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血戰湘江電觀後感作文4篇 湘江激戰:勇氣與團結的壯麗篇章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96W

本文以“血戰湘江電觀後感作文”為主題,旨在給讀者帶來對於電影《血戰湘江》的觀後感。《血戰湘江》以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軍隊在湖南省湘江戰役中的激烈對抗為背景,展現了英勇的戰士們為了民族解放的壯麗場面。影片不僅揭示了歷史事件,更傳遞了堅忍、勇氣和團結的信念。

血戰湘江電觀後感作文4篇 湘江激戰:勇氣與團結的壯麗篇章

第1篇

湘江戰役,是一個沉重的話題,一頁沉重的翻不過去的歷史,83年前的湘江兩岸,戰雲獵獵、戰塵密佈、人馬的嘶吼、槍炮的轟鳴,隨着東去的湘水,漸漸平息;數萬頭頂紅星、懷着堅定理想與信念的青年,靜靜地躺在古嶺頭、楓樹腳、瘦馬岐或是華光鋪、覺山鋪的荒山蔓草、河溝野窪間,青史不留名,留下的只有一個個光輝的番號———

紅八軍團、紅九軍團、紅十三師、紅三十四師、少共國際師、紅四團、紅十八團……

英雄所怕的,不是犧牲,是遺忘,生前蹈死不顧所追求的東西,在身後被歷史的灰塵湮沒!

我們無數次的回顧歷史、重温和感悟,就是對逝去先烈的迴應和致敬!感謝八一電影製片廠和陳力先生,翻開歷史濃重的血痕,本着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原則,帶着我們重温那段血與火的歷史———

有人説《血戰湘江》是中國版的《血戰鋼鋸嶺》———淺薄!鋼鋸嶺上的戴斯蒙德.道斯所救不過75人,袍澤之情固然感人。83年前,湘江兩岸6萬三湘健兒,前赴後繼、視死如歸,所求、所救者,為誰?

彼時的華夏大地,內稟北洋之亂世,軍閥盤踞、派系林立、民族疲弱、民權不伸、民生凋敝;外承列強之兇焰,倭奴竊據東北、鷹視狼顧,列強分割金甌,法外有法、國中有國。在關係國家民族走向的十字街頭,新舊勢力激烈碰撞,看天下大勢,大風起兮、亂雲飛渡。

“一送紅軍下了山、秋風細雨纏綿綿”,一個多月前,主動戰略轉移,告別八百里井岡,這支秉承革命薪火、民族使命的隊伍,突破三道封鎖,來到湘江邊上。如能順利過江,離家鄉又遠了一步,可離革命勝利又進了一步,無論戰將或走卒,想來都會有這個念頭,迷濛的夜色中,年輕的陳樹湘、李天佑、楊成武和久經風雨的周恩來、朱德、彭德懷,全不知那橫亙在眼前的一灣江水,成了考驗革命者理想和信念的試金石,這試題要用鮮血和生命來作答。

11月27日,馬渡橋接敵;11月28日,楊柳井接敵;11月29日,尖背嶺接敵;11月30日,界首渡接敵。四面接敵,八方皆敵,前無出路、後無退路。陷入絕境的軍人,逞匹夫之勇拼一死並非難事,石達開兵陷大渡河前世不遠,但一死之後呢?百年赤縣、魔怪蹁躚,難道就此重新陷入永夜的黑暗!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在銅牆鐵壁面前,將帥與士兵同進退、共生死。年輕的陳樹湘、易蕩平、程翠林、呂官印和稚氣未脱的湘伢子們,用滾燙的熱血,為心中的主義、為國家和民族的前途,融出一條血路,於無生處覓生天,於絕境中尋生境。當無數紅軍戰士在血紅的湘水中躓踣前行,高呼“打過湘江去、跟隨毛委員”時候,在千家寺、兩河口舍抵死不退,吶喊“保衞毛委員”的時候,天下大勢已判若雲泥。

胸懷天下的勇者,不算計一城一池的得失、不計較一時一地的成敗,因其所計較的是天下,是江山社稷。這一點,逞一時之勇,佔一時之利的蔣中正、李德齡、白健生們不懂、也不會懂,紅軍遠征至此,所求者、所救者,豈是軍閥所能明白!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非歷經卓絕苦難、生死考驗者,不能理解信念的重量、理想的重量、主義的重量,又豈能擔起復興國家與民族的重擔!白崇禧、何健、薛嶽,亦是一時人傑,但在肝膽無私、胸中只有國家和民族前途的中國共產黨人面前,見識短淺、胸無遠志,何異稚兒!

大風起兮雲飛揚,八十三年前湘江兩岸的風雲際會,隨着歷史的車輪漸行漸遠。而歷經風雨雷電考驗的中國工農紅軍、中國共產黨人,如日出東方,蓬勃萬里,確實是冥冥中歷史的唯一選擇!

血戰湘江電觀後感作文4篇 湘江激戰:勇氣與團結的壯麗篇章 第2張

第2篇

影片講述了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紅軍在湘江上游廣西境內與國民黨軍苦戰5晝夜,最終強渡湘江,突破國民黨軍的第四道封鎖線的偉大歷史。湘江之戰粉碎了蔣介石圍殲中央紅軍於湘江以東的企圖,中央紅軍也為此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由長征出發時的8萬多人鋭減至3萬餘人。隨後,黨中央召開了遵義會議,重新確立了毛澤東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影片成功塑造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紅軍領導人在長征中發揮的重要作用,深刻揭露了左傾錯誤路線給紅軍帶來的慘痛損失,生動表現了以紅軍34師為代表的紅軍將士前赴後繼、勇於犧牲,全力掩護中央紅軍渡過湘江的大無畏精神。

觀看影片感受最深的是革命先輩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湘江之戰,中央紅軍8萬多人被50多萬國民黨軍隊圍追堵截,可謂困難重重,險象環生。沒有堅定的信念,紅軍戰士就不可能在面臨巨大犧牲的時候,仍然堅守在戰鬥一線;沒有堅定的信念,紅軍各級指戰員就不會對在面對李德和博古同志錯誤指揮時,仍然堅決執行命令;沒有堅定的信念,陳樹湘師長就不會明知擔任後衞任務九死一生,還率領全師官兵在楓樹腳之戰中與十幾倍的敵人殊死激戰,寧死不屈,直至犧牲。沒有堅定的信念,二縱隊的官兵就不會在沒有得到命令前,不放棄任何一件物資,用生命保障“輜重”安全;沒有堅定的信念,林裁縫就不會帶領四個兒子前赴後繼參加紅軍,一心一意跟黨走。最讓人感動的一幕是,當林家老四趕回部隊後,得知父親和哥哥都已經壯烈犧牲,他雖然淚流滿面,但仍然堅持要參加紅軍跟黨走。

?血戰湘江》讓我認識到學習紅軍先烈們的光輝歷史,就是要學習他們不忘加入中國共產黨時的初心,一心一意跟黨走。我們共產黨員加入黨組織,就在黨旗下宣誓,要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這就是我們的初心。中國共產黨96年的光輝歷史證明,中國共產黨是靠科學理論武裝起來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研究解決了一個又一個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雄辯地證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今天,我們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正走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道路上。作為一名普通黨員,我們要始終把握“四講四有”黨員標準,把“講政治、有信念”的要求落實到行動上,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做到政治信仰不變、政治立場不移、政治方向不偏,永葆共產黨人的先進性和純潔性。要不斷增強政治敏鋭性和政治鑑別力,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幟鮮明,在大風大浪面前無所畏懼,在各種誘惑面前立場堅定,在利益得失面前保持定力。要深入學習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深刻理解藴含其中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真正掌握藴含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自覺用講話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實踐、解決問題、推動工作。

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官,作為一名普通黨員,堅定理想信念,就是要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信念不動搖,始終保持高昂的工作熱情,清醒認識面臨的形勢與問題,加速提質各項工作,擼起袖子加油幹,各項工作都要創先爭優、走在前列,努力做一名新時代合格的大學生村官。

第3篇

電影《血戰湘江》終於上映,期待已久,自然不可錯過。可惜,附近的電影院排片超低,而且還有被包場,讓你無法選擇,於是只好來到七公里外的電影院觀賞,國產的戰爭電影實在是不應該受到這樣的禮遇。

看得出來,電影《血戰湘江》下了很大的功夫,和八一廠過去的戰爭電影風格區別不大,戰爭場面一絲不苟,相當認真。電影的主線非常清晰,就是毛主席在湘江戰役中的不斷抗爭,最終湘江戰役的慘敗導致了領導層思想的改變,通過了毛主席提出的方案,在通道及時轉兵,避免了第二次被包圍。

這部電影中我感覺耿樂扮演的耿飈非常神似,不知道是不是他的後人。張一山扮演的李天佑實際上並不是很像,但是感覺張一山真的是卯足了勁在演。何健雖然台詞寫得很兇狠,但是實際上的何健還應該更加殺氣騰騰,的確,正如電影裏所説,他不僅殺了很多的革命者,還有他們的家屬,例如毛主席的夫人楊開慧。白崇禧的篇幅雖然不少,但是並沒有展示出他智慧的一面,在湘江戰役中,白崇禧還是很好的把握了戰役的主動權,避免了與紅軍鷸蚌相爭,讓蔣介石漁翁得利。周恩來演得相對來説很拘謹,與偉人風采有一定的差距,演員不是很放得開。蔣介石、楊開泰都塑造得比較表面化,應該有更深層次的剖析,例如在知道主力紅軍渡過湘江之後,蔣介石會有縱虎歸山,後患無窮的感覺。電影雖然給的戲份有限,但是仍然需要深入挖掘角色的內心,才能打動觀眾。

這部電影和我預想的還是有差距的,在不到兩個小時的時間裏,要塞入太多的元素,必然會導致整部電影內容不清晰。如果是拍攝成三個小時的電影,應該會更加合適。這部電影描述的場景主要集中三處:紅一軍團在林彪的領導下,打響覺山鋪狙擊戰,阻擋從全州沿桂黃公路南下的湘軍。紅三軍團在彭德懷領導下進行的光華鋪狙擊戰,全力阻擋從桂林沿桂黃公路北上的桂軍。還有一個重要的戰場,就是新圩狙擊戰,由李天佑師長指揮,防止桂軍將中央紅軍截斷。這三處主要的狙擊戰,在電影中均有表現,篇幅還不小。此外還有中央縱隊行軍,紅三十四師在楓樹腳狙擊桂軍。這些戰爭場面在電影中都表現得非常多,很詳細。只是感覺每次都靠字幕來提示,似乎需要更好的梳理一下。

作為一部戰爭電影,雖然受到篇幅的限制,但是仍然可以努力製作得更好,而不僅僅是槍彈橫飛的戰爭場面。這部電影有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戰爭的起因沒有介紹清楚,也就是缺少應該有的鋪墊。湘江戰役的起因非常清晰,蔣介石要在湘江合圍中央紅軍,調動50萬軍隊進行伏擊,毛主席與彭德懷,面對困境,曾經提出多套方案,但是被否決。李德的固執己見導致紅軍進入了包圍圈。

此外戰爭進行過程中的瞬息萬變和萬分驚險沒有得到很好的提現,紅軍陷入重重包圍本來無望突圍,但是因為瞬息萬變的戰機,尤其是紅軍進攻龍虎山,導致桂軍誤判後撤,湘江出現了防禦缺口,這在電影中沒有提現。林彪左權在指揮戰役的過程中,指揮部差一點被湘軍端了,這也沒有描寫。

桂軍、中央軍、湘軍之間矛盾重重,尤其是白崇禧,雖然是軍事天才,但是也要面對廣西貧瘠和兵力薄弱的窘境,對於他而言,防蔣甚於防共,也正是因為諸多的矛盾,才使國民黨沒有團結一致,在湘江戰役中沒有做到完勝紅軍,這些在電影中被弱化了,實在是可惜。

紅34師的命運在電影中有交代,但是顯然筆墨太少,實際上它的遭遇是撼動人心的,因為整個師團5000多人,被整建制打掉,讓人心痛,而師長的自殺是湘江戰役中的最驚心動魄的一幕,可惜電影裏一筆帶過,過於倉促。還要再一次糾正一個錯誤,就是陳樹湘師長,不是扯斷自己的腸子自殺的,而是咬斷自己的腸子自殺,相當慘烈!

在電影中,整個湘江戰役的過程比較模糊,如果讓一位沒有研究過湘江戰役的觀眾來看這部電影,他很難描述出前因後果,而湘江戰役複雜而分散的現場,都需要時間節點和地圖來輔助,否則看完之後會一頭霧水。

我從2009年5月開始研究湘江戰役,一直在構思這部戲的電影劇本,我的思路與目前看到的電影出入還是比較大的,對於戰爭題材電影的把握,八一廠還是延續了大決戰的風格,戰爭場面震撼,情節和人物刻畫簡單,我感覺挺遺憾的。2013年我曾寫過話劇劇本《血戰湘江》,因為受到場景限制,視覺縮小,主要描寫了白崇禧,陳樹湘,韓偉三個人物,所以我自己總覺得不夠滿意,一直期待着寫電影版劇本。2015-8底我還專門去了興安,去了光華鋪和腳山鋪兩個戰場實地考察,此外還去了三官堂,在界首的湘江邊,我站立了好久……因為我構思的電影劇本正是從這裏開始的,1949年11月,李天佑路過界首渡口,在此停留,他面對平靜流淌的湘江,思緒萬千,久久無法平靜……而話劇劇本《血戰湘江》則是從韓偉病危開始的,他去世前交代兒子京京要埋葬在閩西,讓兒子難以理解,因為韓偉將軍是湖北人,話劇最後的結尾是京京終於瞭解了父親的初衷,他安葬好自己的父親,決定和妻子再去湘江走一遍……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為何我對湘江戰役如此費心,實際上它有很多吸引我的元素:

首先,湘江戰役中勝負明顯,但是意義深遠,國民黨表面上贏了,大獲全勝,但是中央紅軍主力卻突圍了,僅僅15年後,紅軍就打回來了。紅軍可以説慘敗,出發時的8萬多人,剩下只有三萬多,但是這場失敗卻喚醒了領導層,尤其是一代偉人周恩來,更不計較個人得失,支持毛主席回到最高的軍事指揮層。而再度出山的毛主席力挽狂瀾,開始了他的軍事傳奇。

其次,這場戰役將星閃耀,國共雙方很多的著名將領都經歷了湘江戰役,例如:林彪、羅榮桓、聶榮臻、彭德懷、朱德、李天佑、耿彪、楊勇、楊成武、李聚奎、陳光、羅炳輝(電影《從奴隸到將軍》的原型)、張震、左權、韓偉、白崇禧、何健、劉建緒等等,他們經歷了慘痛的湘江戰役,各有得失。楊勇和楊成武都曾經在湘江戰役中負傷。

其次是戰役的瞬息萬變:戰機的成敗就只在轉瞬之間,如果紅一軍團能夠搶先佔領全州,那麼就可以保證紅軍安全渡江,可惜只是在猶豫之間,湘軍便迅速佔領全州,而且可以沿着桂黃公路直接南下,封堵湘江。最後紅軍從四個渡口過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此外,湘江戰役被掩埋了四十多年:也許是過於慘痛,也許是那麼的不堪回首,當事人都很少提到湘江戰役,以至於八十年代之前,很少有資料記載這場戰役,直到八十年代初,才漸漸披露。

不少將領後來都寫了回憶錄或者回憶的文章,例如之前提到的李天佑,就曾經寫過回憶文章,耿飈也和電影中描寫的一樣,雖然患有瘧疾,但是一樣拿起大刀與湘軍肉搏。還有張震也寫了回憶湘江戰役的文章,這些文章至今讀來都感覺相當悲壯,讓人久久難以平靜……

因為血戰湘江過於悲壯,在製作完《血戰湘江》ppt之後,我拒絕了其他網友的邀請,他們曾經約我一起再研究皖南事變或者西路軍,我想一個人的人生所能承載的痛苦還是有限的,就把其他戰役的研究工作交給更多的有心人去完成吧。

當然我也有一個心願,希望有朝一日,將話劇版的劇本《血戰湘江》認真修改好,然後公開給高校劇社去排練和演出,這部戲寫作之初就考慮到了高校話劇低成本的特點,只是我一直想寫得更好。

電影《血戰湘江》對於我而言,是一個很多年來的期待,用電影來展現這段悲壯的歷史,是非常合適的,它凝聚了無數電影工作者的心血,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裏,誠摯地希望院線能認真對待這樣一部心血作品,好好地做好它的發行工作。

漫漫長征路,滴滴紅軍血。日落寒霜起,湘江血染紅。

最後,讓我們再一次對犧牲在湘江戰役中的烈士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第4篇

這種新翻拍的革命電影,最近真的太多太多,口碑也是一樣的爛。而且這還有這麼多水軍幫忙刷五星我也是服,水軍們如果是專業分析一下騙一騙經驗不足的觀眾,我覺得都行,但是水軍要不是“沒看過電影,但是覺得很好”要不就是“你們這些人竟然噴紅色電影,不是中國人啊”。我覺得正是這些人,把中國電影產業的水平拉住不前的。

我們可以搜一下之前的紅色電影,上個世紀的革命片,雖然分數也不高,但不會像現在這麼低,為什麼呢?我們的祖國,這個古代史與近代史都有無數優秀劇本基礎的國家,不缺劇本不缺演員不缺錢,我覺得關鍵還是“缺心”,這點不僅是翻拍革命電影的這個領域,包括翻拍的電視劇話劇等都是這個毛病。就拿老版《西遊記》來説,一個劇組拍攝的多麼艱辛大家也都知道,沒錢全靠省,沒演員一人多角,沒特效實體來上,同時還要實地拍攝考慮原著細節。或者説好幾年前的《智取威虎山》,也是觀眾心中的經典。這就是用心,你能舉出一部這兩年用心的紅色電影嗎?就像前兩天的《摔跤吧爸爸》,你能説中國沒有類似的傳奇嘛,你能説中國體育的神話不如印度嘛,你能説中國的體育人的精神不令人動容嘛,但是確實中國近些年很少有體育相關的好電影面世。

我們這些年輕觀眾,不排斥紅色電影,我們也看喜歡聽那些傳奇、那些英雄、那些不朽的故事。我們排斥的,只是沒有用心製作,披着愛國主義的幌子來圈錢的作品。我們也不是小孩子了,希望那些真正用心的導演,可以為我們奉上一部真正用心、真正傳奇、真正感動的紅色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