了原形,美猴王一棒打暈了假猴王。)

師:在音樂快結束“金箍棒”時,真猴王就高高舉起金箍棒揮向假猴王,假猴王就被打暈倒在地上了。誰來試一試,假猴王暈倒在地的樣子? (請一位“高級榜樣”上來表現假猴王暈倒在地的樣子。)提醒幼兒注意假猴王要在音樂結束“金箍棒”後馬上暈倒在地並造型。

師:現在我們大家都找個空的位置一起來試一試假猴王暈倒在地的樣子。

教師表揚快速暈倒、並擺出不一樣暈死造型的幼兒,如,他的舌頭都吐出來了,嘴巴都彎了,腳翹那麼高。

裝死或假裝暈倒對於幼兒來説是與前面的“打鬥”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種有效的“刺激”。如果説前面的一“打鬥”是一種“動”的刺激,現在“裝死”則是一種“靜”的刺激。這一動一靜的巧妙銜接,便恰到好處地將表演和遊戲更進一步地推向了高潮!教師設計的高明之處更在於:在整個活動的前面部分,把這個故事的最終結果隱藏了起來,最後“抖”出這一情節,能夠產生出更強烈的激發效果。

十一、幼兒和幼兒再次商量好選擇的角色,找到空位置兩兩合作完整表現音樂一遍,假猴王在“金箍棒”後暈倒在地。

師:現在請你們和朋友商量好誰來當真猴王,誰來當假猴王,請假猴王先找到空位置準備好了,請真猴王找到你剛才的朋友站好。注意了,等會兒假猴王在音樂結束“金箍棒”後馬上暈倒在地。(播放完整音樂第九遍。)

師:真猴王看看假猴王是不是真的暈死過去了,要用讓對方舒服的動作去檢查一下。

十二、幼兒邀請客人老師,並商量好選擇的角色,在空位置上兩兩合作完整表現音樂一遍,假猴王在“金箍棒”後暈倒在地。

師:我們邀請客人老師和我們一起來玩一玩。商量好誰當真猴王,誰當假猴王。(播放完整音樂第十遍)

師:今天我們用這個音樂玩了真假美猴王的故事,下次我們再用這個音樂玩一玩關於美猴王的其他故事!

該活動的設計充分體現幼兒音樂教學心理學的設計原則和技巧,值得學習和借鑑。

嘗試讓孩子根據這首曲子創編與美猴王有關的其他遊戲,如:選拔代理猴王、三打白骨精等。

第3篇

為進一步加強我校師生心理健康教育及諮詢工作,營造校園的心理教育氛圍,引導學生認識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掌握心理健康知識,幫助他們適應校園生活,正確認識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心理素質,積蓄持久成長動力,促進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營造關注心理健康、創建和諧示範校園的良好氛圍,屏峯學校決定開展以“關愛心靈,全面發展”為主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1、旨在普及心理健康常識,提升心理健康工作水平。

2、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困惑,提高自我教育的積極性、主動性,引導學生充分認識心理健康對自身發展的重要性。

3、學會心理調適的基本技巧,營造積極向上的心理氛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4、讓更多的同學進一步意識到,在認真學好知識的同時,還應積極地關注自身的心理健康,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以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

活動目的:通過校園廣播宣傳心理健康的小故事,小常識,讓學生了解心理學,引導廣大學生保持積極的生活態度,學會心理調適的基本技巧,為廣大學生的健康成長營造積極向上的心理健康氛圍。

活動內容:週一學生國旗下講話的內容為“讓心理走進我們的學習生活”。從學生自身的實際出發,讓學生認識學習的重要性。

活動目的:中國小生對學習的認識不夠,因此呼籲大家在學習中運用心理知識,將學習變更加有趣。

活動內容:每個班出一期有關中國小生心理健康知識為主題板報。內容包括心理健康標準、人際相處技巧、心理保健、生理知識等板塊。

活動目的:宣傳心理學知識,擴大學生視野,使學生走近心理,親近心理。通過讓學生了解心理學基本知識與掌握心理調節方法來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健全自己的心理。

活動目的:通過主題班隊活動課讓學生懂得如何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生活和學習,不要總把屬於今天的事情推到明天,珍惜今天,把握今天,爭取做生活的舵手。

活動要求:手抄報要求有刊頭設計,刊名要切合“關愛心靈,重視心育”之主題。結構設計新穎,佈局合理,圖文並茂。內容必須積極向上,具備知識性、趣味性與可讀性,注重突出原創性,文字流暢,不出現常識性錯誤。

活動目的:通過讓師生了解心理學基本知識與掌握心理調節方法來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促進學師生理素質的提高,健全自己的心理。

活動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徵文以案例分析、論文、調查報告、研究報告、經驗總結、案例分析、感想體會等形式展現。內容可以從情緒調適、和諧人際關係、悦納學生、積極面對挫折、科學管理壓力、職業倦怠等方面着手。

活動目的:通過對我校留守兒童進行心理健康講座,讓他們在心理上健康成長。特別對一些有心理問題的留守兒童,如性格內向、脾氣暴躁、膽小極端的孩子進行個別輔導。

活動目的:通過團體運動項目,調試心境,舒緩心理壓力,培養團隊意識,鼓勵學生走入陽光、走向運動場,通過積極健康的課餘生活促進個人身心健康發展。

主要活動:兩人三腿跑、四人運球、五人風火輪等,各系需選派11名學生代表參賽,一名輔導員組織,強調注意安全。

體驗電影中的人物心理,通過光影藝術喚醒成長的動力,理解生命的意義,在電影人物的引導下學會了解自我、完善自我,調整價值觀,學習尊重他人、關愛他人。

第4篇

嫉妒心理是在自己不如別人優越,有了失落感時才會產生的。嫉妒心是對某些方面超越自己的人的一種嫉恨,是對無意或有意競爭的一種仇恨心。

在幼兒中,嫉妒心理的突出表現為失落感。引起幼兒嫉妒的內容是多種多樣的,如別的小朋友被教師表揚了,而他沒有得到表揚;別人的好朋友多,而他沒有好朋友;別人有很多好玩的玩具,而他沒有;誰穿了漂亮的衣服,而他沒有穿等等,這些都可以引起幼兒的輕微嫉妒心。

嫉妒心看上去似乎是對自尊心的一種滿足與安慰,但實際上,他滿足的只是並不真確的慾望。如果一個人不能從與他人的相互比較中努力進取,合理競爭,僅以嫉妒別人的進步與優勢來安慰,滿足自己的自尊心,那麼,這種不正確的心理防衞優勢比成為自己成長路上的重大障礙。

特別是5—6歲(大班)的孩子,他們的.心理較4歲左右的孩子有名顯得的發展變化,原來不太注重的一些東西也開始注意起來,嫉妒心理有了一些變化。在這個階段,要特別注意對孩子進行正確應引導,應及時調整和糾正幼兒嫉妒的心態,讓幼兒學會欣賞別人,懂得欣賞別人,才會得到別人的欣賞。讓幼兒能正確對待比自己優秀的人,正確看待別人的成績與成功。讓嫉妒心變成進步的動力。同時,讓幼兒養成正確的競爭意識,知道只有經過自己的努力來超越別人的行為,才是最好的、最正確的,這樣有利於促進幼兒的心理健康和完善人格的形成,並使他們終身受益。

1、通過對故事的理解,教育幼兒要多看別人的長處和優點,克服因嫉妒而產生的不滿情緒,教育幼兒要虛心向他人學習。

2、教育幼兒要想取得好成績,必須靠自己的努力,互相不服氣,甚至互相瞧不起是不會進步的。

重點:通過理解故事和練習繞口令,讓幼兒懂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也有自己的短處。大家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才能一起進步。

難點:如何引導幼兒學會克服因嫉妒而產生的不滿情緒,虛心向他人學習。

教師:“小朋友如果你看到別人有的地方比你強,你會怎樣做呢?老師這裏有一個故事,名字叫《數星星》,小朋友你們想不想知道小魚和小青蛙是怎樣做的?”

1、出示掛圖併為幼兒講述故事《數星星》,引導幼兒懂得經常生氣是一種不好的行為,而且不利於身體健康。

(2)開始時小魚數的泡泡多還是和小青蛙數的星星多?小青蛙看到小魚比它強,是怎樣做的?

(3)過了一段時間小魚又和小青蛙比賽,結果如何?小魚看到小青蛙比它強,又是怎樣做的?

(4)小朋友,如果你看到別人有的地方比你強,你會怎麼做呢?

(5)小青蛙和小魚為什麼能在數數競賽中得到金牌?你該怎樣向它們學習?

2、出示兩副結果不同的圖片(明明和亮亮進行比賽,明明冠軍,亮亮第二),向幼兒講解其中內容後教師提問問題,並讓幼兒分組討論,通過對問題的理解讓孩子知道要想取得好成績,必須靠自己的努力,互相不服氣,甚至互相瞧不起是不會進步的。

(2)如果你的小夥伴取得了好成績,或者受到了老師的表揚,你會怎樣想?

2)幼兒分組討論,互相向自己的小夥伴講述自己的看法,並分析自己遇到後會怎樣做。通過幼兒間的講述及討論,讓幼兒知道要用正確的心態對待輸贏,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取得好成績。

4、學習繞口令《毛毛和濤濤》,讓幼兒懂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也有自己的短處,不要嫉妒別人的長處,更不能瞧不起別人的短處。大家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才能一起進步。

教師小結:“毛毛和濤濤各有自己的本領,他們都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小朋友你們都有什麼本領呀?把你的本領教給你的小夥伴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