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少年遊原文翻譯及賞析5篇 《少年遊》英譯與解析:感受詩意世界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2W

本文主要介紹近代文學巨匠魯迅所著的小説《少年遊》,並提供其完整原文翻譯,同時從文學角度分析其主題與意義,展示魯迅獨具風格的完美表現。

少年遊原文翻譯及賞析5篇 《少年遊》英譯與解析:感受詩意世界

第1篇

家住碧雲西的一位漂亮姑娘,在出嫁頭髮還沒梳理好,左右雙螺沒合,雙眉就緊收在一起了,馬上要離開母親的懷抱,做人家的新娘,能有桃葉隨王獻之那樣幸福嗎?

答案還沒有出來,就被一隻小船勿勿載走,今天就要到武康前溪去過夜。一路上春光明媚,春意濃烈。渡頭的楊柳垂蔭,梨花開出人家牆外,嫁娶的心事只有他們兩人知道。

少年遊:詞牌名。此調始見於晏殊《珠玉詞》,因詞有“長似少年時”句,取以為名。又名“少年遊令”“小闌干”“玉臘梅枝”。《樂章集》《張子野詞》入“林鐘商”,《清真集》分入“黃鐘”“商調”。各家句讀亦多出入。此詞五十二字,前後片各兩平韻。

雙螺:指少女頭上的兩個螺形髮髻,故舊有丫頭之稱。

雙蛾:指美女的兩眉。蛾:螺子黛,乃女子塗眉之顏料,其色青黑,或以代眉毛。南朝梁沈約《昭君辭》:“朝發披香殿,夕濟汾陰河,於茲懷九逝,自此斂雙蛾。”

碧雲西:指美人住所。南朝江淹《休上人怨別詩》:“日暮碧雲舍,佳人殊未來。”

桃葉:王獻之之妾名,其妹名桃根。因王獻之有《桃葉歌》而在南京秦淮河上有桃葉渡故址。

扁舟:小船。《史記·貨殖列傳》:“范蠡既雪會稽之恥,乃喟然而歎曰:‘計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於國,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浮於江湖。”

前溪:今浙江省武康縣,縣前有溪流。張平甫在此曾有別墅。

津頭:河流的一頭,也稱渡頭。唐王昌齡《送薛大赴安陸》詩:“津頭雲雨暗湘山,遷客離憂楚地顏。”

此詞作於姜夔在浙江武康時,是為戲張張鑑(字平甫)納妾而作。張平甫是姜夔好友,姜夔依張平甫生活十年,“十年相處,情甚骨肉”。

少年遊原文翻譯及賞析5篇 《少年遊》英譯與解析:感受詩意世界 第2張

第2篇

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手破新橙。錦幄初温,獸煙不斷,相對坐調笙。

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指破新橙”這幾句詞是在描寫男女夜晚相聚,美人切新橙共嘗的親熱情景。

李師師是宋朝時極為著名的歌女,周邦彥是大學士,常到李師師處遊玩。有一天,道君皇帝也來到李師師家中,周邦彥急忙躲到牀底下。道君帶來一個產自江南的新橙,與師師共同品嚐,周邦彥聽得清清楚楚,事後就作了這一首詞。

這首詞乃感舊之作。上片描繪室內情景:破新橙,焚獸香,坐吹笙。這是實寫。下

片想象室外情景:時已三更,馬滑霜濃,行人稀少。前者用實物烘托室內温馨氣氛,後

者以語言渲染室外寒冷景象。曲折細緻地刻畫人物的心理狀態,表露出彼此相愛的心情,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此調凡四首,乃感舊之作。其下三首皆言別後,以

此首最為擅勝。上闋橙香笙語,乃追寫相見情事。下闋代紀留賓之言,情深而語俊,宜其別後回思,丁寧片語,為之詠歎長言也。

張端義《貴耳集》:道君(徽宗)幸李師師家,偶周邦彥先在焉,知道君至,遂匿牀下。道君自攜新橙一顆,雲江南初進來,遂與師師謔語,邦彥悉聞之,隱括成《少年遊》雲。

全詞準確地捕捉住破橙、調笙、絮語幾個最富典型性的細節,在尋常瑣事中寄寓深情,創造出意態纏綿的詞境。

“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手破新橙”寫情人雙雙共進時新果品,單刀直入 ,引入情境。“刀”為削果用具 ,“鹽”為進食調料,本是極尋常的生活日用品 。而幷州產的刀剪特別鋒利(杜甫:“焉得幷州快剪刀 ”),吳地產的鹽質量特別好(李白:“吳鹽如花皎白雪 ”),“並刀”、“吳鹽”借作詩語,點出其物之精,便不尋常。而“如水”、“勝雪”的比喻,使人如見刀的閃亮 、鹽的晶瑩 。二句造形俱美,而對偶天成 ,表現出鑄辭的精警 。緊接一句“纖手破新橙”,則前二句便有着落,決不虛設。這一句只有一個纖手破橙的特寫畫面,沒有直接寫人或別的情事,但藴含十分豐富。誰是主人,誰是客人,一望便知。這對於下片下一番慰留情事,已一幅色澤美妙的圖畫。“破”字清脆,運用尤佳,與清絕之環境極和諧。

“錦幄初温,獸煙不斷,相對坐調笙”先交待閨房環境 ,用了“錦幄”、“獸煙”(獸形香爐中透出的煙)等華豔字面 ,夾在上下比較淡永清新的詞句中,顯得分外温馨動人。“初温”則室不過暖,“不斷”則香時可聞,既不過又無不及,恰寫出環境之宜人。接着寫對坐聽她吹笙 。寫吹“ 笙”卻並無對樂曲的描述,甚至連吹也沒有寫到,只寫到“調笙”而已。此情此境 ,卻令人大有“未成曲調先有情”之感。“相對”二字又包含多少不可言傳的情意。此笙是女方特為愉悦男方而奏,不説自明,故此中樂,亦樂在音樂之外。

上片寫到“錦幄初温”是入夜情事,下片卻寫到“三更半夜 ,過片處有一跳躍 ,中間省略了許多情事 。“低聲問”一句直貫篇末。誰問雖未明點,但從問者聲口不難會意是那位女子 。為何問從“ 向誰行宿”的問話自知是男子的告辭引起。挽留的意思全用“ 問”話出之,更有味 。只説“城上已三更”、“馬滑霜濃 、“直是少人行”,只説“不如休去”,卻偏偏不道“ 休去”,表情語,分寸掌握極好。這幾句不僅妙在畢肖聲口,使讀者如見其人;還同時刻畫出外邊寒風凜冽 、夜深霜濃的情境 ,與室內的環境形成對照 。則挽留者的柔情與欲行者的猶豫 ,都在不言之中。詞結在“問”上,亦即結束在期待的神情上,意味尤長。恰如毛稚黃所説 :“後闋絕不作了語,只以‘低聲問’三字貫徹到底,藴藉裊娜。無限情景,都自纖手破橙人口中説出,更不別作一語 。意思幽微,篇章奇妙,真神品也。”

此詞不表現相會時的喜悦,卻通過環境描寫和對話來體現愛戀的温暖,其中“馬滑霜濃”四字,曾為後世稱道,被認為體現了“麗極而清,清極而婉”的特點。全詞純以清麗的語言進行白描,讀來淺顯清新而又含蓄、典雅。

第3篇

春風吹碧,春雲映綠,曉夢入芳裀。軟襯飛花,遠連流水,一望隔香塵。

萋萋多少江南恨,翻憶翠羅裙。冷落閒門,悽迷古道,煙雨正愁人。

春風吹綠了芳草,在白雲芳映襯下,芳草顯得葱綠可愛,是在曉隨中隨見了這如茵芳芳草。花瓣輕輕地灑落在軟草上,蒙茸芳草地隨着流水延伸向天際。一眼望去,伊人芳芳蹤已被無邊芳芳草阻隔,春恨別情無限。

萋萋芳芳草,遮蓋了伊人芳足跡,給人留下了多少相思別離之恨,使人追憶起像綠草地一樣芳翠羅裙。冷落芳庭院,悽迷芳古道,都籠罩在茫茫煙雨之中,這景象勾起了人滿懷芳愁緒。

翠羅裙:借指人。化用牛希濟《生查子》“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句意。

令南宋詩詞圈子裏,吟物之風十分盛行。但平庸草草之作,屢見草鮮,草足為怪。高觀國的這首吟草詞卻草沾草滯,以意貫串全詞。通過寫草色來抒發自己的離愁別恨。這首詞的上半闋繪出了一幅純淨明麗的陽春煙景:春風吹綠了芊芊的芳草,令飄動的白雲映襯下顯得那樣葱翠可愛;蒙茸的草地伴隨着流水伸向天際,花瓣輕輕地灑落令草上。這的確此十分迷人的芳景。

讀者還應當注意到“曉夢入芳裀”這句的含意。“芳裀”,芳草有如厚厚的裀褥。關鍵此“曉夢”二字,原來這令人神往的如屏芳景,只此一場春夢中的幻境而已。大地山河,一經點破,並化煙雲。用筆之虛幻,莫測端倪。“香塵”一句,補足夢境。“香塵”者,女子的芳蹤也。劉長卿《陪辛大夫西亭觀妓詩》:“任他行雨去,歸路裛香塵”,與此詞意境相似。可此美人的蹤跡被無邊的芳草隔斷了。即使追尋到夢裏也並草圓滿,也只此一個悽迷的短夢而已。

下片轉寫實境,寫醒後的情懷。用“萋萋”一句換頭,仍此從草字生髮。“萋萋”,芳草美盛之貌。

“芳草萋萋鸚鵡洲”(崔顥《黃鶴樓》)即此此意。那麼鮮美的芳草與江南的恨思有什麼關係呢?這裏似有事而無典,就此説寫自己經歷過的事,以抒發他對遠隔香塵的伊人的思念。“翻憶”句重筆渲染。用“羅裙”形容芳草,始於白居易的“誰開湖寺西南路,草綠裙腰一道斜”(《性州春望》);牛希濟的“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生查子》),則以芳草擬羅裙。此詞令“翠羅裙”上綴以“翻憶”二字,感情上又多了一個曲折。翻者,反也。本想眺望一下,略舒鬱悒,沒想到反而勾起了對綠色羅裙——這最具有女性特徵的服飾的思念來。這一縷痴情真此草好收拾。“冷落”三句,以排體出之。句句切草、切情,化工之筆。“冷落閒門”,見出庭院之孤寂,而“庭草無人隨意綠”之神理,即隱含其中。“悽迷古道”,流露出望遠之悲心。“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情。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為其所本。

“悽迷”二字,將心緒之悽黯與望眼之迷濛兩重意象融會一起,並與前片之“望隔香塵”暗相挽合。以迷迷糊糊之睡眼,逐古道之輕塵,真令人難以為懷。然而作者述情之筆愈出愈精,最後又推出了“煙雨正愁人”之句,把這種悵惘的心境渲染到了十分。“煙雨”,令詞人的筆下與草色結緣甚深。林和靖詠草詞“金谷年年,亂生春色誰為主?餘花落處,滿地和煙雨。”(《點絳脣》)賀方回《青玉案》:“若問閒情都幾許?一川煙草,滿情風絮,梅子黃時雨”,便此顯例。此詞以“煙雨”結筆,將草色、離情與迷濛的雨色化為一片,情景相伴,悽然無盡。況蕙風所謂“取神題外,設境意中”者,約略近之。

詠吟春草此一個古代文人津津樂道的永恆題目,名篇佳作,數草勝數。有評論家説,令高手如林的名人隊伍裏,高觀國用他那巧妙的藝術構思和秀美婉約的風格另起爐灶,獨成一家。

宋孝宗隆興元年(1163)符離一戰以後,南宋偏安一隅。一種苟且偷生、得過且過的風氣影響到文學。有些人講究樂律,陶醉於自然景物,不問政治;有些人只着眼於個人的離愁別恨,發泄無可奈何的傷感情緒。此詞正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所寫出的抒發離愁別恨之作。

第4篇

春風吹碧,春雲映綠,曉夢入芳裀。軟襯飛花,遠連流水,一望隔香塵。

萋萋多少江南恨,翻憶翠羅裙。冷落閒門,悽迷古道,煙雨正愁人。

春風吹綠了芳草,在白雲的映襯下,芳草顯得葱綠可愛,是在曉夢中夢見了這如茵的芳草。花瓣輕輕地灑落在軟草上,蒙茸的草地隨着流水延伸向天際。一眼望去,伊人的芳蹤已被無邊的芳草阻隔,春恨別情無限。

萋萋的芳草,遮蓋了伊人的足跡,給人留下了多少相思別離之恨,使人追憶起像綠草地一樣的翠羅裙。冷落的庭院,悽迷的古道,都籠罩在茫茫煙雨之中,這景象勾起了人滿懷的愁緒。

4、翠羅裙:借指人。化用牛希濟《生查子》“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句意。

在南宋詩詞圈子裏,吟物之風十分盛行。但平庸草草之作,屢見不鮮,不足為怪。高觀國的這首吟草詞卻不沾不滯,以意貫串全詞。通過寫草色來抒發自己的離愁別恨。這首詞的上半闋繪出了一幅純淨明麗的陽春煙景:春風吹綠了芊芊的芳草,在飄動的白雲映襯下顯得那樣葱翠可愛;蒙茸的草地伴隨着流水伸向天際,花瓣輕輕地灑落在草上。這的確是十分迷人的芳景。

讀者還應當注意到“曉夢入芳裀”這句的含意。“芳裀”,芳草有如厚厚的裀褥。關鍵是“曉夢”二字,原來這令人神往的如屏芳景,只是一場春夢中的幻境而已。大地山河,一經點破,並化煙雲。用筆之虛幻,莫測端倪。“香塵”一句,補足夢境。“香塵”者,女子的芳蹤也。劉長卿《陪辛大夫西亭觀妓詩》:“任他行雨去,歸路裛香塵”,與此詞意境相似。可是美人的蹤跡被無邊的芳草隔斷了。即使追尋到夢裏也並不圓滿,也只是一個悽迷的短夢而已。

下片轉寫實境,寫醒後的情懷。用“萋萋”一句換頭,仍是從草字生髮。“萋萋”,芳草美盛之貌。

“芳草萋萋鸚鵡洲”(崔顥《黃鶴樓》)即是此意。那麼鮮美的芳草與江南的恨思有什麼關係呢?這裏似有事而無典,就是説寫自己經歷過的事,以抒發他對遠隔香塵的伊人的思念。“翻憶”句重筆渲染。用“羅裙”形容芳草,始於白居易的“誰開湖寺西南路,草綠裙腰一道斜”(《杭州春望》);牛希濟的“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生查子》),則以芳草擬羅裙。此詞在“翠羅裙”上綴以“翻憶”二字,感情上又多了一個曲折。翻者,反也。本想眺望一下,略舒鬱悒,沒想到反而勾起了對綠色羅裙——這最具有女性特徵的服飾的思念來。這一縷痴情真是不好收拾。“冷落”三句,以排體出之。句句切草、切情,化工之筆。“冷落閒門”,見出庭院之孤寂,而“庭草無人隨意綠”之神理,即隱含其中。“悽迷古道”,流露出望遠之悲心。“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為其所本。

“悽迷”二字,將心緒之悽黯與望眼之迷濛兩重意象融會一起,並與前片之“望隔香塵”暗相挽合。以迷迷糊糊之睡眼,逐古道之輕塵,真令人難以為懷。然而作者述情之筆愈出愈精,最後又推出了“煙雨正愁人”之句,把這種悵惘的心境渲染到了十分。“煙雨”,在詞人的筆下與草色結緣甚深。林和靖詠草詞“金谷年年,亂生春色誰為主?餘花落處,滿地和煙雨。”(《點絳脣》)賀方回《青玉案》:“若問閒情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便是顯例。此詞以“煙雨”結筆,將草色、離情與迷濛的雨色化為一片,情景相伴,悽然無盡。況蕙風所謂“取神題外,設境意中”者,約略近之。

詠吟春草是一個古代文人津津樂道的永恆題目,名篇佳作,數不勝數。有評論家説,在高手如林的名人隊伍裏,高觀國用他那巧妙的藝術構思和秀美婉約的風格另起爐灶,獨成一家。

南宋後期,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同樣嚴重、尖鋭。宋孝宗隆興元年(1163)符離一戰以後,金朝因內部政變,無力南進,南宋習於偏安,當然更無雄心北伐。雙方維持和平的局面經歷了幾十年之久。有時也發生小規模的戰爭,但對全局牽動不大。南宋統治階級拼命壓榨人民,以供揮霍及向金朝進貢,利用官職和金錢來麻醉沒有雄心壯志的知識分子,一種苟且偷生、得過且過的風氣影響到文學,逃避現實、雕琢詞藻的形式主義的作品一天天多起來。有些人躲進書叢,尋章摘句;有些人講究樂律,陶醉於自然景物,不問政治;有些人只着眼於個人的離愁別恨,發泄無可奈何的傷感情緒。此詞正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所寫出的抒發離愁別恨之作。

第5篇

雙螺未合,雙蛾先斂,家在碧雲西。別母情懷,隨郎滋味,桃葉渡江時。

扁舟載了,匆匆歸去,今夜泊前溪。楊柳津頭,梨花牆外,心事兩人知。

家住碧雲西的一位漂亮姑娘,在出嫁頭髮還沒梳理好,左右雙螺沒合,雙眉就緊收在一起了,馬上要離開母親的懷抱,做人家的新娘,能有桃葉隨王獻之那樣幸福嗎?

答案還沒有出來,就被一隻小船勿勿載走,今天就要到武康前溪去過夜。一路上春光明媚,春意濃烈。渡頭的楊柳垂蔭,梨花開出人家牆外,嫁娶的心事只有他們兩人知道。

雙螺:指少女頭上的兩個螺形髮髻,故舊有丫頭之稱。

蛾:螺子黛,乃女子塗眉之顏料,其色青黑,或以代眉毛。

桃葉:王獻之之妾名,其妹名桃根。因王獻之有《桃葉歌》而在南京秦淮河上有桃葉渡故址。

前溪:今浙江省武康縣,縣前有溪流。張平甫在此曾有別墅。

此詞作於姜夔在浙江武康時,是為戲張張鑑(字平甫)納妾而作。張平甫是姜夔好友,姜夔依張平甫生活十年,“十年相處,情甚骨肉”。

上片是寫張平甫所納小妾別家的情景。“雙螺未合,雙蛾先斂”,言小妾束粧待發,準備出嫁的嫁頭尚未做好,眉頭就緊收起來,表明心情有些矜持和悲涼。“家在碧雲西”,點出女子家鄉幽遠。接着“別母情懷,隨郎滋味,桃葉渡江時”三句從三個層面來寫姑娘的愁源。一是離開母親的懷抱,二是跟隨一個不熟悉的、無感情基礎的人生活,三是不確定從自己去後能否有傳説中的桃葉與王獻之那樣生活幸福。王獻之愛妾桃葉的典故也映襯出張平甫的身份高雅和小姑娘的柔美可愛。

下片“扁舟載了,匆匆歸去,今夜泊前溪”三句,寫小姑娘坐上小船被載去張平甫的前溪別墅,一路上春意濃烈,更襯托出小姑娘無心去欣賞春光,自己心已無春情,愁緒滿胸。“楊柳津頭,梨花牆外,心事兩人知。”一路上行經綠楊垂蔭的津渡,梨花高出牆外的園林,各自的心緒感想,只有兩人知道。結句很有意味。“心事兩人知”這樣的情景,不能不讓人發愁。

姜夔以“桃葉渡江時”句,即點明張平甫納妾之意,又在説小姑娘自己想是否有桃葉的幸福生活。用“泊前溪”交待張平甫把小姑娘納去的地方。寫“梨花”開出牆外,一是説明張平甫納妾時間是在春天,二是反襯小姑娘心中已無春意,只有愁緒在心頭。“匆匆”二字則體現對小姑娘的不尊重,有強行之意。“扁舟”用得又非常恰當,有偷偷摸摸,不是大張旗鼓之意。開拍就是“雙螺未合,雙蛾先斂”,很有不情願,愁緒滿心頭之狀。

姜夔在此詞裏反映了男尊女卑的社會問題,男的娶妾,女的被迫嫁出。姜夔不一定意識到婦女要解放的道理,但他就在此詞中寫出了男女不平等的現狀。小姑娘有苦有愁不敢言,只留心頭,只能表現在眉頭緊收。姜夔的筆下描寫得細緻,把一個大的社會問題,用一場“納妾”過程揭露得淋漓盡致。或許也是有許多這樣“男女不平等”的呼聲,給後來“婦女解放”奠定了理論基礎。若如此,姜夔此詞當是許多“呼聲”中的一種,而且是比較早的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