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2022《人類簡史》讀後感範文最新三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95W

認真寫讀後感是能夠加深我們對書的內容的理解的,還能夠培養我們獨立思考的能力,所以看完有意義的書之後的讀後感千萬不要忘記哦,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2022《人類簡史》讀後感範文最新三篇,供大家參考。

2022《人類簡史》讀後感範文最新三篇
《人類簡史》讀後感1

讀《人類簡史》已經有近一個月之久了。本是一本通俗易懂的書,但由於作者紮實的歷史學知識,加上獨特的視角切入,導致我讀起來並沒有一覽而過的囫圇,而是“細嚼慢嚥”的邊讀邊消化,這樣的一個月下來才讀了一半。

對於此書的點評,我想引用封底的話:

這是此類大歷史中最好的一本;規模宏大但絕非泛泛而談;具有時代性又不花哨,觀念驚世駭俗但絕不是個簡單的反對者。每個人都能在書裏找到一部分和另外的人開始討論,但是弄清楚是哪部分、為什麼,對我們都有好處。

----斯蒂文·剛尼 牛津大學歷史學院院長

下面是一些閲讀感受和摘記:

第一部分:認知革命

45億年前地球形成,250萬年前開始出現了非常類似現代人的人類。250萬年啊,這是對於每個人類個體來説不敢想像的數字,但在人類誕生後的200萬年間人類並未有大的飛躍,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演化所需要的時間線過於漫長,也可能是需要某個契機。因此在最初的200萬年之內,人類進化的進度與工業革命以來相比簡直像是在原地踏步,甚至那時的人類竟需要以食肉動物進食完的殘羹剩飯果腹。推測出這一點的證據是早期石器最常見的一種用途就是把骨頭敲開,人類才能吃到裏面的骨髓。而後在40萬年前才有幾種人種開始固定追捕大型獵物。這一切在10萬年前智人一躍成為食物鏈頂端時才打破了平衡。這一轉變不僅讓生態系統猝不及防,更讓人類本身也不知所措。以後人類史上的眾多災難,不論是生靈塗炭的戰亂還是生態遭逢的浩劫,其實都是源於這場過於倉促的地位跳躍。

我們現在全球的人類皆是“智人”的後代,而在250萬年前到3萬年前之間地球上存在着許多不同種類的人類,已知的比如:

分佈在歐洲和西亞的尼安德特人 距今40萬~3萬年之間

分佈在亞洲的直立人,也是存續最久的人類 200萬年~5萬年

印度尼西亞爪哇島的梭羅人

印度尼西亞佛羅里斯島的佛羅里斯人,他們是身高不超過1米的侏儒

西伯利亞的丹尼索瓦人

東非的魯道夫人 距今200萬年

學會使用火,無疑是人類進化中的一大飛躍。火不止會讓食物起化學反應,還會起生物上的變化:經過烹調,食物中的病菌和寄生蟲就會被殺死而且吃熟食也大大減少了人類對食物的咀嚼時間。從一開始的無意中認識火,到熟練掌握用火技能,這段時間大約經過了60萬年左右。直到30萬年前直立人、尼安德特人及智人的祖先才能熟練用火。

認知革命起源於大約7萬年前,是歷史從生物學中脱離而獨立存在的起點。智人在認知革命期間爭霸了全球,消滅或者説取代了其他所有的人類。智人之所以能夠統治地球,我們認為和智人擁有比較大的大腦、會使用工具、有超凡的學習能力還有複雜的社會結構這些巨大優勢有關。發生認知革命的原因我們無從得知,但普遍認可的理認為,某次偶然的基因突變,改變了智人的大腦內部連接方式,讓他們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來思考,在發展出了語言後又賦予了這個語言最獨特的功能--“討論虛構的事物”。這種種集於一身的演化使7萬年前智人從東非擴張到阿拉伯半島,並且很快席捲整個歐亞大陸。

討論和編制虛構的事物,使人類越來越適應於團結合作。最開始的“八卦”讓人類產生凝聚力,逐漸人們編制出更多故事、規則使得人類羣體、村落、甚至國家運行起來井然有序。

農業革命前大部分人生活在小部落裏,每個部落少則數十人,最多不過數百人,人們以採集為生。智人在採集食物和原料的同事也在不斷的增長知識,比如對生存範圍內環境的瞭解、食物營養與否、有毒和無毒植物的區分、動物生活習性、簡單工作的製作等等。遠古採集者由於食物的多樣式,使得他們較少有飢餓或營養不良的問題。

32000年前的“德國施泰德”象牙制獅人雕像;12000年前以色列北部50歲女人和一副小狗的骸骨;15000~20000年前拉斯科洞穴的一幅鳥頭人身男子壁畫;9000年前阿根廷“手洞”壁畫,從這些考古發現中我們推測遠古採集者的生活和想法,可能他們那時已有了模糊的宗教、政治、戰爭概念,可惜這幅沉默的帷幕就這樣罩住了幾萬年的歷史。在這些年間,可能有戰爭和革命,有靈性激昂的宗教運動,有深刻的哲學理念,有無與倫比的藝術傑作。但即便我們猜測的再接近事實,也無從得知。

智人稱霸全球的過程中,必然會闖入一些以前無人涉足的處女地。大約45000年前住在印度尼西亞羣島的智人發展處第一個能夠航海的人類社會。在此基礎上,就有了第一批移居澳大利亞的人,正是這些人為當地的大型動物帶來了滅頂之災。大型動物本身繁殖就十分緩慢,加上他們對人類的襲擊根本來不及防衞,更何況智人抵達澳大利亞時已經掌握了火耕技術,在他們大肆破壞生態環境的情況下,造就了我們現在的澳大利亞。桉樹植物因為耐火,在災難中倖免於難,而以桉樹植物為生的無尾熊理所當然的成了幸運兒。

很多人認為工業革命之後加速了人類對自然的破壞力度,從而導致生物大量滅絕。但事實是智人征服地球開始,各種動植物就已經脱離了自然的選擇或淘汰,從古到今生物滅絕就沒有停止過,人類是地球最智慧的生物,卻肆無忌憚的破壞自己賴以生存的空間,從這一點來看,人類真的聰明嗎?

地球每十萬年就有一次冰河世紀,我們是否可以這麼設想,會不會哪次冰河世紀會將人類推向滅亡之路。幾萬年過去後,人類存在於地球上的痕跡將消失的無影無蹤,再過幾百萬或幾千萬年,如果地球上又出現了新的智慧生物,他們會不會對我們存在過地球上一無所知?

《人類簡史》讀後感2

很喜歡這本書。讀完意猶未盡。

作序的高毅老師説,本書已離開了歷史而走向了哲學,而這個哲學,不止是歷史的哲學,它同時也包含了很多人生的哲理。

深以為然。同以往的歷史讀物相比,貫穿全書的是對人類發展的思考。本就知道自己身為個體的渺小,但站在歷史的長流中,方看到,整個人類也只是發着微光。會吃驚於人可以稱之為人只有600萬年的歷史,演化用了250萬年,真正開始認知革命便只有7萬年了,農業革命1.2萬年,而我們最最引以為豪的科學革命僅僅有500年曆史,工業革命200年……如果不看這些數字,大概在我心裏,人類已經存在了很久很久,久到數字都顯得虛無。

或許很多人也會有相似的想法,畢竟在地球上,人類就是“萬物的主宰”,不管承不承認,以自我為中心的價值觀大概是全人類的價值觀。食物鏈頂端的地位讓我們自視太高,早已忘卻人類也只是一種沒有什麼特別的動物。

又想到作者關於幸福的論述。物質水平可以不斷提升,精神的愉悦卻不會同步增加。甚至時至今日,關於幸福,我們依舊給不出一個確切的定義。是人類自己賦予了事物意義,本就產自想象,又怎能用一個飄渺的概念去定義另一個更加飄渺的存在。所以,幸福是什麼?我有些難以描述自己的想法,只覺得,若以全人類觀去看生命,底色一定是悲涼的,畢竟這個時間的維度遠超過個體所能承載的;但幸福是活着才能明白的滋味,而活着,是每一天每一時每一刻的事。幸福應是當下的、真真切切的體驗,這種體驗到來的時候,我不關心人類,我只在乎我自己。

要怎麼説,該是心存敬畏,活在當下吧。

《人類簡史》讀後感3

總體來説,這是一部讀起來更像哲學而非歷史學的著作。此書涵蓋世界範圍內的人種,生物,進化,語言,宗教,科學,文化,戰爭,地理,社會,心理,經濟,科技前瞻,政治格局以及生命意義等所有和人類歷史相關的一切,用最簡單的例子來解釋最複雜的問題,讓宏觀的歷史現象以微觀的狀態現實呈現,再還原回到浩渺的歷史塵囂當中,讀者頃刻間使用上帝視角審視,轉眼又墜入芸芸眾生中與之並肩,你既不是旁觀者,也非實際參與者,然而卻能窺視到人類祖先的思想行為,瞭解他們如何推動歷史巨輪滾滾向前,瞭解當下以及未來發展方向。這樣反思下來,很多問題能夠茅塞頓開。作者思想中立,不偏不倚,確信此書內容對的起《人類簡史》這個名字。

作者尤瓦爾.赫拉利,現任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歷史學教授。驚訝於作者學識之豐富,邏輯之嚴整,心思之細膩。但更讓人驚訝的卻是作者並非想像中的研究歷史一輩子的耄耋老者,而是1976年生人,可謂青年才俊了。如果非要給此書一個評價,那我只能説很幸運翻開了這本書,並且急於想讀《未來簡史》了。

另:本書譯者也是妙語連珠厲害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