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百年孤獨讀書筆記6篇 《百年孤獨》的一百個瞬間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21W

《百年孤獨讀書筆記》是一部由哥倫比亞作家馬爾克斯創作的現實主義魔幻文學鉅作。小説以布恩迪亞家族為主線,講述了一個虛構的馬奇亞多小鎮的故事。作者通過絢麗的想象力和獨特的敍事方式,探討了愛、孤獨和命運等人類普遍主題。本讀書筆記將帶你深入探索這部經典之作。

百年孤獨讀書筆記6篇 《百年孤獨》的一百個瞬間

第1篇

?百年孤獨》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鉅著”,百年孤獨的讀書筆記。作品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的百年興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個世紀以來風雲變幻的歷史。作品融入神話傳説、民間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祕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現實與虛幻,展現出一個瑰麗的想象世界,成為20世紀最重要的經典文學鉅著之一。

此書想象奇特,意象豐富,大量運用荒誕和魔幻手法,就象是從哈哈鏡和魔鏡的角度反映了一個斑駁陸離的南美洲,通過描繪在這個奇特的地方生活的布恩地亞家族百年的盛衰史,折射拉丁美洲傳統文化和現代西方文明之間的衝突。

在讀過的所有作品的開局中,我最喜歡這個精巧神奇的開場白, “若干年之後,面對行刑隊,奧雷良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回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在這不動聲色的敍述中隱藏着一種深沉的悲涼和無可奈何的宿命感,卻又憑藉着巧妙的時空交錯形成了巨大的懸疑。接着在以後幾章中經常出現類似的時間敍述:“若干年之後,面對行刑隊,阿卡迪奧將回憶起,墨爾基阿德斯給他念了幾頁那本深奧著作時他驚奇得震驚的情景。”“若干年之後,當他在病塌上奄奄一息的時候,奧雷良諾第二一定會記得6月份一個陰雨連綿的下午,他踏進房去看頭生兒子時的情景,讀書筆記大全《百年孤獨的讀書筆記》。”這些描述中,每一次都隱含了過去、現在與將來的時間循環與迴歸,每段所描述的內容先後又互成對照、互成輪迴與循環,因而,這裏描寫的是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循環怪圈,都帶着濃厚的奇幻色彩。馬爾克斯用他那冷靜沉着的筆調描繪出一個魔幻般的拉丁美洲,刻畫了那麼多形形色色的孤獨者們,讓我在悒鬱中又帶着一點點訝異,同他們熱烈地交談,慢慢感到幸運和渴望,慢慢感受悲愴和荒涼,在酷烈的悲劇力的撞擊下,靈魂戰慄不已。

如果把《百年孤獨》比作是一部“魔幻交響曲”,那麼開篇就是洪鐘大呂,震聾發聵。吉普賽人的“文明”忽悠,就像是一場熱帶風暴,捲來了大量的`枯枝敗葉,裹挾着各種可疑的文化道具、被淘汰的科學器械,在這裏傾銷一空,馬貢多被捲入漩渦之中,場面混亂、騷動而瘋狂。第一章敍述的情節合乎情理,主要用的還是誇張手法來表現這種喧囂的大場面,魔幻手法也只是初試牛刀,比如寫奧雷良諾,在別人沒有發現之前,他就敏鋭地觀察到,放在桌子中央的湯鍋無緣無故地滑到了邊緣,掉到地上打碎了,好像有一雙內在的動力在驅趕它移動。那麼在第二章,魔幻手法就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了”。比如,死去的普羅登肖靈魂復活,以活人之軀出現在布恩迪亞家;而烏蘇拉外出尋找阿卡迪奧將要回來時,也是奧雷良諾最先發現家裏出現了異常情況:妹妹阿瑪蘭塔躺在搖藍中,搖藍卻不脛而走,在房間裏兜圈子——阿瑪蘭塔想念媽媽了。小小的奧雷良諾體現了異乎常人的敏感。

百年孤獨讀書筆記6篇 《百年孤獨》的一百個瞬間 第2張

第2篇

終於在各種晦澀難懂和初感興趣以及不斷強迫自己的過程中讀完了。巨大的孤獨感和沉重感,六代人重複孤獨與衰敗,給人一種無力掙脱的宿命感,所有人在孤獨的宿命中嘗試了各種各樣的掙扎,老何塞的探索求知,上校的反抗鬥爭,何塞阿爾卡蒂奧的潛心專研,奧雷里亞諾第二的放縱濫情,貝麗卡情愛孤獨,貝麗卡的自相矛盾,烏拉蘇爾的熱情堅守,最終都走向一樣的結局,孤獨。所有的掙扎都沒有意義,都是周而復始的.從有希望,用自己的方式抗爭孤獨,到自閉,到被人遺忘,再到走向死亡。這種無法掙脱的宿命感才讓人真正感到結局的悲涼。

一個是在對細節的把控上,比如橙色圓盤代表死亡的預兆,藍色的牆壁,藍色的選票以及藍色的信封所代表的新事物對小鎮的吞噬,上校心中那個父親帶他看冰的下午,何塞阿爾卡蒂奧腦海裏被看到槍殺刑行的場景,不斷重複的三千人死亡,貫穿全文的羊皮卷,烏拉蘇爾口中的豬尾巴孩子等等作者有意刻畫的細節,都讓人在這漫長的百年事件中找到了連接點,前後的對比與銜接實在是讓人驚歎不已。

二是作者的想象力,隱隱約約終於好想知道一點兒魔幻現實主義的含義了,基於現實,用豐富的想象力為讀者營造了一個巨大的百年孤獨,對蟲子,螞蟻的諸多細節刻畫,對不同的人的孤獨的想象力,對每個人死亡的不同形式,讓人覺得似曾相識又不千篇一律,引人無盡的思考。

三是作者對於孤獨的刻畫。不曾感到突兀和雷同,對於神態描寫和語言描寫着墨不多,看似冷靜周到的第三者敍述反而增加了悲涼的色彩,給讀者更深刻的反思,無論是誇張的環境描寫還是細節刻畫都恰到好處,世上再也不會出現第二個百年孤獨了。

第3篇

?百年孤獨》我並沒有真正看完,只是大致瀏覽了一下,算是明白説了些什麼吧。儘管深層次的體會我沒有,那種深層次的共鳴也沒有。但是我還是覺得我就應寫點什麼,一些感觸,因文中人或是介紹的事帶來的感觸。

我喜歡一部小説,也許會因為各種各樣的理由,卻必定有能然我流露追憶、思緒紛飛、共鳴,人生的、生活的、哪怕是關於看待某人或是贊同某個觀點這個緣由。《百年孤獨》恰好擁有這點。雖然它刻畫的事一個虛構的世界,但是其中種植徽竅質檔撓∩瀆深刻的東西我體會不到。畢竟我經歷得不多,或許真實的我看到過很多,然而沒有深思,我又怎能理解。

人是矛盾的結合體,我十分贊同。因為我就是一個例子。對於《百年孤獨》我覺得它扣住了我的心絃。每個人心中、腦裏都有一個虛構的世界——天堂般或地獄般。《百年孤獨》的曲折離奇真正讓我感歎,至少我內心的虛構世界沒有這麼繁雜,怎能不喜歡怎能不對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肅然起敬。但是就算這麼多讓我沉浸的東西卻也讓我覺的無味,也許是因為我是個太實在的人,虛構到底是不可能的。而文中那樣曲折的故事情節更讓它不可能在現實中發生。令我們大哭、大笑、引吭高歌和長吁長歎。但是過後,過後這些都不只是一場心靈盛宴,能留下什麼但是剎那間那些情愫。於是我不得不有點厭惡它,好像我內心那般完美的世界我也只會深藏,只由於那是虛幻。

“家族中的第一個人將被綁在樹上,家族中的最後一個人正被螞蟻吃掉”

沒看完全文或者是沒看到最後。我們肯定無法理解這句先在卷首的話的含義。但是我們就應能夠揣度出全文主題,一個家族的興衰史吧。看完後,確實我的推斷沒錯。只是這如何興、如何衰細嚼誰能明白。有時吸引讀者眼球不需要太多的話語,也許只要一個懸念,一個引子,丁點兒能夠揣摩卻讓人不敢確定的提示。

其實每個人都是布恩迪亞。每個人都有他自己認為或是人們贊同值得談及的經歷;每個人都衝動過,做過錯事,被懲罰過;每個人都曾因為一個突然迸發的奇想幹過如今看來不可思議的事;每個人也都有每個人坎坷的人生。只是它們有事情大小不痛、影響大小不同等等,同性質卻質量不同而已。

對於家族這個概念,我不是很清楚。如今的社會關於家族概念早已開始淡化。我們能觸及的.越來越少。但是小説中的布恩迪亞這個家族卻是把興衰清晰呈現。發家也許並不需要某次奇遇,卻必定有一個能幹的第一人。衰敗不是金銀的多寡取決,只要族中人一代不如一代。這不衰敗又能往哪個歷史方向繼續碾動車輪。

最後,文中的種種人物關係使得我十分混亂,國外的種種理念也讓人無法理解。這是我想更深刻認識的阻攔,明白最終我也沒有衝破。觀念問題吧,有些東西改變很易,有些很難,也有很多不可能。

收筆處。我不得不評價下這部小説的結尾,充滿魔幻的結尾。原先整個家族興衰早已被一卷手稿記錄,且把這個構造的世界毀滅。讓人意想不到,也給我們一些關於此的聯想。

那個故事中的人是故事中一卷手稿裏的故事;那個故事卻又只是作者手中的一卷手稿;那我們呢這個世界所發生的一切是否也只是上帝那些未知手中的一卷手稿中的故事

儘管此不可能,但是看過這小説後我們又怎能沒有這樣的聯想呢。

第4篇

當我合上《百年孤獨》的最後一頁,突然感到前所未有的淒涼。“家族中的第一個人將被綁在樹上,家族中的最後一個人將被螞蟻吃掉”,當梅爾基亞德斯精準的預言變成現實,布恩迪亞家族也就此畫上了句號。從興盛到化為塵土,不過也就短短百年。幾代人的努力掙扎,也擺脱不了落沒的命運。

讀整部作品的感覺對我而言,就象每晚聽一個白鬍須長者坐在神燈前,娓娓講述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昏黃的燈光,讓人的心有種別樣的安靜。不管從美人兒蕾梅黛絲如天使般的昇天,屋內已逝鬼魂的遊蕩還是奧雷里亞諾上校發動的戰爭,阿瑪蘭妲感情生活的波折,魔幻和現實始終交錯在一起,不至於跌宕起伏,但卻環環相扣,如行雲流水般,沒有一絲突兀和荒誕,卻讓人清醒。

其實,布恩迪亞家族所走過的歷程,恰恰是和孤獨鬥爭的過程。他們中有的懷抱着熱切的理想,勇於嘗試新鮮的事物;有的勤奮刻苦,孜孜孜不倦地學習鑽研;有的熱情奔放,在感情上忠於自己的內心……不管是對學術的鑽研,為理想的奮鬥,還是縱情享樂,他們始終對生活富有着激情,但現實卻沒有讓他們如願,馬孔多的保守、落後、災難,一再地打擊他們,使他們不得不在一次又一次夢想破滅之後,最終變得失望、苦悶,飽嘗孤獨的'滋味。就象書中多次提及的死亡預言一樣,命運之神早已將結局寫在羊皮卷書上,誰也無法改變。

這又使我想起一篇文章,文章中寫道,當嬰兒從母親温暖的子宮脱落的那一刻,就意味着人生來是孤獨的,是獨立的個體,他會有自己的軌跡。但在成長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會害怕孤獨,所以人們總是迫切地想要融入到社會當中,我們學習如何與人交往,學習遵守社會準則,歸根到底就是想被別人所認同,這樣自己的心就不再孤獨。其實真正到人之將死的那一刻,很多人都會感慨,自己怎麼樣來還是怎麼樣去,一如既往地孤獨。再輝煌的過往也會象馬孔多的颶風一樣,把一切都吹散,什麼也沒有留下。

也許,每個人出生的時候也都有了屬於自己的一部羊皮書,許多事不必強求,該來則來,該舍即舍,雖然聽起來有一點無為,但又何嘗不是洞徹以後的理性呢。

第5篇

當你讀了《百年孤獨》後,或許會別有滋味在心頭。

孤獨是一種執念。身處衚衕,幻覺中的目標就在衚衕深處,無法自拔。書中的代表人物是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他決心要開闢出一條道路,把馬孔多與外界的偉大發明連接起來。他帶一幫人披荊斬棘幹了兩個多星期,卻以失敗告終。後來他又沉迷於鍊金術,整天把自己關在實驗室裏。由於他的精神世界與馬孔多狹隘、落後、保守的'現實格格不入,他陷入孤獨之中不能自拔,以至於精神失常,被家人綁在一棵大樹上,幾十年後才在那棵樹上死去。

孤獨是一種重複。同樣是為了某種虛幻的目標,又或是漫無目的,不斷地重複昨天的故事。就如書中的奧雷里亞諾上校,他發動了三十二次武裝起義,三十二次都遭到了失敗;跟十六個女人生了十七個兒子,這些兒子在一個晚上接二連三被殺死了;他自己遭到過十四次暗殺、七十二次埋伏和一次槍決,但都倖免於難;最終回到了起點:不斷反覆熔鑄小金魚。

孤獨是一種麻醉。就如庇拉爾·特爾內拉,她通過與不同男人糾纏來麻醉自己。

烏爾蘇拉是該書的一絲亮色。她沒有什麼文化,也沒有什麼深刻的思想,但是卻有着質樸的本色,無論什麼境遇。她一直活到自己的第六代出生,並且在暮年完全變瞎之後仍掩飾這一點,繼續自己的操勞和回憶。當烏爾蘇拉終於死去,力量的天平失衡了,她的子孫也在不久的將來灰飛煙滅了。

第6篇

加西亞·馬爾克斯以小説作品創建了一個自己的世界,一個濃縮的宇宙,其中喧囂紛亂卻又生動可信的現實,映射了一片大陸及其人民的富足與貧窮。

作者在書中沉着冷靜地講着一些令人毛骨悚然又魔幻可悲的故事,讀完後感覺整本書都籠罩着一種一成不變的情緒,那就是深深的孤獨之感,也正是因此我感覺到布恩迪亞家族百年間數代人的性格核心就像他們的名字那樣幾乎沒有什麼改變。“他們儘管相貌各異膚色不同脾性、個子各有差異但從他們的眼神中一眼便可辨認出那種這一家族特有的、絕對不會弄錯的孤獨眼神。”

孤獨的可悲,源於自我封閉。布恩迪亞家族的人除了為馬孔多開創了繁榮的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外,每個人都是活在自己的狹小的世界中的,拒絕任何人的進入。終身未嫁的阿瑪蘭妲無情地拒絕皮埃特羅·克雷斯皮和赫裏內勒多·馬爾克斯上校不是因為邪惡的報復心理和痛苦的怨毒,而是被自己飽經摺磨的內心戰勝無窮愛意的結果。

因為內心那無法戰勝的膽怯,阿瑪蘭妲對自己封閉了一生,孤獨了一生,最可悲的不是無伴侶相伴終老的孤獨,而是他人無法理解自己,自己就採取沉默、孤僻來武裝自己,把自己包裝得似乎不存在於這個世界的巨大落寞。就像隱沒在寬廣的沼澤地中的馬孔多一樣,在缺乏信任和了解,在孤獨、苦悶、猜忌,中狹隘、落後、保守直至沒落,成為了一段外鄉人不知曉、不認為存在的歷史。

孤獨的可悲,源於無力去愛。書中烏爾蘇拉總結到:“實際上他的成功和失敗都因為同一個原因,即純粹、罪惡的自大。她最終得出的結論,自己不惜為他付出生命的這個兒子,不過是個無力去愛的人。”當奧雷利亞洛·布恩迪亞上校還在烏爾蘇拉的腹中時,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曾被他清晰可辨的哭聲驚醒時,烏爾蘇拉就渾身顫抖地確信這深沉的哭號正是那可怕的豬尾巴的最初征兆,這就是故事悲劇的預言與開端。

晚年的她更是確信胎兒在母腹中的哭泣不是腹語或預言能力的先兆,而是缺乏愛的能力的明顯信號。無力去愛,是人活着的最大悲哀,人是情感的動物,人因情感而富有,世界因情感而生動。但是《百年孤獨》中的每一個人都顯得那麼脆弱,奧雷利亞洛·布恩迪亞上校試圖用永無休止的戰爭與殺戮來回避孤獨、排遣孤獨,但是戰爭帶給他的最終只是更加寂寞。他對生命沒有憐惜,對行軍中與他的女人沒有愛,對他留下的十七個血脈沒有愛。

孤獨的可悲,是不帶情感地活着。馬爾克斯筆下的人物,不管是性格開朗還是封閉,是堅毅向上還是墮落腐化,不管他們的生活是積極向上還是紙醉金迷都給人一種深深的孤獨無奈感,他們都不可避免坦然淡定的走向死亡。

這些人,從出生開始就是孤獨,逐漸的,有人在孤獨中失去自我,比如第一個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梅梅;有人在對抗孤獨中失去自我,比如雷貝卡;有人清醒的知道自己的孤獨,可卻無能為力,比如阿瑪蘭妲;有人孤獨一生卻不自知,比如烏爾蘇拉,比如美人兒蕾梅黛絲;還有人在生命的最後幡然悔悟,可惜為時已晚,比如奧雷利亞洛·布恩迪亞上校。當美人兒蕾梅黛絲連身體帶靈魂才昇天,涼薄的費爾南達就在角落裏踱來踱去,為那些被捲走的牀單憤憤不平。

當奧雷里亞洛們在墳墓裏屍骨未寒,奧雷里亞洛第二就又點亮家中的燈火,聚上一羣醉漢拉起手風琴,渾身澆透香檳酒,把那個瘋人之家變成為墮落的垃圾場。不會因為誰的存在或消失而帶來情感的波動,他們都在按自己方式活着,不帶情感地活着,最終敍寫的是整個家族的`孤獨與悲哀。

誠如小説中寫道:“布恩迪亞家族每個人臉上都帶着一種一望可知的特有的孤獨神情。長大後,他們都試圖以各自的方式突破孤獨的怪圈,但激烈的行動總是歸於挫敗的沮喪。他們又以不同的方式,一個個陷入更深沉的孤獨之中。對他們來説,孤獨彷彿一種神祕的命運,難以抗拒。”終點最終回到起點,讓人感覺到巨大的蒼涼與悲哀。

?百年孤獨》帶給我的情感衝擊遠遠不止文字表述的淺薄,心靈的體會很多時候是文字無法書寫的,我想我會一讀再讀《百年孤獨》,我想我和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的想法一致:希望一個個體,一個民族,一百年孤獨的歷史會伴隨着馬孔多的消失而永遠消失,再也不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