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加法交換律結合律教案4篇 數學天地中的法則掌握:加法交換律、結合律教案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21W

本文介紹了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基本概念和應用以及如何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這兩個法則。此教案旨在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基本數學概念。

加法交換律結合律教案4篇 數學天地中的法則掌握:加法交換律、結合律教案

第1篇

談話引入:以上,我們運用了加法的好處及交換律解決了一些問題,那麼關於加法還有沒有其他的規律性知識?這些知識又有什麼用途呢?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這方面的.知識――加法結合律和簡便運算.(板書課題)

(一)教學例3、觀察下面每組的兩個算式,它們有什麼樣的關係?

1、教師提問:(1)上面等式兩邊算式有什麼相同點?有什麼不同點?

(2)每組兩個算式的結果怎樣?用什麼符號連接?每組算式説明什麼?

如果用字母a、b、c分別表示3個加數,怎樣用字母表示加法結合律呢?

等號左邊(a+b)+c表示先把前兩個數相加,再同第三個數相加.

等號右邊a+(b+c)表示先把後兩個數相加再用第一個數相加.

4、練習:根據運算定律在下面的□裏填上適當的數.

應用加法結合律我們能夠改變一些數的運算順序,但應用加法交換律更主要的一點是能夠使一些計算簡便.

教師提問:同學們想要計算480+325+75,怎樣計算比較簡便?為什麼?應用了什麼運算定律?(學生試算)

教師提問:這道題怎樣算比較簡便?為什麼?應用了什麼運算定律?(羣眾訂正)

例4沒有調換加數的位置,直接應用了加法結合律進行了簡算;

例5要使325與75相加,則務必先應用加法交換律將75交換到480的前面,再應用加法結合律簡算.

4、反饋練習:137+31+63,怎樣計算比較簡便?用了什麼定律?

教師説明:根據加法結合律不僅僅能夠做口算加法,還使一些計算簡便.簡算時要注意數字特點.

這天我們學習了哪些新知識?什麼叫做加法結合律?與加法交換律有什麼不同之處?

光明國小籃球隊隊員的身高分別是:160釐米、164釐米、158釐米、156釐米、162釐米.隊員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例3觀察下面每組的兩個算式,它們有什麼樣的關係?

加法交換律結合律教案4篇 數學天地中的法則掌握:加法交換律、結合律教案 第2張

第2篇

1.理解和掌握加法結合律,並應用加法結合律使計算簡便。

討論:比較兩式題的異同。剛才的`兩個例子説明了什麼?

2.上述兩題貼合猜想,可能是偶然。請同學們自己來找一找貼合猜想的式題。

(學生自由舉例,小組交流結果。彙報結果,找到許多式題貼合猜想。

3.能證明猜想正確,還有我們身邊的一些生活實例。

請同學們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李叔叔騎車旅行第一天騎了88千米,第二天騎了104千米,第三天騎了96千米,這三天李叔叔一共騎了多少千米?

2.提問:以上幾個加法算式中,每個算式等號的左邊和右邊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1)誰能用符號(任意選3個符號)表示加法結合律?如:(□+△)+○=□+(△+○)

(2)如果用字母a、b、c分別表示3個加數,怎樣表示加法的結合律呢?

3.五(1)班有學生51人,四(1)班有學生47人,四(2)班有學生41人,三個班共有學生多少人?(用兩種方法解答)

第3篇

本教材是在學生經過較長時間的四則運算學習,對四則運算已有較多感性認識的基礎上,結合一些實例,學習加法的運算律。學生從國小一年級開始,就在加法的計算中和演算中接觸過這方面的知識,有較多的感性認識,這是學習加法交換律的基礎。教材安排這兩個運算律都是從學生熟悉的實際問題的解答引入,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和分析,找到實際問題不同解法之間的共同特點,初步感受運算規律。然後讓學生根據對運算律的初步感知舉出更多的例子,進一步分析、比較,發現規律,並先後用符號和字母表示出發現的規律,抽象、概括出運算律。教材有意識地讓學生運用已有經驗,經理運算律的發現過程,讓學生在合作與交流中對運算律的認識由感性逐步發展到理性,合理地構建知識。

“想想做做”先安排了一些基本練習,以填空、判斷等形式鞏固對加法運算律的理解;接着通過題組對比和湊整等練習,為學習簡便計算作適當滲透。

1、教學技能目標:使學生理解並掌握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並能夠用字母來表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2、過程方法目標:使學生經歷探索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過程,通過對熟悉的實際問題的解決,進行比較和分析,發現並概括出運算律。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增強對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究問題的意識、習慣。

教學重點:使學生理解並掌握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能用字母來表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教學難點:使學生經理探索加法結合律和交換律的過程,發現並概括出運算律。

有牛頓因為看見蘋果落地,進行思考,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最後得出了萬有引力定律這個偉大的成果。引導學生得出:要注意觀察、思考生活中一些習以為常的問題,並從中探索出一些規律。

設計意圖:由科學家從一個平常的現象得出偉大的發現,引導學生應注意觀察身邊的一些平常的、習以為常的現象,並從中的出一些規律,對學生進行良好學習習慣的教育。

1、隨着氣候漸漸轉涼,從下個月開始,同學們都將投入到冬季鍛鍊中去了。電腦出示第54頁的例題,這是某個班級進行冬鍛的情況,提問:從這張圖片中,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

你能根據這些信息,提出幾個用加法計算的問題嗎?根據學生的回答,電腦依次出示:①參加跳繩的一共有多少人?

設計意圖:從創設的貼近學生的生活情境出發,讓學生自由地提問,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並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同時,也符合新課程“創造性使用教材”的理念。

2、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其中的這兩個問題:

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參加跳繩的一共有多少人?

指名回答,教師板書:28+17=45,追問:還有其他的方法來解決嗎?在學生回答後,教師完成板書:17+28 =45(人)

4、你們能用一個符號把它們連接以來嗎?教師繼續板書:28+17=17+28

仔細地觀察一下這兩個算式,你們有什麼發現?在等號的兩邊,什麼地方相同?什麼地方不同?

5、你們能夠自己模仿寫出幾個這樣的算式嗎?根據學生回答,教師相機板書算式,並追問:這樣的算式能寫幾個?

6、我們再仔細的觀察這幾個算式,從中你們有什麼發現?你們能用一個算式來表示你們的發現嗎?

教師巡視,並作相應的輔導,在學生交流後板書出示: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它們的和不變。並板書學生回答的一些符號表示的算式。並追問:你這樣表示,每個符號分別表示什麼?

7、同學們都自己用自己的喜歡的方式表示了你們的發現,那你們想不想把這些算式都統一呢?國際上一般用字母來表示這些規律,假如我們用a來表示第一個加數,用b來表示第二個加數,那這些算式能夠怎樣來表示呢?板書:a+b=b+a。

8、教師小結知識點:在很平常的一些四則運算中包含了一些規律性的東西,我們把這些規律叫做運算律。板書:運算律。教師指着板書指出:我們剛才研究的就是加法交換律(板書:加法交換律),學生齊讀一遍。

小結研究方法:剛才我們在研究加法法交換律的時候,我們是怎樣一步一步開展研究的?引導學生能得出:列式計算——觀察思考——猜測驗證——得出結論。

設計意圖: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而不僅僅是解題指導者。本環節的設計,層層遞進,緊密圍繞並運用好問題情境,師生之間積極互動,教師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規律,並學會用字母表示,最後還歸納出了研究方法,都讓學生有一種成就感。

1、剛才通過解決第一題,我們得到了加法交換律,現在我們再來研究問題“參加活動的一共有多少人?”看看我們有沒有新的發現?

2、你們會自己列式解決這個問題嗎?想想你為什麼這樣列式?學生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下面,我們就來針對這兩個算式開展研究:(28+17)+23 28+(17+23)

設計意圖:本環節又是“用教材教”的一個很好體現,比較好地注意了關注學生的生成與教師預設之間的聯繫,並很好地引導到需要的算式。

4、根究研究方法,接下來我們應該進行哪一步?(觀察思考)那你們觀察一下,這兩個算式有什麼關係呢?(參與運算的數相同,運算結果一樣;運算順序不同)你們能用什麼符號連接?教師板書:

6、看着黑板上的板書,你們從中有了什麼新的發現?學生小組交流後大堂再交流,教師張貼: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再同第三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後兩個數相加,再和第一個數相加,它們的和不變。

7、這樣的描述太長又難記,你們從第一個運算律中能得到啟發,用簡便的方法來表示你們的發現嗎?自己嘗試寫一下。

教師揭示:這就是我們今天所學的第二個運算律——加法結合律(板書:加法結合律)。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運用得到的研究方法開展研究,由扶到放,初步培養學生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語言的組織能力。

第4小題引導學生髮現是運用了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

3、插入“朝三暮四”的故事,讓學生通過故事得出:猴子很愚蠢,因為總量不變,只是老頭採用了加法交換律。

設計意圖:幾個層次的練習,內容豐富,提供了具有價值的學習內容,使全體同學都參與到有趣的數學學習中,從驗算中明白了其理論依據,從故事中分析出了其中藴涵的運算律,既體會到了數學的樂趣,又複習鞏固了全課的內容。

設計意圖: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在自己的整理總結中再次鞏固了本節課的重難點。

第4篇

1.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發現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學會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2.在探索運算律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分析比較、歸納概括的能力,滲透建模的數學思想,培養學生的符號感。

教學重點:理解並掌握加法交換律、結合律。

教學難點:歸納、概括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同學們,你們喜歡跳繩和踢毽子嗎?我們班哪位同學跳繩比較強?誰踢毽子比較強?

2.課件出示教材第55頁例題1情境圖,你能從圖中獲取哪些數學信息?(學生自由説)

追問:你能根據這些信息,提出哪些用加法計算的問題?

在過去的學習中,我們進行過很多的加法運算,你知道在加法運算裏有哪些基本規律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索加法中

(1)提出問題:求跳繩的有多少人,應該怎樣列式計算?

提問:這兩道算式都是求什麼的人數?結果都是多少?再觀察算式,説説它們有何相同點和不同點。

引導學生髮現:這兩道算式都是求跳繩的總人數,加數相同,得數也一樣,只不過是把兩個加數的位置調換了一下。

引導:我們可以用什麼符號將這兩道算式連起來呢?(等號)

學生在各自的練習本上表示規律後,交流各自的表示方法。

明確:如果用字母a、b分別表示兩個加數,上面的規律可以寫成:

教師指出:兩個數相加,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和不變。這就是加法交換律。(板書:加法交換律)

(1)課件出示問題:跳繩和踢毽子的一共有多少人?

(2)學生獨立列式計算。教師巡視,注意不同的解答方法,並指名兩人板演不同的方法。

追問:這兩道算式的結果相同,我們可以把它寫成等式嗎?怎樣寫?

①課件出示下面兩道算式,讓學生算一算,判斷下面的○裏能不能填等號。

②組織觀察:這幾組算式有什麼共同的'地方?有什麼不同的地方?你從這些例子中可以發現什麼規律?

學生交流得出:這兩個算式中,三個加數分別相同,加數的位置也相同;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後兩個數相加,

追問:如果用字母a、b、c分別表示三個加數,這個規律可以怎樣表示?

小結: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後兩個數相加,和不變。這就是加法結合律。(板書:加法結合律)

讓學生説説每個等式各運用了什麼運算律及判斷的依據。

第三小題既交換了位置,又改變了運算順序,所以該小題運用了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

(1)第1題中的最後一小題運用了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

(2)第2題是運用加法交換律進行驗算,這在過去的計算過程中有學習過,通過這幾題的練習加深學生的認識。

(3)第3小題讓學生通過計算和觀察、比較,進一步認識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