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魂斷藍橋觀後感五百字14篇 "藍橋之魂:觸動心靈的旅程"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7.91K

《魂斷藍橋觀後感五百字》是一篇以觀賞一幅著名的傳世名畫為主題的觀後感文章。作者從描繪的細膩、色彩的運用,以及畫面所傳達的情感深度等方面入手,通過五百字的篇幅展開詳細的分析與感悟。本文旨在以獨特的觀點和洞察力,帶給讀者更深入的藝術體驗和思考。

魂斷藍橋觀後感五百字14篇

第1篇

“我愛你,別人我誰也沒有愛過,以後也不會!這是真話,羅依!我永遠也不…”

為了愛,他不顧一切地和她在一起,為了愛,她義無反顧地迎向駛向她的汽車。

盧卡契曾説過,每一種偉大藝術,它的目標都是要提供一幅現實的畫面。的確如此。曾風迷全球半個世紀的愛情經典劇《魂斷藍橋》圍繞着男女主角的悲劇愛情這一軸心,給我們展示了一幅戰爭的、經濟的、世俗的多方面生活的畫卷。

影片從始至終緊扣愛情主題,羅依和瑪拉相愛,愛得熾烈奔放,愛得無我忘我。瑪拉可以不顧自己的舞蹈事業,為了見羅依而誤場;羅依對瑪拉一見鍾情,在沒有同家人商量的情況下,馬上決定同她結婚。然而事與願違,戰爭把他們分開,戰爭使得瑪拉改變命運,雖有婆婆的原諒和叔叔的信任,可瑪拉總是自覺形穢,抹不去的等級陰影使得她不能原諒自己,最後為了維護羅依和他的家族的榮譽,她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影片通過男女主人公的相遇、相愛、相分、相聚和永別,把熾烈的愛情、惱人的離情、難以啟齒的隱情和無限惋惜的傷情共冶一爐,因為戰爭原因而墮入紅塵的瑪拉經過了費雯麗的演繹,其善良、美麗、柔弱、無辜表露無疑。可就是這樣一個讓人沒有理由不去憐愛的女孩子,最終被戰爭逼上了絕路,用死亡結束屈辱,她在滑鐵盧橋上平靜地走向死亡時面容上所閃現出的悽美讓人心痛無比。

影片沒有氣勢磅礴的場景,沒有撲朔迷離的懸念,有的只是近似回憶般朦朧的視覺享受,有的只是小橋流水般優美的意境,有的只是從劇中人髮絲間、明眸間、手指間一點一滴流露出的對愛情的執着和堅貞的信念。本來是一段纏綿動人的愛情故事,卻如鏡花水月一般以悲劇結尾…此情可待成追憶…

?魂斷藍橋》做為電影史上三大悽美不朽的愛情悲劇之一,一部蕩氣迴腸的愛情經典之作,它之所以讓人屏息凝神,不只是因為硝煙中的愛情使人沉醉,美麗中的缺憾使人扼腕,更重要的是生命中愛的永恆使人心馳神往……

在不相信愛情的今天,有誰還可以為愛而捨棄自己的生命?渴望永恆愛情的現代人可以為《魂斷藍橋》感受那天長地久的愛意。我們應當從這一段美麗而憂傷的愛情故事,一首催人淚下的愛情絕唱中感受愛的春天,對愛的矢志不渝。

幾十年來,《魂斷藍橋》一直為廣大觀眾喜愛並在評論界備受讚揚,原因就在於它向人們描述了一個悲壯的愛情故事,並調動了豐富的電影藝術手段把內容表現得高雅脱俗且哀婉動人,讓觀眾在灑下眼淚的同時,深思戰爭的可惡及陳腐觀念對愛情的摧殘。

影片從始至終緊扣愛情主題,羅依和瑪拉相愛,愛得熾烈奔放,愛得無我忘我。瑪拉可以不顧自己的舞蹈事業,為了見羅依而誤場;羅依對瑪拉一見鍾情,在沒有同家人商量的情況下,馬上決定同她結婚。然而事與願違,戰爭把他們分開,戰爭使得瑪拉改變命運,雖有婆婆的原諒和叔叔的信任,可瑪拉總是自覺形穢,抹不去的等級陰影使得她不能原諒自己,最後為了維護羅依和他的家族的榮譽,她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影片通過男女主人公的相遇、相愛、相分、相聚和永別,把熾烈的愛情、惱人的離情、難以啟齒的隱情和無限惋惜的傷情共冶一爐,因為戰爭原因而墮入紅塵的瑪拉經過了費雯麗的演繹,其善良、美麗、柔弱、無辜表露無疑。可就是這樣一個讓人沒有理由不去憐愛的女孩子,最終被戰爭逼上了絕路,用死亡結束屈辱,她在滑鐵盧橋上平靜地走向死亡時面容上所閃現出的悽美讓人心痛無比。

影片的表現手法之簡煉也是少見的。瑪拉被迫淪落街頭賣身,她的行為是醜陋的;瑪拉因自卑而自殺,其後果是難看的。然而,不可否認,從本質上講,瑪拉是純潔的、羞怯的、美好的,為了保全她的完美形象,影片只拍攝了她在滑鐵盧橋上獨倚欄杆對着陌生人的勉強一笑及卡車過後地上散落的手提包和吉祥符兩個鏡頭,來暗寓她的淪落和生命的消逝,而對她曾經的賣身生涯和自殺後血肉模糊的慘狀都簡單帶過。

怎能把老朋友遺忘/我時常這麼想/怎能把老朋友遺忘/和往日那好時光/希望你改變主意/把你的愛帶給我/甜蜜而完整的愛/我會把身上的所有全給你/讓我們舉杯共祝/友誼地久天長

這是在片中出現過多次的旋律--《友誼地久天長》,可是故事的結果卻不盡如人意,一個香消玉殞,一個抱恨終生。這不禁引起了人們無盡的哀思:是不是所有的故事都將被遺忘,永不追憶?是不是所有的故人都將被遺忘,和那些友誼地久天長的日子?

魂斷藍橋觀後感五百字14篇

第2篇

每次的音樂課,都讓我對音樂有着更深一步的認識,讓我明白影視作品和音樂有着不可分割的關係,尤其是看完《魂斷藍橋》後,我深深地被電影的淒涼的感情故事,還有那舒緩飄逸的《友誼地久天長》,仍然在我腦海中迴響。

那是在空襲時,羅伊偶然幫忙了美麗的芭蕾舞演員馬拉,兩人相談甚歡。影片前半部分洋溢着感情片慣有的浪漫主義傳奇色彩。羅伊看馬拉演出、之後甜蜜約會、次日即在雨中求婚,僅僅一天的相識就私定終身,洛伊娶瑪拉為妻。僅僅因為愛。愛是不計較一切,愛是在見到你第一眼就感覺認識很久了,愛是喜歡你就要和你在一齊。不知有多少人對這一幕印象深刻,即便是,傑克和羅絲在泰坦尼克號上飛翔,也沒有像羅伊的求婚那樣打動我。費雯麗像小貓一樣害羞迷人,好像一點撥就會融化,當她既驚喜又緊張地穿上衣服奔向雨中的羅伊時,又像一隻不知所措的小鹿在亂撞;羅伊像小熊一樣可愛陽光,好像擁着愛人就是擁着全世界,白馬王子既純真又成熟的心靈,既温柔又霸道的求婚,讓馬拉都一齊興奮不已。當他們接吻時,那幸福的神情,讓我明白了,情人的吻就應是很温暖、很美妙的吧。

但是,當部隊提前開拔,兩人還來不及結婚,甚至來不及告別後,整個故事就倒向了杯具的一面。先是失業,後是馬拉以為羅伊陣亡,之後是淪為應召女郎。看着一個清純女孩成了妓女,觀眾的心都揪緊了。但最大的杯具卻在於,陷入骯髒的泥潭後,那個昔日的純潔愛侶,那段純真年代的最佳見證--羅伊回來了!

馬拉和羅伊太相愛了,這是好事,但好事在某些情形下,也會造成杯具。深愛一個人,會看不見對方的缺點,認為對方是完美的,而自己又恰恰是不足的,需要完善的。所以,許多人在愛人面前會緊張,這很正常。互相深愛,則意味着雙方皆是如此情緒,緊張到箭在弦上,不該説的話會説,不該做的事會做,簡直處處自擺烏龍,所以相愛至深的兩人如果不想最後鬧到互相傷害的地步,就必須需要調節好自己的情緒。見多識廣、經歷生死的羅伊做得很不錯,但温柔敏感的馬拉在這方面就有明顯欠缺了。

我們設身處地為馬拉想想:如果你深愛一個人,必須期望自己在對方心目中是完美的,但你自己清楚,其實你不完美,而且好像更糟;如果他也深愛你,你看出他也把你看作完美典範,但你自己明瞭,如果他有一天發現了你的過去,他會失望,甚至可能會輕視你。你能忍受嗎?一個你深愛、以前也深愛你的人,看到了你最壞的一面。然後,他讚賞的、愛慕的、渴求的目光演變為鄙薄的、後悔的、漠視的任何人想到這兒,都會寒氣陣陣襲來。

在感情中,有一種情緒叫“先發制人”--“我明白這人必須看不上我,所以我要先裝出一副也看不上他(她)的樣貌。”在馬拉的這種情形中,我想有些自尊心強、好面子的人會採用差不多的方式--“我明白這人遲早看不上我,所以我要更早裝出一副看不上他(她)的樣貌。”這是一種以傷害對方為結果,到達保護自己最終不受傷的方式,但馬拉不是這種人,如果她會的話,她就不是她了。

假如馬拉不那麼愛羅伊,只是單純地想自己的生活會由此發生好的轉變,而不去想自己在羅伊心中會是怎樣的形象,她根本不會離開。而離開羅伊的馬拉又能到哪去呢?之前淪為妓女,一是由於生活所迫,二是以為愛人已死,心如死灰,貞潔也毫無好處。而此刻,羅伊回來了,自己那顆純潔的心靈也跟着回來了,可不純潔的經歷卻刻在她身上,她自己認為怎樣也抹不去。沒有退路了,只有一死。戰爭造成了杯具,性格也決定了命運,馬拉是柔弱的,惹人憐愛的,令人同情的,也讓我們理解到感情的真諦。

瑪拉是美麗的,可愛的,如此受人喜愛。去到蘇格蘭的洛伊家的農場,她是完美的洛伊的新娘,但是,她也是善良的,她過不了自己心裏的那一道坎,她忘不了自己以前的生活,她為了洛伊的名聲,她選取了離開。“我愛你,我從未愛過別人,我不會的。這是真的,我不會的,洛伊”經典的友誼地久天長曲章響起。所有的一切只能使得人們去懷念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英國上校羅依·克勞寧(羅伯特·泰勒飾)在滑鐵盧橋上獨自憑欄凝視,他從口袋中拿出一個象牙雕的吉祥物,20年前的一段戀情如在眼前……

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回國度假的羅依假期已滿,即將奔赴法國,在滑鐵盧橋上他救了趕往劇院演出的芭蕾舞演員瑪拉一命,臨分別時,瑪拉將她心愛的象牙雕的吉祥符送給了羅依,兩人自此成就了一段美麗的邂逅。瑪拉不顧劇團女經理笛爾娃夫人的嚴厲反對,與羅伊約會,在蘇格蘭民歌《一路平安》的華爾茲舞曲中兩人翩翩起舞,含情相望。因羅伊行期推遲之故,他找到瑪拉,要和她馬上結婚。可因為當天已經錯過了教堂規定的結婚時間,兩人只好決定第二天再去。可就在當晚,羅依被召回軍營。第二天一大早,羅依便離開了。瑪拉放棄了演出去送羅伊,羅依安排了克勞寧夫人與瑪拉見面,讓瑪拉入住克勞寧家,。回到劇院,笛爾娃夫人已經決定開除瑪拉,好友凱蒂為她求情也一同被開除了。就在瑪拉將與克勞寧夫人見面時,她無意間在報紙上看到陣亡士兵名單中赫然寫着:羅依·克勞寧。她倍受打擊,因為失去了愛情,她拒絕了克勞寧夫人的幫助,並且因為深受打擊大病一場。期間好友凱蒂為了讓兩人很好的活下去而成為了歌女。病癒後的瑪拉也淪為了歌女,可是一次在車站拉客的時候,她卻見到了羅伊。兩人重逢讓她悲喜交加。面對羅依的愛,如己無力承擔,在到克勞寧家之後,善良的她最終向克勞寧夫人説出了實情,最後留了一封信給羅依後便離開了。羅依找到了凱蒂,並知道了一切,羅依決心要找到瑪拉,但未如願。絕望的瑪拉獨立在滑鐵盧橋上,面對一隊軍用卡車,她迎上前去……在人羣的驚叫聲中,一個年輕的生命結束了,地上散落着手提包和一個象牙雕的吉祥符。

看完這個影片,早已滿面淚留。如眾多影評人所言:“女主人公不僅把生命留在了這座橋上,還把自己的愛情、信念和靈魂一同埋葬在這座橋上……”在淚光中,回憶着電影中的一幕幕,我突然想到,這一切的結局,只因為女主人公做錯了一件事情。在我看來,就是這一件事改變了她的一生,就是這樣的一個決定讓她親手葬送了自己的愛情,埋葬了自己的幸福,成就了故事的悲劇。

當她無意間在報紙上得知了羅依陣亡的消息時,她的愛是那麼的脆弱,她拒絕接受克寧勞夫人的幫助,違背了羅依走之前的叮囑。她的愛沒能戰勝感性,戰勝死亡。要知道一個心中強烈牽掛和愛的人是不會輕易死在戰場上的。即使羅依死了,她該做的不是逃避,不是離開羅依的一切,相反的,羅依是克寧勞家獨子,羅依死了,作為羅依準妻子的瑪拉應該去安慰和照顧羅依的家人,共同期待也相互扶持。而就是瑪拉這個“拒絕”的決定,讓一切都不對了。當在車站招攬生意的瑪拉,見到“已死”的羅依時,一切都已經晚了。當兩人緊緊相擁時,瑪拉滑落的晶瑩的淚滴中,所包含的不僅僅是喜悦、激動,摻雜的還有悔恨、無奈。正因為如此,自此至影片終,這淚都未曾離開瑪拉的雙眸。面對羅依的再一次求婚,瑪拉的心中比喜悦更多的卻是撕心裂肺的痛,而一切又錯在那一時。假如瑪拉能夠愛得更加堅定,她能夠聽從羅依的,放下包袱與克勞寧夫人一起生活,那麼當羅依“死而復生”時,那麼一切都會是美好的,結局也就成了另一個美好的開始。

無論悲喜,電影,是源於現實而又高於現實,在這高於現實的電影中,卻也不乏值得我們深思的現實。

第3篇

“我愛你,別人我誰也沒有愛過,以後也不會!這是真話,羅依!我永遠也不…”

為了愛,他不顧一切地和她在一起,為了愛,她義無反顧地迎向駛向她的汽車。

盧卡契曾説過,每一種偉大藝術,它的目標都是要提供一幅現實的畫面。的確如此。曾風迷全球半個世紀的愛情經典劇《魂斷藍橋》圍繞着男女主角的悲劇愛情這一軸心,給我們展示了一幅戰爭的、經濟的、世俗的多方面生活的畫卷。

影片從始至終緊扣愛情主題,羅依和瑪拉相愛,愛得熾烈奔放,愛得無我忘我。瑪拉可以不顧自己的舞蹈事業,為了見羅依而誤場;羅依對瑪拉一見鍾情,在沒有同家人商量的情況下,馬上決定同她結婚。然而事與願違,戰爭把他們分開,戰爭使得瑪拉改變命運,雖有婆婆的原諒和叔叔的信任,可瑪拉總是自覺形穢,抹不去的等級陰影使得她不能原諒自己,最後為了維護羅依和他的家族的榮譽,她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影片通過男女主人公的相遇、相愛、相分、相聚和永別,把熾烈的愛情、惱人的離情、難以啟齒的隱情和無限惋惜的傷情共冶一爐,因為戰爭原因而墮入紅塵的瑪拉經過了費雯麗的演繹,其善良、美麗、柔弱、無辜表露無疑。可就是這樣一個讓人沒有理由不去憐愛的女孩子,最終被戰爭逼上了絕路,用死亡結束屈辱,她在滑鐵盧橋上平靜地走向死亡時面容上所閃現出的悽美讓人心痛無比。

影片沒有氣勢磅礴的場景,沒有撲朔迷離的懸念,有的只是近似回憶般朦朧的視覺享受,有的只是小橋流水般優美的意境,有的只是從劇中人髮絲間、明眸間、手指間一點一滴流露出的對愛情的執着和堅貞的信念。本來是一段纏綿動人的愛情故事,卻如鏡花水月一般以悲劇結尾…此情可待成追憶…

?魂斷藍橋》做為電影史上三大悽美不朽的愛情悲劇之一,一部蕩氣迴腸的愛情經典之作,它之所以讓人屏息凝神,不只是因為硝煙中的愛情使人沉醉,美麗中的缺憾使人扼腕,更重要的是生命中愛的永恆使人心馳神往……

在不相信愛情的今天,有誰還可以為愛而捨棄自己的生命?渴望永恆愛情的現代人可以為《魂斷藍橋》感受那天長地久的愛意。我們應當從這一段美麗而憂傷的愛情故事,一首催人淚下的愛情絕唱中感受愛的春天,對愛的矢志不渝。

大凡於解放前引進我國的西方電影都會被我們冠以一個具有東方神韻的譯名,而《魂斷藍橋》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據説當年這個名字是來自一位女士的建議,既富美感又易上口,且頗合嚴復所倡“信、達、雅”之精神,比英文直譯的“滑鐵盧橋”不知強出多少倍。

事實上,之所以有“藍橋”一詞,乃出自於《莊子·盜跖》中尾生抱柱的故事。相傳周時有一叫做“尾生”的魯國書生,在赴秦國投考為官時認識了一個姑娘,兩人相約在藍橋下幽會。姑娘有事未來赴約,適逢天降豪雨,河水暴漲,而尾生卻不願離去,死死抱住橋下石柱直至被河水淹沒。之後姑娘趕來,悲慟欲絕,遂抱着尾生的屍體投河自盡。這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有記載的殉情故事,亦留下了“藍橋”這個著名的愛情符碼。

除了片名之外,在《魂斷藍橋》中,我們也可以發現許多其他藴含着東方韻味的地方。在我國古代經典愛情故事中,往往存在着這麼一些關鍵詞:才子佳人、一見鍾情、私定終身、殉情而亡等等,而這些詞語恰恰能與《魂斷藍橋》的故事一一對應。

陸軍上尉羅伊英挺俊朗、前途無量,芭蕾舞女瑪拉嬌美可愛、温柔善良,是為“才子佳人”;兩人相逢在滑鐵盧橋,甫一邂逅便有情投意合之感,是為“一見鍾情”;第三次見面時,羅伊提出訂婚,瑪拉欣然接受,是為“私定終身”;而最後瑪拉投車自殺、香消玉殞,是為“殉情而亡”。

同時,影片中所重視的貞操觀、門第觀、以及君子一諾千金、女子至死相隨也頗合東方傳統文化的元素。瑪拉誤信羅伊戰死沙場,並因窮困潦倒而淪為風塵女子。沒想到之後又與羅伊重逢,羅伊信守諾言,執意要和瑪拉結婚。然而面對羅伊的深情、羅伊家人的關懷,瑪拉對自己已遭玷污的貞潔深感愧疚,不僅與羅伊家的望族身份難以匹配,更對不起來自羅伊的濃濃愛意。於是,她毅然離開了羅伊,用死亡來證明自己靈魂上的清白和高貴。

第4篇

老實説,我不太喜歡看外國電影,或許是因為文化差異吧,一直以來中國影視才是我的最愛,我覺得更有內容,也更為親近,我顯然已經習慣了國人的思維方式。如《天龍八部》之類的武俠,讓我非常痴迷,那是我們自己的童話。

但是慢慢的,隨着年紀的增長,逐漸感覺到了自己思維的片面性帶給自己的不足,我開始逼迫自己拓寬自己的知識面,這是一個十分繁雜的過程,也給自己造成了不少痛苦,畢竟自己不得不讓自己成了兩種乃至多種文化的校場,怎麼可能會很輕鬆呢?顯然自己固有的平衡已經被打破,但是也確實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去除了很多我頭腦中根深蒂固的偏見,如對西方文化的鄙視,對影視藝術的鄙視和偏見等。

到了今天,對於很多領域總算可以自認為比較中肯的看待了,不太會像從前那樣,隨口就言其優劣,因為我學會了敬畏,不再也不敢再妄下結論,這就讓我比較能夠以平常心去了解周圍的世界,某種程度上極大地減少了偏激,讓自己看問題的客觀性和正確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這確實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有了中肯而客觀的態度,再加上一點點決心和勇氣,我們便可以基本上做到“擇其善者而從焉”的第一步了,即分清楚何為善何為惡。

我最近看了些外國電影,心裏有不少感想,這篇文章便是為《魂斷藍橋》而寫的,作為觀後感記錄下來。

這是一部非常有名的美國電影,講述了一個將軍與芭蕾舞女的愛情故事。兩個人因為空襲而相遇,在防空洞裏算是相識了,之後是去看女孩表演,以及之後的很多小事情,讓兩人掉入了愛河。後來兩人打算結婚,卻因為戰爭被迫分開,女孩也因為違背老闆娘的禁令,私自去送別情郎而遭解僱,失去了相對安逸的生活。後來將軍的在母親在兒子的囑託下見了女孩,卻一個意外讓女孩以為最近的情人逝世了,頓時精神崩潰,表現極其糟糕,將軍的母親憤然離去,而女孩的生活從此改變,到了最後的淪落風塵。但是事情並未由此結束,女孩後來常去火車站接客,意外遇見了將軍,兩人感情依然深厚,但卻因為女孩那段不堪的往事,讓女孩絕望到了極點,這是一種極深的愧疚。或許是對愛情的極度渴望吧?女孩嘗試忘掉從前,和將軍一起過新的生活,那是她盼望已久的生活啊,她不想輕易放棄。一切都是那麼順利,女孩得到了所有人的歡心,可就在一切都朝着讓人喜慶的方向發展的時候,女孩最終選擇了離開,當將軍找到她時,她撞死在兩人最初相遇的藍橋之上,故事得以結束。

這部電影讓我深受感動,如果你也認真看過的話,我相信你的感受會與我相同,甚至更為強烈。我簡略説説自己的感受,算是對這份摯愛的讚許和羨慕吧,兩人雖未結果,卻有着持久的感人力量,以及散發出的悲劇之美。女孩是純真的,極其優秀的,這在舞台上下都看得出來,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淪落紅塵,這是當時社會的印記和殘酷。將軍手裏時常拿着一個長棍,不停地打來打去,這也讓我印象深刻,極其優秀的一個小夥,以及後來的舉動,讓我很是欽佩。兩人真可謂的天作之合,卻未得善果,這與社會關係頗大,社會的傳統思想是其致命殺手。女孩實在是太愛對方了,她是多麼渴望幸福啊,但是她已淪落紅塵,已是不潔之身,配不上自己的情郎了,這是社會告訴她的,無法接受這個現實,所以選擇了死亡,為愛獻了身,其實哪裏知道,對方根本就不會在乎這些呢,所以社會觀念才是幕後的謀殺者,當然這一死多少讓女孩的形象高大了不少,算是一個補償吧。影片中時常響起的那段哀婉悽美的音樂,也成了絕對的經典。

先説這麼多了,這是一部絕對的經典好片,可以説的還有很多,但是隻有你自己去體會,才會有更為深刻的印象,而她於我的意義,在於給我打開了一扇新的窗,給我開了一個新的廣闊的世界。

第5篇

愛情,是一種美妙的感覺,他可以讓人興奮,讓人忘我,讓人憂傷。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對愛情有了更深的瞭解,愛情還包括生命和信念。

魂斷藍橋是風靡全球半個世紀的美國故事,一部蕩氣迴腸的經典之作。他是1940年出品的由茂文·勒羅伊導演,費雯麗·羅伯特·泰勒主演的好萊塢戰爭題材的愛情故事片,我對,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英國上校洛依在滑鐵盧橋上獨自凝視,回想着他那場刻骨銘心的愛情。在一次躲避空襲的行動中,羅伊和馬拉相遇了,他們一見鍾情,在其後的約會中確定了對彼此的感情,戰爭是殘酷的,他們和還沒來得及結婚,洛依就被遣去了戰場。最後的離別也只是遠遠的望上了一眼,不幸的是,這還導致了瑪拉失去了工作。生活的窘迫逼得她不得不背叛自己,為了生存而迫不得已。他回來了,他們回家了,她受不了內心的愧疚和自責,自殺了。

這是一場悲劇的愛情,他們愛得轟轟烈烈,卻又分的急急忙忙。戰爭讓他們陰陽相隔,活人在流淚,逝人在流血。

印象比較深的一個情節是在鄉下的洛依家,瑪拉已經向羅依的母親説明情況並決定離開羅依,出門後,她可以遠離羅伊,她可能是怕無法承受洛依那愛慕的目光吧,那目光對她來説就像是一把利劍,對視無疑是一種嚴刑拷打,相擁時,她不捨的眼神深深地刺痛着我,為什麼老天這麼不公平?他心中有她,把那個幸運符又送給了瑪依,這是多麼温馨而美好的畫面。不幸的是,她自殺了,她逃避了,但他仍然愛着她。

全劇以幸運符為線索展開了悲劇的愛情,這愛情讓觀眾看了不時地心痛,對他們的愛情懷有一顆悲憫之心',這是多麼美好而又憂傷的愛情,漫入心頭,浸入心底。究其悲的原因,還是因為戰爭,所以,為了不再有如此“憂美”的愛情再現,請捍衞和平,為人類的愛情創造一片祥和的淨土!

第6篇

?魂斷藍橋》是一部風靡全球近半個世紀的美國故事片,描述一段美麗而憂傷的感情故事,一首催人淚下的感情絕唱,是電影史上三大悽美不朽的感情杯具之一,一部蕩氣迴腸的感情經典之作。

?魂斷藍橋》原名《滑鐵盧橋》,“魂斷藍橋”這一電影譯名是香港人的手筆,比大陸原先的“滑鐵盧橋”的直譯,來得更生動傳神!和片中的女主角不僅僅把生命留在了這座橋上,還把自己的感情、信念和靈魂一同埋葬在這座橋上……這種令人悽美、蕩氣迴腸的傷感更為貼切!

美麗中的缺憾使人扼腕,更重要的是生命中愛的永恆使人心馳神往……。它的成功,不僅僅僅是向人們展示了愛的真諦,更重要的是向人們昭示了和平的寶貴和戰爭的罪惡。兩次戰爭的先後呼應使得這個標準感情杯具的背後有着鮮明的反戰信息。如果不是因為戰爭,也許這一切的杯具都不會發生。“拒絕戰爭,爭取和平”,這是影片暗含的主題。

幾十年來,《魂斷藍橋》一向為廣大觀眾喜愛,原因就在於影片從始至終緊扣感情主題,在朝不保夕的戰爭環境中相遇的洛伊和瑪拉相愛了,愛得熾烈奔放,愛得無我忘我。瑪拉能夠不顧自己的舞蹈事業,為了見洛伊而誤場;洛伊對瑪拉一見鍾情,在沒有同家人商量的狀況下,立刻決定同她結婚。然而事與願違,戰爭把他們分開,戰爭使得瑪拉改變命運,當女人公瑪拉在得知心愛的戀人洛依“戰死”的消息,萬念俱灰,為生活所迫淪為妓女……夫人對兒子的婚姻表示滿意,她説一個母親最大的心願莫過於給兒子挑個十全十美的人了。但是,瑪拉再也控制不住,她意識到感情在社會的非難前是無能為力的,自己在上流社會人們的眼中只但是是一個“墮落者”。雖有婆婆的原諒和叔叔的信任,可瑪拉總是自覺形穢,抹不去的等級陰影使得她不能原諒自己,最後為了維護洛伊和他的家族的榮譽,在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時刻,瑪拉選取了用死亡洗刷自己的恥辱……

影片沒有氣勢磅礴的場景,沒有撲朔迷離的懸念,有的只是近似回憶般朦朧的視覺享受,有的只是小橋流水般優美的意境,有的只是從劇中人髮絲間、明眸間、手指間一點一滴流露出的對感情的執着和堅貞的信念。本來是一段纏綿動人的感情故事,卻如鏡花水月一般以杯具結尾…此情可待成追憶…這不能不在廣大觀眾中間產生共鳴。

?魂斷藍橋》做為電影史上三大悽美不朽的感情杯具之一,一部蕩氣迴腸的感情經典之作。

影片透過男女主人公的相遇、相愛、相分、相聚和永別,把熾烈的感情、惱人的離情、難以啟齒的隱情和無限惋惜的遺憾共冶一爐,因為戰爭原因而墮入紅塵的瑪拉經過了費雯麗的演繹,其善良、美麗、柔弱、無辜表露無疑。可就是這樣一個讓人沒有理由不去憐愛的女孩子,最終被戰爭逼上了絕路,用死亡結束屈辱,她在滑鐵盧橋上平靜地走向死亡時面容上所閃現出的悽美讓人心痛無比。

影片的人物主角演繹,內心刻畫傳神到位。洛伊在劇院外來回踱步等待瑪拉的回信時那種患得患失,焦急期盼的情緒都隨着洛伊無意識揮動的小禮貌棍而流露出來,當他接過劇院雜工帶來的信件時又是那麼急不可待的拆信觀看,見到瑪拉在劇團老闆娘逼迫下寫的拒絕資料時,洛伊臉上雀躍的神情瞬間黯淡下來,垂頭喪氣的離開。但當瑪拉的朋友凱蒂追出來告知洛伊真相時,洛伊興奮地揮動小禮貌棍步履輕快的趕去約會地點“燭光俱樂部”。在約會地點門外,洛伊焦急的等着瑪拉的出現,這種情緒透過洛伊的動作表露無遺:幾乎每部馬車來到門前他都搶步接近探視。洛伊這些的焦急、期盼、失落、興奮的內心刻畫是那麼的直觀傳神!

瑪拉在“燭光俱樂部”理解洛伊的愛意表白後明白洛伊立刻又要上前線了而感到哀傷無奈,情緒就像雨天早晨一樣抑鬱難舒,她的眼神是那麼的無神失落,跟雨天的天幕樣灰暗!但當她無意中向外張望見到本該遠去前線的洛伊站在宿舍外的街道冒雨守候時,瑪拉的眼神從無神到匯聚,從疑惑到確信,從不敢相信的驚喜到手足無措的狂喜,表現得如水銀瀉地般的流暢!

影片的用光藝術可圈可點!雖然是黑白片,但在影片裏透過光影的塑造,營造了劇情發展的特定環境:空襲時滑鐵盧大橋夜空中晃動的探照燈光影,烘托了恐怖的戰爭環境;洛伊觀看芭蕾舞的場景,光線華麗,影像融和清晰;瑪拉和洛伊感情表白時,兩主角眼神光的準確到位;在“燭光俱樂部”裏瑪拉和洛伊在跳“道別華爾茲”時,隨着悠揚傷感的旋律,瑪拉和洛伊進行他們一生中最後的共舞,隨着樂曲的流淌,樂手逐漸熄滅身前的蠟燭光,舞場逐漸的暗下來,也似乎暗示着瑪拉和洛伊的將來是黯淡的,憂傷的!當瑪拉和洛伊舞到窗前時最後一盞蠟燭也熄滅了,他們就停在那,互相凝視着,這時是一個特寫鏡頭,在窗外光線照映下給瑪拉和洛伊的面部剪影輪廓度上了圈朦朧而聖潔的光暈,兩人在《友誼地久天長》的旋律中,在這如夢如幻的光影中吻在一齊了,兩顆相愛的心貼近在一齊了。當洛伊和瑪拉分別時,畫面是濃重的黑色塊,渲染了種離別悽楚的氣氛。

影片的表現手法之簡練也是少見的。瑪拉被迫淪落街頭賣身,她的行為是醜陋的;瑪拉因自卑而自殺,其後果是難看的。然而,不可否認,從本質上講,瑪拉是純潔的、羞怯的、完美的,為了保全她的完美形象,影片只拍攝了她在滑鐵盧橋上獨倚欄杆,對着陌生人的勉強一笑及卡車過後地上散落的手提包和吉祥符兩個鏡頭,來暗寓她的淪落和生命的消逝,而對她以前的賣身生涯和自殺後血肉模糊的慘狀都簡單帶過。

戰爭本身就是痛苦的代名詞。戰爭創造了瑪拉和洛伊的感情,但也製造了這段感情的杯具。洛伊與瑪拉是在戰爭的混亂中相遇,同時也是戰爭摧毀了他們忠貞的感情。他們的相遇是杯具的開始,戰爭的持續是杯具的延續,戰爭的結束是杯具的昇華。

這段感情之所以“美”令人神往,是因為他們感情的純潔,堅貞給“戰爭”增添了色彩。洛伊對瑪拉表白:“在死亡空襲的陰影下我能遇到你,比在和平時期到處閒逛,漠視生命,更能強烈感受生命!

杯具就是把人類完美的事物毀滅給自己看,也許只有毀滅才是美。《魂斷藍橋》的出色之處不僅僅僅在於其動人的故事,演員們精湛的表現技巧,更多的是編劇導演匠心獨運的巧妙感人的情節安排。

影片開頭,白髮蒼蒼的洛伊來到滑鐵魯橋,手拿護身符憑弔逝去的情人,20年前的那一幕又如在眼前。其實剛開始,影片就以倒序的手法給觀眾作了傷感的伏筆。

之後,劇情的發展雖不是急轉直下,但卻慢慢從感情快樂的頂峯向波折、矛盾、衝突走向悲情之路,乃至最後的大杯具結局落幕。

全片情節從悲到喜,到漸悲再到大哀傷的情感線路便呈現出來。全劇情節不算複雜難懂,卻時時調動着觀眾的情緒。

常言道,“演員選對了,戲就成功了一半”這句話確有道理。《魂斷藍橋》的催人淚下的效果,與演員們的深厚功力分不開。

第7篇

?魂斷藍橋》這部片的封面寫着“影史上三大愛情悲劇之一”。看了這部片子後,才能深深體會以上這段文字所要表達的意思,作為這部片子的廣告詞可説是當之無愧。這也直接讓筆者感受到這部電影所要帶出的意思及畫面。一個上尉與一位舞蹈員的傾城之戀。不幸的是,他倆的愛情卻萌芽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導演通過了悲情戰爭,刻畫一出愛情悲劇。故事的策劃及安排可説是賺了觀眾不少同情之淚。當然,當中也傳播了一種意識,那就是反對戰爭。導演兼顧了情感部分及反戰的教育思想,稱得上經典之作。

故事劇情通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英軍上校羅依·克勞寧在滑鐵盧橋上獨自憑欄凝視,通過吉祥符讓他回憶起20年前與女主角瑪拉的一段戀情,本劇導演通過了一些場地細節加強了羅依對已故女友瑪拉的思念之情。略為黑暗的場景、稀疏的背景人羣、他從口袋裏拿出瑪拉送給他吉祥符,凝視着遠方等的表現手法,羅依的思念之情就這樣在故事的開頭慢慢被導演給帶了出來。

故事人物羅依的矛盾之處就在劇情開頭的5分鐘裏面,觀眾不難發現,20年後的羅依是一個站在盧溝橋上緬懷的白髮上尉,但是相比20年前站在盧溝橋上的上尉可説是天淵之別,此時的他可説是一個放浪不羈的青年,透過羅依的不削表情及拋煙頭的舉動就可知道。導演透過了這兩個電影細節分別介紹了20年前及後男主角的性格特徵。可説是流暢之極,毫無做作的帶出了此劇的開頭部分。

20年前的故事展開後,在盧溝橋上,由於德國戰機的突然來襲,在逃命的過程中羅依結識了女主角瑪拉。通過防空壕裏的避難,他倆對對方產生了良好的第一印象。瑪拉是一位芭蕾舞演員,急着趕往劇院演出,臨走時,瑪拉將心愛的象牙雕成的吉祥符送給羅依。二人一見鍾情,瑪拉不顧劇團女經理笛爾娃夫人的嚴厲反對,依然與羅依立下了海誓山盟,決定步入教堂。劇團女經理笛爾娃夫人的表現反映了第一世界大戰時期西方國家依然處在一種極其封建的思想上,那時候的愛情是沒有所謂的戀愛自由,婚姻觀念或戀愛等都不是盡如人意的,束縛依舊還是束縛,他們不能決定自己所願,他們必須向他們的上級徵求同意,否則不能結婚,生活條件下的考量也必不可少。瑪拉就是在選擇婚姻的情況下而放棄了歌舞劇團,最後導致她陷入生活的困境。

這場戰爭也反映了身在那個時代的男人的身不由己,他們必須因為為國效力,而馬上隨軍征戰,戰爭是殘酷的,隨軍人員也可能隨時送上寶貴生命。就在同克勞寧夫人會面前,瑪拉無意間在報紙上得知羅依陣亡的消息,雖然陣亡的消息是假的,但這也間接表示了當時的愛情故事是極其不穩定的。瑪拉在火車站送別羅依的一幕就可反映當時女人的無奈,丈夫男友的離去是沒有預知性的。“再見”一詞對於當時的他們是可貴的,因為這也許就是最後一次的見面。

觀眾不難發現,在火車站那一幕,車站裏的部分人士、士兵及他們的家人或愛人等,士兵們都從車窗裏探出頭來表示了不捨之情。擁抱,吻別,揮手道別等都是他們離開家鄉前的最後肢體語言。在火車開動的剎那,主題曲《一路平安》慢慢的想起,不禁讓人潸然淚下。導演也通過了音效表達了當時人們的心理感受,人的心理表現利用音樂來襯托可説是天衣無縫。

之後,誤以為自己失去愛人的瑪拉為了生存,她和凱蒂只好淪為歌女。尋找工作卻處處碰釘,論樣貌、才藝及態度,在現今社會她們是不可能要去淪為歌女的。可是在當時的生活條件下,戰爭的洗禮奪走了他們的寶貴青春及愛情,並且經濟環境逼他們必須從事低賤的工作。最後,在羅依安全歸來後,她因無法將自己的職業告訴羅依及為了捍衞其家族的聲譽,最終被戰爭逼上了絕路,用死亡結束屈辱,瑪拉來到滑鐵盧橋上,一隊軍用卡車隆隆開來,瑪拉平靜地迎着卡車走去,任憑車燈在臉上照耀,在人羣的驚叫聲中,一個年輕的生命結束了,地上散落着手提包和一隻象牙雕的吉祥符。

導演將鏡頭特寫鎖定在吉祥符上,透過循序漸進的拍攝方式將吉祥符對於他倆的意義給表達出來。從他倆相識、相愛,分離,再度相遇直到女主角自殺的那一刻,吉祥符就是他倆愛情的一個證明,雖然到最後他們都沒有一張結婚證書,但是吉祥符已經明顯是他們愛情故事裏的一個佐證。瑪拉自殺之前,白色的大霧、瑪拉的黑色連身裙,落寞的表情,稀疏的背景人羣等電影語言,都刻畫了瑪拉當時的心情,導演將鏡頭鎖定在來往的汽車,卡車及馬車的急速上等的表現手法,都表示了瑪拉愈自殺前的忐忑心理表現。

導演將盧溝橋及戰爭還有他倆的愛情結合在一起,無論發生什麼重大事故似乎都與盧溝橋擺脱不了關係,可説是該劇非常“重點“的場景語言,在這部電影裏佔了很重的戲份。最後,此片最吸引筆者視線的畫面就是盧溝橋上的一個諷刺畫面,馬車及汽車同時出現在左右車道的一個矛盾畫面,這也間接表達了當時的貧富懸殊極其嚴重,導演通過這個矛盾衝突來訴説當時的經濟環境及人民的生活概況。

導演以其獨特的視角、純熟的技藝向世人展現了一個色彩斑斕的歷史畫面,沒有氣勢磅礴的場景,沒有撲朔迷離的懸念,有的只是近似回憶般朦朧的視覺享受,《魂斷藍橋》堪稱一部蕩氣迴腸、催人淚下的愛情絕唱。看完整部片子,不由產生一種造化弄人的感歎。兩次戰爭的先後呼應,讓筆者更加明白和平的可貴,同時也烙下了那個時代道德觀的印記。

第8篇

“我愛你,別人我誰也沒有愛過,以後也不會!這是真話,羅依!我永遠也不…”

為了愛,他不顧一切地和她在一起,為了愛,她義無反顧地迎向駛向她的汽車。

盧卡契曾説過,每一種偉大藝術,它的目標都是要提供一幅現實的畫面。的確如此。曾風迷全球半個世紀的愛情經典劇《魂斷藍橋》圍繞着男女主角的悲劇愛情這一軸心,給我們展示了一幅戰爭的、經濟的、世俗的多方面生活的畫卷。

影片從始至終緊扣愛情主題,羅依和瑪拉相愛,愛得熾烈奔放,愛得無我忘我。瑪拉可以不顧自己的舞蹈事業,為了見羅依而誤場;羅依對瑪拉一見鍾情,在沒有同家人商量的情況下,馬上決定同她結婚。然而事與願違,戰爭把他們分開,戰爭使得瑪拉改變命運,雖有婆婆的原諒和叔叔的信任,可瑪拉總是自覺形穢,抹不去的等級陰影使得她不能原諒自己,最後為了維護羅依和他的家族的榮譽,她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影片通過男女主人公的相遇、相愛、相分、相聚和永別,把熾烈的愛情、惱人的離情、難以啟齒的隱情和無限惋惜的傷情共冶一爐,因為戰爭原因而墮入紅塵的瑪拉經過了費雯麗的演繹,其善良、美麗、柔弱、無辜表露無疑。可就是這樣一個讓人沒有理由不去憐愛的女孩子,最終被戰爭逼上了絕路,用死亡結束屈辱,她在滑鐵盧橋上平靜地走向死亡時面容上所閃現出的悽美讓人心痛無比。

影片沒有氣勢磅礴的場景,沒有撲朔迷離的懸念,有的只是近似回憶般朦朧的視覺享受,有的只是小橋流水般優美的意境,有的只是從劇中人髮絲間、明眸間、手指間一點一滴流露出的對愛情的執着和堅貞的信念。本來是一段纏綿動人的愛情故事,卻如鏡花水月一般以悲劇結尾…此情可待成追憶…

?魂斷藍橋》做為電影史上三大悽美不朽的愛情悲劇之一,一部蕩氣迴腸的愛情經典之作,它之所以讓人屏息凝神,不只是因為硝煙中的愛情使人沉醉,美麗中的缺憾使人扼腕,更重要的是生命中愛的永恆使人心馳神往……

在不相信愛情的今天,有誰還可以為愛而捨棄自己的生命?渴望永恆愛情的現代人可以為《魂斷藍橋》感受那天長地久的愛意。我們應當從這一段美麗而憂傷的愛情故事,一首催人淚下的愛情絕唱中感受愛的春天,對愛的矢志不渝。

第9篇

老實説,我不太喜歡看外國電影,或許是因為文化差異吧,一直以來中國影視才是我的最愛,我覺得更有內容,也更為親近,我顯然已經習慣了國人的思維方式。如《天龍八部》之類的武俠,讓我非常痴迷,那是我們自己的童話。

但是慢慢的,隨着年紀的增長,逐漸感覺到了自己思維的片面性帶給自己的不足,我開始逼迫自己拓寬自己的知識面,這是一個十分繁雜的過程,也給自己造成了不少痛苦,畢竟自己不得不讓自己成了兩種乃至多種文化的校場,怎麼可能會很輕鬆呢?顯然自己固有的平衡已經被打破,但是也確實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去除了很多我頭腦中根深蒂固的偏見,如對西方文化的鄙視,對影視藝術的鄙視和偏見等。

到了今天,對於很多領域總算可以自認為比較中肯的看待了,不太會像從前那樣,隨口就言其優劣,因為我學會了敬畏,不再也不敢再妄下結論,這就讓我比較能夠以平常心去了解周圍的世界,某種程度上極大地減少了偏激,讓自己看問題的客觀性和正確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這確實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有了中肯而客觀的態度,再加上一點點決心和勇氣,我們便可以基本上做到“擇其善者而從焉”的第一步了,即分清楚何為善何為惡。

我最近看了些外國電影,心裏有不少感想,這篇文章便是為《魂斷藍橋》而寫的,作為觀後感記錄下來。

這是一部非常有名的美國電影,講述了一個將軍與芭蕾舞女的愛情故事。兩個人因為空襲而相遇,在防空洞裏算是相識了,之後是去看女孩表演,以及之後的很多小事情,讓兩人掉入了愛河。後來兩人打算結婚,卻因為戰爭被迫分開,女孩也因為違背老闆娘的禁令,私自去送別情郎而遭解僱,失去了相對安逸的生活。後來將軍的在母親在兒子的囑託下見了女孩,卻一個意外讓女孩以為最近的情人逝世了,頓時精神崩潰,表現極其糟糕,將軍的母親憤然離去,而女孩的生活從此改變,到了最後的淪落風塵。但是事情並未由此結束,女孩後來常去火車站接客,意外遇見了將軍,兩人感情依然深厚,但卻因為女孩那段不堪的往事,讓女孩絕望到了極點,這是一種極深的愧疚。或許是對愛情的極度渴望吧?女孩嘗試忘掉從前,和將軍一起過新的生活,那是她盼望已久的生活啊,她不想輕易放棄。一切都是那麼順利,女孩得到了所有人的歡心,可就在一切都朝着讓人喜慶的方向發展的時候,女孩最終選擇了離開,當將軍找到她時,她撞死在兩人最初相遇的藍橋之上,故事得以結束。

這部電影讓我深受感動,如果你也認真看過的話,我相信你的感受會與我相同,甚至更為強烈。我簡略説説自己的感受,算是對這份摯愛的讚許和羨慕吧,兩人雖未結果,卻有着持久的感人力量,以及散發出的悲劇之美。女孩是純真的,極其優秀的,這在舞台上下都看得出來,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淪落紅塵,這是當時社會的印記和殘酷。將軍手裏時常拿着一個長棍,不停地打來打去,這也讓我印象深刻,極其優秀的一個小夥,以及後來的舉動,讓我很是欽佩。兩人真可謂的天作之合,卻未得善果,這與社會關係頗大,社會的傳統思想是其致命殺手。女孩實在是太愛對方了,她是多麼渴望幸福啊,但是她已淪落紅塵,已是不潔之身,配不上自己的情郎了,這是社會告訴她的,無法接受這個現實,所以選擇了死亡,為愛獻了身,其實哪裏知道,對方根本就不會在乎這些呢,所以社會觀念才是幕後的謀殺者,當然這一死多少讓女孩的形象高大了不少,算是一個補償吧。影片中時常響起的那段哀婉悽美的音樂,也成了絕對的經典。

先説這麼多了,這是一部絕對的經典好片,可以説的還有很多,但是隻有你自己去體會,才會有更為深刻的印象,而她於我的意義,在於給我打開了一扇新的窗,給我開了一個新的廣闊的世界。

第10篇

愛情,是一種美妙的感覺,他可以讓人興奮,讓人忘我,讓人憂傷。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對愛情有了更深的瞭解,愛情還包括生命和信念。

魂斷藍橋是風靡全球半個世紀的美國故事,一部蕩氣迴腸的經典之作。他是1940年出品的由茂文·勒羅伊導演,費雯麗·羅伯特·泰勒主演的好萊塢戰爭題材的愛情故事片,我對,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英國上校洛依在滑鐵盧橋上獨自凝視,回想着他那場刻骨銘心的愛情。在一次躲避空襲的行動中,羅伊和馬拉相遇了,他們一見鍾情,在其後的約會中確定了對彼此的感情,戰爭是殘酷的,他們和還沒來得及結婚,洛依就被遣去了戰場。最後的離別也只是遠遠的望上了一眼,不幸的是,這還導致了瑪拉失去了工作。生活的窘迫逼得她不得不背叛自己,為了生存而迫不得已。他回來了,他們回家了,她受不了內心的愧疚和自責,自殺了。

這是一場悲劇的愛情,他們愛得轟轟烈烈,卻又分的急急忙忙。戰爭讓他們陰陽相隔,活人在流淚,逝人在流血。

印象比較深的一個情節是在鄉下的洛依家,瑪拉已經向羅依的母親説明情況並決定離開羅依,出門後,她可以遠離羅伊,她可能是怕無法承受洛依那愛慕的目光吧,那目光對她來説就像是一把利劍,對視無疑是一種嚴刑拷打,相擁時,她不捨的眼神深深地刺痛着我,為什麼老天這麼不公平?他心中有她,把那個幸運符又送給了瑪依,這是多麼温馨而美好的畫面。不幸的是,她自殺了,她逃避了,但他仍然愛着她。

全劇以幸運符為線索展開了悲劇的愛情,這愛情讓觀眾看了不時地心痛,對他們的愛情懷有一顆悲憫之心',這是多麼美好而又憂傷的愛情,漫入心頭,浸入心底。究其悲的原因,還是因為戰爭,所以,為了不再有如此“憂美”的愛情再現,請捍衞和平,為人類的愛情創造一片祥和的淨土!

第11篇

?魂斷藍橋》是一部風靡全球近半個世紀的美國故事片,描述一段美麗而憂傷的感情故事,一首催人淚下的感情絕唱,是電影史上三大悽美不朽的感情杯具之一,一部蕩氣迴腸的感情經典之作。

?魂斷藍橋》原名《滑鐵盧橋》,“魂斷藍橋”這一電影譯名是香港人的手筆,比大陸原先的“滑鐵盧橋”的直譯,來得更生動傳神!和片中的女主角不僅僅把生命留在了這座橋上,還把自己的感情、信念和靈魂一同埋葬在這座橋上……這種令人悽美、蕩氣迴腸的傷感更為貼切!

?魂斷藍橋》的資料傳奇,文藝氣息濃厚,具有極高的催淚效果。它之所以讓人屏息凝神,不只是因為硝煙中的感情使人沉醉,美麗中的缺憾使人扼腕,更重要的是生命中愛的永恆使人心馳神往……。它的成功,不僅僅僅是向人們展示了愛的真諦,更重要的是向人們昭示了和平的寶貴和戰爭的罪惡。兩次戰爭的先後呼應使得這個標準感情杯具的背後有着鮮明的反戰信息。如果不是因為戰爭,也許這一切的杯具都不會發生。“拒絕戰爭,爭取和平”,這是影片暗含的主題。

幾十年來,《魂斷藍橋》一向為廣大觀眾喜愛,原因就在於影片從始至終緊扣感情主題,在朝不保夕的戰爭環境中相遇的洛伊和瑪拉相愛了,愛得熾烈奔放,愛得無我忘我。瑪拉能夠不顧自己的舞蹈事業,為了見洛伊而誤場;洛伊對瑪拉一見鍾情,在沒有同家人商量的狀況下,立刻決定同她結婚。然而事與願違,戰爭把他們分開,戰爭使得瑪拉改變命運,當女人公瑪拉在得知心愛的戀人洛依“戰死”的消息,萬念俱灰,為生活所迫淪為妓女……夫人對兒子的婚姻表示滿意,她説一個母親最大的心願莫過於給兒子挑個十全十美的人了。但是,瑪拉再也控制不住,她意識到感情在社會的非難前是無能為力的,自己在上流社會人們的眼中只但是是一個“墮落者”。雖有婆婆的原諒和叔叔的信任,可瑪拉總是自覺形穢,抹不去的等級陰影使得她不能原諒自己,最後為了維護洛伊和他的家族的榮譽,在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時刻,瑪拉選取了用死亡洗刷自己的恥辱……

影片沒有氣勢磅礴的場景,沒有撲朔迷離的懸念,有的只是近似回憶般朦朧的視覺享受,有的只是小橋流水般優美的意境,有的只是從劇中人髮絲間、明眸間、手指間一點一滴流露出的對感情的執着和堅貞的信念。本來是一段纏綿動人的感情故事,卻如鏡花水月一般以杯具結尾…此情可待成追憶…這不能不在廣大觀眾中間產生共鳴。

?魂斷藍橋》做為電影史上三大悽美不朽的感情杯具之一,一部蕩氣迴腸的感情經典之作,它之所以讓人屏息凝神,不只是因為硝煙中的感情使人沉醉,美麗中的缺憾使人扼腕,更重要的是生命中愛的永恆使人心馳神往……

影片透過男女主人公的相遇、相愛、相分、相聚和永別,把熾烈的感情、惱人的離情、難以啟齒的隱情和無限惋惜的遺憾共冶一爐,因為戰爭原因而墮入紅塵的瑪拉經過了費雯麗的演繹,其善良、美麗、柔弱、無辜表露無疑。可就是這樣一個讓人沒有理由不去憐愛的女孩子,最終被戰爭逼上了絕路,用死亡結束屈辱,她在滑鐵盧橋上平靜地走向死亡時面容上所閃現出的悽美讓人心痛無比。

影片的人物主角演繹,內心刻畫傳神到位。洛伊在劇院外來回踱步等待瑪拉的回信時那種患得患失,焦急期盼的情緒都隨着洛伊無意識揮動的小禮貌棍而流露出來,當他接過劇院雜工帶來的信件時又是那麼急不可待的拆信觀看,見到瑪拉在劇團老闆娘逼迫下寫的拒絕資料時,洛伊臉上雀躍的神情瞬間黯淡下來,垂頭喪氣的離開。但當瑪拉的朋友凱蒂追出來告知洛伊真相時,洛伊興奮地揮動小禮貌棍步履輕快的趕去約會地點“燭光俱樂部”。在約會地點門外,洛伊焦急的等着瑪拉的出現,這種情緒透過洛伊的動作表露無遺:幾乎每部馬車來到門前他都搶步接近探視。洛伊這些的焦急、期盼、失落、興奮的內心刻畫是那麼的直觀傳神!

瑪拉在“燭光俱樂部”理解洛伊的愛意表白後明白洛伊立刻又要上前線了而感到哀傷無奈,情緒就像雨天早晨一樣抑鬱難舒,她的眼神是那麼的無神失落,跟雨天的天幕樣灰暗!但當她無意中向外張望見到本該遠去前線的洛伊站在宿舍外的街道冒雨守候時,瑪拉的眼神從無神到匯聚,從疑惑到確信,從不敢相信的驚喜到手足無措的狂喜,表現得如水銀瀉地般的流暢!

影片的用光藝術可圈可點!雖然是黑白片,但在影片裏透過光影的塑造,營造了劇情發展的特定環境:空襲時滑鐵盧大橋夜空中晃動的探照燈光影,烘托了恐怖的戰爭環境;洛伊觀看芭蕾舞的場景,光線華麗,影像融和清晰;瑪拉和洛伊感情表白時,兩主角眼神光的準確到位;在“燭光俱樂部”裏瑪拉和洛伊在跳“道別華爾茲”時,隨着悠揚傷感的旋律,瑪拉和洛伊進行他們一生中最後的共舞,隨着樂曲的流淌,樂手逐漸熄滅身前的蠟燭光,舞場逐漸的暗下來,也似乎暗示着瑪拉和洛伊的將來是黯淡的,憂傷的!當瑪拉和洛伊舞到窗前時最後一盞蠟燭也熄滅了,他們就停在那,互相凝視着,這時是一個特寫鏡頭,在窗外光線照映下給瑪拉和洛伊的面部剪影輪廓度上了圈朦朧而聖潔的光暈,兩人在《友誼地久天長》的旋律中,在這如夢如幻的光影中吻在一齊了,兩顆相愛的心貼近在一齊了。當洛伊和瑪拉分別時,畫面是濃重的黑色塊,渲染了種離別悽楚的氣氛。

影片的表現手法之簡練也是少見的。瑪拉被迫淪落街頭賣身,她的行為是醜陋的;瑪拉因自卑而自殺,其後果是難看的。然而,不可否認,從本質上講,瑪拉是純潔的、羞怯的、完美的,為了保全她的完美形象,影片只拍攝了她在滑鐵盧橋上獨倚欄杆,對着陌生人的勉強一笑及卡車過後地上散落的手提包和吉祥符兩個鏡頭,來暗寓她的淪落和生命的消逝,而對她以前的賣身生涯和自殺後血肉模糊的慘狀都簡單帶過。

戰爭本身就是痛苦的代名詞。戰爭創造了瑪拉和洛伊的感情,但也製造了這段感情的杯具。洛伊與瑪拉是在戰爭的混亂中相遇,同時也是戰爭摧毀了他們忠貞的感情。他們的相遇是杯具的開始,戰爭的持續是杯具的延續,戰爭的結束是杯具的昇華。

這段感情之所以“美”令人神往,是因為他們感情的純潔,堅貞給“戰爭”增添了色彩。洛伊對瑪拉表白:“在死亡空襲的陰影下我能遇到你,比在和平時期到處閒逛,漠視生命,更能強烈感受生命!

杯具就是把人類完美的事物毀滅給自己看,也許只有毀滅才是美。《魂斷藍橋》的出色之處不僅僅僅在於其動人的故事,演員們精湛的表現技巧,更多的是編劇導演匠心獨運的巧妙感人的情節安排。

影片開頭,白髮蒼蒼的洛伊來到滑鐵魯橋,手拿護身符憑弔逝去的情人,20年前的那一幕又如在眼前。其實剛開始,影片就以倒序的手法給觀眾作了傷感的伏筆。

之後,劇情的發展雖不是急轉直下,但卻慢慢從感情快樂的頂峯向波折、矛盾、衝突走向悲情之路,乃至最後的大杯具結局落幕。

全片情節從悲到喜,到漸悲再到大哀傷的情感線路便呈現出來。全劇情節不算複雜難懂,卻時時調動着觀眾的情緒。

常言道,“演員選對了,戲就成功了一半”這句話確有道理。《魂斷藍橋》的催人淚下的效果,與演員們的深厚功力分不開。

第12篇

?魂斷藍橋》這部片的封面寫着“影史上三大愛情悲劇之一”。看了這部片子後,才能深深體會以上這段文字所要表達的意思,作為這部片子的廣告詞可説是當之無愧。這也直接讓筆者感受到這部電影所要帶出的意思及畫面。一個上尉與一位舞蹈員的傾城之戀。不幸的是,他倆的愛情卻萌芽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導演通過了悲情戰爭,刻畫一出愛情悲劇。故事的策劃及安排可説是賺了觀眾不少同情之淚。當然,當中也傳播了一種意識,那就是反對戰爭。導演兼顧了情感部分及反戰的教育思想,稱得上經典之作。

故事劇情通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英軍上校羅依·克勞寧在滑鐵盧橋上獨自憑欄凝視,通過吉祥符讓他回憶起20年前與女主角瑪拉的一段戀情,本劇導演通過了一些場地細節加強了羅依對已故女友瑪拉的思念之情。略為黑暗的場景、稀疏的背景人羣、他從口袋裏拿出瑪拉送給他吉祥符,凝視着遠方等的表現手法,羅依的思念之情就這樣在故事的開頭慢慢被導演給帶了出來。

故事人物羅依的矛盾之處就在劇情開頭的5分鐘裏面,觀眾不難發現,20年後的羅依是一個站在盧溝橋上緬懷的白髮上尉,但是相比20年前站在盧溝橋上的上尉可説是天淵之別,此時的他可説是一個放浪不羈的青年,透過羅依的不削表情及拋煙頭的舉動就可知道。導演透過了這兩個電影細節分別介紹了20年前及後男主角的性格特徵。可説是流暢之極,毫無做作的帶出了此劇的開頭部分。

20年前的故事展開後,在盧溝橋上,由於德國戰機的突然來襲,在逃命的過程中羅依結識了女主角瑪拉。通過防空壕裏的避難,他倆對對方產生了良好的第一印象。瑪拉是一位芭蕾舞演員,急着趕往劇院演出,臨走時,瑪拉將心愛的象牙雕成的吉祥符送給羅依。二人一見鍾情,瑪拉不顧劇團女經理笛爾娃夫人的嚴厲反對,依然與羅依立下了海誓山盟,決定步入教堂。劇團女經理笛爾娃夫人的表現反映了第一世界大戰時期西方國家依然處在一種極其封建的思想上,那時候的愛情是沒有所謂的戀愛自由,婚姻觀念或戀愛等都不是盡如人意的,束縛依舊還是束縛,他們不能決定自己所願,他們必須向他們的上級徵求同意,否則不能結婚,生活條件下的考量也必不可少。瑪拉就是在選擇婚姻的情況下而放棄了歌舞劇團,最後導致她陷入生活的困境。

這場戰爭也反映了身在那個時代的男人的身不由己,他們必須因為為國效力,而馬上隨軍征戰,戰爭是殘酷的,隨軍人員也可能隨時送上寶貴生命。就在同克勞寧夫人會面前,瑪拉無意間在報紙上得知羅依陣亡的消息,雖然陣亡的消息是假的,但這也間接表示了當時的愛情故事是極其不穩定的。瑪拉在火車站送別羅依的一幕就可反映當時女人的無奈,丈夫男友的離去是沒有預知性的。“再見”一詞對於當時的他們是可貴的,因為這也許就是最後一次的見面。

觀眾不難發現,在火車站那一幕,車站裏的部分人士、士兵及他們的家人或愛人等,士兵們都從車窗裏探出頭來表示了不捨之情。擁抱,吻別,揮手道別等都是他們離開家鄉前的最後肢體語言。在火車開動的剎那,主題曲《一路平安》慢慢的想起,不禁讓人潸然淚下。導演也通過了音效表達了當時人們的心理感受,人的心理表現利用音樂來襯托可説是天衣無縫。

之後,誤以為自己失去愛人的瑪拉為了生存,她和凱蒂只好淪為歌女。尋找工作卻處處碰釘,論樣貌、才藝及態度,在現今社會她們是不可能要去淪為歌女的。可是在當時的生活條件下,戰爭的洗禮奪走了他們的寶貴青春及愛情,並且經濟環境逼他們必須從事低賤的工作。最後,在羅依安全歸來後,她因無法將自己的職業告訴羅依及為了捍衞其家族的聲譽,最終被戰爭逼上了絕路,用死亡結束屈辱,瑪拉來到滑鐵盧橋上,一隊軍用卡車隆隆開來,瑪拉平靜地迎着卡車走去,任憑車燈在臉上照耀,在人羣的驚叫聲中,一個年輕的生命結束了,地上散落着手提包和一隻象牙雕的吉祥符。

導演將鏡頭特寫鎖定在吉祥符上,透過循序漸進的拍攝方式將吉祥符對於他倆的意義給表達出來。從他倆相識、相愛,分離,再度相遇直到女主角自殺的那一刻,吉祥符就是他倆愛情的一個證明,雖然到最後他們都沒有一張結婚證書,但是吉祥符已經明顯是他們愛情故事裏的一個佐證。瑪拉自殺之前,白色的大霧、瑪拉的黑色連身裙,落寞的表情,稀疏的背景人羣等電影語言,都刻畫了瑪拉當時的心情,導演將鏡頭鎖定在來往的汽車,卡車及馬車的急速上等的表現手法,都表示了瑪拉愈自殺前的忐忑心理表現。

導演將盧溝橋及戰爭還有他倆的愛情結合在一起,無論發生什麼重大事故似乎都與盧溝橋擺脱不了關係,可説是該劇非常“重點“的場景語言,在這部電影裏佔了很重的戲份。最後,此片最吸引筆者視線的畫面就是盧溝橋上的一個諷刺畫面,馬車及汽車同時出現在左右車道的一個矛盾畫面,這也間接表達了當時的貧富懸殊極其嚴重,導演通過這個矛盾衝突來訴説當時的經濟環境及人民的生活概況。

導演以其獨特的視角、純熟的技藝向世人展現了一個色彩斑斕的歷史畫面,沒有氣勢磅礴的場景,沒有撲朔迷離的懸念,有的只是近似回憶般朦朧的視覺享受,《魂斷藍橋》堪稱一部蕩氣迴腸、催人淚下的愛情絕唱。看完整部片子,不由產生一種造化弄人的感歎。兩次戰爭的先後呼應,讓筆者更加明白和平的可貴,同時也烙下了那個時代道德觀的印記。

第13篇

在漫漫歷史的長河中,個人的世事相對而言不過是滄海一粟,白驅過隙,轉舜即逝,簡直不值一提。然而,還有人生必看的50年經典影片,值得一賞,每部世紀經典影片都有它的過人之處,雖然沒有華麗的鋪張,沒有多麼複雜的特技,有的只是真誠地、精彩地演繹,而是故事背後表達的深深教育意義。

人非草本,孰能無情,俗語説:“天若有情天也老”,天地悠悠,歲月匆匆,百年亂世只剩無名氏,我已被本片中的愛情悲劇深深地打動了。

劇情回放: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英軍上校羅依•克勞寧在滑鐵盧橋上獨自憑欄凝視,他從口袋裏拿出一個象牙雕的吉祥符,20年前的一段戀情彷彿如在眼前。

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回英國度假的羅依假期已滿,即將奔赴法國。在滑鐵盧橋上,他救了舞蹈演員瑪拉一命,於是他們相識了。瑪拉是一位芭蕾舞演員,她急着趕往劇院演出,臨走時,瑪拉將心愛的象牙雕成的吉祥符送給羅依,二人一見鍾情。瑪拉不顧劇團女經理笛爾娃夫人的嚴厲反對,同羅依幽會,在蘇格蘭民歌《一路平安》的華爾茲舞曲中,兩人翩翩起舞,含情相望。第二天上午,羅依因行期推遲,找到了瑪拉,要和她馬上結婚。可當他們興沖沖地趕到教堂時,發現錯過了教堂規定的結婚時間。兩人只好決定第二天再去。然而就在當天傍晚,羅依被召回軍營。即將演出的瑪拉在接到羅依將要提前開拔的電話後不顧一切地趕到滑鐵盧車站,但是火車已經起動了。

由於錯過了劇團的演出,笛爾娃夫人被激怒了,她譏諷瑪拉在墮落。瑪拉的好友凱蒂挺身而出,為之辯護,被一同開除了。失了業的瑪拉和凱蒂只好相依為命。時隔不久,瑪拉收到羅依寄來的信,信上説羅依的母親克勞寧夫人將特意到倫敦與瑪拉會面,她高興極了。可沒想到就在同克勞寧夫人會面前瑪拉無意間在報紙上得知了羅依陣亡的消息,巨大的打擊使得她精神恍惚,她和克勞寧夫人不歡而散。羅依的死對瑪拉來講是災難性的打擊,失去愛情的瑪拉覺得一切都失去了意義,為了生存,由於戰亂時代,她和凱蒂只好淪為妓女。

一次,在滑鐵盧車站招攬生意的時候,瑪拉竟然在人羣裏看到了羅依。喜出望外的羅依擁抱着百感交集的瑪拉,向她敍述着自己的遭遇,他受過傷,失去了證件,當過德國人的戰俘,差點喪命但終於逃脱。羅依詢問瑪拉離別後的生活,但瑪拉難以啟齒,羅依以為她另有所愛,瑪拉深情地表白“我只愛過你”,羅依對瑪拉的忠貞深信不疑,不容分説,把她帶往家鄉。

在蘇格蘭的克勞寧家,克勞寧夫人和羅依的叔叔對瑪拉很滿意,然而其他人很不喜歡瑪拉的舞蹈演員的身份。瑪拉感到了巨大的壓力,她意識到愛情在社會的非難前是無能為力的,她將實情告訴了克勞寧夫人,並求她不要告訴羅依。瑪拉給羅依留下了一封信説不能嫁給他,於是離開了。羅依焦急萬分,他找到了凱蒂,凱蒂告訴了他一切。瑪拉來到滑鐵盧橋上,獨自倚着欄杆,眼神呆滯。一隊軍用卡車隆隆開來,瑪拉平靜地迎着卡車走去,任憑車燈在臉上照耀。在人羣的驚叫聲中,一個年輕的生命結束了,地上散落着手提包和一隻象牙雕的吉祥符。

該劇中的男女主角都是用情至深之人,即使身處亂世,也不忘記愛情的專一,不要忘記了心中所愛之人,任何時候都不會改變,就是單純地、真誠地愛着對方。後來羅依瞭解了瑪拉的生活經歷之後,也沒有嫌棄她,因為他是如此之愛着,不是一天,一月,一年,而是一生一世。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然而瑪拉她因為自尊和性格,不能欺騙自己,也無法原諒自己,面對心上人,又不知道怎樣開口,無法面對,唯有一死以證最愛,從來沒有變心過,從來只愛他一個人。

第14篇

每次的音樂課,都讓我對音樂有着更深一步的認識,讓我明白影視作品和音樂有着不可分割的關係,尤其是看完《魂斷藍橋》後,我深深地被電影的淒涼的感情故事,還有那舒緩飄逸的《友誼地久天長》,仍然在我腦海中迴響。

那是在空襲時,羅伊偶然幫忙了美麗的芭蕾舞演員馬拉,兩人相談甚歡。影片前半部分洋溢着感情片慣有的浪漫主義傳奇色彩。羅伊看馬拉演出、之後甜蜜約會、次日即在雨中求婚,僅僅一天的相識就私定終身,洛伊娶瑪拉為妻。僅僅因為愛。愛是不計較一切,愛是在見到你第一眼就感覺認識很久了,愛是喜歡你就要和你在一齊。不知有多少人對這一幕印象深刻,即便是,傑克和羅絲在泰坦尼克號上飛翔,也沒有像羅伊的求婚那樣打動我。費雯麗像小貓一樣害羞迷人,好像一點撥就會融化,當她既驚喜又緊張地穿上衣服奔向雨中的羅伊時,又像一隻不知所措的小鹿在亂撞;羅伊像小熊一樣可愛陽光,好像擁着愛人就是擁着全世界,白馬王子既純真又成熟的心靈,既温柔又霸道的求婚,讓馬拉都一齊興奮不已。當他們接吻時,那幸福的神情,讓我明白了,情人的吻就應是很温暖、很美妙的吧。

但是,當部隊提前開拔,兩人還來不及結婚,甚至來不及告別後,整個故事就倒向了杯具的一面。先是失業,後是馬拉以為羅伊陣亡,之後是淪為應召女郎。看着一個清純女孩成了妓女,觀眾的心都揪緊了。但最大的杯具卻在於,陷入骯髒的泥潭後,那個昔日的純潔愛侶,那段純真年代的最佳見證--羅伊回來了!

馬拉和羅伊太相愛了,這是好事,但好事在某些情形下,也會造成杯具。深愛一個人,會看不見對方的缺點,認為對方是完美的,而自己又恰恰是不足的,需要完善的。所以,許多人在愛人面前會緊張,這很正常。互相深愛,則意味着雙方皆是如此情緒,緊張到箭在弦上,不該説的話會説,不該做的事會做,簡直處處自擺烏龍,所以相愛至深的兩人如果不想最後鬧到互相傷害的地步,就必須需要調節好自己的情緒。見多識廣、經歷生死的羅伊做得很不錯,但温柔敏感的馬拉在這方面就有明顯欠缺了。

我們設身處地為馬拉想想:如果你深愛一個人,必須期望自己在對方心目中是完美的,但你自己清楚,其實你不完美,而且好像更糟;如果他也深愛你,你看出他也把你看作完美典範,但你自己明瞭,如果他有一天發現了你的過去,他會失望,甚至可能會輕視你。你能忍受嗎?一個你深愛、以前也深愛你的人,看到了你最壞的一面。然後,他讚賞的、愛慕的、渴求的目光演變為鄙薄的、後悔的、漠視的任何人想到這兒,都會寒氣陣陣襲來。

在感情中,有一種情緒叫“先發制人”--“我明白這人必須看不上我,所以我要先裝出一副也看不上他(她)的樣貌。”在馬拉的這種情形中,我想有些自尊心強、好面子的人會採用差不多的方式--“我明白這人遲早看不上我,所以我要更早裝出一副看不上他(她)的樣貌。”這是一種以傷害對方為結果,到達保護自己最終不受傷的方式,但馬拉不是這種人,如果她會的話,她就不是她了。

假如馬拉不那麼愛羅伊,只是單純地想自己的生活會由此發生好的轉變,而不去想自己在羅伊心中會是怎樣的形象,她根本不會離開。而離開羅伊的馬拉又能到哪去呢?之前淪為妓女,一是由於生活所迫,二是以為愛人已死,心如死灰,貞潔也毫無好處。而此刻,羅伊回來了,自己那顆純潔的心靈也跟着回來了,可不純潔的經歷卻刻在她身上,她自己認為怎樣也抹不去。沒有退路了,只有一死。戰爭造成了杯具,性格也決定了命運,馬拉是柔弱的,惹人憐愛的,令人同情的,也讓我們理解到感情的真諦。

瑪拉是美麗的,可愛的,如此受人喜愛。去到蘇格蘭的洛伊家的農場,她是完美的洛伊的新娘,但是,她也是善良的,她過不了自己心裏的那一道坎,她忘不了自己以前的生活,她為了洛伊的名聲,她選取了離開。“我愛你,我從未愛過別人,我不會的。這是真的,我不會的,洛伊”經典的友誼地久天長曲章響起。所有的一切只能使得人們去懷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