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河西走廊》讀書心得4篇 《河西走廊》:穿越沙漠,見證歷史的鐵路之旅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8.77K

《河西走廊》是一部以生動的文字描繪了絲綢之路上的一個重要地帶——河西走廊的歷史、文化和人文風景的作品。作者樊錦詩深入挖掘走廊的歷史沿革,生動地描繪了軍民生活、宗教信仰等方方面面,以敍事和文獻交織的方式為讀者呈現了一個生動而多彩的千年走廊。

《河西走廊》讀書心得4篇 《河西走廊》:穿越沙漠,見證歷史的鐵路之旅

第1篇

看完《河西走廊》最大的感受就是:這輩子一定要走一遍大西北!這部紀錄片放棄了通常紀錄片的模式,沒有學者專家訪談,完全用解説與音畫牽引,用電影化的手法再現歷史場景,故事發生在河西走廊,從漢至今兩千多年的歷史,在十集紀錄片裏一瞬而過。

無論從畫面、服裝、表演、配樂或任何一個角度看,《河西走廊》都要高出其他所有歷史紀錄片一個檔次。

本片從漢武帝開拓西域開始,一直講到了共和國時代的鐵人王進喜之所以起名“河西走廊”,而不是“絲綢之路”,因為那片地方只有漢唐才稱得上絲綢之路,而河西走廊在其他歷史階段也都充滿了故事。

沒有冷冰冰的複述歷史,而是把歷史人物一個個鮮活的演了出來。既展現了先人們為了使命不屈不撓的一面,也展現了他們作為人的一面。張騫出逃時對妻子的不捨、少年霍去病的意氣風發、年老漢武帝的回憶和恐懼...除了漢武、隋煬、左宗棠、林則徐這些如雷貫耳的名字,也講述了很多小人物的`故事,他們在歷史上也許沒有留下過姓名,卻留下了足跡。

觀眾評論:只有親身走在河西走廊,體會這蒼茫大地,巍峨雪山,丹霞戈壁,大漠草原!才能感受霍去病將軍那句“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豪情壯言是何等的悲壯!泱泱華夏,惟有這西部廣闊的大地能帶給我如此強烈的認同感。三千年絲綢之路的興衰,河西走廊——這絲路的搖籃,如今又將沐浴着復興的朝陽!

《河西走廊》讀書心得4篇 《河西走廊》:穿越沙漠,見證歷史的鐵路之旅 第2張

第2篇

在河西走廊,衞青、霍去病抗擊匈奴的豐功偉績,五胡亂華期間反哺中原的儒家文化,隋煬帝楊廣時期萬國來朝盛會,儒家和佛教交匯形成的璀璨輝煌的石窟,都始於公元前138年張騫踏出長安城的那一步。

惡劣的自然條件、流匪、戰亂、疾病等,路途之艱辛非我輩之人想象。曾有幸前往甘肅蘭州一趟,氣候乾燥、粗獷是留給我的第一印象。領略了黃河沿岸熱鬧非凡,嚐到了正宗的蘭州拉麪,沉醉於蘭州博物館之豐富,佛教藝術之璀璨令我驚訝。再回過頭來看《河西走廊》,解答佛教璀璨發展的脈絡。

?河西走廊》以時間朝代為線,以人物為風骨,以內容事件為血肉,勾勒出河西走廊的前世今生。在河西走廊,那些留下姓名文人武將,那些辛苦奉獻的無名百姓,不管是名利、慾望、奉獻,都成為了絲綢之路的養分。令我苦笑的是,河西走廊在北宋、南宋時期沒有一絲介紹。在元朝之後,河西走廊漸漸沒落,直到新中國成立,才恢復戰略地位。因此,特別欣賞漢唐之間河西走廊的發展,留下一點思考痕跡,留作紀念。

“人人”都有出場的時間,或早或晚,“人人”是否有你我?

張騫、劉昞、鳩摩羅什,這些皆是有信仰的人,苦難時不怨天尤人,而是耐得住寂寞潛心致“學”。史書記載寥寥數筆功績,一筆一墨皆是悠悠歲月修行,由背後血淚抒寫而成。回想起兒時課堂時的不以為意,如今再回數二十多年求學,單單念起他們的名字都令我感受沉甸甸的分量和慚愧。

近三十載歲月,朝着一個目標前進,不論艱難險阻,斗轉星移,這大概就是人生的浪漫所在。張騫、劉昞、鳩摩羅什、唐朝敦煌壁畫李工......,在自己人生道路中,“人人”皆有出場的時機,耐心沉澱自己,為“浪漫”尋找一片淨土。

不知道是不是倖存者偏差,每個時代,總會有幾顆耀眼的星,閃爍着非凡的.光芒,穿過空間和時間,令人無限遐想。

張愛玲説有三恨,“一恨海棠無香,二恨鰣魚多刺,三恨《紅樓》未完”,表達美中不足。

江南縹緲錄也有三恨,一恨不生在薔薇皇帝朝,可以夷平九州;二恨不生在風炎皇帝朝,可以北克蠻族;三恨不生在北陸寧州,可以看見萬千美人迎風舉翼,衣白如雪。這三恨表達英雄壯志未酬的遺憾。高層戰略

武威,即武功軍威之意,以顯示漢帝國的武功和軍威到達河西。

酒泉,扼守河西走廊西北要衝,因城下有泉,泉水若酒,故名“酒泉”。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中華皇帝是中央集權的代表,各個帝王尤其是開創者,都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即謀求王朝萬世長存。例如,秦始皇統一六國,"音同文,車同軌",實行郡縣制,為一家一姓謀求萬世太平。這就導致帝王,既要統御萬民,又要求戰略具備頂層高度,不在意“一城一地得失”細枝末節。

漢武帝劉徹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帝王,收復和打通河西走廊,對後世兩千年的意義是漢武帝未曾想象到的。河西走廊的暢通,絲綢之路的形成,會首先形成商貿的交流,而商貿的交流必然引發人員的交往,人員的交往則必定帶動文化的傳播和交匯,文化的交流更進一步促進感情的交流,最終融合同行。

前面所列的四個城市,我至此才知曉其典故涵義,頗為慚愧。整個紀錄片河西走廊有兩個重要角度,令我產生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個人認為非常有必要記錄的。

亂世易出宗教、神靈,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道家張角借教起義;元朝期間,藏統佛教興起;再往遠了,西方拯救世人等。河西走廊的暢通,給佛教東傳創造了基礎條件,於是鳩摩羅什等人歷經磨難,前往長安講學,翻譯著作;再往後有僧人西行取經,包括《西遊記》原型的玄奘和尚。

因此,河西走廊形成了璀璨的佛教藝術,石窟。此時的儒家思想兼容幷蓄,又或者是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未能遠播,儒家與佛教融合。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到了兩晉南北朝,中原戰亂平凡,而儒家在河西走廊得以休養興盛。拓跋遷移都城漢化,給了儒家機會,而此時中原的儒家因戰亂已千瘡百孔,最後是河西走廊的儒學火種傳續後代。

此時再回頭看,河西走廊重要性不言而喻,塑造並改變了後世精神風貌、甚至改變了歷史的進程

第3篇

一開始知道這部央視紀錄片是因為看到很多小紅書博主在推薦,自己也去搜來看了一下。

本紀錄片總共十集,一集大約都是47分鐘,差不多每一集都回圍繞一個人來講,講他們的故事和獲得的成就。而他們都是與河西走廊這個關鍵地帶有關的人物。

裏面講到張騫出使西域、霍去病統一河西走廊等等故事。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儒學的傳承,那些大儒會被當朝統治者邀請去幫助治理國家,但其實很多都沒有受到重用,最後甚至以死表明自己的立場,這些也只是統治者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罷了。“治國平天下”這幾個字原來那麼難做到,儒學者想要繼續做學問,教授很多的.弟子,但是“治國平天下”一直是儒學推崇的思想,最終他們還是要為國家獻出自己。

同時,河西走廊也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見證着歷代王朝的興衰。

第4篇

?河西走廊》講述了從漢初開始,經歷了三國,兩晉,隋唐,明清,民國,新中國的發展歷史。

1,有些人從一出生就是帶着使命來的。比如張蹇,這個優秀的外交家和探險家,去程被匈奴囚禁了9年,給吃給穿給配老婆,9年的時光絲毫沒有磨掉他的意志。反而更加堅定了他的意志。2個人,憑2條腿,翻山越嶺,穿越沙漠,歷經數國。是怎麼做到的,是心中的信念。回程又被匈奴囚禁了四年,最後帶着匈奴老婆,千辛萬苦回到中原。14年未見,他的出現,讓朝野沸騰,讓漢武帝大喜大驚。他的一生都用來探索河西走廊了。

2,比如,霍去病,19歲第一次上戰場,用五年的時間,全面打通河西走廊。23歲去世。他是上天派來改變國運的。他的離開之時,就是完成使命之時。

3,比如,解憂公主,自古有多少公主,因為國家的不強大或者政治需要,而被迫和親。又有多少公主,因受不了異族的文化,生活的不幸福,甚至鬱鬱而終,成為政治的犧牲品。解憂公主是一位優秀的女外交家和政治家,她的一生為國家和平作出了巨大犧牲,在他的運籌帷幄下,不止漢朝和烏孫得以建交,她的子子孫孫,都為漢與西域各國的和平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那個一夫多妻的封建王朝,解憂出嫁後,入鄉隨俗,先後嫁了三個丈夫。她的一生也經歷了漢武帝,漢昭帝,漢宣帝三朝。在70多歲的高齡,能夠落葉歸根,也算國家對她這一生的認可。同年,她跟漢宣帝一起去世。

4,那是一個政治環境非常寬鬆的年代,張蹇先後先後被匈奴囚禁了十四年。最終出逃成功。27歲奉命出使,14年後帶着一個匈奴女人回來,漢武帝對他沒有過多的猜忌。

常惠請求漢宣帝,出兵龜茲,漢宣帝,不想惹起事端,拒絕了。但是常惠獲得了軍方的支持,擅自發兵,並大獲全勝。皇帝沒有追究他,都是為了國家。

漢武帝非常有魄力,在他的主導下,對匈奴由守變為攻,在張蹇,衞青,霍去病的助力下,統一河西走廊的`局面被全面打開。這就是明君+能臣。到了漢宣帝時期,就顯得有些保守了。

5,説實話,我有被莫高窟的壁畫所驚豔到。特別是片中講的202窟,一個優秀的畫師,一生的追求都是創造出優秀的壁畫。那種純粹和敬業,讓人感動。

6,隋煬帝,一直以為這個二代是個昏君,在這裏,第一次知道,他不止有過,還有功,是第一位踏上西域的皇帝,主導了萬國博覽會,對各國經濟的進一步交流,作出了巨大貢獻。可以説是弊在當代,利在千秋。

7,薩迦班智達與闊瑞,薩迦班智達的涼州之行,使西藏和平歸順蒙古。也使闊瑞開始信仰佛教,兩人同年而終,不得不説是宿命。

8,薩迦班智達的孫子八思巴,不光是一名優秀的佛教徒,更是一名優秀的政治家。

左宗棠的引路人竟然是林則徐。林則徐竟然作為替罪羊被貶河西走廊。

9,對於一個優秀的人來説,遇到一個什麼樣的領導很重要。就像鳩摩羅什,對佛法是天才級別的人才。被呂光在涼州半囚禁了17年。後秦國君姚興,為了他,不惜出兵10萬,討伐涼州。得到這位高僧後,他開始大興土木,讓天下人因信仰而聚集。鳩摩羅什是幸運的,在被半囚禁的17年,雖然不抱任何希望,但是也沒有氣餒,終於等到了一個真正懂他的君王。

10,最後想談一下通過看這部劇,對宗教和民族的理解。

蒙元曾經橫掃歐亞大陸,疆土面積達到歷史最大,那時候的歐洲對蒙古鐵騎心有餘悸,不斷請求停戰。但是有關蒙元的史料卻很少,墓地也很難被找到。他們的理念是弱肉強食,勝者為王。活在當下世界,活着的時候轟轟烈烈,死了之後就安安靜靜,不要被後人打擾,連成吉思汗這樣的人物也不例外,他們的民族理念是弱肉強食,是武力。跟匈奴很像。

在古老的中國,忠君愛國的儒家思想備受推崇。其實宗教不光是一種信仰,更是統治階級的需要。幾千年儒家文化,為統治階級維護社會穩定,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從古印度傳入中國的佛教,最開始是為了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後來也為統治階級所用。

有個問題,我一直不太明白,為什麼有錢人和上層社會,有很多人都信仰佛教。是因為物質足夠了,精神需要寄託嗎。

比起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一味的崇拜錢,有信念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有錢又有信念,就是雙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