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兒童教育案例8篇 "創新兒童教育案例:培養未來領袖的奇招"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04W

兒童教育案例是公文網站上一個重要的主題,它提供了各種各樣關於兒童教育的實際案例和經驗分享。這些案例涵蓋了早期教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等各個方面,旨在幫助家長、教師以及各個教育從業者更好地瞭解和應對兒童教育中的挑戰和問題,同時為他們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和教育方法。

兒童教育案例8篇

第1篇

本人是一名國小教育工作者,從教多年,發現目前我們學校的留守兒童是越來越多了,這同樣也是其他中國小校都存在的普遍現象。但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及管理卻又是我們教師面臨的又一大難題。我現任班級有一名學生叫李俊林,父母常年在外務工,他由爺爺奶奶照看。李俊林同學生性貪玩,經常不做作業,有時候完成一半,每次考試都只能完成一小部分題目。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動作總是比別人慢半拍。做了錯事,不接受批評,不讓人家説,表現出較強的虛榮心和反抗心理。所以在班上同學們中的印象很差。

個案分析:對於本班李俊林同學的情況我認為這屬於留守兒童中的例案。存在以下一些問題:1、 學習狀況一般。由於這些孩子在留守期間是和年邁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親友生活在一起的,。監護人文化水平低,沒有能力輔導孩子的學習,重養輕教,致使孩子的學習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導,大多數留守兒童在學習上自覺性差,紀律不強,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被動地學習,學習成績較差。2、心理情感不健全。留守兒童由於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關愛和溝通,容易產生心理障礙。長期與父母分離,導致留守兒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關懷,遇到困難不能從父母那裏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學習、生活過程中出現一些差錯得不到及時的引導、糾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顯的心理行為問題。3、道德行為差。由於缺乏有效監管和教育,留守兒童往往對事物分不清好壞和是非,不能正確地看待問題,容易受社會上反面現象的影響,容易養成一些不良行為。例如:經常説謊,愛説髒話,不服管教,悄悄拿同學的東西。

採取的一些有效措施:1、要求家長努力承擔起教子之責,即使在外地務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責任承擔起來,與學校、社會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應主動與子女的任課老師聯繫,加強溝通。向老師説明自己的情況,瞭解子女的發展變化,共同商討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及時掌握孩子的學業、品行及身體健康狀況,並通過各種方式對孩子的學習和生活進行指導,一定要保證孩子充分的學習時間,一定要囑咐其對孩子的嚴格要求,加強生活和學業的監護。2、加強管理,施以愛心我們把 留守兒童的教育已經作為專項工作,常抓不懈。各校都建立起留守兒童個人檔案。與打工父母的溝通情況等;臨時監護人的基本情況,包括姓名、年齡、文化程度、性格特徵,重點是監護人如何對孩子進行管教等,根據孩子的校內外表現,讓孩子與父母取得聯繫,每月定期通電話,讓家長對孩子進行電話教育。愛是教育的基石,教育應把愛放在中心位置。

教育反思:我根據以上一些方法與李俊林同學交朋友,時刻關心、愛護、照顧他。在安全上,時刻提醒;在生活上,對其進行多次家訪,儘可能提供幫助;在心理上,細心觀察,多方溝通;在學習上,耐心輔導。經過一段時間他的一些不良習慣有所改變,成績也越來越好,並且能主動跟老師交流,尋求幫助。班上的同學也對他另眼相看了。他對自己也有信心了。我真心的希望他會越來越好。

當然,農村留守學生是當前的一個社會問題,全社會都要關心、關愛留守學生,關注留守學生問題。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更應該站在對後代負責、對社會負責的政治高度,與家庭、社會各界密切合作,紮實解決好留守學生問題,呵護學生的心理健康,為祖國培養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

兒童教育案例8篇

第2篇

劉海燕,女,20xx年4月5日出生於四川省綿陽市遊仙區小梘鎮河溝村,父親:劉雙林,母親: ,是遊仙區小梘置信國小六年級四班的學生,由祖父母監護。

劉海燕同學上課不夠專心,學習和思想狀況一般,成天少言寡語,目光憂鬱,心事重重,但卻尊師敬長,有較強的集體榮譽感。學習缺乏主動性。能完成作業,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沒有鑽研精神。性格倔強、固執。與人相處辦事,不計後果,缺乏自制力,責任感淡薄、處事情緒化,易衝動。遇事不冷靜,有逆反心理,虛榮心較強。生活自理、自主能力較差。有依賴和惰性心理,聰明但不愛多動腦。在她讀三年級的時候父母想要個兒子,生了二胎,結果還是個女兒,這樣父母回家的時候更少了,祖父母要帶兩個孩子,負擔更重了。

通過入户走訪,劉海燕的祖父母告訴我們,劉海燕父母在她六歲就外出打工,劉海燕一直由祖父母帶大,父母只有在過年時才回家,祖父母年歲以高,沒有文化,只管好三頓

使她養成了固執、偏激、倔強的性格,辦事不愛動腦,我行我素,不計後果,出了問題又缺乏責任感,表現出逆反心理。學習缺乏自覺性,老師佈置的作業完成了事,多一點也不想做,沒有毅力克服學習上的困難,根基打得不牢,使學習成績處於下游。做了錯事,不接受批評,不讓人家説,表現出較強的虛榮心和反抗心理。

劉海燕的父母在外務工多年,很少與子女相處,尤其是近兩年,子女與父母之間的心理距離遠遠超出了時間和空間的距離,父母的不聞不問,祖父母的隔代觀念,幾乎讓年幼的她覺得自己是這個世界上多餘的人,陪伴她的除了孤獨之外,更多的是淚水。

同學譏諷的笑聲和藐視的眼神,鄰居風言風語的談論,讓亮覺得自己是這個世界上多餘的人,當同學們在操場上歡歌笑語的時候,往往能在教室裏找到眼圈發紅的海燕。

劉海燕生活在農村,經濟極不發達,這些農民都只解決温飽,在這個大雜院生活的鄰居素質都不高,根本不重視讀書,尤其是女孩。

1、留守兒童的撫養人應慎重選擇,老師也應多一點關愛。

留守兒童的撫養人應儘早定下來,不要隨意更換,以免增加孩子的不安全感,另外孩子身邊最好有一些有文化、有責任感的年輕人,以便與孩子進行及時、有效的溝通。把孩子完全交給沒文化的老年人撫養,是對孩子極不負責的做法,也是很危險的,因為人都是社會的一分子,如果一個孩子走上了岐路,將會給家庭、社會帶來很大的悲劇。此外,在幼兒園或學校,老師應給予留守兒童更多的關心,多與留守兒童進行溝通,多觀察他們的發展變化,以及時瞭解、疏導他們的心理問題;引導他們多與同伴交往,從而讓他們發現交往的樂趣,進行一定的親情彌補,使留守兒童形成與撫養人、老師、同伴間的深厚感情,避免他們情感世界的荒漠化。老師與其他親人的共同努力下,她的性格逐漸開朗起來了,改變了過去膽小、憂鬱的受氣小媳婦形象,重現了一名兒童所應有的天真與活潑。

留守兒童父母應擺正工作與孩子的關係,認清童年經歷對人一生髮展的重要作用及親子關係在兒童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學習一些必要的家教知識,不要陷入黃土高原上娃放羊掙錢成親——娃再生娃放羊掙錢成親 似的惡性循環。

父母平時在外地應多與孩子聯繫,儘量多創造條件與孩子在一起,尤其要注重親子溝通的質量。在溝通、交流中,應培養孩子一定的是非觀念,讓孩子明白父母雖然不能常伴身邊,但不是不愛他們,而是對他們更深沉的愛,是為了給他們將來創造更好的生活、學習條件才去打工的。父母還應告訴孩子外出打工的辛苦,教育孩子從小要像父母一樣不怕吃苦,併為有這樣愛自己的父母而自豪。這些道理的講解,對於越小的孩子越要結合父母的實際行動,例如:可讓孩子去實地參觀、感受一下父母的工作;通過郵寄書、玩具、新衣、賀卡等方式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孩子與父母的感情加深了,以前他們父母回來了,他們都無動於衷,可後來父母要返回打工地時,他們都很捨不得,因年齡小而更不懂事的李濤竟為此在父母走前兩天沒吃什麼飯,令父母又一次喜憂參半。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伴隨他們一生的老師,這個地位是無人可以取代的。這既説明了父母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也説明了在孩子的教育中父母擁有的最高決策權,也就是説只有父母才能對孩子的教育負最終的責任。因此留守兒童的父母應該明白,不管自己身在何處,都應發揮自己在孩子教育上的能動性,應主動協調撫養人、老師等多方面的教育力量,使孩子更健康地成長。

作為海燕的班主任,我深感責任的重大,我能夠經常家訪,與其祖父母交流,提高他們的認識。在學校裏,我經常找她談心,經常鼓勵她,我還交代班委幹部關心她,和她一起學習,一起活動,增強他的自信心。

通過兩年的幫助教育,海燕現在和以前判若兩人,以前自私變成了積極、熱心幫助他人;以前的懶惰變成勤快、學習積極努力;以前的孤僻變成熱情陽光;以前的逆反變成了乖巧、聽話、懂事,學習由以前的後進生變成了現在的全班前幾名,多次評為優秀少先隊員、好兒童等,經常受到老師、家長的表揚。

第3篇

農村留守兒童是我們當今社會的一個非常特殊的羣體,特別是處於國小學習期間,他們在最需要父母的時候,卻很少得到父母的關心和呵護,在學習、生活中得不到父母的照顧,感受不到父母的關心。只有我們教師樹立愛生如子、親生如女的思想,並以此行動,才能幫助這些兒童正確認識自己,減少自卑感,樹立自信,獲得成功。

姓名馮某某,性別,女,出生年月: 20xx年7月,學校:魯山縣讓河第五國小。學習成績中下。家庭中的角色:家中共兩姐妹,姐姐在上大學。

案例的家庭情況:來自普通的家庭,上一年級的時候父母就出去打工了,留下她和50多歲的奶奶住在一起.,一年才回來一兩次,在家呆的時間不長,回到家中對她的關心也不夠,對她生活和人際上關心甚少,反而經常問她的學習情況,她感覺不到父母的關心,經常感覺自己被忽視,感到自卑,壓力也越來越大。

父母均為農民,都是國中畢業,家庭中等收入。教育方式為 放任型和溺愛型;對孩子的期望是希望她能考上重點高中,在親戚面前爭光。

她是個很內向,很孤僻的女生,平時不願意跟同學們打交道,也不愛説話。在老師同學面前不苟言笑,上課從不主動舉手發言,老是把頭埋在抽屜底下,也不專心聽講,老師提問時總是低着頭,要老師再三鼓勵才敢起來回答,起來回答問題時聲音很小,只有她自己可以

聽到。平常獨來獨往,課間休息也孤獨自處,沉默寡言,很不合羣,經常坐在位子上,不跟其她同學接觸,其她同學過來和她講話,她只是點點頭,目光從來不敢和對方接觸,老師和她講話,她也只是低着頭,不敢抬頭看老師,老師問她問題她也不回答。在關鍵時期缺少父母的關愛, 家人對她的期望高,內心產生了很大的壓力。一年級的時候父母親就不在身邊,每天上學看到其她同學都有父母接送,聽到他們在課後談論他們父母對他們的關心,帶他們去什麼地方玩,給他們買很多東西,心裏既羨慕又嫉妒。長期感受不到父母的關心,內心跟其他同齡孩子不一樣,缺乏自信,不願與人交往,缺乏交往技能,內心孤僻,感受不到父母對她的愛,感受不到温暖,內心變得越來越冷漠.無論上課還是下課都不願與同學交流,對老師和同學產生了排斥心理,把自己封閉起來,變得越來越自卑。

由於缺少父母的關愛,恐懼聽到同學們提到自己的父母,又怕同學因為父母不在身邊而嘲笑她,變得越來越自卑,在大家面前不苟言笑,學習習慣不好,上課不認真聽講,容易走神,自己做自己的事,老師課後佈置的預習和複習工作不能很好地完成,課外作業也不能及時、認真地做完,長此以往,學習成績便越來越不理想,每一次考試都很緊張,很擔憂,考試對她來説,一次比一次害怕,一次比一次考得差,經歷的挫折多了,失敗也就多了,便產生了嚴重的自卑感,過重的心理負擔使她不能正確評價自己的能力,一直懷疑自己的優點。

即使在成功面前也很難體驗到勝利的喜悦,從而陷入失敗的惡性循環之中。這樣嚴重影響她的身心健康發展。

父母長期在外,很少打電話回來關心她,即使打回來了,更多的是關心她的學習,看到其她同學都有父母的關心,自己很自卑 。而奶奶則很溺愛她,什麼事都隨着她,對她很放縱,什麼事都幫她做好,家裏的事情都不用她做,長期如此,她的生活就不能自理,看到其她同學都在討論自己會做什麼,她就很自卑,覺得自己什麼事都不會做,越來越懷疑自己,否定自己。自卑、孤獨、離羣等問題也就隨之而來。

在學校裏,老師對她不夠關注,和她接觸很少,在老師那兒得不到適時的表揚和讚美,使她感覺到自己被忽視,間接影響其她同學對她的評價偏低,有時會受到同學的排擠,不能很好地融入到他們當中,長期如此,她便產生失落感和自卑感,慢慢地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為和想法,不敢相信自己的能力與水平,越來越不自信,自卑感就慢慢地佔了上風。

對於這類留守兒童,國小一二年級是最需要父母關懷,父母愛的時候,從小失去父母的愛,心理就有了缺失,要改變這些孩子的交往問題,首先父母應多給予關注,給予愛,可以採用學校和家庭配合的方法改善他們與周圍的關係,特別是應注意融洽他們與親人及同學之間的關係,滿足他們歸屬與愛的需要,讓他們感到家庭和班集體的温

暖,心理上有安全感,消除戒備心理,能夠接受別人與她交往。同時要注意讓他們擴大交往範圍。當他們能夠接受別人與她交往時,要給予強化鼓勵,並幫助他們主動與別人交往,逐漸擴大交往範圍,讓他們走出封閉的自我,多與性格開朗的人交往, 讓他們變得開朗起來,多鼓勵他們參加集體活動。

(一)、我和她的班主任説了這件事,也瞭解了她的一些情況,並在上課和課後給予她關注,陪她一起玩。在每次的上課中,我都會特別關注她,前幾次發現她都不舉手,我很想叫她起來回答,但又怕如果她不會回答,傷害了她,就不敢叫她,偶然的一次,我提問了一個問題,她竟然舉手了,我馬上趁這個機會叫她起來回答,她回答得很好,聲音也非常響亮,我藉機對她大家表揚,告訴她你是最棒的!你能行!那次我看到她露出了一絲微笑。以後的上課過程中,她都會頻繁舉手,每一節課我都有叫她起來回答,並讓全班同學關注到她。,讓她慢慢地樹立自信,融入到集體中。

(二)、在傍晚放學的時候,我陪她走出校門,在校門口遇到她奶奶,趁機瞭解了她的家庭情況和她在家裏的情況,並通過她奶奶和她的父母取得聯繫,並説了她在學校的一些情況,並和她父母商量,多與她聯繫,多關心她,多抽空回家看她,多與她奶奶聯繫,及時瞭解孩子、觀察孩子的變化,及時通過溝通疏導孩子心理,用愛來引導與她人交往,培養與她人交際的能力。

(三)、我和她的幾個好朋友帶動班上同學在課間主動找她聊天、

交流,解決她生活學習上的困難,經常找她進行談話,詢問生活以及學習上的一些困難和出現的問題,並及時進行溝通,並讓她家附近的同學和她一起學習、玩耍,充分讓她感受到老師和同學的關心,有一個陽光健康的心理狀態,讓她感覺到集體的温暖和關愛,以積極、肯定的態度來幫助她樹立自強、自立、自信的信念。在生活和學習上給予她更多的關心和幫助,課堂上有意識地提一些適合她的問題,多給予鼓勵,增強自信心。

通過我們共同努力馮某現在有了很大的變化,她的學習成績在不斷提高,上課能專心聽講,敢於舉手發言且聲音響亮,下課能主動與同學交往、遊戲,願意參加各種活動,與班級、同學融為一體。

一學期後,她改變了很多,上課坐得很端正,很認真地聽講,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下課主動與同學交流,一起聊天,一起看書,據同班同學反映,她上課很積極,成績也很好,在班上屬於中上水平。與她家長聯繫,發現她進步很大,比以前自信多了,能夠主動地參加課外活動,與人交流,不像以前那麼自卑了。

作為國小老師,面對馮某的改變,我更加認識激勵的作用、集體的力量。因此,針對馮某這樣的留守兒童,老師要循循善誘,不可操之過急,應更多地關注他們的優點和特長,找機會放大他們的優點,使他們一步步放開自己的心結,正確地評價自己,將自己融入到集體中去,感受到大家的温暖。農村留守兒童,尤其是留守國小生感受不到父母的關心,缺乏自信,經常感到自卑,我們要讓他們感覺到不管自己有再多的不足之處,都不應該對自己失去信心,要相信自己,相

信自己能行,只要對自己一直充滿信心,就不會怕自卑。對於那些自信心不足的學生,我們要及時的給予更多的關愛,讓他們感到:我能行。我是最棒的!

讓我們行動起來,一起關心農村留守兒童,讓這些弱勢羣體得到應該得到的關愛,讓他們健康成長,成為社會的驕傲。大家行動起來吧,人人為留守兒童現出一點愛,明天將變得更加美好!

第4篇

在當今社會中,越來越多的農民工來到大城市裏打工,也正是因為有了他們,才會讓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許多多的便利,現在,在我們如此享受着這些便利時,我們也想一想那留守兒童他們的生活。那些留守兒童在很小的時候,父母就不在他們的身邊,與他們相伴的則是年邁的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他們不但不能享受到父母的關心,而且還要擔負起生活的重擔,早上,很早就起來做飯,然後去上學,這樣日復一日的生活,使他們過早揹負起生活的重擔,臉上也少了笑容。學生是發展中的人,我們老師要儘可能地關注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羣體,因材施教,促其發展。下面是我班的一名留守生進行調查分析。

1、學習缺乏主動性。經常不能完成作業,學習不刻苦,缺乏毅力,沒有鑽研精神。

2、性格倔強、固執。與人相處辦事,不計後果,缺乏自制力,責任感淡薄。

3、處事情緒化,易衝動。遇事不冷靜,有逆反心理,虛榮心較強。

5、主要原因是由於父親離異,雙方常年外出打工,對孩子缺乏管教、推卸責任。孩子由於長年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對生活、學習失去了信心。孩子長期跟年邁的爺爺、奶奶生活,老人對孩子缺少溝通,隔代教育,精神上得不到滿足。

通過調查、家訪和對其本人的訪談,我瞭解到他父母離異,家裏還有一個哥哥,父母親常年外出打工。他們跟爺爺奶奶生活,老人年紀已大,而且文化素質較低,對孫子的管教疏鬆,也不知如何管教,隨着孫子的漸漸長大,一些壞習慣也越來越多,爺爺奶奶也感覺對孫子無所適從,也有願與老師溝通。由於家庭監督基本處於空白狀態,就養成了他的惰性,學習缺乏自覺性,老師佈置的作業能拖則拖,多一點也不想做。由於根基打得不牢,使學習成績不斷滑落。粗心馬虎,做了錯事,不接受批評,不讓人家説,表現出較強的虛榮心和反抗心理。

針對覃某同學的個性心理特點,經調查瞭解,我認為他的個性問題來源於家庭環境的影響和學校教育的影響兩個方面:

1、鑑於他從小父母外出打工,缺乏父母愛,無人管教,爺爺、奶奶隔代教育,造成他凡事隨心所欲,過於溺愛,過於放縱,使好吃懶做。缺乏自理自立能力,養成了依賴別人和惰性心理。

2、在班級裏,由於知識掌握不牢。就極易產生了自卑心理。認為反正也就這樣了,甘拜下風,自暴自棄,致使成績下降,加之部分學科的老師對他採取訓斥等過激的態度等,使他開形成了逆反的心理現象。

1.根據覃某的實際情況,我認為他的本質是好的,如果與家長配合共同對他進行耐心細緻的教育和幫助,他是會有改變的。於是我多次家訪,與其父母進行溝通,温和的態度,耐心地説服,使他認識到,教師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他們的兒子着想,孩子如果現在管不好,將來後患無窮。真心相勸,其父母親也理解了老師的一番苦心,主動與老師交流,家長和教師之間的關係得到了改善。在多次交流中,我把自己的想法以及對孩子的教育方法對他們進行了傳授,並讓他們一定要改變對孩子的教育態度,與老師更好的配合,嚴格管教孩子。爭取到了家長的配合,這是一次好的開端。

2.他經常犯錯誤,出問題的方面,我則耐心指導,認真幫助他分析錯誤原因,讓他自己找出錯誤所在。保護其自尊心,同時沒有放鬆對他的教育,用愛心去關懷愛護,用愛心去嚴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師對他的關愛,有利於形成他良好的行為規範。

3.針對張某惰性強的缺點,激發他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的熱情,值日生工作他認真做,就給予鼓勵;主動幫助教師拿教具等則給予肯定,經與家長溝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幫助父母幹力所能及的家務,我則耐心幫助他建立起熱愛生活的信心。

經過近兩個月的瞭解及教育,張某有了一定的進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一樣,它具有穩定的特點,要徹底改變是要經過長時間的努力。現在,張某學習目的有了明確的認識,能堅持上滿上好各門課程,保質保量地完成各門功課,成績逐步提高。他對生活也滿懷信心,情緒較穩定,衝動事件逐漸減少,對勞動有了初步認識,值日主動、熱心肯幹,犯了錯誤能認識到錯誤在哪兒。任性、固執得以緩解,辦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減弱,他現在仍缺乏刻苦學習的精神,對較難的問題易放棄,缺乏堅強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較弱,對於他今後的教育仍是長期的,我希望他會成為堅強、有知識的身心健康的人才。

第5篇

1、學習缺乏主動性。能完成作業,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沒有鑽研精神。

2、性格倔強、固執。與人相處辦事,不計後果,缺乏自制力,責任感淡薄

3、處事情緒化,易衝動。遇事不冷靜,有逆反心理,虛榮心較強。

4、生活自理、自主能力較差。有依賴和惰性心理,聰明但不愛多動腦。

5、主要原因是由於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

朱耀華今年八歲了,在家裏有個姐姐,父母常年外出打工。我行我素,學習缺乏自覺性,老師布臵的作業常常不做,在班級裏,一則年齡大,二則學習成績不好,又缺乏認真、刻苦的學習精神,

1、根據朱耀華的實際情況,我認為他的本質是好的,如果與家長配合共同對他進行耐心細緻的教育和幫助,他是會有改變的。讓他的爺爺奶奶一定要與老師更好的配合,嚴格管教孩子。

2、他經常犯錯誤,出問題的方面,我則耐心指導,認真幫助他分析錯誤原因,讓他自己找出錯誤所在。同時,沒有放鬆對他的教育,用愛心去關懷愛護,用愛心去嚴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師對他的關愛,有利於形成他良好的行為規範。

3、針對朱耀華惰性強的缺點,激發他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的熱情,看到他認真勞動時,就給予鼓勵;主動幫助教師拿教具等則給予肯定,經與家長溝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幫助父母幹力所能及的家務,我則耐心幫助他建立起熱愛生活的信心。

經過近一年的瞭解及教育,朱耀華有了一定的進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一樣,它具有穩定的特點,要徹底改變是要經過長時間的努力。現在,朱耀華對教師尊重,學習目的有了明確的認識,能堅持上滿上好各門課程,成績逐步提高。他對生活

也滿懷信心,情緒較穩定,衝動事件逐漸減少,對勞動有了初步認識,值日主動、熱心肯幹,犯了錯誤能認識到錯誤在哪兒。任性、固執得以緩解,辦事能有目的性,他現在仍缺乏刻苦學習的精神,在班上還很調皮,對於他今後的教育仍是長期的,我希望他會有較大的進步。

第6篇

向學生系統地傳授科學文化知識和社會生活規範,是學校教育的基本職責。尤其是對處於社會化關鍵時期的留守兒童而言,學會自我控制,遵守集體的規範,是留守兒童社會適應的重要方面。留守兒童能否適應學校的規範,形成遵守紀律和規則的行為習慣,關係到留守兒童學業成功和身心健康發展。下面通過一個留守兒童案例對學校規範不適應問題進行分析。

留守兒童任東海是一名國小四年級的學生,爸爸媽媽由於工作忙,很少過問留守兒童任東海在學校的表現。最近,老師與他們聯繫,告訴留守兒童任東海在校的情況,留守兒童任東海常常遲到、早退,在課堂上搗亂,經常不按時完成作業,學習成績一直處於中下等,並且調皮、任性,在情緒上經常表現出煩躁不安,攻擊性行為多,經常和同學吵架。

經過調查與分析,留守兒童任東海實際上是對學校紀律與規範適應不良。這種情況,不僅在新生中而且在中高年級學生身上也會發生。產生這種規範適應不良的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留守兒童由於良好意志品質還沒有形成,因此,遵守學校規範的堅持性和自制力不足。有的學生缺少紀律和規範的意識,對學校規範和學習要求不屑一顧,按自己的意願行事,放任自流;有的學生也想遵守紀律,但是行為上不能控制和約束自己。上例中的留守兒童任東海,意志的堅持性和自制力都比較差,因此,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使之符合學校的規範,因而對學校的規範不能很好的適應。

有些學生對遵守學校規範的意義沒有正確的認識,不能將學校的紀律要求轉化成指導行為的自覺原則,只是感覺到自己的行為受到約束,想要擺脱這種被束縛的感覺。所以,當面對學校的規範和要求時,有些學生採取消極的態度,違反學校規範,不遵守學校紀律,不按時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等。上例中留守兒童任東海的情況就是如此。

學生出現了對學校的行為規範不適應,不要簡單粗暴,一味批評,也不能對其不管不問,放任自流,而是要認清其行為規範適應不良的原因,有的放矢地採取相應的教育措施。

良好的意志品質是留守兒童遵守學校行為規範的保證,不良的意志品質常常導致無法適應學校的紀律要求。因此,要注重培養留守兒童的意志品質。留守兒童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質,提高意志的堅持性和自制力,才能使他們克服內外障礙,管理自己的行為,從而遵守學校的行為規範。

留守兒童自覺遵守學校規範的能力比較低,單純硬性地要求學生遵守學校的行為規範,反而會激起學生的逆反心理。教師要注意在提出行為規範要求的時候激發留守兒童積極的情感,使留守兒童願意接受、願意遵守。例如,要求大家按時上課,就可以告訴學生:如果有人遲到,會影響老師的講課和大家的聽講,還會讓老師擔心;只有看到全部同學都在教室,老師才能安心講課。這樣要求的方式,使學生從內心能夠接受,往往比單純的硬性要求更能促進其行為的自覺性。

為了使學生形成對學校規範的適應,教師應當注意從日常小事抓起,通過小事來培養留守兒童遵守紀律的習慣。如果在日常的一些小事上放鬆了對他們的要求,當這些小事逐漸演變為習慣,要加以改變就十分困難了。另一方面,教師要不失時機地抓住一些事件,進行深入的分析,讓學生明瞭其利弊,震動學生的心靈,明白小事不小,使他們對教師的要求產生深刻的印象,從而調整自己的行為。

通過這種方式的教育和培養,可以使留守兒童適應學校規範要求,成為遵守紀律的好學生。

第7篇

1、學習缺乏主動性。經常不能完成作業,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沒有鑽研精神。

2、性格倔強、固執。與人相處辦事,不計後果,缺乏自制力,責任感淡薄。

3、處事情緒化,易衝動。遇事不冷靜,有逆反心理,虛榮心較強。

5、主要原因是由於父親常年外出打工,母親文化水平低,僅上二年級,對兒子疏於管教。

通過調查、家訪和對其本人的訪談,我瞭解到他在家裏是獨生子,父親常年外出打工。其母親是一個文化素質較低,只上了國小二年級,對兒子的管教疏鬆,也不知如何管教,隨着兒子的漸漸長大,一些壞習慣也越來越多,其母親也感覺對兒子無所適從,也有願與老師溝通。由於家庭監督基本處於空白狀態,就養成了他的惰性,學習缺乏自覺性,老師布臵的作業能拖則拖,多一點也不想做。由於根基打得不牢,使學習成績不斷滑落。粗心馬虎,做了錯事,不接受批評,不讓人家説,表現出較強的虛榮心和反抗心理。

針對張某同學的個性心理特點,經調查瞭解,我認為他的個性問題來源於家庭環境的影響和學校教育的影響兩個方面:

1、鑑於他從小嬌生慣養,被捧為掌上明珠,凡事隨心所欲,被家庭主要成員所溺愛,過於放縱,使他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缺乏自理自立能力,養成了依賴別人和惰性心理。

2、在班級裏,由於知識掌握不牢。就極易產生了自卑心理。認為反正也就這樣了,甘拜下風,自暴自棄,致使成績下降,加之部分學科的老師對他採取訓斥等過激的態度等,使他開形成了逆反的心理現象。

1.根據宴冰的實際情況,我認為他的本質是好的,如果與家長配合共同對他進行耐心細緻的教育和幫助,他是會有改變的。於是我多次家訪,與其母親進行溝通,温和的態度,耐心地説服,使她認識到,教師的所作所為都是為她的兒子着想,孩子如果現在管不好,將來後患無窮。真心相勸,其母親也理解了老師的一番苦心,主動與老師交流,家長和教師之間的關係得到了改善。在多次交流中,我把自己的想法以及對孩子的教育方法對她進

行了傳授,並讓他的媽媽一定要改變對孩子的教育態度,與老師更好的配合,嚴格管教孩子。爭取到了家長的配合,這是一次好的開端。

2.他經常犯錯誤,出問題的方面,我則耐心指導,認真幫助他分析錯誤原因,讓他自己找出錯誤所在。保護其自尊心,同時沒有放鬆對他的教育,用愛心去關懷愛護,用愛心去嚴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師對他的關愛,有利於形成他良好的行為規範。

3.針對宴冰惰性強的缺點,激發他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的熱情,值日生工作他認真做,就給予鼓勵;主動幫助教師拿教具等則給予肯定,經與家長溝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幫助父母幹力所能及的家務,我則耐心幫助他建立起熱愛生活的信心。

經過近兩個月的瞭解及教育,宴冰有了一定的進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一樣,它具有穩定的特點,要徹底改變是要經過長時間的努力。現在,宴冰學習目的有了明確的認識,能堅持上滿上好各門課程,保質保量地完成各門功課,成績逐步提高。他對生活也滿懷信心,情緒較穩定,衝動事件逐漸減少,對勞動有了初步認識,值日主動、熱心肯幹,犯了錯誤能認識到錯誤在哪兒。任性、固執得以緩解,辦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減弱,他現在仍缺乏刻苦學習的精神,對較難的問題易放棄,缺乏堅強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較弱,對於他今後的教育仍是長期的,我希望他會成為堅強、有知識的身心健康的人才。

第8篇

1、學習缺乏主動性。經常不能完成作業,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沒有鑽研精神。

2、性格倔強、固執。與人相處辦事,不計後果,缺乏自制力,責任感淡薄。

3、處事情緒化,易衝動。遇事不冷靜,有逆反心理,虛榮心較強。

5、主要原因是由於父親常年外出打工,母親文化水平低,僅上二年級,對兒子疏於管教。

通過調查、家訪和對其本人的訪談,我瞭解到他在家裏是獨生子,父親常年外出打工。其母親是一個文化素質較低,只上了國小二年級,對兒子的管教疏鬆,也不知如何管教,隨着兒子的漸漸長大,一些壞習慣也越來越多,其母親也感覺對兒子無所適從,也有願與老師溝通。由於家庭監督基本處於空白狀態,就養成了他的惰性,學習缺乏自覺性,老師佈置的作業能拖則拖,多一點也不想做。由於根基打得不牢,使學習成績不斷滑落。粗心馬虎,做了錯事,不接受批評,不讓人家説,表現出較強的虛榮心和反抗心理。

針對唐虎虎同學的個性心理特點,經調查瞭解,我認為他的個性問題來源於家庭環境的影響和學校教育的影響兩個方面:

1、鑑於他從小嬌生慣養,被捧為掌上明珠,凡事隨心所欲,被家庭主要成員所溺愛,過於放縱,使他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缺乏自理自立能力,養成了依賴別人和惰性心理。

2、在班級裏,由於知識掌握不牢。就極易產生了自卑心理。認為反正也就這樣了,甘拜下風,自暴自棄,致使成績下降,加之部分學科的老師對他採取訓斥等過激的態度等,使他開形成了逆反的心理現象。

1.根據唐虎虎的實際情況,我認為他的本質是好的,如果與家長配合共同對他進行耐心細緻的教育和幫助,他是會有改變的。於是我多次家訪,與其母親進行溝通,温和的態度,耐心地説服,使她認識到,教師的所作所為都是為她的兒子着想,孩子如果現在管不好,將來後患無窮。真心相勸,其母親也理解了老師的一番苦心,主動與老師交流,家長和教師之間的關係得到了改善。在多次交流中,我把自己的想法以及對孩子的教育方法對她進行了傳授,並讓他的媽媽一定要改變對孩子的教育態度,與老師更好的配合,嚴格管教孩子。爭取到了家長的配合,這是一次好的開端。

2.他經常犯錯誤,出問題的方面,我則耐心指導,認真幫助他分析錯誤原因,讓

他自己找出錯誤所在。保護其自尊心,同時沒有放鬆對他的教育,用愛心去關懷愛護,用愛心去嚴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師對他的關愛,有利於形成他良好的行為規範。

3.針對唐虎虎惰性強的缺點,激發他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的熱情,值日生工作他認真做,就給予鼓勵;主動幫助教師拿教具等則給予肯定,經與家長溝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幫助父母幹力所能及的家務,我則耐心幫助他建立起熱愛生活的信心。

經過近兩個月的瞭解及教育,張某有了一定的進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一樣,它具有穩定的特點,要徹底改變是要經過長時間的努力。現在,唐虎虎學習目的有了明確的認識,能堅持上滿上好各門課程,保質保量地完成各門功課,成績逐步提高。他對生活也滿懷信心,情緒較穩定,衝動事件逐漸減少,對勞動有了初步認識,值日主動、熱心肯幹,犯了錯誤能認識到錯誤在哪兒。任性、固執得以緩解,辦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減弱,他現在仍缺乏刻苦學習的精神,對較難的問題易放棄,缺乏堅強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較弱,對於他今後的教育仍是長期的,我希望他會成為堅強、有知識、身心健康少年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