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新課程課堂教學指導心得體會4篇 卓越心得:翻開新課程教堂至臻引導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3.93K

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們在課堂教學指導中積極探索,不斷總結經驗,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本文以“新課程課堂教學指導心得體會”為主題,旨在分享教師們在實踐中的心得與體會,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設性的教學指導方法和思路。

新課程課堂教學指導心得體會4篇 卓越心得:翻開新課程教堂至臻引導

第1篇

新課程改革以來,教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作為我們一線老師,要不斷更新知識和理念,才能順應時代的發展,我們的課堂才能充滿生機。

課堂教學活動是否能開展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備課的質量,所以我們應該從備課着手,從學生出發。美術老師不僅心中要有教材,課前有準備,小至一節課的準備,大至一個單元、一學期的準備,更要心中裝有學生。教師要有強烈的訓練意識,要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會思考、會學習。老師要形成一套自己的同時又是受學生歡迎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再模式的“規範”中自由地學習,自主地學習。

在美術課堂教學實踐中,我們要積極引導學生的“自知之明”、“揚長避短”和“自我超越”,最大限度地喚醒學生強烈 的主體意識,促進他們的身心得到自由、主動、充分的發展。我們注重對學生訓練:學會最基本的美術語言,學會最基本的美術表現方法包括製作方法,學會想象,學會評價。

同時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實施分層訓練要求:美術基礎好的,悟性高的 ,要訓練他們學會創新和求異;美術基礎一般的,要訓練他們學會在不斷模仿 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和添加;對於基礎較差的學生,則要訓練他們學會模仿和臨摹。

總是,一個優秀的美術教師一定要重視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一定要注重對學生進行有效訓練,只有師生在課堂上進行密切配合,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活動,教學才有“有效”可言。

新課程課堂教學指導心得體會4篇 卓越心得:翻開新課程教堂至臻引導 第2張

第2篇

高中數學新課程的實施已經全面鋪開,因此,對任何一個高中的數學教師而言研究新教材,按照高中學生的個性特點和認知結構,設計出指導學生高效率學習的有效方法,以使學生適應新教材,順利完成初高中數學銜接學習,培養學生自學、探索和創新能力,體現《標準》的原則和精神,已十分緊迫地擺在我們面前。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經過一個學期的數學新課程教學,本人也深深感知,新課標下數學教學與舊課標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具使用等方面存在很大差異。以下是本人在學習數學新課標以及一學期教學中的幾點心得體會:

新課程標準理念要求教師從片面注重知識的傳授轉變到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重要的是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促進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引導學生探究學習,讓學生親歷、感受和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和創新思維能力,重視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我們必須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指導下,更新教育觀念,真正做到變注入式教學為啟發式,變學生被動聽課為主動參與,變單純知識傳授為知能並重。在教學中讓學生自己觀察,讓學生自己思考,讓學生自己表述,讓學生自己動手,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 因此,在新教材中,非常注重設置問題的情境化。在必修 1、必修 2 中很多的結論和證明並沒有直接給出,而是首先通過思考題,設置問題情境,讓學生自己獨立思考、能動探究,然後在教師的引導下得出正確結論。例如,在學習 “空間中直線與平面的位置關係”時,先通過思考題“一支筆所在直線與一個作業本所在的平面,可能有幾種位置關係”,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可以自己動手實驗,觀察現象,得出結論;然後再由教師加以引導,歸納出最終的結論。

新課程標準下,要求課堂教學應將學生的學習過程由接受—記憶—模仿和練習轉化為探索—研究—創新,從而實現由傳授知識的教學觀向培養學生學習的教育觀轉變,逐步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再發現問題的能力。教師要在反思自己教學行為的同時,觀察並反思學生的學習過程,檢查、審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到了什麼,遇到了什麼,形成了怎樣的能力,發現並解決了什麼問題,這種反思有利於學生觀察能力、自學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學習“指數函數的性質”時,不再是由老師直接歸納出指數函數的性質,此時可以藉助多媒體,利用幾何畫板,先將幾種具有代表性的指數函數圖像 2x、(l/2)x、4x、(l/4)x畫好展示出來,讓學生自己先觀察指數函數圖像,然後歸納出指數函數應該具備哪些性質。在學生思考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哪些方面去觀察函數圖像。學生經過觀察圖像,得出了指數函數恆過定點、指數函數的定義域、值域、單調性、奇偶性後,教師不斷改變指數函數底數的大小,讓學生進一步的觀察,在底數變化過程中,指數函數圖像具備什麼樣的性質,底數大小對函數值有什麼影響等等。這一過程實際上也就是學生獨立思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使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都得到了不斷的訓練和提高。

長期以來,教學內容的安排多以知識的邏輯為主線,忽視了教育的邏輯和接受的邏輯,即教材中的章節理所當然地成為教學的單元,教材內容先後順序無一變動地成為教學內容的安排順序。授課方式基本上是“滿堂灌”,灌知識,灌方法,師生互動少,學生的潛能沒有充分得到發揮。新課程標準告訴我們,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成為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和參與者,教師的'教學方法應該靈活多樣,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要通過討論、研究、實驗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能力,要關注每個學生,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新課標也注重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的整合,通過各種信息技術及各種軟件使學生更能直觀的理解、認識數學的本質,並且強調學生動手能力、實驗能力的培養。在學習“冪函數”時,教科書上只給出了冪函數的定義,並沒有總結出冪函數的圖像和性質。若不掌握冪函數的圖像和性質,那麼應用冪函數就會比較困難,這就需要學生自己動手去探究冪函數的圖像和性質。教師可以佈置作業,讓學生在課後時間,利用幾何畫板,先畫出指數 a=1,2,3,1/2,2/3, -1,2, -2 的圖像,觀察冪函數圖像有何特徵,歸納出冪函數的性質。在下次上課時,可先讓幾個學生上台來演示自己所做的實驗,彙報自己歸納出來的結論,教師再一次展示這些幕函數的圖像,根據學生探究的情況,對學生不足的地方加以正確引導,歸納出幕函數的圖像與性質。經過這一過程,培養了學生髮現、提出、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發展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4、數學知識應用的實踐化和生活化

新課標要求數學知識應用的實踐化和生活化,要求數學理論與實踐緊密聯繫起來,即為“在解決問題中學習”的理念。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充滿數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充滿着許多數學知識,在教學時融入生活中的數學,能使學生對數學感到不陌生,化枯燥的學習為生動接受,進而使他們感到生活與數學密切相關的道理,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發現數學的熱望。在必修1、必修2的教科書中,所提出的思考題、探究題都是直接與生活中、實踐中相關的問題,例如,在2.3.1節介紹直線與平面垂直的判定時,首先要求學生思考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旗杆於地面的位置關係,旗杆的影子與旗杆的位置關係,大橋的橋柱與水面的位置關係等等;在必修1的3.2函數模型及其應用這一節所列舉的問題也都是生活中面臨的一些實際問題:投資方案最優的問題,利潤最大化問題,當今世界人口數量變化規律的問題等等,這些問題都是通過採用不同的函數模型來解決的;必修2的4.2.3 直線與圓的方程的應用這一小節中,所列舉的拱橋的設計、船能否從某橋底下通過等也都是直線與圓的方程在生產、生活實踐中的具體應用的一些實例,體現了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學的實效性。

總之,通過本人一學期的新課程的數學教學,更深層地體會到新課標的指導思想,體會到作為教師,我們應該以學生髮展為本,提高學生對數學的整體認識,發展學生的能力和應用意識,注重數學知識與實際的聯繫。在日常教學中,要不斷貫徹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更新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在新課程教學中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我們探究、反思,在教學過程中只有勤分析,善反思,不斷總結,我們的教學才能取得不斷進步。

第3篇

1、課前深入、細緻、全面、系統地解讀課程標準,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除了課程標準外,教材作為教學的參考,也非常重要。教材不僅限於課本,還包括各種其它的教學資源。所以,我們在平時備課時,大量翻閲各類教輔材料,上網查詢與教學有用的各種資源,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2、認真落實教材系統中的閲讀、讀圖思考、活動、案例分析、問題研究,是達成課程標準要求的核心和關鍵。

新課程尤其重視“過程和方法”的價值取向,要求學生作為學習主體,自主學習、主動學習。新課中的這些環節,能讓學生在自己動手、試驗、討論、交流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作為教師,我們始終對新課改的評價體系顧慮重重,始終在考慮大學聯考與各種質量檢測,這一點是我們轉變教學觀念的關鍵。

2、新教材、新課改的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諸多的不配套影響了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如教材與課程標準、教材與輔導材料不配套,尤其是我們用的第二教材,難度過大,不適合高一的學生,還有諸多實踐活動缺乏設備(如地球儀)等。

3、教師對新教材也有諸多不適應的地方,如新教材中的部分內容高度概括、高度濃縮,有些地方出現了一些新的概念,對於這些內容在教學中應如何把握?還有教材中眾多的探索、閲讀、案例研究等內容,對於這些內容,究竟要處理到何種程度才算適宜,我們大多數老師也心中沒底。此外,部分探索與案例研究的內容也不符合教學實際或學生的實際,活動時間長,效果不明顯,很難在課堂上實施,有些探索與案例研究的內容,對於高一學生來説,難度有點大。

1、新課改背景下的老師必須要加強學習,加強教學研究,只有這才能形成正確的教育觀、學生觀和質量觀等。從而使自己的教學實踐具備堅實的理論基礎。

2、注重學生實際,從學生學習具體情況出發。佈置作業時,要求以書本知識為基礎,認真構建知識框架,學生舉一反三,掌握分析問題的方法和技巧。對於地圖的分析,學會讀圖名、圖例,瞭解題目要求。對於不同層次的學生,做到課後及時輔導,讓他們更直接更具體的接受知識。

3、課堂教學中可適當採取多種方式,根據教學所需,發揮多媒體豐富的表現力,把課本中的地圖變成融解説詞、背景音樂、動畫、視頻為一體的電子地圖,可以將書中靜態的平面圖變成動態的三維模型,把原來單調枯燥的描述地理事物的地圖變得更充實、更形象、更具吸引力。

以上是我在這段時間的新課程教學中一些粗淺的認識,不妥之處,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第4篇

新頒佈的課標強調:“語文學習具有重感悟和情感體驗的特點,因此評價要尊重學生的主觀感受,要重視形成性評價,變重終結性評價輕形成性評價為關注學習結果更重視學習過程。要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做到教師評價、學生評價、家長評價相結合。語文教學要徹底改變那種教師獨掌評價人權、評價方式單一、評價內容繁瑣機械的狀況,真正讓評價成為改進教師教、學生學,促進學生髮展的有效手段。”這是針對學生的語文學習確定的評價目的。強調了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突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特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和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新理念。

高中語文教學評價要關注每一位學生。語文學科是一門基礎學科,承載着傳授知識,訓育人才的重任。高中語文教學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全面。語文學習是一個複雜的場域,它包含許多學習方面,諸如聽、説、讀、寫。高中語文教學評價要求語文教育工作者用科學的發展觀指導自己的語文實踐,打破以“讀、寫”為中心的語文評價體系,拓寬語文教育的視野。高中語文教學評價要關注學生的發展。我們用現代的評價眼光關注學生的學業水平提高,又關注學生道德修養的提升,這才是關注學生髮展的全部。

全面評價學生的語文素養,包括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綜合考察,學生在高中階段的語文應用能力、審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無疑是評價中的重點。獨立閲讀,主要立足於理解能力的培養。鑑賞閲讀,旨在“注重審美體驗”和發展“審美能力”,提高學生對文學類文本中“不同文體作品的閲讀鑑賞能力”。探究閲讀,立足於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發展批判性思維能力。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力求明確界定可以預期的學習結果,闡述學習的內容。要針對語文教學過程的前、中、後三個不同階段,採用不同的評價方法。在整個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把教學評價的重心放在能夠改進教學品質和幫助學生提高語文學習興趣的形成性評價上。語文教學目標的多重性必然要求評價方法的多元化,因為沒有一種評價方法可以用來評價學生所有的重要學習結果,任何評價方法都有其特殊功能和侷限性。教學評價的最終目的是確保教學目標的達成,以及改善教學效果和學習效果。因此,獲得一個正確的診斷結果或提供正確的評價反饋信息,對達到最終目的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力。

在不同的情境中評價學生的表現,可以讓具有不同情趣和經歷的同學參與,保證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評價工作中來,保證充分客觀地判斷學生的學習是否產生了良好的改變。無論如何,教學總是在某種情境中的教學。語文教學要指導學生學習祖國的語言文字,培養讀寫聽説的語文能力,都離不開特定的情境。這就要求語文教學評價不能離開教學的情境。

對學生語文學習的合理評價,可以作為我們改進教學的參考,作為補救教與學的依據。根據學生語文學習的結果,教師可以明瞭自己在教學上的缺失,判斷教材的可用性,判斷教學方法的有效性。評價的結果,為我們教師改進教學提供了十分有用的參考信息。對學生語文學習的合理評價,還可以讓我們瞭解學生的學習類型,可以作為教師實施補救教學的依據,教師可以針對不同學習類型的學習行為特性,以及不同認知結構缺陷的所在,有針對性地提出符合個別需要的補救教學的策略與措施,個別輔導,以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