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一線教師》讀後感9篇 「一線教師」:堅守教育初心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12W

《一線教師》是一本關注教育行業的雜誌,每期都有來自各個領域的專家教授分享他們的經驗和教學觀點。讀者可從中瞭解到教育領域的最新動態、研究成果和教育改革方案。本期編輯將為您分享對《一線教師》的讀後感。

《一線教師》讀後感9篇 「一線教師」:堅守教育初心

第1篇

每天周而復始重複的工作,早已讓教師忘記了最初的教學理想,冷卻了教學的熱情。面對教師這種心靈的迷失,帕克。帕爾默在他的《教學勇氣》一書裏從自然科學到社會科學,從生物學、心理學、甚至物理學、化學、宗教等領域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他的很多觀點都給我震撼的感覺,加之字裏行間自然流露的對教師人性的充分理解和尊重,讓我更加願意用心去聆聽,去體會。帕爾默認為教學的困惑主要來源於教師的教學行為與自我認同的分離,而當分離產生後,面對源自內心的恐懼,教師只能在面具後隱藏,與內心隔離、與學生隔離、與學科隔離、與同伴隔離……此刻,教師深感疏離的痛苦,深切渴望不分離。所以,帕爾默呼喚讓我們重新認識自我,坦然面對恐懼,積極重建聯繫,在共同體中實現真正的教學,也重新找到自我的價值和教學的勇氣。

1、但是我執著於squo;誰squo;的問題,因為它在探究教育改革問題中顯然是少人踏足的小徑,一種優秀教學永遠需要的重獲內心世界資源的小徑。真正的改革是如此強烈地需要它……我是誰?這裏我想起古希臘神廟 我是誰 的刻字,太陽神阿波羅神廟的門楣上的神諭:認識你自己。弗洛伊德説:人分為本我、自我和超我,當一個老師如此真實的瞭解自我是誰時,才會瞭解他的學生們是誰。

其實,作為教師,我們做好工作的能力源自於對我們自己是誰的認識。好的老師,正如作者所説,具有聯合的能力,他們能夠將自己、所教學科和他們的學生編織成複雜的聯繫網,以便學生能夠學會去編織一個他們自己的世界。基於這樣的前提,我懂得: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自於教師的自身認同與自身完整。

2、也許課堂既不應以教師為中心,也不應以學生為中心,而應以主體為中心

我們的教學經歷了學科中心説教師中心説,而今已步入學生中心説,學生和學習過程比教師和教學過程更重要,教師的角色在促進者、學習同伴和必要的監控機制間轉換。而帕爾默認為這幾種方式均有啟發性和優點,但又未能完全解決問題,要麼教師成為權威,要麼學生永遠不會犯錯。他提出應該以第三事物成為課堂的主體,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共同專注這一偉大事物,構建複雜互動的真正學習共同體。在共同體中,沒有單方面的教學者,也沒有單方面的接受者,更沒有單方面的成長者,它就是一個五行相生相剋的相互影響的系統。在這樣的系統裏,真正的教學和教師的自我完善也就產生了。

?教學勇氣》如同一位深刻的摯友,讓自己在思考與追問中卸去去滿身的浮躁和疲乏!

《一線教師》讀後感9篇 「一線教師」:堅守教育初心 第2張

第2篇

作為班主任,第一要緊的本領就是得管得住班級紀律,因此,帶着想從管建剛老師的一線紀律學中得到靈丹妙藥的我,把一線紀律學反反覆覆看了許多遍。

看一線紀律學中,吵鬧的早上安靜下來了,慢亂差變成了快靜齊……可見問題隱藏於平常小事中,教師要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不能光看到事情的表面現象 ,更要透過現象發現其本質的問題所在,並對症下藥,採取對應的解決措施。

回想自己的班級,早讀,起初是老師不到班,班上亂哄哄的,後來,我指定五個同學每天早上輪流領讀、領背,慢慢的,早讀的氣氛出來了,後來這段早讀的時間,老師在與不在一個樣。再比如中午書法課之前這段時間,我是讓學生看課外書的,雖然由組長監督,但還是隻要老師往教室門口一站,學生才立馬拿起書,做出認真看書的姿態,究竟是不是腦眼合一呢?老師不得而知,後來我就在班上宣佈:只要中午書法課之前在班上認真看書的學生,組長要記下名字,在月養成教育評比中,綠色讀書卡就是這些一個月中每天堅持認真讀書的學生。別説還真有效果,以後每天這個時候認真看書的學生越來越多了。還有班上的量化積分制度,我也是最近看到班上有部分學生習慣差,常常扣班分才定制的。班上有十二個小組,每個小組發一個本子,組長管理。組長記下本組名單,每個學生沒有基礎分,不論哪位老師上課,只要課上表揚一次加五分,批評一次扣五分,如果大隊委檢查扣班分一次,被扣分的學生組長要扣其十分,如果做好事給班上加分的學生,組長要給其加十分。每週五班會之前各組長要算出本組總分、個人得分,如果哪一組得分最高,組長和得分最高的學生老師要警醒口頭表揚和物質獎勵,本組成員全班進行表揚。哪一組分最低,這一組中分最低的學生將離開本組,一週坐在最後角查看,表現好方可歸隊。這樣一來,學生的興趣極高,每天都有人給我彙報:老師,今天我班誰誰扣分了,老師,今天誰誰做好事為我班掙分了。從中我看出了:學生給我彙報的何止是分數,更是他們對班級榮譽的極大關注。

我想:對於這一羣説大不大,説小不小的孩子來説,老師要想拿住他們,真的要想辦法,動腦筋,重視細節。因為決定成敗的關鍵就隱藏在這些細節當中。

第3篇

在《教師的幸福資本》這本書的封皮上清楚地印有這樣一段文字這是一本讓教師獲得幸福的書,藴含着無窮的智慧和力量,如果你掌握了其中的成功法則,你將成為幸福的教師。面對幸福,沒有理由不去追求,於是我如飢似渴地讀完了這本書。

書中從八個方面向我們講述了成長為優秀教師的8種特質 每個部分都提倡在充分自我認識的同時,更要揚長避短地改變自己。眾多優秀教師的案例中更是讓我感受到了幸福的滋味並觸摸到了幸福的温度。要想使自己也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就要擁有這些資本。這些資本都是可以通過不斷積攢而形成的,所以要想成為一名幸福的教師,首先就要注重不斷學習。

人的一生永遠是學習的,正如我黨早期的政治活動家蕭楚女所説:人永遠是要學習的,死的時候才是畢業的時候。現代的社會需要的是能適應快節奏、高效率生活的人,我們每個人都要不斷學習,接觸新知。今天的教師不僅僅是教育者,更應該是學習者。作為學習者的教師,我們就更有必要通過有效學習來提高專業化能力,從而促進課堂有效教學。書中向我們介紹了十種方法可以提高教師的學習能力,即:有效甄選學習內容、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克服心理缺陷、保持好奇心、不斷超越自我、學會換位思考,用新視角看世界、學會傾聽、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掌握高效學習的技巧、有效管理自己的時間。

通過學習,讓我對自己的學習進行了反思,我們每天都置身於重複繁瑣的工作中,經常覺得自己每天的工作都已經夠忙了,哪還有時間看書學習?但書中向我們提到的學習方法其實就在我們每天的工作中,首先自己要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同時應當像高爾基所説:隨時學習,學習一切,應該集中全力,以求知道的更多,知道一切。身邊更是有許多學習資源,比如名優教師就是自己學習的榜樣,工作中要虛心請教,善於觀察與學習,找到與他們的差距。從親切和藹的教學儀態到準確生動的教學語言;從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到新穎獨特的課堂練習設計;從優化合理的教學過程,到簡潔明瞭的教學板書等等,都應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到及時推敲。其次要學會靈活地思考問題,打破傳統的思維定式,將以背誦、記憶為主的學習轉變為創新學習,做到學中有思、學中有問、學中有研、學中有寫、學中有記、以開啟智力、提高學習效果、學習的內容、提高創新素質。魯迅先生曾説過:時間海綿裏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因此,我們在工作中要掌握分配、管理時間的方法與技巧,這樣才能讓自己的時間等到合理的分配和高效的使用。學習就是積少成多的過程,學習中我們要學會利用工具,習慣反思與總結等等,都是我們有效管理好自己學習時間的方法。

作為教師,我們就應該在學習中研究,在學習中做學問,要有意識地在日常工作中研究問題,在教與學的活動中萌發探究的慾望,提升學習和研究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在不斷學習中找到快樂與幸福。我們要將自己的工作視為一種享受、一種創造。讓我們每天都能在平凡而簡單的生活中,尋找、品味、享受幸福的美!

第4篇

今天坐在這裏,我有一份自豪感,同時我還有一份特殊的情感。這份特殊的情感就是崇敬。崇敬咱們學校領導的高瞻遠矚,崇敬教研處幾位年輕的中層領導眼光敏鋭。是他們尋南找北,千挑萬選,不辭辛苦,給老師們買到了《塑造教師》這本書。

?塑造教師》是一本好書。説它是一本好書,是因為它具體,它生動,它真實,它貼近教師實際,它可以成為我們教書育人工作上的一面鏡子。

唐朝明皇太宗李世民曾説過一句話,叫:“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 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 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閲讀完《塑造教師》這本書後, 我也可以大膽地這麼説:“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 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 以書為鏡,可以知得失”。

著名的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卡 羅林博士,勵精圖治,煞費苦心,十幾年如一日,收集了職前教師們回憶的近 200 個在學生時代所經歷的最不愉悦,且記憶猶新的事件。這些事件,涉及從幼兒園、中國小以及大學的學生生活,包括班級管理、學生活動、課堂教學、成績評定、師生交往等等方面,內容豐富,舉例生動形象,真實的反映了教師在教育管理中易出現的種.種錯誤,囊括了我們教師言行中容易被忽視的點點滴滴。閲讀此書,最大的收穫,莫過於讓自己真正地懂得了,今後怎樣去做,才會成為一個有函養高素質的好老師,平時的工作管理中怎樣注意規範自己的一言一行,才會成為一個深受學生歡迎愛戴的優秀教師;讓自己真正懂得了用“愛”才能建立起一種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才能建立起一個團結奮進的班級集體。

在孩子眼裏“老師”的形象是偉大的,老師的話是至高無上的,老師在孩子面前擁有特殊的權力。我們有權決定學生成功或失敗,賦予學生權力還是剝奪學生的權益,表揚還是批評學生,促進學生進步還是抑制學生髮展。這些權力都藴含在教師的言行之中,如果我們能從這本書中行到啟發,適當地科學地平衡自己的權力,會對教學產生良好的效果與作用。閲讀本書,我覺得可以幫助自己擺脱工作中以往的不理智言行,去學會做一個智者老師。

?塑造教師》 以案例的方式,呈現給我們,故事簡短、獵奇耐讀,又發人深省。每一個案例,講述的都是一個悽悲的故事,都是孩子們人生成長中一份不幸的遭遇。而給孩子造成這種不幸的恰恰是他們自己心目中最崇拜最神聖的老師。今天讀這些故事,我們在為遭受傷害的孩子同情的同時,也為那些缺乏愛心的老師感到惋惜。對於我們當前的年輕教師來説,是一種教育,是一種經驗總結。每個故事事件中,作者 不但指出了教師的行為為什麼錯,錯在哪裏,而且還針對不同的問題,提出了具體可行,最為合理的解決方案。這樣,既讓我們能夠認識到自己工作中的哪些言行是對的,哪些言行需要糾正,又幫會我們尋找到好的教育方法採用恰當的方式去糾正,解除工作管理中遇到的各種思想困惑。

書中作者提出了許多經典教育論斷,這些富有哲理性的經典論斷,令人深思與憂慮,給人啟發與警示。例如:“當 你伸出一個手指責備別人的時候,剩下的四個手指其實在指向自己”。它告誡我們每位老師,教師一慣抱怨性、發泄性的教育方式,不但改變不了學生的不良行為習慣,反而很容易使自己那種高大的形象在這種經常的抱怨發泄過程中會漸漸地喪失毀滅。教師用過激的言行指責別人的同時,是否意識到自己的形象和良心也會容易受到別人的譴責。這樣的老師應該為自己教育中的不良言行而內心懺悔。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其實細想一下,我們成年人又如何呢?不是也經常犯錯嗎?何況是學生呢。所以,我們要學會客觀公正地看待孩子的缺點錯誤,學會用寬容尊重的教育處理學生的問題:學生犯了錯誤,不能將其一棍子打死,犯了錯誤不可怕,關鍵是如何避免這樣的錯誤再次發生。對學生寬容就是永遠給他期待,永遠給他機會,永遠有耐心,相信學生會改正的。一句話,教師要容得下學生,才能贏得學生,才能教育好學生。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重要視孩子的行為習慣,教授做人的道理,“要立業,先樹人。”在學生世界觀、品質、性格形成的階段,教師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對他們的精神世界起着無聲無息的作用,就好比一絲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因此,教師一定要用自己的模範作用,為學生樹起前進的旗幟,指明前進的方向,點燃他們心中的火種。教師不僅要有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學生所敬佩,還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狀況和行為表現,積極地影響教育學生,使他們健康成長。

我們常説:“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工作是辛苦的,我們每天都進行着大量的平凡瑣碎的工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備課、上課、批改作業,管理班級……但是,我們應該立足現今,着眼未來,以苦為樂,甘於寂寞,勤勤懇懇。教師是“辛勤的園丁,”教師是“燃燒的蠟燭,”教師“人梯”……教師的工作就是奉獻,讓我們牢記學無止境,為人師表,讓我們用行動去播撒愛,讓我們用愛去培育心靈,讓我們站的新的歷史高度,在教育、教學的工作實踐中,用高標準的師德觀念,規範自身的行為,提高自身的素質,讓我們在平凡的崗位上,發揮出不平凡的力量。

第5篇

作為一名老師,如果有人問你:“老師比較容易犯的錯誤是什麼?”你一定會不假思索地回答:“當然是體罰學生、侮辱學生了。”你説得對但又不完全對。應該説體罰學生、侮辱學生的確是老師們經常比較容易犯的錯誤,也是人們認為非常嚴重的錯誤。其實,老師不經意的一個眼神、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動作也會給學生造成意想不到的傷害。比如,老師在課堂上提出一個簡單問題,一位學習表現欠佳的學生站起來回答,結果他回答錯了,即使老師沒有當場大聲責怪他,但是如果老師此時向他投去一個很不滿意的眼神,或者是老師的臉上掛滿了很不高興的神態,這樣也往往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學生的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輕則學生再也不敢回答問題,尤其是那些所謂的“差生”,重則該生會害怕上你的課,產生自卑心理,從此學習萎靡不振、一落千丈。這也是我們一些老師無意之中比較容易犯的錯誤之一。

當然,除上面點到的之外,我們老師容易犯的錯誤還有不少。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卡洛林。奧林奇認為,所有的老師都會犯錯誤,作為一名老師,犯錯誤是在所難免的,關鍵是我們如何避免犯相同的錯誤,如何減少犯錯誤。他在《塑造教師——教師如何避免易犯得25個錯誤》中把教師容易犯的錯誤歸類為2 5個。這25個錯誤是 :1、不當的教育策略;2、體罰;3、有意疏遠;4、公開嘲諷;5 偏袒;6、生理歧視;7、人身攻擊;8、不當的師生關係;9、故意虐待;10、種族、文化歧視;11、侮辱;12、不當的班機策略;13、不當的廁所使用習慣;14、不當的教育策略;15、不當的評估;16、教師麻木;17、學術不足;18、拙劣的管理; 19 、教師的名聲;20、教師判斷失誤;21 、教師的偏見與期望;22、不道德行為;23、錯誤地指責;24 、不當的反應;25、性騷擾。

為研究這些錯誤卡羅林 。奧林奇博士收集了大約325個故事情節,其中,為了説明這些錯誤她在書中列舉了194個案例 。這些案例絕大部分都是現已成年人的回憶,他們回憶當年自己當學生時與老師發生的最不愉快的經歷、故事,讀罷讓人觸目驚心。雖然這些經歷、故事已經過去很久 ,有的甚至幾十年,但是他們對老師所犯的錯誤還記憶猶新,耿耿於懷,甚至有不少人在回憶中還對自己的老師充滿着怨恨。可見,老師所犯的錯誤對學生的影響有多大。正如卡羅林 。奧林奇博士在該書引言中所説得那樣:“一些老師的言行會傷害學生,給學生心靈造成的創傷會一直伴隨他/她成長,並折射到他/她的成年生活。”每當讀完書中的每一個案例,我都會受到一次強烈的震撼,尤其書中對每一個案例的分析更是讓我深受塑造教師讀後感啟發。雖然該書所例舉的案例都是發生在美國,但書中教師所犯的錯誤與我國現在一些教師經常犯的錯誤仍有許多相同之處,書中所提出的一些觀點對我們中國老師仍有許多借鑑、思考的價值。如“能幹的教師會隨時關注學生的困難,扮演指導着和援助者的角色,這是學生學習最重要的氛圍”,“通情達理的老師會注意黑板作練習時的感受”,“當你伸出一個手指責備人時時候,剩下的四個手指其實是在指像你自己”,“優秀的教師善於挖掘不擅長表現的學生其它優點”等等。這些觀點對當前我國實施新課程改革也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總之,讀完此書我又受到一次教育。它提醒我們:在教育教學中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注意改變自己的教育策列,這樣才會減少犯錯誤,才能避免犯相同的錯誤。

第6篇

最近讀了一本雷嶺編作者編著的《教師的幸福資本》,感受到作為一名教師,我覺得我們一定要做一名有愛心有信心的好老師。 書中寫到 愛是一種信任,愛是一種尊重,愛是一種鞭策,愛是一種激情,愛更是一種能觸及靈魂、動人心魄的教育過程。如果一種教育未能觸動人的靈魂,無法引起人的共鳴,不足以震撼人的情感,那就不是成功的教育。

常常有人問 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什麼 ? 我們應該不假思索地這樣回答 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 ! 作為一個教師,不但要擔負起傳道、授業、解惑的重任,更重要的是要培養思想健康、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 所有的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愛,老師的愛是照亮學生心靈的一縷陽光,是打開學生感情大門的鑰匙,當學生知道你是真誠地熱愛他們時,他們的感情大門、智慧大門才會向你敞開。 學生是人,是一個多樣化的人,他們的生活、學習、情感是多樣的,這就要求教師用真心去發現學生的需求,用愛心去化解學生的矛盾與痛苦,讓他們體會在自己最需要的時候去愛他們。當老師拾起學生掉在地上的橡皮,耐心回答學生的提問,常與學生個別談心,甚至只是走道里的一聲問候,這些都是能讓學生摸得着的關注,都會化為無窮的動力。 當我們上《小象》一課時,我提問 誰能説出小象的身體特點? ,孫萬峯舉起手了,於是我讓他起來回答,他回答的非常完整,我就在全班同學表揚了他 孫萬峯 真是一個善於觀察的好孩子,長大了一定能當一個動物學家哦!

從那節課開始,我發現這個孩子變了,變得愛學習,變得乖巧可愛了,學習成績也有了很大的進步,尤其是課堂紀律也更好的,有了好的聽課效果才有了更出色的好孩子。

老師對學生的愛不需要轟轟烈烈,老師的愛都表現在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中,這不僅體現了自己的形象,同時潤入學生的心田。很難想象一個對教育工作毫無興趣的人,一個見到學生就心煩的人,他不會努力完成好教育教學工作,更不會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努力做一名讓學生愛戴,也熱愛學生的好老師。

第7篇

自從參加工作後,每天都面臨着全新的不同的挑戰,工作中也出現了許多難以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有些來自於學生,但大部分還是來自於自身實踐經驗的不足,每天夜晚躺在牀上回想自己一天的工作,總是發現自己有許多不足,而有些不足自己明明清楚的知道,但要真正的改正卻是非常困難。每到這種時候,自己都會有種深深的無力感,也會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難道我選擇教師這條路選錯了嗎?難道自己的能力真的不夠嗎?我還能成為自己心目中的好老師嗎

在自己最沮喪的時候,我讀了《教師的幸福資本》這本書,這本書中列舉出了教師常見的 5 個心理弱點。其中的第 5 條是缺乏社會經驗,書中説過分強調自己的弱點,久而久之,他們身上的優點就會被忽略,而弱點會更加明顯,結果,他們真的變成了失敗者。讀到這裏的時候自己心裏有幾分後怕,自己真的差點掉入這個怪圈,書中説得沒錯——每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建築師,成功與失敗之間的距離並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遙遠,我們要做的是努力將自己的弱點轉化為強項。強大的心理素質是成功的後盾,皮革馬利翁效應我們都知道,如果想要成功首先就要從自己的內心深處認定自己可以成功,自己可以成為最棒的那一個!

如何才能克服自己的弱點,樹立自己能夠成功的自信,書中也準備了小貼士列舉出六個步驟,避免了我盲目的摸索,雖然自己不能馬上就克服自己由於工作上缺乏經驗而引起的不自信,但是我相信,遲早有一天,這些弱點都會成為過眼雲煙,而那些失敗的一次又一次都會成為成功路上的美麗風景。

在優秀教師的心理資本中還有幾部分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是書中提出作為優秀教師要具備的 5 種心理能力:角色適應力、心靈感悟力、情緒控制力、心理承受力、教育表現力。結合這一個月的工作經驗,我發現的確如此,尤其是心靈感悟力和教育表現力,雖然都是看不見摸不着的東西,但是對於教師更好的瞭解學生,從事教學活動,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係有非常大的幫助。書中還提出心理能力是可以培養的,但非一朝一夕能鍛煉出來的。糾正了傳統觀念中的誤區,尤其是關於情緒控制力這方面,我們中國自古就有一句話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可是事實證明本性雖難移但還是可以改變的。

?教師的幸福資本》告訴我們:不管工作中有多少困難,只要不抱怨,豁達大度,每天都銘記自己最初的夢想,每天都努力改變自己,充實自己,保持積極的心態,我們一定會一步一步走向成功,成為一名自己想做的、優秀的教師。

第8篇

第一次拿起這本書,很自然地大概翻閲一遍,第一反應是,這內容對於我這個剛大學畢業的新老師有點深奧了。書的封面設計簡單純粹,特別是副標題——《漫步教師心靈》,漫步兩個字,着實吸引了我。後來去了解一下。帕克 ·j ·帕爾默,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博士。美國高等教育協會高級理事、fetzer 研究所高級顧問。一位備受尊敬的作家和教師。本書的副標題英文名稱是exploring the landscape of teacher's life,直譯就是探索一個教師生命中的內部風景,吳國珍等翻譯為漫步教師心靈。我有些明白了,顧名思義,本書主要是探索教師的內心生活。

於是我又瀏覽了目錄,第一章 教師的心靈——教學中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第二章 一種恐懼文化——教育和分離的生活;第三章 潛藏的整體——教與學的悖論;第四章 認知於共同體中——為偉大事物魅力所凝聚;第五章 教學於共同體中——以主體為中心的教育;第六章 學習於共同體中——共事切磋;第七章 不再分離——心懷希望教學。

帕克?帕爾默在序裏的最後一段話是:我們所有關心教育的人需要一起努力,來幫助人們認識到,教和學識人類所有追求中最崇高、最迫切需要的!世界的未來依賴於這樣的教師和學習者——他們願意向我們周圍的世界和我們的內心世界敞開心扉,想着每一個人與生俱來的寶貴潛能,向着日常生活的潛在價值,向着我們多災多難的世界所固有的美好未來,敞開心扉。這一段話,我才是他寫這本書的真正目的和期望吧。

帕爾默在導言裏提出教師要教導自己認識自我、實現內心世界和外部世界的統一和諧。他説:認識學生和學科主要依賴於關於自我我知識。當我不瞭解自我時,我就不瞭解我的學生們是誰。我只會在我經受不了檢驗的生命的陰影中,透過重重的墨鏡看學生——而且當我不能夠清楚地瞭解學生時,我就不能夠教好他們。當我還不瞭解自我時,我也不能夠懂得我教的學科——不能夠出神入化地在深層的、個人的意義上吃透學科。我只是在抽象的意義上,遙遠地、視其為疏離於世界的概念堆砌一樣看待學科,就像我遠離自己的本真一樣。他説:方法固然重要,然而,無論我們做什麼,最能獲得實踐效果的東西是,在操作中去洞悉我們內心發生的事。直熟悉我們的內心領域,我們的教學就越穩鍵,我們的生活就越踏實。

帕爾默談恐懼文化,真是深入骨髓。反思自己的教學生活,突然覺得恐懼無處不在:老師的恐懼、學生的恐懼,很我時候教育之所以不能順利推進,原因皆在於我們對恐懼的逃避。其實恐懼也可心是健康的,如果我們懂得怎樣去破解恐懼,許多恐懼就能幫助我們生存,甚至幫助我們學習和成長。這種真正能夠使得人們對真正的學習有所感悟、有所觸動的恐懼是一種健康的恐懼,這種恐懼能提高教育,而且我們必須找到激勵它的方法。但是我們首先必須對付那種使得我們自我封閉、無動於衷的恐懼,這種恐懼會割斷我們跟人密切聯繫的能力,會破壞我們教與學的能力。

在教學於共同體中和學習於共同體中這兩章中,帕爾默認為教學並不等同於技巧,優質教學的後盾是共同體或聯繫性原理。要讓學生參與到真正的共同體中,課堂不就以老師為中心也不就以學生為中心,而就以主體為中心,在真正的共同體模式中,課堂上老師和學生關注於一件偉大事物,主體成為我們專注的焦點。以主體為中心的課堂是以這樣的事實為特徵的:在第三事物真實地存在,且生動活潑,有聲有色,以至於它能令教師和學生都要為他們所説和所做的負責。

一定要把課程設計成這樣:讓學生全神貫注於互動中而非填鴨,克服總想把信息灌給學生的傾向,讓他們直接面對主體、彼此和自己;一定給學生閲讀一些他們需要知道的東西,但要留出學生可自己思考的空間,又因基本教材往往有這個優點,我一定熟讀所教領域的文獻;我一定要創設一些讓他們去探究未知的領域的練習,以及證明他們已經學會了多少內容的作業;我一定要建立一個容許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的時間表,同時也有時間掌握計劃中必須學會的事實。

世界上沒有優質教學的公式,而且專家的指導也只能是杯水車薪。如果想要在實踐中成長,我們有兩個去處:一個是達成優質教學的內心世界,一個是由教師同行所組成的共同體,從同事那裏我們可以更多地瞭解我們自己和我們的教學。優質教學來自教師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

教育是最複雜的人的心靈與心靈之間的交流,教育迫切需要找回教師的真心真我,學生迫切需要沐浴教師心靈之陽光,教師也迫切需要透過學生的生命完滿自我,重振敞開心靈的教學勇氣。從這個意義上來説,《教學的勇氣》恰好是引領教師進行心靈之旅的導航圖,幫助教師找回失落的心靈的導師。我會努力像帕爾默所期望的那樣,真正地向世界、向生活、向同伴、向學生敞開心扉,做一名享受教育幸福的心靈之師!

第9篇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的帕克·帕爾默,這本書是對美國教育的反思,但其中闡述的很多觀點對於中國當前教育也很有意義。

書中帕爾默先生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良好的教學不在於教學技巧的純熟,真正的教學源於教師正直、誠實等優秀品質。對此我感觸尤為深刻,作為教師,嫻熟的授課技巧固然不可或缺,但真正高品質的教育教學是源自心靈與心靈之間的交流與互動,來自於教師與學生內心的強烈共鳴。教師的內心需要飽含知識、情感、激情,需要和學生作深層次的交流,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技術交流層面,把自己精心準備的精彩課件作為教學的主要內容來演示,只有這樣,教師、學生和學科才能構建成一個共同體,教育才能真正成為一次愉悦的心靈之旅,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才能學會用更真實的方式來感受世界,解讀生活。

作者對教育教學深刻的洞察和剖析使我深深地感到:做一名優秀的教師,要踏地而行,做一個能思考會實踐的老師。一次簡短温和的談話,一個期盼的眼神,一個温暖的微笑,飽含着濃濃的真情,傳遞着心靈交流的火花,在不經意之間,這些的小事也許會持續影響着人的一生,這正是教育的魅力所在。做一名優秀的教師,要敢於挑戰自我,不滿足於生命現狀,嘗試去改變,主動追求更積極,更充實的教育人生,時刻讓心靈深處保持一種挑戰自我的精神和力量。做一名優秀的教師,要遠離藉口,主動承擔責任,學會盡力而為,教育工作需要實效性的行動,而不是各種解釋和託詞,如果想幹好一件事,就會發現有很多方法,同樣的,如果你不想做好一件事,也可以有千萬個理由。做一名優秀的教師,需要用一生去踐行愛的承諾,教育是愛的事業,沒有愛心的教師,不會是一個成功的老師,充滿愛心的教師,才會主動地關愛學生,尊重學生,把自己與學生擺在同一位置,與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業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