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必看名著讀後感20篇 文學的光輝之旅: 必讀名著觸動心靈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22W

《必看名著讀後感》是一個專門收錄各類經典文學作品讀後感的網站。在這裏,你可以找到來自不同讀者的深入解讀和獨到感悟,為你的閲讀之旅提供新的角度和啟示。不管是你想重新回味經典之作,還是探索新的文學世界,本站始終在努力為你呈現最精彩的讀後感體驗。

必看名著讀後感20篇 文學的光輝之旅: 必讀名著觸動心靈

第1篇

有人説:“生命是紅色的,是擁有高貴的身份與誘人的金錢,是擁有烈火的熱情與泥土的芳香。”有人説:“生命是藍色的,使用有浪漫的愛情和完美的工作,是擁有天空的藍和水的温柔……

性格軟弱、心地善良的女生盛欣怡,有一個幸福快樂的家庭。但是,媽媽突然得了不治之症,這場飛來的橫禍,使她的性格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媽媽的病使她感到孤獨和睏倦,在這個過程中雖然有着老師不斷的鼓勵和友誼的滋潤,但媽媽最終永遠離開了她,而十二歲的欣怡,卻過早地體驗到了生命的殘酷、愛的深刻含義。

?生命流淚的樣子》這本書,雖沒有太多華麗的詞藻,唯美的篇章,他用樸實的語言讓我讀懂了人性的温馨和那濃厚的親情與母愛。我和欣怡差不多大,我們的命運卻截然不同,她媽媽過早的離世,而我卻有父母的關心與愛護,還經常和他們頂嘴,現在才明白他們的嘮叨。數落。批評,都是對你的愛,若不是愛你又怎會如此的關心你呢?其實讀過這本書我哭過,並不是因為欣怡太慘哭了,而是我通過對比發現,父母對我們那深深的愛!他們的愛無微不至,每天的三餐,牀頭上總是放着的他們折迭好的衣服,你的房間長期被他們整理的乾乾淨淨,他們一點苦頭也不讓我們吃,我們還經常發他們脾氣。可他們呢?即使有什麼不順心的事,也在心裏藏着,對着你還是一張笑臉,我們又怎麼知道這一張笑臉下藏着的是落寞和難過。

其實,當媽媽罵我們的時候,我老是裝作不在乎,其實心裏很不服氣的,但是看到《生命流淚的樣子》,我明白了他們的苦心,自己再怎麼壞,也是他的孩子,哪位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古時有:孟母三遷,三孃教子,岳母刺字……今有各家父母:用愛改變着,教育着自家的孩子!

若是他們以為的縱容我們,我們將來會變成怎樣的人?是勒索錢財的小混混;出入酒吧的小太妹;還是一無是處的乞丐?父母經歷過我們未知的事情,他是不想我們踏上不歸路。

他們用愛的教育讓我們懂得人性的温馨,讓我們獨立教會我們人間疾苦。他們給予的愛我們還不起,因為那無私的愛是無價的。

呵呵,那麼我的生命一定是綠色的,是擁有健康的身體與父母的關愛,是擁有樹木的翠綠與青草的活力,是擁有無限青春洋溢的希望。

必看名著讀後感20篇 文學的光輝之旅: 必讀名著觸動心靈 第2張

第2篇

每個人都有生命流淚的時候,可能是你傷心時,可能是你面對離別時,也可能是你身邊的人去世時……——題記

?生命流淚的樣子》講述了十二歲女孩盛心怡,在十二歲時,媽媽離開了她,因此十二歲的欣怡,必須過早地體會到了生命和愛的深刻涵義。

這篇文章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每個人都有面對生命流淚的時候。愛,是一個人最好的港灣。你可以在裏面面對種種困難,學會愛與被愛,它會教你明白一些道理,會給你力量,它絕對不會傷害你,因為那裏是我們的第二個家!

比身體更重要的是健康,比健康更重要的是生命!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生命不要流淚,但眼淚流出來後,卻是少年綻放的花的季節。在我出生的那一天,我的生命之花就開始了生長。我需要用愛去灌溉它,用心去呵護它。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能忽略它。

有一次,我和朋友去玩,玩到該回家時,我對朋友説了一聲:“晚安!做個好夢!”我們相視一笑,我的生命之花又得到了一次灌溉,這一次,我灌溉的,是友情的愛!還有一次,朋友的溜冰鞋弄得她的腳很疼,我幫她把鞋子調好,並讓她先歇歇。她對我説了聲:“謝謝!”我知道,我又一次灌溉了我的生命之花,這一次,我灌溉的還是友情的愛!

生命之花生長的泉源來自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哪怕是一個微笑,一個祝福,一個擁抱,都是灌溉生命之花最好的雨露,都是對於生命之花來説最好的陽光。

我將時刻提醒自己:用心去感受愛,用心去付出愛,緊握寶貴的生命之花,讓短暫的生命綻放光彩。

第3篇

當我在炎炎夏日裏一天一天讀完《十萬個為什麼》的時候,我不得不驚歎科學的無窮奧妙,知識的豐富多彩,讓我感受到自己就像海洋裏的一滴水,實在是太緲小了。

?十萬個為什麼》這一套書我可喜歡了,它不僅製作精美,而且內容豐富,能幫我開闊視野、增長知識,是一種科普知識系列叢書,共有12分冊,大到天文地理,小到生活瑣事,每一篇文章都告訴我們一個科學的小道理。

它告訴了我們宇宙有多大,太陽系是怎樣形成的,什麼是光年?什麼是黑?什麼河外星系?什麼是星雲……讓我知道了深邃而美麗的星空世界原來是如此豐富瑰奇。

它告訴了我們地球上的植物是如何起源的,各種各樣的植物有着怎樣的習性,什麼是生物圈,什麼是生物鏈,地球上的動物、植物怎樣相互依賴、相互生存……讓我懂得人類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如果沒有動物、植物,人類也就無法生存。

它告訴了我們早在幾千年前人類便有着怎樣的飛行夢想,並在二十世紀最終實現!告訴了我們各種工程和機械進行工作的基本原理,飛機的發動機怎樣工作,汽車的發動機怎樣發明……使我明白了人類要實現走出地球,飛越太陽系去探索遙遠而神祕的太空,就必須從小好好學習,掌握先進的科學技術。

它告訴了我們當今世界最新的物理和化學發現,告訴我們生活中的許多基本的物理和化學知識,為什麼蘋果既能通便又可以止瀉?為什麼要刷牙?為什麼焰火會五光十色……讓我知道了那麼多的為什麼。

我喜歡《十萬個為什麼》,它讓我認識到世界是那麼豐富多彩,知識是那麼益智有趣;它讓我知道了科學就是力量,知識就是財富。我喜歡《十萬個為什麼》,當你翻開書卷,趣味盎然的知識故事讓你撲朔迷離。我喜歡《十萬個為什麼》,這套叢書集趣味性、知識性、啟發性於一體,深深地吸引住我。在大自然的原野上,有多少條通往大自然知識高峯的小路,我將沿着這條小路,在知識的海洋裏徜徉。

第4篇

我讀了笛福的《魯濱遜漂流記》。我深深地被這本書所吸引,它讓我體會到了魯濱遜那驚人的毅力和百折不撓的精神。

魯賓遜是本書的主人公。在一次航海中,魯賓遜所乘的船在一個荒島附近觸礁,船上的水手和乘客全被淹死了,僅有魯濱遜一個人幸運地活了下來。海浪把他捲上了沙灘。在克服了最初的悲觀與絕望之後,他憑藉自我頑強的毅力,與大自然展開了英勇卓絕的鬥爭。他依靠自我的雙手和智慧,利用槍支和簡單的工具,自力更生,自食其力地過起了荒涼的野島生活。經過不懈的努力,他不僅僅有了自我的住所和傢俱,還有牧場、種植園,甚至還養了寵物。在如此艱難的狀況下,能過上這樣的生活,是很不容易的,這完全是他憑藉自我的毅力和智慧創造的奇蹟。

魯賓遜是一個善於幫忙別人的人,他從一幫食人族手中救下一個俘虜,那天是星期五,所以就給他取名叫“星期五”。從那以後,“星期五”就成為他忠實的夥伴和僕人。魯賓遜還教他學會了説英語。不久,他又從食人族手中救出了幾個俘虜,和他們一齊勞動,共同生活。之後,一艘英國船隻經過荒島,魯賓遜幫忙船長制服了叛亂的水手,乘船離開荒島,回到英國,過上了幸福的生活。魯賓遜從落難荒島到回到英國,這段時間竟長達二十多年。

看完這本書,使我深受感動。一個人身陷絕境,竟能這樣對生活充滿信心,勇敢地應對生活,創造生活,實在是難能可貴的。使我認識到,人不論何時何地,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都不能被困難嚇倒,要勇敢地應對困難,克服困難,始終持續一種用心向上、從容樂觀的心態,去應對和挑戰厄運。僅有這樣,才能像魯賓遜那樣,永遠是一個勝利。

第5篇

歌德説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説話。”讀了《我的大學》這部文學後深有感觸,這本書不僅僅讓我瞭解了主人公青年時代的生活及命運,還使我懂得了如何從容鎮靜地去應對人生的危機與挑戰。

這本書敍述了主人公抱着上大學的念頭來到嘎山,但很快明白窮人上大學是不可能的。他住在貧民窖裏,為了生存,他去當碼頭工人,又在麪包坊中幹活,這使他體會到受剝削壓迫的痛苦,除了痛苦的革命理論,他還勸説發動工人們與剝削階級做鬥爭。即使革命鬥爭的挫折令他有時悲觀失望,可是他經受了鍛鍊,革命思想逐漸構成。

這部書是1923年完成的,作者高爾基本人出身貧寒,有着不幸的童年。他撿過破爛,當過學徒和雜工,經受了欺凌與虐待。就是在這悲催而艱苦的生活中,高爾基仍如小草般茁壯生長並綻放,我多麼渴望像高爾基那樣,做一課“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小草!多麼渴望他那樣,在雨的洗禮中純潔清新!同高爾基相比,我真是羞愧萬分,平時在學習中遇到一點挫折我就難以應對,甚至半途而廢。從此刻起,我必須要學習高爾基那種勤奮好學的精神,就將自我你塑造成一位對社會大有貢獻的人才。

主人公那種強烈的讀書慾望,使我想到了家中一本本書,而我卻讓它們閒着,難道是“書非借不讀”?難道僅有在逆境中才能更好地成長?不,當我讀完《我的大學》之後,才真正明白“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而退”的道理。

“書是人類提高的階梯。”讓我們吸取知識的精華,沐浴智慧的洗禮。這部文學使我受益匪淺,銘刻在我的心中。

第6篇

這本書凝聚了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信中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傅雷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説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雷家書》,充斥着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期望,關愛及嚴格要求,洋溢着濃濃的父子情深。它讓我感覺像戲曲那樣給人以脱俗的氛圍和無窮的回味。

傅雷把教育子女當成了對社會,對祖國的一項光榮的義務和責任。不是每個家長都能把教育提升到這種境界,但對子女的關心愛護,卻是永恆的,不變的。

我的父親文化程度不高,常年打拼積累了豐富的人生閲歷。父親把教育我當成首要任務,他在我身上耗費的精力和心血有目共睹。但父親對我的成績並不是很注重,反倒更注重我問人處事的原則和做人的道理。父親常常給我講起以前的故事,雖然我不是很能理解父親苦苦婆心的教誨,但是我知道父親只是想讓我做一個真真正正的人、一個大寫的人。

父親並不是什麼偉大的人物,但是父親豐富的人生閲歷是我這個年齡沒有經歷過的。所以我知道,現在應該好好聽取父親的教誨並且深深的記住,身體力行的去實現。

他雖然不是像傅雷一樣偉大的人物,但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一個值得我一生去敬仰、佩服、學習的人。

父親,在我心中,您永遠是偉大而成功的。在您的言傳身教下,我會有更大的勇氣和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魔障,踏上我的成長道路。

第7篇

?傅雷家書》是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期間傅雷夫婦與在波蘭求學的長子傅聰的書信。記錄了傅聰由鋼琴學童到世界矚目的鋼琴家的成長過程。書中有傅雷夫婦對身在異國他鄉的兒子的千個叮嚀萬個囑咐,有親情間的心靈溝通,是傅雷夫婦留給孩子的最好的禮物。當時,通訊根本不發達,遠隔重洋的他們,只能憑家信慰藉思念之情,“家書抵萬金”,見字如面,書信讓他們近在咫尺。這些紙上的家常話如涓涓清泉,滋養着這個學童;如冬天的陽光,温暖着這個學童。讓身在異鄉的他,感受到親情的温度。

提起傅雷,我們的心情是沉重的。在那一場浩劫的開始,這位有個性的翻譯家,孤傲倔強的傅雷,在被誤判為“右派”之後,不堪其辱,撇下了那個叫他心碎的世界,夫婦雙雙撒手人寰。楊絳説:“傅雷愛吃硬飯,他的性格也像硬米粒兒那樣僵硬、乾爽;軟和糯不是他的美德,他全給朱梅馥了。”傅雷為人耿介,以秉性乖戾著稱。但他熱愛祖國,嫉惡如仇。抗戰爆發時,傅雷身處孤島上海,他立下“東不至黃浦江,北不至白渡橋”的規矩,不能消滅敵人,他連看都不想看到日本人。1955年,傅聰在第五屆鋼琴大賽上獲得第三名的好成績,成為第一個在國際性比賽上獲獎的新中國音樂家。傅雷給傅聰的信中寫到:“但願你做新中國的——鐘聲,響遍世界,響遍每個人的心”。在傅雷的影響之下,少年傅聰就有一顆赤誠中國心。在波蘭鋼琴獨奏會之後的傅聰寫信給父母:“能夠讓人家對我最愛的祖國產生這種景仰之情,我真覺得幸福。”傅雷給傅聰的做人原則是:“先要學做人,次為藝術家”。《傅雷家書》突出體現“傅雷精神”,傅家門風,是傅聰成長必要的精神鈣片。在這樣的家風中,走出了一位世界級鋼琴家,可以説是水到渠成。嚴苛的家庭教育讓傅聰養成勤奮的好習慣,同時他也有常人不具備的品德和毅力:一個人獨自在海外生活,每天堅持練琴至少十二小時;在榮譽和成功面前,不驕傲自滿,所以造就了這位世界級的鋼琴家。

傅雷夫婦也是典型的“中國式家長”,他雖然沒有像郎朗的父親那樣坐在孩子身邊陪伴孩子彈琴,但精神上是陪伴的。他隔空跟孩子探討音樂、藝術以及為人處世等問題,書信中細緻到跟孩子探討舞台上應該保持什麼樣的面部表情。更能以“真誠待人,認真做事”的“傅雷精神”去影響孩子。以他的才智和博學,深刻的思想,讓孩子“取法乎上”,用心亦良苦矣!所以《傅雷家書》成為素質教育的範本,傅雷夫婦成為中國父母的典範。

成功的家長家家相同。每一個優秀的孩子後面都有一雙默默奉獻的父母。我們周圍有一大批父母捨棄工作,捨棄舒適的環境,奔波在另一個城市,陪護在孩子身邊;也有一些年輕媽媽,棲居在兩個城市之間,平衡孩子與工作,事業與家庭。中國式家長在孩子教育的層面上,真的做到了可謂“鞠躬盡瘁”、“嘔心瀝血”了。如果説傅雷對傅聰的所作所為,是中國家長的典範,那麼當今中國式家長面臨挑戰更大了,包括學識與才華、精力和閲歷,還有財力與實力。中國式家長實為難矣!

不管我們的父母是多麼平凡,抑或普通,他們一生都在勤勤懇懇地為孩子們付出。寸草難報春暉啊,你看,每一個熱氣騰騰的早晨,每一桌豐盛的晚餐,每一次披星戴月的上下學接送……都有父母忙碌的身影。作為孩子,我們能做的就是要理解並接受父母的嘮叨,“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把父母對你的種種嘮叨當做愛的絮語,不要辜負父母對你的無私奉獻,不要荒蕪了這份愛。

第8篇

寒假期間,我讀了一本名為《湯姆叔叔的小屋》的書,著者是美國的斯陀夫人。這本書中主要敍述了湯姆叔叔在三個不同奴隸主手下的生活。除了湯姆叔叔這個重要的角色,書中涉及到的人物還有湯姆的三個主人——謝爾先生、克萊爾先生和農場的奴隸頭雷格里,湯姆的妻子克洛嬸嬸,善良又美麗的僕人麗莎,可愛的孩子們,如克萊爾先生的女兒伊娃小姐、黑人女孩兒託普西,等等。

在《湯姆叔叔的小屋》這本書裏,有幾個片段寫得十分精彩傳神。

第一個片段寫的是伊娃在臨死前與家裏所有的僕人告別。當我讀到“‘我最親愛的朋友們,請你們到這裏來,’伊娃説,‘是因為我最喜歡你們,最愛你們,我有話要對大家説,我希望你們記住我的話……我快要離開你們了,再過幾個星期,你們就再也見不到我了——’時,我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這段描寫讓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我非常同情這個年齡幼小、心中充滿對他人的愛的伊娃。

第二個片段講的是:伊娃死後不久,託普西很想在伊娃的身邊放一朵花,可羅莎不同意,當克萊爾同意時,羅莎才肯讓她進去。讓我們一起來感受書中情真意切的文字吧!

託普西把花輕輕地放在伊娃腳下時。突然,她放聲大哭。”伊娃小姐,伊娃小姐,我跟你一塊兒去吧!你等等我呀……“那哭聲撕心裂肺,有如什麼東西把心掏空了似的。克萊爾不由得悲從中來,他的臉上不禁涕淚縱橫。

”起來吧,孩子,“奧菲利亞小姐柔聲地説道,”你不要哭了,伊娃小姐進天堂了。“

我讀着這個片段前前後後的文字,悲傷和感動之中彷彿這就是一段真實的故事,我自己也成了故事中的一個人物。

後來,克萊爾先生不幸去世,這個家就落在了脾氣暴躁、殘忍的瑪麗夫人手裏。最後,湯姆叔叔被賣到農場,但因不告訴農場主人逃走的凱西和埃莫林所在之地而被活活打死。

第9篇

在這個假期裏,我讀了《湯姆叔叔的小屋》這本書,感受頗深。書中最憐惜的就是湯姆叔叔、吉琳、克萊爾先生……因為他們非常善良,卻那麼早就離開了多姿多彩的世界,多可惜啊!但那些惡人卻遲遲才得到報應。

為人正直、心地善良、篤信宗教的湯姆叔叔;有勇有謀、聰明好學的混血奴隸喬治;唯利是圖、冷酷無情的奴隸販子黑利;人性泯滅、天良喪盡的雷格里;有正義感、但隨波逐流的聖克萊爾等栩栩如生的人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使我最難以忘懷的是聰明活潑但野性十足,後來被調教得自尊愛人的黑奴小姑娘託普西。託普西是黑人裏最黑的了,一雙圓圓的明亮的眼睛像玻璃珠子一樣閃閃發光,外貌有點怪,臉上的表情是精明與狡吉的奇妙組合,像個小妖精似的。她愛偷東西,偷了之後還撒謊,擺出一副無辜的表情;她品行不端,對所有惹她的人實施報復,搞惡作劇;她會趁着主人出去,瘋鬧幾個小時,把家裏弄得亂七八糟。她的主人想盡了一切辦法懲罰她,教育她,試圖改變她的不良習慣,但沒有用,這都是因為沒有愛!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像託普西一樣的孩子。他們品行不良,沒有愛心,不可理喻,那麼千萬不要厭惡他,要用愛去理解,寬容,剝去那綠色嫩芽外的一層枯黃的東西,用愛來感化麻木的心靈。我們要永遠記住;愛的力量是巨大的,至高無上的!朋友們,博愛與人道在奴隸制消失的今天已然是如今人類永恆的追求。

看了這本書後,我從湯姆叔叔身上看到了善良、能幹、精明,還有吉琳平等對待每一個人和樂於助人的好品質,同時也看到了世界上的假醜惡。同時對美國曆史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原來世界不是到處陽光一片,還有很多的陰暗面,還需要我們不斷的努力,只有這樣,才能避免這樣的悲劇在現代社會重演。

第10篇

在姥姥家,四姨給我和弟弟讀了美國的經典兒童小説《湯姆叔叔的小屋》,這本書給了我很多感觸。

在美國建立之初,繁華而美麗的美國背後卻有着這麼多悲慘的故事。

這個故事講的是奴隸們追求自由生活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湯姆叔叔、伊莉莎小姐、喬治、傑瑞等。湯姆叔叔是個善良友愛,寬容堅強的黑人奴隸,因為他忠心耿耿,他的第一個主人分給他一座小房子。小房子的空間雖然狹小,只有一個房間,但是他和自己的家人過得也很快樂。這座小屋,是湯姆叔叔唯一的財產。伊莉莎是媽媽、喬治是爸爸,傑瑞是他們的孩子,他們是黑人奴隸一家,他們經歷了千辛萬苦,逃到了加拿大,獲得了自由。因為加拿大的法律裏,沒有奴隸制度。湯姆叔叔被最後一個殘忍的主人殺害了。

雖然我已經讀完《湯姆叔叔的小屋》這本書很久了,但是我的腦海裏還浮現着湯姆與伊莉莎的身影。他們儘管在當時的社會處於最底層,作為被人奴役的黑奴;儘管他們都曾在謝爾貝先生手下做家僕;儘管他們的主人為了還錢,都把他們賣出去了。但是在這麼多的如此之中,湯姆與伊莉莎的命運卻是巋然不同的:伊莉莎選擇了逃亡,在好心人的幫助之下,成功地逃到了加拿大,成為了一名無拘無束的自由人。而湯姆呢?則為了不讓他的莊家受到起訴,也為了自己所謂的“老實”,葬送了自己的生命。

他們倆的經歷不禁引人深思:為什麼他們倆都曾為一個莊家做事,又一起被莊家出賣,可為什麼他倆的命運如此相背而馳?如果要我來説,我覺得這就是“自由”與“禁錮”之間遙不可距的一段距離。羅素貝克曾經説過這樣的一句真理:“甘心做怒地的人,永遠不知道自由的力量。”是的,我認為這句話是用來形容湯姆的,而我更認為,是伊莉莎內心向往自由的力量使她可以自由。湯姆與伊莉莎最大的不同就是伊莉莎敢於追求自己的夢想而湯姆不敢,而這一點就為伊麗莎鋪就了一條通向自由的大道,讓她的一生走向温暖的光明!

這本書故事非常吸引人,有的地方會讓我熱淚盈眶。為什麼天下的人都不能平等,不能自由呢?我痛恨那時候的奴隸制度!好在,現在已經沒有奴隸制度了,不管哪種膚色的人,都不會受到歧視。我衷心地祝願天下所有的人都能夠幸福快樂!

第11篇

愛的教育是一本好書,它可以使我們懂得尊老愛幼的法則,可以讓我們學會文明禮節,可以讓我們和同學友好相處。

愛的教育,主要寫的是國小生安利柯與一些夥伴、一些老師、一些家人和祖國產生的愛的故事。國小生安利柯並用日記的形式,將這些故事記錄下來。使無數的孩子在這些故事的感染下健康成長。

愛的教育裏有許多感人的文章,比如:《為父着想》,許利亞是國小四年級的學生,是安利柯的同班同學。許利亞家生活比較艱苦,全家上上下下、老老小小全靠許利亞的父親一人上班賺錢。父親的工作非常辛苦,白天要在鐵路上工作,夜晚還要在家用正楷字抄名冊,500條才能賺3元錢。有一次許利亞看到了,就想了一個主意:我一定要幫父親。於是他趁父親睡了的時候,偷偷起牀幫父親抄名冊,一直抄到深夜3點才遲遲入睡。第二天父親起來數名冊的時候,看到昨夜抄的名冊有多了許多,可高興了!但他卻不知道是誰幫他抄的。許利亞也沒有告訴父親。許利亞白天上課,晚上幫父親抄名冊,這樣的日子持續了1個月。最後還是被父親發現了,但父親並沒有責罵他,而是流下了幸福的眼淚……《醫院的天使》、《病中的老師》和《遇險的船》都是感人的文章。

愛的教育裏,也有許多讓人感到可愛的文章,例如:《幼兒園》。幼兒園裏的小朋友們吃飯的時候特別可愛。有人拿了兩個勺子吃;有人直接用手抓着吃;還有人將豆子一粒一粒的裝進口袋裏,更可愛的人用小圍裙包住豆子再捏成糨糊。特別的孩子一邊吃飯一邊出神的看着蒼蠅飛。孩子們吃完了飯,便在院中玩。有的玩遊戲,有的唱歌跳舞,還有的聽老師講故事……《可憐的盲童》、《學校的女老師們》和《俠義的行為》都是寫的比較可愛的。

愛的教育裏有許多許多好詞好句好段:沉甸甸、川流不息、嘰嘰咕咕、洋溢、亂哄哄、哇哇大哭、寒喧。我巴不得早點兒用上這些嶄新的本子,更巴不得早點兒看到那些久別的同學,於是,我的腳步不禁快了起來。

愛的教育我愛你!我感謝你!謝謝你給我帶來了這麼的多愛的知識。

第12篇

愛,像空氣,看不見,摸不着,瀰漫在我們四周,卻不被我們所察覺,其實它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讀了《愛的教育》,我更加肯定愛是世界上最美的情感。

?愛的教育》是以一個三年級國小生日記的體裁寫出的。是敍述了小主人利柯每天的故事,字裏行間,皆離不開一個“愛”字。父愛,母愛,友愛,師生之情……最讓我感動的,就是每月故事——《小抄寫員》了。

?小抄寫員》講述了一個貧窮的家庭,孩子又多,父親白天工作,晚上還要抄文件。小敍利奧眼看着爸爸早生白髮,就想幫爸爸抄寫文件,多賺點錢。可又因為爸爸不同意,所以他只好每天半夜起來偷偷的幫爸爸抄。就這樣,家裏的情況改善了許多,而小敍利奧卻因為長時間缺乏睡眠而導致上課無法認真聽講,回家也無精打采的。爸爸看了,非常生氣,還屢屢責罵他。小敍利奧雖然很委屈,但還是幫爸爸把工作做下去。直到有一天,爸爸發現了這個祕密,才知道自己錯怪兒子了,愧疚萬分。

讀完了這個故事,我十分感動,感動於小敍利奧的堅強。他雖然出身貧苦,但他不但努力學習,而且還默默為家庭分憂,即使是受到了責罵也默默地忍着,這是怎樣的一種堅強!他也曾想過停止抄寫,他深知這樣的下去絕對不行。可是一到十二點,就有一種力量促使着他去做。不做,就像偷拿了家裏幾塊錢似的。這股力量是什麼?是一種責任感。

“窮人孩子早當家”,敍利奧小小年紀就背起了支撐家庭開支的重擔,是多麼難能可貴的事情!而且,他頂着爸爸的責罵去幫爸爸抄寫,更是一種堅強。為了看到爸爸舒展的笑臉,他寧願自己默默吞下淚水和委屈,如果是我,肯定會和爸爸賭氣不幹了。敍利奧的責任感,和那種堅強,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愛,其實很簡單。無論是父愛,母愛,友愛,還是師生之情,愛國之情,都時時刻刻伴隨在我們身邊。愛像是一米陽光,親暱温柔地撫過你的身體;愛像是一杯清水,時時滋潤你的心窩;愛像是一條沒有盡頭的田間小路,盛開野花,需要隨時發現,隨時採摘。愛,其實就在我們身邊。誰在愛,誰就在活着。

第13篇

最近讀了一本書,《安妮日記》,它是一本世界名著。雖然作者只是和我年紀差不了多少的女孩,但我讀過之後,思緒萬千。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13歲的猶太女孩安妮·弗蘭克隨着家人躲藏到父親公司的頂樓上,他們在密室裏生活了25個月之久。這段時間,安妮用她的筆,記錄下在狹小的空間裏自己的成長。在面對死亡的恐懼中,她開始思考戰爭、自然,宗教等等,逐漸成長為一個成熟的、對生命有深刻感悟的人。

安妮的勇敢讓我非常敬佩,在死亡面前,人們都表現出畏懼的情感。而她,卻依然對生活充滿了熱愛、對自己充滿了信心、對愛情充滿了嚮往。書中,安妮多次提到,在那樣的環境下,學習是最好的狀態。啊,我們真的應該效仿她思想。

想一想,被困在灰暗、狹窄的小屋裏,看不到光明、呼吸不到新鮮的空氣,你會以什麼樣的態度來對待呢?能做到安妮那樣嗎?

1944年8月,因為有人告密,隱匿的8個人被捕並關進了集中營。到戰爭結束,只有安妮的父親費蘭克一人得以還生。為此,在很長一段的時間裏,費蘭克先生曾經十分消沉。後在周圍友人的幫助下,他最終鼓起繼續生活下去的勇氣。他後半生致力於宣傳安妮的日記,希望能完成女兒“成為一個有用的人,一個對世界作出貢獻的人”的願望。也就是現在我看到的這本書。

因為這本書,全世界重新認識了戰爭的殘酷,它簡直是一輪太陽,燦爛千陽,照耀我們的成長。

第14篇

讀完《魯濱遜漂流記》這本精彩的小説後,一個高大的形象時時浮現在我的眼前,他就是勇敢的探險家、航海家魯濱遜。他憑着頑強的毅力,永不放棄的精神,實現了自己航海的夢想。

我彷彿看到輪船甲板上站着這樣的一個人:他放棄了富裕而又舒適的生活,厭惡那庸庸碌碌的人生,從而開始了一次與死神決鬥的生存大挑戰。種種的不幸與困難並沒有壓倒魯濱遜,反而使他更加堅強。上蒼給予魯濱遜的困難,對於他也更具有挑戰性!

風暴海嘯,全船除魯濱遜無一倖免,真正的生存挑戰才剛剛開始!流落孤島,他為了找到合適的住所,在岸上跑了一整天,在一個山巖下找到了一個棲身之所。魯濱遜在小山下搭了一個帳篷,而且儘量大些,裏面再打上幾根木樁來掛吊牀。第二天,他把所有的箱子以及木板、做木排的材料,堆成一個臨時性圍牆,作防禦工事。但只過了十幾天,突然發生塌方。魯濱遜不但把落下來的鬆土運出去,還裝了天花板,下面用柱子支撐起來,免得再次出現塌方的災難。永不放棄,魯濱遜奠定了生活的基礎。

一次,魯濱遜無意中掉在牆角的穀殼,竟然長出綠色的莖幹,不久,長出了幾十個穗頭,這真是老天的恩惠。從此,魯濱遜一到雨季就撒下半數種子來試驗,以得到更多的糧食。最糟糕的一次試驗,大麥與稻穗的收成僅獲了半鬥而已。但是,經過這次試驗,使魯濱遜成為了種田高手。知道什麼時候下種,現在他知道一年四季播種兩次,收穫兩次。永不放棄,魯濱遜有了生活的口糧。

造船回鄉,魯濱遜又花費了數年的時間,無數的心血。光砍樹就是數月。但由於事先沒有考慮周全,船離海邊太遠,他怎麼也無法讓船下水。這下,數年的心血白花了,一切希望都破滅了。直到星期五的出現,這個希望才重新油然升起!

魯濱遜是個偉大的人,堅毅的人,孤身一人在這個荒無人煙的孤島上生活了27年。他敢於同惡劣的環境作鬥爭,勤奮勞動,把小島經營得有條不紊。他在逆境中鍛鍊了自己,成就了一番不平凡的事業。這本書教會我們只有堅持才能勝利,只有實幹才能讓我們擺脱困境,實幹比信念更重要。

我的人生也會隨着這本書而起航,在人生的航海中,勇敢前進,永不放棄!

第15篇

寒假裏我看了一本十分有趣的書,叫《伊索寓言》。這本書中有許多故事,每個小故事都有深刻的道理。其中有一則小故事令我深有所思。這個故事就是《金斧、銀斧和鐵斧》。

這個故事講了從前有個人叫程實,有一天,他在砍樹的路途中不小心把斧頭掉到了河裏去。程實很着急,於是在河邊嚎啕大哭起來。這驚動了和底下的河神。河神從河裏冒了出來,瞭解了原因,於是他一溜煙潛到了河底下從河裏拿來了兩把斧頭。一把是金斧頭,一把是銀斧頭。他問:“這兩把中有你的那把斧頭嗎?”程實告訴他不是。後來老爺爺從河中把鐵斧頭還給了他。

程實回到家後,把這件事告訴了張剝皮。張剝皮很吃驚,他連忙去到了河邊,故意把鐵斧頭扔到河中。河神也幫助了他。河神拿了兩把斧頭,問:“這兩把中有你的那把斧頭嗎?”“嗯,有那把金斧頭就是我的。”於是,張剝皮就帶着那把金斧頭開心地回家了。在回家的路途中,張剝皮經過了一所橋。他開心地走上橋,忽然,他失足掉到了河裏去,在河中掙扎着。沒過多久,就再也看不到他的身影了。當然,他沒有拿到金斧頭。

這個故事讓我想到了自己的一個小經歷。有一次,我和朋友們結伴出去玩。路過一條老街時,我們在路邊看到一個乞丐。他衣着破爛,褪色的布袋子上放着一個鐵碗,裏面有着一些零錢。我很同情他,於是把身上的十塊錢零食費給了他。他連忙對我説謝謝,我十分激動,因為今天我幫助了一個陌生人。

很快美好的下午時光就結束了。可當我坐公交回家時,看到了我完全沒有想到過我能再次碰到的人。沒錯,我又看到了那個乞丐。那時的他威風凜凜,衣着體面整潔,在口袋裏裝着一個袋子,明顯是剛剛裝錢的塑料袋。我十分生氣,哎,白白的浪費了自己的十塊錢。這次的經歷對我有很大的啟發。

做人要誠實。不能以虛假的面孔對待他人。這樣才會有相對的回報,就像我們的生活一樣,要誠實待人,不能含有一絲虛情假意,而換取自己的利益,這樣才可以獲得更多的朋友。所以這本書真的給了我太多的人生哲理。

第16篇

?賣火柴的小女孩》這個故事大家一定都看過,我也一樣,當我把這篇文章看完的時候,心裏有一種説不出來難受滋味。

?賣火柴的小女孩》主要講了一個小女孩在寒冷的聖誕夜裏,因為沒有賣出去一根火柴,不敢回家,最後被凍死在大街上的故事。

讀着這個故事的時候,我彷彿看到了賣火柴的小女孩蜷縮在大街旁,凍得瑟瑟發抖,眼神裏充滿了孤獨和無助。從她身旁走過了很多人,但是卻沒有一個人願意買一盒她手中的火柴。小女孩一次又一次的劃燃自己手中的火柴,得到的,卻不過是一個個破滅的美夢……

與賣火柴的小女孩比起來,我們的生活是多麼的幸福!爸爸媽媽關心我們,老師愛護我們。可是賣火柴的小女孩呢?她的結局是那樣悲慘!

我真想來到小女孩身旁,用一根星星魔法棒給她變出棉衣、棉襪,讓她穿的暖暖和和的,並把她帶到我們家,和我一起圍着美麗的聖誕樹跳舞、唱歌,並給她聖誕禮物,和她一起吃香噴噴的烤鵝。

“小女孩蜷縮在角落了,冷的瑟瑟發抖,卻沒有人給她一些吃的東西,或者買一盒她手中的火柴。”讀到這裏,我心中充滿着憤怒,為什麼賣火柴的小女孩流落街頭,而那些有錢的富人們卻在家裏花天酒地?我多想把有錢人家裏的錢都取出來分給那些窮人們!

如果小女孩生活在我們身邊,她一定也能像我們一樣,揹着書包高高興興的去上學,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聽老師講課;在大年裏她一定能和爸爸媽媽一起吃着團圓飯;如如果她生長在我們身邊,她一定會對祖國的繁榮富強感到自豪;如果……

看了這篇文章,我會更加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同時也希望大家珍惜自己幸福生活的同時,能向我們身邊需要幫助的人們伸出我們的援助之手!

第17篇

“賣火柴啦!賣火柴啦!先生,買盒火柴吧!太太,您行行好,買盒火柴吧!”在北風呼嘯的大年夜裏,街上走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她身上只穿着又薄又爛的連衣裙和一件舊圍裙,她的圍裙裏兜着許多火柴,手上也拿着一把……不錯,她就是誕生於安徒生爺爺筆下的——賣火柴的小女孩!

是的,這就是我們這個學期學的課文,也是對我感觸最深刻的一篇文章!

一個小女孩,她原本穿着一雙比她的腳大好幾倍的拖鞋,一隻被她跑掉了,一隻被一個頑皮的小男孩撿走了。她只好赤着腳走路,天氣太冷了!小女孩的一雙小腳凍得紅一塊青一塊的。可是兜裏的火柴,一根也沒有賣出去,也沒有人施捨她一塊硬幣!難道就有那麼多人的心被寒冷的天氣冰凍了嗎?我想。可憐的小女孩哆哆嗦嗦地走到一個房子的牆角下,她又冷又餓,蜷縮着腳成一團。她不敢回家,因為她沒有掙到一分錢,爸爸一定會打她的!當我讀到這裏時,眼前浮現出一幅幅爸爸對我的疼愛、關心的畫面,又不恨不得就把自己的零用錢全都捐給這個可憐的小女孩!

漸漸的,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小女孩覺得越來越冷了。終於,她擦燃了一根火柴,那火柴發出微弱的光,暖暖的,小女孩彷彿看到了一個火爐,就坐在火爐面前,暖烘烘的,可是,“唰”的一聲,火柴滅了,大火爐沒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牆。她多麼渴望温暖啊!隨後,她又擦燃了好幾根火柴,分別看到了一棵聖誕樹、一桌十分美味的年夜飯和她那和藹可親的奶媽,可到了最後,小女孩帶着微笑死去了……沒有人知道她是怎麼死的!更沒有人知道她從哪裏來!

讀到這裏,我恨不得把小女孩馬上接到我家來,和我一起生活,一起讀書,一起玩耍!相比之下,我和她的生活簡直是天壤之別!我要好好珍惜才行!

第18篇

?圍城》是錢鍾書唯一的一部長篇作品,該作品凝聚了他對社會腐敗、學術墮落的感歎,堪稱一部現代版的《儒林外史》。

錢鍾書在文中塑造了方鴻漸、趙辛楣、蘇文紈、孫柔嘉、李梅亭等鮮活的人物形象。我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故事的主人公――方鴻漸,對於他,我更深的感觸應該説是同情。錢鍾書對方鴻漸的描寫可謂是出神入化,但最終卻為他選擇了一個悲慘的命運。方鴻漸出生在一箇中產階級家庭,強烈的好奇心促使他走入了圍城般的社會。在城中,他感受到了社會的不如意,但想要出去時,卻發現城門已經關閉了。抱着無奈的心情,他一頭鑽進了婚姻、事業和家庭的圈子裏。在婚姻的圍城裏,他愛上了博學多才的蘇文紈,但對方的漠然卻註定這是一場失敗的的單戀。頗有心計的孫柔嘉利用他的同情心,成就了他那並不美滿的婚姻。在事業的圍城裏,方鴻漸同樣也不如意,他經歷兩次轉系後大學勉強畢業。在岳父的資助下,他踏上留學之路,卻因無心學業而與一紙博士文憑失之交臂。為了搪塞岳父及家人,只好買了一張假文憑交差。生活所迫,回國後的方鴻漸和趙辛楣等人一同踏上了前往三閭大學的求職之路,學校雖地處偏遠,但絕非一方淨土。清高孤傲、無所作為的方鴻漸終於在十幾個知識分子間的勾心鬥角中敗下陣來。

方鴻漸的性格特點決定了他在圍城中的格格不入。方鴻漸自視清高,手持的卻是一張假文憑。自我感覺頗好的他,課堂效果卻死氣沉沉。正是他對自己過高的估計,使他越來越不如意,也使他在圍城裏陷得越來越深。他漸漸感受到了自己的無知,以及和別人的差距,轉而在心中築起了一座新的圍城,一座自卑的圍城。其實,這大可不必,只要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虛心求教,並對生活的不如意微笑面對,那座虛幻的圍城也就自然消失了。生活中,也有人時常抱怨社會的不公,對生活比自己好的人十分的羨慕,萬分的嫉妒。與其嫉妒他人,不如踏踏實實做好份內之事,要相信,機會總是垂青於有準備的人。自視清高或一蹶不振,都不免使人走上方鴻漸的老路,抱憾終生。

還是那句老話,社會是圍城,城裏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衝進來,婚姻也罷、事業也罷,整個生活都似在一個圍城之中。人永遠逃不出這圍城所給予的束縛和磨礪,我們又何必讓自己的心態處於圍城中呢?

第19篇

合上書本的最後一頁,久久不能忘懷,滿腦子都是方鴻漸與孫柔嘉吵架時的情景。那末了的句號,似乎並沒有意味着終結,反而像是在向人們宣告着另一個新故事的開始。

讀完《圍城》後,總是感覺心中有種莫名的壓抑。總是感覺有種難受的感覺,一方面是有太多的人生活在那種虛偽,軟弱,優柔寡斷的氣氛之下,有太多的人都像圍城中的方鴻漸一樣。終日碌碌無為,消耗家中的錢財,浪費別人的機會,欺騙家中人的感情,可最悲哀的是他們本人卻活的毫不知情,恬不知恥。太多的人活在自己封閉的區間中,躲在一邊不問世事,他們只知道為了自己的飯碗而努力,卻對水深火熱的廣大人民而無動於衷,身為讀書人,作為當時中國思想最為開放?接受最先進的理論學習的一部分人,他們還僅僅如此,那其他思想還處於封建中的更廣大人民還有出頭之日嗎?作為國家最優秀的人,就應該負擔起自身的責任。既然連出國留學的這些人都麻木成這樣,那整個中國社會就被外國的殖民統治思想所包圍一樣,躲在那堅固圍城下的一羣麻木的人。他們都是那個社會中悲哀的人。一羣被困在思想之城的人。

作者在文章中兩次提到過“圍城”。一次是通過蘇小姐説出來的:“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裏的人想逃出去”,另一次是方鴻漸在甲板上的感慨:“我近來對人生萬事,都有這個感想”。在本書中,作者所展示的圍城現象主要是婚姻和職業,以此表明“人生的願望大多如此”。這是一種人生哲學的問題。方鴻漸就在不停地進城出城,這似乎多少説明了人總有一種盲目性,不停地奔走反覆。這也帶給人些許對人生的茫然人的性格是圍城,人的經歷也是圍城……這一堵堵城牆將一個人牢牢地圍住,制約他的思想,他的行為,使他演繹出一幕幕的悲喜劇。也使他終究成為一個被堵在城牆之中的鼈。一個只有生命卻無思想的人。

由此,我不得不想到我自己,我是一個學生,我的那座城堡有是什麼?是學校吧,我是城內的人,拼命地想逃出去,城外的人呢?是那些過去的記憶,他們正無比興奮地期待着進入這座華麗的城堡,就像十幾年前的我一樣。這是一座堅不可摧的城,在扣留我們十幾年後才放我們出來,不,應該説出去,然後,我們再滿懷希望地步入下一個城——工作。

人生,圍城,我們就在這一個個城堡間,進而出,出而進,周而復始,沒有止境。

第20篇

很早就聽説過這麼一句話:圍在城裏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來。但是,很可惜,總是沒有機會拜讀這句話的出處——錢鍾書先生的《圍城》。前些日子,終於鼓足了勇氣,翻開了這本心儀已久的著作。

這本書給我留下了兩大映象。首先就是書中處處可見的比喻,在者就是那一個個個性鮮明的人物,正是這兩點,讓我對此書着迷不已。

先來説説此文中到處可見的比喻吧。這可是我對這書着迷的一個重要的因素。真是不知道錢鍾書先生腦中還有多多少少這種巧妙的比喻。他總是可以把兩件看似毫不相干的事情聯繫在一起,而且是那麼的貼切。用好水果比喻女孩子的臉,用政治家的大話比喻女人的大眼睛,用亞當、夏娃下身那片樹葉比喻那張假文憑,新鮮!也正是這些不失時候的恰當比喻才給了書中這個本為爾虞我詐充斥着的世界一絲光點。這些比喻中有許多的典故,也許只有向錢鍾書先生這種學貫中西,博古通今的文人,才能把典故用的那麼得心應手,用的那麼生動幽默吧?!

這人物當然是一本好書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圍城》中涉及的人物可謂是“種類繁多”啊,簡直是五花八門,什麼教授、司機、銀行經理、妓女、助教等等等等。但是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特點。比如滿口道德,卻又滿腹封建半舊遺老的李梅亭;虛偽庸俗,在情場上耍盡手段讓眾多男子拜倒於她石榴裙下的蘇文紈;俗不可奈的胖子“大詩人”曹元朗……正是這各色人物,真實再現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知識分子靈魂的空虛和精神上的病態。但在這眾多的配角中,主角的個性是最鮮明突出的。此書中的主人公方鴻漸可是給我留下了及其深刻映象,似乎他的每一次出場都會給我一種新的認識。

讀過此書的人都知道,方鴻漸是一個典型的知識分子,但是他為人不求上進,遊戲人生,最要不得的就是此人極度虛偽。買了假文憑,卻從來不向別人炫耀;明明不願和蘇小姐白頭偕老,卻又扭扭捏捏,屢次給蘇小姐希望。似乎每一次的謊言,他都會因為自己良心的譴責而為自己量身訂作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來説服自己,而且他總是能夠那麼成功的將自己騙過來。説謊就是説謊,但又偏偏和良心扯上了關係,真是有點不倫不類的。要不索性就是不要講良心了,乾脆就把那些不光明的事給發揚光大了吧,免的自己弄的兩邊都着不到邊。但也許這就是他玩世態度的表現吧,也正是因為如此,他才會被一圈一圈的“圍”起來。但是,在這種種的缺點之中,他還是有那麼一些可稱道的正直。儘管他是出國國的“先進知識分子”,但他對外國侵略者對中國帶來的破害也是直言不諱的。在陰差陽錯的演講之中,他強烈批判了外國侵略者向中國引入的鴉片和梅毒,説這是最不合理的,這樣一來,顯的他還有那麼點讓人贊同的地方。

總之,這寫讓人不滿卻又不缺一絲可愛的人物正如錢鍾書先生在序言中寫到的:在這本書裏,我想寫中國社會的某一部分,某一些人,寫這些人,我也沒忘記他們是人類,只是人類,具有兩足無毛動物的基本根性。

或許,《圍城》的文學價值正在此吧,這書中的主人公不光是三四十年代知識分子的縮影,也是現在,甚至是將來,社會中某些知識分子的預見。而書中的社會也正是不論什麼年代的人都不願正視的社會。