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小班觀察記錄表小班日常觀察記錄表6篇 "精細觀察,細緻記錄——小班日常觀察表"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3.25W

這是一份小班觀察記錄表,用於記錄幼兒園小班的日常表現和觀察結果。記錄表包括身體素質、語言表達、社交能力等多個方面,為幼兒教育提供有力支持。

小班觀察記錄表小班日常觀察記錄表6篇

第1篇

涵涵抓着書的一半,團團緊緊的抓着書的另一半。兩個人都沒有鬆手的意思,邊搶嘴裏邊喊着:“我看!我看!”是誰先拿到的書已經不得而知,可是如果在這樣搶下去,圖書必須就要毀在他們的手裏了。我走過去説道:“為什麼必須要搶呢?兩個人就不能一齊看同一本圖書了嗎?”我還沒有説完,團團立刻之後説:“分享!”“對,分享,説的真好,也要這樣做。”既然孩子有分享的意識,就不需要我再做什麼了,於是便走開。但我在暗中悄悄觀察着他們。團團很象個大姐姐一樣把書給了徐勝凱,搬着小椅子去玩其他玩具。涵涵拿到了書,反而失去了剛才爭搶時對書的濃厚興趣,沒看兩眼就把圖書送回了書架上。

1、團團這個小朋友已經具有分享的意識,可是在行為中還不能很好的控制自我。教師提醒了就能做到,可是經過行為明顯把分享和謙讓搞混了。

2、涵涵雖然得到了圖書,可是卻失去了興趣,説明幼兒對於圖書的資料本身沒有太大興趣。也許和小朋友一齊看,一齊交流會更有歡樂。爭搶的原因有可能是出於想要得到,或者是逆反心理。

1、把發生的事情編成小故事講給孩子聽,看看其他孩子的反響,瞭解他們的想法。同時也能夠掌握班上有多少孩子學會了分享。

2、將分享和謙讓意義區分,幫忙孩子理解。在不一樣情景下能夠正確做到謙讓和分享。

3、如何將幼兒分享謙讓的意識有效的.轉化為行動,還需要家園的合作,以及平時一點一滴的滲透。如樹立良好的榜樣,教師、家長的榜樣,幼兒的榜樣。文學作品感染幼兒,移情訓練、正面強化鼓勵等等。

你在工作中,細緻而靈活,有着很多富有創造性的、獨一無二的方法和發現。作為教師的你要經過細緻觀察每位孩子的行為,瞭解行為背後的原因,才能有更適宜的富有個性化的教育措施。

幼兒交往本事的培養離不開一日生活任何環節,你能夠在每個環節中發展孩子的點滴提高,併為他營造與同伴交往分享的自然機會。我們羨慕你們,孩子們喜歡你們,相信你在教學工作中必須有許多感想與反思,讓我們一齊記下來好嗎?共同記錄孩子的成長軌跡吧!

小班觀察記錄表小班日常觀察記錄表6篇

第2篇

王xx小朋友是個性格十分開朗的孩子,懂禮貌,能主動向教師問好,小朋友都很喜歡跟她玩,可是就是比較愛哭,稍不“如意”就愛哭。王xx生活在一個大家庭中,和爺爺、奶奶、住在一齊,家裏人很喜歡他,什麼事都讓着他,也就養成了嬌氣、愛哭的性格。有時候小朋友因為喜歡她,摸摸她的小辮兒,她也總是跟教師哭着説:“她摸我的頭髮了。”類似於這樣的事情時有發生,教師要幫忙王xx慢慢地學會控制自我的情緒,改掉愛哭泣的習慣。

①午睡的時候,小朋友們都睡着了,王xx突然哭起來,原先是睡在她上頭小朋友的被子掉了一點點在她的牀上,她邊哭邊喊:“她的被子在我的牀上。”教師連忙抱着她,哄了哄,可她還是不停地哭,直到教師把她哄睡着,她才慢慢地止住哭涕。

②團體活動,教師帶孩子們玩音樂遊戲,小朋友不細心輕輕地碰到了王xx,王xx止不住大哭起來,邊哭邊説:“我讓我媽媽打你。”教師安撫了她,她才慢慢地不哭了。

①孩子生活在大家庭中,家人難免寵愛,孩子遇到事情的時候會用哭來解決問題。

②由於剛剛入園,王xx小朋友還沒有完全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教師要多陪伴着王xx小朋友,讓其慢慢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明白班級裏的小朋友都是好朋友,鼓勵其多與其他小朋友玩。

③教師與家長溝通,家園共育,幫忙孩子慢慢學會控制情緒。

①户外活動,小朋友們正在玩,突然聽到一陣呵呵的笑聲,教師一看,原先是王xx和一個小女孩在玩軟包,王xx對那個小女孩説:“呵呵,你的軟包砸到我了,真好笑。”教師也會心一笑,這個孩子的提高真大,此刻小朋友們不細心碰到她了,她都會覺得沒關係,跟小朋友相處的十分好。

②户外體育活動,王xx不細心摔倒了,這次,她沒有哭,很勇敢的站起來拍拍手,又之後跟小朋友玩了。

①王xx小朋友經過一段時間與其他小朋友的相處,完全適應了團體生活,在教室裏哭泣的時候越來越少,教師們常常看到一個愛笑的小女孩。

②遇到事情,王xx不再想都沒想就大哭起來,而是慢慢控制了自我的情緒。

③加強家園共育,培養良好性格,多鼓勵為主,適時表揚。

此刻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裏處處受到家長的關愛,甚至是溺愛,什麼都是自我優先,當遇到不順心的事或者是一點兒困難,就不知如何是好了,只明白以哭相對。當然哭並不必須是壞事,孩子大哭後能夠感覺簡便一些,哭能夠減輕壓力。可是動不動就哭就説明“哭”是有問題了。不要強化孩子哭,對孩子的哭應採取中性態度,使孩子分散注意力而停止哭泣。可給予必須的安慰,抱一抱,哄一鬨,就會使她“雨轉晴”而高興起來。但當小孩做了不對的事情時,也不要因怕他哭而不説明不對的原因,要清楚地説明不對在哪裏,既不要斥責,也不能無原則遷就。

經過一段時間的教育,王xx長大了,懂事多了,遇到困難不再是隻明白哭,會請小朋友和教師幫忙,還會主動地幫忙班團體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後教師將繼續對他進行這方面的教育,讓她變得更加“勇敢”、“堅強”。作為教師在教育孩子時,要善於觀察,善於分析,真正深入孩子的內心世界,並根據孩子的各種表現,選擇合理的、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實施教育,使孩子能真正地健康歡樂成長。

第3篇

自從表演區的材料越來越多後,孩子對於“表演”這個遊戲很感興趣,都爭着想在遊戲裏扮演主角。看得出,他們今日表演故事“小熊請客”,在遊戲裏,各自忙着各自的事情,熊媽媽抱娃娃,熊爸爸燒飯,忙的是不亦樂乎。經過觀察,發現諾諾當“熊媽媽”的生活經驗挺豐富的。她一會喂娃娃梳頭髮,一會給娃娃講故事,還幫熊爸爸做飯,和熊爸爸討論怎樣給客人做飯,招待環節還真是有模有樣的,可是當“客人”陸續進來時,區域裏超過6個人,秩序開始亂了,“小熊”小玉看見客人太多,亂動東西,很着急,説話的聲音總是異常大,顯得很吵。客人們看到小玉吵他們,開始陸續離開,熊爸爸、熊媽媽在一旁沒有反應。

針對這個現象我注意觀察了以後,對其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從遊戲中能夠看得出,孩子們很感興趣,能夠自我確定自我的身份,在遊戲中也明白爸爸為客人做飯,熊媽媽抱娃娃,照顧娃娃。可是,卻忽略了區域規則只能進6個人的提示,小玉看見別的孩子沒有遵守規則,只是喊叫,沒有提醒,導致遊戲不歡而散。

遊戲中,當看見同伴沒有遵守規則時,不明白去提醒同伴人數限制,以喊叫使遊戲終止。這時候,教師在適當的時機以客人的身份介入到遊戲中,提醒其他客人遵守規則,做孩子游戲的聆聽者和引導者比單純的説教有效多了。經過分析原因,採取這樣的措施後,孩子們在遊戲中爭吵現象逐漸減少,能自我遵守區域規則,還能提醒同伴一齊遵守,規則意識在不斷的提高。

第4篇

今日,我們吃的是麪條。王超小朋友也不着急着吃,先東張西望了一會兒,用勺子舀起一勺麪條湯,放在嘴邊吹一吹放入嘴中。他喝了無數口湯可是就是不吃麪條。我走過去,對他輕輕地説:“我們要使勁吃飯,吃的多身體好,長的高的。”聽完後,他説:“媽媽説了我好好吃飯會長很高很高的。”我説:“對!我們王超小朋友可棒了,此刻都自我吃飯了!”聽完,他開始用勺子挑起一根麪條放入嘴中。這時,我拿起碗挖了一大口麪條放入他嘴中,他大口大口的吃起來,不再東張西望,一向盯着我的勺子什麼時候往他嘴裏放。餵了幾口他説:“我要自我吃。”我便表揚了他,他很高興,不一會兒一碗麪條就吃完了。拿着碗來到我面前大聲説:“教師,我都吃完了。”我表揚了他,發給他一朵小紅花,並且要求他以後爭取在家裏也這樣。他點點頭,十分高興,不時拿着小紅花給別的小朋友看,一副很自豪的表情。

行為分析:從今日觀察的情景看來,王超小朋友在家裏長久養成了一種“飯來張口”的習慣,他並不是很挑食,只是懶得自我吃飯。他吃飯時對他人存在着依靠性,這與他長期由奶奶餵養有必須關係。可是在今日教師的餵飯過程中,他是比較有目的性的在吃飯,並且主動要求自我吃飯,這比過去有很大的提高。當教師表揚他時候,他十分高興,説明獎勵對他很有幫忙,今後要多多對他進行鼓勵。

小結: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大多是自幼逐漸培養的。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是保證營養均衡,身體健康,精神愉快,身心正常發育的重要前提。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見到的飲食習慣不好的孩子,身體較弱。孩子的不良飲食習慣僅靠教師單方面的努力還是不行的,家長也要進取配合教師的工作,引導孩子構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在家庭膳食中,為幼兒的全面營養做些努力。要教育、幫忙孩子明白一個道理,從小養成良好飲食習慣,才能健康成長。

第5篇

今日是尹可欣、王若語、餘子星、付梓坤這四位小朋友玩娃娃家。娃娃家的主角牌有兩個,爸爸和媽媽。孩子們進區後,一會兒傳來了爭吵的聲音,“我要當媽媽,我就要當媽媽,我不當寶寶。”原先是尹可欣和王若語小朋友都爭着要當媽媽,而其他三個小朋友都已經分配好主角了,睜着大眼睛看着這兩位小朋友。我一走近,小朋友們立刻用求助的目光看着我。我蹲下身子問尹可欣和王若語:“你們為什麼都要當媽媽呢”可欣搶先回答:“因為我最喜歡媽媽,我覺得當媽媽好玩一些,我想做菜。”小語也説:“我也喜歡媽媽,當寶寶不好玩。”想到我們剛剛學過的一個故事《幸福的一家》,我就立刻問娃娃家的寶寶:“為什麼説是幸福的一家呢家裏有些什麼人”一旁的“爸爸”餘子星説:“有爸爸、媽媽和哥哥。”“哥哥”坤坤也在一邊補充道:“家裏還有寶寶呀!”我之後説:“對啦!我們一家人在一齊很幸福,是因為我們有一大家的人,大家在一齊相親相愛!”可欣點點頭説:“我也覺得,我們家也是這樣的。”小朋友們都點點頭,我之後説:“在我們的家裏,每一個人都很重要,今日娃娃家的寶寶們也是一家人,小朋友們要當好每一個主角,我們來試試當不一樣的主角好不好”小朋友都説好。我轉過頭看看邊上那兩個分配好主角的小朋友説:“爸爸和哥哥真棒,不爭不搶的選好自我的主角。”我又看看可欣和小語説:“教師提個提議,今日可欣來當‘媽媽’,小語當‘寶寶’,到下一次遊戲的時候我們就互換主角,看看誰當的‘媽媽’或者‘寶寶’當的好能夠嗎”經過調節和勸説,可欣最終當上了“媽媽”,小語當上了“寶寶”。剛開始“寶寶”還撅着小嘴巴,可過了一會兒,“寶寶”就開心的投入到主角中去了……

1、孩子們到娃娃家,有了初步的規則意識(如:已有兩位小朋友自我分配好主角了。)

2、我們有時經常會問孩子最喜歡家裏的誰大部分孩子都回答的是媽媽。雖然小班的孩子還不能用語言去表達。但孩子們心中就是覺的媽媽是温柔漂亮能幹的,相比之下,寶寶在孩子們的心中分量比媽媽要稍遜色一些。所以當有“媽媽”和“寶寶”的主角選擇時,就會出現以上案例中的一幕:兩個孩子都爭着當“媽媽”的主角。

3、我最初是想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給孩子自主的權利,讓孩子自我去選擇主角。所以讓“娃娃家”的孩子們自我分配。其實孩子們對於主角扮演有着濃厚的興趣。但有的孩子碰到自我喜歡的主角就會爭論不休,這也與孩子自我為中心的狀態有關。

1、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加強孩子的親情觀念的培養,明白家裏的成員都是很重要的。

2、孩子在遊戲中出現問題,教師要及時的出現,並用親切的語言和適宜的方式去引導孩子。比如:兩個孩子都爭選“媽媽”的主角,我及時的用回顧故事的方式,讓孩子停止了爭吵。並加以提問,加深孩子們對家庭主角的認識。

3、教師還是要引導孩子自我去分配主角,不能硬性的指派孩子去擔當什麼樣的主角。我用提議的方式讓兩位孩子協商和分配誰當“媽媽”,雖然孩子剛開始還是有點不高興,但當孩子投人到遊戲當中的時候,能立刻忘掉不開心,這也是小班幼兒的心理特點。

4、小班孩子在自選主角這個規則意識上是比較薄弱的,孩子無法協商主角的選擇時,教師要酌情參與指導,制定輪換主角的規則,並用圖片的形式記載孩子表演過主角的軌跡,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擔任自我喜歡的主角。當孩子得到自我喜歡的主角時,要給孩子提出遊戲的要求,讓孩子學會珍惜自我的機會,同時對能自主協商分配主角和謙讓的小朋友進行表揚。幫忙小朋友逐步學會協商、合作,學會剋制自我,遵守規則,加強孩子的社會交往本事的培養。

5、在評價環節,運用情景再現法,讓全班孩子發現問題,並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孩子把遵守規則內化,逐步培養他們自願、自覺的遵守輪換規則的好習慣。

2、我們有時經常會問孩子最喜歡家裏的誰大部分孩子都回答的是媽媽。雖然小班的孩子還不能用語言去表達。但孩子們心中就是覺的媽媽是温柔漂亮能幹的,相比之下,寶寶在孩子們的心中分量比媽媽要稍遜色一些。所以當有“媽媽”和“寶寶”的主角選擇時,就會出現以上案例中的一幕:兩個孩子都爭着當“媽媽”的主角。

3、我最初是想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給孩子自主的權利,讓孩子自我去選擇主角。所以讓“娃娃家”的孩子們自我分配。其實孩子們對於主角扮演有着濃厚的興趣。但有的孩子碰到自我喜歡的主角就會爭論不休,這也與孩子自我為中心的狀態有關。

第6篇

今日的娃娃劇場異常熱鬧,來了四個能説會跳的小朋友,他們拿着樂器,穿上五彩的服裝開始了他們精彩的表演,不時引來小朋友的圍觀、駐足。可是表演進行到一半,發生這樣的事情:

1、小演員出現爭搶節目的現象,會導致了演出出現中斷。

2、小觀眾們則表現出了不禮貌的一面。在演員演出的過程中,有的會説話;有的在哈哈大笑;有的一會兒看一會兒又離開去其它地方,一會兒又回來看;跑進跑出的現象十分嚴重。另外,表演結束後,小觀眾們沒有熱烈的掌聲,祝賀和鼓勵的意願。

在遊戲中,幼兒太過於隨意,這時我也在深深地反思:出現這個局面的原因:

在節目演出的過程中,時而中斷,時而又繼續,演出的節目不定,導致觀眾觀看的興趣不是很濃,所以會出現走走出出、説説笑笑的局面。另外一個原因是,沒有和幼兒一同建立起小舞台遊戲中的規則,從而導致幼兒在表演和欣賞的過程中都從盲從。

中班的幼兒已經有了初步的合作意識,所以,加入主持人這一主角,來合理地分配或者請演員來認領節目,再將節目單公佈給小觀眾,這樣帶有必須目的性演出更有秩序了,同時也鍛鍊了幼兒之間相互合作的本事。

在交流講評中,和幼兒共同商量制訂一份觀眾公約,要求觀眾們也要遵守秩序,如不大聲喧譁、中途離開時不能影響其他的觀眾等。以遵守規則為前提,做個禮貌小觀眾,歡樂觀看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