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理想國學生讀後感最新3篇 完美的理想學生:我讀後感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3.12W

理想國是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著作,其論述了一個理想的政治制度和社會秩序,堪稱文化瑰寶。讀這本書,有益於提高我們的人文修養和對社會政治的認知。本站最近整理了理想國學生讀後感最新,旨在分享大家的閲讀體驗和感悟,歡迎閲讀分享。

理想國學生讀後感最新3篇 完美的理想學生:我讀後感

第1篇

讀完柏拉圖的《理想國》,我對“何為正義”陷入了深深額思考中,到底何為正義呢?

一位波某某君認為:正義的目標就是“物歸原主”,使每個人得到其應有之物。而實現這一目標的行為就是正義,讓好人得到應得的,從壞人處拿回他們非分之有——也即鋤強扶弱,懲惡揚善。

但我想問:怎麼判定一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呢?怎麼判定一件事物,到底是誰的應有之物呢?每個人站在自我的立場,當然會盡一切可能地謀求一切可謀求的利益。幾乎沒有人會認為自己是“壞人”的,也幾乎很少有人認為自己謀求利益最大化的努力是不義的。每個人所謀求的利益是有交叉的,那麼當這種衝突產生的時候,當然雙方都會認為自己是在取得應有之物,自己是有理的一方,是正義的一方,公婆皆有理,那麼誰來仲裁呢?仲裁者以某種標準來維護了“正義”,那誰又規定了這種標準就意味着“正義”了呢?

另一位“辯手”塞某某君認為: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

他不否認統治者與被統治者在某些方面存在利益的一致性,比如在涉及對外關係的問題上——像外敵入侵等,當權者或許會站到國民整體的利益代表的立場上,美其名曰代表民族或國家的利益。但這就像放羊的人跟羊羣的關係一樣,牧羊人保護羊羣是為了更好地薅羊毛。

正義,是維護強者的利益,所以它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於是會出現“竊鈎者誅,竊國者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莊子語)的差別對待。正義是一羣人對另一羣人的暴政,是統治者們實行暴政的道義工具。

蘇格拉底的廢話我們依然不談。這個論述我其實是比較贊同的。波君談的是社會層面,或者説是道德層面的“正義”,塞君談的則是政治層面的“正義”。

一,人類社會的和諧運行勢必要求既定規則的存在。法律、倫理、道德,都是規範人際關係的制度工具,而它們都是對於是否對錯的價值判斷。這個對與錯,也即“正義”與“不義”,或許並不是統治者為鞏固政權而設定的,是先其而存在的,統治者要明確它、捍衞它,目的是維持社會秩序。否則老百姓都坑蒙拐騙、殺人放火,什麼政權也不願見到這種亂象。

二、鑑於以往的歷史而言,階級的對立確實存在,所有政權形式確實都是一個階級對另外階級的暴政。那麼在一些根本的利益問題上,統治者所代表的階級,當然會以政治權力和國家暴力為後盾,設立對他們有利的社會制度,將對他們有利的標榜為正義,將對其有害的斥為不義。

三、正義不是絕對的。成王敗寇,笑到最後的才有話語權。歷朝歷代,哪一個造反的不説自己是替天行道,平叛的説自己是保境安民?

同樣,不義也不是絕對的。世上徹頭徹尾的不義之人是難以立足的,因為遏制不了自己的慾望和行為,終會眾叛親離——道上的話可能叫“不講規矩”。盜亦有道,哪怕是殺人放火的集團,其內部仍然是存在一定的規矩的,否則他們將難以成事。就像梁山好漢,他們儘可以殺人如麻,殘害無辜,彼此並不覺得這是“惡”。但如果不講義氣,壞了宋江這樣的“好漢”,那就“十惡不赦”了。

理想國學生讀後感最新3篇 完美的理想學生:我讀後感 第2張

第2篇

我想蘇格拉底也不是一個傻子,不是色拉敍馬霍斯所説的頭腦簡單看不到現實的人,而是認清了現實的黑暗之後仍心懷光明之心的智者。

1、蘇格拉底和色拉敍馬霍斯的爭論仍在繼續,面對蘇格拉底的説法,色拉敍馬霍斯給予了有力的反駁:

面對蘇格拉底得出統治者一言一行都為了老百姓的利益的結論,色拉敍馬霍斯用現實中的真實情況予以了反駁,闡述了現實生活中不正義的事只要乾的得大往往比正義更有力、更如意、更氣派,而極端不正義的統治者就算肆無忌憚的巧取豪奪也會被認為有福氣。

在一個缺乏正義或説在一個失序的社會中,色拉敍馬霍斯所表達的觀點是實實在在的大實話,反映着客觀存在的現實。正如色拉敍馬霍斯所説的,極端的不正義就是大竊國者的暴政,把別人的東西,無論是神聖的還是普通人的,是公家的還是私人的,肆無忌憚巧取豪奪,而現實的國家這樣的現象是遍地存在,特別是獨裁專制國家。人性是自私的、醜惡的,在面對利益的誘惑時很難能剋制住自己那顆貪婪之心,即使你一人可以,也會被其他人的不正義所淹沒,在缺乏監督的政權中,不正義的人更是遍地開花。政權的不正義,制度的不正義,必然造就人的不正義和社會的失序。這樣的社會必然向我們傳遞着一種信號,不正義的事只要幹得大,是比正義更有力、更如意、更氣派,因為不正義的獨裁集團就是最大獲利者。

2、社會中處處無不驗證着色拉敍馬霍斯的觀點。近觀身邊朋友的一言一行即可得知,不正義比正義吃得開,且在不正義者的眼中,不正義更是值得自我炫耀而不是見不得人之事。比如,有背景的學生無需大學聯考即可獲得名校的學位,有學生明言自己在公檢法中如何瀟灑,面無愧疚之色,社會亦無譴責傾向,而是羨慕。走進底層社會,更讓我感到不正義的人活着是很快樂、如意和氣派,而正義者未必一定如色拉敍馬霍斯所説的苦惱的人,但卻也無法逃避殘酷的現實,得面對一個失序社會給他們帶來的一切壓力和各種問題。底層的農民、工人、商人是一個國家和社會物質財富的生產者和推銷者,他們忙於生產、交換,無法也不必要去擔任行政上的事物,底層人民每天勞作以供養着上層統治集團,自己得到的卻是十分微薄的收入。接下來如果統治集團能夠給底層人民辦好教育、治安、文化,這倒是能夠得到一個很好良性循環,如此便也是正義的表現,而現實生活中離這種正義狀態卻遙不可及。普通人犯了錯誤,查出來以後,不但要受懲罰,而名譽掃地,被人家認為大逆不道,而上層的統治集團不僅掠奪人民的錢財,剝奪人民的身體和自由,這且不會得到人民的臭罵不會被趕下台,反而還被認為有福。這就是現實生活中最大最極端不正義的表現。這些不正義者就是把不正義之事做得足夠大,才能成為“欺盜殺人不用吃官司”的人。所以從我所處的國家和現實來看,色拉敍馬霍斯的觀點一點都不為過,而且正好是對號入座了。

?水滸傳》中的高俅尚未官運騰達之際,拒絕與市井潑皮去做要吃官司之事,而一心成為一個欺盜殺人不吃官司的上層人物,如此才能放心去做歹事而不吃官司。諸多英雄好漢、諸多百姓無不對高俅恨之入骨,但又能如何呢?在一個獨裁社會,上層説的算,讀書筆記下層百姓也無可奈何,這也是滋生這些不正義的肥沃土壤。當一羣統治集團掌握着一個國家至高無上的權力,權力得不到實質的監督,統治集團裏的成員又是一些有血有肉的會犯錯誤的人,而一旦做出不正義之事,就像從紫禁城向中華大地放出數以萬計的蝗蟲一般,危害人民。下層人民供養上層階級,不但沒有得到回報,反而陷入窘境,被不正義所包圍,這是極端的不正義。一個不正義的統治集團假如藉助高科技,那這種不正義作風就像坐上了飛機一樣,高速度地擴散到國家的每一個角落,人人以不正義為光榮就此成為社會的風氣。

4、然而,即使在一個被不正義所包圍的社會,她到底還是存在着一些追求正義理想的人士。有些人你要説他一廂情願也好,你要説他擁有一顆赤誠的心也好,他就是會用自己的行動或言行來宣揚正義,默默地與正義一起活着。

我想蘇格拉底也不是一個傻子,不是色拉敍馬霍斯所説的頭腦簡單看不到現實的人,而是認清了現實的黑暗之後仍心懷光明之心的智者。

第3篇

?理想國》封面底赫然寫着“烏托邦的起源,西方哲學的濫觴”,可見《理想國》在西方哲學史中的不朽地位,可與中國的《論語》比肩,但若是比起《周易》和《道德經》,我倒是覺得還是遜色點。

上學期在看文獻的時候,屢屢見到學者引用柏拉圖的《理想國》,心想柏拉圖的《理想國》不進去走一遭算是繞不過去了。借了之後,翻看幾頁之後,甚不在意,也就束之高閣,沒有耐心去看。因疫情耽擱半年之久,返校之後,才決定重新拾起,認真細讀,並做筆記,才算是一知半解,稍知其理想了。

柏拉圖談到靈魂有三種構成,分別是理性、慾望和激情。慾望只有在理性和激情的調節控制下才不至於毀掉一個人。同時十分強調心靈或者靈魂的高貴品質,而輕視肉體的慾望,可以説,柏拉圖是西方哲學身心二元論的“始作俑者”,這成語用的不太恰當,但是確如柏拉圖這種類似”存天理,滅人慾”以陶冶心靈或靈魂的思想在當時也許會振聾發聵,警醒世人。但是於今,我們都知道這是錯的,但仍有其意義所在。

偉大作品的魅力就在於哪怕是錯誤的論斷也會被一代又一代的人啟發和引用。我不明白的是柏拉圖所説的激情到底是指什麼,換句話説如果用另一個詞代替激情的話,會是那個詞語比較合適?是動機還是信念還是什麼?我始終沒整明白。

柏拉圖有個最為經典的穴喻論,廣為流傳。每當讀到此處,便覺得自己不就是那個洞中之人嘛,在自己狹隘認知的世界裏看着自以為真的影像,就認為自己看清了世界,可是當自己勇敢的走出洞穴,見到真正的太陽和大千世界之後,方才悔悟過去的自己不過是井底之蛙,見識淺陋之極,所有過去為之斤斤計較的一切都是庸人自擾,不值一提。

而能帶領人們發生身體轉向和靈魂轉向,走出自己狹隘的認識誤區,見識接近真理的真實世界的就是至善,至善就像太陽光的創造者,帶人導入理性、愛智和正義的光明之途。老子也講過上善,所謂上善若水,水潤萬物而不爭,而 同時,水無定形,不捨晝夜的流動,就像追求真理永無止境一般。

教育的目的不就是讓學生從可見到可知,使其發生身體和靈魂的轉向,引導學生不斷突破認知侷限,追求真理和至善的智慧嗎?

其實我們每個人也都像洞中之人一樣,有時候會被自己的眼睛等感官所矇騙,對所可見的世界影像信以為真,以為這就是真實世界的全部,為之多情而餘恨,為之計較而自擾。然而當你真的懷揣對真理和至善的追求,發生身體和靈魂的轉向,走出自己的狹隘認知,方能超脱自我,一步一步接真理至善的真實世界,方能逐漸卸掉認知枷鎖,成為瀟灑曠達和獨立思想之自由民,達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的境界,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説,能夠真正做到樂天知命就很不容易了。

柏拉圖提到的“哲學王”也很有意思。柏拉圖認為哲學家是無用為大用(我是個人這麼認為的)看似最被人看不起的廢物,但是由於無權利之慾,德行純粹而全面發展,倘若受人愛戴,哲學家為王治理國家,那國家就會昌盛。反之,哲學家不受人愛戴,人人爭權奪利,哲學家便是這個渾濁社會中最無用的廢物,不得不隱遁山林。

柏拉圖提到的哲學家和我國古代隱士頗有幾分相似,盛世出將入相,亂世隱遁山林,以內聖外王為士人最高理想追求,學而優則仕。

以上所提,是我讀完《理想國》感受共鳴最為強烈的內容。讀完之後,也覺得對自己的人生也有很大的啟發意義。哲學即便是形而上,就像現在的人工智能一樣不明覺厲,但是哲學的起興和發端不也是在愛智之人的躬身俯仰之間嘛。

最後如果讓我掩卷冥思的話,我會由衷的提起這幾個關鍵詞:平等對話、邏輯論證、類比隱喻、身心二元、靈魂轉向、可見可知、哲學為王。當然還有其他比較重要的元素,在此就不一一解釋了,當然前面所説也是個人感悟,有不對的地方,還請賜教!

在我心中,哲學家是很高級的稱謂,雖不能至,心嚮往之。作為一個庸人,熱愛哲學的初衷無非是讓自己不再庸人自擾,給自己的身心找一個家,一個無需庸人自擾的靈明清淨之家——一言以蔽之,熱愛哲學,是為了靈魂詩意的棲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