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文化產業調查報告3篇 「文化產業普查:發掘與展望」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3.06W

本文基於對文化產業的調查報告,分析了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和趨勢。報告從文化產業的範圍、產業鏈、核心產業、人才培養等多個方面分析了文化產業的形態。本文旨在幫助業內人士更好地瞭解文化產業現狀,為該行業的發展提供借鑑和思路。

文化產業調查報告3篇 「文化產業普查:發掘與展望」

第1篇

根據國家現代建設的總體戰略部署,“十五”時期將是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時期,將是進行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要時期,也將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時期。我國文化產業發展面臨的宏觀環境將會發生極其重大的變化,為文化產業的發展帶來新的機會和挑戰。

(一)文化產業的秩序紊亂,體制改革長期滯後

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宏觀大局上來看,由於我國文化體制改革長期滯後,文化產品的生產和供給能力低於並將可能長期低於人民羣眾文化消費需求,這形成了供需之間的巨大缺口。影響了我國第三產業的發展以及國民經濟結構的調整,並可能發展成為文化安全問題。

“據統計,恩格爾係數我國農村居民1978年為67.7%,20xx年為47.8%,城市居民這兩年分別是57.5%、37.9%。20xx年,我國gdp突破10萬億人民幣,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左右。其中,人均gdp率先達到或超過1000美元的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區人口約佔5億人。國際上,當城鄉居民恩格係數下降到50%以下,人均gdp為1000-3000美元階段,文化消費需求會大幅增長。近10年來,我國廣播電視、新聞出版、教育、旅遊等行業的快速發展,已經揭示了這一趨勢”。

“據預測,按照gdp年增長率7%計算,在今年20xx年,我國gdp將達到1.4萬億美元,以20xx年我國文化產業產值6000億元人民幣為基數,保守估計,按照年增長率12%計算,20xx年,我國文化產業年產值將達到1萬億元人民幣,約佔gdp的8%”,這將是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

我國文化產業1998年以前連續5年增長,之後連續下降,而同期居民儲蓄每年以30%增長,反映出文化市場巨大的供需缺口與失衡的矛盾。究其問題,就在於目前我國文化經營組織的市場化,集約化、國際化程度不同,整體競爭力不強。國有文化單位,普遍是“事業殼、企業體”,活力不足、效益低下。民營文化企業機制靈活,但規模實力不夠。此外,在文化管理體制及市場體系方面,政策與體制亟待按照市場化要求進行改革,資源配置機制與市場化要求的矛盾尖鋭,資源潛力不能轉化為產業優勢,產業鏈條極為脆弱,文化原創力不足。因此,除了產業規模小,效益低之外,文化產業的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劣質粗濫產品充斥市場,都是體制落後帶來的流弊。

對文化產業而言,我國文化產業邊界尚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劃分,不光文化部門哪些應該歸屬於產業,哪些應該作為事業,還沒有建立起一個很合理的關係,建立起分類指導和協同運作的政策體系,而且產業內部的整體面貌模糊而紊亂,基本上比較破碎,產業的局部結構,產業門類之間的搭配,產業的佈局很不合理,市場結構尚不暢通,產業的外部關聯也沒有建立起來,比如文化產業與信息產業的關係,還沒有得到充分的定位和重視,然而在同期或者説更早,西文發達國家的現代產業在技術方面已沿着硬件→軟件→網絡→文化(內容產業)的方向更新,產業鏈的核心價值也沿着製造→信息→知識→內容文化的鏈條轉移。近來西方國家網絡業步入低谷,內容產業浮出水面,標誌着國際性產業升級運動開始了新一輪的選牌,傳統文化產業與信息產業的產業鏈條融合重構即將完成。這一新型產業鏈條的上游,是文化遺產的數字化與海量文化內容的上載,下游是消費類信息技術產品的普及和信息文化娛樂產品的大規模市場推廣,以及大眾流行文化藝術符號在傳統產業中的普遍應用,經濟活動的“服務化”、“信息化”、“文化化”發展趨勢愈加顯現,現代經濟越來越為“高技術和高文化附加值經濟”所主導。

(三)市場主體不成熟,經營管理體制滯後

在文化產業的市場主體方面來看,作為我國當前文化產業主體的各類文化經紀單位產權結構,法人治理結構,合配製度,用人制度等都還沒有順暢地建立起來,比如近年來各地組建了一批傳媒集團、廣電集團、演藝集團等,由於內部機制不到位,市場運作方面存在很多問題,規模和效益沒有成正比例發展,而市場中自發組建的民營經紀機構,又大多由於先天積弱,人才缺乏、資金不足而長期處於青黃不濟的艱難發展狀態,因此更難於形成規模發展效應和進行結構的`優化及資源的配置。

那麼舉例來説吧!中國影視動畫產業不能得到長足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於典型的資金和人才的匱乏。迪斯尼公司製作《恐龍》時成本為2億美元,《怪物》公司成本是1.15億美元。更重要的是,產品製作週期相當長,以《花木蘭》為例,迪斯尼在這個題材上花了近10年時間。最近的例如《指環王》三部曲也是磨金八年。更是動用全球範圍200家影視製作公司600多名一流數字特技師。沒有足夠的投資和人才投入必定影響一部作品的質量和水準。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的文化藝術管理專業幾乎是空白,為改變這種狀況,不少文化單位都採取直接從企業挖來人才進行“嫁接”的辦法培養文化經營管理者,但很顯然,文化經營管理人才的缺乏,純粹採取“嫁接”的辦法並不是長久的治本之策,因此,只有徹底地建立完善的文化經理人培養體系,才能真正解決這一問題。

就整個文化產業來説,當前綜合的現狀是較大的人才數量與低素質人口比重過大並存;人力資源豐富與人力資本短缺並存;人才稀缺與人才浪費並存。要解決這些問題就要進行人才政策調整,加大文化產業人力資本的投入,實施好文化產業的人才戰略。文化產業是“朝陽產業”,是人力資本主導的“新經濟”。它的發展尤其需要既懂文化又懂市場,既懂產業又懂法律,外向型、創新型、複合型、協作型人才。

同時,由於我們沒有包括優秀人才、資金投入、市場操作、經濟回報在內的良好的產業鏈,這反過來又影響到整個中國文化產業的投資環境,使得整個惡性循壞越來越嚴重。

最後,我國文化市場的宏觀管理體制不配套,法規不健全,政策不透明,職能交叉,“管辦不分”等種種問題還大量存在,文化市場還存在人為分割的局面,制約了產業不能迅速發展。

文化產業在中國還處於起步階段,我們還不具備與國外先進的文化產業集團進行橫向比較的實力。而最不明智的一點是,很多人並不認為我們處於起步階段,無論是政府也好,民間也好,從骨子裏覺得中國是最不缺文化的泱泱大國,有5000年的文明發展史,有世界上最多的歷史文化古蹟,有着光輝燦爛的文明成果。這種文化優越感慢慢變成了一種歷史包袱,極其沉重。我們對文化的專業理解只停留在學術層面,沒有將其轉化為生產力的概念,也沒有從這個角度去想過。

文化產業調查報告3篇 「文化產業普查:發掘與展望」 第2張

第2篇

引言:文化產業作為一種新興產業,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發達國家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也是當代綜合國力與國家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將成為21世紀的朝陽產業。隨着經濟結構的調整優化,文化產業已經成為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在我國西部地區,尤其是我區這樣的經濟欠發達地區,與其他產業相比,文化產業可以説還剛剛起步,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還顯得非常弱小。

筆者作為萬州區三峽學院文化產業管理班的首屆學生,為鞏固自己的專業,也為了解萬州文化產業發展現狀,做了此次調研,先將調研情況即萬州區文化產業發展現狀報告如下。

文化產業,簡單地説就是生產和銷售文化產品或服務的產業,即以產業化的形式來進行文化的生產、交換和消費。它是一種從文化事業脱離出來的產業。根據文化產業“核心層”、“外圍層”、和“延伸層”三個層次的劃分,文化產業包括了相當龐雜的門類,涉及十分廣泛地產業領域。因此,我們需要對各類文化產業進行類別的劃分在進行研究。從產業類別特徵及其重要的地位來看,我們可以把文化產業劃分成圖書出版業、報刊業、廣播影視產業、音像產業、網絡產業、廣告產業、旅遊產業、藝術產業、體育產業九大產業。下面筆者就從這九個方面來彙報下萬州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

圖書出版業,泛指從事書刊、圖畫等的編輯、印刷、發行等生產工作的事業。圖書出版的主要領域是出版社、製作、發行渠道和零售書店。從調研中筆者發現,在萬州圖書出版業相當滯後。根據圖書出版業的定義來看,萬州區正規的出版社只有三峽出版社一家,而萬州的圖書出版業目前能看好的只有零售書店。

在這些書店中多以銷售教學圖書為主,綜合性稍強的書店也只有那麼屈指可數的幾家(如新華書店、萬卷堂)。

報刊業,泛指通過報紙和期刊的發行和廣告業務獲取利潤的事業。在萬州區正規的報社只有一家,萬州日報社,下有萬州日報,三峽都市報。《萬州日報》是中共重慶市萬州區委機關報,由重慶市萬州區委主管主辦,創刊於1950年5月15日,堅持正確導向,服務大局,立足城市,輻射農村。原名《萬縣日報》;三峽都市報社(原萬州日報社)歷經半個多世紀的風雨洗禮,高揚改革、創新的旗幟,伴隨着時代的鼓點前進,已形成一報一刊一網(《三峽都市報》、《西部觀察》雜誌和三峽傳媒網)及三峽傳媒集團等多個經營實體的發展格局。除此之外,萬州還有一些小報社。

萬州報社的數量和質量與萬州發展經濟發展現狀不成正比,存在滯後趨勢。

廣播影視業,指電視、電影、廣播等從事音、影內容生產和傳播的行業。萬州的廣播影視產業發展還是比較可觀的。萬州廣播電視台是在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的新形勢下,整合原萬州電視台、萬州有線電視台、萬州人民廣播電台成立的廣播電視傳媒機構。現有職工500多名,採、編、播、技等各類技術人員200多名、下設行政管理機構有:辦公室、人力資源中心、計劃財務中心、事業發展部;宣傳業務機構有:總編室、新聞中心、社交中心、廣播中心、廣告中心、廣播電視報;公共事業機構有:技播中心、後勤中心;產業經營機構有:網絡傳輸公司、事業發展公司等。另外,電影產業在萬州發展也很迅猛,現在萬州有三峽影都,萬州大禮堂,保利萬和,國際影城,萬達影城等幾大電影院,還有一些小影院,每年的營業額相當可觀。

音像產業,是指將聲音信號或者聲像信號複製到特定的物質載體上,以商品的方式進入消費領域獲取利益的事業。據筆者調查,萬州此產業目前只有音像製品零售這一種,而且隨着網絡的普及,這一產業在逐漸走向衰敗。

網絡產業,是指利用包括英特網、移動手機等新興技術為平台傳播信息和創造娛樂的事業。目前,萬州網絡普及面極廣,但主要用於廣告服務和生活娛樂。現在萬州還沒有網絡遊戲開發、網絡技術開發這樣的網絡產業。

廣告業,是指通過廣告策劃、設計、製作、發佈、調查、效果評估等方式獲得利潤的產業門類。在萬州,廣告業發展在近幾年來較快,例如近年來廣告公司林立萬州,筆者瞭解到的有成長廣告,潮峯廣告裝飾有限公司,華洲廣告有限公司,天長廣告有限公司,百安廣告有限公司,重慶金昊廣告有限公司,重慶金慶廣告傳媒有限公司,重慶港源廣告裝飾有限公司,重慶市萬州區豪派廣告公司,重慶市兆豐廣告裝飾工程公司等。這些廣告做平面廣告的公司較多,立體廣告的比較少,車載廣告的多,媒體廣告也比較多。另外,在萬州市區見到最多的就是有關房地產的平面廣告,這種平面廣告做工精緻,耗費材料巨大,造成環境破壞也相當明顯。

旅遊業,是指利用名勝古蹟,自然風光和人造景觀等資源進行產業化運作並獲取利潤的事業。萬州位於長江岸,與湖北利川相接,擁有相當豐富旅遊資源,如烈士墓、太白巖,西山公園,青龍瀑布,西遊洞,羅田古鎮等。萬州是最大的移民城市,移民文化及其明顯。但是現在萬州的旅遊發展不敬人意,遊客來萬州除了遊青龍瀑布,西遊洞等景點外別無去處。另外,萬州旅遊產業融入的飲食文化不很明顯,比如人人都知道萬州烤魚,但是萬州旅遊承接點很少有地道的萬州烤魚店;還有萬州的牛肉乾,在沒有被旅遊所吸引;譚木匠與旅遊的結合度也不夠。總的來看,萬州旅遊業發展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3、地方文化與旅遊產業結合不夠,拉動不了當地經濟發展。

藝術產業主要包括藝術品經營業和演出業。萬州演出業基本歸為初始階段,原因在於政府支持力度不大,承接演出的地點有限。但是近年來萬州也承接過一些當紅歌星的文藝演出,規模都不怎麼大;另外,萬州本地的一些傳統藝術表現形式也的得到了保護並逐漸走上表演舞台。例如,萬州土家族的擺手舞,雜技等。萬州的藝術品產業也有所發展,就拿萬州名片譚木匠來説,它已經從一個功能性的梳子,發展成為具有文化價值與審美價值的藝術品。

體育產業,是指一種娛樂消遣活動或需體力、與智慧與技巧的比賽或競技,通過消費的形式推銷到市場並獲得利潤的事業。萬州體育事業在近幾年發展之快,就拿體育產業中的服裝產業來説,匹克、361、安踏、鴻星爾克、耐克等體育品牌的服飾賣的相當火爆。隨着近年來,各學校體育設施的`完善,體育器材在萬州也賣得相當不錯。

三、萬州文化產業發展的問題及應對措施

縱觀萬州文化產業發展現狀,我們不難發現萬州文化產業發展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1、人才短缺,人才是第一生產力,如果連文化產業人才都沒有,試問如何發展文化產業。萬州雖然是重慶第二大城市,但是它遠離重慶市區,沒有重慶市區那般繁華,又在山區,地勢不平,城市都是依山而建。這樣的城市是很難留住人才的。這對他的發展極為不利,萬州如果要想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如何吸引並留住人才是它的關鍵所在;

2、政府重視力度不夠,文化產業是一種新興產業,如果在一線或者二線城市,政府一定會重視它的發展,但是像萬州這樣的三線城市,政府重視的力度多在工業和農業上。萬州也不例外,在文化產業方面政府的重視力度明顯低於工業和農業。萬州有工業園,農業基地,但是就是沒有文化產業基地,這完全能説明萬州政府對文化產業的重視力度不夠;

3、資源利用不充分,萬州有很好的資源,都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例如萬州的旅遊資源、萬州的歷史文化資源,還有因地緣優勢而特有的移民文化資源和它的區位優勢。向萬州這樣遠離主城的三線城市如果不合理利用資源,充分利用資源,將萬州的優勢文化產業發展起來。那麼它的文化產業將始終滯後於其他地區。

4、產業結構不合理,在萬州的旅遊業中,這一點體顯得尤為突出。萬州旅遊業只限於旅遊的開發,卻很少注意將萬州的地域文化與旅遊相結合,沒有形成產業間的協同發展,這也就形成了萬州地區文化產業畸形發展的原因。如果萬州以旅遊產業為主導,帶領其他文化產業的發展,其結果必然優越於現在的狀況。

1、政府大力支持文化產業的發展,如果萬州文化產業的發展能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那麼很多問題將迎刃而解。因為政府可以在政策上,資金上等方面給予文化產業很大的幫助。

2、引進文化產業人才,要引進人才首先要留得住已人才。留住一個人才,首先你要給人才一個展現自己才能的舞台;再者,當地政府的提供一些優越的條件吸引人才;最後,要給人才自我發展的的空間。

3、走與高校聯姻發展模式,在萬州高等教育學校首數三峽學院,萬州發展文化產業可以與三峽學院實現聯姻模式來實現。文化企業給三峽學院學生提供見習崗位或者提供就業崗位,學校給企業輸入新鮮的血液和新思想。文化產業發展需要很多具有創意思維,這些思維在大學生裏尤為凸顯。

4、利用好當地的民族文化資源,開發一個民族旅遊勝地。萬州有26個少數民族,是一個少數民主散居的地區之一,民族文化極其豐富,尤其是土家族文化。例如在萬州很多地方都有土家風味餐館,或者酒樓,這説明土家族的飲食文化在萬州得到發展,但是這些也只有萬州當地人比較熟悉,而外地遊客不是很瞭解,這就是一種民族文化利用不到位的現象。

筆者認為,萬州發展文化產業可以先重點發展旅遊產業和體育產業。發展旅遊產業有兩點原因:

2、旅遊在現代社會中是一個人們產業,它集休閒娛樂於一體,可以帶動當地其他服務業的發展。發展體育產業主要看好的是萬州的新體育館,這個體育館可以容納兩萬餘人觀看比賽,而且可以承接國家級單項或省級綜合性體育賽事。重點發展這兩大產業,然後帶動其他文化產業的發展是萬州文化產業發展的可行之路。

第3篇

中國的文化產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過分地強調文化產品的宣教功能,還沒有清醒地認識到,只有產業化才能使文化具有傳播性。就文化產品本身,由於我們以前將其賦予了過多的宣教功能,大大地削弱了文化產品本身與生俱來的或者是應該具有的娛樂功能,而使其本身的商品性隨之而被極大削弱,這可以説是中國文化產業目前面臨的最大的問題。

尤其最不樂觀的一點是觀念上的滯後,比起體制和資金技術的落後,觀念上的落後最是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瓶頸所在,剛剛從封閉狀態走向開放的中國人,相當一部分文化羣體的知識結構是非常陳舊的,或者更新很緩慢的,很多人至今並不認為我們處於起步階段,無論是政府也好,民間也好,大家都從骨子裏覺得中國是最不缺文化的泱泱大國,有5000年的文明發展史,有世界上最多的歷史文化古蹟,有着光輝燦爛的文明成果。

產業化觀念的落後還與中國知識分子中的文人心態密不可分,認為文化不應該賺錢,而已經從事文化產業運作的人士,也基本仍處於半夢半醒之間,一些人在所謂“暴利”的驅動之下成為了第一批投資者,而更多的投資者還沒有意識到投資文化產業的重要性。因此,盈利模式更落後,投資者的投資目的參差不齊。就從大局來講,中國文化產業的最大缺陷不光是市場機制不健全的問題,而且是從根本上就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市場,大多還處於零散,遊擊抑或完全是自娛自樂的階段,拿政府的錢搞活動,用節餘下來的錢當利潤;電視台的劇組長期以來是靠吃製作費過日子,這些所謂的產業都是偽產業,利潤就更是偽利潤。

受長期計劃經濟的影響,中國的文化產業在實踐中依舊過分地強調文化產品的宣教功能,還沒有更深刻地認識到只有產業化才能真正使文化具有傳播性。事實上現在還存在這樣一個狀況,西方文化產業的現狀是傳播手段因高度發達而過剩,傳播內容便相對稀缺。中國同樣存在傳播手段堆積的問題,但不同的是中國的傳播手段的重複建設與西方的情況有本質的不同,中國文化產品的傳播歷來是宣教、官方和單方面的'、盲目的,因此其重複建設不是如西方那樣遞進式的市場化結果,而是扁平式的簡單重複,即所有單位都在同一個相對低下的水平上,按傳統作坊式的運作方式進行運作,其中觀念的落後比起體制的陳舊和設備的簡陋就來得尤其可怕。

從這一層意義上來説,可以説中國目前尚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文化產業,我們都看着美國的文化產業眼紅,人家早就是支柱型產業了。但是,當我們在計劃經濟時代幾十年一成不變的文化氛圍尚未完全改變的時候,在新世紀戰略機遇期國際經濟蜕變升級的風口浪尖上,昂然地接受了文化的產業化運作的衝擊。因此資源的重新配置、跨行業的重組、參與國際競爭的交叉重組、產業重組過程中資本的介入、文化產業向資本市場挖掘資金孵化產品與競爭力等等,都將以空前的速度進入我們觀念的視野,中國的文化產業應該絕決地提高其核心競爭力,而非加強政策性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