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長征》6篇 《征程》:跨越千山萬水的壯麗長征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5.11K

《長征》是中國共產黨歷史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國革命史上的傳世之作。這部著作以鮮活的文字記錄了中共紅軍在20世紀30年代長征過程中的艱辛和奮鬥,展現了共產黨人的無畏精神和堅定信念。《長征》的出版不僅使人們更加深入瞭解中國革命的艱難歷程,同時也是對我們勇往直前精神的一次重要提醒。

《長征》6篇 《征程》:跨越千山萬水的壯麗長征

第1篇

師:這堂課我們共同學習15課《長征》。誰願意幫老師把課題寫在黑板上?(一學生舉手)好,請你來。

師:相信大家一定做得很好。請兩位同學讀讀課文誰願意?他們讀得怎麼樣,可以從字音讀得是不是準確,句子讀得是不是正確這兩個方面去評價。

師:很不錯,這兩位同學讀得都很好。現在我們再集體讀一遍。

師:不錯,很有精神。現在交流一下同學們蒐集到的有關紅軍長征方面的資料。誰先打頭炮?

師:四渡赤水,是紅軍運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打擊敵人的最典型的戰例之一。這個材料好。

師:金沙江山高水急,敵人戒備森嚴,紅軍未用一槍一彈,就渡過了江。足見紅軍的--

師:憑着頑強的毅力,戰勝風雪嚴寒,唯有我們的工農紅軍能做到。這個材料不錯。

師:奪人性命的草地,紅軍走過來啦!這個材料感人。

生:紅軍經歷的千難萬險,記錄着紅軍取得的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

師:時間關係,大家蒐集的材料還很多,就不再一一介紹了。聽了大家的介紹,你想説些什麼呢?

生(1):我覺得紅軍很了不起,那麼大的困難都克服了。

生(2):長征路上,紅軍遇到了令人難以想象的困難,但是都沒有把它當一回事。

師:(點擊長征地圖)工農紅軍為了北上抗日,從---------------

生:(邊看圖邊説)井崗山出發,經過11個省,走了-------------兩萬五千裏,於1935年10月順利到達陝北的吳起鎮。

師:親自率領紅軍長征的毛澤東主席,剛到陝北的第二天,就在全軍排以上的幹部大會上,滿懷激情地朗誦了這首詩--(點擊課文、錄音)

師:朗誦結束,全場一片沸騰,大家都沉浸在勝利的喜悦之中。現在同學們自己再去讀讀課文,我想一定會有新的收穫。自由讀課文,同桌再互討論討論等會兒交流學習體會,談自己學懂了什麼,有什麼疑問。

師:(提示學法)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要一碰到問題就查資料或問別人,自己應該先想一想,一猜,可能是這個意思,可能是那個意思,然後再通過查資料或問別人來驗證自己的理解是不是正確,這叫--猜讀法)

師:現在可以交流了吧?學懂了一字説一字,學懂了一詞説一詞,學懂了一句説一句,各抒已見。

生(1):如果用"騰"字的話,就應該是"騰大浪",因為"騰"的幅度比較大。

生(2):我認為比較準確。"騰"字,可以突出五嶺山脈逶迤起伏的樣子。

生(3):我認為不夠準確。"騰"給人"奔騰咆哮"的感覺,與細小的波浪搭配在一起,肯定是不合適的。

師:非常遺憾,唐老師教了30年書,長征詩也不知讀了多少遍了,從來就沒想過毛主席寫的詩有什麼不妥之處,這個"騰"字到底用得準確不準確,很有必要在課後查查資料,好好研究研究。這位同學能提出這個問題,敢向偉人挑戰,能有這樣的發現,很不簡單。希望繼續發揚下去,相信鮮花和掌聲將會永遠陪伴着你。(眾鼓掌)

生:紅軍過五嶺山脈、烏蒙山、岷山、金沙江都寫了如何不怕的內容,過鐵索橋為什麼不寫呢?

師:這個問題老師是有準備的。(點擊"飛奪瀘定橋"錄相)看了

《長征》6篇 《征程》:跨越千山萬水的壯麗長征 第2張

第2篇

1、理解詩句,體會中國工農紅軍戰勝種種艱難險阻,完成了二萬五千裏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弄清詩中所有詞語的意思,從中領會全詩所表達的大無畏精神和英勇豪邁的氣概。

讀出全詩的節奏和韻律,增強對詩這種題材特點的感性認識。

教師:(課前播放歌曲)請同學們欣賞歌曲。(鈴聲響後停放歌曲)誰能説出我們剛才聽過的歌曲名字?又是誰作詞的呢?

教師:這就是我們今天這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教師板書)本詩的作者毛澤東是每一位同學都並不陌生的,而同學們所知道有關他的小故事更是不勝枚舉,那麼誰能用最簡練的語言,為大家介紹一下你所知道的毛澤東?

學生:毛澤東是我國偉大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領袖。

教師:對,毛澤東不僅是偉大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而且還是一位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傑出詩人。詩是他於1935年10月紅軍勝利之後飽含勝利的喜悦和革命熱情所創作的。(教師板書:1935年10月毛澤東)

教師:同學們知道震驚中外、舉世聞名的紅軍二萬五千裏嗎?知道是什麼人?知道經過了那些地方嗎?知道的路有多長嗎?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結束的嗎?

師:(音)1934年10月,由於王明錯誤路線,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了,我軍不得不離開中央蘇區根據地,開始,北上抗日。黨中央率領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經過福建、江西、廣東、湖南、廣西、貴州、四川、雲南、甘肅、陝西等十一個省。跋涉千山萬水。擊潰敵人的多次圍追堵截,四渡赤水、衝破烏江天險、搶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巧渡金沙江、翻越千里大雪山、穿越茫茫草地,連續行軍二萬五千裏,終於在1935年10月勝利到達陝北根據地

教師:在我們瞭解舉世聞名的紅軍之後,共同步入,與那偉大的紅軍戰士同走路。(學生看書,聽教師激情朗誦了全詩。)

教師:聽老師朗誦後,你知道這首詩寫了什麼內容嗎?

學生:作者對舉世聞名的紅軍作了生動的描寫和熱情的歌頌。

教師:昨天給同學們佈置了預習任務,同學們在預習課文時是否遇到不理解的詞語,誰來説説呢?(多名同學來説,只説重點詞語。)

教師:剛才同學們紛紛舉出自己預習中遇到的不理解詞語,稍後我們在學習過程中共同來解決這些疑難問題。請同學們自由朗讀全詩,試畫出本詩的中心句。

學生:(讀詩之後)這首詩的中心句是“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通過畫中心句,使學生抓住詩的主線。]

教師:那麼,我們首先來學習詩的中心句。剛才有同學舉出這兩句中有不理解的詞語,誰能結合自己的預習情況為他解答呢?

學生:“萬水千山”原意是指無數的山無數的水,詩中是指紅軍在途中遇到的無數艱難困苦。“只等閒”,只當作平平常常的事。(教師板書:萬水千山只等閒)

教師:這兩位同學很詳細地為大家講解了中心句中的疑難詞語,那誰來把這些詞語的意思串聯起來用自己的話説一説?

學生:(學生主動搶答)紅軍不怕二萬五千裏的艱難,這無數艱難困苦在紅軍眼裏只被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教師:紅軍為什麼把無數艱難困苦當做平常事呢?“萬水千山只等閒”使你感受到了什麼?[教師適時地提出問題,使學生在討論的同時,加深了學生對紅軍戰士的敬仰之情。]

學生:因為“紅軍不怕遠征難”把那無數的艱難困苦都當作了平平常常的事,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紅軍那種蔑視一切困難英勇豪邁的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教師:是啊!詩句體現了紅軍的英雄氣概和樂觀主義精神,我們應用什麼樣的語氣來讀出來這種感情呢?

教師:請大家試讀。(試讀之後)誰來為大家範讀?(指名來讀,教師指導朗誦)[“試讀—教讀—會讀”的實踐過程,使學生掌握了朗讀方法。]

教師:剛才我們共同學習了詩的前兩句,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學習的步驟方法。(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學習方法,並用大屏幕出示“四字學習法”:

二、連把每個詞語的意思串聯起來,組成一句意思明白的話

教師:下面請同學們按照“四字學習法”,前後桌四人自動組成學習小組,討論學習餘下的詩句。同學們學習過程中互説互述,互相檢驗,總結概括,如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可以向老師請教。(學生討論學習)[教師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了更多的實踐機會。]

教師:請同學們坐好,讓我們來交流各學習小組是如何學習的。

學生:(學習小組推選代表發言)我們小組在自學過程中遇到了“五嶺、逶迤、細浪、泥丸”四個詞語不理解,然後我們查字典討論後是這樣解釋的——(組員解釋詞義)“五嶺”,是指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在江西、湖南、廣東、廣西四省邊境。“烏蒙”即烏蒙山,在雲南、貴州兩省間。“騰細浪”就是翻騰着的細小波浪。“走泥丸”是指滾動着的小泥丸。(教師板書:

學生:對於“逶迤”、“磅礴”我是這樣理解,“逶迤”彎彎曲曲連綿不絕的樣子。“磅礴”氣勢雄偉浩大的樣子。

教師:這幾位同學為我們講述了他們的學習情況,誰來把這些詞語的意思串起來用自己的話説一説?

學生:(爭先恐後回答)五嶺山脈那樣高低起伏,綿延不絕,在紅軍眼裏不過是翻騰着的細小波浪;烏蒙山那樣高大雄偉,氣勢磅礴,在紅軍看來不過像泥丸那樣在腳下滾過去。

教師:“逶迤、磅礴、細浪、泥丸”四個詞語分別寫了山的什麼?

學生:“逶迤、磅礴”兩個詞語是寫烏蒙山和五嶺山的高大雄偉。“泥丸、細浪”是指高大雄偉的五嶺山脈和烏蒙山在紅軍眼裏就像細小波浪、滾動的泥丸一樣渺小。

教師:寫五嶺“逶迤”、烏蒙“磅礴”説明了什麼呢?為什麼紅軍把“五嶺”和“烏蒙”看做“細浪”和“泥丸”?這樣寫表現了紅軍的什麼精神?

學生:“逶迤”和“磅礴”兩個詞語使我體會到了紅軍路途的艱難困苦。把五嶺和烏蒙看作“細浪”和“泥丸”顯示了紅軍藐視困難,面對困難不屈服的大無畏精神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教師:紅軍正是因為有這種英雄氣概和樂觀主義精神才能跋山涉水,披荊斬棘,縱橫於萬里征程。讓我們用鏗鏘有力的朗讀,再現紅軍豪邁氣概。(學生自由朗讀,教師指名範讀)[在解疑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詩句,加深了學生對詩句的理解。]

教師:你知道這首詩的第五六句講述了紅軍中的哪兩次戰役麼?

學生:金沙江兩岸都是高聳入雲的懸崖峭壁、激流拍岸,給人以暖的感覺。

(放映過程中教師激情描述背景)瀘定橋頭被上刻着兩行詩“瀘定橋邊萬重山,高峯入雲千里長。”大渡河兩岸都是懸崖峭壁,瀘定橋13根鐵索高懸於湍急的河流上,橋長百餘米,高達數十丈。1935年5月25日中國工農紅軍22位勇士就是在這座橋上,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不畏艱難險阻,冒着敵人猛烈炮火衝過對岸,奪取戰鬥的勝利。

教師:看完電影,對於詩的第六句你是如何理解的呢?

學生:瀘定橋的鐵索高高懸掛在水流湍急的大渡河上,給人以寒氣逼人的感覺。

學生:“暖”字體現出了雲南五月初温暖的天氣,也寫出了紅軍巧渡金沙江後的熱烈情緒及勝利的喜悦。一個“寒”字生動的再現了紅軍強渡大渡河的那驚險悲傷的場面,體現出紅軍不怕流血犧牲,勇往直前的戰鬥精神。

教師:這兩句詩既寫了勝利的喜悦又寫了驚險悲壯的戰鬥場面,我們應該如何去讀呢?

學生:前一句喜悦,後一句悲壯激昂。(學生試圖體會,教師指名範讀)[通過“暖”與“寒”的對比,使學生體會了紅軍勝利的喜悦及勇往直前的戰鬥精神。]

教師:“更喜”如何理解?(更使人欣喜)更使紅軍欣喜的是什麼?(更使紅軍欣喜的是翻越了白雪皚皚的千里岷山)

教師:(播放《雪山》、《過草地》電影片斷,簡述紅軍的最後艱難歷程以及紅軍翻越雪山之後的喜悦原因)《草地》茫茫的草地,你吞噬了多少紅軍戰士的生命……《過雪山》一九三五年五月底,紅軍飛奪瀘定橋以後北上四川,翻越了五座大雪山,8月間渡過了一望無際的草地,九月十七日翻越了綿延於四川、甘肅兩省邊境,海拔4000米左右的岷山,踏上了的最後征程。岷山終年積雪,紅軍冒着刺骨的寒風,腳穿草鞋,踏着冰雪勇往直前,多少紅軍戰士長眠於這大雪山,化作了晶瑩的豐碑。

教師:翻越雪山意味着即將勝利,紅軍戰士歷盡千辛萬苦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取得了二萬五千裏的勝利,在這勝利的時刻,紅軍戰士是什麼樣的心情?誰能用最準確的詞語描述一下這種熱烈的場面?

教師:對於全軍上下的笑逐顏開,作者又是如何描述的呢?(盡開顏)作者用“盡開顏”三個字準確的概述了紅軍歡慶勝利的喜悦場面,誰現在連起來説説這兩句詩的意思?

學生:更使紅軍欣喜的是翻越了白雪皚皚的千里岷山,心情豁然開朗,個個笑逐顏開。

教師:我們怎樣才能讀出紅軍勝利後的喜悦呢?(高亢)

教師:請同學們結合詩意自由練習有感情朗讀全詩,邊讀邊體會本詩在節奏上的特點,在書上試畫出來。(學生練習來讀)

教師:(出示節奏表)請同學們對照節奏表有感情的朗誦全詩。如果有畫錯節奏的請改正。

教師:(學生朗讀後)誰到前面來為大家有感情的朗誦全詩?(請三、四名同學朗誦詩,適當點評。)

教師將毛筆書法作品—作為獎品送給同學。[運用激勵手段,更加激發學生朗讀的積極性。]

三、播放歌曲,創設情境,以唱帶誦,增強教學效果。

教師:一首流傳千古的詩就是一曲久唱不衰的歌。讓我們學唱這首曾經讓我們的祖輩父輩為之滿腔豪情熱血沸騰的歌曲,讓我們去領略的驚險悲壯,讓我們去感受紛飛的戰火,讓我們呼吸瀰漫的硝煙,讓我們去追尋先輩的足跡……(學生學唱,在歌聲中結束課堂教學)[學唱歌曲,更加激發學生對紅軍的敬仰之情,使學生的思想感情得以昇華。]

二、連把每個詞語的意思串聯起來,組成一句意思明白的話

第3篇

1、理解詩句,體會中國工農紅軍戰勝種種艱難險阻,完成了二萬五千裏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弄清詩中所有詞語的意思,從中領會全詩所表達的大無畏精神和英勇豪邁的氣概。

讀出全詩的節奏和韻律,增強對詩這種題材特點的感性認識。

教師:(課前播放歌曲)請同學們欣賞歌曲。(鈴聲響後停放歌曲)誰能説出我們剛才聽過的歌曲名字?又是誰作詞的呢?

教師:這就是我們今天這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教師板書)本詩的作者毛澤東是每一位同學都並不陌生的,而同學們所知道有關他的小故事更是不勝枚舉,那麼誰能用最簡練的語言,為大家介紹一下你所知道的毛澤東?

學生:毛澤東是我國偉大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領袖。

教師:對,毛澤東不僅是偉大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而且還是一位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傑出詩人。詩是他於1935年10月紅軍勝利之後飽含勝利的喜悦和革命熱情所創作的。(教師板書:1935年10月毛澤東)

教師:同學們知道震驚中外、舉世聞名的紅軍二萬五千裏嗎?知道是什麼人?知道經過了那些地方嗎?知道的路有多長嗎?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結束的嗎?

師:(音)1934年10月,由於王明錯誤路線,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了,我軍不得不離開中央蘇區根據地,開始,北上抗日。黨中央率領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經過福建、江西、廣東、湖南、廣西、貴州、四川、雲南、甘肅、陝西等十一個省。跋涉千山萬水。擊潰敵人的多次圍追堵截,四渡赤水、衝破烏江天險、搶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巧渡金沙江、翻越千里大雪山、穿越茫茫草地,連續行軍二萬五千裏,終於在1935年10月勝利到達陝北根據地

教師:在我們瞭解舉世聞名的紅軍之後,共同步入,與那偉大的紅軍戰士同走路。(學生看書,聽教師激情朗誦了全詩。)

教師:聽老師朗誦後,你知道這首詩寫了什麼內容嗎?

學生:作者對舉世聞名的紅軍作了生動的描寫和熱情的歌頌。

教師:昨天給同學們佈置了預習任務,同學們在預習課文時是否遇到不理解的詞語,誰來説説呢?(多名同學來説,只説重點詞語。)

教師:剛才同學們紛紛舉出自己預習中遇到的不理解詞語,稍後我們在學習過程中共同來解決這些疑難問題。請同學們自由朗讀全詩,試畫出本詩的中心句。

學生:(讀詩之後)這首詩的中心句是“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通過畫中心句,使學生抓住詩的主線。]

教師:那麼,我們首先來學習詩的中心句。剛才有同學舉出這兩句中有不理解的詞語,誰能結合自己的預習情況為他解答呢?

學生:“萬水千山”原意是指無數的山無數的水,詩中是指紅軍在途中遇到的無數艱難困苦。“只等閒”,只當作平平常常的事。(教師板書:萬水千山只等閒)

教師:這兩位同學很詳細地為大家講解了中心句中的疑難詞語,那誰來把這些詞語的意思串聯起來用自己的話説一説?

學生:(學生主動搶答)紅軍不怕二萬五千裏的艱難,這無數艱難困苦在紅軍眼裏只被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教師:紅軍為什麼把無數艱難困苦當做平常事呢?“萬水千山只等閒”使你感受到了什麼?[教師適時地提出問題,使學生在討論的同時,加深了學生對紅軍戰士的敬仰之情。]

學生:因為“紅軍不怕遠征難”把那無數的艱難困苦都當作了平平常常的事,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紅軍那種蔑視一切困難英勇豪邁的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教師:是啊!詩句體現了紅軍的英雄氣概和樂觀主義精神,我們應用什麼樣的語氣來讀出來這種感情呢?

教師:請大家試讀。(試讀之後)誰來為大家範讀?(指名來讀,教師指導朗誦)[“試讀—教讀—會讀”的實踐過程,使學生掌握了朗讀方法。]

教師:剛才我們共同學習了詩的前兩句,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學習的步驟方法。(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學習方法,並用大屏幕出示“四字學習法”:

二、連把每個詞語的意思串聯起來,組成一句意思明白的話

教師:下面請同學們按照“四字學習法”,前後桌四人自動組成學習小組,討論學習餘下的詩句。同學們學習過程中互説互述,互相檢驗,總結概括,如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可以向老師請教。(學生討論學習)[教師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了更多的實踐機會。]

教師:請同學們坐好,讓我們來交流各學習小組是如何學習的。

學生:(學習小組推選代表發言)我們小組在自學過程中遇到了“五嶺、逶迤、細浪、泥丸”四個詞語不理解,然後我們查字典討論後是這樣解釋的——(組員解釋詞義)“五嶺”,是指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在江西、湖南、廣東、廣西四省邊境。“烏蒙”即烏蒙山,在雲南、貴州兩省間。“騰細浪”就是翻騰着的細小波浪。“走泥丸”是指滾動着的小泥丸。(教師板書:

學生:對於“逶迤”、“磅礴”我是這樣理解,“逶迤”彎彎曲曲連綿不絕的樣子。“磅礴”氣勢雄偉浩大的樣子。

教師:這幾位同學為我們講述了他們的學習情況,誰來把這些詞語的意思串起來用自己的話説一説?

學生:(爭先恐後回答)五嶺山脈那樣高低起伏,綿延不絕,在紅軍眼裏不過是翻騰着的細小波浪;烏蒙山那樣高大雄偉,氣勢磅礴,在紅軍看來不過像泥丸那樣在腳下滾過去。

教師:“逶迤、磅礴、細浪、泥丸”四個詞語分別寫了山的什麼?

學生:“逶迤、磅礴”兩個詞語是寫烏蒙山和五嶺山的高大雄偉。“泥丸、細浪”是指高大雄偉的五嶺山脈和烏蒙山在紅軍眼裏就像細小波浪、滾動的泥丸一樣渺小。

教師:寫五嶺“逶迤”、烏蒙“磅礴”説明了什麼呢?為什麼紅軍把“五嶺”和“烏蒙”看做“細浪”和“泥丸”?這樣寫表現了紅軍的什麼精神?

學生:“逶迤”和“磅礴”兩個詞語使我體會到了紅軍路途的艱難困苦。把五嶺和烏蒙看作“細浪”和“泥丸”顯示了紅軍藐視困難,面對困難不屈服的大無畏精神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教師:紅軍正是因為有這種英雄氣概和樂觀主義精神才能跋山涉水,披荊斬棘,縱橫於萬里征程。讓我們用鏗鏘有力的朗讀,再現紅軍豪邁氣概。(學生自由朗讀,教師指名範讀)[在解疑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詩句,加深了學生對詩句的理解。]

教師:你知道這首詩的第五六句講述了紅軍中的哪兩次戰役麼?

學生:金沙江兩岸都是高聳入雲的懸崖峭壁、激流拍岸,給人以暖的感覺。

(放映過程中教師激情描述背景)瀘定橋頭被上刻着兩行詩“瀘定橋邊萬重山,高峯入雲千里長。”大渡河兩岸都是懸崖峭壁,瀘定橋13根鐵索高懸於湍急的河流上,橋長百餘米,高達數十丈。1935年5月25日中國工農紅軍22位勇士就是在這座橋上,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不畏艱難險阻,冒着敵人猛烈炮火衝過對岸,奪取戰鬥的勝利。

教師:看完電影,對於詩的第六句你是如何理解的呢?

學生:瀘定橋的鐵索高高懸掛在水流湍急的大渡河上,給人以寒氣逼人的感覺。

學生:“暖”字體現出了雲南五月初温暖的天氣,也寫出了紅軍巧渡金沙江後的熱烈情緒及勝利的喜悦。一個“寒”字生動的再現了紅軍強渡大渡河的那驚險悲傷的場面,體現出紅軍不怕流血犧牲,勇往直前的戰鬥精神。

教師:這兩句詩既寫了勝利的喜悦又寫了驚險悲壯的戰鬥場面,我們應該如何去讀呢?

學生:前一句喜悦,後一句悲壯激昂。(學生試圖體會,教師指名範讀)[通過“暖”與“寒”的對比,使學生體會了紅軍勝利的喜悦及勇往直前的戰鬥精神。]

教師:“更喜”如何理解?(更使人欣喜)更使紅軍欣喜的是什麼?(更使紅軍欣喜的是翻越了白雪皚皚的千里岷山)

教師:(播放《雪山》、《過草地》電影片斷,簡述紅軍的最後艱難歷程以及紅軍翻越雪山之後的喜悦原因)《草地》茫茫的草地,你吞噬了多少紅軍戰士的生命……《過雪山》一九三五年五月底,紅軍飛奪瀘定橋以後北上四川,翻越了五座大雪山,8月間渡過了一望無際的草地,九月十七日翻越了綿延於四川、甘肅兩省邊境,海拔4000米左右的岷山,踏上了的最後征程。岷山終年積雪,紅軍冒着刺骨的寒風,腳穿草鞋,踏着冰雪勇往直前,多少紅軍戰士長眠於這大雪山,化作了晶瑩的豐碑。

教師:翻越雪山意味着即將勝利,紅軍戰士歷盡千辛萬苦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取得了二萬五千裏的勝利,在這勝利的時刻,紅軍戰士是什麼樣的心情?誰能用最準確的詞語描述一下這種熱烈的場面?

教師:對於全軍上下的笑逐顏開,作者又是如何描述的呢?(盡開顏)作者用“盡開顏”三個字準確的概述了紅軍歡慶勝利的喜悦場面,誰現在連起來説説這兩句詩的意思?

學生:更使紅軍欣喜的是翻越了白雪皚皚的千里岷山,心情豁然開朗,個個笑逐顏開。

教師:我們怎樣才能讀出紅軍勝利後的喜悦呢?(高亢)

教師:請同學們結合詩意自由練習有感情朗讀全詩,邊讀邊體會本詩在節奏上的特點,在書上試畫出來。(學生練習來讀)

教師:(出示節奏表)請同學們對照節奏表有感情的朗誦全詩。如果有畫錯節奏的請改正。

教師:(學生朗讀後)誰到前面來為大家有感情的朗誦全詩?(請三、四名同學朗誦詩,適當點評。)

教師將毛筆書法作品—作為獎品送給同學。[運用激勵手段,更加激發學生朗讀的積極性。]

三、播放歌曲,創設情境,以唱帶誦,增強教學效果。

教師:一首流傳千古的詩就是一曲久唱不衰的歌。讓我們學唱這首曾經讓我們的祖輩父輩為之滿腔豪情熱血沸騰的歌曲,讓我們去領略的驚險悲壯,讓我們去感受紛飛的戰火,讓我們呼吸瀰漫的硝煙,讓我們去追尋先輩的足跡……(學生學唱,在歌聲中結束課堂教學)[學唱歌曲,更加激發學生對紅軍的敬仰之情,使學生的思想感情得以昇華。]

二、連把每個詞語的意思串聯起來,組成一句意思明白的話

第4篇

1、請大家回憶我們曾經學習過哪些描寫紅軍的文章?你能談談自己的感受嗎?

2、在我國的革命歷程中,有一次偉大的壯舉,有一座不朽的豐碑,那就是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裏。

(1)介紹有關二萬五千裏的資料。1934年,由於王明左傾機會主義路線的錯誤,導致了紅軍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紅軍不得不離開中央蘇區根據地,開始二萬五千裏,北上抗日。在的途中,黨中央召開了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結束了王明錯誤路線的統治,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紅軍第一方面軍在1934年10月從福建西部的長汀、寧化和江西的瑞金等地出發,經過福建、江西、廣東、湖南、廣西、貴州、四川、雲南、西康、甘肅、陝西等十一個省。在整個的途中,紅軍爬雪山,過草地,歷盡了千辛萬苦,擊敗了敵人的多次圍追堵截,連續行軍二萬五千裏。終於在1935年10月勝利到達陝北根據地。1936年10月,紅軍第二、四方面軍也到達陝北與紅一方面軍會師。這首詩就是毛澤東同志在1935年10月即將結束的時候寫的。

這是一首七言詩。所謂的七言詩就是七言八句。言,就是字,每行有七個字,一共有八句話。就是七律。七律詩中間四句兩兩相對應,而且朗讀的時候還有和諧的韻律與鮮明的節奏。

2、教師小結:非常感謝同學們給大家帶來的這些資料。通過同學的介紹,我們知道這是一首七言律詩,那麼,現在我們自由讀讀這首詩,體會舒適的韻律與節奏。

4、教師小結:這首詩一共有八句話,每兩句子為一聯,分別被稱作首聯——頷聯——頸聯——尾聯。

1、讀讀全詩,找出不理解的詞語,標畫在書上,提出來,我們共同解決。

3、根據大家的提問,運用查字典、聯繫上下文的方法,進行自學。

只等閒:等閒是平平常常的意思。只等閒表現了紅軍戰士不怕艱難險阻、一往無前的精神。

萬水千山:“萬”和“千”都不是實數,在課文裏是指無數的山、無數的水。

表面的意思:等:等於、等同;閒:空閒、閒置;等閒:如同空閒、等於閒置。

引申的意思:把這個詞帶入詩句中,聯繫上文説説“等閒”的意思。(平常、算不了什麼,無足重輕。)

(7)時,戰士們遇到了哪些困難?從這句詩中的哪些詞可以體會出來?(理解“千、萬”的含義。)

(8)紅軍戰士面對困難,有怎樣的態度呢?從哪些詞與中可以看出不怕困難?

(10)再次朗讀首聯,想想表現了紅軍戰士什麼樣的精神?(不畏艱險的大無畏精神)

(1)讀讀這一聯,找出哪些是難以理解的詞語?(五嶺逶迤、烏蒙磅礴)

(騰:翻;細浪:細小的浪花。騰細浪:翻着浪花的細流。走:滾動;泥丸,泥球。走泥丸:小泥球在腳下滾動。)

a.用“不僅……而且”回答。(不僅寫出了的艱難,而且表現了紅軍藐視困難的英雄形象和高大的形象。)

(1)如果説頷聯是千山的寫照,那麼頸聯就是萬水的説明。

(雲崖:高聳入雲的山崖。鐵索:大渡河上的13根鐵索。暖:暖的感覺;寒:寒氣逼人的感覺。)

暖——1935年5月,紅軍巧渡金沙江。金沙江形勢險要,敵人控制得很嚴。但是紅軍在渡口俘虜了過江偵查的兩隻敵船,活捉了守衞在對岸的敵兵。不費一槍一彈,奪取了對岸的陣地,使大部隊巧渡成功。

寒——瀘定橋高懸在大渡河上,當時橋上的木板已經被敵人抽掉,渡河的勇士們手攀鐵索,冒着對岸敵人密集的槍林彈雨前進。不怕流血犧牲,終於奪下了瀘定橋。“寒”表現了紅軍戰士飛奪瀘定橋的驚險悲壯。

從這兩聯的哪些詞句中可以看出“紅軍不怕遠征難”?是怎樣看出來的?

(3)除去這些自然界中的困難,還會遇到那些困難呢?

學生甲:萬水千山不僅僅指自然界的困難,還泛指所有的困難。

學生乙:紅軍在的過程中遇到了各種艱難險阻。比如:在中,天上每日幾十架敵機偵查轟炸,地上有幾十萬的大軍圍追堵截。途中遇到了各種各樣的艱難險阻。

2、岷山——紅軍翻過的最後一座山。此時,紅軍戰士是一種怎樣的心情?

1、反覆朗讀課文,運用停頓、節奏、重音等讀音技巧,再現詩中意境。入情朗讀。(可以採用配樂朗讀。)

第5篇

1.學會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磅礴、岷山、只等閒、騰細浪、走泥丸、雲崖暖、鐵索寒、盡開顏。

3.理解詩意,感受紅軍大無畏的精神和英勇豪邁的氣概。

2.學會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磅礴、岷山、只等閒、騰細浪、走泥丸、雲崖暖、鐵索寒、盡開顏。

3.學生根據自己的瞭解,將蒐集到的反映的文字、圖片等資料進行交流。講一講的時間、經歷的省份、山水、一些重要的戰鬥、小故事等,對有一些初步的認識和大體的瞭解。

2.朗讀課文,想想每句詩的意思,體會全詩表達的思想感情,把不懂的地方畫出來。

1.理解詩意,感受紅軍大無畏的精神和英勇豪邁的氣概。

2.每講完一句詩,就根據自己理解的程度讀一讀,大家評議後再讀。

3.學生隨時提出問題,老師組織大家討論、交流、解疑。

第6篇

1.理解詩句內容,體會中國工農紅軍戰勝各種艱難險阻,完成二萬五千里長徵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2.學會2個生字;解釋“只等閒、盡開顏、萬水千山”的意思;並且體會詞語在詩句中所含有的思想感情。

3.聯繫上下文理解詩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1.請大家回憶我們曾經學習過哪些描寫紅軍長征的文章?你能談談自己的感受嗎?

2.在我國的革命歷程中,有一次偉大的壯舉,有一座不朽的豐碑,那就是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徵。

(1)介紹有關二萬五千里長徵的資料。1934年,由於王明左傾機會主義路線的錯誤,導致了紅軍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紅軍不得不離開中央蘇區根據地,開始二萬五千里長徵,北上抗日。在長征的途中,黨中央召開了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結束了王明錯誤路線的統治,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紅軍第一方面軍在1934年10月從福建西部的長汀、寧化和江西的瑞金等地出發,經過福建、江西、廣東、湖南、廣西、貴州、四川、雲南、西康、甘肅、陝西等十一個省。在整個長征的途中,紅軍爬雪山,過草地,歷盡了千辛萬苦,擊敗了敵人的多次圍追堵截,連續行軍二萬五千裏。終於在1935年10月勝利到達陝北根據地。1936年10月,紅軍第二、四方面軍也到達陝北與紅一方面軍會師。這首詩就是毛澤東同志在1935年10月長征即將結束的時候寫的。

這是一首七言詩。所謂的七言詩就是七言八句。言,就是字,每行有七個字,一共有八句話。就是七律。七律詩中間四句兩兩相對應,而且朗讀的時候還有和諧的韻律與鮮明的節奏。

2.教師小結:非常感謝同學們給大家帶來的這些資料。通過同學的介紹,我們知道這是一首七言律詩,那麼,現在我們自由讀讀這首詩,體會舒適的韻律與節奏。

4.教師小結:這首詩一共有八句話,每兩句子為一聯,分別被稱作首聯──頷聯──頸聯──尾聯。

1.讀讀全詩,找出不理解的詞語,標畫在書上,提出來,我們共同解決。

3.根據大家的提問,運用查字典、聯繫上下文的方法,進行自學。

只等閒:等閒是平平常常的意思。只等閒表現了紅軍戰士不怕艱難險阻、一往無前的精神。

萬水千山:“萬”和“千”都不是實數,在課文裏是指無數的山、無數的水。

表面的意思:等:等於、等同;閒:空閒、閒置;等閒:如同空閒、等於閒置。

引申的意思:把這個詞帶入詩句中,聯繫上文説説“等閒”的意思。(平常、算不了什麼,無足重輕。)

(7)長征時,戰士們遇到了哪些困難?從這句詩中的哪些詞可以體會出來?(理解“千、萬”的含義。)

(8)紅軍戰士面對困難,有怎樣的態度呢?從哪些詞與中可以看出不怕困難?

(10)再次朗讀首聯,想想表現了紅軍戰士什麼樣的精神?(不畏艱險的大無畏精神)

(1)讀讀這一聯,找出哪些是難以理解的詞語?(五嶺逶迤、烏蒙磅礴)

(騰:翻;細浪:細小的浪花。騰細浪:翻着浪花的細流。走:滾動;泥丸,泥球。走泥丸:小泥球在腳下滾動。)

a.用“不僅……而且”回答。(不僅寫出了長征的艱難,而且表現了紅軍藐視困難的英雄形象和高大的形象。)

(1)如果説頷聯是千山的寫照,那麼頸聯就是萬水的説明。

(雲崖:高聳入雲的山崖。鐵索:大渡河上的13根鐵索。暖:暖的感覺;寒:寒氣逼人的感覺。)

暖──1935年5月,紅軍巧渡金沙江。金沙江形勢險要,敵人控制得很嚴。但是紅軍在渡口俘虜了過江偵查的兩隻敵船,活捉了守衞在對岸的敵兵。不費一槍一彈,奪取了對岸的陣地,使大部隊巧渡成功。

寒──瀘定橋高懸在大渡河上,當時橋上的木板已經被敵人抽掉,渡河的勇士們手攀鐵索,冒着對岸敵人密集的槍林彈雨前進。不怕流血犧牲,終於奪下了瀘定橋。“寒”表現了紅軍戰士飛奪瀘定橋的驚險悲壯。

從這兩聯的哪些詞句中可以看出“紅軍不怕遠征難”?是怎樣看出來的?

(3)除去這些自然界中的困難,還會遇到那些困難呢?

學生甲:萬水千山不僅僅指自然界的困難,還泛指所有的困難。

學生乙:紅軍在長征的過程中遇到了各種艱難險阻。比如:在長征中,天上每日幾十架敵機偵查轟炸,地上有幾十萬的大軍圍追堵截。途中遇到了各種各樣的艱難險阻。

2.岷山──紅軍長征翻過的最後一座山。此時,紅軍戰士是一種怎樣的心情?

1.反覆朗讀課文,運用停頓、節奏、重音等讀音技巧,再現詩中意境。入情朗讀。(可以採用配樂朗讀。)

重慶九龍坡區是我社第一批參加實驗的實驗區,它們從xx年參加課改以來,通過抓集體備課促進教師專業素質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以上就是該區在暑假期間組織教師備課的全部成果。看了之後,我有一些話要説:

一、感動。這些教案是九龍坡區教師在區教研室的帶領的幫助下,經過一個暑假的辛勤工作研究出來的,是冒着重慶的酷暑做出來的,這種團結、協作、奮鬥的精神實在令人感動。更令人感動的人,他們願意將自己的研究成果無私地奉獻出來,給全國的實驗老師提供備課的思路。所以,我想老師們在看到這些教案時,不應該竊喜又有了應付檢查的材料,不應該產生偷懶的想法,因為這是彼時彼地的教案,不一定都適合你。老師們要感謝他們的最好方式是,對他們的教案提出自己的意見,或者提出自己的教案,這樣才能形成共同研究的良好氛圍。

二、感想。九龍坡區探索出來的集體備課、網絡備課曾經在天津的經驗交流會上介紹過,當時我就覺得這是一種很好的教研形式。它發動集體智慧、羣策羣力,準備出一份水準較高的教案,同時還省去了老師大量的無謂勞動,老師完全可以把這個時間用在學習提高上。面對這樣一份相對“標準化”的教案,老師需要做什麼呢?第一需要做的是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調整、完善教案;第二更需要做的是記好“教學反思”,看看自己在實施教案的過程中,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大到整個的設計思路,小到某一個問題的提問方式,都可以重新思考,雖然本課時不能重複,但長期經過這樣反思,將對自己教學水平的提高很有幫助。

三、感慨。國小語文課改已經進入了第五年,第一批參加課改的老師和學生也用到了五年級上冊教材。課程改革對老師觀念的衝擊是顯而易見的,師生在此過程中的收穫也是有目共睹的。但綜觀近一年多的課程改革的進展,使人不禁有“慢”下來,甚至是“走老路”的感覺。箇中原因自然是很複雜的,但我以為大致有三:第一是經過課改初期的“激情燃燒”,這時已經有些疲塌了;第二越來越到國小畢業之時了,對如何考評尚不清楚;第三受某些專家的影響,加之一些 瓶頸問題無法突破。而重慶九龍坡區的這些教案給我強烈感受是,老師的探索熱情並沒有衰減,改革的動力並沒有消失,他們為自己前幾年取得的成果而自豪,也為自己以後將取得的成果而充滿信心。所以,參考、學習這些教案的老師,不光得到了某些備課上的便利,更應該為他們的精神而感動。(人民教育出版社小語室 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