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國小品德培訓心得體會3篇 "五彩繽紛的國小品德培訓:啟迪童心,塑造未來"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73W

國小品德培訓是現代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它強調學生應始終保持正義、尊重和尊重他人、誠信以及團隊合作等價值觀。在這樣的培訓中,學生不僅能夠擁有一個積極的人生態度,而且還能意識到他們在塑造未來中的重要角色。

國小品德培訓心得體會3篇

第1篇

xxxx年3月至6月,我有幸參加了xxxx區國小品德與生活(社會)教師培訓。能夠參加這樣的培訓,實屬一種幸福。學習中我卻發現自己的教育思想得到了引領,教育觀念得到了更新。人的成長,不在於有無得失,而在於學習如何有得有失。這次培訓會議,真是讓我受益匪淺,感受深刻。

我們每一個人都渴望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舞台,渴望自己能在這個舞台上旋轉自己的人生。新的課程改革就為孩子們架起了一座美麗的舞台——《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生活》課程以它特殊的性質,使這一夢想成為可能。它以活動式的教學形式為兒童開闢了一個寬闊的旋轉舞台。在這次培訓議程中,我有幸觀摩了三堂來自不同市區的同仁們執教的《品德與生活》優質課,真切地體味到《品德與生活》課堂的濃濃綠意。

課程來源於生活,迴歸於生活。美國教育家杜威説:“教育即生活。”其實,品德與生活教學就是生活的闡釋!生活是品德教學唯一的源頭活水。如果我們的課堂脱離了現實生活,就成了無源之水。所以我們要讓生活走進課堂, 讓課堂走向生活 。這樣,我們就一定能感受到

孩子們那張揚的個性和鮮活的思維,收穫着孩子們多彩的想象和靈動的語言。

德國詩人荷爾德林有一句名言:“人,詩意地棲息在大地上。”詩意地生存,就是那種在生活裏到處都能感覺到生命和美的存在的生存。《品德與生活》課堂,一個煥發着生命活力與潛力的課堂,也必定能成為師生課堂生活的“詩意棲居地”。在這樣一個藝術的殿堂裏,人的生命將得到盡情的釋放,享受着自由,享受着尊重,享受着平等,讓《品德與生活》課堂成為一種詩意的享受,成為師生共同快樂的園地,是我們永恆的美麗追求!。

三、一個靈動的課堂應該是師生心靈、生生心靈交融的課堂

有人説:心和心的碰撞,純真對純真的回答,是人間最深刻、最透徹的信息交流。我想,讓每一次《品德與生活》教學在學生心靈上真正留下痕跡,甚至成為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只有讓情感去感染情感,讓心靈去點燃心靈,讓生命去感動生命。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讓學生把天性中最優美、最靈性的東西發揮出來,讓學生的生命完滿、充盈地展開。

體味,亦是一種美麗。之所以美麗,源於心靈深處的真實獨白。我堅信:在《品德與生活》這門新課程的旋轉舞台上,我們的孩子們一定能更好地展現自己!更茁壯地成長!

國小品德培訓心得體會3篇

第2篇

20xx年11月11日11月16日,我有幸參加了浙江外國語學院舉辦的浙江省國小品德課堂有效教學研修班的培訓,和來自龍遊、長興的八十多位老師一起認真聆聽了多位專家精彩的講座,欣賞了兩堂優質的名師示範課。通過學習,我領略了專家們精闢獨到的分析和一線教師的風采,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使多年縈繞在心間的困惑豁然開朗,茅塞頓開。這次培訓使我對今後如何上好思想品德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更深入的領會思想品德新課標的精神實質,真正理解了品德課的生活性、活動性、開放性,對今後的工作有了更為明確的目標和方向。在此,我想從幾個方面談談自己參加本次培訓的心得體會。

?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本內容和編排都緊密圍繞學生的生活展開,從道德教育到心理品質和健康教育,從法制教育到發展常識和國情教育,無不與學生的生活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生活中有豐富的案例和素材,教師可以多方面採集發生在學生身邊的事例,深入淺出,讓課本中得圖畫,課本上的事例活起來、動起來,讓事實説話,將遙遠的接近,讓歷史復活……這樣就可以使枯燥的問題趣味化,抽象的問題具體化,複雜的問題簡明化,深刻的問題通俗化。品德與生活教學提倡課程內容生活化,但絕不是生活內容的簡單翻版,課程內容既來源於生活,又高於學生的生活,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生活,提煉典型場景,設計多種多樣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直接參與各種活動進行學習。

兒童天性好玩,生性好動,可以説喜歡活動是兒童的天性。活動不僅是兒童認識的源泉,也是兒童發展的基礎。只有在生動活潑的活動中兒童的主體參與性才能得到充分發揮,才能有效地改變兒童的道德認識和道德情感。讓兒童在活動中學習、體驗、思考道德問題,受到道德情感的薰陶,最終形成新的道德認識,促進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因此,國小品德課的教學應以兒童直接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為主要教學形式,寓教育於活動之中。

國小品德課活動的形式多種多樣,常用的有參觀訪問、社會調查、角色遊戲、小品表演、講故事、聽音樂、看錄像、看投影、討論交流等。但從總體上大致可以歸納為三種類型:課前準備活動、課堂學習活動和課後延伸活動。教師應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靈活地選用活動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活動空間。

品德課的教學內容是開放的,向兒童自身開放,向兒童身邊的大自然開放,向兒童生活的社會開放。活動主題可以由兒童自己發現或提出;可以由師生共同發現或提出;可以是兒童在教師引導下產生和提出;也可以是教師提出的問題得到學生的響應。

我們在教學中應該注重創造性地利用教材內容的開放性,力求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造性。課程內容從教科書擴展到所有對兒童有意義、有興趣的題材;課堂從教室擴展到家庭、社區及其兒童的其他生活空間;時間可以在與學校其他活動或學科的配合和聯結中彈性地延展;評價關注兒童豐富多彩的體驗和個性化的創意與表現。開放性的特點決定了教學內容不能僅僅侷限於教材提供的範例,應該結合本地區、本校、本班學生的具體情況拓展教學內容。因此,開放性的特點也決定了課前參與的重要性。

給我們授課的老師也不是生來就是專家,他們也是每個地區的一線品德教師。我要以他們為榜樣,不斷學習,充實自己。這次培訓,真是讓我受益匪淺,感受深刻。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努力把培訓中學到的新知識,新的教學方法、模式運用到課堂上,讓學生樂於學習,喜愛老師,從而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第3篇

x月5日,我們xx部分品德老師在xx中心國小參加了一次別開生面的教研活動,此次活動中除了有三位老師展示了一堂精彩紛呈的品德課外,還得到了杭州教研員方xx老師高屋建瓴的指導和點評,更對xx中小活潑可愛的孩子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回顧本次活動,我對方老師提出的“呈現個性問題,給予共性方法”有特別深的感觸。品德課程標準告訴我們,品德課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它的生活性就要求我們要以兒童生活中的需要和問題為出發點,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而每個孩子由於家庭環境的差異,導致他們的生活也存在着許多差異,有其獨特的個性。如何最大程度地讓課堂上的孩子都感覺到,自己原先在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在品德課上得到了解決和指導,這是每個品德老師所追求的。因此,課堂上如能將孩子們的個性化問題呈現出來,這樣的課堂對孩子個體來説就是有意的基礎。結合陳老師執教的《我會學習》一課,教學要呈現的是低段孩子在學習中的分心原因和現象。首先,陳老師巧妙地通過大雄的故事,將教材上的4類分心原因呈現出來:動作拖拉、做小動作、走神和學具沒有及時整理。這些的確是造成低段孩子作業分心的最主要原因,所以孩子們在給大雄想辦法的時候,其實都在説自己的事兒,這也是孩子在這個環節能積極踴躍的原因。然後,陳老師用“妞妞的苦惱”展示了孩子在家學習時易分心的現象。的確,不少孩子在校能專心學習,可回到家裏就容易受這樣那樣的影而響分心。這樣的出發點是正確的,是體現了許多孩子的問題,但陳老師以妞妞回家看課外書為例,卻沒有擊中多數孩子的問題。因為現在大多數孩子還是十分喜歡看課外書的,再加上孩子都有一顆向上的心,不願在眾人面前説出自己的不足,因此當陳老師問“你有沒有像妞妞這樣分心的時候”時,幾乎全班孩子都用稚嫩的聲音肯定地回答:沒有!呵呵,多可愛的孩子們啊!

很多時候,我們品德課的教學設計從理論上看是完美的,但到了課堂的實踐地,就出現了這樣那樣的缺憾。幸許,這時候我們得俯身聽聽孩子的聲音,靜心看看孩子的生活,重新推敲我們的話題。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