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範文3篇 讀《三國演義》:戰神與智將的較量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4.61K

《三國演義》是一部中國古代小説,作者是明朝時期的羅貫中。小説通過講述“三國”時期的歷史事件和著名人物的故事,展現了那個時代的政治、軍事、社會、文化等各個方面。作為一部經典之作,《三國演義》一直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和喜愛。本文將為大家分享一篇關於《三國演義》讀後心得的範文。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範文3篇 讀《三國演義》:戰神與智將的較量

第1篇

它是我國古代歷史上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刻畫了幾百個人物形象,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劉備,曹操等人。

?三國演義》開頭以天下大勢,“魏蜀吳”三國展開的鬥爭進行描寫,隨着時光的流逝,三國也是人才輩出,劉備三顧茅廬請來了絕代智謀的諸葛亮,又在公孫瓚帳下得到了忠勇雙全的趙雲;曹操憑藉着自己的名聲找來了英勇大將夏侯惇;孫權認識了周瑜,見他很有才華,請他做了軍師。

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諸葛亮,他草船借箭的妙招是我讚不絕口的:周瑜和諸葛亮一樣有才華,可是周瑜心胸狹窄,在江東處處為難諸葛亮。有一次,周瑜展示了軍隊的箭法,每一支箭都百發百中。但是箭很少,便讓諸葛亮造10萬支箭,還讓諸葛亮下了軍令狀,諸葛亮夜觀天象,趁着霧天,胸有成竹地把綁好稻草人的小船開到了曹營,曹操聽到聲音,便派士兵放箭,萬箭齊發,可他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那竟是稻草人,箭已經無縫可入,諸葛亮調頭就返,箭已經達到了十萬餘,讓周瑜大吃一驚。諸葛亮既巧妙地避開了周瑜的無端加害,又順利的完成了任務。

書中的曹操和劉備帶給我一些啟示,曹操是一個奸詐狡猾的人,與他截然相反的劉備卻以仁義為先,他經常幫助百姓,在落難時,還帶着百姓,為了百姓安全,士兵們也是大減。但是奸詐的曹操和仁義的劉備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愛惜人才。曹操的大將典韋死了,他在祭奠時,不哭曹家的祖先,只哭典韋。而劉備呢?他的第一個軍師——徐庶,因為自己被曹操所騙,所以不得已告別劉備。雖然劉備捨不得,但是也為徐庶砍下所有擋路的竹子送別,他用仁義換來了“卧龍鳳雛”。我學到了為人處世之道。

做人要心胸開闊,做事要顧全大局,不斷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讓自己成為博學多才與品學兼優的人。這樣,我們才能成為祖國的棟樑之才。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範文3篇 讀《三國演義》:戰神與智將的較量 第2張

第2篇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這本書中不但有真人真事,而且還有虛幻情節,深深的刻畫了200個生動鮮活的人物形象,講述了從東漢末年到建立晉朝之間發生的一系列的精彩故事,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

在《三國演義》中,我比較喜歡的是蜀國的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在桃園中,他們三人那莊嚴的誓詞,兄弟之間堅不可摧的深厚情意,是值得我們去崇敬和學習的,他們三人使我明白了朋友是在困難時給予幫助的人,是在傷心時給予鼓勵的人。在三兄弟中我比較欣賞的人物要數關羽了,關羽武功高強,待人忠誠,對劉備忠心耿耿,曹操一直很希望關羽能投奔到他的麾下,還把自己比較心愛的赤兔馬送給了關羽,但關羽並沒有接受,在一次與曹操的大戰中,關羽因為帶着二嫂,所以才假裝投靠。正是有了關羽,張飛得幫助才使胸有大志,關愛百姓的劉備成就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如果論三國裏誰比較有智謀,那首當其衝的是諸葛亮,曹操,司馬懿和周瑜了,但曹操和司馬懿都有性格上致命的缺點:曹操生性多疑,司馬懿十分陰險。諸葛亮那不僅有過人的機智,非常熟練兵陣步法,而且對劉備忠誠不二,幫助劉備贏得了好幾次關鍵性的戰役。吳國的周瑜,少年得志,熟讀兵書,現場上的佈陣排兵,但他心胸過於狹窄,比較終還是敗在諸葛亮的智謀之下。

從《三國演義》這些人物中很容易看出人物的性格關係着成功與否,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應該像關羽,諸葛亮這些人物一樣對朋友,對國家忠誠,要講誠信,如果一個人失去了誠信,那這個人還有什麼呢?金錢?地位?有了這些也是次要的,沒有誠信,大傢俬底下對你的不誠信行為指指點點,你不會難過嗎?讀三國,只誠信,讓我們從小就要做一個有誠信的人吧!

第3篇

利用三個多月,42個小時的空餘時間,終於把《三國演義》看完了。94年唐國強版本的《三國演義》貫穿了我從國小看熱鬧階段,到如今看門道階段的10多年時間,電視劇上上下下看了不下10遍。《三國演義》是在四大名著裏最能看進去,最願意看進去的一本書。與《紅樓夢》的柔情似水、兒女情長,《水滸傳》的打家劫舍、盜亦有道、“混江湖”,《西遊記》的降妖伏魔、拜佛求經(看電視劇很多),我更喜歡《三國演義》。喜歡看三國時期,各家如何在亂世中打出一片天,如何使用戰略謀取一席之地。

三國演義中,每個有胸豪傑都有各自的優勢、特長,也都有各自的缺點、不足。讓人明白,即使是稱王稱霸的人也要不足,也不過是一個凡人。也會出錯,也會嫉妒,也會勾心鬥角,甚至一失足成千古恨。三國時期,各家都想各自為戰,已成霸業。曹操獨攬大權,孫堅膩着傳國玉璽,劉備揣着匡扶漢室夢想,各自都有着自己的想法,不就是稱王稱霸嗎?漢朝早已氣數已盡,各路英雄豪傑輩出,佔山為王。想必有朝一日,光宗耀祖。

三國中三位霸主,曹操心狠霸道、孫權優柔寡斷、劉備太過仁義,各自帶有鮮明的人物性格,都不是人們心中完美的形象。曹操,多次險些做成刀下鬼,最驚險的兩次是呂布和馬超,都被僥倖逃脱,真是福大命大。孫權,傳説中9歲去找荊州劉表那討還其父親屍首,不過三國演義裏並沒有寫,歷史真假難辨。在三國演義裏,孫權也並不出彩,比不上其父親孫堅、其兄孫策。經常諮詢謀士,該如何如何,然後説上一句“此言甚善,正合孤意”。孫權一輩子,都在“稱王”、“求和”和“歸降”之間徘徊猶豫。劉備,都説劉備是哭出來的天下,其實也真差不多。第一哭,哭出來兩個義氣的弟弟等等吧,劉表三讓荊州時,諸葛亮曾多次讓劉備接下,劉備總説怎麼能這樣呢,好吧。我不太明白,諸葛亮為什麼在當時英雄豪傑中,選擇了劉備,就因為劉備仁義嗎?

歷史總是那麼的神似,曹操當年逼迫漢獻帝,獨攬大權。多年以後,歷史再次相似的重演,司馬懿也是如此這般的對待他的後代。後人有詩曰“昔日曹瞞相漢時,欺他寡婦與孤兒。誰知四十餘年後,寡婦孤兒亦被欺。”歷史長河中,誰都無法預料未來的事情。但我們可以做好現在的我們,來避免未來難於預料的是非過錯。善待現在的別人,保護未來的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