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大巧若拙因材施教──《草船借箭》教學實錄5篇 熟能生巧,草船借箭教學實錄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95W

本文介紹了一些教學實踐,通過《草船借箭》這個經典故事,探討如何大膽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注重個性化教學,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大膽發掘學生的潛力,善於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採用不同教學方法,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大巧若拙因材施教──《草船借箭》教學實錄5篇 熟能生巧,草船借箭教學實錄

第1篇

通過人物語言來刻劃人物形象及展開故事情節,是《草船借箭》一課的一大特色。在講授這篇課文時,注意分析人物的對話,對加深學生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是很有益處的。

這篇課文寫周瑜的“忌”和諸葛亮的“智”,故事自始至終的語言交鋒都寫得很生動。一開始就讓諸葛亮同周瑜展開了舌戰。如第二自然段,除了一兩句簡短的敍述性句子外,其餘的文字全是周瑜和諸葛亮的對話。兩人一接觸,周瑜就對諸葛亮説:“水上交戰,用什麼兵器最好?”這既是疑惑而問,又是因忌才而試探。諸葛亮胸有成竹,對答如流:“用弓箭最好。”語言堅定果斷。第二句對話,周瑜接過諸葛亮的話頭,説:“對,先生跟我想的一樣。現在軍中缺的是箭,想請先生負責趕造十萬枝。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卻。”既然你説“用弓箭最好”,那我正好順水推舟,讓你“造十萬枝”,而且還説“這是公事”“不要推卻”,看你如何是好,足見其極為狡猾,又自尊自傲。然而,諸葛亮不僅不推卻,反而一口應承:“都督委託,當然照辦。”並問“十萬枝箭什麼時候用?”堅決的回答,沉重的反問,有禮有節,完全出乎周瑜意料,充分體現了諸葛亮才智高強、百難不倒的氣勢。第三句話,周瑜問:“十天造得好嗎?”諸葛亮的回答是對周瑜的堅決否定:“既然就要交戰,十天造好,必然誤了大事。”這個回答,切中要害地説明他精通軍事。接着周瑜問:“先生預計幾天可以造好?”諸葛亮回答:“只要三天。”一個“只”字,語氣非常肯定,充滿了信心,更進一步顯示了諸葛亮非凡的才幹,周瑜是望塵莫及的。諸葛亮才氣縱橫,周瑜對他更是妒忌。第四句對話,周瑜又以“都督”的架子和權勢威脅諸葛亮:“軍營裏可不能開玩笑。”語氣驕橫,咄咄逼人。諸葛亮卻毫不畏懼,回答:“願立下軍令狀,三天造不好,甘受懲罰。”這一回答,正合周瑜之意,他以為諸葛亮進了他的圈套。

隨着對話的繼續,人物形象也刻劃得越來越深刻。如第三自然段,周瑜對魯肅説:“我得吩咐軍匠們,造箭的材料,不給他準備齊全。到時候造不成,就定他的罪……”周瑜妒才忌能,想陷害諸葛亮的險惡用心,到這裏已暴露無遺,讀者也為諸葛亮的安危有幾分擔心。第四自然段,寫諸葛亮跟魯肅的對話,説要向魯肅借“二十隻船”,“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來”,並告訴魯肅“不能讓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計劃就完了”。由此可見,諸葛亮心明眼亮,早已識破周瑜的險惡用心,説明他辦事機智、謹慎,不留破綻。孔明的形象在逆境中得到了展現。

第六、七自然段寫諸葛亮和魯肅的對話,使諸葛亮的形象更趨完善。“你叫我來做什麼?”“請你去取箭。”“哪裏去取?”“不用問,去了就知道。”這兩句對話,恰好顯示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就連魯肅也難以想象,所以他吃驚地説:“如果曹兵出來,怎麼辦?”諸葛亮笑着説:“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諸葛亮談笑風生,鎮定自若。他充分分析和運用當時的自然條件,巧制曹兵,圓滿完成了任務,可謂料事如神,膽略過人。最後連十分妒忌他的周瑜也不得不哀歎:“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作者通過周瑜歎服的話語來反襯諸葛亮的才幹,使諸葛亮的形象更加鮮明、突出。

總之,作者通過人物對話,成功地塑造了兩個有着鮮明個性的人物。對比之下,讀者自然會得出結論:周瑜氣量狹窄,妒才忌能,才氣輸諸葛亮一籌。諸葛亮恢宏大度,謙虛禮讓,才氣縱橫,神機妙算,不愧大將風度。

其次,這篇課文的人物對話,還起到展開故事情節的作用。如第三自然段,魯肅説:“十萬枝箭三天怎麼造得成呢?諸葛亮説的是假話吧?”這句話起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既承接前面的故事,又引出這一自然段末尾周瑜的話“你去探聽探聽……回來報告我”。周瑜這句話,又引出下面諸葛亮向魯肅借船和魯肅回報周瑜的情節。又如第五自然段,周瑜説:“到了第三天早上,看他怎麼辦!”有了這句話,就推動故事向高潮發展,引出下面諸葛亮第三天早上“草船借箭”的故事。最後,以周瑜歎服諸葛亮的話作結,迴應開頭,使文章結構顯得十分嚴謹。

這篇課文的人物對話,始終緊扣題眼,處處圍繞着“借箭”一事交鋒,使讀者從人物的對話中體會人物的性格特徵。因此,文章內容集中,中心突出,主題鮮明。在講授時,應抓住語言特點,加以分析點撥,這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就容易了。

?草船借箭》是和讀寫例話《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相呼應的重點課文。指導學生在閲讀中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應從情節入手。

情節是敍事性作品中人物生活、鬥爭的演變過程,它包括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等。一般地説,情節的開端就是事情的前因,情節的結局就是事情的後果。但就本課而言,不能簡單地認為周瑜用十天造十萬枝箭的圈套作為陷害諸葛亮的口實就是整個事件的起因,它只不過是展開矛盾衝突的契機。周瑜為什麼要跟諸葛亮過不去呢?很顯然,諸葛亮因“挺有才幹”而遭妒忌,這才是事情的真正起因,抓到了這點,才算抓到了問題的實質。

分清了前因是什麼,後果是什麼,不能説就分清了事情的前因後果,還必須進一步理解前因與後果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繫。以周瑜嫉賢妒能開始的“因”,為什麼會導致諸葛亮獲勝的“果”呢?或者説,諸葛亮“草船借箭”為什麼會獲得成功呢?這就必須分析整個矛盾衝突的過程。

矛盾衝突一開始就激起了波瀾。周瑜請諸葛亮“商議軍事”,問起“水上交戰,用什麼兵器最好”時,諸葛亮説“用弓箭”。這正是周瑜所需要的答案,於是立即用造箭的“公事”相委託。諸葛亮爽快地答應了下來,而且把期限由十天縮短到三天,還立下了軍令狀。真是一個投其所好,一個正中下懷。

接着,矛盾在這個懸念中繼續發展。周瑜與魯肅的對話泄露了限期造箭的目的,充分暴露了周瑜的妒忌之心。諸葛亮見到魯肅,先用要求幫忙相激,然後提出向他私下借用船隻和軍士的要求。造箭不用竹子、翎毛、膠膝等物,借船隻、軍士幹什麼?期限一天天接近,到了第三天四更,才請魯肅去江邊取箭。諸葛亮的葫蘆裏究竟賣的什麼藥?這又是一個懸念。但是,儘管懸念未釋,我們已經有了這樣的認識:諸葛亮對周瑜的許諾決不是軍中戲言,而是成竹在胸的。

諸葛亮料定三天之後必然“大霧漫天”,他深知曹操也不是無能之輩,在“看不清虛實”的情況下定不會“輕易出動”。“只用弓弩手朝他們射箭”,這是作為軍事家的曹操必然要採用的“上策”。果然,當諸葛亮的草船“一字兒擺開”逼進曹軍的水寨時,曹操調集水陸大軍的“一萬多個弓弩手”齊為射箭。這是全篇的高潮,前面的種種懸念到此全都釋然。

“草船借箭”的全過程,充分顯示了諸葛亮足智多謀、料事如神的非凡才幹。因為有才幹而遭妒忌,又因為有才幹才擊敗了妒忌者的計謀。因此,從情節入手,揭示諸葛亮的才幹,就不僅分清了前因後果,而且找到了聯繫前因與後果的橋樑。

大巧若拙因材施教──《草船借箭》教學實錄5篇 熟能生巧,草船借箭教學實錄 第2張

第2篇

3、理解課文內容,理清草船借箭的起因、經過、結果,感受鮮明的人物形象,從而體驗閲讀名著的樂趣。

3、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弄清人物之間的關係,明白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1、聽寫生字詞語。生互評互改,並指出易錯的字,多音字。

3、請同學説説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指定一生交流,其他補充。

1、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想想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再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2、劃出文中的人物説了些什麼,做了些什麼,體會他們為什麼這樣説,為什麼這樣做,從而感受鮮明的人物形象,體會人物之間的關係。

(1).周瑜很高興,叫諸葛亮當面立下軍令狀,又擺了酒席招待他。

(什麼事軍令狀?當諸葛亮立下軍令狀後,周瑜為什麼高興?)

(神機妙算是什麼意思?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妙在何處)

(2)諸葛亮對魯肅説:三天之內要造十萬支箭,得請你幫幫我的忙。

(3)那盞紅色的精緻的小枱燈是我的生日禮物。(縮句)

課文中每個人物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請你簡單評價課文中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並寫出簡單評語

第3篇

讀了《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草船借箭一節,深有感觸。故事講的事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想加害他。諸葛亮同周瑜鬥智,巧妙取得了勝利。在事實面前周瑜不得不佩服諸葛亮的才能,並自歎不如。

1、現代的國小生應努力增強各方面的素質,只有博學多聞,素質全面,才能在種種複雜的情況面前從容自若地應付。

我們不要因小事和同學鬧矛盾,更不要看到別人比自己強,就產生妒忌之心。

總之,我們要從諸葛亮的身上吸取有益的東西,努力把自己造就成具有全面素質的優秀人才,成為一個高尚的人。

自古以來,總有那麼一些人,看到別人有才幹,比自己強,不是發奮努力急起直追,而是懷着妒忌之心,不擇手段地加以陷害。三國時期的周瑜就是這樣一個人。

故事《草船借箭》講的是心胸狹窄的周瑜看到足智多謀的諸葛亮處處高自己一招,便心懷妒意,處心積慮想置諸葛亮於死地。他以軍中缺箭為名,要諸葛亮十天之內造出十萬支箭。由此可見周瑜不僅妒忌心強,而且陰險狡詐。然而,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卻成竹在胸,趁着大霧漫天,略施小計就用草船從曹營“借來”十萬支箭,提前七天順利完成了任務,使周瑜的陰謀詭計沒能得逞,從而進一步揭露了周瑜妒賢忌能,量小氣窄的本性。

有些人為什麼會有妒忌之心呢?那就是害怕別人超過自己。當別人有了成績,為社會做出了貢獻,受到人們的尊敬和愛戴的時候,這種人不是去探究別人取得成績的原因,不是虛心學習,頑強拼搏,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而是冷眼譏諷,甚至惡語中傷,這是多麼愚昧無知的表現啊!

讀了《草船借箭》,我不由得想起了數學家華羅庚爺爺。華爺爺是數學界的泰山北斗,可以説是學貫中西,舉世聞名。可是他在讀國小的時候成績並不怎麼優秀,數學考試常常不及格。在這種情況下,他沒有灰心,更沒有妒忌學習成績好的人,他始終堅信通過自己的努力,也能夠趕上別人。有志者,事竟成,通過不懈努力,華爺爺終於成了萬人景仰的數學家。尤其難能可貴的是,當天賦異秉的陳景潤嶄露頭角時,華爺爺不是擔心他會蓋過自己的風頭,不是去打擊貶低,而是去培養提攜,鼓勵他去努力摘取數學的王冠。華爺爺這種高尚的無私的精神是多麼值得我們去學習啊!

第4篇

在導讀《草船借箭》一課時,我巧妙地引導學生去“演算”,使學生具體的感受到周瑜心胸狹窄,逼人之“急”,和諸葛亮神機妙算,處事之巧。

師:大家計算一下,這裏可有好幾道計算題,如10天不吃飯,不睡覺不休息,平均每天要造多少支?每小時造多少支?

生:如果除去吃飯、睡覺、休息的時間,每天按8小時計算,每小時最少要造1250支。

生:造不出來,不僅因為數量大,而且周瑜不給造箭用的材料。

生:諸葛亮不但接受了周瑜的要求,而且還主動提出只要3天就完成造箭任務造箭,完不成造箭任務,甘受懲罰。

師:按諸葛亮的計劃,3天完成任務,即使不吃飯,不睡覺,不休息,每天要造多少支?這也可以計算比較一下。

生:(計算後)最少每天要造33000支,比原計劃要多造23000支。

師:很明顯,這是無法完成的。如果完不成後果將會怎樣?

生:諸葛亮就是在計算思考之後,懂得周瑜要加害於他,把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硬要他完成,才另設了“草船借箭”的妙計。

生:我還覺得這麼一算使我更體會到周瑜的心胸狹窄,諸葛亮真是“神機妙算”。

教師引導學生感悟課文中心,貴在“因文而異”、不拘一格。不同的課文有不同的特點,其感悟的途徑也迥然不同。在閲讀本課文中這一“算”,便“算”出了文內之意和文外之韻。這説明,教師點撥、引導之法,從根本上説是“教無定法”,“無法即法”,其基礎還在於深諳課文,精於設計,化解傳統的長篇大論式的單向講解,於指導學生感悟發現的互動活動之中,既高效地促進了學生閲讀能力的提高,又有機地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敏於發現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做到了寓教於樂。

第5篇

1、緊扣神機妙算,通過諸葛亮知天時、懂地利、識人心三個方面感受人物特點和品質。

2、以讀為本,引導學生通過研讀人物語言、揣摩人物內心等方式,紮實訓練,強化對語言的感悟和積累。

3、自然拓展、整合資源、加深理解,激發學生對古典文學的興趣,提高語言鑑賞能力和語文學習能力。

1、抓重點詞句,通過人物心理、言行的揣摩,體會人物個性特點和品質。

2、以讀為本,讀中提升情感;引入材料,豐滿人物形象。喚起學生對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共鳴。

教學重難點:學習霧中借箭,揣摩文章重點詞句,感悟諸葛亮神機妙算。

2、從錄象到圖片,選擇詞語形容曹操、魯肅、諸葛亮的表情。

讀書不厭百回讀,默讀課文的4到10自然段,邊讀邊找諸葛亮笑的句子。

出示:諸葛亮笑着説: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1、諸葛亮巧借大霧借箭成功,課文是怎麼寫大霧的?

2、諸葛亮早算準有這場大霧,抓只要三天,猜想這三天他都在幹什麼呀?

出示: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祕密地把魯肅請到船裏。(四更是什麼時候?)

3、原來諸葛亮早就算到今天是大霧天(板書:算天),怪不得他笑了。

抓這樣,品讀:諸葛亮笑着説: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1、好一個只管飲酒取樂,大敵當前之時,難道諸葛亮真的就只管飲酒取樂嗎? (諸葛亮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他採取了哪些行動呢?

①你借給我二十條船……不過不能讓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計劃就完了。

②諸葛亮吩咐把二十條船用繩索連接起來,朝北岸開去。

③諸葛亮下令把船頭朝西,船尾朝東,一字兒擺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

④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去受箭。

⑤曹操知道上了當,可是這邊的船順風順水,已經駛出二十多裏,要追也來不及了。

2、欣賞視頻,諸葛亮是如何藉助地利優勢借箭成功的?(板書:地)

3、諸葛亮算得如此天衣無縫,怪不得他只管飲酒取樂,笑得那樣從容不迫。

抓只管,品讀:諸葛亮笑着説: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1、俗話説得好:知人知面不知心哪!天氣難料,這人心就更難測了。那曹操是不是真的不敢出來呢?

出示:曹操説:江上霧很大,敵人忽然來攻,我們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只叫弓弩手朝他們射箭,不讓他們近前。

2、指導朗讀:觀察圖片,從曹操的眼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猜曹操有多少人馬,體會他的生性多疑。

3、諸葛亮就是算到曹操的性格,知道他肯定不敢出來。這不,諸葛亮又笑了?

抓一定,品讀:諸葛亮笑着説: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諸葛亮借箭需要誰的幫助?(魯肅)讀讀描寫魯肅的4、5、6小節,你覺得魯肅是一個怎樣的人?

1、諸葛亮説別告訴都督,魯肅果然不提、私自撥船、照諸葛亮説的。

2、抓私自體會魯肅忠厚老實、顧全大局、信守承諾。

3、諸葛亮算到魯肅一定會幫助他,怪不得諸葛亮笑得如此輕鬆。

品讀:諸葛亮笑着説: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1、周瑜妒忌諸葛亮,想通過造箭來陷害諸葛亮,結果諸葛亮卻笑到了最後。

品讀:諸葛亮笑着説: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師:曹軍有80萬,諸葛亮他們只有602人。曹軍已萬箭齊發,大敵當前之時,諸葛亮卻一邊飲酒取樂,一邊欣賞着美妙的琴聲和箭聲。聽,這琴聲多麼悠閒、這箭聲多麼暢快,諸葛亮笑得那樣輕鬆自在。此時此刻,你想對諸葛亮説些什麼呢?

1、諸葛亮並沒有呼風喚雨的本領,但他知天時、懂地利、識人心,這不是神機妙算又是什麼呢?怪不得在故事的最後,連一向忌妒他的周瑜也長歎一聲,説: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2、分角色朗讀:諸葛亮真是神機妙算啊!體會人物心情:周瑜(心有不甘,自歎不如),曹操(一拍大腿,後悔莫及),魯肅(十分敬佩,心悦誠服)

3、每個環節都關係着借箭的成敗,每個細節都彰顯着諸葛亮的智慧。是神機妙算讓魯肅心悦誠服,是神機妙算讓曹操追悔莫及,是神機妙算讓周瑜也自歎不如,讓我們發自心底地説一聲:諸葛亮真是神機妙算啊!

4、諸葛亮草船借箭——滿載而歸(板書:滿載而歸)

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