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人類簡史讀後感左右大全人類簡史人類的誕生讀後感6篇 "揭祕人類的悠久歷史"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39W

《人類簡史》是以科學的角度,對人類歷史的演化和進程進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和闡述。該書引人入勝、通俗易懂,讓讀者對人類歷史的起源、演變、未來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和思考。下面是一些讀者對該書的讀後感左右大全。

人類簡史讀後感左右大全人類簡史人類的誕生讀後感6篇

第1篇

今年年初參加了一個讀書羣,給自己設定了一年的目標——看書11本,給自己的獎勵是買一架鋼琴。《人類簡史》是今年看的第一本書,書中觀點確實值得人細細思考。

最開始我和同事討論馬和驢結合產的騾子能否繁殖後代這一問題,同事順勢給我推薦了這本書。這一個月斷斷續續把這本書讀完了。

書中有很多觀點都令人深思。人從智人時代到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這一系列的變化到底是發展還是後退?現在的很多概念,比如金錢、公司、國家、時間等都是人類聯想並通過共同的信任而存在,並不客觀存在,那是不是説明我們都活在一片虛幻中?現在的社會不論經濟、科技都比以前發展地快得多,可現在的人比過去的人快樂嗎?未來的世界會不會成為超人類的世界,那時人還是“人”嗎?

這一個個問題出現,我的心發出震顫。彷彿我所認同、所信任的一切,在作者看來都應該是無意義的,那人存在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我這短暫的一生的意義又是什麼?

關於快樂,文中也給出了幾個不同的觀點。一是快樂是人的主觀感受,因此現在的個人自由主義認為人應該努力追求自己的快樂,這也是我一直以來秉持的想法。二是從生物學來講,快樂不過是一系列的化學反應,由激素控制,因此人只要尋找到控制激素分泌的方法就可以獲得快樂,這裏的快樂類似於快感。這一種觀點細想一下,令人膽寒。如果快樂完全由肉體產生,由人所控,那人生豈不是太空虛了一點?三是從佛教的觀點來説,快樂包括其他的情緒,相比起我們漫長的一生,都只是一時的、短時間的波動。佛曰: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也就是説,如果我們對萬事都放下執念,對所有情緒都有一個客觀的認識(即都只是一時的波動),放下執着和放棄追求,那我們的內心就會變得平靜。這種觀點我不能完全贊同,但卻也汲取到了一點反思。對於消極的情緒,我們應該學會放下,而對於積極的情緒,我們可以適當追求,當然我們應該更注重追求過程中的收穫而不是最終的結果,如果結果不如人意,那也應該學會放下。

對於現下流行的消費主義,作者也從根源上做出瞭解釋。消費主義完全是資本主義挖的坑,資本主義為了不斷把資本投入生產,爭取更大的利潤,就必然要有人買,要為人創造需求,不然沒人買產品,資本主義也就無計可施。許許多多的不必要的消費就產生了。我回想自己以前,似乎也是一味的消費,看見別人有什麼好的,不管我需不需要,都想要買。看到大家都有,我也想要。而如今,從根源上了解了消費主義的陷阱,看了斷舍離,我也學會從必需的角度出發。買之前問問自己,我真的需要嗎?如果沒有,會不會對我的生活產生影響?如果有,我會不會經常用到?有沒有更實惠的替代品?經過幾連問,我的支出裏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消費。

人類簡史讀後感左右大全人類簡史人類的誕生讀後感6篇

第2篇

真理與發展幾乎是一定會產生衝突的,這時候你還會選擇真理嗎?

起因是某天早上醒來的時候,我突然發現愛情這個東西是如此的虛幻,以至於我開始懷疑其是否是真實存在的。於是我開始四處搜索關於愛情的資料,看了許多關於愛情的書籍、電影,還去問了很多人,可依舊沒有找到我想找到的答案,甚至到了最後,我越發地相信,愛情這個東西,其實根本就不存在。所謂愛情,只是由於人類多巴胺分泌所激發的一種原始的生殖衝動,只不過,被人類文化所粉飾成為一種區別於其他生物的行為而已。

接着,我又開始懷疑,既然愛情這種東西都不存在,那麼我們周圍的其他事物就一定是存在的嗎?經過一番思考與求證,我驚駭地發現,原來我們周遭的一切,都是虛假的,人類文明的一切都是構建在一種想象的基礎之上的,什麼金錢,榮耀,道德,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便於管理人民而捏造出來的謊言而已。

也許真的有命運這種東西,就在這個時候,駱大的五月讀書活動選擇推薦了《人類簡史》這本書。

其實《人類簡史》這本書我很久之前就買了,但由於各種原因,我當時只是草草翻了一兩頁便一直放在書架上積灰。處於對知識的渴求(好吧其實是為了找駱大報銷書費),我又重新拿起了這本書。

一個星期之後,當我翻過本書的最後一頁的時候,一種從未有過的通透感在我的體內流淌。

嚴格來見,我覺得這本書説是歷史書更像是一本哲學書。

但從史實的角度講,本書並不算十分優秀,我也讀過比它更加具體詳實的書,但此書與其他書都不同的地方,在於它的高度,它將人類作為一種普通的動物進行剖析,從宏觀上分析了人類發展的進程,並預言了人類的未來。

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感覺自己彷彿是站在一種旁觀的上帝視角觀察歷史的發展,如果這本書不是當代學者所寫,我甚至可能會認為它是由外星文明所寫。

在讀此書的過程中,我的心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讀到農業革命之前,我心中的想法愈發地堅定。沒錯啊,我們周遭的一切就是被虛構出來的啊,我們一直就生活在謊言之中啊。

可當我讀完了農業革命並一直讀到科技革命的時候,我的想法被完全顛覆了。為什麼人類可以從一個弱小的種族一躍成為地球的霸主?為什麼人類可以完成其他物種幾千萬年都完不成的事情?為什麼現在我在咖啡館裏喝着咖啡碼字的時候亞馬遜森林裏的其他生靈依舊在茹毛飲血?

人類通過製造並相信一個又一個的虛幻而又神祕的故事,構建出了一個龐大的社會體系,相信同一個故事的人們即使相互不認識也可以相互合作,遇到困難時互幫互助,遇到獵物時一起捕殺,遇到危險時也不會一鬨而散。每一個人類社會的規模也從十幾個人變成了幾百個人上千人,現在天朝的人口甚至達到了14億。

同樣,隨着人類社會的不斷壯大,人類的的故事也不斷地變得豐富而複雜,金錢,道德,宗教等等應運而生。這些故事保障這人類社會這一龐大機器的有序運轉,人類社會也在發展之中不斷產生新的觀念,新的故事。他們相輔相成,使得人類這一物種能不斷地向前運動。

然而,歸根結底,這些畢竟是隻是人類自己編出來的,既然是編的,那就幾乎一定會有漏洞,也一定會有人不相信這些故事,於是才有了犯罪,才有了金融危機,才有了詐騙等等一系列事件的發生。

但就因為它們是虛構的我們就要否定它嗎?以前的我認為,是的,正因為它們是虛假的,我們就應該否定它們,拒絕接受它們。可現在我覺得,這種想法有些天真了。

糾結於事物的真假與否,只是單純的思維遊戲而已,我們關注的焦點,應該是這些事物對我們,對他人,對整個人類有沒有益處。有些東西雖然是虛構的,可是正因為有了它們我們才會有現在這種生活:有了金錢,我們才能如此方便地買賣東西;有了法律,我們才不會擔心自己的權益得不到保障;有了道德,我們才能在自己想要做惡的時候及時收手。

當然,真理重要嗎?真理當然重要,人類社會就是在追求真理的過程中不斷髮展成長的,可當真理與發展發生衝突的時候,我們是應該選擇真理呢還是選擇為了發展稍微放棄一下真理呢。

第3篇

這本書裏面有許多我從來沒想過的充滿想象力的觀點,這些有趣的觀點成為我把這本厚厚的書看下去的動力,所以我覺得這是一本不同於其他枯燥無味的專業科普書籍的科普類歷史哲學讀物。

書的架構非常的簡單,按照時間順序,用嚴謹專業的文字記錄了從有人類出現開始之後的認知革命、農業革命、科學革命的歷史,其中插入一個作者自己關於人類融合趨勢的原因的探討,從金融、帝國、宗教的角度探討了這一問題,在這本書的最後,作者向所有的讀者提出了這本書最終的問題:從7萬年前的智人發展到現在,我們人類確實已經逐漸成為這個地球上的主宰,但是人類不斷的發展最終我們到底想要得到什麼?

我之所以説這本書不同於其他的歷史書,是因為《人類簡史》是從人類辛福感的角度去看人類發展史,我們是否因為時代的前進、科學的進步而比以前更幸福?

解決歷史問題的現代方法就是大數據分析,我們可以通過統計每一年各種疾病的人數年齡,去判斷人類的發展是否使得健康更有保障,然而到底統計什麼樣的數據可以體現出幸福感呢?

這個問題留待科學家們去研究解答,幸福感本身就是一個十分抽象的概念,所以我甚至把這本書列入哲學的範疇。

書裏有提出許多我認為是存在爭議的觀點,比如到底是我們馴服了水稻還是水稻馴服了我們、正義只是我們人類自己的主觀意識,對於大自然來説不存在正義、羅伯特?奧本海默才是人類和平的英雄。

對於這些觀點我不置可否,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確實引發了我的思考。讀完整本書,我有一個感覺,人類也許有一天真的能成神,但是在成神之前,請明確知道自己在幹什麼,保持謙遜,善待這個世界也善待自己。最後引用比爾布萊森的話:幾萬億個遊離的的原子以某種方式聚集在一起,又以複雜的方式創造了你。所以我們與萬物融為一體。

總之這本書可讀性特別高,強烈推薦。瞭解人類發展的前世今生。沒有寫總結,就是因為一切總結都顯得很蒼白。做了很多標註,值得細細品讀。

第4篇

?人類簡史》,這本書並不簡單,在全世界是非常出名的一本書,被翻譯成了很多很多版本,從石器時代講述智人的演化到了現在,從全方面分析了人類。我覺得身為人類,我們都有必要讀一讀這本書,我認為這是對自己的一個瞭解,也是人類的一個自我反思,推薦大家閲讀。

人類,一種沒有什麼特別的動物。我們演變了那麼久,很多人還認為這整個世界就是我們人最為特別,我們是最聰明的,獨一無二的,但從演化學來看,並不是這樣的。目前在現代的世界裏我們唯一存活下來的人種是智人,但是除了智人,之前還有很多很多其他的人種,就像其他的動物一樣,比如豬,豬有美國的豬,有中國的土豬,也有野豬等等。我們人也是一樣的,據統計,在歷史上存活的人種數不勝數,我們人並不是一條直線型的進化,比如先從直立人到尼安德特人,然後再到智人,而是同一時代有很多的人種是同時存在的。

其中跟我們智人最接近的是尼安德特人,他們的腦容量比我們還高,抗寒能力以及體型都比智人厲害,但是為什麼最後到了現在就只剩下了智人一種了呢?

寬容並不是智人的特性,我們的祖先和我們有同樣的自私基因,認為我們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生物,所以將其他的人種趕盡殺絕,只有非常少的一部分加入了智人的羣體,智人在過去的三萬年裏已經太過於適應自己就是獨一無二的,我們跟其他的動物不一樣,我們一直認為我們就是造物主的極致。這就是為什麼達爾文在提出我們智人其實也是另一種動物的時候,有人會大發雷霆。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現在只有一種人種。這就是我們自私的基因,我們自戀的原因。

但是成為那麼聰明的生物是要付出代價的,人類的腦容量是全物種最大的,現代智人可以達到1200~1400立方厘米,但消耗了身體25%的能量,而相對於其他的猿類,只有8%。那就更不用提其他動物了,更少。如此聰明的大腦和腦容量換到的只是肌肉的畏縮,和更多的精力消耗,所以在某種程度上來説,頭腦簡單四肢發達這個觀點是正確的。比如説大猩猩,可能跟你比賽sat它考不過你,但是可以在幾秒把你撕成碎片。那麼這樣的選擇和策略是好是壞呢?沒人知道。

因為我們有如此聰明的頭腦,最後的結果就是整個世界的生態都會因為智人的聰明和自大而付出慘痛的代價。在生物學裏面,有一種概念叫“物種入侵”,就是將不同生態系統的生物帶到其他地方去,比如美洲的牛蛙以及澳大利亞的蟒蛇,因為沒有天敵,食物充足,它們大量繁殖,破壞了當地的生態系統。人種起源於非洲,但隨着時代的進步,智人能夠遷移到各個大陸,然後對那些地區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生態平衡破壞,那麼我們是不是在某種程度上來説也是“入侵物種”呢?

舉一些例子,澳大利亞,是智人第一個受害者,當時的澳大利亞有着與其他很多大陸不同的生態鏈,也有很多不同的巨型物種,比如雙門齒獸、袋獅、巨型蜥蜴等等,都陸陸續續的滅絕了,而它們滅絕的時間正好是人類登上澳大利亞的時間。雖然有人會為智人脱罪,説這是因為氣候的變化,但周圍海洋生物的繁衍和恰巧的時間推翻了這個理論和説法,巨型動物的滅絕主要有三點原因,首先是它們放鬆了對人類的警惕,一個小小的猿類無尖齒和利牙,自然不會對他們構成威脅,還有一個就是智人掌握了火的使用,將灌木和樹都燒了,留下草來吸引這些巨獸,最後一個原因就是這些巨獸的繁殖速度非常的慢,懷孕時間長,懷胎不多,間隔長,就算幾個月人類就只殺一隻雙門齒獸,幾千年也會慢慢的滅絕。所以如果智人並沒有登上澳洲,那麼我們可以確信那裏的巨型生物也不會滅絕。

同樣的情況發生於美洲的猛獁象、馴鹿、犀牛、巨型地懶和劍齒虎,都慘遭毒手,並且滅絕的時間也是人類第一次登上那些大陸的時間,這些情況不僅僅發生在美洲和澳洲,同樣發生在很多其他的地區,馬達加斯加北極都沒能倖免。

我們人類現在還在一步步的毀滅地球,如果我們並沒有入侵到其他的大陸,那些巨型生物也不會滅絕。現在的嚴重工業化和過度開發都是在一步一步的毀滅地球,很多的物種也在滅絕的邊緣。

所以這就是我為什麼説本書更像是一本人類的自省,我們因為自己的自私和生存對整個生態和地球造成了那麼大的損傷,我們應該感到愧疚,也同時感恩這整個地球為我們提供的資源。讀到這一部分,讓我收穫最大的一點就是大智若愚,人類過於聰明,導致這個聰明進化成了災難,反而那些腦容量並不是很大的動物們,對地球的影響就沒有那麼大,在我們過度濫用我們的優勢時,同時也傷害了很多,奪走了很多。

看完了人類簡史,我覺得人類應該更加愛護我們的地球和生態,請為我們的生態和地球多多考慮,珍惜它愛護它。把自己自私的想法放下,我們其實和其他動物沒有什麼不同,我們也是地球的一份子。

第5篇

人類簡史的全名是《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其簡稱:《人類簡史》或許並不能準確表達作者的意圖,冒號後面的內容才是作者對人類進化史的真實定位:從動物到上帝!而讓人驚訝的是,人類這一發展歷程,竟然經歷了上百萬年,直到今天才摸到了上帝的門檻。但當我們沉醉在勝利的喜悦之中時,作者卻在警醒世人:一場災難或將開啟。這場災難並不是來自外界,而是來自人類自身。

然而要弄清這一切,還得從頭説起。早在上百萬年前,人類的祖先猿人便已問世。而人類真正的歷史恐怕要追溯到幾萬年前的一場認知革命。但要把這段歷史給寫全了,絕對是一部長篇鉅製。可在作者眼中,縱橫幾萬年的人類文明史,也只不過經歷了三場大的變革,它們是:認知革命(7萬年前),農業革命(12000年前),科學革命(500年前),每一次革命的時間週期越來越短,但給人類社會帶來的改變卻是越來越驚人!

比如,你可以假想這樣一個場景:距今1千多年的唐朝人穿越回距今2千多年的秦朝,他們並不會感到太大不同;而換做今人,即便只穿越回30年前,你也無法忍受沒有手機和網絡的一天。

更加驚人的是,人類社會的這種變化,還在以更快的速度向前不斷演化着,以致今天的我們在面向未來,思考未來的時候,莫名產生了一種彷徨和無措,就好像你坐在高速行駛的列車上,卻不知目的為何方時,內心所感到的那種顛簸和忐忑不安。那麼,何以解憂呢?以史為鑑:瞭解過去,才能更好的理解將來。

然而,面對浩如煙海的歷史學著作,總是讓非專業人士,望而卻步。但《人類簡史》這本書,恰恰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契機,讓我們以極簡的方式,一窺人類發展史的全貌。因為,在汗牛充棟人類歷史學著作中,《人類簡史》勝在一個“簡”字,相比於卷帙浩繁的歷史書,他真的可以算的上很輕薄了,但它簡明卻不簡單,視角獨特,見解犀利,內容豐富如百科全書。書中,作者將其廣博的學識和對歷史深入的思考竟皆融入其中,讓每一個深入閲讀的讀者皆有餘音繞樑,三日不絕之感。

第6篇

這周,我通讀了《人類簡史》,不得不為尤瓦爾·赫拉利的學識所折服。

顧名思義,《人類簡史》闡述的是智人從十多萬年前萌生以來,到今天21世紀人類的演化與發展歷史。除了線性的客觀歷史外,作者基於人類學、社會學、生物學、經濟學等多個維度來看待歷史的發展,輸出自己的主觀觀點。

尤瓦爾把人類的發展歷史分為四個階段,認知革命、農業革命、人類的融合統一與科學革命。

智人為何能夠在十幾萬年間,從弱小的食物鏈中層成員,一躍躍至食物鏈的頂端?答案便是人類的語言和認知。除智人以外的動物,也有他們自身的語言,能傳遞信息,但為何是智人取勝了呢?原因就在於,智人的語言能夠創造出客觀物質世界並不存在的事物,以此來達到智人之間的合作與團結。從石器時代的壁畫、裝飾物,就能看出智人那時候就已經創造出某種想象的東西,或是神明、或是神獸,將整個部落的`人團結在一起,共同抵禦外敵,捕獵巨型生物。發展到今天,我們會發現,其實維持人類社會秩序的東西,在客觀物質世界都是不存在的,國家、法律、貨幣、正義、民主全部都是人類虛構出來的東西,但保障着70億人在這個世界上有序地生活。不得不説,講故事,講虛構的故事,確實是人類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之前看過其他文章,也説,人類的歷史的發展就是一場宏觀敍事,人們信仰這一套敍事,社會就能正常運行,若這套敍事不能跟上時代了,就會導致禮崩樂壞,直到新的令人信仰的敍事產生。

漸漸地,人類開始培養農作物、馴養家畜,從之前的採集生活,慢慢固定下來,開始形成村落羣居生活。在這部分中,我尤其注意到關於人類發展幸福感的描述。作者認為,發展到現在,雖然從演化意義上來説,人類,甚至那些豬羊牛狗等被馴化的動物都是成功的,因為他們的基因非常大量成功地延續了下來,但對於個體的發展和幸福感來説,卻遠遠不如以前。被馴化的動物基因得以延續,種族得以大量繁殖,但他們作為家畜來説,卻一生被壓抑天性,從死到生,無緣與大自然見面,甚至無緣與同伴玩耍、與母親孩子相伴,只過着匆忙地完成任務似的一生。而站在食物鏈金字塔的人類,無疑是進化中的巨大成功,但論其個人幸福感,也許大部分人還沒有采集時代高——工作時間加長了、工作任務加重了、世界變得複雜難懂了。

在人類的融合統一中,作者以帝國、貨幣和宗教來説明人類的融合統一,我個人認為也是表達全球化為歷史所趨。十四、十五世紀大航海時代,給歐洲諸國帶來了對這個世界全新的認知,他們開始探索新的大陸,但帶來的不是和平,而多是侵佔和屠戮。但與此同時,通過帝國主義武力征服,又確實讓不同文化交融(甚至消失),完成了融合。貨幣,其實是一種信任的產物,你相信十元能換那麼多東西,我也相信,他也相信,大家也相信,貨幣就能流通起來,促進了全世界經濟的發展,如果失去信任,貨幣就等同於廢紙毫無價值。而由虛構搭建出來的社會秩序太過脆弱,所以此時需要一個看似超越人類的幻想搭建出來,同時要具有普世性的東西來維持社會秩序的穩定,宗教便是這樣一種東西。但我本人因為沒有什麼信仰,我對宗教是否能起那麼大的作用起懷疑的態度。

最後是科學革命,從十五十六世紀人類開始承認自己的無知,到現在人類破譯了不少自然法則,從物理學、到生物學、到基因學,因為人類掌握了相關知識與技術,又開始變得野心勃勃起來,人類開始想辦法進行“吉爾伽美什”長生計劃,改造基因,妄圖成為創世主。作者對未來的想象偏向於悲觀,將來智人也許會被基因更好的超人,或者是人機結合的生物所替代,等到那時候,智人還是現在的智人麼?還是智人已經被改造得滅亡了?

最後,看了世界的編年史,一開始從億年算,宇宙大爆炸,地球產生、生命產生,到智人產生開始從萬年算、千年算、百年算。從時間的維度上看,智人的歷史在物質歷史中,實在是過於短暫與渺小。也許千萬年後再看,不過是湮沒於億萬年中被忽略的一段。

從微觀的個體上來看,讀了這本書也獲益匪淺。我們所追求的東西,大多數是幻覺與虛構,我們得到的快樂與幸福,很多不過是消費主義和浪漫主義下催生的產物,他們既不必需也不能帶來真正的滿足與快樂。人類早就過了最快樂的時代了,當祖先漫步在叢林採集的時候,他們雖然需要躲避猛獸,但那時候的世界,沒有那麼多虛構的概念,他們要想的不過是哪裏的果子好吃,哪裏可能有野兔,哪裏會有猛獸,等到天黑時,大家帶着尋覓到的食物,一起用餐,一天就這樣過去了。人類發展到現在,想象中的虛構世界與秩序越來越複雜,而人越來越不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又在各種主義的耳濡目染下,變得浮躁與焦慮。

“人想要離苦得樂,就必需瞭解自己所有的主觀感受都只是一瞬間的波動,而且別再追求某種感受。”希望大家都能在短暫的智人經歷中,更接近世界的本質,找到內心的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