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學習時代楷模“和平方舟”的心得體會5篇 和平方舟:學習時代楷模的心得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37W

學習時代楷模,崇尚平方舟。在當前疫情下,平方舟醫院為全國疫情防控和醫護人員奮戰提供了有力支持,成為時代楷模。我們要向他們學習,學習他們的奉獻精神和對人民公共利益的無私奉獻,以此鞭策自己更好地為公文網站讀者服務。

學習時代楷模“和平方舟”的心得體會5篇 和平方舟:學習時代楷模的心得

第1篇

11月10日,華南農業大學迎來110週年校慶。學校院士廣場上,盧永根的雕像前又多了不少鮮花。人們用這種方式表達對這位華農功臣的深深懷念和崇高敬意。

就在3個月前,中國科學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原校長盧永根走完了89年的人生歷程,安詳辭世,留下一筆筆豐厚而寶貴的科研和精神財富。作為我國作物遺傳領域的著名學者,他在多個領域立下首創之功;作為一名教授、校長,他悉心育人、慧眼識人,在華南農大發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許多人以是盧永根的學生為榮;作為一名慈祥的長者,他將畢生積蓄全部捐出,獎掖才俊,澤潤後輩。

盧永根逝世後,他的名字獲得了更廣範圍的傳頌,他的敬業精神、大愛情懷、人格魅力凝鑄成一座高聳的豐碑,矗立在每一個人的心中。

1930年,盧永根出生於香港。第二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在全民族抗戰的戰火硝煙中,盧永根度過了他的童年和少年。1941年,香港淪陷,還在讀國小六年級的盧永根被迫回到廣州鄉下避難。目睹離亂場景,經歷顛沛生活,救國圖強的信念猶如一粒頑強的種子在盧永根的心中逐漸生根發芽。

1949年8月,盧永根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隨後進入嶺南大學農學院學習,開啟了他與農業的一生情緣,也踏上了振興農業、強國富民的漫漫征程。1952年,作為華南農學院(現華南農業大學)首批學生,盧永根有幸拜在著名農學家、教育家丁穎門下,自此與“稻”相伴。

20世紀60年代初,盧永根成功劃分中國水稻光温生態型和氣候生態型的品種分型。70年代,盧永根將水稻矮生性遺傳方式和等位關係作為研究主戰場,將主要秈稻矮源分為2類4羣。80年代初,他帶領研究團隊開展水稻質核互作雄性不育性基因分析,提出了“特異親和基”概念,首次構建出3箇中國原生野生稻種粗線期核型。

這些作物遺傳育種研究成果,奠定了盧永根在國內外學界的重要地位,也為其帶來了個人成長道路上的更多機遇。改革開放後,他赴美國做訪問學者。那裏有他的多位親人,不少人勸盧永根留下來發展,卻被他婉言謝絕。在他看來,“雖然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

只有雙腳踩在祖國的大地上,盧永根才感覺最踏實;只有將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盧永根才感覺最榮耀。即使年逾古稀,他仍然帶領學生翻山越嶺開展野外考察,只為找到更多未被發現的野生稻種。而正是因為這份執着,盧永根在老師丁穎收集7000多份野生稻種的基礎上,又找到了幾千份水稻種質資源。

大學之大,不在大樓,而在大師。正是深諳這個道理,盧永根將廣納英才、人盡其才,作為他在華南農業大學校長13年任期中需要抓緊抓好的第一要務。上世紀80年代,華南農大出現人才斷層,職稱評定論資排輩等陳規陋習讓青年學者梯隊遲遲難以壯大。

針對這種局面,盧永根大刀闊斧在人才選拔和管理體制上進行改革。一批年富力強、能力突出的年輕人才獲得破格晉升機會。後來成為華南農大科研中堅力量的“八大金剛”,就是在盧永根主導的這場改革中完成了職業生涯最為重要的“龍門一躍”,其中5人甚至從助教直接升為副教授。除此之外,盧永根多次通過書信等形式“三顧茅廬”,最終為華南農大延攬了包括劉耀光、温思美、彭新湘等在內的一大批優秀人才。

為人才拓寬成長空間還不夠,還要讓他們有更多切切實實的獲得感,為他們提供更好科研條件和工作環境。辛朝安教授團隊在獸藥研發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盧永根一下撥出10萬元作為獎金。在30年前,這還是個“天文數字”。劉耀光是盧永根的學生,為了能夠使其安心科研,盧永根破例為他建了一座專門實驗室。通過大膽改革體制機制進而激發廣大科研人員的創新熱情和科研成果轉化的市場活力,這樣的理念在華南農大深深紮根,並孕育出以“温氏模式”為代表的產學研結合成功經驗。

20__年3月,華南農大旁的一家銀行,來了一位特殊的客户。一位耄耋老人顫顫巍巍掏出一個紙包,拿出存摺,要求將裏面的錢全部轉到華南農業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賬户。這位老人就是盧永根。存摺上的880多萬元,是他和老伴徐雪賓的畢生積蓄。而今,用這筆錢設立的“盧永根·徐雪賓教育基金”,正在延續着盧永根的心願,獎勵優秀教師,資助困難學生。

然而,這並不是盧永根的最後一次捐贈。20__年底,盧永根收到了他盼望已久的一張卡片——志願捐獻遺體紀念卡。從“育人良師”到“無語體師”,盧永根用他最後的力量詮釋着一名共產黨員的人生價值。

家裏沒有值錢電器、沒有請過全職保姆、上下班不坐專車……在個人生活上,盧永根喜歡做“減法”,換來的是“種得桃李滿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的“加法”。“稻穀有根,深紮在泥土;你也有根,紮根在人們心裏!”這是20__年度“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獻給盧永根的深情禮讚。而在盧永根的筆記本上,留下的則是這樣一段座右銘:“多幹一點、少拿一點、腰板硬一點、説話響一點。”

學習時代楷模“和平方舟”的心得體會5篇 和平方舟:學習時代楷模的心得 第2張

第2篇

張桂梅:當我有病的時候,父老鄉親救了我,他們給我捐款,讓我治病,到現在我都忘記不了的。

張桂梅感恩當地百姓的雪中送炭,她下決心辦一所專門招收貧困家庭女孩的高中,徹底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張桂梅:只要你國中畢業了,不管你有錢沒錢,你能來讀,咱們上大學,因為她走過高中這一段過程,把她人生觀什麼給她樹立好,她上到大學裏面,她就知道到底自己怎麼做。

20__年,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開學了。山區條件艱苦,資金不夠、生源沒保障等問題讓一些教職工對辦學開始動搖。一年間,17名教職工走得只剩下8名。其中有6名是共產黨員。張桂梅就把6名黨員教師集中起來,重温了入黨誓詞。

張桂梅:我眼前一下就亮了,我就在想,共產黨員這個時候是不能垮的,我們有6個黨員,開會,我就説,我們6個黨員集中起來,我説我們怎麼辦。

建校12年來,張桂梅常年堅持家訪,行程11萬多公里,覆蓋1600餘學生家庭。貧困生呂娜父親患肺癌去世,家中一貧如洗,張桂梅就多方聯繫為她尋求幫助。第二年,呂娜順利考入了大學。

呂娜:我們女高的校訓就是剛強、勤勉、寬厚、慈惠、質樸,大學聯考的時候就考了611分,不想辜負張老師和大家的期望。

建校以來,華坪女子高級中學先後將20__多名女孩送出大山,一千多個家庭因此脱貧,連續9年大學聯考綜合上線率百分之百。

儘管生活拮据,張桂梅卻把所獲得的獎金、捐款以及大部分工資共100餘萬元全部奉獻給了教育事業。她説,我的一切都是黨和人民給的,我奉獻給黨和人民的還遠遠不夠。

張桂梅:我每天早晨是怎麼起來的?痛得我簡直是腳都不敢着地的。我跟學生説了,我會好好地活着,陪着她們,不管這個藥有多苦吧,也不管這個針有多長,我打吧,我接受這個治療,好好地陪着她們。

人生如燭照亮未來。張桂梅二十四年如一日,向山區女孩敞開教育大門,用知識、愛與堅持點亮她們的人生夢想。她用行動詮釋了一名優秀人民教師的偉大,用堅守書寫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

第3篇

中國人能不能拯救世界?當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引發的爭論在網上持續升温,中國人自行設計製造的和平方舟醫院船已經入列10年,讓3大洋6大洲的人們記住了中國“紅十字”的身影。

比“行星發動機”更有力量的,是守護和平與希望的價值觀。和平方舟的遠航,當然不可能像“流浪地球”一樣充滿扣人心絃的科幻色彩。但它的每一次遠航無疑都在宣告,人類不是隻有在世界末日才能夠攜起手來。決定人類前途和命運的,不是推動地球“流浪”的發動機,而是對生命的關愛,對和平的守護。

20__年底,中國剛剛從汶川地震的悲愴中恢復過來,這艘沒有大炮、導彈和魚雷的海軍醫院船入列服役。在山高霧繞的汶川,中國人感受到了來自世界的温暖。閃耀在震區廢墟上的各國“紅十字”讓我們相信,世界是休慼與共的命運共同體,雖然仍有戰火和災難,但更充滿着對和平的渴望。10年來,和平方舟滿載着和平的善意一次次鳴笛起航,奔赴遠方,在那些需要醫療援助的港口和國度播撒中國軍人的大愛。

和平方舟的航跡,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一些國家的疑慮:日益強大的中國會帶給世界什麼?戰爭還是和平?威脅還是關愛?

翻開和平方舟停靠過的港口清單,大多是亞非拉國家。數百年前,來自西方列強的大炮鉅艦,打破了這些地方的寧靜,一艘艘掠奪奴隸和原材料的船隻帶來痛苦的記憶。近代以來國門洞開、飽受列強欺凌的中國對這樣的痛苦感同身受。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説:“中國人民對戰爭和動盪帶來的苦難有着刻骨銘心的記憶,對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中國將通過爭取和平國際環境發展自己,又以自身發展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

中國不認同“國強必霸”的邏輯。有着五千年曆史的中華文明,始終崇尚和平、和睦、和諧的生存狀態,“以和為貴”“睦鄰友邦”“天下大同”等理念世代相傳。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軍隊的腳步向外延伸,並沒有給世界帶來戰火,卻成為維護和平與安寧的堅強力量。

這些年,在和平方舟的無影燈與手術刀下,中國軍醫生動詮釋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理念。正如這艘醫院船的名字——和平方舟,中國軍人用自己的行動證明,蔚藍的大洋承載的應該是希望與善意,而不是衝突與戰爭。中國願意力所能及地幫助別人,無論那裏是遙遠還是貧窮。

和平方舟的航跡仍將延續,中國軍人對世界和平的守護也絕不會停止。正如不久前國防部發布的宣傳片《維護世界和平的中國軍隊》所説:面對紛飛戰火,中國軍隊給世界一份安寧……面對災難疾病,中國軍隊呵護每一個生命。這是和平方舟的偉大使命,也是中國軍人的鄭重承諾。

第4篇

重慶市大渡口區育才國小教師王紅旭同志,奮不顧身救出兩名落水兒童英勇犧牲的感人事蹟,引起師生羣眾和社會各界強烈反響。王紅旭同志是生動踐行“四有”好老師要求的先鋒模範,是教育系統學黨史、幹實事湧現出的青年教師傑出代表。為進一步深入宣傳學習王紅旭同志先進事蹟和崇高精神,請各單位深入學習宣傳王紅旭同志先進事蹟。

20__年6月1日18時左右,2名兒童在大渡口萬發碼頭長江段沙灘邊玩耍,不慎落水。危急時刻,王紅旭百米衝刺跳江救人,傾盡全力將孩子往岸上推,在數十名羣眾聯手接力下,2名落水小孩成功救起,他卻因體力不支,不幸被江水沖走,英勇犧牲,年僅35歲。

王紅旭同志出身教育世家,秉承一家三代熱愛教育事業、從事教師職業的優良家風,把對教育事業的忠誠和對教師職業的熱愛,化作敬業奉獻、立德樹人的至誠行動,在平凡的教學崗位上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身為一名青年教師,他從教12年來,勤奮耕耘在體育教學一線,鑽研創新教學方法,注重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和強健體魄,育人成效突出;身為班主任,他始終把學生放在第一位,關心關愛學生,及時為學生排憂解難,是學生的良師益友;身為學校田徑隊教練,他訓練有方,所帶團隊參加市級、區級各類比賽滿載榮譽;身為深受學生喜愛的老師,他心懷大愛,在兩名兒童落水的危難時刻,義無反顧跳進江中奮力施救,將生的希望留給孩童,自己被捲入江中,生命永久定格在35 歲。王紅旭同志一腔赤誠愛黨愛教、以生命託舉生命、以大我彰顯大愛的事蹟感人至深。

他心懷大愛,捨己救人,在危難時刻捨身勇救兒童,用實際行動書寫了一名人民教師的價值追求和責任擔當,入黨申請書踐行了人民教師的光榮職責和神聖使命,塑造了新時代人民教師的光輝形象。王紅旭同志是踐行“四有”好老師要求的先鋒模範,是教育系統慶祝中國______百年華誕,在青年教師中學黨史、幹實事湧現出的傑出代表。為大力表彰和學習宣傳王紅旭同志先進事蹟,教育部決定追授王紅旭同志“全國優秀教師”榮譽稱號。

我校廣大教師要以王紅旭同志為榜樣,學習他愛崗敬業、愛生如子的高尚師德,學習他潛心育人、辛勤耕耘的赤誠情懷,學習他以德施教、為人師表的品格風範,學習他心懷大愛、捨己救人的崇高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深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更加奮進的精神狀態,爭做為學為人的“大先生”、爭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四有”好老師,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第5篇

在全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之際,中央宣傳部15日在北京向全社會宣傳發布盧永根的先進事蹟,宣讀了《中共中央宣傳部關於追授盧永根同志時代楷模稱號的決定》,追授他時代楷模稱號。盧永根的先進事蹟被中央媒體集中宣傳報道後,在全社會引起熱烈反響。(人民日報,11月16日)

盧永根,華南農業大學原校長,中科院院士,著名水稻遺傳學家。20xx年8月,因病在廣州逝世。他長期奮戰在高等農業教育最前沿,關愛和支持優秀人才,培養了一大批高水平現代農業專家;他畢生致力於水稻遺傳育種研究,始終站在科學研究第一線,為國家農業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他始終堅持共產黨員勤儉節約的優良作風,將積蓄880多萬元捐贈出來設立教育基金,將遺體捐獻給醫學研究和醫療教育事業。有着70年黨齡的他為黨和人民事業奮鬥終身、獻出一切,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不僅是一位情操高尚的道德模範,也是一名有着執着理想信念的優秀共產黨員。

一、做好廣泛宣傳。要在機關事業單位、企業、學校、科研院所和普通羣眾中開展廣泛宣傳,掀起學習高潮。針對不同的羣體,通過在人流量多的場所製作先進事蹟展板、發放宣傳資料、在網絡和電視播放短片、入户講述、校園宣講、講座授課、文件傳達等多種形式,將盧永根的先進事蹟宣傳到位,用榜樣的力量感染和鼓舞黨員和羣眾。

二、開展集中學習。將盧永根的先進事蹟作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重要學習內容,作為開展黨員學習先進典型教育的生動教材。組織全體黨員幹部深入學習盧永根信念堅定、至誠報國、愛崗敬業、對黨忠誠、胸懷坦蕩、情操高尚、無私奉獻、淡泊名利、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可貴精神和高尚情操,大力弘揚愛國奮鬥奉獻精神和忠誠執着樸實品格。

三、強化學習效果。要組織黨員幹部通過集中收看,交流討論學習收穫,撰寫心得體會等方式,切身體會優秀共產黨員堅定信仰、擔當作為、服務羣眾、無私奉獻的精神風貌,深刻感受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執着堅守。激勵更多的知識分子建功立業新時代,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